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國人到底嚴謹到怎樣可怕的程度
德國人以嚴謹著稱。我有幸在一個德國鍋爐工程公司項目部工作了七年多,耳濡目染,捕捉到一些難忘的細節。
知道與不知道
和德國人一起開會、談話,聽到「Idon』tknow」(我不知道)和「I』llhavetocheck」(我要先查一下)之類的話頻率甚高。說完後,德國人總是掏出一個小筆記本,工工整整地把你的問題抄下來。
對於一個進度很緊的工程項目,這樣的回答是最揪心的,中方的工程人員巴不得老外對每個問題都能立即拍板,偏偏「老德」卻要「研究研究」。
德國人在什麼情況下會說不知道或「I』llhavetocheck」呢?
一種是問題已經超出他的專業知識范圍了,或者是問題涉及到他們分包給第三方完成的工作,或者要套用特定的計算軟體對問題進行分析才能得到結果(如分析受力等),德國人會說自己不知道,然後打電話回歐洲去問。
另一種是屬於動腦筋和通過簡單計算能得出答案的問題,但不屬於該工程師的部門責任范圍,或者他認為自己不應該自作主張替別人拿主意的,德國人多數會說自己不知道。
材料替代是鍋爐工程中經常面臨的問題,比如,合同里規定要用美標或德標鋼材,現場出現短缺,要用便於采購的國產材料替代,在進度壓力下,德國人的技術確認成了卡節骨眼的事兒。
一雙雙熱切的黑眼睛投射在一個焦點上,巴不得那大鼻子下面的嘴唇吐出「OK」來,可偏偏老德不緊不慢地說「Idon』tknow」。
老德的「Idon』tknow」一說完,中國人就氣不打一處來,有人罵德國人無能,有人甚至質問,難道我們中國人花這么多外匯雇外國人來做現場指導,就為了聽這樣的話嗎?
過了兩天,德國人已經把意見整整齊齊地寫好,對於國產替換材料,有國產材料和原設計材料的牌號對照,屈服點和抗拉強度的對比,謹慎的德國人總是通過增加截面厚度和加強焊接強度等方式,來降低替換材料時材料差異帶來的風險。
德國人並非不知道中國人期望他去說OK,並非不知道施工進度的壓力,但是,他們仍舊能冷靜地說出他們的意見,不屈服於現實的壓力,這就是他們的思想獨立與嚴謹。
老實說,這些「不知道」要比投領導所好,不經調查就拍腦袋說出來的「知道」和「沒問題」要踏實得多了。
小政府大公民
每逢開周會,一到下午6點還開不完,羅伯絲先生就會瞄一下手錶,然後說:「.」(我要向我的政府匯報了)
對於德國人,家裡的太太就是政府,她管他的衣食住行。
那麼,真正的政府對於普通的德國人來說是管些什麼呢?
幾次去德國出差,讓我體會到德國「小政府,大公民」的特點。
地鐵站台沒人檢票,商場不用存包,街道上看不到拖著長掃帚的清潔工,卻乾乾凈凈。馬路上沒有汽車喇叭的尖叫,火車站樸素的磚牆上,很少看到少年們塗鴉的發泄。
有一次,我去德國同事家做客,發現他家門把上掛著一塊牌子———「今天輪到我家打掃公共衛生」。原來,在德國市鎮的小區里,打掃公共地段的任務,就是用這樣的吊牌,一家一戶地傳遞下去。
德國的馬路可不像中國城市裡五步一崗、十步一哨地有交警指揮交通,馬路大多數是兩車道,一些馬路連紅綠燈也沒有,行人過斑馬線,有絕對優先權,這種優先權是完全靠駕車人和行人各自守法自律來保證的。
德國人開車很守規矩,無論開的是賓士寶馬,還是大眾,只要前面有斑馬線,司機就會提前減速。
有一次,我在斯圖加特市結束工作,啟程回國,從旅館拖著一個行李箱出來,要穿過窄窄的斑馬線到對面的S-Bahn輕軌站。沉重的行李箱在斑馬線上翻倒了,我也被拖得失去重心,跌坐在地上。
說時遲,那時快,一輛白色的寶馬車穩穩地在斑馬線外剎住了,我撿回一條小命。車主鑽出車外,對我又是搖頭,又是聳肩。從他的身體語言,我明白到他也受了一場驚。這條斑馬線劃在馬路彎道過去一點的地方,雖然沒有形成視覺盲區,但並不容易在遠處看清楚,如果不是他那刻板的提前減速,那肯定就是一場血光之災。
無論富貧
德國人工作中不苟言笑,對陌生人,他們很少「自來熟」,要呆上兩三個月,招呼才慢慢變得隨和起來。有些德國同事7年下來,稱呼我時還總是一絲不苟地加上Mrs。
在德國,他們下班後都趕緊回家,類似東方國家裡男人因為應酬客戶而半夜歸家的事情,很少發生。
那到了中國呢?他們會入鄉隨俗嗎?
