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國有超過3200種不同的麵包品種,為何種類這么多
德國麵包種類豐富,據統計有超過三千個麵包品種。造成德國麵包種類繁多的原因無外乎有以下幾點:德國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和人文環境、現代烘焙技術的發展。
德國優越復雜的自然地理環境造就了德國不同品種的麵包。在德國以西大面積種植著法國小麥,而在德國以東波蘭、俄羅斯等地則大面積種植著歐洲黑麥,德國位於歐洲的心臟地段,處於小麥和黑麥的交匯地段,因此造就了德國麵包的多樣性。
德國人口的復雜化帶來需求多樣化,推動德國麵包品種更加復雜。德國地處歐洲中心,是歐洲傳統的商業中心。近代以來,德國乘著工業革命的順風車,接連發起了幾次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一流強國,加之德國高度重視教育的發展,吸引了一大批世界各國的優秀人才前來德國,因而對麵包品種的需求更加復雜,造就了德國麵包品種的多樣化。
2. 黑麥粉的相關資料
是由黑麥磨製而成,黑麥栽培可能在西元前6500年源於西南亞原產地阿富汗、伊朗、土耳其一帶有多年生野生種,向西經巴爾干半島遍及歐洲。現廣泛種植於歐洲、亞洲和北美。黑麥適應於其他谷類不適宜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在高海拔地區生長良好。在所有小粒穀物中,其抗寒力最強,生長范圍可至北極圈。黑麥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含少量蛋白、鉀和B族維生素。主要用做麵包,以及作為飼料和牧草。除小麥外,黑麥是唯一適合做麵包的谷類,但缺乏彈性,常同小麥粉混合使用。因黑麥粉顏色發黑,全部用黑麥粉做的麵包稱黑麵包。黑麥也用制酒精飲料。用飼牲畜時常與其他飼料合用。其堅韌的纖維質麥稈很少用作飼草,多用作墊草,以及作為屋頂、床墊、草帽和造紙原料。也栽培作為綠肥。俄羅斯和烏克蘭約佔世界產量的1/3,其他主產國是波蘭、德國、阿根廷、土耳其和美國。我國的山東、江浙、兩湖地區引種方面很成熟!
黑麥能製成黑麥麵粉,富有營養,含澱粉、脂肪和蛋白質、維生素B和磷、鉀等,因蛋白質彈性較差常與小麥摻合做成黑麵包,亦可用來釀油
還可以做成黑麵包等,與普通麵包不同,黑麥麵包的結構緊密並且濕度大。普通麵包在食用後會很快被分解,而黑麥麵包分解的速度相對要慢得多,只需要較少的胰島素就能保持人體血液的平衡,因此多吃黑麥麵包可以達到預防糖尿病的目的。
通常有很多黑麥製品,總的來說沒有全麥香。對於三高人氣很好。在我們經常去的拓展中心做的麵包就是黑麥的,我很喜歡!
