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納粹德國曾經研製過世界上第一種空天飛機,"Silverbird"-「銀鳥」的具體資料一定要具體!
銀鳥空天轟炸機——二戰德國末日科技的最高傑作
在60年前,它的外型是那樣的前衛脫俗,幾乎不像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其身上完全看不到當時其它二戰飛機那種陳舊的身影,其實不僅僅是外型,當你們了解了它的作戰設想和技術特點後,就會了解這是一件真正超時代的偉大作品,它就是二戰德國末日科技的最高傑作——Sänger "Silverbird"空天轟炸機。
Sänger "Silverbird"空天轟炸機和V1飛彈一樣藉助長長的滑軌起飛。滑軌起飛其實和現在的垂直發射一樣,也是一些高速飛行器的有效起飛方式之一,長長的軌道將給飛行器以極高的初速。也許我們將在未來的某一天,重新看到這一幕的發生。
Sänger "Silverbird"進入軌道後的開始轉入平飛,它的飛行高度比今天的太空梭稍低,也就是大約距地表約90~100公里的高空,也就是說,Sänger "Silverbird"也是一種亞軌道飛行器。
Sänger "Silverbird"的設計思想要求飛機充分利用超高速飛行中所產生的激波的巨大能量,使飛機就像海邊沖浪的人們一樣借著這股巨大的能量順利飛抵數千千米之外的目標(要是僅靠飛機自身的燃料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Sänger "Silverbird"的這個設想與美國未來的「全球攻擊平台」完全一致,後者還有一個別稱就是「環球乘波(激波)轟炸機」。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Sänger "Silverbird"的機體選型十分合理,其外表光滑圓順,與後世的許多高速實驗機十分相似(比如美國後期的一些X系列實驗機種),也就是說,如果Sänger "Silverbird"能夠製造出來,僅從理論上來說,這種極為前衛的構形足以使它完成那同樣極為前衛的任務。
Sänger "Silverbird"到達目標上空(也許是莫斯科或是華盛頓),打開彈倉投下了核彈 Sänger "Silverbird"前面幾步的構想都十分合理,不過在這一步卻露出了破綻,我們今天已經知道,戰機在高速飛行中的彈葯投放並不是一件易事,F/A-22在超音速狀態下的彈葯投放就是藉助巨大的彈力來將導彈「強行」推出機外,要是僅靠導彈自身的重力下墜,那導彈將不會下墜而是緊緊的吸附在機體上!
㈡ 德國在二戰什麼時候造出超音速戰斗機
德國二戰有火箭截擊機(BA349,HE176等)和噴氣式戰斗機(ME262)。但是沒有超過音速的。
人類第一次的可控超音速飛行是1947年10月14日美國空軍上尉查爾斯.耶格。駕駛的是X―1型飛機,速度是1.1015馬赫。
㈢ 二戰德國飛機什麼時候研製
我對於空軍並不了解,呵呵,也許我內心恐懼天空吧。一般飛機壞了,那就離死不遠了。如果德國在發展10年,現在全世界都得大喊「HI,希特勒」了。德軍的素質和武器太強大了,盟軍的武器在德軍面前像乞丐。二戰贏的太不易了。我還是喜歡坦克,起碼死了的時候,還有忠實的坦克當金屬棺材。
盡我所能。
在你看過以下的資料後,不要吃驚,德國人早在二戰的時候就已經想好現在最先進的戰機,包括現在美軍的武器戰機坦克,可以說全世界大部分武器的型號的最原型都是德國研究出來的。甚至連太空武器都設想好了,可以說,在德軍面前真是用屍體去阻擋德軍的鐵蹄。看看歐盟除了德國那些國家哪種武器的型號流傳至今,即使有,也不實用,可想智力水平如何。現在的美軍科幻戰機魚鷹的原型也是德國人研製出來的。不要認為現在的科技多麼強大,實際上有一個國家早在70年前,就已經規劃,試驗成功了。這個國家太恐怖了。
He162「火蜥蜴」的改良型
它的原型He162A戰後曾被試飛過的盟軍飛行員大加贊譽,認為He162A外型嬌小,性能極佳,是當時最優秀的輕型戰斗機。如果它能成為Me262的輔助機種並大量生產的話,德國空軍確有可能奪回德國本土上空的制空權。
He162改良型採用了新穎的前掠翼構形和V形尾翼,其性能是更加出色。(其前方和側方視野也比盟軍戰機更好)
