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時期德軍強大還是蘇軍強大
從相同單元軍隊的能力來說,德國要高得多,它在二戰一開始,就是空地一體、機械化突擊為先導的閃擊戰。雖然德蘇開戰的比較晚,但是當時德國對於蘇聯的立體突擊還是非常有效的,蘇聯在西部的軍隊被德國的快速突擊加上鉗形攻勢大量圍殲,整個二戰,蘇聯的被俘人數達到二百六十二萬人,超過了抗日戰爭爆發時中國正規軍的總數。在紅軍全部77名被俘將軍中有6名中將,71名少將,他們有74人來自陸軍、2人來自空軍、1人來自海軍。
德國最終戰敗,不是因為蘇軍強大,而是因為以下原因:一、德國同時對西部歐洲和蘇聯開戰,還要支援在非洲作戰不力的義大利,兵力嚴重不足,犯了不當分兵的大忌;二是蘇聯的國土廣大,德軍的戰線不斷被拉長,機械化戰爭消耗巨大,戰爭成本大爭,後勤保障更加困難;三是德制武器為溫帶海洋氣候研究,在蘇聯高寒氣候條件下無法正常使用;四是蘇聯社會主義體制具有強大的動員能力,人力財力物力可以集中用於最重要的方面;五是蘇聯與日本訂立中立條約,解放了東部威脅,能夠把東部的軍隊調往西部戰場,這與德國分兵作戰形成鮮明對比。
⑵ 德軍和蘇軍誰厲害
綜合來說,德國較強於蘇聯。德國雖然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完成了統一,但在此之前,德國的資本主義有所發展。而蘇聯的前身沙俄一直是個封建軍國,也是帝國主義國家中最薄弱的一環。蘇聯是1922年確立的,明顯晚於德國。二戰之前,德國的青少年都是必須要進行軍事化訓練的,自然戰鬥力較強,而對比蘇聯,我們可以從蘇芬冬季戰爭看出紅軍的戰鬥力。加之斯大林的肅反運動,5位元帥殺了3位,剩下2位地圖都不會看,其他各級將領更加不用說。搞得蘇聯國內人心惶惶,甚至在蘇德戰爭初期,出現過紅軍幫助德軍打自己人!可見當時斯大林多麼不得人心。
其次,蘇聯的衛國戰爭是主場作戰,德國樹敵眾多要多線作戰。
⑶ 二戰時期,蘇聯VS德國,哪個軍事實力更強
歸根結底戰爭不是軍事實力的較量而是國力的最終比拼。
1937年,蘇聯在完成第二個五年計劃後,已經超過德國成為歐洲第一工業大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工業國。從人口,資源,國土面積,工業製造(雖然可能工藝水平比德國低)等各個方面都是碾壓德國的。
但是蘇聯經歷了1937-1939年的對軍隊的大清洗,有經驗的軍官團幾乎損失殆盡,而且在士官層面也不如德國的士官素質高和富有經驗。在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紅軍連營軍官平均年齡19歲,離開軍校和教導隊的時間平均不超過9個月。師級幹部平均年齡不超過37歲,而且90%以上都是在24個月內被從團以下職務迅速地提拔上來的。在集團軍-方面軍這個層面,除了朱可夫在諾門坎,鐵木辛哥在蘇芬戰爭獲得了寶貴的實際經驗外,其他高級軍官們基本都沒有現代戰爭的概念和經驗,像長期獲得斯大林信任,甚至被譽為是斯大林軍事知識的主要來源的,三次出任總長,一手帶出來華西列夫斯基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帥還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經驗認識。剩下的紅軍將領還是言必稱國內戰爭,稍微強一點,比如後來被斯大林斃了的西方方面軍司令員巴甫洛夫大將則是參加過西班牙內戰的,恰恰錯誤地總結了西班牙戰爭的經驗,主張把坦克降為步兵支援武器,解散獨立的裝甲部隊和機械化軍。而他參加西班牙內戰時才是一個上校團長,回國後2年不到就從少將旅長升任方面軍司令,大將軍銜。所以,在戰爭爆發時,德軍面對的紅軍是一個缺乏專業素養,毫無經驗的指揮員們所指揮的一個龐然大物(蘇軍在坦克,大炮,飛機等武器上的數量都幾倍於德軍,在一些坦克上甚至質量都超過德軍)。