3. 黑麥是什麼
一、黑麥是什麼
1、 黑麥(學名:Secale cereale L.)是禾本科,黑麥屬一年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稈叢生,高可達100厘米,葉鞘常無毛或被白粉;葉舌頂具細裂齒;葉片下面平滑,上面邊緣粗糙。穗狀花序具柔毛;含2小花,小花近對生均可育,外稃頂具芒,沿背部兩側脈上具細刺毛,內稃與外稃近等長。穎果長圓形,淡褐色。
2、 中國栽培於北方山區或在較寒冷地區。該種能製成黑麥麵粉,富有營養,含澱粉、脂肪和蛋白質、維生素B和磷、鉀等。因蛋白質彈性較硬常與小麥摻合做成黑麵包,亦可用來做黑啤、釀油、釀酒、飼養家畜等。稈還作編帽和造紙之用。黑麥葉量大,莖稈柔軟,營養豐富,適口性好。
3、 一種谷類作物,穗狀花序,小穗2至多個,果含一粒種子 。學名為Secale cereale。黑麥栽培可能在公元前6500年源於西南亞,以後向西經巴爾干半島遍及歐洲。現廣泛種植於歐洲、亞洲和北美。黑麥適應於其他谷類不適宜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在高海拔地區生長良好。在所有小粒穀物中,其抗寒力最強,生長范圍可至北極圈。
4、 黑麥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含少量蛋白、鉀和B族維生素。主要用做麵包,以及作為飼料和牧草。除小麥外,黑麥是唯一適合做麵包的谷類,但缺乏彈性,常同小麥粉混合使用。因黑麥粉顏色發黑,全部用黑麥粉做的麵包稱黑麵包。黑麥也用制酒精飲料。
5、 用飼牲畜時常與其他飼料合用。其堅韌的纖維質麥稈很少用作飼草,多用作墊草,以及作為屋頂、床墊、草帽和造紙原料。也栽培作為綠肥。俄羅斯和烏克蘭約佔世界產量的1/3,其他主產國是波蘭、德國、阿根廷、土耳其和美國。
二、黑麥主要價值
1、蛋白質和礦物質
黑麥蛋白質含量約為17%左右,其組成氨基酸含量普遍高於普通小麥,其中苯丙氨酸約是普通小麥6倍多,色氨酸含量更約是普通小麥的15倍。黑麥礦物質含量也很豐富,而且普遍高於普通小麥,含鈣量是普通小麥的4倍,鐵是其12倍,鎂更是其15倍,另外還富含硒元素和碘元素,因此黑麥也被稱為補鈣麥、補血麥和富硒麥等。
2、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被譽為「第七大營養素」,對於人體健康十分有益。黑麥的膳食纖維具有兩大特點,一方面,黑麥膳食纖維的含量很高,是普通淺色小麥的3倍左右,而且也遠超過人們常吃的食物中膳食纖維含量;另一方面,在健腸胃、助消化和防抗癌等作用上,黑麥的膳食纖維也是高居所有穀物膳食纖維之首,同時遠遠超過水果和蔬菜膳食纖維。
3、木酚素
木酚素,又稱木脂素,是組成纖維類復合物的一類多酚化合物,也是植物雌激素的一種。黑麥中木酚素含量較高,而且同時包含開環異落葉松樹脂酚和烏台樹脂酚兩種成分,這是一個與普通小麥的重要區別點,因為普通小麥雖然也含有一定量木酚素,但其中成分僅為開環異落葉松樹脂酚。大量研究證實,開環異落葉松樹脂酚和烏台樹脂酚在人體內可以轉變成腸內酯和腸二醇,進而發揮非常良好的防癌抗癌作用,尤其是對於前列腺癌、大腸癌和乳腺癌的防抗效果非常好。
4、阿魏酸
阿魏酸,具有很強抗氧化活性,因為阿魏酸對過氧化氫、超氧自由基、羥基自由基和過氧化亞硝基等都有強大的清除作用,另一方面還可以抑制產生自由基的酶,促進抗氧化酶的產生。同時,阿魏酸還能保護體內細胞免受過氧化物的侵襲,尤其是羥基自由基和一氧化氮造成的氧化損傷。
5、益生元成分