He162「火蜥蜴」的改良型在設計之初有幾種構型,最後敲定的還是前掠翼和方案,採用前掠翼雖也和Ju287前掠翼轟炸機一樣可能是出於機體配置,卻也意想不到的得到了前掠翼所帶來的出色機動性能(前掠翼在高速下的氣動彈性發散問題在He162這種高亞音速飛機上還不明顯)。加上機體輕巧,其機動性能頗為出色。
具體時間無從考證,德軍毀壞了資料,只有幾個試驗品還在。
ArProjektII夜間戰斗機1945年研製
阿拉多公司在1945年提出的ArProjektII夜間戰斗機方案,它的布局比起當時其它德國戰機略顯保守,但在當時卻也遠超它國水準,也有很大實現的可能。
ArProjektII擁有4門MK10830毫米主炮,火力十分強大,但是過大的機體也降低了它的機動性,不適合在白天與輕巧靈活的盟軍單發戰斗機格鬥,是一種專職的夜間戰斗機。
不過藉助先進的後掠翼構形和噴氣動力,ArProjektII在夜戰中可以輕松對付笨重的盟軍轟炸機,就算是遇上了護航的盟軍蚊式和P61夜間戰斗機,它也將仍占上風。
ArProjektII性能參數
機長17.3米
翼展14.98米
武器4門MK10830毫米機炮
速度750千米/小時
ArProjektII採用後掠翼翼吊式發動機的常規氣動布局,我們將在7年後也就是1952年美國道格拉斯公司開發的A3D「空中戰士」海軍艦載噴氣轟炸機身上再次看到同樣的氣動布局。(順帶說一句,A3D可是個老兵,在航母上從50年代初一直待到了80年代,參加過越戰,它也是美國海軍早期核攻擊轟炸機的主力之一)。
Go229戰機圖片資料毀壞,無法知道研製時間,只有樣品大概45年研製吧
幻影2000隻不過是抄襲德國人而已
Go229有著前衛的外形,其身上可以看到後世B2轟炸機的身影(其實這兩者都用相同的撓流片控製法控制方向),可當你知道這架飛機早在60年前就以成功升空,只能讓人感到震憾。
藉助飛翼帶來的出色氣動性能航程載彈量升限以及噴氣動力所賦予的高速度使Go229幾乎有可能清空德國天空的敵機,無奈敵人早以兵臨城下。
Go229共有V1V2V3V4V6共5架原形機,V1和V2號機都進行過成功試飛,不過後來V2號機在試飛中因發動機問題而墜毀,就在新的V3號機將要升空時,美軍殺到了工廠。除了原型機,當時,德國人其實還生產好了足以造出20架量產型Go229A0的零件。
Go229飛行速度高達997千米/小時,實用升限更達驚人的16000米,作戰航程也遠達1900千米。這樣出色的性能不僅遠超盟軍當時的一線主力戰機P-51野馬和噴火,就連英美的初代噴氣戰機P-80和流星也不是Go229的對手。
值得一提的是,Go229獨特的外型和木質結構也使其具有一定的隱形特性,試飛時曾讓地面雷達失去信號。看來它還是人類航空史上歪打正著的第一架准隱形飛機。
Go229「蝙蝠」的性能參數
機長7.47米
翼展16.8米
機高2.81米
重量空重4800千克全重9800千克
速度最高時速997千米/高度12000米巡航時速632千米
升限16000米
作戰范圍1900千米
Ta183戰機有實驗機型,資料保密,不公布,對外稱毀壞。已經可以作戰,可惜沒燃料了。
自1942年一項擬將老舊的Fw190戰斗機改裝為噴氣戰機的嘗示失敗後,福克。武爾夫公司的天才設計師譚克博士的設計部門立刻開始了一項的基礎研究,體現了當時最先進的的技術發展水平,這項研究有兩個方案,核心都是圍著兩個小尺寸單發重裝甲噴氣戰斗機項目。其中一個發展成為我們上面提到的He162「火蜥蜴」,而另一個就是現在所說的Ta183。
項目自1943年出現該系列的第一個方案,但並不十分理想,直到1944年1月第5版設計中譚克博士放棄了走傳統氣動道路,他設計了一個具有大後掠薄型機翼以及帶有後掠的平尾的型尾翼的飛機方案,Ta183的基礎已經在圖紙上出現了。
為了穩妥比較,在第5方案後有推出了與同期英國德哈維蘭DH100」吸血鬼「噴氣機類似的第6和第7方案,不過皆不敵第5方案而遭廢棄(這件事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同為噴氣先驅的英國,在先進噴氣機的氣動布局開發上還比不上德國,就更不要說當時的美蘇了)
第5方案在44年被正式命名為Ta183,到戰爭結速時它已經是個很有希望的機型了,缺乏的僅僅只是時間。
Ta183採用的大後掠薄型機翼以及帶有後掠的平尾的型尾翼的氣動構形,這與航空史上的另一名機——在朝鮮戰爭中開創「米格走廊」奇跡的蘇聯米格15戰斗機十分相似。其實,正是這架飛機影響了戰後蘇聯的噴氣機發展!!Ta183可稱得上是米格15的「老師」。(其實,朝鮮空戰的另一主角美國F-86身上也可以看到另一款德國戰機MeP.1101的影子)
