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的歐洲和歐洲的德國有什麼不同
主謂語不一樣,表達意思不同,
前者表達歐洲是德國的
但後者表達德國是歐洲的.
兩句話表達了兩個從屬意思,德國屬於歐洲,還是歐洲屬於德國.
⑵ 德國和瑞士有什麼不同
瑞士和德國是領土接壤的兩個歐洲國家。瑞士的國土面積要比德國小的多。但瑞士不是德國的縮小版,瑞士和德國是兩個不同的國家,兩國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法律、心態、(部分不同的)語言、政治等等。由於地理上的接近和語言上的相近,這兩個國家比其他歐洲國家關系會更近。
瑞士就像把德國、法國和義大利加在一起後形成的一個國土很小的國家。瑞士的風景很漂亮但是生活無聊,物價又貴。
德國人除非有重要的或有必要的事情才會說話,否則是不會說話的。
⑶ 為什麼德國會分成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兩個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被當時國際兩大陣營的老大——美國和前蘇聯接管,從中修起一面柏林牆,把德國分成了東德和西德,美國控制的是西德。不過90年以後柏林牆被推倒,東德西德又合並,於是成為現在的德國。
雖然合並,但是東西德經濟差距還是不小,每年前西德要補助給前東德500億歐元左右的資金。
1945年5月8日希特勒無條件投降。根據《克里米亞聲明》和《波茨坦協定》規定,戰敗的德國應該成為一個統一、獨立、愛好和平與民主的國家,在這樣的國家沒有出現以前,德國暫由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四國分區佔領,首都柏林也由四國分區管制。
由於東西方盟國的立場、目的和利益不同,對各項協議都作了有利於自己的解釋,就德國的統一和柏林問題等,四國及其佔領區的各派政治力量展開了激烈復雜的斗爭。1948年6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並於1949年5月23日單獨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或西德,9月20日阿登納組成第一屆聯邦政府;同年10月7日,蘇聯佔領區也宣告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自此,統一的德意志國家一分為二,在世界舞台上同時出現兩個德國。兩個德國均是主權國家,都獲得了許多國家的承認,並與之建立了外交關系;1973年又同時被接納為聯合國的成員國;雙方又都參加了不同性質的軍事、政治、經濟集團。近年來,兩國之間的關系已有所改善,1972年簽訂了《關系基礎條約》,各自承認對方為主權國家,相互建立正常的睦鄰關系,互設常駐代表機構;兩國領導人進行互訪,就兩國關系和國際問題交換意見。兩個德國要不要統一,在什麼基礎上實現統一,應由兩國人民自己決定。
「西柏林問題」是怎麼回事?
柏林原稱「大柏林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為德國的首都。戰後,根據有關國際協定,柏林同整個德國一樣被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初期還設有統一的反法西斯市政府。1948年,美、英、法佔領區合並,成立了「三聯占區」;同年,蘇聯佔領的東部地區成立了大柏林臨時民主政府;1949年,西方三國又在西部搞市議會選舉,組成西柏林市政府。至此,一個完整的柏林分裂成東、西柏林兩部分。西柏林座落在民主德國境內,成了「孤島城市」;東柏林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首都。
西柏林面積為480平方公里,占整個柏林的54%,1981年有人口190萬,是全柏林人口的62%。西柏林是一個不獨立立的特殊政治單位。它遠距離聯邦德國,最近距離也有180公里。它與西德的交通聯系,有航空線三條(稱為空中走廊)、鐵路三條、公路三條和二條水路。它雖然在司法、經濟、財政、貨幣和社會制度等方面同聯邦德國一體化,西德在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中可代表西柏林的利益,但不是西德的組成部分;盡管它也成立了市政府,但仍處於西方三國軍事佔領之下,美、英、法三國還是西柏林的最高當局。四國的軍事車輛仍可以在整個柏林市巡邏。
由於蘇、美、英、法四國及兩個德國的立場、利益不同,東西方就有關西柏林的主權及其重大問題展開了激烈斗爭,兩個柏林也同兩個德國一樣在六十年代初以前關系非常緊張,特別是1961年8月民主德國在西柏林周圍修築「柏林牆」後,柏林的緊張局勢達到了頂峰。後來隨著兩個德國關系的不斷改善,特別是1971年9月四國簽訂了「四方協定」後,柏林局勢有所緩和。但由於各方對關協定條文均作有利於自己的解釋,因此,雙方圍繞柏林的地位等問題仍不時發生爭執
⑷ 德國和聯邦德國的區別是什麼
聯邦德國和德國的區別是,聯邦德國是德國分出去的,之後又合並到德國內。這是二戰德國投降後,德國分裂為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之後又合並為德國。
1991年蘇聯解體,民主德國並入聯邦德國,兩德統一現在是資本主義國家。聯邦德國和民主德國就像現在的韓國和朝鮮,同一種族建立了不同的國家。
德國特點
1、初次見面的禮儀
「當他們互相介紹認識時,他們不會行親吻禮」,當你想以親吻問候他們時,他們是會和你握手滴!
