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青島的德國下水道主要建造在哪些地方
青島的德國下水道主要建造位置,東起八大關,西到輪渡,南從棧橋,北到現在八號碼頭。
德國人建的下水道,採用了領先全球的理念:雨污分流,也就是雨水排泄與生活污水排泄分開處理。青島這一點在全中國都唯一的,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雨水通道的壓力,減少雨水通道被堵塞的概率。
直到新中國成立,經過痛下決心的治理,青島的惡臭才徹底結束了。
勉強來說,青島現在能夠避免水浸街的情況出現,還是得感謝德國人百年前就具備的先進理念。
Ⅱ 為什麼青島的下水道非常出名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承認德國人務實和先進就賣渣返這么難嗎?
薩沙說幾個重點:
第一,德國人花費多年時間,建立了中國甚至世界上最先進的下水道。
1898年3月6日,《膠澳租界條約》簽訂後,德國人開始建設青島。
當時青島還很落後,不存在排污設備,一旦下雨就積水。
同時,本地居民衛生意識也差,隨便大小便,街上就可以看到屎尿。
一旦下雨,街上衛生就極差,甚至導致青島傷寒、痢疾等疫病大范圍流行。
資料寫:污水混著雨水滲入水井,污染了飲用水源,導致腸炎和傷寒在水土不服的德國人中流行, 連總督葉世克也於1901年初死在了這場時疫中 。
德國開始在德國人居住地,花費多年時間修建了當時世界上最梁坦先進的下水道:排水管道80公里,其中雨水管道29.97公里,污水管道41.07公里,雨污合流管道9.28公里。
由於當時青島不大,人口僅有5萬,德國人居住地區更小,這80公里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事實證明,這套下水道修建好的半個世紀內,這一區域沒有發生過大面積洪澇現象。
第二,雨污分流的考證。
今天中國大城市,基本都採用雨污分流。
不過,僅僅十多年前,中國很多城市還沒有實現這點。
沒有採用雨污分流的主要問題是,生活污水裡面可能會有雜物,會導致管道的堵塞。
尤其管道使用時間久了以後,污水管道逐步會被堵塞,會越來越窄,需要不斷疏通,工作量很大,效果不好。
而且,污水管不可能太大,因為污水不會有多少。
一旦出現大雨,污水管即便沒有堵塞,也難以承受這么大的水流。
所以,雨污分流是很先進的,也很有前瞻性,是青島沒有內澇的根本性原因。
這個設計,對於建國後青島的市政也有極大影響。
「青島市後來新建、改建排水管網中,97%都採用了『雨污分流』模式。」這大大領先全國。
需要說明的是,德國對於雨污分流在青島的實施,細致論證了好幾年才實現,體現了德國佬的嚴謹態度。
第三,德國佬建築物的質量和前瞻性。
青島極少數雨污合流的管道內部,對不起,全部貼有德國運來的瓷磚。
這是為了便於污水不會堵塞,以及清理時候比較容易。
大家知道雨污合流的管道有多高:高約0.8米、寬約0.4米。一個成年人爬進去,絕對沒問題。自己當年的影子。
而市區主要的排水管道,有多大?
我們看看僅存的一段,安徽路排水管道入海口。這個排水管距離著名景點棧橋只有幾百米,長3米,高2.5米,是長方形,普通 汽車 在裡面行駛沒問題。
下水道在特殊年代,竟然還做過防空洞使用,大家可以想想多款大了。
第四,排污本身也很先進。
當時報道這么寫:當時青島中心城區的污水排入大海,會對海灘或者港口錨地造成污染。經過嚴謹考證,德國人終於將排污點選在團島的最西端,緊靠膠州灣入口的海峽處選定了排污口。這里水深且有著強烈的海流,可以將污水和雜物沖走。
即便如此,德國人還設置了污水泵站,采中飢用機器加速水流動,避免海水淤積。
其實類似的東西還有很多。
要知道,青島充其量只是德國的一個殖民地,說不定什麼時候就丟掉了,德國人灰溜溜的厲害。
即便如此,德國人對於建設青島是毫不含糊的,一個下水道都不但前瞻性極強,而且絕對保證質量。
要知道,很多東西不是沒有建設技術,而是沒有意識或者不願意花錢。
正常來說,0.3米的下水道,可以保證大部分降雨時候不堵。但0.8米的下水道則可以保證無論什麼下雨都不會堵。但0.8米的造價可能比0.3米高出二三倍,在於願不願意花這個錢。
德國人即便不能保證在青島的的殖民,很可能是為他人做嫁衣,也毫不猶豫的花費巨資去建設。
而且看看今天留下的遺跡,這些建築物的質量絕對是可靠的。
雖然過了一百年,由於城市擴大太多和設備老舊翻修,這些管道只剩下幾公里,但不能否定在建設時候的先進性。
甚至可以這么說,直到90年代,我國很多城市建設者都沒有這種意識。
1914年,日軍佔領青島。
以做事嚴謹認真甚至死板的日本人,驚嘆於德國建設的下水道系統:「它們如此完美」!