不過,在德國人超前思維的指引下,還可以在翼下裝備4枚X-4空空導彈,這也是它與米格15的最大不同。就對B29一類重型轟炸機的攻擊來說,這顯得更安全也有效。(X-4空空導彈在二戰空戰中共擊落英國「蘭開斯特」和「哈利法克斯」重型轟炸機7架,「蚊」式戰斗轟炸機3架,美國B17重型轟炸機4架以及A20中型轟炸機3架。當時的盟軍未聽說過空空導彈,以為自己的飛機是被火箭彈擊落)
(補充一點,我在6樓中所提到的那架與He162「火蜥蜴」的改良型類似的前掠翼轟炸機是德國容克斯公司開發的世界上首架前掠翼噴氣轟炸機Ju287)
Ta183如果能加入戰場,這對盟軍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僅從技術上,它已稱的上是50年代的戰機,是劃時代的產物,盟軍就是出動B29代替B17隻怕也是損失慘重,至於它們的護航機P51野馬和後來的初代噴氣機P80,看看它們50年代在朝鮮空戰中的遭糕表現,就知道它們在面對Ta183這樣的超前機種時已是自身難保,哪還顧得上轟炸機??除非F-86「佩刀」能提前5年出現,不過F-86它自己本身就是吸收德國先進航空技術後的產物,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Ta183不過也有初期輕型噴氣機所固有的「腿短」缺點。盟軍戰機又要像對Me262一樣去機場上空碰碰運氣了。
Ta183「烏鴉」性能參數
機長9.2米
翼展10米
速度962千米/小時
MeP.1101飛機1944年7月5日
德國航空部向各大飛機公司發出了關於新型戰斗機指標的226/II方案,這次竟標旨在開發出一種性能超越早期Me262的高性能噴氣戰斗機,梅塞施米特公司拿出的竟標方案就是我們下面將要談到的MeP.1101。
1944年7月24日,MeP.1101的第一份方案誕生了,不過此時的飛機設計還不是十分理想,繼續修改的結果就是1944年8月30日推出的第二份方案,此方案比起第一方案有了很大的進步,不過梅塞施米特公司仍認為有繼續改進的必要,最後確定的是裝有一部Lorin噴氣發動機的MeP.1101L方案。
MeP.1101最終方案確定後,梅塞施米特公司於1944年11月10日開始把圖紙上的設計變為現實,1944年12月4日,飛機選材工作開始展開,這樣到了1945年4月29日,原型機已完成了80%的工作量。MeP.1101原定於1945年6月開始第一次試飛,不過德國的投降永遠中斷了它翱翔天空的夢想。
MeP.1101的外形布局已有50年代戰斗機的特點,同Ta183一樣也是一架劃時代的戰機。德國戰敗後,美國人將MeP.1101殘破的機體運回國內,以它為基礎開發出了自己的X-5試驗機,X-5在美國噴氣機早期開發的探索時代所獲取的大量寶貴數據,對美國後來的噴氣機開發頗有收益。我們將能從50年代朝鮮上空號稱「米格殺手」的F-86「佩刀」身上還能依稀看到MeP.1101模糊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MeP.1101的機翼可在地面進行機翼後掠角的調結,共有35度40度45度這3種後掠角可以選擇,雖說梅塞施米特公司這么做只是為了確定飛機的最佳後掠角。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MeP.1101也算得上是最早的可變後掠翼飛機了。(注意:MeP.1101的後繼型號MeP.1102將可以在空中實現機翼變動,如能問世,它將成為人類航空史上真正的首架可變後掠翼飛機)
MeP.1101同Ta183一樣也是一架劃時代的戰機。同時代的盟軍沒有任何戰機能與其比翼,不過隨著德國的戰敗,MeP.1101和Ta183這兩種當時最為強悍的戰機都無法投入戰場,給後世的軍武迷們留下了太多的遺憾。
不過就在5年之後,分別擁有MeP.1101和Ta183血統的美蘇兩國最強戰機F-86和米格15在遠東的天空上展開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噴氣機大空戰。兩者的表現都極為優異,看著自己的後輩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現,MeP.1101和Ta183這對噴氣戰斗機的先驅也無憾了。
JuEF132飛機1945年研製成功具體時間不知道資料毀壞
