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問題一:德國有哪些名勝古跡? 德國名勝古跡有 :柏林勃蘭登堡門,白天鵝城堡,博登湖,科隆大教堂,多瑙河源。
德國的魅力在於它秀麗的山川風光、燦爛的文化古跡以及獨特的生活風貌。
這里有著名的阿爾卑斯山之路、浪漫之路、阿爾卑斯山簡岩-波羅的海度假之路、多瑙河之路、古堡之路、葡萄園之路及童話之路。
旅遊觀光可以選擇以法蘭克福為中心的海德堡等名城及德國中西部的名勝古跡;以漢堡為中心的呂貝克等名城及北部的旅遊勝地;以柏林為中心的東部萊比錫、德累坦燃斯頓等名城和景點;以及以慕尼黑為中心的南德奧格斯堡、阿爾卑斯山風光以及浪漫之路沿線。
萊茵河、莫澤河、博登湖區以及黑森林等游覽路線堪稱休閑游的典範。
白天鵝城堡(新天鵝皇宮)
新天鵝皇宮位於德國南部與奧地利接壤的邊境小城菲林近郊。從前拜埃倫國王路易二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境,花費了17年的時間和巨額財力築建了這座舉世無雙的白色城堡。當人們看到這座被森林、湖泊所環繞的城堡時,就彷彿走進了中世紀的童話一樣,沒有一個不為它的美麗所迷倒。雖然城堡中洋溢著的盡是中世紀的氣息,但實際上它是在19世紀後期才築造的。從不同角度去看,城堡展現給您的是變化無窮的面容,十分耐人尋味。然而更吸引人們的卻是躲在這座美麗城堡深處的路易二世其人。孤獨、清高、終身不娶、滿腦子的奇幻念頭,以及最後在城堡的湖中不明不白地死去。路易二世奇特的命運至今仍讓人們琢磨不透。作為作曲家瓦格納的經濟援助人,路易二世喜愛歌劇幾乎達到一種超乎尋常的地步。所以他命人在城堡的內牆上畫上許多歌劇的有名場面。城堡的名字也正是來自瓦格納的歌劇內容,即白天鵝的傳說。曾經傾盡一國財政始得以築成的白天鵝城堡,今日作為拜埃倫最主要的旅遊業收入來源,依然生輝。
在新天鵝皇宮對面的山坡上還有一座黃色城堡霍恩施旺戈城堡 (Schloss Hohenschwangau)。這是路易二世的父親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的城堡。
白天鵝堡的建造因為路德維希(路易)二世,名字則來源於瓦格納的歌劇內容
,即白天鵝的傳說,路德維希二世的死又給白天鵝堡披上了神秘色彩。
先說說路德維希二世這個人,用「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昏君」來形容之再
恰當不過了。第一,愛上了不該愛的人――西西公主,當路德維希二世
還穿著開襠褲的時候,西西公主就已嫁作他人婦,成了奧地利的王妃了
,想著別人的老婆顯然是非君子。第二,跟西西公主的妹妹蘇菲訂婚後
又無故悔婚,不道德。第三,作為國王,應以國事為重,整天醉生夢死
的修這個城堡、建那個城堡的,最後導致自己家族欠下巨額的債務,甚
至牽連國庫,以致於人財讓咐虛盡失,一切成過眼雲煙。
問題二:德國的名勝古跡有什麼 各種城堡..你要對名字感興趣我幫你問兩個..
問題三:德國有哪些著名的自然景觀 德國的魅力在於它秀麗的山川風光、燦爛的文化古跡以及獨特的生活風貌。
這里有著名的阿爾卑斯山之路、浪漫之路、阿爾卑斯山-波羅的海度假之路、多瑙河之路、古堡之路、葡萄園之路及童話之路。
旅遊觀光可以選擇以法蘭克福為中心的海德堡等名城及德國中西部的名勝古跡;以漢堡為中心的呂貝克等名城及北部的旅遊勝地;以柏林為中心的東部萊比錫、德累斯頓等名城和景點;以及以慕尼黑為中心的南德奧格斯堡、阿爾卑斯山風光以及浪漫之路沿線。
萊茵河、莫澤河、博登湖區以及處森林等游覽路線堪稱休閑游的典範。
問題四:德國有什麼風景名勝 新天鵝堡和霍恩施望高城堡(K?nigsschl?sser Neuschwanstein und Hohenschwangau)這兩座世界著名的王宮猶如王冠一樣矗立在阿爾卑斯山脈大全景之前。新天鵝堡(Schloss Neuschwanstein)這座路德維希國王二世(K?nig Ludwig II)的童話宮殿是按照中世紀的騎士城堡風格建造的,也是德國參觀遊客最多的建築
柏林的標志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比其他任何一個地方都更適合作為德國歷史的表演舞台。1989年,在柏林牆倒下之時,成千上萬的東德人和西德人在這為邊界開放和德國的重新統一而歡慶。從國賓一直到旅遊者,勃蘭登堡門對每一位柏林的遊客來說都具有神奇的吸引力。
國會大廈(Reichstag)是德國聯邦議院的所在地,是吸引遊客的磁石。這座國會大廈及其由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爵士(Sir Norman Foster)設計的可行走的圓形玻璃穹頂是新首都柏林的標志。
科隆大教堂(K?lner Dom)是哥特式建築藝術的傑作和最雄偉的基督教教堂建築之一。這座大教堂由於規模巨大,施工品質舉世無雙而成為哥特式建築藝術的一大亮點。
海德堡王宮
這座宮殿高高聳立在層層疊疊的克尼希斯施圖爾山(Berg K?nigsstuhl)之上,是德國最重要的文化紀念碑之一。 19世紀以來,海德堡王宮(Heidelberger Schloss),這座殘存的宮殿一直是德國浪漫主義的典範和無數詩歌繪畫作品贊頌和描述的物件。
波茨坦宮殿和花園
在三百幾年的時間,當時最優秀的藝術家受勃蘭登堡-普魯士統治者(Brandenburgisch-preu?ische Herrscher)之命,在行宮之城波茨坦建造了這一獨具魅力的宮殿和花園建築群。其核心部分,亦就是舉世聞名的那一部分,就是無憂宮宮殿和花園(Park und Schloss Sanssouci)。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班貝格
上千年的建築藝術在這座弗蘭肯皇帝和主教之城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和異常珍貴的見證物。在這座城市中,中世紀教堂、巴羅克式市民住宅和大型建築隨處可見,厚重的歷史氣氛彌漫在城市之中
瓦特堡
雄偉的城堡瓦特堡(Wartburg)聳立在城市上方一座狹窄、險峻的岩石正面,它是最著名和最受歡迎的城堡之一,與宗教改革緊密聯系在一起――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正是在這翻譯了聖經《新約》。
聖母教堂(Frauenkirche)是德雷斯頓的標志,亦是巴羅克式風格的建築傑作之一。這座遭受破壞後又重建起來的聖母教堂比其他任何一座建築都更能體現德雷斯頓的歷史。
德國:
一般資料
國家全名: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地區: 357030 平方公里
人口: 82000000
首都: 柏林 (350萬人)
人種: 主要民族高加索人,有少數土耳其人。德國收容了很多前南斯拉夫難民。
語言: 德語
宗教: 90%的德國人信奉基督教。有 *** 170萬人和猶太人7萬4千人(大屠殺前德國有超過50萬的猶太人)