這條暗渠位於安徽路下面
是一處具有百年 歷史 的下水道
為德國佔領青島時所修建。
位於棧橋東側的排水口
下水道頂部距地面大約1.9米
人在裡面行走,不用彎腰
裡面的牆壁長期受海水的侵蝕留下歲月的痕跡
下水道里異常寬敞,的確可以跑開 汽車
排水人員清理通道口的淤泥放水
下水道裡面的通水孔
下水道上方的古力蓋
下水道的盡頭就是棧橋海灘
段子是假的
規劃理念的確是最先進的
青島下水道示意圖
雖然油紙包的段子是假的,但當年德國霸佔青島,確實以19世紀末歐洲最先進的城市規劃理念來打造地下管網,以德國最先進工業技術修造城市排水系統。
這套排水系統有多強大?
首先是領先全球的理念:雨污分流,也就是雨水排泄與生活污水排泄分開處理。
為此,專門修築十二條分流雨水的暗渠,總長5464米,更有總長29點97公里的排雨水管道和41點07公里的排污管道。
如此強大排水系統,當年造訪青島的亨利親王就曾自豪斷言:亞洲第一!
而當時,才是1898年!
1903年,德國人開始鋪設污水管道並修建排水泵站
在當時德國膠澳總督府的備忘錄里說,當時德國修這一套系統,是懷著大夢想的,要把青島打造成德國的療養勝地,一切工藝建造,清一色高標准嚴要求,修出這強大效果。
青島也由此成為中國最早實現下水道「雨污分流」城市。
分流式下水道的雨水和污水分別排入不同管道,糞便和生活污水從一個管道流出,經處理後流入近海,雨水從另一個管道流出。一方面,它能確保強降雨時污水排放不影響泄洪;另一方面, 雨污分流 確保雨水管道不會被污水雜質堵塞。」
「青島市後來新建、改建排水管網中,97%都採用了 雨污分流 模式。」
青島下水道施工現場(資料圖)
另外,德國人還給排水管道專門貼了瓷片。
青島市博物館講解員孫曉雯介紹,管道下端較窄, 底部的瓷片非常光滑,使得水流能夠快速流過,污水中的淤泥和雜質也能被一起沖走;而上端寬闊的設計則是為了水流較多時,能夠實現快速流過、迅速排水。
這套排水系統的工藝水平,的確強大得令當時國人咋舌,這種獨特的「V」字形水泥抹面陶瓷貼底的德式排水管,哪怕水量極小,都能保持高速排泄。
而且,對於如何不污染膠州灣,德國人也考慮的很長遠。當時青島中心城區的污水如果排入前海,會對海灘造成污染;排入後海,則會污染港口錨地。經過嚴謹考證,德國技術人員最終將排污點選在團島的最西端,緊靠膠州灣入口的海峽處選定了排污口,該地不僅水深,而且強烈的潮汐海流能迅速把沉澱物沖走。
同時,德國人又在靠近小港的城市最低點設立污水泵站,用電力發動機驅動污水加速流動,避免淤積。
青島「不淹城」的秘密
究竟是什麼?