蘇聯從其在內戰中甫一建立開始,就是一支片面甚至是偏執地強調進攻的軍隊。蘇聯紅軍是一支根本不會也不想防禦的軍隊。在1941年-1942年,蘇聯紅軍只知道徒勞地以反攻和德國對攻。在維亞濟馬戰役時,科涅夫手下的部隊,每一個集團軍從抵達戰場一下火車就狂熱地投入反攻開始計算,平均在4-7天就基本損失光,消耗速度比中國國民黨軍在淞滬會戰中平均一天打殘一個師的速度還要驚人。可以說,到了1942年夏季開始,蘇聯紅軍才真正開始學習如何防禦。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後才算學會如何防禦。而朱可夫在莫斯科戰役後所發動的第二次勒熱夫戰役遭受到慘敗。用朱可夫的話,就是紅軍步炮協同幾乎沒有,步兵和坦克部隊之間的通訊和支援根本不存在。至於地空協同更是慘不忍睹,羅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團軍司令部被自己的方面軍空軍的伊爾-2強擊機夷為平地。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軍乘勝發動的火星行動慘敗,證明紅軍在1943年還沒有學會如何進攻。到了庫爾斯克戰役勝利後,蘇軍才開始逐漸摸索出進攻的套路。
等到德國自己的有戰鬥力和經驗的部隊和指揮官和裝備都消耗光了,而付出了血的代價的蘇軍卻開始在戰爭中學會了戰爭,大批優秀將領也在實踐中涌現出來並成長起來,蘇聯的工業產能也開始發力,德國軍隊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開始落後於蘇軍。蘇聯開始完虐德國了。
⑷ 二戰時中國軍隊的戰鬥力與納粹德國的軍隊戰鬥力都如何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講:(以下只討論只對於德國國防軍與中國國軍。德國黨衛軍、人民沖鋒隊與中國紅軍、游擊隊均不在討論之列。)
兵源素質
德國:在1939年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上台後通過一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使原有逼近30%的失業率迅速回落到0.2%,並通過一系列社會福利保障措施使得人人都有飯吃,人人都有活干。同時鼓勵體育運動,全民強身健體。
中國:因百年以來的積貧積弱,國民身體素質低下,不少人有營養不良的問題。
士兵作戰能力
德國:雖然不及美國的教育水平,但是已經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意識形態的灌輸也從小抓起,普遍渴望入伍參軍為國效力。國防軍的招收工作可與高中學校實現高效對接,一般流程如下:高中畢業→進入「帝國勞工部」服役一到兩年→正式進入國防軍。士兵在進入軍隊前便已經養成了絕對服從的職業素養,戰時便於指揮。1944年芬蘭與蘇聯秘密協商,達成停火協議後,事前一無所知但仍駐扎在芬蘭境內的德軍面臨被圍殲的下場。但是整個撤退幾乎可以說是有條不紊。
中國:大多數士兵是文盲,扁擔撂倒了不知道是個「一」字。士兵入伍動機復雜,有的的確是為了保家衛國,但還有為了吃餉、陞官發財而來的,還有的抓來的壯丁……導致戰時部隊不穩定,一個師,一萬多人的部隊,能被摩托化日軍的兩三千人穿插分割合圍殲滅。
機械化程度