JuEF132的外型在當時看來相當前衛,其發動機布局與英國50年代的3V轟炸機(勇士勝利者火神)相類似,而JuEF132的整機外型也有蘇軍50年代的圖16轟炸機的影子(其實該機的設計人員全被蘇軍擄走,對蘇聯早期噴氣機的開發,這批德國人不無益助)
和同時代的德國噴氣戰斗機一樣,德國人的超前思維使JuEF132可以使用各種空對地對海制導武器對敵人進行精確攻擊,這也是同時代盟國轟炸機所不具備的優異性能。
JuEF132是一架劃時代的轟炸機,與它同級的美國B47和蘇聯圖16轟炸機在吸收了大量德國技術的情況下都要等到50年代初期才會出現。JuEF132不愧為世界後掠翼噴氣轟炸機的先驅。
JuEF132性能參數
機長30.8米
翼展32.4米
機高8.4米
起飛重量65000千克
最高速度930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850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10300米
航程3500千米
DBProject"F"高速巡航導彈1940年研製
DBProject"F"高速巡航導彈的全貌,與舊式V1飛彈不同,它採用了後掠主翼,使其速度超過1000千米/小時,這種高速是當時的盟軍所無法攔截的。飛行員的駕駛艙就在導彈的垂尾下,又小又狹窄,還要忍受發動機的巨大噪音和振動,待在裡面可是一件很不好受的事情。
其實採用人控飛彈也是無奈的事情,當時的制導技術根本無法使早期的巡航和彈道導彈達到較高的命中精度,只有出此下策了,這種現像,我們還將在後面要講到的V2彈道導彈的後繼者A9/A10洲際彈道導彈的身上再次看到。
請大家注意的是,DBProject"F"高速巡航導彈雖是人控飛彈,但它與日本人的自殺飛機是不同的。與日本人將飛機座艙焊死不同,DBProject"F"上的飛行員在瞄準目標後還是可以自由脫離飛彈,不過在超過1000千米的高速下,這么做幾乎是不可能的!!
最後,雖說德國人不喜歡將自己先進的高速巡航導彈與日本人野蠻的自殺飛機混為一類,但技術條件的限制使這種先進的武器還是成為了一種自殺武器。這對人力資源日漸饋乏的德國來說顯然是不可取的。
由於當時德國人力資源日漸饋乏,如果DBProject"F"高速巡航導彈能夠真正大規模用於實戰,那它還是會回到V1飛彈的常規制導方式上去的,雖說命中精度差了很多,但DBProject"F"的高速使它可以輕易刺穿盟軍防空網,這樣到達目標上空的導彈數量將是V1飛彈的幾倍!!這就已經足夠了。
DBProject"F"高速巡航導彈性能參數
機長12.96米
翼展9米
速度1050千米/小時
彈頭重量3000千克
Unnamed戰機1944年
當大家第一眼看到下面這張類似定格的圖片時,是否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什麼飛機呢?A-10?!不是,其實它可是比A-10攻擊機「早生」30年的異國前輩。
1944年,為了應付日益強大的盟軍特別是蘇軍強大的裝甲洪流對德國本土的威脅,德國開始了新一代對地攻擊機的研製,名為"Unnamed"的新型對地攻擊機是為了接替老舊的亨克爾Hs129攻擊機,設計思想就是利用強大的火力和自身厚重的防護裝甲在低空獵殺敵軍坦克(這一點與後世A-10攻擊機的作戰設想完全一致),"Unnamed"的外形也許不像其它一些德軍末日戰機那樣前衛,可卻是極為適合低空攻擊這種風險極大的任務(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德國航空設計師們在該機身上投下的苦心和努力)。可惜朝聞夕死,一切都晚了。
"Unnamed"擁有對地攻擊機必備的厚重裝甲,其擁有的「開罐」利器也十分不錯,其標准反坦克兵裝為Mk10330毫米長身管機炮(性能優於Me262上的MK108),也可以換裝更大的足以擊毀蘇軍新式重型坦克的50毫米以上火炮和各種反坦克火箭和炸彈,如能問世,它將是當之無愧的最強對地攻擊機(怕是沒有什麼盟軍坦克能躲過它的「鷹爪」)
"Unnamed"攻擊機性能參數
機長11.85米
翼展14.6米
機高3.85米
WeserflugP.1003/1傾轉旋翼機圖片有實驗機型以經勉強成功具體資料不詳