青島雨水下水道。(資料圖)
雖然德國人的排水系統非常先進,但要說青島「不怕淹」完全得益於這種排水系統也有失偏頗。據悉, 德佔時期建造的80公里排水管道,留到今天還發揮作用的已經很少了。這對於如今龐大的城市來說,已經是算很小一部分排水設施了。
青島之所以不怕淹,一個重要原因是,青島是典型山、海、城一體的濱海城市,主城區依山傍海,因地形地勢而建。40%以上地形為山地丘陵,總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三面臨海,地下排水管道依勢而建,這種特殊地形使降雨快速匯入大海。
另外,是因為青島在後來的城市發展中,吸取和承襲了德式排水系統科學的設計理念,廣泛採用雨污分流理念新建管道,並大規模改造、提升舊有管道。
德國排水系統,給青島留下的最大貢獻,就是城市防汛的經驗理念。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和各大城市一樣,青島也在擴張,可與好些城市不一樣的是, 青島的城市擴容,每一個步驟,都是排水系統先行。排污排水管道鋪好了,其他才跟進。
拿一個官方數據,上世紀九十年代,青島就有排水管道596公里,這是什麼概念?這個數據拿到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也絕對領先大半一線城市。 發展到今天,青島的排水管道總長,早已超過了三千公里。
有專家表示,德國人對青島的城市建設煞費苦心且著眼長遠。
在德國人看來,青島地下管網建設和污水處理,其實早就不是單純的市政建設,而是事關德國在東亞的「國家形象」, 是百年前德國人為了把青島建設成為東亞樣板城市的標志之一。
這段地下排水設施,雖然在本質上,不是贈送,而是侵佔,是佔領,是屈辱。
但它直接奠定了青島城市建設的高起點,無論是技術上、還是理念上,都讓青島「一出生便風華正茂」!
這座城市,從開始建造那一天起,就運用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理念,最嚴謹先進的技術工藝,並一以貫之繼承了下來。
而「使用了100多年的東西到今天還能用」這一最大事實,對我們當今的「中國製造,青島製造」,也是很大的一個啟示。
復制下方關鍵詞 並回復 獲取精彩內容
丨大衣哥和他老婆都怒了丨青島燒烤界女王 丨
丨青島人自提公積金攻略丨媽媽群售假後續丨
「德國製造」和「中國最不怕淹的城市」,讓青島下水道出名了。
青島在德佔時期,德國曾鋪設了80公里的排水管道,目前只剩下2.66公里,中國最不怕淹的城市是真的得益於德國嗎?「德國製造」真的有那麼神奇?
一、青島下水島的前世今生,人們只知道它的出名是「德國製造」,卻不知還有「中國力量」。1、德佔時期 。
1989年,按照《膠澳租借條約》,德國強借青島99年,後來是侵佔了17年。德國侵佔青島初期,由於青島強降雨,洪水對這個城市的破壞性太強大了。一個是為了避免水災,但同時,德國在青島建造下水道,是有其目的,他們想的是樹立德國在東亞的「國家形象」,也就是給自己的可恥行為樹一塊碑。因此,德國人把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和材料都運到青島,來建造下水道。
建造下水道,德國是引進了歐洲最先進的「雨污分流」。什麼是「雨污分流」?就是把家庭污水、糞便與雨水分開排走,雨水和污水分別排入不同的水道,污水經處理後排入近海,雨水就容易排放了。德國人在這方面倒很有耐心,單單從設想到論證就用了5年。不過後來,德國在歐人區的水下道採用的是「雨污分流」,在華人區卻用了「雨污合流」。當年,德人共鋪設雨水管道29.97公里,污水管道41.07公里,雨污合道是9.28公里,總共是80公里。除此之外,德國人還利用青島的地理形勢,建造了明溝、暗渠,目的是為了把雨水導流,這樣的排水系統確實就很完善。
現在我們來看下水管道的材質、構造及作用:
陶土燒制,長約1米,內徑75毫米—450毫米。管道之間介面處有螺旋,管道接通後,用瀝青、麻絲、沙土纏繞、塗密。其作用是堅固、防漏。
管道截面是上寬下窄,下狹窄處貼上瓷片,其作用是加快水流,減少污泥。
管道40米—50米之間,設一個雨水斗或者入孔,其功用是沉澱泥沙。
2.日佔時期。
後來,日本佔領青島時期,一段時間,青島的排水系統曾受到破壞,於是,他們就抓來德國戰俘,讓他們來修復排水系統。日本人的模仿能力又特別強,他們在德國鋪設下水道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完善和補充。據日本人的統計,到1920年3月,他們鋪設的下水道長129.6公里。
3. 新中國成立後 。
1953年,青島對大港緯路明溝進行了大的改造。為什麼要改造呢?因為原來這可是一個臭水溝, 長600米,寬7米,把青島人熏了幾十年的臭水溝,搖身一變為街心花園,明溝改成了暗渠。 這可就是「德國製造」留下的後遺症啊!
