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國人的環保習慣是怎樣養成的
許多人都稱贊,德國的環境優美、空氣清新。久居德國,慢慢才了解到,這一切來自於常年的環保意識。提起環保,許多中國人或許會認為那是國家的事,與個人關系不大。而在德國,環保卻與你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你每天必須處理的「大事」。 首先,你必須把每天的生活垃圾分類。家裡至少要准備四至五個垃圾桶,分別裝生態垃圾(蔬菜葉子、水果皮等),化學垃圾(廢電池等),可回收垃圾(玻璃瓶、廢舊紙張等)和普通垃圾(又分可燃與不可燃兩類)。這只是粗分類。到了公共垃圾桶,除了把這些垃圾分門別類地裝進不同顏色的桶,還要進一步把不同顏色的玻璃瓶扔進相應的玻璃瓶專用桶。這樣看來,光是每天倒垃圾,德國人就夠累的了。可是,這樣省下來的垃圾費,多得讓你無法想像!不分類的五個垃圾桶,每年的垃圾費是20萬馬克,而分類後,只要不到5萬馬克。這筆錢不光是省到了居民的口袋裡,同時也節約了政府一大筆開支,所以垃圾分類是德國人最基本的環保意識。馬路上常常看到,無論男女,甚至步履蹣跚的老人,都會認真地把不同顏色的一兜瓶子,一個一個的敲碎扔進玻璃專用桶。可遺憾的是,在中國,垃圾是不分類的。所有贓的、剩的,不管是化學的、生物的、還是可燃的、不可燃的,連同湯湯水水,都一股腦地扔進垃圾道里去。據說一個生活在中國的德國婦女,每年把她用過的廢電池都帶回德國處理,因為她找不到專門回收廢電池的地方,我們為什麼不能將垃圾分類呢?每天花費個人的一點時間,換來的是節約開支,保護環境的巨大收益,何樂而不為呢? 各國政府處理垃圾的費用都是非常昂貴的,而垃圾又是生活中無法避免的。德國8000萬人口,每年製造3000萬噸垃圾。用德國人的話來形容:把這些垃圾裝在一列火車上,火車頭在德國,車尾已到中部非洲。而有13億人口的中國,每年該有多少垃圾呢?如果也把垃圾裝在火車上,火車的長度恐怕可以繞地球一圈了。在減少垃圾源上,我覺得德國做得不錯。人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廣告:請您用布口袋,而不用紙或塑料口袋購物!請您直接去麵包房買麵包,而不買包裝袋裡的麵包!當您感冒了,請用手絹而不用紙巾擦鼻涕等等。德國漢高公司生產的最新洗滌用品,連包裝袋也是產品的一部分,可溶化後使用。雖然這些想法在中國甚至是在德國也不可能全部實現,但這種環保的意識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再有,德國是汽車工業大國,家家有私車,周末全家開車去度假,是司空見慣的事。但我經常發現,在一些風景宜人的小城邊上,都有很大的停車場,周圍豎有這樣的標語:為了保護環境,請您在此停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進城游覽。在這樣的停車場里,周末會停著很多車,你甚至能看到許多高級轎車、跑車的「倩影」。我想這也體現了德國人的環保意識。在德國開車,車里坐的人越多,交的過橋過路費越少。乘火車也是一樣,5個人一組的周末票比一個人的直達票要便宜得多。德國許多天然湖泊禁止機動船行駛,更沒有遊人往水中丟棄廢物,湖水常年清亮。我去南部德國的貝希特斯加登地區遊玩,那裡的國王湖,湖水竟達到了飲用水的標准! 人們為自然付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樣的回報。中國有13億人,經濟正在高速發展,再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們的經濟一定會趕上發達國家。但是,我們的生存環境呢?我想無論將來你是一個擁有跨國企業的大富翁,還是一個過著普通生活的老百姓,環境對人們都是平等的。如果你將整天與風沙、酸雨、尾氣打交道,甚至吃完飯都無法出去散步,每天與成千上萬噸的垃圾一起生活,這樣的日子你能忍受嗎? 人類未來面臨的是環境與資源的競爭,每一個人必須保護身邊的環境!如果有朋友問我,你最想把德國的什麼東西帶回國?我一定會告訴他,是德國人的環保意識。
B. 德國人怎樣種花的
在德國的市政建設中,環境保護被列為重中之重。為了盡快造就城市高標準的生態環境,德國在舊廢料場的清理、垃圾處理以及擴建和新建凈化設備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資。環保已成為人們的習慣,並且融入了日常生活。