迎著漫天的風沙,兩架奇怪的飛機正在眼前拔地而起。眼熟吧,不過你可別把它們當成了如今在電視上大出風頭的美國「魚鷹」V-22傾轉旋翼機。它可是真正的「魚鷹」前世——德國二戰末期開發中的WeserflugP.1003/1傾轉旋翼機,其時間比1989年首飛的「魚鷹」要早了將近45年!!!(其實美國最早的傾轉旋翼機並不是V-22,而是貝爾公司於70年代中期製造的貝爾301/XV-15傾轉旋翼試驗機,不過就算如此,他們仍然要比德國人晚了30年)
德國和當年的美國一道同為現代直升機的先驅,德美兩國在二戰中都分別研發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可實用直升機。不過思維超前的德國人並不滿足於此,他們早於1938年就開始了更新一代高性能垂直起落飛機的研製。為了同時兼有直升機的垂直升空能力和普通固定翼飛機的高速性能,德國人選擇了傾轉旋翼機這種極為前衛的理念,並據此用於開發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架WeserflugP.1003/1傾轉旋翼機。
WeserflugP.1003/1傾轉旋翼機研發難度很大,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極為超前的飛機已超過了當時人類的實際科技能力,極為先進的WeserflugP.1003/1最終也隨著二戰的結束而塵封於歷史。
WeserflugP.1003/1傾轉旋翼機的設計思想與半個世紀後的V-22「魚鷹」完全一致,與我們前面所看過的那架有「元祖A-10」之稱的容克斯"Unnamed"新型對地攻擊機一樣,WeserflugP.1003/1無疑也是一架超時代的先進機種。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傾轉旋翼機將是未來戰爭的主力機種之一,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聯想到德國科技人員竟然早在60年前就有如此遠見,不得不使我們對當時德國科技人員的智慧深感敬佩。
拋開戰爭的浩劫,看到閃閃發光的WeserflugP.1003/1在空中飛翔,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可是,這在當時是難以實現的。
傾轉旋翼機的主要特點就是兼有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兩者的共同優點,但也正是這點,它的研發難度要大大高於直升機和普通固定翼飛機。這種飛機的機翼轉動部位結構比較復雜,而在飛機起降的飛行狀態的轉換階段的機體控制則更不容易,今天配有先進飛控系統的V-22「魚鷹」尚且屢屢墜毀而不能大量投產,放在科技水平遠不如今天的60年前,那就更難了。
雖然德國科技人員的超前思維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而難以實現。不過他們這種在科技上勇於創新的精神則受到了後人的一致肯定。人類的發展離不開創新,所有在科學探索上勇於創新的人們,都將受到後人的尊敬。
在之後介紹的德國秘密武器身上,我們還將看到德國科技人員不拘一格,勇於創新的探索精神,當人們最後看到德國末日武器的最高成就時,除了驚訝,還是驚訝.........
WeserflugP.1003/1性能參數
機長8.3米
翼展11.0米
機高3.1米
機寬1.15米
推進器直徑4.0米
最高速度650千米/小時
Hs129攻擊機Ju87斯圖卡攻擊機Ju88多用途飛機Ar234Blitze"閃電"噴氣式轟炸機BVP188轟炸機Do17中型轟炸機Do217中型轟炸機Do317高空轟炸機Fw191中型轟炸機He111中型轟炸機He115魚雷轟炸機/偵察機He274高空轟炸機Hs132噴氣式俯沖轟炸機Ju188偵察/轟炸機Ju288轟炸機Ju388轟炸機/偵察機/夜間戰斗機Ju488遠程重型轟炸機Ju86轟炸機/高空偵察機Me264重型轟炸機Ar240偵察/戰斗機Ba349蝮蛇火箭動力戰斗機Bf109戰斗機Bf110重型戰斗機/戰斗轟炸機/夜間戰斗機Do335Pfeil(Arrow箭)戰斗機EF126微型戰斗機Fw190戰斗機FwTa152/FwTa153戰斗機Go229噴氣式戰斗機He219(Owl梟)夜間戰斗機He280噴氣式戰斗機Ju388轟炸機/偵察機/夜間戰斗機Me163Komet(comet彗星)火箭動力戰斗機Me210重型戰斗機Me262噴氣式戰斗機Me263火箭動力戰斗機Me410Hornisse(Hornet大黃蜂)重型戰斗機/夜間戰斗機Ta154戰斗機