德國:與當時自給自足的中國不同的是,德國是一個工業化國家。雖然國防軍的大部分後勤補給仍然仰仗於騾馬,但是戰場上不乏機械化部隊。部隊機動性強,一個多月拿下法蘭西不是拿腿跑能做得出來的。
中國:雖然有汽車、有坦克、有火炮,但是無論是從數量和質量上相比都無法和德國相比。
總體來講:因為畢竟二者沒有共同過交手的對象,所處環境也相差較大,要具體到戰鬥力很難說清。但可以確認的是二戰時中國軍隊與德國軍隊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⑸ 二戰時,蘇聯和德國哪個整體軍事實力較強
在不列顛戰役失利之後,希特勒不得不把目光東移。當時德國可選擇的餘地已經非常小,不過兩處,一是經希臘進入土耳其進入中東,從反向打擊英國勢力,一是強行佔領蘇聯,從蘇聯尋找突破口。二戰中土耳其和德國的關系類似西班牙瑞典和德國的關系,都是親德但卻拒絕捲入戰爭,這種半同盟關系使德國無法直接對其進行軍事佔領,而且經土耳其進入亞洲,同樣要和蘇聯發生正面沖突,而從土耳其進攻其補給線要通過情況復雜的巴爾干半島,不如進攻蘇聯便利。另外有幾個錯誤判斷使德國認為進攻蘇聯是最佳選擇。一是三九年到四零年的芬蘇戰爭蘇聯損失巨大,人員損失達百萬之眾,此戰充分暴露了蘇軍戰鬥力非常低下軍隊組織能力差指揮員在遭到大清洗後素質不高的一面,而德國陸軍的實力顯然不是芬軍能相比的,芬蘇戰爭中德國向芬蘭派了大量的軍事觀察員,其主要目的是考察蘇軍的作戰能力,他們得出了錯誤的結論,影響了德國統帥部的決策。二是西線的速勝使德國統帥部對德軍的信心大增,二戰時一般認為法軍是歐洲最強大的陸軍,其戰鬥力在蘇軍之上,而這支最強大的陸軍不過一個多月就被消滅掉,使德國統帥部高估了德軍的實力。三是在蘇聯剛經歷前所未有的大請洗,有經驗的軍隊指揮員被大量清洗掉,嚴重影響了蘇軍的實力;四是蘇聯剛經歷的大清洗使德國人錯誤地覺得蘇聯人已經不會再支持斯大林政權,錯誤地估計了政治形式。五是對蘇聯後續作戰能力和英美等國對蘇聯超越意識形態的堅決支持估計不足,錯誤地判斷西方會因為意識形態的分歧坐視蘇聯滅亡,而英國在歐洲一貫的方針是縱容德國人東進,這種方針加深了德國統帥部的錯誤判斷。
此外從經濟上考慮,蘇聯當時已經是一個工業化國家,其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相當發達,烏克蘭則是蘇聯的糧倉,高加索有歐洲最重要的油田,頓巴斯有最大的煤礦,這些生產能力及資源,是德國異常渴望得到的,德國希望通過佔領蘇聯而獲得巨大的戰略物質,可以成倍地加強德國的持續作戰能力,以應付將來可能的美英聯合對德作戰。
此外,從更大的戰略方針考慮,擊敗蘇聯可以迅速和日本匯合,打通更有意義的亞歐大陸線,徹底切斷英國殖民主與本土的聯系,徹底突破英國現實乃至美國潛在的封鎖,將美國孤立在美洲,進行反封鎖。
至於說奪取生存空間等等希特勒在《我的奮斗》中的說法,不過是一種宣傳報道,希特勒是個政客,政客的特徵之一就是不為情緒左右只為利益左右,他的野心只有在具體的利益驅動及利害關系的衡平下才有實現的可能,而且德國總參謀部、最高統帥並不僅僅只有希特勒一個人,實際上德國的將軍們在四一年也對進攻蘇聯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德國已經上了戰船,只有兩條路,勝利或毀滅,希特勒的賭徒心態只是加重了下注的籌碼而已。
那麼,德國不進攻蘇聯可以不可以呢?這對德國同樣是危險的,德國軍事指導思想就是速勝而不是相持,相反,英國的指導思想卻是相持,可以說,德英相持,對德不利,對英有利。作為蘇聯來說,尤其希望看到這種相持,當德國在相持中逐漸被弱化的時候,蘇聯必然會採取和德國一樣的方法:撕毀互不侵犯條約,單方面進攻,這一點,德國統帥部應該有共識,而且看得非常清楚,從蘇聯在波蘭戰役及其後的吞並波羅地海各國、芬蘇戰爭來看,蘇聯的胃口不亞於德國。現實的危險是,德英已經進入相持階段,德國在空前的勝利下暗藏著致命的危機,就好比一個人練就了吸星大法但卻損害了心臟一樣。德國進攻蘇聯是看到戰勝英國無望而且有著非常現實的失敗危險時,不得已採取的賭博行為。這才是德國在四一年進攻蘇聯的真正原因。
