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灣戰爭前夕伊拉克世界軍力排名第四,這話最早誰評估的啊
海灣戰爭之前除了以色列,沒人是伊拉克的對手,整個阿拉伯國家都沒有伊拉克軍事實力強大,8年與伊朗的戰爭得到的是實戰經驗,沒有經過假想敵和軍事演習獲得的軍事作戰經驗。裝備在80年代末90年代前算是不錯了。70年代蘇聯派遣軍事專家在伊拉克有軍事顧問,訓練共和國衛隊和伊拉克空軍。
陸軍有絕對優勢BMP-1 BMP-2 BTR-60步兵戰車 T-72M T-62 蘇聯ZSU系列石勒河防空炮 70年代從中國購買的59式 63式步兵裝甲車 法國牽引式榴彈炮還有留著當備用的二戰殖民時代留下的SU-100 T-34坦克等(伊拉克幾乎不用,聽說是訓練車)
導彈部隊:蛙-7戰術導彈 飛毛腿 【兩種型號:海珊(增加射程削減精度,易解體,可裝生化武器沙林毒氣),薩姆德增大戰斗部,削減射程,可裝載生化武器】
空軍米格 24 25 幻影2000戰斗機(70年代與法國簽訂的核武合同中的交換條件)蘇24MK 米格28 米格24武裝直升機還有大型蘇聯伊爾軍用運輸機
海軍巡邏艇和為數不多的運兵氣墊船。飛魚反艦導彈(70年代與法國核武合同購買)
㈡ 伊拉克曾經自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美蘇排在前兩位……那麼當時世界的第三軍事強國是哪一個國家
伊拉克曾經自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美蘇排在前兩位……那麼當時世界的第三軍事強國是哪一個國家?
伊拉克曾經自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美蘇排在前兩位……那麼當時世界的第三軍事強國是哪一個國家?當年的伊拉克認為軍事實力排名世界前三的是美國,蘇聯,德國。沒中國的事
二戰結束後冷戰結束前世界上有幾個國家自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這個不自量力的很多啊。印度算一個、越南也叫過,還有薩達姆也說過。實際應該英國、法國輪流當吧。
世界第三軍事強國是哪個國家呢德國法國印度中國還是其他國家啊。第一是美國,二是俄羅斯,三是{據中國報道}是中國。日本是經濟強國{第二}
中國
海灣戰爭前伊拉克真的是第四軍事強國嗎這只是美國的宣傳而已,一個連戰略武器都沒有的國家,怎麼可能是世界第四軍事強國?
自封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如果打仗中國巡航導彈夠用嗎中國有完備的工業體系,各種廠子規模都很大,一旦發生戰爭,大企業轉產是很容易的。
越南為什麼是第三軍事強國?辛巴威為什麼是第三科技強國呢?
盧安達為什麼是第二政治大國呢?
坦尚尼亞為什麼是第一經濟強國呢?
中國是不是世界軍事強國中國,在世界軍事實力排行上,位居第三位或者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與俄國比較接近。
你說是不是軍事強國呢?