青島真的是下大力氣在做好這件事,他們對下水道的的重視程度令人敬佩。我們來看一些數字:
上世紀90年代,青島鋪設排水管道是596公里。
目前,青島市區已鋪設排水系統3000公里。
這是什麼概念啊!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強降雨時期,很多城市都羨慕青島的原因。
青島的下水道的前世今生就是這樣,裡面有德國的影子,對德佔時期、日佔時期,我們是深感痛恨。這也可能就是目前還留有2.66公里「德國造」下水道的部分原因吧——為了記住這段可恥的 歷史 !
二、青島之所以稱為「中國最不怕淹的城市」,原因可不像網上所說的那麼神乎其神。像什麼神秘的「油布包」,管道內可以跑大卡車啊,等等,這些都把當年的「德國製造」說得太誇大其辭了。
青島的地下水道確實是出名的,因為它的排水系統好。下大雨的時候,一些地方的積水,工作人員去輔助的話,10分鍾就能搞掂,可一些積水深一點的,也得30分鍾。當然與國內其他城市相比,青島在這方面確實可以驕傲。
青島下水道這么出色,真實原因是這樣:
1、青島獨特的地理位置。
青島是海濱丘陵城市,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凹,而且是三面臨海,其下水道是依勢而建。有利的地理位置,再加上科學的鋪設管道,這樣的話,雨天的時候,這些積蓄的雨水就可以通過完善的排水系統很快就流入大海。一些較低的地方,據說半個小時就能排完。
2、青島對排水系統的維護,以及相關的應急措施。
再好的排不系統,如果不去維護,久了也會遭到破壞。青島在新中國成立後,鋪設了3000多公里的下水道,這可是一項大工程啊,有了這個基礎,再加上青島日常對排水系統的維護,以及專業人員的看管,其效果就出來了。
同時,青島的防汛應急措施也是有自己的一套。
當然啦,青島的下水道這么成功,有沒有德國的影子?肯定是有的。德佔時期,德國人建造的排水管道是80公里,但這么多年了,年久失修,有不少也過了解年限,所以大部分都被翻建整修,目前,僅有2.66公里是「德國造」, 就是在安徽路和大學路這段。影響大嗎? 還不到目前青島下水道的千分之一啊 。
但是, 青島在鋪設下水道吸收和繼承了當年「德國製造」排水系統的一些設計理念,也是廣泛採用了「雨污分流」的模式。 當然啦,當年德國人的排水系統是把清潔留給了自己,把臭氣留給了青島人民。今天,青島的排水系統更加科學了。
結論:青島下水道為什麼那麼出名?起因於「德國製造」,其實是誇大了。出名的原因是他們目前的排水系統幾乎是很多城市羨慕妒忌恨,因為青島不怕淹,或者是青島極少會發生內澇。
多年來國內流傳這個個說法,就是山東青島的地下排水設施是1898-1914年德佔殖民地時期修建的,因為設計科學,工程質量好,直到100多年後的今天還在正常使用,比後來國內自建的新型排水系統都更加可靠耐用,而得益於這套設施,青島也是很少發生市內積水的現象,聽起來有些神奇。
首先證實一點,青島市南區西部、市北區西南部,目前確實還沿用著德國殖民時期的下水設施,至今已經有超過100年的 歷史 ,運轉狀況良好。青島在1898年之前不是一個建設完備的大城市,嚴格的說,那時候青島不是一個城市,是數個沿海的並且不相連的小村落,倒是周邊的即墨和膠州比較發達,有悠久的 歷史 。青島作為城市是德國開始佔領之後才真正開始高速發展的,這其中包括鐵路、銀行、工廠,自然也包括了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下水設施。德國人當時是把青島按照德國一個小鎮的標准來精心打造的,施工質量頗高。由於德國是近代工業強國,他們設計的排水系統也代表著當時的先進水平,水準自然是領先於當時中國內地城市。需要指出的一點是,設計歸設計,負責施工建造下水設施這些重體力活的,百分之百是中國勞工,德國人可不需要自己動手鋪埋下水管,從這個角度講,要說青島的下水系統全是德國人建造的,不夠准確。