⑹ 二戰德軍和蘇聯紅軍,那支軍隊更加殘暴野蠻
其實都一樣殘忍 戰爭狀態下都一樣的 人都變成了野獸 不過德軍可能好點吧 畢竟都是些正規軍 但那些蘇聯軍隊到後期全是監獄里的牢犯 (包括那些重刑犯)據說當年有60萬德國婦女遭到蘇聯軍人的侮辱 不要覺得蘇聯人有多好 都是些著眼眼前利益的蠢貨 蘇聯人比德國人殘忍多了 起碼德國人不會白白犧牲自己人的性命 而蘇聯人則完全無視人權 不要覺得電影里拍的那些蘇聯人無謂的往前沖多偉大 其實都做了該死的斯大林的炮灰 他讓那些無辜的人沖上去送死 浪費的德軍的彈葯 然後自己的大部隊在上 太卑鄙了 歷史上蘇聯人也有許多背棄信譽的舉動 當年德軍攻打華沙 蘇軍就眼睜睜的在河對岸看著華沙變為廢墟 然後在乘機與德軍簽訂協議把波蘭一分為二 太無恥了 就算是在現在 俄羅斯表面上跟中國交好 其實還不是看自己實力不行 想找個幫手?等哪些中國沒有利用價值了 俄國人還會理睬我們? 到時候不入侵我們就不錯了 俄國人到現在依然無法放棄沙文主義 還是認為自己是世界老大
⑺ 二戰時的德軍與我們那時的解放軍誰厲害
如果雙方武器裝備相等的話,那時的解放軍簡直就是無敵的.
因為那時的解放軍是老毛領導的,是一支有信仰的軍隊,軍隊里的中高級指揮員都是身經百戰千戰,很多的師長,旅長以上的軍官都是從長征中走出來的老紅軍,到解放戰爭時,基本都打快二十年仗,作戰經驗極其豐富,士兵以中下級指揮員也都是老兵油子,基本也經歷了好幾年的作戰了,他們的作戰經驗及能力在當時無出其右,這也是為什麼在朝鮮戰爭中,中國在武器裝備相差如此之大的情況下,能與美軍打成平手的重要原因,德國陸軍在二戰中之所以能打的那麼好,也是因為德國軍隊在二戰中也是一支有信仰的軍隊,雖然他們信仰的是希特勒,但一支有信仰的軍隊無論如何他們的作戰能力都會超過一支沒有信仰的軍隊,當兩支有信仰的軍隊遇在一起,這就要考驗雙方軍隊的指揮員,士兵的,以及武器裝備水平.
正好德軍,解放軍都與美軍交過手,因此如果比較的話,就正好可以拿美軍來對比一下,德軍的作戰意志及作戰執行能力略勝美軍一籌,但德軍的武器及火力打擊能力不及美國,尤其是空軍的作戰能力,二戰在中後期,德國陸軍的主力精銳基本都在蘇聯與蘇軍作戰,西線沒有多少主力部隊,且那時的德國空軍也基本和蘇聯拼光了,所以西線英美才打的那麼順得,如果有德軍有十成功力的話,與美軍交戰最多才發揮出5成功力.但德國陸軍一但發揮出8成左右的功力就可以打出阿登反擊戰這樣的精典之戰,而解放軍與美軍交戰基本都是陸軍對美國海陸空三軍,但朝鮮戰爭到了5次戰役之後,雙方再也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運動作戰,因此最為理想的比較就是德美阿登之戰與中美朝鮮戰爭前五次戰役,德國陸軍單獨對抗美國陸軍是有優勢的,但一加上美國空軍,德國陸軍便不行了,而解放軍在朝鮮戰爭前三次戰役中.因為美軍不熟悉解放軍的打法,被打的很慘,後兩次戰役,美軍適應了,打開了,而解放軍也發揮出了自身的優點,基本上打出了10成功力,所以雙方都是有勝有敗,基本上就是一個平手,考慮到朝鮮戰爭中中美雙方巨大的武器裝備差距,抵消德國還沒有未發揮出的2成的戰鬥力綽綽有餘,所以結論就是如果德軍與解放軍對峙起來(這里只針對陸軍),雙方武器裝備相等的話,德軍不會是解放軍的對手,但解放軍也會是慘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