⑴ 德國人都買什麼車
什麼車都有啊
主要還是德國品牌啊,大眾寶馬賓士奧迪歐寶都很常見,保時捷也非常常見
外國的雷諾,雪鐵龍也都很常見滑枯咐
日本車還有美國車少一些,日本車mx5這個車型非常常見敗團,剩下的都不多,能見到的也是跑車或者小跑居多。
車型的話,那種國內拉棺材那種兩廂車比較常見,就是那種比一般三廂空間還大信純的車。
小型車很多,多半都是代步的,學生或者沒啥錢的人開的比較多。
跑車譬如保時捷那種很多都是老頭在開的…………
⑵ 汽車工業強國德國的老百姓都開什麼車
我有幸在德國 旅遊 了一番,由於本身對 汽車 感興趣,因此特意觀察了德國街道上的車型。作為一個 汽車 強國,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很好奇普通德國老百姓都是開什麼車?
以下車輛照片拍攝於大眾 汽車 基地沃爾夫斯堡市,以及德國首都柏林,較為代表性,就跟我一起來探秘一下吧!
沃爾夫斯堡,又稱狼堡,著名的大眾 汽車 集團就在於此!晚霞中,百年前紅磚砌成的 汽車 工廠依舊聳立著。四個高大的煙囪訴說著德國 汽車 工業的輝煌。
既然來到大眾大本營,那就一定要參觀他的 汽車 博物館。這是著名的雙子樓全自動停車場
整幢樓沒有一個房間,全是停車位,只要在樓下輸入你的車位號碼,機械臂就會自動找到你的車並把它運下來。不得不說德國的製造業相當牛逼。
這是一輛全鏡面車身的布加迪
保時捷全系列產品模型。很多了解 汽車 歷史 的小夥伴都知道,作為劃時代的 汽車 設計師,是保時捷先生一手創立了大眾 汽車 ,經典的甲殼蟲就是出自其手。
大眾T型車,俗稱小麵包,也是一款極經典的車型,至今還出現在一些公路題材類電影中。
如果說甲殼蟲是大眾的創始元老,那麼高爾夫車型就是大眾 汽車 走向輝煌的主力!至今全球的單一車型銷量無人能及。
博物館內還有一些更早期的老爺車
來到柏林,市政廳區域,當年二戰期間都被摧毀,如今修舊如舊,城市的 歷史 感依舊保存。
偶遇一輛老款賓士,如果在國內,怕是早就被強制報廢了吧~
大眾途觀,作為平民代步品牌,大眾確實是德國人首選的 汽車
酒店門口的賓士計程車,不知道起步價是多少
斯科達明銳RS旅行版,後面的寶馬i3純電動車亮了!
高爾夫,肯定會遇見很多
雷諾,法國車在德國還是很受歡迎的
都說歐洲人喜歡開旅行車,來了德國確實如此,不管什麼品牌什麼車型,都是旅行版最為多見。個人覺得不同於美國的荒野空曠,歐洲鄉村郊區道路也較為發達,因此對越野性能的需求不高,畢竟轎車開起來比suv舒適,所以又能裝貨又能拉人的旅行轎車更受歡迎。
德國的地鐵,依舊是上世紀的車輛
繼續旅行版車型
奧迪Q7,難得一見的suv
BBA的旅行車是我在德國見到的最多車型
德國地鐵和城市一景,都是上世紀的磚牆結構,不得不說質量真好,用到現在!
奧迪A4,背後的建築是中國領事館
斯科達作為高性價比的品牌,在德國也很多見
福特嘉年華,美系車在德國很少見
旅行車的好處是還可以在車頂放行李架,看看德國人是這樣拉貨的!