*** : 聯邦共和國(分成16個), rgime parlementaire, membre de l'Union europenne.
國家元首: 總統 拉奧(Johannes Rau)
*** 首腦: 總理 施羅德(Gerhard Schrder)
國內生產總值: US$2040000000000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US$24900
年增長: ......>>
問題五:德國有哪些名勝古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截止2014年6月25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德國共計擁有39項世界遺產,遺產包括36項文化遺產,3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英國共有,1項與波蘭共有,1項與荷蘭、丹麥共有,1項與烏克蘭和斯洛伐克共有,1項為6國共有。遺產數量與法國並列世界第4位。
1.亞琛大教堂(1978年,世界文化遺產)
2.施佩耶爾大教堂 (1981年,世界文化遺產)
3.維爾茨堡宮、宮廷花園和廣場(1981年,世界文化遺產)
4.維斯朝聖教堂(1983年,世界文化遺產)
5.布呂爾的奧古斯塔斯堡城堡與法爾肯拉斯特城堡 (1984年,世界文化遺產)
6.希爾德海姆的聖瑪麗大教堂和聖米迦勒教堂(1985年,世界文化遺產)
7.特里爾的古羅馬建築、聖彼得大教堂和聖母教堂 (1986年,世界文化遺產)
8.羅馬帝國邊界(1987年,2005年、2008年擴大范圍,與英國共有,世界文化遺產):英國的哈德良長城(1987年),德國的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2005年),英國的安東尼長城(2008年)
9.漢薩同盟城市呂貝克(1987年,世界文化遺產)
10.波茨坦和柏林的宮殿和公園 (1990年,1992年和1999年擴大范圍,世界文化遺產)
11.洛爾施修道院和老教堂(1991年,世界文化遺產)
12.拉默爾斯堡礦山,戈斯拉爾古城和上哈茨的水動力采礦系統 (1992年,2010年擴大范圍,世界文化遺產):拉默爾斯堡礦和戈斯拉爾古城(1992年),上哈茨的水動力采礦系統(2010年)
13.班貝格城 (1993年,世界文化遺產)
14.莫爾布龍修道院 (1993年,世界文化遺產)
15.奎德林堡聯合教堂、城堡和古城 (1994年,世界文化遺產)
16.弗爾克林根鋼鐵廠(1994年,世界文化遺產)
17.麥塞爾化石坑遺址 (1995年,世界自然遺產)
18.科隆大教堂(1996年)(世界文化遺產)
19.魏瑪和德紹的包豪斯建築及其遺址(1996年,世界文化遺產)
20.埃斯萊本和維騰貝格的路德紀念地(1996年,世界文化遺產)
21.古典魏瑪 (1998年,世界文化遺產)
22.柏林的博物館島(1999年,世界文化遺產)
23.瓦爾特堡城堡(1999年,世界文化遺產)
24.德紹-沃爾利茨園林王國 (2000年,世界文化遺產)
25.修道院之島賴興瑙(2000年,世界文化遺產)
26.埃森的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區 (2001年,世界文化遺產)
27.施特拉爾松德與魏斯瑪歷史中心(2002年,世界文化遺產)
28.萊茵河中上遊河谷 (2002年,世界文化遺產)
29.馬斯科夫公園/馬扎科夫斯基公園(2004年,與波蘭共有,世界文化遺產)
30.不來梅市政廳和羅蘭雕像(2004年,世界文化遺產)
31.包括施達特阿姆霍夫的雷根斯堡老城(2006年,世界文化遺產)
32.柏林現代主義住宅區 (2008年,世界文化遺產)
33.瓦登海(2009年,與荷蘭共有,世界自然遺產)
34.喀爾巴阡山原始山毛櫸林和德國古山毛櫸林 (2011年,在2007年「喀爾巴阡山原始山毛櫸林」自然遺產的基礎上增加「德國古山毛櫸林」,與烏克蘭和斯洛伐克共有,世界自然遺產)
35.阿爾卑斯山周圍的史前湖岸木樁建築 (2011年,與瑞士、奧地利、法國、義大利、斯洛維尼亞共有,世界文化遺產)
36.阿爾費爾德的法古斯工廠(2011年,世界文化遺產)
37.拜羅伊特......>>
問題六:德國哪些景點值得一去? 無非就是那些,柏林牆,慕尼黑大教堂,比較有特色的有寶馬工廠,天鵝堡,阿爾卑斯湖,世界幫上有這些都涵蓋的行程你可以看看。
問題七:德國名勝古跡是什麼意思 要評選德國的十大景點,人們自然會想到科隆大教堂、慕尼黑大型露天市場和漢堡的鮮魚集市。最近,世界上最大的獨立旅遊指南出版社澳洲寂寞星球(LonelyPlanet)出版的旅遊指南羅列了德國十大旅遊勝地。出人意料的是,以上這些著名景點不在其中。
寂寞星球的評選對黑森林情有獨鍾。這里不僅是世界著名的布穀鳥的起源地,而且是格林童話《漢塞與格泰》的主人公逃離巫婆魔掌的地方。
另外,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三座城堡入圍前十名。
寂寞星球評選出的德國十大景點:
1.林德霍夫城堡(SchlossLinderhof)
是純正的國王城堡,於1874至1878年間建成,是新天鵝堡主人路德維希二世生前唯一完成且經常居住地皇宮。
2.歌德故居(Goethe-Haus)
位於法蘭克福。1749年8月28日,約翰・沃爾夫岡・歌德在此出生。他的故居由兩座半木架房體相連,其父母在1733年購得此處房產。
3.浪漫之路(DieRomantischeStra?e)
(這里特指由古老小鎮丁克爾斯貝爾Dinkel *** ühl附近一段):以維爾茨堡(Würzburg)為起點的浪漫之路直至阿爾卑斯山腳全長366公里,沿途無數城堡,名勝古跡使遊客目不暇接。
4.勃蘭登堡門(DasBrandenburgerTor)
不僅是首都柏林的標志建築,而且是1989年統一前東西德分裂的代表性建築。
5.亞琛大教堂(DerAachenerDom)
卡爾大帝統治期間(公元748至814年),亞琛成為帝國的中心。其建造風格效仿拜占庭帝國的東羅馬教堂。
6.弗森市(Füssen)
古老的舊城、高聳的城堡和SanktMang修道院是這里不容錯過的風景。位於山區阿爾格伊Lech河畔的老城海拔808米,是巴伐利亞州最高的城市。
7.黑森林(DerSchwarzwald)
德國最大的中型山脈,位於巴符州的西部。
8.新天鵝堡(SchlossNeuschwanstein)