漫步大街小巷,花花綠綠的垃圾桶映入眼簾。每戶德國居民的住宅前面一般都有黃、藍、黑、綠4隻色彩鮮明的垃圾桶,上面貼有簡明易懂的垃圾分類圖案。其中「黃桶」專門用來裝廢棄金屬、商品包裝盒和塑料,「藍桶」「吞食」廢紙,「黑桶」裝普通垃圾,「綠桶」則收集從普通垃圾中新分類出來的茶葉、蛋皮和殘羹剩飯等生態垃圾。至於廢舊的破玻璃瓶,則要求送往指定的地點,然後認真地按不同的顏色分類投入規定的箱子里。有些大件的舊家電必須送到專收處,再做處理,如此等等。大多數德國人都能一絲不苟地按照規定去做。由於實施多年的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德國城市的垃圾都能得到及時的科學處理,垃圾污染顯著降低。
德國很重視對青少年一代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使他們從小就開始樹立環境意識。現在,許多中小學生自願地走上街頭,種樹栽花植草,清理雜物。全國森林覆蓋面積已經佔了1/3,其中有11個受到特別保護的「國家公園」。
時至今日,德國已經形成了一個擁有70萬人直接或間接就業的環保產業,為全球之冠。
在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方面,德國有關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城市街道上的環保廣告隨處可見,呼籲人們減少使用私人汽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電視節目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公益廣告:「為了我們的環境,請您改乘公交車!」在交通路口豎著的大牌子上,寫著「當紅燈亮起時,請您關掉汽車發動機」的標語。德國城市近10年來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大幅度下降,萊茵河水日漸變清。
德國國土面積37萬平方公里,有8000萬居民,人口高度密集。德國大部分地區屬典型的海洋性氣候,類似上海。德國是有名的「綠色國度」,境內湖光山色,非常迷人,其環境保護著稱於世。南部是阿爾卑斯山和森林。有西門子公司,賓士汽車公司,寶馬汽車公司等世界大公司。著名的啤酒節每年在慕尼黑舉行。中部丘陵,有著名的魯爾區,法蘭克福機場是歐州大陸最大的機場,北部平原,有漢堡港和大眾汽車公司等。 從德國北部到南部,從工礦到鄉村,所經之處景色迷人,空氣清新。連綿不斷的森林,開闊的草地,無污染的風力發電大風車以及清澈流淌的河流,無不體現著由環境保護所帶來的祥和與恬靜。
以前的萊茵河污染嚴重
德國最大的環保非政府組織「自然保護聯盟」主席契普克告訴記者,德國 人的環保意識是通過慘痛教訓而逐漸形成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德國急於改變戰後落後面貌,積極發展經濟,忽視了環境保護。萊茵河沿岸企業把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中,致使河流污染嚴重。有人形象地比喻,把照片底版扔到萊茵河裡都能顯影。柏林技術大學環保專家曲希勒教授談到,那時,在德國工業重地魯爾區,人們看不到蔚藍的天空,早晨穿的白汗衫到晚上就臟了。
到上世紀70年代初,德國發生了一連串環境污染的災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增加,水域中的生物急劇減少,垃圾堆放場周圍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自然環境受到破壞,民眾深 受其害。環境災難使政府和民眾都認識到,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湖泊和河流不可能無限度地向人類提供資源。因此,人們更多地關注生活質量,而不是生活水平。環境保護成了最緊迫的問題。這一切促使聯邦政府不得不耗費巨資治理環境。當時流行的一句話就是:我們為環境付出代價的時候到了。
