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得國的三架馬車 賓士 寶馬 奧迪各有什麼特點
說起三個德系高檔品牌車,大家耳熟能詳的不外乎「坐賓士,開寶馬」,而奧迪(尤其是A6L)則是中國市場上三個品牌中賣的最好的。
拋開品牌形象、售後服務便利性這些外在因素的影響,我們將賓士E230、寶馬525Li、奧迪A6L2.0T這三個品牌中市場行表現最好的自動擋車型進行一番比較,看看它們的駕乘表現各有什麼特點。
賓士E230的特點就一個字——穩。在7速自動變速箱的配合下,動力輸出表現得不急不躁,雖然速度的提升並不慢,但駕駛者體會不到發動機的爆發力。轉向的整體感覺也是同樣的穩重,直徑較大的方向盤顯然不是為了追求什麼運動性,而且轉向後,方向盤的回彈力度較小,需要駕駛者主動回正。與寶馬、奧迪相比,賓士E230的懸掛是最柔軟的,日常行駛中具有很高的舒適性,但在做快速過彎等激烈動作時,車身的側傾較大,運動性能是三車中最弱的。總體說來,賓士E230的操控更多地表現出一種紳士的味道,是一偏重舒適性的車,更適合乘坐。
與賓士相反,寶馬525Li的特點可以概括為敏銳。經典的直列6缸發動機是自然吸氣式發動機中表現最活躍的,對油門的相應很直接,加上靈敏、精確的轉向,使得寶馬525Li的操控非常敏銳,只是轉動方向盤的手感略沉。制動有力、漸進性好,尤其是尾段表現得很堅決,沒有絲毫的拖沓。讓駕駛者充滿信心,表現出其深厚的運動功底。不過,寶馬525Li的懸掛調校得比原型車軟了,給熟悉老5系的人帶來一種很復雜的感覺:它的減震非常舒適,通過路面上的減速帶時,柔和得幾乎沒有感覺,在顛簸路況下,對震動的抑制也很乾凈,既不會一沉到底,也不會帶來生硬的沖擊。但100公里/小時速度下的緊急變線,在方向盤回正的同時,寶馬525Li的車身出現了一個明顯而多餘的晃動,這在車身加長之前是絕對沒有的。雖然整個變線動作完成得很乾凈,但還是給人帶來一絲不安。作為運動性能的標志,寶馬有一個可以關閉的DSC功能(車身穩定控制系統的一個部分)以給駕駛者帶來更多的操控樂趣,但普通消費者還是不要輕易嘗試為好,除非你是絕對的高手。
奧迪A6L2.0T的特點則介於賓士E230、寶馬525Li之間。2.0TFSI發動機採用了渦輪增壓和汽油直噴的先進技術,最大功率雖然只有125kW,比賓士E230和寶馬525Li分別少了25kWh和30kW,但由於它在1800-4200轉/分寬闊的區域內能發出280牛.米的最大扭矩(這個數值分別比賓士E230和寶馬525Li多出35和30牛.米)。尤其是在7速Multitronic手自一體變速器的配合下,動力堪稱隨叫隨到,各區段的提速感覺更加活躍,而且油耗也較低。
奧迪A6L的懸掛在三款車中是最為硬朗的,但並沒有失去柔韌性,既有很高的濾震效能,同時又保持了很好的路感,在舒適和操控中取得了很好的平衡。方向盤很稱手,轉向與寶馬同樣的靈敏、精確,回正力度充足,但手感要比寶馬略輕。制動同樣是靈敏,堅決。雖然車身長大,但操控的靈活性並未受到影響,沒有在駕駛一輛「大」車的感覺。
奧迪與寶馬的最大不同點在於,奧迪是在安全的前提下享受操控的樂趣。強大的車身穩定控制系統具有很高的主動糾偏能力,一旦出現可能導致車輛失控的傾向,電子系統立即會進行安全乾預,以避免車輛出現意外。因此,它的操控感很容易討得絕大多數消費者的歡心。
在三款車中,賓士E230給乘坐者(尤其是後排乘客)留下的印象最好,寶馬525Li則能夠提供更刺激的駕駛樂趣,而奧迪A6L2.0T在平衡操控樂趣和乘坐舒適性上是三款車中做得最好的
B. 德國三駕馬車是指哪三位
德國三駕馬車指克林斯曼、馬特烏斯、布雷默三人。
1986年,國際米蘭隊主席埃爾內斯托·佩萊格里尼從尤文圖斯隊請來了著名的「金牌教練」吉奧瓦尼·特拉帕托尼。上任後,特拉帕托尼教練又相繼從德國買來了著名的「三駕馬車」——馬特烏斯、布雷默、克林斯曼,三名德國外援的加盟使國際米蘭隊的整體實力大增。
1988~1989賽季,該隊竟然以26勝6平2負積分創下義大利足球甲級聯賽新紀錄的58分輕松奪冠。
1989年,國際米蘭隊又輕松地戰勝足協杯賽冠軍得主桑普多利亞隊,歷史上第一次獲得義大利超霸杯賽,他們可以毫無爭議的被稱為世界最佳鋒線之一。與當時最為著名的就是AC米蘭的「荷蘭三劍客」和國際米蘭的「德國三駕馬車」交相輝映。
(2)德國三馬車是什麼車擴展閱讀:
俱樂部生涯,征服德意法英四大聯賽:
1981-82賽季,克林斯曼開始代表一線隊參賽,第二年逐漸成為球隊主力,1983-84賽季,克林斯曼為斯圖加特踢球者出場35次打進19球,並因此得到了當地德甲勁旅斯圖加特的垂青。
轉會斯圖加特後克林斯曼迅速適應了新球隊,第一個賽季就在德甲攻入15球,是隊內的頭號射手。在斯圖加特效力的五個賽季中,克林斯曼共打進79個德甲進球,每個賽季的進球都保持兩位數,還獲得了1987-88賽季的德甲金靴(19球)。
1988年克林斯曼被評為德國足球先生,1989年克林斯曼轉會到意甲豪門國際米蘭,並且和馬特烏斯、布雷默組成了國米的德國三駕馬車。
雖然國米當時的戰術比較保守,但克林斯曼依然打進13球幫助國米奪得意甲第三,之後的賽季克林斯曼又隨國米奪得聯盟杯冠軍,這也是國米那段時期少有的幾座獎杯之一。不過1991-92賽季,國米和克林斯曼都陷入低谷,最終在1992年夏天他選擇轉會法甲摩納哥。
克林斯曼在摩納哥率隊獲得法甲亞軍,並進入歐冠四強。但之後他遭遇韌帶撕裂的重傷,最終在1994年選擇加盟英超熱刺。
當時英格蘭球迷把德國人視為死敵,但克林斯曼用場上表現說話,1994-95賽季他在英超打進21球,在各項賽事一共打進30球,被評為1995年英格蘭足球先生,他是首位獲此殊榮的外籍球員。但僅僅一個賽季後,克林斯曼就決定回德甲踢球,並加盟拜仁。
在拜仁效力的兩個賽季克林斯曼獲得了聯盟杯冠軍和德甲冠軍,並在1995-96賽季創造了在12場聯盟杯打進15球的高效得分紀錄。1997年克林斯曼又短暫效力桑普多利亞,但半個賽季之後他回到熱刺,半年出場15次打進9球幫助球隊成功保級,隨後宣布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