會。但是德國人是完全沒有功利目的的。大家可以吃飯喝酒,但第二天,事情該怎麼樣,還得怎麼樣。
有一次,某位領導要晚上請德國人吃飯,通知是中午時來的,時間很緊,大部分德國人都婉拒了,理由是沒有足夠的時間跟「政府」請假,有的人則以沒有時間回家洗澡換衣服為理由。
我只好向他們解釋,為了中德雙方的友誼,請你們還是盡量來赴領導的宴吧。
最後,晚宴還是以冷場告終,只有德方項目經理和工地經理「顧全大局」赴宴,其他德國人都心安理得地回家。
我聽過很多中國人指責德國人高傲和冷淡,我只能說,他們自己同胞之間,也都是相交淡如水,很少像中國人這樣你來我往。
鍋爐進入調試階段了,要進行連續10天的蒸汽沖管,利用高壓蒸汽將殘留在鍋爐管道內的雜物和氧化物沖干凈。
黃昏時候,我走在機組旁邊的水泥路上。按照安全規范,蒸汽吹管出口有消音器,消音器周圍都屬於隔離區域,以免蒸汽燙傷。
離開隔離區域約五十米的地方,有一座保安崗亭,保安員忠實地守在崗亭里。我看到德國人盧格西先生慢慢地走到門衛跟前,比比劃劃,好像要說些什麼,然後,他把自己頭上的保護耳罩摘下來,掛在保安員的耳朵上。
我的眼熱了,這個德國人一直就很同情工地上的工人,每次中午,當他看到工人席地而坐吃盒飯的時候,他總是說,瞧,這些人都營養不良!我給他解釋,上海的建築工地可能是國內管理水平最高的,工人們都有臨時工棚,有人管伙食。他說:Ahappylabourisagoodlabour.(一個開心的勞工是好勞工)。他和另外幾個德國人總是把穿舊的衣服和勞保用品都洗干凈,送給與他們素不相識的工人。
類似的細節,還有很多,我接觸的都是德國的普通打工仔,他們可能是為了賺一份比國內要豐厚的工資,才不遠萬里來到中國;他們憑著本分和良心,對待每天的工作。這,就是德國人,能製造出賓士和寶馬汽車的德國人。
❷ 井蓋在古代的相關文獻有沒有
每個看似不起眼的事物的背後都有一些源遠流長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被人流傳下來,有的卻淹沒在了歷史的塵埃中.那些被人流傳下來的故事有的就成了傳說更有甚者已然成為了中國現代節日的代名詞,而那些被人忽視的故事或事物雖然沒有被流傳下來卻是確確實實隱藏在生活中只是沒有被提到檯面上來說而已.其實井蓋作為中國古老事物也被埋葬在歷史與時間中未曾被提及,雖然從未被提及但它存在於我們生活過的歷史中,總有或多或少的蛛絲馬跡殘存下來。通過種種的跡象完全可以拼湊出井蓋文化的脈絡,這個目的也就是本文目的所在.
井蓋這件物體的具體相關的事件在歷史上確實不多,但是關於該物件所包含的行業卻是不少.井蓋是近現代的地下排水系統、管道系統的「門」。在中國最早出現的井蓋卻還並不是「國姓」還是有德國人在佔領青島時修建地下排水系統而建立的,其次就是中國本土民辦的自來水長在南京和北平運作時留下的。其中部分的井蓋至今還靜靜的躺在不知名的小道上,默默的細數著中國近現代城市建設的發展和成就。那麼究竟井蓋一次僅僅是僅限於近代歷史中?中國那麼源遠流長的歷史中是否也有些井蓋的痕跡呢?