這座中世紀風格的古堡建於1869至1886年,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統治時期下令建造的童話一般的皇宮。路德維希二世之死至今都是一個謎。
9.東德安全局博物館(DasStasi-Museum)
位於柏林。原民主德國國家保安機關總部。最後一任部長埃里希?米爾克的辦公室可供遊人參觀。
10.霍恩施望高宮(SchlossHohenschwangau)
路德維希二世在這里度過其青年時代。1832至1836年,經由巴伐利亞馬克西米利安王儲重新修建,後更名為「霍恩施望高宮」(又稱舊天鵝堡)。
問題八:歐洲各國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奧地利 奧地利意為「東方帝國」,以美麗的多瑙河和森林景色著稱,潺潺流水和處處天籟,豐富了音樂家的靈感,使之成為名家輩出的「音樂之國」。奧地利的美是流轉於山水,藝術和人文所激湯成的悠揚旋律中。芬蘭 首都赫爾辛基(HELSINKI)素有「波羅的海明珠」之稱。以色列 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是令全世界猶太教徒, *** 教徒和基督教徒神往的聖城。著名的名勝古跡有:阿克薩 *** 寺,哭牆和摩哩山頂的聖殿等。荷蘭 荷蘭被稱之為風車王國、花卉之國,它由風車、木屐、鬱金香所串起的如織美景,帶給人們無數的夢幻與想像。人們用美麗的窗戶裝飾,表現自家的風格,窗外的人用贊美的眼光,表達無限的欣賞。這個如詩如畫般的國家,唯有深入探索,方知其真的韻味。西班牙 西班牙,一個集浪漫與 *** 於一身的國度,一個揮灑藝術氣息的樂土。她素以鬥牛、舞蹈和吉他名重天下。鬥牛是傳統的民族文化,是西班牙的「國粹」,有悠久的歷史。它是在繼承古羅馬斗獸傳統的基礎上,加上 *** 國家的一些習俗形成的。西班牙的舞蹈更是充滿 *** 。比利時 比利時是個充滿生命活力的低地小國,由於位於德國,菏蘭和法國三大強勢文化之交,德意志的堅毅,尼德蘭的冷靜和法蘭西的熱情便在此過渡成比利時特有的獨立。法國 法國,代表著歐洲最浪漫的中心點,不論是城市裡的釵光鬢影,文化內涵,或是歷史建築,鄉野風光,這里永遠有擷取不盡的面貌等著您一探究竟。法國除了擁有藝術文化的特質,秀麗的風光之外,醇酒,佳餚,香水也是此中之最。注重生活品味是巴黎的特色。義大利 提起義大利,人們不禁會浮想連翩,那裡有世界最具權威性的足球賽(有如義大利人的血液);那裡有最誘人的「蒙娜麗莎的微笑」;那裡有世界著名的永恆之―羅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羅倫薩。挪威 挪威被譽稱為「萬島國」,「半夜太陽國」。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自然風光。從挪威第二大城市―貝爾根(BLGN),乘豪華游輪北上,六天到達世界最北的城市―哈馬法。這條航線被譽為是旅行家的「麥加」。瑞典 瑞典譽稱「歐洲鋸木場」。首都斯德哥爾摩是璀璨的北方明珠,一年一度舉行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的市政廳,被推崇為20世紀歐洲最美的建築物之一。捷克 主要自然保護區和景點有蘇台德山,波希米亞「天堂」,摩拉維亞洞。主要古城,古堡有:北捷克州首府烏斯季,西部城赫布和伏爾塔瓦河畔的赫盧博卡城堡。德國 德國有著無以倫比的旅遊勝地。巴伐利亞森林地區被稱為「歐洲的綠色屋脊」,在這里是天然森林地區的一個天然動物園,美麗的森林小路和越野滑雪道。盧森堡 盧森堡大公國是個富有而和平的國度。優美的鄉村田野間點綴著封建城堡,深崤河谷和墨綠酒鎮。波蘭 旅遊勝地主要有華沙,格但斯克,格丁尼亞等。著名景點有維利包卡,奧斯維辛,聖十字山溶洞等。瑞士 到過瑞士的人相信都無法忘情於她鍾靈秀麗的自然景緻。歐洲「山」「湖」之美的精華彷佛都沉澱於此。銀峰、翠谷、紅瓦,足以寧靜每一顆漂泊的心靈。丹麥 丹麥首都,是北歐最大的城市,丹麥語中意為「商人之港」,安徒生的故鄉。這里有童話里的美人魚雕像,美麗的哈芬噴泉以及有北歐古老風味的市政廳。希臘 希臘歷史悠久,是西方文化的發源地,無論在哲學、文學、音樂、戲劇、建築史上均有輝煌的一頁。摩納哥 摩納哥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吸引著無數公子王孫,文人墨客。巨商大賈雲集此地,導演著一幕幕聳人聽聞的悲喜劇,是歐洲著名的游覽勝地。葡萄牙 「PORTUGAL」為拉丁語,意為「溫暖的港口」。首都里斯本,這個繁華古樸而風情獨具的城市,是 1998年以海洋為主題的世界博覽會主辦地。土耳其 土耳其在韃靼語中為「勇敢......>>
問題九:請問德國的必去景點有哪些 我們是跟著眾信走的德國瑞士的團隊游,主要是去了法蘭克福、海德堡,轉戰斯圖加特,途徑了滴滴湖,然後是巴塞爾,接著首都伯爾尼,再到蒙特勒,然後去了因特拉肯和雪朗峰,回到因特拉肯再去盧塞恩和慕尼黑,這裡面有城市也有景點,德國其實有很多小鎮,特別美,還去當地人家吃過比較地道的西餐,我們下次還是自己自由行
Ⅱ 德國古代歷史
史前時期
公元前後,在多瑙河和萊茵河流域,已定居著許多日耳曼部落,這些部落同企圖征服此地的羅馬帝國不斷發生沖突。公元9年的日耳曼各部族在條頓堡森林之戰中戰勝了當時強盛的羅馬帝國。在這次戰役中,日耳曼部落伏擊並消滅了三個羅馬軍團。此後,羅馬人再也沒有真正嘗試過把它們帝國的東部邊界推進過萊茵河。
自407年開始的一段時期中,各萊茵河沿岸的日耳曼部落渡過萊茵河並在今天的法國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區建立了一系列短命的王國。476年,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的下層人民聯合,推翻了顯赫的羅馬帝國。
德意志立國時期
5世紀末,延續了幾個世紀的法蘭克王國建立,其中包括莫洛溫王朝和卡洛林王朝的輝煌時期。在查理曼大帝(800年加冕)的治下,王國幾乎拓展到了今天的法國和德國的絕大部分地區,稱為查理曼帝國。查理曼大帝去世後,帝國很快走向分裂。公元843年,法蘭克王國的疆域按照凡爾登條約分成三部分,西邊的部分即萊茵河左岸的西法蘭克王國就成為後來法國的基礎;而東邊的部分即萊茵河右岸操德語的東法蘭克王國成為後來的德意志王國的基礎,成為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也是今天德國的雛形;中間的部分成為了後來法德爭斗的根源。