幾天觀察下來,發覺德國人基本還是購買本國品牌 汽車 最為普遍。一般拮據的家庭會購買大眾、斯科達、雷諾,還有少量福特、歐寶車型。有錢人的家庭基本和國內一樣購買賓士、寶馬、奧迪、保時捷。至於亞洲的日韓系 汽車 ,基本沒有看到,由此可見德國人在 汽車 工業方面的自信還是相當足的。
好了,分享完畢,最後給大家看看在德國吃什麼喝什麼吧!天天香腸和豬蹄肉,膩不死你哈哈~
⑶ 德系車在我國隨處可見,那麼德國本土都開什麼車呢
從榜單和次位排名看得出,美國車在德國的受大家喜愛水平是日系車無可比擬的。福特汽車殺進榜單第4名,以福克斯做為銷量擔任來剖析,2020年上半年度它總銷量為26213輛,在德國車輛銷量中排名第三。你是否好奇心,這款車本來在中國主要表現比較差,8月售出1814台,這種數據信息在中國銷售市場確實不景氣。可在汽車產業更先進的德國銷售市場依然熱銷,
認真細致的德國人針對「當地造」或是非常肯定的。畢竟是車輛大國,德國自己家的車輛技術實力及其製造標准和質量全是坐落於全球前例的,德國老百姓對自己商品毫無疑問更有信心的。除此之外,德國人買車邏輯思維還是很實乾的。許多人不容易為了能「有臉面」、「奢華」等知名品牌增加值付錢,也不會盲目從眾,比如和中國人一樣一味追求後排座室內空間和SUV車系,她們如果要買一輛高端其他車,肯定是對著產品力去買的。
⑷ 德國交通分布特點
德國交通與運輸
高速公路與汽車
德國高速公路已有60多年的歷史,目前全國跨地區的公路網總長大約23.1萬多公里,其中1.1萬多公里是高速公路,這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上最長的高速公路網。除東部的新聯邦州外,今天的當務之急已不再是建造新路段,而是消除擁擠易堵和事故多發地段,以及完善網路。
德國的公路被分為聯邦級、州級和鄉鎮級三等,對不同的路段規定有不同的車速限制。通常規定的最高車速為100公里/小時,市區內為50公里/小時,住宅區內一般只允許30公里/小時。只有一部分高速公路無車速限制。同時,對某些車輛如載重汽車、大型公共汽車等也規定有最高車速。
目前德國的交通決策部門在陸路交通建設方面的重點已開始由公路向鐵路傾斜。德國政府已經制定了第一個全德交通計劃規定,到2012年之前,國家財政准備拿出4530億馬克用以全面擴大鐵路、公路和內河交通網。在這方面,對有利於環境的鐵路和水路的投資大約佔54%,首次超過了對公路的投資。
德國獲准行駛的機動車約4000多萬輛,其中絕大部分為小轎車。德國的大部分家庭都有車,汽車是德國人主要的交通工具。德國客運量的4/5是靠居民自己的小汽車解決的,只有1/5是靠公共交通工具。
在德國的一些交通樞紐大城市,為緩解交通緊張狀況,建有三、四層的立體交叉道,景象十分壯觀。然而即便如此,每逢上下班高峰、周未、節假日或遇惡性交通事故時,德國的公路上就會出現交通阻塞,少則半小時,多達數小時。此外,隨著汽車數量的增加,車禍、城市噪音和空氣污染等也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正是因為上述事實,一些務實的德國人開始對早已熟悉的汽車文化重新做出思考。如今,翻閱報紙雜志,打開廣播電視,便會發現對於汽車文化的討論充斥於其間,一個自發的「抵制汽車階層」正在德國形成。事實上,由於政府大力推行一系列優惠措施,公交車正越來越為人們所喜愛和接受。今天,在德國的各大城市中,乘坐公交車與自己開小汽車相比,不僅省錢,而且在時間上也更有保證。自行車也開始悄悄融入城市交通,目前德國已有近6000萬輛自行車,並且還在以每年600萬輛的速度上升。
鐵路運輸
德國的火車以准時、方便、舒適、安全而著稱。但高速公路的興起,曾重創鐵路運輸,使鐵路一度元氣大傷。20世紀中葉,高速列車的問世標志著鐵路運輸跨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進入90年代,德國火車重新受到人們的垂青。特別是1990年德國統一,火車成為了東部居民來西部的首選交通工具。同時,統一後德國地處歐洲中心的交通位置得到加強,這也為德國的鐵路交通注入了新的活力。德國聯邦鐵路和德國國營鐵路於1994年合二而一,實現了私有化,成為德國鐵路股份公司(DB)。
除了客運服務外,鐵路始終是大宗貨物運輸以及聯運和客運交通方面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並有利於保護環境。因此聯邦政府投入巨資推動鐵路網的現代化。1991年已將新研製的城際特快車(ICE)投入使用,其CE的設計時速為300公里,允許時速為280公里,實際時速則控制在250公里以內。其他高速路段的建造正在規劃歐洲聯營。今後幾年中,27個車站將修繕或重建,同購物和旅遊中心相連。長期計劃的是將大終端站(斯圖加特、慕尼黑、法蘭克福/美因河)轉變成中間站。
航空運輸
德國航空業十分發達。成立於1955年的漢莎航空公司是德國最大的航空企業,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航空公司之一。其總部所在的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機場既是德國最大的機場,也是歐洲的空運樞紐,排名世界十大機場之列。
其他的國際交通機場還有柏林-脈帕霍夫、柏林-特格爾和柏林-舍內弗爾特、不來梅、杜塞爾多夫、德累斯頓、埃爾富特、漢堡、漢諾威、科隆/波恩、萊比錫、慕尼黑、明斯特/奧斯納布呂克、紐倫堡、薩爾布呂肯和斯圖加特等地,構成了完善的航空網。