2、對自行車的熱愛
德國人會盡可能地騎著自行車出行,一位司機說:「我曾看到一位差不多懷孕8個月的准媽媽騎著自行車,後面還帶著另外一個孩子。」
3、垃圾處理
在垃圾處理方面,德國人做得一如既往的完美。他們有著完善的處理垃圾系統,比如塑料瓶子押金,當然,這樣的垃圾分類方式也為大家節省了不少的花銷。
⑸ 1949年德國分裂為哪兩個政權有什麼影響
德國是二戰的策源地加戰敗國,因此在戰爭結束後,遭到了雅爾塔體系的制裁,被戰勝國分區佔領。冷戰的序幕拉開後,蘇聯和美國這兩個超級大國,基本主導了德國的秩序。在蘇、美對峙的歷史背景下,德國在1949年分化為東德、西德兩個政權,繼而成為了冷戰的前線。在此後的大部分時間里,德國是蘇、美軍事對抗的「前沿基地」。
不可否認,德國為了完成國家統一,花費了許多錢財,也付出了不少代價。兩德統一後,德國東西部之間的差異,也尚沒在短時間內完全消除。但是兩德實現統一的這段歷史,卻仍給了人們很多啟示。它告訴我們:只有自身具備足夠的實力,才能有效藉助歷史浪潮的推動,並主宰自身的命運。
⑹ 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德國有什麼區別
1、指代范圍不同。德意志第三帝國來指稱納粹統治下的德國,繼承了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第一帝國,962–1806)與近代的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1871–1918);納粹德國僅僅指納粹統治下的德國;德國泛指所有歷史時期,包括當代的德國。
2、國家性質不同: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表現了當時的德國走民主制度,但行帝國之實;德國指的是現今統治下的德國,即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體並非帝國。
除了上述區別外,基本區別不大。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德國都可以指代納粹時期的德國。
(6)德國的兩個國家有什麼不同擴展閱讀:
「德意志第一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全稱: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是962年至1806年地跨西歐和中歐的封建君主制帝國,版圖以日耳曼尼亞為核心,包括一些周邊地區,在巔峰時期包括了義大利北部(原屬中法蘭克王國)和勃艮第還有弗里西亞(今低地國家)。
德國人將神聖羅馬帝國定義為「德意志第一帝國」
「德意志第二帝國」
「德意志第二帝國」通常指從1871年勃蘭登堡-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統一到1918年霍亨索倫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也被稱為德意志第二帝國,因為將神聖羅馬帝國算為德意志第一帝國。其國號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瑪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國名。
⑺ 二戰後,德國分裂成哪兩個國家首都分別在哪有什麼影響
二戰結束後德國分裂成在蘇聯佔領區建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簡稱民主德國 俗稱東德 其首都在東柏林和由美 英 法佔領區建立的德意志聯邦共國 簡稱聯邦德國 俗稱西德 其首都在波恩
⑻ 德國和瑞典在地理位置上相隔並不遠,德國人和瑞典人有何不同呢
兩國的人文風情有共同之處,也是有不同點。總而言之,德國人耿直,瑞典人人情世故。二戰期間,德國未對瑞典開展入侵,那就是其於兩國之間長久的和睦相處及實力相當。德國人更官吏,愛和人爭執,對人會更直接。瑞典更重視精英團隊,更喜開朗,瑞典人不認識另一方,決不搭San,較淡泊。
但這不是德國沒打它緣故,關鍵原因還是,瑞典自身的國際地位就十分強大,尤其是在軍用裝備層面徹底不如當年的德國差,甚至還會有一定的超過。因此,德國十分考慮瑞典實力。
法國人也有好爭執的性格,如果一個德國人與一個法國人出現在了同一場辨論上,這么這一場爭執必然非常精彩。英國人也不愛跟朋友爭執過多,假如英國人與瑞典人發生在同一個辨論上,那樣爭執的畫面更像是一次無趣的商談,談不出一個顯著的結論。
瑞典人比較的陽光,他們更享受生活。特別是在在創新行業也是異彩紛呈,例如車輛的三點式安全帶、衣服的拉鎖、汽車玻璃雨刮器、也有牛奶包裝業的利樂包裝等,都是由瑞典人發明。
這種造就和發明設計靈感。全是來自瑞典人對生活的熱愛和思考。德國人堅信全球可能持續發展的越來越糟糕,可是瑞典人覺得,世界的發展最終會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