德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最完備、最詳細的環保法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當時的西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環 境保護方面的法律和法規。《垃圾處理法》是德國的第一部環境保護法。90年代初,德國議會將保護環境的內容寫入修改後的《基本法》。在《基本法》20條A款中這樣寫道:「國家應該本著對後代負責的精神保護自然的生存基礎條件。」這一條款對德國整個政治領域產生了很大影響。目前,全德國聯邦和各州的環境法律、法規有8000部,除此之外,還實施歐盟的約400個相關法規。從1972年通過的第一部環保法至今,德國已擁有世界上最完備、最詳細的環境保護法。
德國政府、16個州和各個縣政府都設有官方的環保機構,另外,德國還 有很多跨地區的環保研究機構。德國政府重視環保並且作了大量的工作。聯邦政府每年的環保貸款達到近百億歐元(1歐元約合人民幣10.8元),企業每年的環保投資在30億至40億歐元之間,德國因此已形成一個有近百萬人就業的環保產業,每年環保產品的出口居世界前列。
德國還設立了環保警察。記者采訪了一位環保警察,他談到,德國環保警察隸屬聯邦內政部。每名環保警察都要經過一年半的專業訓練。環保警察的任務是:發現環境污染時,立即採取補救行動。從化學毒素外泄到不衛生食品的銷售,都在他們的管轄范圍之內。環保警察行動迅 速,他們通過巡邏和使用遙測工具檢查環境的污染情況,一旦發現環境污染的現象,立即採取有效的手段,把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任何一條小溪泛起泡沫,環保警察都會前往取樣;凡是已經立法的環保事項,警察在其轄區內一概嚴格執法,比如魚類死亡、垃圾箱冒煙、廢油滲漏或廢氣聚集成霧等,都屬於禁令之列。
德國人把保護環境視為僅次於就業的國內第二大問題
據最近聯邦環保部公布的民意 調查顯示,85%的人把環保問題視為僅次於就業的國內第二大問題,75%的人希望德國應該在環境政策上繼續維持在歐盟的領先地位。
2002年德國大選期間,社民黨在過去執政的幾年裡沒有搞好經濟,使德國經濟陷入困境。當時的民調顯示,社民黨再次執政的希望渺茫。這時,一場洪水襲擊了德國好幾座城市,總理施羅德抓住時機,大講環境保護的重要,並採取了很多環保措施,頗得民心,因此得以順利連任。近年來,以環境保護為綱領的德國綠黨人氣上升,在地方選舉中連連獲勝。綠黨領袖、外長菲舍爾被德國人視為最受喜愛的政治家,原因之 一就是菲舍爾長期騎自行車上下班、不吃肉食的環保形象贏得人們的好感。
德國人的環保意識經歷了從被動環保轉變為個人自覺的過程。垃圾分類最能體現德國人的環保意識。接受記者采訪的曲希勒教授同時也是柏林技術大學農業系主任,他在自家小院建立了生物循環系統,自己處理垃圾,把生物垃圾製成肥料種花,用太陽能發電,用沼氣作燃料。
應該說,垃圾分類帶給居民許多麻煩,特別是住在高樓的住戶,他們要將十幾種垃圾分別送 到樓下的分類垃圾箱中,倒一次垃圾可能要上下樓跑好幾趟。記者的一位德國鄰居不但自己認真執行垃圾分類的規定,還自覺監督別人。如果他發現有人把垃圾扔錯了地方,就會一一撿出來重新投放。
記者經常出差,在德國許多旅館的衛生間里都貼有一行醒目的提示語:「親愛的客人,環境保護從點滴做起,為了節約能源,減少毛巾的更換次數,您是否可以重復使用毛巾?」在德國城市街道上,環保廣告隨處可見。柏林有許多廣告呼籲人們減少使用私車。柏林一位市政官員曾問記者:你是否注意到,德國城市道路都很窄,一般只有兩道。這是因為德國市政 建設首先考慮的是環保因素,而不是考慮讓公路適應不斷增加的車輛。很多德國大城市有意把道路建得越來越窄,讓有私車的人找不到停車位,使他們重新考慮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目前,全德國有90多家汽車共享協會,擁有會員近7萬人。一輛共享的汽車可取代6—10輛私人汽車。
在德國,再生紙的使用比較普及,從學生用的練習本到商店售貨員用的收據紙,從信封、郵票到各種報紙雜志,從餐館的餐巾紙到廁所里的衛生紙,隨處可見。這些紙沒有經過漂白處理,因為造紙行業對環境的污染有相當部分來自漂白過程。同時,再生紙還有不少好處,它不 含任何致敏、致癌物質或色彩原料等。據統計,2003年,德國再生紙的使用率達到了60%。