德國是一個謎,大多數資料都被銷毀,我只能提供型號了,不並不精通空軍史。
太多了,我換號了給分的話給officer61德國飛機型號太多了,不是美國豬,和俄國本狗熊能比的
㈣ 二戰德國飛機生產線問題
戰爭不僅僅是損耗資源,到戰爭中後期,優秀的技術工人都被徵召上戰場了,擴建生產線當然可以,但熟練的工人當時可不好找啊。
有生產線也不一定能生產,因為到大戰中期,盟軍已經開始對德國的城市開始了空襲,這對任何一個國家的軍工生產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德國本國不富產金屬,其優質鐵礦石需要從北歐進口,何況製造飛機各部件的貴重金屬。飛機的其他零部件也得造吧,光擴建發動機的生產線有什麼用,總不能可著勁造發動機造好了等著機身來總裝吧。
說實話,當時第三帝國最迫切的或許是如何阻擋東面滾滾而來的紅色鐵流,新型戰車的製造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1940年時,戰場形勢是歐洲大部已在德國鐵蹄之下,軸心國處於攻勢,針對英國的作戰需要像bf-109那樣的護航戰斗機。而fw-190是高空截擊機,主要作用是本土防空。1940年時只有德國炸英國的份,美國尚未正式參戰,英國當時既無軍力也無財力支持對德國本土的轟炸,所以德國那時也就沒必要在佔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預先為未來不確定的戰局發展製造大量滿足截擊盟軍轟炸機要求的fw-190整機了。
至1942年,德國面臨兩線作戰,戰線拉長,戰力資源被大量投入陸軍。德國的生產力此時已顯頹勢,而且隨著美軍的參戰,軸心國在資源和生產力上已無法與盟國匹敵。當時的歐洲主戰場是蘇德之間的東線,中程戰略轟炸機類似於HE-111都是急需品,縱使放寬發動機生產,其產量從1936年至1944年九年間才7300架,戰時生產6600架。相對於轟炸機,FW-190就好生產多了,自1937年開始研發1939年原型機出廠試飛1940年換裝發動機重新設計外型與結構一直到二戰結束,各類生產型總產量達20001架。
FW-190研發成功後,在德國空軍部中使用直列液冷發動機為戰斗機最佳動力選擇的觀點占統治地位。官員們認為:裝星型氣冷發動機將使飛機的迎風面積加大而使飛行阻力加大;由於機頭截面積大而使駕駛員在起飛和降落時視線不佳;當時世界上已研製成功和正在研發的現代戰斗機一般都是液冷發動機。由於這種偏見,Fw190計劃被束之高閣。直到生產直列液冷發動機的主要供應商Junkers和Daimler-Benz生產量無法滿足所有飛機裝備的要求。
1939年春,原型機Fw190V1出廠,裝一台1550hp的BMW13918缸雙排星型氣冷發動機,比DB601或Jumo211大1/4。1939年秋天,第二架原型機Fw190V2出廠,10月31日進行試飛。1940年1月25日,Fw190V2為戈林進行了飛行表演,給戈林留下深刻印象,隨即下令生產40架Fw190A-0。在此期間,BMW公司發展了更高級的14缸氣冷雙排星型發動機BMW801,重量增加了91kg,新發動機的直徑和老發動機的直徑相似,只是較長較重。為使用新發動機,驗證了原型機的結構可以承受;並把座艙後移,避免發動機高溫和容納偵查設備;座艙後移後容積減少,又不得不優化座艙設計等等。該進後的飛機即Fw190V5,於1940年初春試飛。
試飛後又發現,更換發動機引起的增重,影響飛機的飛行特性。所以重新設計機翼,將機翼翼展加大到10.506M,機翼面積加大到18.30平方米。翼面積的增大,僅使飛機最大飛行速度降低了10KM/h,而飛行特性,尤其是爬升率有了長足進步。在Fw190V5的基礎上,定型為Fw190A-0預生產型,從1940年10月開始生產。在此之後,Fw190邊生產邊改型,形成了Fw190系列飛機。
FW190A、E、F、G、S採用BMW801空冷發動機;B、C型試用過DB603水冷發動機;D型改裝容克_尤莫213水冷發動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後期重新啟用水冷發動機的高性能改型FW190D。由於機頭大大延伸,俗稱「長鼻子」。1943年底服役,飛出了704千米A小時的瞬間高速度,成為唯一能與美軍P—51匹敵的飛得最快的德國軍用機。其中D—9的機身極其修長,很易識別。D—11用於對地攻擊,故外翼炮改為30毫米;D—12是全天候戰斗機,槳軸內裝一門30毫米機炮,是對付大型目標和裝甲目標的良好武器;D—13用於對地攻擊。