德國交通決策部門在大力發展空中交通的同時,還特別注意到空中交通與陸路交通的耦合,並在它們的結合處動了很多腦筋。鐵路需要火車站,航空需要飛機場,德國通過將火車站和飛機場建在一起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就是這種模式,它既是飛機場,又是火車站。火車站設在飛機場下面,有電梯相通,給由飛機換乘火車或由火車換乘飛機的旅客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船運業
德國歷來重視發展內河航運,其天然河道基本上是南北走向。為了溝通東西部的天然河道,德國共開挖了總長度達1800公里的多條運河,從而在全國形成了四通八達的總長約7300公里的內河水運網。目前德國的內河年貨運量在2億噸以上,約佔全國貨運總量的1/4,最重要的水路是承擔了大約2/3內河航運貨運的萊茵河。
德國的河流及運河不僅是客貨運輸的重要航道,還是重要的旅遊線路,在河上常見五彩斑斕的遊艇載著悠閑的旅客,在水道上緩緩地觀光旅行。
作為貿易大國,德國擁有一支自己的商船隊。它是世界上最現代化和最安全的船隊之一。2/3的船隻役齡不超過10年,集裝箱船舶平均船齡只有3.8年。1995年至1999年的4年間,德國船隊的運力以年均14.8%的速度增長,居世界同行之首。研究表明,如果將德屬外籍船舶計算在內的話,德國公司控制的船舶總量約為2830萬載重噸。盡管德國船隊的總運力只排在世界第8位,但是其在海上貨物運輸市場中所佔份額卻越來越大,承運貨物總量佔世界海運總噸位的3.8%。�
德國的主要港口有漢堡、不來梅港、威廉港、呂貝克和羅斯托克。其中最大的海港是漢堡港,它位於易北河下游,是易北河、阿爾斯特河、比勒河的匯合處。其作為一個自由貿易港已有百餘年的歷史,雖不如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和荷蘭的鹿特丹港交通便利,但其現代化的設施彌補了其地理上的不足,使之成為世界聞名的「快速港口」。
⑸ 德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名牌汽車
德國崛起於第二次科技革命。正式在這個期間德國完成了工業化,成為了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而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就是汽車。所以德國的汽車行業有著非常優良的傳統。汽車工業一直作為德國的優勢工業得以保存。我想這是一個重要原因吧。至於今天為什麼德國汽車工業還能長盛不衰,跟汽車行業的管理制度,技術水平包括德國的出口地位是分不開的。此外,德國汽車行業巨頭兼並國外廠商已經成為趨勢,僅大眾一家公司差不多把歐洲很大一部分有名的汽車公司收購了。
⑹ 德國路上經常看到的是什麼品牌的汽車
在我看來,不是賓士就是寶馬,連他們別墅型的房子邊上也是停著不是賓士就是寶馬。當然也會有一些其他小眾牌的車子,也有些特別的跑車。
⑺ 為什麼我在德國的高速公路上幾乎看不到一輛奧迪
奧迪是專門給中國的官方設計的車,
在國外,很少有人買,
在中國,人們喜歡排場,喜歡攀比,喜歡面子,
於是,都買大個頭的車,動不動就說自己身高有多少,
想要一個寬敞大一點的車。
車,對於外國人來講,那就是一交通工具。
再加上人家愛環保觀念強,所以,對於他們來講,車,夠用就好,甚至,將就一下也沒有關系。於是,小排量,小型號的車,就很受歡迎。
但是,車,對於中國人來講,那是一個享受的東西,
是面子上的事情。於是,就會考慮,夠不夠排場,夠不夠豪華,夠不夠寬敞。因為大家還喜歡攀比。
其實,外國人的平均身材難道不比中國人的身材高大?
但是,歐洲的街上卻跑的都是小個頭的兩廂車,而我們中國卻滿大街上都是跑的B級車。買車的人也總是會說自己的身高有多少,好像,小車就放不下他一樣。
我去香港的時候,我也很驚訝,
因為,在中國,滿大街的奧迪A6,(現在還又有了A8),本田雅閣,(現在還又有了凱美瑞),而我在香港那個城市,卻幾乎沒有見到,奧迪A6我一個也沒見到,本田雅閣,我只見過一輛。而大眾車,幾乎就都沒有。這給我的印象真的是太深了。
香港人雖然有錢,賓士,寶馬,奧迪到處都是,但是,他們也不買那些大排量的車,都是小排量的車。並且,日本車非常的多。
中國人現在的消費還是不夠理性,大家對車的概念還是比較落後,還只是停留在財富象徵的階段,所以,大家買車不是為了用,而更多的則是為了攀比。
去上海看看,上海那個城市很漂亮,在中國也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發達城市。但是,那裡的人卻很實際,滿大街上跑的都是普桑,2000,東方之子,兩廂車也非常的多。
我是山西太原的,去了趟上海,我才知道為什麼人家說太原滿大街跑的都是好車。上海街上的車基本上都是15萬一下的,而太原街上的車基本上都是20萬以上的。雅閣,凱美瑞,天籟,賓士,寶馬,大越野,到處都是……,比一比就知道哪個城市的人務實,哪個城市的人務虛。呵呵。
我們中國人太奢侈了,該花錢的地方,捨不得花,不該奢侈的地方,卻非常的奢侈,胡亂的攀比,真是太不應該了。
試想,如果我們和別人攀比教育那該多好,國家和政府盡可能的把錢拿出來用在教育上。我想,那中國便會更塊的富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