在德國,凡去超市購物的人大多會自帶購物袋。如果要使用店家提供的塑料購物袋,就要多支付至少0.25歐元,而0.25歐元在超市可以買到5個雞蛋。德國雖然森林成片,但很少有賣火柴的。當地人認為,德國樹木「不是很多」,做火柴的成本太高,不利於環保。
兩百萬人從事環保事業 < P style="MARGIN: 6px 3px 0px; TEXT-INDENT: 30px">德國環保達到今天這樣的水平,環保組織功不可沒。德國有上千個環保組織,人員達200萬左右。比如,記者采訪的「自然保護聯盟」有105年的歷史,擁有成員約40萬人。該組織每年的經費1800萬歐元,其中,1200萬歐元來自成員交納的會費,另外還有一定數量的捐贈和罰款收入。「自然保護聯盟」90%以上的成員都是義務兼職人員,他們每人每年要交納28歐元的會費,卻無償為環保事業做著大量工作。「自然保護聯盟」主席契普克談到,這些義務環保人員非常活躍,常常到處舉行宣傳活動,希望能將每一個關注環境問題的男女老少變為辛勤 播撒環保種子的人。
記者在這個組織出版的雜志中看到一則關於「無包裝」藝術表演團的報道。這個藝術團的節目旨在向人們介紹如何減少垃圾的數量。他們的表演形式深受孩子的歡迎,於是,劇團就把演出對象定位在孩子的身上,有些節目還讓孩子們參與其中。通過這樣的演出,孩子們了解了環保的重要性,同時還掌握了許多環保知識。
孩子一上學,就領到一冊環保記事本
如果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政府是通過法律等強硬手段推動了環保工作的啟動,那麼,現在德國更多的是通過宣傳教育使人們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德國的環保教育從幼兒就開始進行。德國有關幼兒教育的法規規定,幼兒園要把教導兒童維護自己以及周圍環境的衛生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德國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到學校報到時,會領到一冊環保記事本,用於孩子記述自己的環保活動。環保記事本的設計精心別致,每一頁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風光照片。編者告訴孩子 :要熱愛大自然,自覺維護環境。據說,德國有370多個森林幼兒園,即在森林中搭建簡易住房,讓孩子生活在大自然中,從小認識大自然的奇跡,同時了解到自己有保護大自然的責任。
在德國學生的自然常識課程里,對學生進行自然和環境保護的教育內容很具體、直接,教學內容也相對較多。記者從鄰居家的孩子那裡了解到,他們在上動物常識課《家鄉冬季的鳥》時,老師就帶他們去附近的森林裡,了解鳥類在冬季的生活特點,鳥類在冬季尋找食物的困難等等,並要求學生帶上一些堅果、麵包等食物喂鳥。
正因為有了幾十年的依法治理,全民共同參與環保運動的實踐,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德國才有了今天美麗的景色。
C. 德軍在蘇聯的寒冬中凍死幾萬人,他們為何不燃燒樹木取暖
其實人在求生慾望很強的時候什麼事情都是可以幹得出來的,德國軍人也是人,但是無奈條件不允許,只能是活活的被凍死,想想一眼望去都是綿綿不絕的大雪,周圍幾乎沒有任何可以躲避的地方,連樹根都被士兵給刨出來吃掉了,樹木更是找都找不到,就算可以找到,在零下三十度的溫度下面,能不能燒著還真的是一個問題,除非用汽油,估計在那種溫度下汽油都已經凍住了。
這樣的惡劣的戰場環境嚴重滯緩了德軍進攻的速度和後勤的補給,而隨著冬季的到來。准備不夠充分的德國士兵已經來了另外一個難題:如何抵禦寒冷的冬季和低溫?由於後勤補給的困難和最初考慮欠周全,許多德國士兵身上依然穿著較為單薄的軍裝
很多人就問,德國在打入蘇聯之後為啥不去燒殺搶掠呢?因為蘇聯對居民的遷移,導致德軍所到的地方一片凄涼,連個人影都看不到,更加不要說搶農民的食物了,而當時的德軍就算是抓到了蘇聯的俘虜也是直接放了,因為俘虜跟在後面還要給他吃的,自己人都不夠吃,哪裡還有多的給俘虜吃啊,當時的德軍屍橫遍野,連一個像樣的躲避大雪的房子都找不到,更不要說燒樹木取暖了。
D. 二戰德軍為何寧願被凍死,也不燒樹木取暖呢
為什麼不燃燒樹木取暖?誰都知道,德軍是交通工具和補給線出現了問題,天又是突然冷的,蘇聯紅軍的反攻讓他們逃命都來不及。而蘇聯人沒有燒樹木取暖,是因為保護森林資源的傳統,寧可凍死它不燒毀家園和後代生存的希望。