第二點,現在的青島不是百年前的規模了,德式下水道所在區域,只是現在青島主城區的西南方位,大約住著100多萬人口,而1992年往後青島的主城區已經向東移動和擴大了,21世紀之後又向北擴張,並且跨過膠州灣開發了黃島區,城市面積已經遠遠不止於德式下水設施所覆蓋的區域了。這些後來新開發的區域,自然是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下水設施,和德國人沒啥關系了。因此說現在青島仍然用德國的下水道不假,運轉狀況也良好,但是僅限於主城區的一部分區域而已,更廣闊的面積用的是現代化的下水設施,中國自己設計建造的。說100年前的工藝比現在還好,就有些誇張了。
最後得做一個必要的說明,那就是青島的排水狀況和下水設施之間的關系。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青島的確較少發生大的水患,那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這個城市本身的排水壓力不大,並不完全是下水設施優良的原因。這個道理很容易想明白,中國有句古詩「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所有的大江大河最後是要並入大海的,而青島是個入海口,不容易屯水,再加上地處北方降水畢竟有限,所以水患壓力不大。德國設施是經久耐用,現在也確實還在發揮作用,但也不要誇大了百年前下水道的功效。
青島每逢暴雨天,人人都不擔心,照樣上下班,日子一如往常,而這一切自然要歸功於青島排水系統是非常強大的。完善的排水系統讓青島人民面臨多大的暴雨都面不改色,因為青島的排水系統完全可以扛住這些暴雨的猛烈攻勢。比如說之前的一篇媒體報道,青島在經歷過21小時的暴雨後,有一個路段有點積水,當排水工人開啟了他們的應急排水閥後,奇跡發生了,不一會兒積水就沒有了,十分厲害。
青島的排水系統,以前只在小部分地區見效,但是後來新中國成立後,這里的排水系統得到大力的改造,並且學習了他人的先進理念——雨污分流,取長補短,如今總長已超過3000多公里,排水系統的標准也高於國家標准。龐大優質的排水管道網再加上青島的丘陵地形不易積水,使得青島在狂風暴雨下仍然能立於不敗之地。
歷史 上德國曾在青島修建過排水系統,但是總長不過80公里左右,如今僅剩2.66公里,並沒有太大的實用價值,而且當時的德國排水系統只是服務於他們自己,他們將污水排到了華人區,導致華人區幾乎臭氣熏天,不少人飽受折磨。
如今青島的排水系統如此雄霸一方,雖有一部分因素是因為他們雨污分流的先進設計理念,但是更應該歸功於新中國成立後用心打造青島排水系統的人們,他們的努力促使青島的排水系統強大到不僅青島人驕傲,外地人也十分羨慕。
1897年山東發生巨野教案,清政府簽訂條約把青島給了德國100年,到1914年德國一戰戰敗,青島又歸還了中國,這17年間,德國把青島當做自己的城市建設,很多青島古建築是德國建造的,一直沿用至今,比如總督府,教堂,八大關等等,城市的下水道工程當時建造的現在還用的很好,他們建的下水道工程標准高,空間大,泄洪能力強
青島的下水道真的有那麼神?「中國最不怕淹的城市」是青島嗎?青島的下水道寬敞到可以跑卡車?