到大戰末,FW-190系列已近開始重新啟用液冷式發動機了,因為此時它的任務只有本土防空了。
尤莫211A—1至尤莫213E—1型,單台最大功率1075至1750馬。605D發動機,功率1850馬力。論性能,605D是強, 說到底這還是液冷發動機供應廠商供應量不足的問題。
拋開戰略戰術方面的不談,最重要的首先就是德國的航空工業生產能力相對盟軍方面來說遠遠不足。同時德國空軍還要多線作戰,更加劇了資源的緊張狀況。盟國方面:美國在戰爭期間僅戰斗機就生產了100000架,其中有32540架是被部署在太平洋戰區;剩下的67460架用於歐洲戰場。英國製造了39310架單座戰斗機並往太平洋戰區調遣了7860架,其餘的31450架則部署在歐洲和北非與德國空軍作戰。蘇聯製造了34000架戰斗機,另外又從盟國獲得了4900架。德國則生產了33000架Bf-109和大約20000架Fw-190單座戰斗機。
生產能力的不足使得德國在1942年開始面對英美大規模戰略轟炸時就不得不開始抽調東線戰場的航空兵部隊。1941年,德國空軍有61%的飛機用於蘇德戰場,然而到了1943年,則只剩20%以下的飛機留在蘇德戰場。Bf-110、Ju-87、Do-217這些本不是用於空戰的飛機中隊大批返回德國本土,充作夜間戰斗機使用。這是蘇聯空軍能奪取戰略制空權的另一原因。有很多傻-蛋老是念叨:『德國空軍在二戰中最大的失誤是沒有發展出戰略轟炸機。』這些傢伙忘記了當時德國的一切都要求很急。要立即把空軍搞起來!要從無到有!要拿出轟炸機!要立刻組建起航空團!總之,這一切都是為了使空軍立即成為一張向外打出的王牌。而當時德國只有輕型轟炸機和中型轟炸機才能滿足這一要求,才能立即大量生產。同時它們的威力不是已在波蘭、挪威、荷蘭、比利時和法國施展了嗎?!
而且就算當時德國能夠製造出嫌B-29這樣的戰略轟炸機也沒有足夠的生產能力大規模生產運用,而戰略轟炸機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足夠的數量就是毫無作用的。看看英美對德國的戰略轟炸:在持續五年多的戰略轟炸中,參戰的盟軍轟炸機從1942年的500餘架,增加到1945年4月的14000架!共出動轟炸機444000架次 ,戰斗機2680000架次,總投彈量270萬余噸,盟軍損失飛機約40000架,飛行人員損失158000人。這樣大的投入和消耗是德國根本承受不起的!!!
其次就是德國空軍在二戰中始終沒有大規模裝備的讓我覺得很完美的戰斗機,不像陸軍的黑豹坦克、虎王坦克,海軍的U艇都是當時最好的武器,德國空軍的戰斗機從1941年遇到英國噴火式戰斗機開始就沒有性能優勢了,即使FW-190的出場也只不過是暫時性的領先,一俟大批的美製P-51、P-47、F-4U投入時就落了下風
無法擴大生產先還是個資源問題,1935年希特勒任命米爾希為航空部副部長時他認識到『希特勒將會在1941年以前發動戰爭,屆時有限的資源將大量轉移到陸軍方面,因此德國空軍必須盡快做好戰爭的准備……德國空軍主要遂行支援陸軍作戰,並以雙發小引擎轟炸機遂行戰略轟炸任務。這是HE-111研發的始因。這個發展思想我認為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同時也是很有效的。閃電戰的輝煌勝利就是在德國空軍支援下取得的。
從1942年起,德國空軍其實已無優勢可言,BF-109作為老舊的戰斗機已不能稱雄天空,需要大量新型機如FW-190。前線需求太大而生產在資源有限優先陸軍尤其是擴充裝甲部隊的情況下已經跟不上了。生產線的擴展也受到了影響。強力發動機不足,那隻能使用性能較次的發動機了。
戰爭向來是消耗性的,尤其是全面戰爭,一旦爆發就是在消耗以前積累的軍工業基礎和資源。
㈤ 納粹德國的巨型飛機,認識的來給個資料
當時德國研製的6發轟炸機只有Junkers Ju 390
Ju39的製造公司是:Junkers Flugzeug und Motorwerke AG
用途:巨型偵察機/轟炸機/運輸機 1943年
發動機:6台1970馬力BMW801E
最大速度:載入456公里/小時,空載505公里/小時
實用升限:6000米
航程:理論9700公里,實際8000公里
有效載荷:至少10噸(軍用運輸型)
最大起飛重量 :47噸(V1)75.5噸(系列)
外形尺寸:長34.20米,翼展50.32米,高6.89米