除非希特勒瘋了,否則不會在英國沒有投降的情況下再去惹蘇聯、陷入兩線作戰的坑;除非軍隊瘋了,否則不會攻擊莫斯科;除非統帥瘋了,否則不會不考慮俄國的冬天怎麼辦;偏偏希特勒瘋了,於是打了個漂亮的閃擊戰、重創蘇聯,然後被反攻至滅亡。
說到底還是希特勒莫名其妙的兩翼思維害慘了德軍,馬上進攻莫斯科了,突然叫古德里安南下打什麼高加索基輔,等回來已經冷成狗了。
當年庫圖佐夫火燒莫斯科,堅壁清野,讓拿破崙吃盡了苦頭,大敗而歸。德國人連點歷史常識都不懂,失敗是註定。相比較美國人還是比較聰明的,雖然像狗一樣叫得很歡,但從不和俄國發生直接的正面沖突,因為他們記住了拿破崙和希特勒的教訓,不上當!戰爭的核心就是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消滅幾十萬就馬上撤回來。等到時機有利再來一波。那麼大個國家哪能一鼓而定?要像鋸大樹一樣,來來回回地搞。日本搞中國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小吃大,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能一口悶,會噎死的。
E. 德國人在戰爭中專門上山標記可砍伐樹木是什麼時候的故事
1944年冬季,盟軍實現了對德國的鐵壁合圍,第三帝國覆亡期近。全部德國覆蓋在一片末日的氣氛里,經濟瓦解,物質奇缺,老庶民的生涯很快墮入重大窘境。
對一般布衣來講,食物缺乏就已是草菅人命的事。更糟糕的是,因為德國地處歐洲中部,夏季十分嚴寒,家裡如果沒有足夠的燃料,基本無奈挨過冗長的冬天。在這類情況下,各地政府只得容許讓老百姓上山砍樹。
你能想像帝國崩潰前夜的德國人是若何砍樹的嗎?在性命遭到要挾時,人們不但沒有去哄搶,而是先由政府部分的林業職員在林海雪原里拉網式地搜尋,找到老弱病殘的劣質樹木,做上記號,再警告大眾:假如砍伐沒有做記號的樹,將要受處處罰。在有些人看來,如許的劃定幾乎就是個笑話:國度都將近消亡了,誰來履行處
分?
但是使人不堪設想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完全停止,全德國居然沒有產生過一路居民背章砍伐無記號樹木的事,每個德國人都忠誠地執行了這個沒有任何強迫束縛力的規定。
這是有名學者季羨林師長教師在回想錄《留德十年》里講的一個故事。那時他在德國留學,目擊了這一幕,所以事隔50多年,他仍對此事感慨不已,說德國人「具有了無政府的前提,卻不無當局的景象」。
是一種甚麼樣的力氣使得德國人在如斯極其蹩腳的情形下,仍能表示出超越常人設想的自律?謎底只要兩個字:當真。由於認真是一種習氣,它深刻到一個人的骨髓中,熔化到一小我的血液里。因了這兩個字,德意志平易近族在閱歷了上個世紀初、中葉兩次覆滅性的世界年夜戰以後,又奇觀般地敏捷突起。
F. 德國男女電話亭的故事,說明了什麼
曾經看過一篇關於德國人「嚴謹」的報道,說國內一家幼兒園訂做桌椅,德國負責人為了一個釘子該釘在哪而跟木工研究了幾個小時,結果買來的桌椅多數用了幾年就破爛不堪,可人德國人弄出的卻經久耐用。從這篇報道說明國人也已經意識到我們在這個品質上與德國人的差距。其實生活中我們身邊也能感受到,總是聽到「差不多就成了」,「這樣就行了,要那麼好做什麼」之類的話,更有看到別人做太認真了自己在一邊偷樂的,還說別人傻冒。
我也看過一篇報道,寫的是留學在德國的中國留學生想試試德國人到底有多麼的嚴謹,他們在類似中國的IC卡公用電話亭的兩邊分別寫上男用和女用的字樣,然後躲在旁邊偷看。不一會來了位男士打電話,當他拿起話筒准備撥號碼的時候發現了留學生寫的女用二字,他很自覺的放下了電話,轉到了另一邊打電話。最後發展到男用的電話後面排了長隊也沒有人轉到無人使用的女用話機打電話。
我本人也是很普通的其中一員,也不想把這個問題提高到民族性等等的高度,但只想反省一下,作為同樣優秀的善於汲取融匯其他文化的華夏民族,為什麼卻在現如今的社會在這點上做的落後了呢?(至少我看到了有些不足)。說到底,這還是個態度問題。想起米盧執教國家隊時曾提出「態度決定一切」,人為什麼會提出這個問題,還不是我們態度上出現問題了人家才提出問題嗎?可咱們的國家隊把它當口號使了,喊的一身都是勁可做的卻一塌糊塗。難道還不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嗎?