公元919年,薩克森公爵亨利一世當選為東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建立了薩克森王朝,正式創立德意志國家。薩克森王國的地域大致位於今荷蘭、德國西部、瑞士和奧地利。嚴格意義上的德意志歷史的就此開始。
神聖羅馬帝國
公元962年,德意志國王、薩克森王朝的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962~973在位),成為羅馬的監護人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從1157年起,帝國被稱為神聖羅馬帝國。
Ⅲ 德國文化
德國不但是歐洲文化的「濃縮版」,也在世界文化之林佔有一席之地。德國目前有140家公立劇院、130多家公立歌劇舞劇院以及管弦樂隊。
不僅如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德國就有38個歷史文化古跡入圍。每年,來自全球成千上萬的遊客都慕名到德國觀光旅遊。
德國對從事文化產業的「文化個體化」提供的社保在世界各國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據德國財政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德國聯邦政府共為18萬包括記者、編輯、出版人在內的「文化個體化」提供了養老、醫療在內的各種保險。
對於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自由職業者來說,國家的這一對他們「生老病死」的「兜底」做法讓其感到既溫暖又貼心。
(3)德國有哪些古代文化擴展閱讀:
在德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從業者的社會保險的構成是這樣的:從業者自籌一半,而剩下的一半中,聯邦政府掏20%,從業者所在單位掏30%。這樣的話,文化創意產業從業者就可以像領取工資的雇員那樣擁有一份體面的社保。
德國聯邦政府還非常重視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財政扶持,而BKM在其中則發揮著非常關鍵性的作用。
據BKM提供的一份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德國文化創意產業產生的利潤總額為1430億歐元,為大約100多萬人提供了相應的就業崗位,而文化創意產業所涉及的業務則高達24.7萬個。
Ⅳ 誰能簡要給我介紹一下德國文化
德國文化
隨筆:喜愛讀書——德國人的優良傳統之一
新華網柏林11月22日電(記者鄭漢根)德國著名作家歌德曾說過:讀好書就是同高尚的人談話。德國人對這種「談話」有著巨大熱情,即使是在電視、網際網路等媒體十分發達的時代,他們依舊保持著愛讀書的傳統,而社會提供的服務又使他們讀書十分便利。
在地鐵列車里,在公園草
坪上,甚至在醫院的候診室內,手捧書本埋頭閱讀的人都很常見。民意調查顯示,70%的德國人喜愛讀書,一半以上的人定期買書,三分之一的人幾乎每天讀書。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齡段的人群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讀書熱情最高。可見,書已經融入到了德國人的日常生活中。記者的一個年輕德國朋友說,在德國,讀書就象喝啤酒一樣平常。
在德國,買書很方便。無論城市鄉村,書店都極容易找到,一座1萬多人的小鎮起碼會有一兩家規模較大的書店。在有著8200多萬人口的德國,書店就有5000多家。在書店內,如果購書者不能在書架上找到自己想要的書籍,書店一定會幫助從出版社訂購,買者很快就可以拿到書了。
除書店外,一些綜合性超市和加油站也賣書。在某些大型倉儲超市,人們會看到最新暢銷書、減價書以及報刊雜志等擺放在貨架上。顧客們滿載牛奶麵包等日常食、用物品的超市手推車里,也常常放著一兩本書。此外,德國人還通過出版社直銷、郵購、網上訂購等途徑買書。網上購書越來越受到歡迎,購書者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遞增。
德國大小書店內部的環境都十分安靜、幽雅。一些大書店還設有播放音樂的咖啡廳,人們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瀏覽書籍。一些書店還有專供人們讀書的區間,裡面放著很多沙發和椅子。在書店裡,書按照不同領域分類明晰,便於讀者查找。
大量的圖書館也滿足了德國人對書的愛好。德國有1.4萬多個圖書館,藏書1.29億冊。許多圖書館通過組織作家演講會、舉辦文化活動等使自己更具吸引力。小鎮里往往也有圖書館,而沒有固定圖書館的鄉村則常常會得到流動圖書館的眷顧,這方便了農村人借書。
德國有關書的組織有很多,它們的活動促進了人們讀書的熱情。德國書商協會、讀書基金會等常舉辦豐富多彩的促進閱讀活動,最近成立的「德國朗讀協會」組織知名人士到圖書館或書店為青少年朗讀好文章,激發他們的讀書興趣。
德國人之所以整體素質較高,這與他們喜愛博覽群書的優良傳統是密切相關的。歌德就曾注意到書和文化的力量對德國的重要意義。他說:「假如不是通過一種光輝的民族文化均衡地流灌到全國各地,德國如何能偉大呢?遍布各地的圖書館、博物館和劇院,作為支持和促進民族文化教養提高的力量,是絕不應被忽視的。」(完)
地理概況
自然地理:德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界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與丹麥相連並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面積為357020. 22平方公里(1999年12月)。地勢北低南高,可分為四個地形區: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東西走向的高地塊構成;西南部萊茵斷裂谷地區,兩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區,其間拜恩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萊茵河(流經境內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奧得河、多瑙河。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爾湖、里次湖。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 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據1982年國際海洋法協定,德國在北海和東海的領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約22公里),其面積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