近些年,每當有城市因汛期內澇變成「看海勝地」時,青島都會因「中國最不怕淹的城市」標簽飽受贊譽。
原因一: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青島是典型山、海、城一體的濱海城市,這種特殊地形使降雨能快速經地面徑流匯入大海。
原因二:氣候條件的顯著優勢青島地處溫帶季風區,降雨時空分布相對均衡,極少出現台風、連續強降雨等極端天氣。
原因三:排水系統完善青島在城市排水管網系統建設方面投資很大,排水管網建設標准和密度在國內處於較高水平。
總結:青島下水道的 歷史 和今日現實說明:城市下水道就像人體內的血管,既要通暢,也要維護,兩者缺一不可。下水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隨時隨地去維護,可能平時民眾不怎麼在意,但是他的作用至關重大,希望國內的其他城市能夠向青島學習。
其實這是中國人迷信德國貨的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說是清朝末年,青島是德國的租界,那時候的青島還不是一個城市,還只是一個村落,德國人非常用心的經營的這個租界,於是就按照當時城市的標准設計了青島的下水道,然後又冒出一個傳說,說是在青島下水道的關鍵部件處旁邊都有一包油紙包的備件,隨時供青島下水道的更換。
就客觀來說,德國修建的下水道在當時確實是世界一流的,但是青島市從來不內澇,得益於是這個德國的下水道,其實大可不必。
現在青島市的面積已經遠遠超過了當時的面積,新修建的城區肯定是中國的下水道。老的下水道其實並不能滿足於現在的城市需求,因為現在城市的下水道網路裡面還要鋪設管網,100年前可是沒有光纖電信設施的。
青島不內澇,其實主要還在於它是一個海濱城市,其實我們看很多海濱城市都不會內澇,比如香港深圳,我們就很少聽說他城市發生內澇。
其實個人認為,如果消費者願意付出與德國貨同樣的價格,其實中國人造的產品可能比德國的人還要好。但是因為德國貨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中國的產品不得不在性價比上更加苛刻。但就工程來說,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的工程水平有中國這么高。
青島的下水道系統確實是非常出色的。
我們反對神化德國人的技藝的做法,但是也不能就直接轉到抹殺當年人家的先進性的地步。
不可否認的是,如今的青島老城區的規劃和建設都與德國人密不可分。
青島的舊稱是膠州。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而出兵青島,並將其佔領。
1898年3月6日,清政府與德國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將膠澳等地區租借給德國,時間長達99年。但隨著德國在一戰的戰敗,民國政府成功於1922年收回青島。
青島被德國人掌控的時間,大概是20多年。在此期間,德國人對青島進行了全面的設計與規劃,將青島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的德式風格的現代化城市,也奠定了如今青島的城市格局、建築風貌。
對於下水道系統的建設,也是由德國開始的。
根據後世學者的研究,當時的德國人在設計青島下水道系統的時候,採取了「雨污分流」的先進理念,使得雨水通道的壓力被大大地緩解。因此,青島確實很少出現水漫街道的情況。暴雨天氣,積水能夠通過排水系統,迅速排向大海。
以上確實是德國人的先進之處。但是,青島下水道系統的成功,也不只是德國專有之功。
在這近一百年來,原有的排水系統也要經過改造。目前,德國留下的下水道只有不到三公里,顯然已經沒有那麼大的意義了。
總而言之,承認德國人當時的先進,與拒絕神化德國人的工藝,這是不矛盾的事。
嘛?好嘛?靠海太近了,下大雨整個城市的水能迅速排到海里,不是下水道的問題,德國人修的地下排水系統,當時是先進的,當今 社會 它落伍了,不先進了,全世界靠海的城市,下再大的雨,也無大內澇。
下雨不淹,下水道的設計是一個原因,我覺得青島的地形 ,地貌是最主要的,1青島是丘陵地帶,2離海很近,就在海邊上。市區下大雨水多的地方在大窯溝鐵路的橋門洞和河北路的橋門洞子,離海都很近。以上兩個是青島下雨不淹的主要原因,這是任何城市都沒有的大自然的饋贈!
