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二戰的時候,德國為什麼沒對美國進攻呢
根據軍事專家們的分析,當時德國向美國宣戰已經是十分無奈,當時的德國正在全線入侵其他國家,可謂是沒有多餘的一兵一卒來對美國進行攻擊,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德國的盟友國日本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這樣一來,美國與德國也就有了恩怨。
2. 二戰時有兩個小國家,德國為什麼一直沒敢打
二戰時期沒有受到德國波及的兩個國家是瑞典和瑞士,但並不是說德國不敢打,只是說在權衡利弊之下沒有打。無可厚非的是瑞士和瑞典這兩個國家確實有強硬的軍事實力,在以此為基礎上才使得德國可以衡量利弊,如果沒有軍事實力作為依靠,那麼德國的納粹是不會和你講道理,更別說放過你。
瑞士
瑞士是一個永久性的聯盟
這個意思其實就相當於瑞士是一個拳頭往一處使的國家,不會搞內部分裂,自然也就沒有給其他國家有機可乘的機會,剛開始的瑞典並不是一個國家,只是區域之間的聯盟,他們為了在奧地利的統治之下,尋求自由,開始聯合在一起,對奧地利進行反抗,小到地處偏遠的阿爾卑斯山脈的村落,大到周邊的城市,所有的人們團結一心,抱成一團來反對積極的統治,慢慢的從聯盟變成了一個永久性的聯盟。
瑞典暗中支持德國
由於瑞典名面上是一個中立國家,但是私底下卻對希特勒表示友好,從德國的角度來說,瑞士這個國家沒有採取任何反抗措施,並且還悄悄的給予物資上的支持,那麼德國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自然不會去攻打瑞典。
且德國確實也需要瑞士的物資支持,因為德國其實是一個資源十分缺乏的國家,大多數的鐵礦石就是來源於瑞典和魯爾工業區。每年瑞典提供了大量的鐵礦石給德國,如果沒有瑞典,德國的裝甲部隊也不復存在。希特勒自然也不是傻的,權衡利弊之下自然選擇放過了瑞典。
3. 德國為什麼沒用襲擊敘利亞
因為兩次世界大戰,給德國帶來了毀滅性的影響,德國財富和人才大量外逃,工農業和經濟受到了嚴重破壞,這使得德國人對戰爭的反感情緒非常明顯,而且頑固。
所以,雖然德是是北約的成員國,但是德國對參加戰爭和繞開聯合國的軍事行動都有發自內心的反對。2001年,聯合國授權對阿富汗動武,所以德國參加了,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德國和法國不僅沒有參加,還公開站出來反對,這次對敘利亞的打擊,作為北約主要成員的德國雖然表示了支持,但是卻沒有參與。默克爾權衡利弊,主要還是要考慮到民意的反對。
軍事打擊敘利亞,有利於鞏固美國對中東的影響力,但是對歐洲國家是不利的,因為中東亂局,會有大量難民擁入歐洲,給歐洲各國造成很大的困擾。英國參加,主要還是因為英法與俄國的矛盾,以及他們對北約老大美國的習慣性跟隨。
4. 曾經威震全球的德國軍隊,為什麼現在卻徹底淪為廢菜
1864年,普丹戰爭爆發,這是普魯士通過王朝戰爭統一德國的第一步。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奧地利戰敗,被迫放棄在德意志的領導權,由普魯士王國主導的北德意志邦聯成立,加速了德意志統一的進程。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戰敗。1871年,普魯士王國完成德意志統一,之後,德國快速崛起。一戰前夕,德國已是歐陸第一強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工業實力已經超過了英國,僅次於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和世界上排名第二的海軍,擁有完備的戰爭動員體制和世界頂尖的軍事工業。一戰二戰,雖然德國最終是戰敗國,不過依靠強大的軍事、經濟力量,打敗了不少歐洲國家。可以說,從1864年到1945年,這81年裡,在軍事上,德國都是所向披靡的,雖並不是戰無不勝,但對歐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的改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戰前,在納粹黨領導下,德國經濟起死回生,並創造了奇跡,德國民眾身陷對希特勒的個人崇拜之中。納粹黨利用德國民眾,將德國捲入了戰爭深淵,民眾苦不堪言。
二戰後,面臨國力嚴重衰弱,經濟體系的崩潰,以及遭受的嚴厲制裁,德國民不聊生。雖然,在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下,德國經濟上獲得了巨大發展,不過,美國不是慈善家,幫助德國是有條件的。德國並不樂意美國的這樣的援助和控制。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德國民眾在為納粹瘋狂行為買單。只有經歷過才知沉重,戰後的德國民眾也不想再被推入到無盡的戰火中去,期待真正和平,極力反對軍事擴展和戰爭。
如果德國不順應民意,極力發展軍事,到那時面對的不僅僅是四周的圍攻,還有德國內部的民怨和反抗。幾番考量,德國最好的崛起方式是通過和平手段融進歐洲區域經濟廣泛合作的大潮中,實現德國二戰後的經濟復甦和繁榮。
在內外壓力之下,德國選擇了拋棄軍事力量,聯手法國,組建了歐洲六國煤鋼聯合體,通過不斷發展,吸納更多歐洲的加入,最終形成了包括經濟、外交和安全合作的歐盟。從目前來看,德國這個選擇是正確的,他成為了歐盟的領導者,影響力和話語權相應的提升。
不過,歐盟畢竟是一個分散的組織。在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之下,德國也終將失去美國的保護。那麼,到那時,德國還有那個能耐繼續做歐盟領導者嗎?