主要城市
年輕而古老的首都——柏林
柏林(Berlin)作為1990年10月兩德統一後的首都既年輕又古老。它位於歐洲的心臟,是東西方的交匯點。城市面積883平方公里,其中公園、森林、湖泊和河流約占城市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整個城市在森林和草地的環抱之中,宛若一個綠色大島。 人口約339萬。
柏林是著名的歐洲古都,始建於1237年。建城人是勃蘭登堡邊疆伯爵阿伯特,因伯爵的綽號叫「熊」,後人就一直以一隻站立的黑熊作為柏林城的城徽。1415年,柏林—科恩成為勃蘭登堡邦國的首府。1871年俾斯麥統一德國後定都柏林。1990年10月3日,兩個德國統一,東、西柏林也再次合並為一個城市。次年6月德國聯邦議院決定,柏林為德國統一後的首都和政府所在地。
德國柏林市區上空拍攝的照片,城區的各類建築掩映在片片綠樹叢中。>>
名勝古跡
名勝: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位於柏林市中心菩提樹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匯處,是柏 林市區著名的游覽勝地和德國統一的象徵。公元1753年,普魯士國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定都柏林,下令修築共有14座城門的柏 林城,因此門坐西朝東,弗里德利希·威廉一世便以國王家族的發祥地勃蘭登命名。初時此門僅為一座用兩根巨大的石柱支撐的簡陋石門。1788年,普魯士國王弗里德利希·威廉二世統一德意志帝國,為表慶祝,遂重建此門。當時德國著名建築學家卡爾·歌德哈爾·閬漢斯受命承擔設計與建築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臘柱廊式城門為藍本,設計了這座凱旋門式的城門,並於1791年竣工。重建後的城門高20米,寬65.6米,進深11米,門內有5條通道,中間的通道最寬。據史書記載,中間的通道在1918年德皇退位前僅允許皇族成員行走。門內各通道之間用巨大的砂岩條石隔開,條石的兩端各飾6根高達14米、底部直徑為1.70米的多立克式立柱。為使此門更輝煌壯麗,當時德國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又為此門頂端設計了一套青銅裝飾雕像:四匹飛馳的駿馬拉著一輛雙輪戰車,戰車上站著一位背插雙翅的女神,她一手執杖一手提轡,一隻展翅欲飛的普魯士飛鷹鷲立在女神手執的飾有月桂花環的權杖上。在各通道內側的石壁上鑲嵌著沙多創作的20幅描繪古希臘神話中大力神海格拉英雄事跡的大理石浮雕畫。30幅反映古希臘和平神話「和平征戰」的大理石浮雕裝飾在城門正面的石門楣上。此門建成之後曾被命名為「和平之門」,戰車上的女神被稱為「和平女神」。
無憂宮(Sans Souci Palace)位於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東部勃蘭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宮名取自法文原意「無憂」(或「莫愁」)。無憂宮及其周圍的園 林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1745—1757年)時期仿照法國凡爾賽宮的建 築式樣建造的。整個園林佔地290公頃,座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丘上的宮殿」之稱。無憂宮全部建築工程前後延續了約50年之久,為德國建築藝術的精華。無憂宮前是平行的弓形6級台階,兩側由翠綠叢林烘托。宮殿前的大噴泉 是用圓形花瓣石雕組成,四周用「火」、「水」、「土」、「空氣」4個圓形花壇陪襯,花壇內塑有神像,尤以維納斯像和水星神像造形最為精美、生動。據說,整個宮內有1000多座以希臘神話人物為題材的石刻雕像。正殿中部為半圓球形頂,兩翼為長條錐脊建築。殿正中為圓廳,門廊面對一座大噴泉。瑰麗的首相廳的天花板裝潢極富想像力,四壁鑲金,光彩奪目。室內多用壁畫和明鏡裝飾,輝煌璀璨。宮的東側有珍藏124幅名畫的畫廓,多為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荷蘭畫家的名作。在無憂宮的花園內有一座六角涼亭,被稱為中國茶亭。茶亭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傘狀圓形屋頂、上蓋碧瓦、黃金圓柱落地支撐的建築結構。亭內桌椅完全仿造東方式樣製造。亭前矗立著一隻中國式香鼎。據說當年普魯士國王常在此品茶消遣。
科隆大教堂(Cologne Cathedral)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於德國 科隆市中心的萊茵河畔。東西長144.55米,南北寬86.25米,廳高43.35米,頂柱高109米,中央是兩座與門牆連砌在一起的雙尖塔,這兩座157.38米的尖塔像兩把鋒利的寶劍,直插蒼穹。整座建築物全部由磨光石塊砌成,佔地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0多平方米。在大教堂的四周林立著無數座小尖塔,整個大教堂呈黑色,在全市所有的建築中格外引人注目。
波茨坦會議舊址——西席林霍夫宮
西席林霍夫宮坐落在柏林西南哈韋爾河畔的波茨坦市,始建於1912年,竣工於1917年。它是一座赭牆紅瓦的建築,共有5個內院,175間房子,由威廉二世所建,後被一富商購得改為別墅。因《波茨坦協定》在此簽署而聞名遐邇。
1945年7月至8月,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杜魯門和丘吉爾在此舉行會議,謀求解決同盟國之間在如何分享戰爭的勝利果實及戰後和平安排等問題上出現的一系列矛盾。7月26日,發布了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2日,蘇、美、英三國首腦簽訂了有關處理戰後德國原則的《波茨坦協定》。