黑麥,尤其是黑麥麩,含有極為豐富的果聚糖、戊聚糖、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等,這些都屬於難消化碳水化合物,雖然這些成分難以被人體消化,但卻具有非常重要的益生元特性,調節腸道菌群平衡,降低血中膽固醇、降低餐後血糖的作用,同時還能增加胃腸到的蠕動,促進有害物質排出,對預防腸道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三、黑麥食用
1、黑麵包
說起健康的麵包,減肥的人可以選擇的麵包,腦海中一定第一個浮現的就是全麥麵包。黑麥麵包,是一種俄羅斯傳統美食,圖中普京大帝吃的就是俄羅斯頂級黑麥麵包-博羅季諾黑麵包。黑麥麵包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排毒清腸,還能讓人較快產生飽腹感,間接減少攝取量,從而有助減肥。由黑麥製成的麵包相對全麥麵包還有低糖、高鈣、富含硒的特點。質地越粗糙,尤其具有粒狀麥麩的麵包越有營養。
2、黑麥釀酒
威士忌
威士忌是以大麥、小麥、黑麥、玉米等穀物為原料,經發酵蒸餾後放入橡木桶中,醇化而釀成的高酒度飲料酒。衡量威士忌的主要標準是嗅覺感受。蘇格蘭及加拿大的威士忌一般拼寫成WHESKY。
3、愛爾蘭威士忌
是用佔80%的大麥,加上小麥、黑麥等的麥芽作原料釀造而成的,經過3次蒸餾.然後入桶陳釀。一般8–15年.裝瓶時不要混合,摻水稀釋,酒度40%。
4、加拿大威士忌
根據加拿大國法律,規定原料必須是穀物(玉米、黑米、為主),經兩次蒸餾用木桶陳釀。上市的酒必須陳6年以上,如果少與6年必須在標簽上註明。酒度45%加拿大酒味道獨特的原因,1、有加拿大寒冷的氣候影響了穀物的質地。2、水質,3、蒸餾出酒後馬上加以混合。所有加拿大威士忌酒都是勾兌的酒。
4. 小麥,大麥,黑麥,裸麥,燕麥有什麼區別
農學上有所謂「四大麥類」的說法,即小麥、大麥、黑麥(裸麥)和燕麥,它們都是禾本科早熟禾亞科的一年生穀物。
小 麥
別名麩麥、浮麥;
小麥的種子要粗一些,麥芒粗而短。
小麥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麥類了吧,我們通常吃的麵粉就是由小麥磨成的。
小麥粒由胚乳、胚、麥皮組成,小麥粒約85%由胚乳構成,剩下的約15%是麥皮和胚(就是我們一般說的麩皮)。
麥皮的成分大多是粗纖維,營養成分較少,多用於飼料。由於現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膳食纖維的攝入,有些摻入麥皮製成的全麥粉價格反而高於精磨的白麵粉。
全麥粉中麩皮會切斷形成麵筋,所以通常不會使用100%全麥粉做麵包,而是添加10%-30%的全麥粉做成全麥麵包,全麥麵包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對身體有益,且添加了全麥粉的麵包麥香味更足,深受人們喜愛。
大 麥
別名牟麥、飯麥;
大麥的種子要瘦一些,
穗熟了頭略向下低,麥芒細而長。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大麥是一種比較陌生的糧食作物。這也難怪,大麥在做主食時口感比不上小麥,產量也沒有優勢。
然而,大麥有一個優點:
大麥種子在發芽時會合成大量澱粉酶,迅速把麥粒中的澱粉分解成簡單的糖類。
如果這些糖類遇上酵母,就可以進一步轉化為酒精,所以大麥是所有穀物中最適合用來釀酒的一種。
我們熟知的威士忌和啤酒,都是大麥的產物。
如果人們想把其他的穀物釀成酒,往往也需要大麥芽來幫忙。就這樣,靠著釀酒業的需求,大麥保有全球第四大糧食作物的位置。
另外還要說一句,青藏高原上的主食——青稞,或者叫元麥、米麥,也是大麥的一種。
黑麥
別名裸麥,穗狀花序且細長。
黑麥直到近代才引入我國,在此之前我國並沒有黑麥屬植物分布。
許多學科的證據表明,野生黑麥原產於今土耳其東部的阿拉斯山脈和凡湖一帶,最初只是小麥和大麥田的雜草,隨著這兩類作物一同擴散。