重視嚴謹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行動。從小了來講,嚴謹還是對於個人來說的。嚴謹可以讓個人處理問題時能將問題更完美的解決,並且能不留下後遺症。嚴謹還是一種習慣,養成了嚴謹的習慣後就不會覺得認真處理問題會感覺到疲累。以前我做事也馬馬虎虎,雖然現在不能說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至少我在努力學著嚴謹的處理問題並得到了成效。
德國人是這樣砍樹的,據戰前留學德國哥廷根大學的季羨林教授回憶:林業人員先在茫茫林海中搜尋,尋找老弱樹或劣質樹,找到,則在上面畫一個紅圈。「砍伐沒有紅圈的樹,要受到處罰。」當時德國行政管理明存實亡,公務員盡數抽調到前線去了,市內找不到警察,全國近乎處於政權的真空。但直到戰爭結束,全德國沒有發生過一起居民濫砍濫伐的事,他們全部忠實執行了規定。事隔五十多年季羨林老人提起這事仍感嘆不已:德國人「具備了無政府的條件卻沒有無政府的現象」。
我們這里是這樣砍樹的,向省林業廳申請採伐指標,說是採伐枯樹,可最後採伐的都是最好的樹,枯樹還年復一年的立在那,直到自然倒下爛成泥。
當看到德國到處是綠意盎然的情景,一棵棵大樹傲然地站在人們面前,向人們無聲地訴說著歷史,只能由衷地對那個民族發出贊嘆。
可是我們呢?稍微好點的小飯店內都會有男女用衛生間。可是很多大老爺們啤酒喝多了後見到男廁有人會很自覺的鑽到女用廁所去方便。在國內的火車站買票插隊的人彼彼皆是,如果有人勸說或是阻止,他們會眼珠瞪的像驢踩的樣和你爭辯。更有甚者會告訴你:我排什麼隊?我到哪都不排隊!! 唉,這些老兄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了!!!
綜觀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強盛國家的人民是不敬業的,也沒有一個有敬業精神的民族不強盛。正因為這個民族的認真嚴謹,造就了他們一流的汽車製造業,生產出賓士、寶馬等世界頂級品牌的汽車。每一個焊點,每一個部件,每一個細節,都做到精益求精,鑄就了整個社會一個長長的嚴謹認真的鏈條。「心眼」的德國人真的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呢。
當然,贊揚別人這種公認的品質也不是咱崇洋媚外,德國人的這種「嚴謹」我個人認為也有其不足之處,那就是他們過於的嚴謹致使他們的效率過低,雖然他們做事力求一戰功成,但是過程卻耗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甚至在協作過程中由於自己的拖沓而影響到其他部門的進度,嚴重的會由於效率過低導致冗員過多,長期以往造成人員庸懶,懈怠。這點上我認為不可取。提高人口素質不是空喊喊的,必須要每個人都去自覺的遵守社會公德。就覺得現在的中國好比一座大廈,基礎還算可以、有高度外表也華麗,但內部布局不合理、結構粗糙,材料參差不齊,還有點滲水,我們國人都好比這座大廈里的一塊材料。
正確吸收優點,並結合自我的實際情況,整合出行之有效的能為己所用的方法,才是我們所應追求的。以上是我茶餘飯後的一些關於德國人嚴謹的小小感言,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蘇步青不放過一個錯標點——嚴謹治學,一絲不苟。
李白鐵杵磨針——堅持不懈,勤奮不已,學習自成。
李政道興趣廣泛——學有所長,廣泛涉獵,辨證統一
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匡衡:鑿壁借光。 囊螢映雪。