波茨坦會議的中心會場在進入大門的正面大廳內。大廳約40平方米,廳中央是一張櫟木大圓桌,上面插著與會的蘇、美、英三國國旗。繞桌分放3把大扶手椅,靠窗的一把為斯大林的座位,其餘兩把為杜魯門和丘吉爾的坐椅。每把扶手椅之間放著4把靠背椅,是與會的3國高級官員的位置。桌布、椅套、地毯一律是庄嚴肅穆的鮮紅色。牆上掛著三國首腦的大幅照片。廳的上部設有樓廊,是當時供各國記者采訪用的新聞席。大廳兩邊是工作室。
宮內走廊里陳列著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波茨坦會議的資料和照片。其中,最醒目的是掛在牆上的《波茨坦協定》文本,上面赫然簽署著斯大林、杜魯門和艾德禮(代替大選中下野的丘吉爾)的名字。
現在會議大廳和三國首腦的工作室等均對遊客開放,供人參觀。宮門前有個圓形花壇,中間是個由紅色天竺葵組成的五角星,它是當年波茨坦會議舉行前夕據斯大林指示設計建成的。
風俗習慣
德國禮儀
服飾禮儀: 德國人不喜歡服裝的花哨,但都很注重衣冠的整潔,穿西裝一定要系領帶。在赴宴或到劇院看文藝演出時男士經常穿深色禮服,女士則穿長裙,並略施粉黛。在東部地區,已婚者都帶上金質戒指。
儀態禮儀: 德國人對工作一絲不苟,在社交場合也舉止莊重,講究風度。德國婦女的特點是素,這不光是體現在穿著打扮上,也體現在言談舉止上。與德國人相處時,幾乎見不到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因為他們把這些動作視為對客人的不尊重,是缺乏友情和教養的表現。
相見禮儀: 德國人比較注重禮節形式。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一般行握手禮。與熟人朋友和親人相見時,一般行擁抱禮。在與客人打交道時,總樂於對方稱呼他們的頭銜,但他們並不喜歡聽恭維話。對剛相識者不宜直呼其名。
餐飲禮儀: 德國人在宴會上和用餐時,注重以右為上的傳統和女士優先的原則。德國人舉辦大型宴會時,一般是在兩周前發出請貼,並註明宴會的目的,時間和地點。一生宴會則是在八至十天前發出。他們用餐講究餐具的質量和齊備。宴請賓客時,桌上擺滿酒杯盤子等。他們有個習俗,那就是吃魚的刀叉不能用來吃別的。
喜喪禮儀: 贈送求愛樹時德國的一項獨特習俗。波恩小夥子如果看上一位姑娘,就會在4.30或5.1這一天,送姑娘一株小白樺樹,以表愛慕之情。德國的節日眾多,而且各具特色,如持續時間較長的狂歡節,每10年舉行一次的耶穌受難戲劇節。
商務禮儀: 德國人對工作嚴肅認真,思考總是深刻敏銳。德國人的時間觀念很強。因此,一旦約定時間,遲到或過早抵達都被視為不懂禮貌。他們在談判是態度明朗,談生意時一般使用商業名片。德國不但貨物品質好,服務質量也屬上乘。
旅遊禮儀: 德國人有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不隨便停車,更不會闖紅燈,在列車上,大多有禁煙或可抽煙的標志。每年5-10月是旅遊的旺季,首都柏林,現政治中心波恩,歷史文化和經濟名城漢堡、萊比錫等以其優美的風光迎送五洲四海的賓月。
主要禁忌: 德國有50%的人信奉基督教,有45%的人信奉天主教,另有少數人信奉東正教和猶太教,他們忌諱13和星期五。忌諱在公共場合竊竊私語,不喜歡他人過問自己私事。回答者:honny_JJ - 魔法學徒 一級 11-1 16:57
參考資料:http://www..com/s?wd=%B5%C2%B9%FA%C0%F1%D2%C7&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2
Ⅳ 德國從古至今的歷史
提問者你好,由於我打的字數超過了字數限制,所以請你告訴我你的郵箱,我會給你發過去的。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公元前一直是高寒針葉林地貌,居住者是高大強壯的、高鼻樑金發碧眼的日耳曼人,平均壽命在40歲左右。偶爾會有凱爾特人出現,但是日耳曼人才是原住民。
公元前1世紀末,羅馬人開始進入南德和萊茵河流域,擴張的步伐止於公元前27年,「奧古斯都」屋大維手下的將軍瓦倫斯率領四個精銳的羅馬軍團進入了易北河流域,在條頓森林中遭到伏擊,全軍覆沒。不久之後屋大維鬱郁而終,羅馬人退回了萊茵河左岸,沿河布防,在德國西部和南部留下了不少的羅馬式建築。公元5世紀,蠻族大舉入侵,分割佔領了西羅馬帝國的疆土,建立了蠻族王國,其中最強大的當屬法蘭克王國。他的疆域南至比利牛斯山脈,西接布列塔尼,北鄰丹麥,東至易北河。由於當時易北河以東是非日耳曼人的領土,所以當時的德國屬於法蘭克王國的管轄。
查理曼大帝死後,法蘭克分裂為三部分,東法蘭克王國便是今天德國的雛形。10世紀,日耳曼人大舉越過易北河,入侵了當時的波蘭。在這批征服者當中,條頓騎士團獲得了立窩尼亞(今天的愛沙尼亞和立陶宛),並不斷騷擾著諾夫哥羅德公國;普魯士則沿著波羅的海建立政權,阻斷了波蘭的出海口;還有一部分人從南德出發,進入了波希米亞(今捷克)和潘諾尼亞平原(今天的奧地利境內),為後來的哈布斯堡家族奠定了基礎。公元962年,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奧托一世正式加冕為羅馬帝國皇帝,正式宣告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公元1155年,綽號「巴巴羅薩」的腓特烈一世在羅馬帝國的國號中又添加了「神聖」兩個字,意味著國號完整了,這個名字——神聖羅馬帝國——將會被永遠載入德國歷史。