然而在氣候寒冷的歐洲,小麥和大麥生長不好,反倒是耐寒的黑麥能夠茁壯生長,結果這樣一種「雜草」便被歐洲農民挑選出來,馴化成了一種可以部分代替大麥、小麥的穀物,同樣可以用來做麵包、釀酒或者當飼料使用。
如今,德國、波蘭、俄羅斯等中東歐國家仍然是黑麥產量最高的國家。
燕麥
別名雀麥、皮燕麥,
因形狀長得像燕子尾羽而有此名。
雖然中國栽培燕麥的歷史不算太長,但是栽培的品種卻很有特色。
燕麥穀粒外面有發育良好的谷殼,在植物學上叫「稃(fu,一聲)片」。
有的燕麥品種的兩枚稃片和籽粒結合得十分緊密,要除去它們需要花一番功夫,這樣的燕麥叫做「皮燕麥」,是國外栽培最廣的一種。
5.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經濟
像其他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一樣,東德實行計劃經濟(CPE),跟蘇聯相似,與實行市場經濟或混合經濟的多數西方國家形成鮮明對比。國家建立全面的生產計劃、生產目標、價哪唯格,並根據計劃調撥資源。生產方式幾乎完全由國家所擁有。如在1985年,國營企業或集體生產所得產值占國民凈收入的96.7%。居民按照固定的價格購買產品,由國家提供80%的基本供應費用,從食品到住房價格均固定。
德國統一社會黨管理和控制國家的經濟以及社會的各方面,擁有最高的領導地位。在採納總書記的報告並制定了未來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草稿)後,德國統一社會黨開始在國會正式行使它的領導角色。
東德也存在極少量私營部門,但並非毫無意義。1985年,約2.8%的國民生產總值來自私人企業。私營部門包括私有農夫和花匠、獨立工匠、批發商和販商等。個體經濟受「自由職業者」(如藝術家、作家等)的管理,雖然是個體經營,但被政府嚴格調控。1985年在私營經濟中,個體經濟所佔比例第一次有了少量增加。根據原東德統計,私有企業主的數目從1984年的大約500人增加到1985年的大約176,800人。某些私營部門的運作對德國統一社會黨和整個社會體系有相當重要的影響。例如,鼓勵私有經濟,提高私有經濟的主動性成為國家用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發展的努力方向。
著名的東德出口產品有柏卡牌相機,特拉貝特、瓦爾特堡、IFA工廠出產的汽車,獵槍,六分儀以及腕錶。
直到20世紀60年代,東德仍遭受著糖、咖啡之類的基本食物的短缺。一些在西方有親戚或朋友並且在國家銀行有外匯賬戶的東德人,可以在外匯商店(英語:Intershop)購買西方及出口級別的東德物品。 民主德國工業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1983年國民生產凈產值中,工業佔70.2%,工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37.8%。長期以來,把工業作為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重點,工業的投資占國民經濟總投資的一半以上。工業生產發展迅速,1949~1983年工業生產提高12.3倍。1981~1984年工業生產年平均增長率為5.3%。
工業技術裝備比較先進,實行集中的計劃經濟,工業生產不斷集中。大型聯合企業廣泛發展,形成的133個大型聯合企業,其職工約占工業就業人數的70%,產值占工業生產總值的74%。工業結構上,生產資料生產在工業總產值中約佔2/3,大大超過消費品生產。
機械製造業是工業的核心部門,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29.5%,職工占工業職工總數的2/5以上,1982年產品出口值佔全國出口總值的48.5%。電機、電子李鍵培和儀器製造業是機械工業中發展特別迅速的、起主導作用的部門,其產值占機械工業產值的30%。