井蓋一詞在文獻上記載的非常至少幾乎找尋不到但是我們可以透過許多其他的方法來透析井蓋一詞是否出現在中國歷史的畫卷之中.今天我們就通過"井"這一個字來尋覓到相關的信息,"井"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尤其是在農業發展歷史占據重要地位的中國.而"井"在作為水井和泉水、墓穴的意思在戰國時期就已經確立了.但是相關於排水系統相關的工具或者設備來說確實是沒有的.那麼就井蓋一詞在中國古代可能會是怎麼樣的一個詞呢?"井"在古國古代的時候有墓穴的意思,而墓穴其實就是地下管道系統的鼻祖,不管是在國外的還是在過內地下墓穴都是地下管道系統的一歷史發展分*么我們是不是可以將"井"作為墓穴相關的思考呢?換句話說,井蓋一詞有可能出現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下墓穴的"門"這類詞中.
雖然提及井蓋相關的建築歷史不多,但是提及地下管道與街道系統的建築文化卻是不少.或許我們能在其中或多或少的尋找一些關於井蓋文化的蛛絲馬跡.遠的可以追述到大禹治水、近到宋朝千年不澇古城、在到南京街頭那些近現代的井蓋上的刻字。通過這樣的一些零星的歷史碎片我們其實是可以整理成一個完全屬於井蓋特有的文化脈絡。
就目前所知到的井蓋一詞在封建王朝中有一個說法來自康乾時期,稱井蓋為"龍眼".明朝將水井旁邊的護欄稱之為「井桁」。來自明朝高啟在《雨中曉卧》一詩中有所提及:「井桁烏啼破曙煙,輕寒薄被落花天」。其實在宋朝就已經有很完善的街道地下排水的系統,那麼我們談的井蓋一詞最早出自哪?那時代應該還需要向宋帶以前推移.也就是將地下墓穴和排水系統有可能相結合的朝代.
另外在民間有關井蓋風俗和習慣其實也有的,東北地區結婚在接送新娘的路上如果有井蓋需將井蓋用紅紙貼上,在中國南部民間傳言走路尤其是走夜路不能才到井蓋也許會帶來不幸等等。類似這樣的事物在現實生活中不佔少數,有的時候也需要我們細心的觀察和整理。
❸ 驚呆了,看看德國人是怎麼安裝下水道井蓋的
記得曾經在微信上看到一篇關於青島的下水道的帖子。
是說當年德國人在青島的時候沒有蓋大樓也沒有修鐵軌還是把青島的下水道做的很好,而且還留有備用的下零件。
但是據可靠統計德國人在青島修建的下水道系統並不是很多。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❹ 德國人換井蓋的故事說明了什麼
德國人做事嚴謹,對產品要求苛刻,公司11年做過一批德國井蓋,5000多套每套都要人用腳踩3各點。防止有響聲,
❺ 看看德國人是怎麼換井蓋的 這技術厲害了
首先,
我們先從嚴謹細致開掛的德國人開始。
某一天,德國的某條馬路上的井蓋壞了。。
一鼓作氣。。。
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撬出來了。隨後開始清除外外圍殘留的泥牆。
清理完畢後,大叔又台出了一個造型奇怪的圓柱體,
這主要是為了之後填充碎石做准備,這樣就可以將碎石填在鐵質圓柱體和周圍與地面之間的縫隙里。
當碎石完全與地面齊平時,又來了一台高大上的機器,來把碎石壓緊壓平。
前期的工作已經搞定,現在是時候換上一個全新的帶外圈的井蓋了。拿出圓柱體,裝上井蓋。。
開個壓力車到上面碾壓一下,
拿巨型尺子量一量,繼續保證和路面齊平。
這裝井蓋的流程也真夠復雜的。
大家以為這就完了?當然,
還!沒!有!
用工具撬開剛剛裝好的井蓋,再加上塵土和泥沙的隔斷蓋。。
最後,重新裝上井蓋。。
至此,所有步驟完成,拿掉路障可以通行。。
變態的德國井蓋工程已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