武備:8門13毫米MG-131機嗆,8門20毫米機炮,載蛋7190公斤。
Ju390簡介:
為了報復盟軍的大規模空襲,德國苦於沒有任何一種飛機能飛越大西洋對美國進行空襲。為此,在Ju290的基礎上每側機翼中再插入一台發動機,延長機身,形成Ju390。
Ju390共製造了兩架,曾經有一架在試驗飛行中飛抵距離紐約僅20公里的地方。最終未能批量生產。
珍珠港事件後,德國空軍對研製六個發動機的超遠程轟炸機的興趣急劇增溫,來自奧地利的著名火箭專家奧根·強卡博士提出了研製火箭轟炸機的方案。按他的設想,該轟炸機長為28米,翼展15米。起飛時將轟炸機安置在3000米長的單軌上,用火箭助推器將它加速至1.5馬赫。
轟炸機被火箭助推器發射出去後,火箭發動機開始點火,能產生100噸的推力,轟炸機再次被急劇加速,繼續沿水平方向飛行。由於地球是圓的,轟炸機能飛出大氣層,進入外層空間。當轟炸機升到160公里高時,駕駛員熄滅火箭,轟炸機開始下降。轟炸機進入大氣層後,和大氣層產生磨擦,產生巨大的熱量。因為轟炸機攜帶300公斤的詐蛋,德國想用它襲擊紐約和華盛頓,或者攻擊費城等海軍造船廠。根據計劃,投彈後的轟炸機繼續朝西飛行,到達日本佔領的太平洋各島。
1943年9月8日,義大利發生正變,新正府退出了軸心國集團。西特勒聞訊後怒不可遏,宣布佔領義大利。隨即,德國軍方接管了義大利菲亞特、布雷達和比亞喬等軍工企業,並將這些企業納入德國的軍工系統,在這里進行超遠程轟炸機Ju390相關零件的製造。
㈥ 納粹德國曾經研製過世界上第一種空天飛機,"Silverbird"-「銀鳥」的具體資料一定要具體!
二戰德國末日科技的最高傑作--"Silverbird"-「銀鳥」象它的名字一樣,在60年前,它的外型是那樣的前衛脫俗,幾乎不像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其身上完全看不到當時其它二戰飛機那種陳舊的身影,其實不僅僅是外型,當你們了解了它的作戰設想和技術特點後,就會了解這是一件真正超時代的偉大作品,它就是二戰德國末日科技的最高傑作——Sänger "Silverbird"空天轟炸機。
也許有人對空天飛機這個概念不甚了解,其實,它就是一種可以水平起降,單級高速入軌的高性能飛行器(SSTO),也就是人類目前正在使用的太空梭的下一代進化版本。空天飛機可以像普通飛機一樣水平起降,借著自身的動力自行進入太空軌道,其高效率和低成本都是現有的笨重運載火箭和太空梭所難以比肩的。
㈦ 能自主研製飛機的國家
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這幾個就不介紹了。
德國二戰期間自行研製過飛機,二戰之後研製過VJ-101型垂直起降戰斗機,1963年首飛,這是世界上第一種超音速垂直起降戰斗機,但是後來放棄了。然後主要就是和其他國家聯合研製了,包括狂風,台風,空客。
英國二戰後研製過很多種飛機,戰斗機,轟炸機,運輸機,客機應有盡有,共同點就是都長得比較奇怪。不過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鷂式垂直起降戰斗機。冷戰結束後英國沒有再獨立研製飛機。
瑞典主要靠薩博公司,代表作是鷹獅。之前也研製過多種飛機。
義大利二戰期間是空軍大國,二戰後研製過P180「前進」公務機,1986年首飛。
日本二戰後研製過F1和F2戰斗機。
以色列主要是通過仿製和改進生產飛機,它所研製的飛機最著名的是LAVI,老是被人說是殲10前身的那個。1986年首飛,後來放棄了。
羅馬尼亞,波蘭二戰時期也研製過飛機,戰後沒有建樹。
南斯拉夫戰後研製過Novi Avion 戰斗機,後來失敗了。
印度研製過多種飛機,但要麼夭折,要麼是在水平不濟,再或者拖著不肯死。例如LCA/tejas。
埃及研製過HA-300戰斗機,1964年首飛,後來放棄。
伊朗也在獨立研製飛機,教練機,運輸機,戰斗機,直升機都有。最出名的是在F5基礎上改進成的「閃電」。
巴西搞的支線客機就不用介紹了。
此外還有韓國的T50,台灣的IDF。
總的來說,目前能夠完成飛機研製整個過程的只有美俄中法英五國,英國是有能力的,沒錢沒心思而已。中國雖然存在很多短板,但比起那些根本湊不齊一個完整系統的國家來說已經好很多了。
瑞典,日本,德國,以色列,伊朗,印度,韓國,台灣各自有各自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