電子工業是戰後的新興部門,微電子工亮褲業發展特別迅速,20世紀70年代後半期開始生產微電子元件,1984年微電子工業產值已達25億馬克,愛爾福特為生產中心。儀器製造業以生產精密機械、測量儀器、光學儀器等著稱,耶拿和德累斯頓為中心,前者有譽滿世界的「卡爾·蔡司」光學聯合企業,生產種類齊全的儀器;後者有「彭塔孔」聯合企業,以生產攝影機和電影放映機聞名。
汽車製造業中心主要是茨維考、愛森納赫、路德維希斯費爾德等。造船工業主要分布在波羅的海沿岸,最大的中心是瓦爾訥明德,占造船工業產值的30%以上,生產貨輪、集裝箱船、破冰船;其次是羅斯托克和維斯馬。
化學工業是最發達的工業部門之一,產值占工業生產總值的11%,職工占工業職工總數的10.6%,1981年化學產品出口值佔全國出口總值的12.8%,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戰後發展很快,1949~1983年化學工業生產提高15倍多。生產分布在以下幾個地區:哈雷-萊比錫區,以開采當地的褐煤為基礎,發展褐煤化學工業;東部地區,利用進口的石油進行加工,發展石油化工,生產化纖、合成樹脂、氮肥等,柏林、科特布斯、法蘭克福為生產中心;德累斯頓區,具有有利的經濟地理位置,運進原料和燃料,生產化纖、葯品、照機紙、橡膠製品;哈茨山前地帶,利用附近山區的化學原料及有色冶金工業的廢料,生產鉀肥、硫酸、焙燒蘇打等;羅斯托克是新的中心,從蘇聯溫次匹爾斯運進半成品氨,生產氮肥。
電力工業是在採煤工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重要部門。1981年電力生產首次超過1000億度,1983年達1049億度,人均生產電力約6000多度,居世界前列。電力的86%由火電站生產(褐煤發電量佔90%以上),核電站生產的電力佔12%。火電站主要集中分布在褐煤帶,佔全國電力生產的4/5,其中科特布斯區占首位,其次是哈雷區和萊比錫區。
鋼鐵工業是戰後新建的重工業部門。本國鐵礦石開采很少,原料不足,生產設備缺乏,進口鐵礦石、焦炭或焦煤有限,基礎薄弱。鋼鐵工業主要集中在柏林周圍的波茨坦區和法蘭克福區,生產全國生鐵的3/4、鋼的3/5和鋼材的一半以上,這里有勃蘭登堡、亨尼希斯多夫、艾森胡滕施塔特等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德累斯頓區的里薩、格勒迪茨等鋼鐵企業生產全國1/4的鋼和4/5的鋼管。格拉區的馬克斯許特聯合企業生產的鋼,佔全國的11%。
紡織工業是最大的輕工業部門,以棉、毛紡織業為主,所需原料棉花的全部和羊毛的大部都依賴進口,卡爾·馬克思城是全國最大的紡織工業中心。 民主德國農業生產穩步發展,1950~1984年的年平均增長率為2.7%。1982年農、林業占國民生產凈產值的7.8%,就業人數佔全國就業人數的10%,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部門。農業生產已實現機械化、電氣化和化學化,生產技術水平和集約化程度較高。農業土地利用程度較高,1983年農、林、牧用地共921.3萬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85%(耕地佔43.7%,森林和林地佔27.3%,草地佔11.5%),尚未利用的土地、荒地、城市和礦區用地以及水域等佔15%。