隨著時間的流逝,公元16世紀,哈布斯堡家族對德國的統治達到了頂峰:查理五世(又稱卡洛斯一世),是德意志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1500—1558年),尼德蘭君主(1506—1555年在位),西班牙國王(1516—1556年在位),德意志國王(1519—1556年在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20—1556年在位),這個處於大航海時代和宗教改革運動啟動階段的帝王,統治的領域包括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奧地利、尼德蘭、盧森堡、名義上的整個德意志邦聯,還有非洲的突尼西亞、奧蘭等,加上美洲正在不斷擴大的、數倍於歐洲本土面積的殖民地。他的帝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這個稱號比維多利亞的大英帝國早了三百多年。但與此同時,天主教帝國已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宗教危機。1517年,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德國修道士將「九十五條論綱」貼到維滕堡教堂的大門上,揭開了風起雲涌的歐洲宗教改革的序幕,他就是新教的發起者馬丁·路德。此事件發生在卡洛斯「天主教帝國」的土地上,是對卡洛斯的巨大挑戰和考驗。卡洛斯決心還擊,他在1521年召集了沃姆斯宗教會議,把路德押出會場,宣布路德及其追隨者違法,但路德在同情新教的薩克森選侯庇護之下安然無恙。接著,投向新教的德意志諸侯組成了施馬爾卡登聯盟,忍無可忍的卡洛斯在1545年召開特倫特公會議,對新教諸侯宣戰,但先勝後敗,在1555年因斯布魯斯之戰中差點成為階下囚。對天主教無比虔誠的卡洛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新教之火在他的地盤上越燒越旺。經歷了因斯布魯斯之敗後,戎馬一生的卡洛斯終於心灰意冷,將德意志交給弟弟斐迪南,將西班牙和尼德蘭交給兒子菲利普二世之後,獨自回到尤斯特修道院履行與亡妻多年前的約定,安度完了生命最後的日子。
從此,哈布斯堡家族對歐陸的控制逐漸衰弱,普魯士取代了維也納方面在德國的統治。1701年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並從此展開了普魯士王國200多年的顯赫歷史。其子腓特烈二世(即腓特烈大帝)在1740年繼承王位,即位7個月之後即進攻西里西亞,從而引發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通過戰爭,腓特烈二世樹立了「軍事天才」的個人榮譽,並將普魯士變為一個軍事國家。腓特烈二世同時還從伏爾泰那裡接受了啟蒙主義思想,改進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勵宗教信仰自由,並扶植科學和藝術的發展。到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時,普魯士已經成為歐洲強國之一,其行政機構的高效率和廉潔為歐洲之首。腓特烈二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繼承王位後,先後購買了安斯巴赫侯國和拜羅伊特侯國,並對波蘭進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 法國大革命後,普魯士參加反法同盟,但敗於法軍,被迫在1795年同意法國兼並萊茵河以西的普魯士領土。其子腓特烈·威廉三世於1806年10月參加反法戰爭,隨即在耶拿敗於拿破崙,被迫逃往柯尼斯堡。1807年普魯士和法國在涅曼河的提爾西特締結和約,普魯士割讓16萬平方公里土地,包括普屬波蘭的絕大部分領土(第二次、第三次瓜分波蘭所得,以及第一次瓜分波蘭所得領土的南半部),以及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領土,並賠款1.3億法郎。1806年慘敗後,普魯士首相卡爾·施泰因開始推行改革,其措施包括讓公民參與政治以喚醒其民族主義情感;釋放農奴;實行地方自治;改組中央政府機構等。1809年在柏林創辦了腓特烈·威廉大學(即後來的柏林大學),同時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開始對普魯士軍隊進行改革。此後普魯士的愛國主義情緒高漲。1812年冬,拿破崙軍隊自俄國敗退,普魯士遂於次年再度參加反法同盟,於1813年3月17日對法國宣戰,10月24日,普、奧、俄三國聯軍在布呂歇爾和格奈森瑙指揮下在萊比錫大敗法軍。1815年普軍在滑鐵盧再度擊敗法軍。根據維也納會議的領土調整,普魯士疆域自默麥爾河延至萊茵河,成為德意志邦聯內德語居民占優勢的唯一強國,以及歐洲列強之一。1834年普魯士在德意志地區建立了德意志關稅同盟,除奧地利和漢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國都加入該同盟。1848年歐洲革命期間,普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宣布成立「自由派政府」。召開制憲會議,並拒絕接受德意志邦聯議會奉上的「德意志皇帝」稱號。但1848年歐洲革命結束後,腓特烈·威廉四世即回歸專制統治。1857年 腓特烈·威廉四世患上精神病,以其弟威廉擔任攝政王。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逝世,攝政王即位,稱威廉一世。 1862年他因軍事改革所需預算及稅收問題與國會發生沖突,本擬退位,但在前駐法大使俾斯麥的建議下收回成命。俾斯麥表示支持軍事改革,並稱若任命他擔任首相,他將不惜一切強行推行陸軍改革和新兵役制度。1862年9月22日,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擔任首相,從此向德意志第二帝國過渡。
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稱帝,帝國建立(另有記在是1870年9月2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稱帝,建立德意志帝國,史稱德意志第二帝國)。4月16日,召開制憲會議,通過了德意志帝國憲法,即:1871年憲法。憲法第五條規定:「帝國立法權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行使之。帝國法律應取得兩個議會必要的多數同意」。第十一條規定:「聯邦的主席職位屬於普魯士王國,普魯士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稱。皇帝在國際關繫上為帝國的代表,以帝國名義宣戰,同外國締結同盟及條約,委派並接受使節。以帝國名義宣戰,必須取得聯邦議會的同意,除非聯邦的領域已遭受攻擊……」。通過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德國1871年憲法確立的是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政體。