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國學術界和民間是如何評價愛因斯坦的
無論是德國的學術界還是民間,都傾向於避諱無視愛因斯坦的存在。當然官方還是要做做樣子,以愛因斯坦為榮雲雲。這個就像是10月3日的德國國慶節,德國一律稱之為holiday,避諱國慶節,因為10月3日是東西德合並的日子,而東西德分裂是德國民族的傷心事。最直觀的證據就是,德國的科學院叫做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還有亥姆霍茲研究所,德國科學最高大獎叫萊布尼茨獎,德國的青年基金叫洪堡學者獎學金,德國以科學家命名的學校,研究所多的很,偏偏沒有以愛因斯坦命名的。首要原因是愛因斯坦年紀輕輕就拋棄德國國籍,加入瑞士籍;其次是愛因斯坦是猶太人,德國人向來以日耳曼人血統優秀自居,當時的大德國和小德國之爭,最後還是選擇了沒有奧匈帝國的小德國也有血統的原因;再次就是愛因斯坦在二戰期間做了一些不利於德國的事。以楊振寧先生為例,當年楊先生拋棄中國國籍,楊老的父親難道沒有發聲明要斷絕父子關系嗎?具體原因情況不討論,這不正是表明起碼有一些人對放棄自己祖國國籍的人(哪怕是諾獎獲得者)是很批判的嗎?對德國而言,愛因斯坦在這方面做的比楊老要差太多了,晚年遺囑把自己的手稿什麼的全部捐獻給以色列,跟德國沒一丁丁點兒關系。德國人估計肺都氣炸了,現在不敢否定二戰後的新秩序,也不敢帶上反猶反人權的帽子,也不過是腹黑下,表面上推一下愛因斯坦,絕不給任何實質上的認可,就是這樣。PS: 不過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且德國近年來的美國化趨勢特別明顯,歐盟一體化也帶來不少文化沖擊,年輕人都開始過英美文化的節日,甚至有些人慶祝感恩節。愛因斯坦畢竟還是人類科學史上最耀眼的幾顆明星之一,隨著時間推移,其在德國人心中的地位應該會逐步提高起來。
『貳』 二戰期間德國為什麼出了那麼多傑出的科學家
1. 發達的經濟,雄厚的科技基礎。德國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
2. 國家十分重視教育和在科技上的投入。英法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有廣大殖民地。即使不發展科技也照樣能在殖民地賺取很多錢,客觀上限制了它們的進步。蘇聯就不說了,計劃經濟,無前途。至於日本,明治維新時還保留了不少封建殘余,而且起步晚,很難有大的起色。而德國則完全不同,因為只有發展科技,提高產品質量,才能在世界市場的競爭中勝出。
3. 嚴謹的作風,勤勞的天性,追求卓越的精神。德國人偏愛生產高檔且很貴的東西,比如賓士寶馬和虎王坦克。
4. 德國智商普遍比較高,據研究,德國人智商約107,東亞國家106,而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只有90—100左右。
5.高效有為的政府。無論是威廉時代還是希特勒時代。領導集團都十分注重與時俱進。敢於大膽引入新的科技新的思想。
6. 在戰爭在准備上十分充分,在新武器的研製上不遺餘力。
7. 尊重個人研究成果,德國很早就實行了專利保護法。
8. 德國自然人才輩出,但要說在美國和蘇聯的核心科學家都是德國的就未免過於誇張了。
『叄』 在二戰前後被美國與蘇聯爭相爭奪,當時的德國科學家為何能如此之牛
在二戰前後之所以美國和蘇聯會爭奪德國的科學家。那是因為德國的科學家是非常有價值的,當時德國的軍事方面是領先於美國和蘇聯的,這都要歸功於德國的科學家,後來美國和蘇聯也是因為擁有了德國的科學家,在軍事方面才有了更快的發展。
後來戰爭失敗以後,美國還有蘇聯第一時間爭搶的就是德國的科學家還有裝備。早期的德國是歐洲強國,在技術方面是遙遙領先的,他們有很多先進的科技發展,比如說是鼠式坦克,還有吉斯塔夫巨炮等等,最重要的是他們掌握有核武器還有火箭的研究方法,這也讓德國的科學家成為了香餑餑。而且後來也正是因為有了德國科學家的加入,美國還有蘇聯國家的科技得到了一個飛速的發展,這都是因為有德國科學家的資料。
『肆』 二戰時期,德國搶先研究原子武器,為什麼最後沒成功
關於希特勒研製原子彈的未成功的說法一直眾說紛紜,沒有拿出一個令人真正信服的說法,不過主流的說法主要有四個原因。
不管怎麼樣,德國沒有造出核武器對人類來說是幸運的,不然誰知道那個瘋子會做出什麼事。
『伍』 你如何評價德國這個國家
德國地理上在歐洲中心 德國的風格讓人看起來很實 很少有虛的一面 我認為實事求是最能反映德國性格 我認為德國在歐洲中心 氣候條件非常好 讓德國人格變得相對完善 相對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