農業結構中,畜牧業佔主導地位,畜牧業占農業總值的62.5%,種植業佔37.5%。畜牧業發展較種植業快,1950~1984年畜牧業生產年平均增長3.7%,而種植業年平均增長僅1.7%。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提高較快,1960~1983年穀物每公頃產量從2750千克提高到3970千克,小麥每公頃產量從3480千克增加到4710千克。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較高,如穀物為33%,馬鈴薯54%,甜菜90%。肉類、牛奶、黃油、雞蛋、馬鈴薯已自給有餘,穀物、新鮮蔬菜和水果的自給率分別為75%、80%和50%。
主要農作物有小麥、黑麥、大麥、燕麥、馬鈴薯和甜菜。1983年穀物播種面積253.8萬公頃,總產量1006.7萬噸。小麥播種面積75.4萬公頃,產量355萬噸,主要分布在平原南部土壤肥沃地區,以萊比錫、哈雷、愛爾福特等區較為集中。黑麥播種面積71.3萬公頃,產量209.2萬噸,分布在中部平原。大麥和燕麥的播種面積分別為88.9萬公頃和16.3萬公頃,產量相應為388.2萬噸和49.8萬噸,前者主要分布在南部,後者以北部為主。馬鈴薯種植普遍,播種面積有所減少,1983年僅48.3萬公頃,產量706.3萬噸,除食用外,主要用作飼料和化工原料。甜菜年產量波動較大,1983年產570萬噸,集中分布在哈雷和馬格德堡等區。 北部區包括羅斯托克、什未林、新勃蘭登堡區,瀕臨海洋的位置,有利於通過海港發展貿易。本區缺乏能源和礦物資源,人口稀少,歷史上經濟開發較差,工業基礎薄弱。農業生產地位突出,提供的商品性肉類和牛奶佔全國的1/4。利用當地農產品和魚類進行食品加工,其產值佔全國食品工業產值的1/5。以造船、電機為主的機械製造業占重要地位。坐落在盧布明附近的諾爾德核電站,提供全國核電生產的大部分。利用進口的原料發展起以氮肥為主的化學工業。羅斯托克是全國最大的海港和本區經濟中心。
中部奧得河西岸區位於北部平原的中部,包括首都柏林及其周圍的波茨坦區和法蘭克福區。地處與東、西歐經濟聯系的通路上,運輸地理位置有利,為成長中的工業基地,鋼鐵、電機、電子、儀器製造和化學工業發達,合計產值占本區工業產值的一半以上。農業發展水平超過鄰近的東南區,土地利用規模、大部分作物和畜產品產量、機械化裝備水平則居其他區之後。城郊農業集約化程度較高。全國高度城市化地區,城市人口佔84%。首都柏林是全國和本區的經濟中心,與周圍的工業城鎮結合組成柏林城市集聚區。
中部易北河沿岸區包括馬格德堡、哈雷和萊比錫3個區。富多種礦產,土壤肥沃,人口稠密,為重工業區。工業產值集中全國的1/3,占優勢的部門有化學、燃料動力、有色冶金、機械製造等。食品工業發達。以哈雷和萊比錫為中心,與其周圍的工業城鎮構成全國最大的哈雷-萊比錫城市集聚區。易北河沿岸是農業基地,機械化和集約化程度高,是全國的糧倉,糧食產量佔全國的1/3。肉乳用畜牧業發達。
南部區包括卡爾·馬克思城、格拉、愛爾福特和蘇爾4個區。歷來是工業高度發達的地域,是全國最工業化和城市化地區,工業部門齊全,工廠企業廣布。絕大部分原料、能源、燃料運進,生產供出口的優質工業製成品。歷史上形成的輕紡工業區,其紡織工業產值佔全國的70%,電機、電子和儀器製造業產值佔全國的40%。農業居各區第3位,乳、肉用畜牧業和種植業發達。以卡爾·馬克思城和茨維考為中心包括鄰近的工業城鎮組成卡爾·馬克思城-茨維考城市集聚區。
東南部區包括德累斯頓和科特布斯兩個區。自然資源中褐煤具有全歐洲性重要意義,石英砂、陶土原料、各種建築材料、有色金屬、木材具有全國意義。工業發展水平居全國第3位,重工業為主導部門,是主要能源基地,採煤、電力工業居全國之首。以電機、電子、儀器製造為主的機械工業發展較快。農業生產規模居全國末位,但農業技術、拖拉機裝備和化肥化水平較高。種植業以黑麥、馬鈴薯為主。草地和牧場比重高,乳用畜牧業發達。以德累斯頓為中心結合附近的工業城鎮組成德累斯頓城市集聚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