2015中國在世界軍事強國排在第六靠譜嗎?軍事強國的排列要看科技、經濟、社會、意志、裝備水平和數量、實戰經驗等等各方面綜合因素,美國是毫無爭議的第一名,中國只能說排名在上升,但是具體排第幾這個是沒有辦法精確估算的,按照一般的推斷應該是排在3~4位。
哪兩個國家是世界第二,三軍事大國軍事大國的評價標准包括:國家的軍事實力、戰爭潛力、核武力、常規軍事力量、戰時動員能力等等方面。
根據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國際軍控及裁軍組織2005年度的世界軍事實力排名:
中國的綜合戰爭實力排世界3位(美國、俄羅斯、中國)
綜合軍事力量排世界4位(美國、俄羅斯、法國、中國)
常規軍事力量排世界7位(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日本、中國)
核軍事力量排世界5位(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中國)
陸軍軍事力量排世界2位(俄羅斯、中國、美國、)
空軍軍事力量排世界6位(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英國、中國)
海軍軍事力量排世界6位(美國、俄羅斯、英國,日本、法國、中國)
㈢ 伊拉克薩達姆時期,伊拉克像不像二戰德國一樣
應該說:這是天壤之別的,伊拉克什麼時候都不能比得上德國一樣,納粹德國當時是不可一世了不起的大國之一,人才濟濟,戰術得當,就是當年德國開戰前幾年的情況;
伊拉克只是一個中東大國而已開戰時戰術戰役非常之不妥當,除了手上有一些石油還沒有加工,好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別說武器上有任何優勢之類的。
㈣ 世界上第2強大的是哪個國家
德國。
德國是個歷史上的奇跡,它統一前的國際環境比現在的阿拉伯世界好不了多少,國內大大小小的上百個城邦林立,普魯士僅僅是其中較強的一個,和埃及差不多的地位。周邊強鄰環伺,又是四戰之地,稍有動靜,四面皆敵,而且每一面的敵人都非常強大,每一次看上去都有亡國的危險,中間還碰上了拿破崙這樣不世出的英雄,普軍幾乎是碰一次敗一次,可它的命就是硬,天才的統帥和驍勇善戰的士兵一次次挽救了國家。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到了鐵血宰相俾斯麥手中竟然奇跡般地實現了國家統一。在冷戰結束,二戰後遺留下來的三個分裂的國家(中朝德),也就它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時機,重新統一了。雖說西德統一東德猶如大蟒蛇吞大水牛,險些給噎死,十幾年消化不良,但總算統一了,沒有內耗,可以勁往一處使,有了領銜主演的基本條件。
中國總在喊韜光養晦,實際上真正韜光養晦做得好的是德國。德國是世界第二貿易大國,第三經濟大國,戰後五十多年來不顯山不露水不出頭,一心一意謀發展。而中國現在才是世界第三貿易大國,就弄得舉世側目,滿世界對中國產品反傾銷。
與另一個戰敗國日本不同,德國充分反省自己的侵略歷史,得到了鄰國的諒解和信任,這對它的發展有極大的好處。德國也不像日本經濟發展起來後那樣招搖,滿世界張牙舞爪炫耀財富,活脫脫一個暴發戶,讓美國老大深感危機,最後被逼簽了個「廣場協議」,經濟增長就此結束。
德國就十分聰明,在經濟發展到一定規模後,積極倡導和推動歐元區,從經濟上把歐洲一幫各懷鬼胎的傢伙間接拉上了自已的戰車。表面上看,歐元損害了德國的主權,而歐元如果沒有德國馬克,根本不值一提,但這個微小的犧牲對德國是十分值得的!一方面歐元給了德國極好的掩護,美國即使嗅出了味道,也拿德國沒辦法,只能間接打擊。美國要像收拾日本那樣遏制德國,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歐元區一、二十個國家,美國想跟誰簽「廣場協議」呀?韜光養晦真是要有技巧的。
另一方面德國作為控股方或者說是歐元的主導方反而更有力量,美國盡管對於經濟挑戰十分敏感,但歐元區的經濟規模不亞於美國,美國想扼制德國經濟,不能不與整個歐元區較量,這就超出了美國的能力。美國事實上一直在想方設法阻撓歐元的誕生,在歐元誕生後又千方百計打擊歐元,戰爭、金融危機、石油危機,從各個角度沖出歐元的穩定,效果不是沒有,但不像收拾日本那樣成效顯著,關鍵是歐元的實力不亞於美元,美國成為老大的基石是美元帝國,而歐元一旦穩定下來,美元帝國的崩潰就不可避免了。德國在不經意間就向美國最脆弱的一面發起了挑戰,不動聲色就刺出了又准又狠的一劍。