Ⅲ 家裡剛買的別墅裝修要鋪水管了,用德國凱瑟水管可以嗎
德國凱瑟挺不錯的,自來水水管最怕水管里滋水苔影響水質了,這個水管因為有三層防護,不透光,防紫外線,所以不會滋生水苔,破壞水質
Ⅳ 據說是德國人的功勞,青島為何可以百年不淹
青島是一座旅遊城市,青島的經濟也很發達。青島屬於沿海城市,所以下雨會很多,但是青島近百年來都沒有發生過洪澇的災害。這是因為青島的地下水管道設施比較完善,一部分人就會說這是因為德國在佔領青島的時候為青島做出的貢獻。
在建國初期,青島沒有被洪水淹,可以說是德國人的功勞,但是在現在青島沒有被洪水淹就不能說是德國人的功勞了,還是主要是中國人自己的智慧沒有讓青島被洪水淹沒。
Ⅳ 德國家家戶戶都有啤酒管嗎就是像水管的那種,流出來是啤酒
德國部分家庭有啤酒管,不是家家戶戶。在德國慕尼黑,有的家庭更有直接入戶的啤酒管道,啤酒在當地是很受歡迎的。飲用德國啤酒時,最好要將啤酒倒入杯中,一則可以欣賞到德國啤酒美妙的泡沫的顏色。
二則倒入酒杯時產生的泡沫可以隔絕氧氣,防止啤酒酸化,也就能品鑒到更好的口感了。較厚的啤酒杯使得啤酒溫度變化較慢,就不用擔心環境和掌心的溫度影響啤酒的最佳飲用溫度了。
(5)德國人怎麼鋪管道擴展閱讀:
世界最巨聲名的三大啤酒節是英國倫敦啤酒節、美國丹佛啤酒節和德國慕尼黑啤酒節,他們在國外家喻戶曉,被歐美的啤酒專家們譽為是每一個啤酒愛好者都該至少要去一次的狂歡。
啤酒節源於德國,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的起源一般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在1810年,巴伐利亞的盧德親王結婚,舉行賽馬活動,賽馬活動結束後,人們痛飲啤酒以示慶賀,這個慶典沿襲下來後,就成為今天的啤酒節。還有一說是當地農民為慶祝大麥和啤酒花的豐收而大喝啤酒而產生的。
Ⅵ 青島不淹水真的是因為德國人下水系統建的好嗎
不少網民認為,青島號稱“中國最不怕淹的城市”,是得益於上世紀初德國人佔領青島期間修建的排水系統。很多網帖的依據,應該是源於南方某媒體2010年刊發的報道《青島古力:一百年前的遠見》。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陳勇認為,德國建設排水系統的理念對青島確有影響,但“青島不怕淹靠德國下水道”這種歸因太簡單、不夠客觀。
青島市市政公用建設中心副主任黃緒達說,德佔時期共建造了80公里排水管道,但大部分管網因為超期服役和城市規劃等原因,已陸續被翻建整修,只有位於安徽路和大學路的約2.66公里雨水暗渠和污水管線仍在正常使用。目前,青島市內三區排水管網總長約3000公里,德佔時期修的管網佔比不到千分之一,對整個青島排水系統影響已經非常小了。
Ⅶ 德國人建房屋為什麼不用煤氣管道
德國是用管道天然氣的,大部分是俄羅斯管輸。
Ⅷ 德國人修的青島下水道,真的是隔一段就有一個郵包且裝有圖紙和修復工具嗎
有人說下水道雖然看不見,卻能在關鍵時刻考驗這個城市的良心,傳說之中唯一不怕水淹的城市青島就擁有非常龐大的下水道體系。然而最近有傳聞稱,青島這樣完善的排水系統得益於德國製造。一百多年前德國修的下水道到現在還能派上用場,並且每隔一段都有有一個油紙包,裡面有圖紙,備用零件都還是嶄新的。
一百多年後,德國建造的下水道確實還在使用之中,只是青島政府已經重新翻修過了,很多連管道都已經換了。而且下水道裡面全都是水泥,如何能挖到油紙包呢?想想都不可能。
但是每當到了夏天雨期,德國修建的青島下水道一定會被網友們再度重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城市的排水系統實在太差,遇到大雨就會淹,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德國下水道的謠言正好戳中了大家的自卑心理和崇洋心理,讓他們淡化了這段屈辱的歷史。
不過回想起來,一百多年前的德國殖民者住在青島十七年,沒有蓋什麼高樓大廈,而是把下水道給修了。即使在今天,中國能有多少城市在搞建設的時候,會做這件表面上看不出什麼業績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