5. 日本和德國都是戰敗國,為什麼日本不能有軍隊,被限制發現武器,而德國卻沒有
二戰後,德國和日本作為戰敗國都是不允許擁有軍隊的。國際社會對德國和日本擁有軍隊的不同看法來自於德國和日本對於歷史問題的態度,德國承認犯下罪行,日本卻美化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被解除武裝,聯合國勒令德國不得重建任何武裝部隊,只能保留小規模的國境防衛隊及掃雷艇部隊作為防衛之用,德國的國防由四個佔領國美國、英國、法國及蘇聯的部隊共同負責。
1949年德國分裂為屬於社會主義陣營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和資本主義陣營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蘇聯更讓東德秘密重新建軍,因此美英法三國便開始考慮解除對德國的軍事禁令。1950年,西德第一任總理康拉德·阿登納在萊茵蘭-普法爾茨召集前國防軍的高級將領商討創建全新西德軍隊的事宜,討論確定了新軍隊的基本構思。後來,自由民主黨出身的前將領哈索·馮·曼陀菲爾提議把新建的軍隊命名為「聯邦國防軍」,獲得德國聯邦議院確認。
6. 斯大林認為納粹德國不會發動戰爭的原因是什麼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納粹德國出動550萬大軍,兵分三路從波羅的海至喀爾巴阡山脈之間湧入蘇聯境內,蘇德戰爭正式爆發。
在戰爭初期,德軍一路勢如破竹,在短短18天時間內就向前突進了600公里,數十萬蘇軍戰士成為德軍俘虜。甚至被蘇聯人寄予厚望的“斯大林防線”也在7月12日被德軍正面突破。從當時的戰場表現來看,蘇聯方面顯然沒有做好防止德軍入侵的准備工作。那麼問題來了,德軍發動這么大規模入侵絕對不可能做到悄無聲息,蘇聯人為什麼還會被打個措手不及呢?
另一方面,希特勒的想法卻與斯大林截然相反。希特勒認為,蘇聯雖然地域遼闊,戰略縱深很大,但蘇軍戰鬥力與德軍完全不是一個級別。德軍只要利用速度優勢迅速出擊,就能趕在冬季到來前攻下蘇聯首都莫斯科,從而提前鎖定蘇德戰爭的勝利。因此,德軍沒有準備過冬物資並非是工作疏忽,而是認為沒有準備的必要,同時也是為了迷惑蘇聯人。很顯然,後面這個目的非常成功。所以德軍才能在蘇德戰爭爆發初期就險些將蘇聯逼上了絕境。
7. 德國現在軍事怎麼不厲害了
德國的軍事實際上還是很強的,只不過展示的機會不多而已
二戰結束後,英美為了徹底消除德國軍事威脅,解散了德國軍隊,禁止了相關軍事院校,德國征服也痛定思痛,不允許軍人佩戴以前的勛章,不搞閱兵式
50年代,由於蘇聯的威脅,西方重新開始武裝聯邦德國
在北約的歷次軍演中,德國的表現都令人咂舌,其參謀作業、訓練水準都是相當高地
北約至今公認,德國的作戰能力還是很強的
但每一屆德國政府都遵循不介入外部軍事行動的原則,所以沒有展示機會
如果拉出來較量的話,估計在北約中僅此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