德國在政治上能夠順利韜光養晦,很大程度得益於身邊有個好大喜功的法國。法國是個有意思的國家,常常自視過高,自拿破崙後,法國從來不能正確地估計自已的實力,彷彿拿破崙帶走了法國的全部國運和靈氣。
東西德統一後,德國最大的戰略目標就是消化東德,讓東德納入統一的經濟政*治體系,這個過程漫長而充滿痛苦,以致十幾年來德國在國際舞台上只能蟄伏。因此德國有技巧性地隱在法國身後,讓法國去沖鋒陷陣,大部分時候,德國只要隨大流即可。這次伊拉克戰爭,德國浮出了水面,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兒。沒有德國在後面撐腰,法國人恐怕早頂不住美國的威脅、利誘。
縱觀世界列國,能終結美國霸權的只可能是德國。德國可不像中國是維吾爾姑娘,小辮子一抓一大把,人權問題、民主問題、宗教問題、民族問題,匯率問題,血汗工廠問題(可笑不是,一個號稱工人為統治階級的國家要別人來關心工人的身心健康問題,盡管是不懷好意)等等。制裁、禁運、封鎖手段也是很多的,不要說中國不怕,至少中國某些既得利益集團是很害怕的,某些貪官污吏們唯一關心的,也許就是有沒有大把大把的錢拿,至於血汗工廠工人的艱辛、窮孩子有沒有學上、老百姓看不看得起病、住不住得起房子、到哪兒能找到工作、工作環境安全否等等,那就不是這幫「精英」們願意考慮的事兒。
德國就不同了,民主、自由、人權等等,德國不見得比老大差,分裂什麼的更是上不檯面。德國的民族單一,當然現在混了不少外國人,令光頭黨人很不高興,但也不足以掀起風浪,它的民族凝聚力遠非美、俄、中所能相比的。它的科技、教育、工業製造能力也毫不遜於黑老大,僅僅文攻是傷不了德國的,更何況還有一大幫小兄弟為它遮風擋雨。
在日本還在為自衛隊如何變成自衛軍苦惱時,德國軍隊早在科索沃、阿富汗大顯身手。德國的軍備規模不大,卻無一不精,德國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坦克、最好的常規潛艇,如果它真想武裝起來,德國人的效率那不是蓋的。當年希特勒可僅用四、五年的時間,就將德國從一戰後那個混亂、衰弱的國家,變成了歐洲大陸上令人顫抖的軍事強國!令黑老大切齒不已的伽利略系統,如果要抓幕後黑手,准又是德國。在歐洲大陸上除了德國,誰還有挑戰世界霸主的雄心和決心?!
更重要的是德國已經有兩次挑戰世界霸主的經歷,盡管都失敗了,但失敗者能學到的經驗教訓遠比勝利者為多,慘痛的歷史只會讓德國人更加的謹慎,更加的富有智謀,第三次總該是德國收獲的季節。美國現在一定後悔當初放任東西德統一,養虎為患,現在猛虎已行將出籠。
與日本不同,美國在沖繩的駐軍明裡是防中俄,實際上又何償不是控扼著日本的咽喉要道呢,日本就象一隻套著脖鏈的狗,被牢牢地拴在美國手心中。因此日本無法擺脫成為美國看門惡犬的命運。美國在德國也有駐軍,一是量不大,起不到威懾的作用,二是也沒有沖繩那樣良好的戰略要地,雙方如果交惡,駐德美軍就是送上門的人質。
當然如果只是德國單打獨斗,基本沒戲。歷史彷彿畫了一個圓,同二戰前一樣,德國又需要在亞洲尋找盟國,來分擔德國的壓力。歷史彷彿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德國又要武裝中國了,與二戰前不同的是,當時中國的實力太弱,幫不了德國什麼忙,因此盡管中國與德國曾有過一段蜜月期,蔣某人把他的二公子都送到德國留學,德國也送來了大量的軍事裝備和軍事顧問,不少德國軍官和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蓋世太保槍口下的中國女人》那個中國女人為什麼那麼有面子,不就是有這段交情。德國最終還是選擇了日本,不管怎麼說,德國還是幫過中國大忙的。
德國有人戲稱施羅德每年都要去中國度假,其實很簡單,德國需要中國在太平洋牽制住黑老大,以後只會有更加密切的來往。德國人不見得歡迎中國人(德國人是骨子裡的種族主義者),德國政府卻是歡喜得緊。所以伽利略系統一定要把中國拉進來,意圖已經是昭然若揭,讓美國又氣又恨。中國是個能吸引眼球的國家,能夠掩護德國展開。與二戰不同的是,這次中國有能力給德國提供有力的支持,無論是政治、軍事還是經濟。這是歷史的宿命,希望中國這次爭點氣,能從德國身上多學點東西。不要像蔣某人只學了個皮毛,幾十個德械師一年就打光了。真正的盟友象是多年的夫妻,有事的時候,一個眼色就能心領神會,現在如此密切的來往,說明還只是在初戀階段,需要認真的觀察和體會。
德國最終認的是實力,有實力,自然就有交易,沒有實力,那就只有作魚肉了。
德國的第三次挑戰,不一定是使用戰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