因為憲法規定立法權屬於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正常的情況下,皇帝以帝國的名義對外宣戰,必須徵得聯邦議會的同意,皇帝的權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由於憲法同時又賦予了皇帝極大的權力,如:規定帝國皇帝有宣戰、媾和、締約、召集和解散聯邦議會,任免官吏等權力,帝國宰相只對皇帝負責,皇帝有對宰相的任免權。十九世紀末,帝國權傾朝野,名重一時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就因為新繼位的皇帝威廉二世不能忍受他功高震主,他不得不乖乖辭職,含淚引退,隱居於漢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魯庄園直至去世。於是威廉二世開始圖謀建立大日耳曼帝國:威廉二世推行世界政策,作風與俾斯麥的大陸政策完全不同。世界政策即是建立強大的軍隊和殖民帝國,此導致與英國關系惡化。1890年7月英德簽定赫爾果蘭—桑給巴爾條約,解決了英德殖民地之爭的問題,暫時改善兩國關系。威廉二世早在19世紀末積極擴軍,尤其是海軍,介入外國殖民地事務,引起了英國的關注。1895英國進攻德蘭士瓦,威廉二世作出抗議,最後英國行動失敗,威廉二世祝賀德蘭士瓦,結果英國派艦艇到北海和英吉利海峽示威。1897年德國佔領中國山東半島。1898年英德簽定秘密協定,瓜分葡屬非洲,以防德國干預即將進行的第二次波耳戰爭,而德國亦答應不再支持波耳人。1899年乘美西戰爭的機會,出資購買關島、加羅林群島和帛琉。然而當時德國的殖民地面積遠遠不及英法兩國,而且多是資源貧乏的土地,威廉二世不甘這些收獲,便與英法兩國直接競爭。德國決定建造一支僅次於英國的艦隊,這無疑會引起英國的不滿,威脅英國的海上霸權,使英德關系惡化。1903年得到巴格達鐵路建築權後,推出3B計劃,連接柏林和巴格達,中途經君士坦丁堡,以把德國勢力滲入鄂圖曼帝國。英國提出要德國把連接波斯灣沿岸鐵路最後一段建築權讓給英國,但德國拒絕。於是英印總督在英軍艦隊護航下,在波斯灣進行一次示威性航行,使英德關系越來越緊張。1905年在摩洛哥與法國發生爭執,引發第一次摩洛哥危機,威廉二世出透摩洛哥並表示會保護摩洛哥的獨立及其領土的完整,最後摩洛哥獨立。1911年引發第二次摩洛哥危機,德國派出艦艇往摩洛哥,英國介入,最後德國獲得部份剛果領土,並承認法國為摩洛哥的保護國。1914年6月28日發生薩拉熱窩事件,德國向奧國表示無條件支持,結果俄國向奧國宣戰,德國向俄國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不久後,德國是以速戰速決方式擊敗法俄兩國,可是戰事持續,由於德國沒有作打長期戰爭的准備,1915年糧食出現短缺,主要是英國封鎖所造成,許多糧食無法入口至德國,在6月政府實施麵包配額管制。1916年至1917年情況更嚴重,麵包嚴重短缺,城裡出現搶糧、搶店、示威的情況,許多農家不再帶作物去市集,以免被搶去,約70萬人在大戰期間活活餓死,戰後營養不良現象普遍,許多年輕人因營養不足而被認為無法勝任工作。不單糧食出現短缺,軍需也一樣,所有彈葯在1914年10月用盡,工廠人手不足,唯有靠女性填補。1918年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國,魏瑪共和國建立了。
Ⅵ 關於德國文化,你都懂什麼
大家對德國文化了解最多的就是有關於《格林童話》,相信不僅是小編自己還有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聽過小紅帽和大灰狼的故事。這種世代相傳的童話故事被格林兄弟收錄成冊,同時即使在現在德國的家庭依然有講童話故事的傳統。而且他們也有非常講究的下午茶以及詩歌賽,都是德國文化標志性特徵。
德國還有哪些讓人羨慕的地方?有些人將德國稱作是養老的天堂,在德國生活非常的愜意。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來說,都不會有沒錢吃飯的苦惱。小孩子上學,政府是完全承擔相關費用的。而且對於一些流浪漢來說,每個月還能領到補助費。這也導致德國人民分佛性,他們每天的生活也多姿多彩。
Ⅶ 德國古代歷史
日耳曼一詞來自拉丁文日耳曼尼亞,尤利烏斯·凱撒以日耳曼尼亞稱呼萊茵河右岸的各個部落,日耳曼尼亞紀載於西元100年的《日耳曼尼亞志》。
而德文中的德國(Deutschland,德意志人的土地,起族攔初為diutisciu land)來自deutsch,由古高地德語的diutisc(大眾的,指屬於diot或diota"人"的)一詞而來,該詞最初用以區別源自拉丁文及羅曼語族的地方話。
diutisc一詞依序來自原始日耳曼語的þiudiskaz(大眾的),þiudiskaz又來自於þeudō,þeudō又承繼自原始印歐語的tewtéh(人)。
公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
公譽枝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
843年德意志從法蘭克帝國分裂出來,962年建立神聖羅馬帝國。
通過長期的對外征服,神聖羅馬帝國佔領了捷克、義大利北部和波蘭西部,並遠征俄羅斯、匈牙利。
13世紀中期走向封建割據。
1806年7月12日,通過簽署萊茵邦聯條約(德語:Rheinbundakte),16個在法國保護下,包括列支敦斯登、巴伐利亞、符騰堡和巴登在內的萊茵河兩岸的德意志南部、中西部邦國,脫離了神聖羅馬帝國,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治聯合體「萊茵邦聯」。
邦聯在法蘭克福設兩院制議會,推選拿破崙為保護人,並由拿破崙支配邦聯的外交和軍事;協議同時規定,在發生戰爭時,邦聯有義務向其保護人拿慶穗敏破侖提供一定數量的軍隊。
8月6日,已自稱奧地利皇帝的弗朗茨一世(即神聖羅馬帝國的弗朗茨二世)被迫宣布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在接著的數年,萊茵邦聯又增多23個邦國加入;弗朗茨一世的哈布斯堡王朝只能夠統治帝國剩下的領土奧地利。
德意志地區內只有奧地利、普魯士、丹麥控制的荷爾斯泰因和瑞典的波美拉尼亞地區未有加入萊茵邦聯,而且不計算並入法國的萊茵河西岸和艾爾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