1.嚴肅謹慎。 宋 歐陽修 《尚書工部郎中歐陽公墓誌銘》:「君諱 載 ,字 則之 ,性方直嚴謹。」 梁斌 《紅旗譜》四十:「 賈湘農 在政治生活里,一向是嚴謹的。」
2.嚴密周到。《西遊記》第十回:「博弈之道,貴乎嚴謹。」 茹志鵑 《高高的白楊樹·在社會主義的軌道上》:「那是一個思想嚴謹、身上永遠是那麼整整潔潔的工程師。」
3.猶嚴格。《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 張勝 道:『使不得。第一,家中母親嚴謹;第二,道不得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要求 張勝 家中,斷然使不得!』」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湖北人聶華苓》:「從詩詞格律的嚴謹,我佩服 毛主席 的學問。」
4.猶整齊。《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姑娘看了這地方,真個收拾的清凈嚴謹,心下甚喜。
G. 在蘇聯寒冬中凍死了幾萬人,德軍為何不燒樹木取暖
希特勒可能做夢都沒有想到蘇聯的冬季竟然有如此寒冷,雖說不是德國戰敗的主要原因,但造成德軍戰鬥力下降以及凍死凍傷的德軍也是非常多的。
有人說不能穿棉衣嗎?不能就地取材?如果在東北待過的小夥伴就會知道,即使是穿著齊全,棉衣棉褲全穿在身上,如果半夜出去也很有可能被凍僵,如果是城市市內還好,周邊有房屋抵擋著冷風,但是如果是在野外,再遇上白毛風,那就聽天由命了,畢竟一整晚都在郊外,沒有禦寒的物資。
蘇聯在清理戰場時更是派出了5000人,德軍士兵堆積如山,很多都被大雪掩埋。
H. 中世紀的德國人喜歡收集各種樹皮 把樹皮 做成盒子 叫樹皮書 請問盒子是用來裝什麼的
與此木頭有關的如樹葉、果實等
I. 德國伐木機哪一年發明的
個回答回答時間:2022年11月16日
最佳回答:不知道,應該是近代。說到德國被人稱贊的一定是德國人的嚴謹,這種嚴謹很直觀的體現在德國精密儀器製造方面。當然了,德國人可不只...
網路知道
大家還在搜
全自動樹木砍伐機
挖掘機小型伐木機
全自動伐木機器
廣西玉柴全自動伐木機
60挖機改裝伐木機價格
伐木機械多少錢一台國產
德國進口伐木機價格
廣西8噸伐木機價格
光頭強要實業了,德國發明伐木機械,被稱為伐木巨無霸 - 騰訊視頻
2018年12月31日2018年12月31日發布 光頭強要實業了,德國發明伐木機械,被稱為伐木巨無霸 詳情 收起 undefined的影評 </
騰訊視頻
一起看看這幾年德國人這幾年發明的那麼黑科技!
1. 伐木機
2. 除草機
個人圖書館
86. 德國發明伐木機,一分鍾伐一棵樹,看起來很厲害
2021年6月2日00:00/00:00 86. 德國發明伐木機,一分鍾伐一棵樹,看起來很厲害 科技看天下2021.06.02 21:31 分享到
搜狐網
德國發明伐木機,一分鍾伐一棵樹,看起來很厲害
J. 二戰中的德軍在蘇聯凍死幾萬人,他們為何不燃燒樹木取暖
倒是想燒,但來不及也沒法燒呀!怎麼燒?對於德軍凍死不少人,這里我有話要說。
在不少書本中,只要提到德軍在蘇聯凍死的故事,都會有人對凍死的德軍表示惋惜。覺得當年德軍明明做了充分准備,卻依然凍死不少德軍,這究竟是為何呢?在我看來,主要原因還是德軍沒有做好充分准備。有人說,後勤保障工作早已做好,但沒有想到蘇聯天氣如此惡劣,冬天說來就來。但事實上,北方的天氣就是這樣,從來沒有商量的道理。氣溫向來都是說降就降,雪更是說下就下。
最終,導致在這期間有凍死的,也有凍傷的。甚至,還有人因為天氣原因,出現瘧疾的。如此一來,導致大片的傳染,更是造成大量的德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