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諾貝爾獎的地位這么高
諾貝爾獎的開端
諾貝爾獎是當代文化的風景線,覆蓋了人類文明很多領域,是這些領域中或大或小的里程碑。最初設立的獎項有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和平,後來加上經濟學獎。
諾貝爾(Alfred Nobel)是瑞典化學家和實業家,也是一個大富翁。他為什麼要設立諾貝爾獎?
我們先看諾貝爾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曾經對自己有個描述(筆者翻譯):
「我不喜與人交往卻十足地慈善,有好幾方面不正常,卻是個超理想主義者,我消化哲學比消化食物更有效。」
可見,諾貝爾是個富有理想主義和人文情懷的人。
瑞典科學院歷史科學中心主任認為,正是諾貝爾的理想主義驅使他將自己的財富留給通過科學、文學和推進和平而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
1895年11月27日,諾貝爾簽署了遺囑,其中包括諾貝爾獎的設立。
次年12月10日,諾貝爾去世。2016年的頒獎日正好是他去世120周年。
諾貝爾獎與現代科學的發展同步
正當諾貝爾簽署遺囑時,德國維爾茨堡(Würzburg)的威廉•倫琴(Wilhelm Röntgen)正在確認他於11月8日的偶然發現:漆黑的房間里的被黑紙包裹的陰極射線管使熒光屏發光。
倫琴沒有告訴任何人他的發現。仔細核實7周後,倫琴確認了他的發現:X射線。
12月22日,他用X射線拍下夫人的手骨。12月28日發表文章。
1901年,歷史上第一個諾貝爾獎,也是第一次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倫琴。
x射線的發現打開了現代物理大門,並旋即應用於醫學、材料檢測。但是,它來源於倫琴對於自然現象的好奇心。
諾貝爾獎恰好設立於現代物理學革命的開端,陪伴了現代物理學和整個現代科學的發展。
201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授予對拓撲相變與物質拓撲相作出理論發現的三位科學家,201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為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以及引力波的觀測作出決定性貢獻的三位科學家。
第一次和最近兩次的物理諾獎成就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是由對自然界的好奇心所驅動的。
諾貝爾科學獎的崇高地位
諾貝爾獎自從設立以來一直是,目前仍然是,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將是自然科學的最高地位的獎項。
目前,已經有不少其他有一定影響的科學獎,比如中國香港的邵逸夫獎、Yuri Milner等國際富豪所設的突破獎、卡夫里基金會的卡夫里獎,中國的未來科學獎等等。有些獎,比如突破獎,獎金已經超過諾貝爾獎。但是這些獎的地位還是不能與諾貝爾獎相比。
我想,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諾貝爾獎有輝煌的歷史。諾貝爾獎正好設立於現代科學革命的開端,陪伴了二十世紀現代科學的發展。現代科學的那些偉大的名字,出現在教科書里的名字,多半也出現在諾貝爾獎得主名單里。所以,獲得諾貝爾獎,就有幸與他們排列在一起。對於科學家來說,這是無上的光榮。
第二,諾貝爾獎的評獎比較慎重公正,盡量評選出在過去對本門學科做出最重要的貢獻的科學家。雖然也有失誤,有一些傑出的科學家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但是絕大多數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還是實至名歸的。
第三,獎金還是可觀的,特別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歷史內,獎金數目是巨大的。
第四,諾貝爾獎委員會管理有方。他們能夠設法使諾貝爾獎持續下去。事實上,他們也做投資,保證資金充足。
第五,瑞典這個國家一直以來對諾貝爾獎工作的高度重視。諾貝爾獎是瑞典的國家名片,每年都由瑞典國王授獎,頒獎典禮非常隆重。瑞典全國歡度盛大的諾貝爾節和諾貝爾周!。
㈡ 諾貝爾獎得主一半是德國人,這是為什麼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件值得了不起的成就。
在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家長們眼中,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就應該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扎實,但也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那麼,德國人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父母的肯定和鼓勵是孩子自信心最初的最重要的來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抓著那些一點一滴的小事來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孩子剛學洗衣服,盡管洗得不幹凈,也要對他說:「你真棒!」;孩子上次考試是59分,這次考了60分,也應該為孩子這1分的進步而感到高興……一點一滴的肯定,最終將累積成孩子強大的自信心。
㈢ 貝格和諾貝爾的哪個好
諾貝爾,ITI術後貝格等術後反饋都不錯。
諾貝爾種植體是瑞典的種植體系,是典型的兩段種植體結構。因此,在種植牙齒的過程中,需要將植入體埋入頜骨,使植入體在封閉的環境中完成骨整合這個時間大約需要3~6個月後,第二次牙科植入手術將安裝牙科植入的暴露種植體。諾貝爾種植體在長期治療中處於無可爭議的領先地位,也是目前經典的成功種植體之一。
德國貝格種植體成立於1974年,採用高科技材料,也是國際公認的非常穩定的種植體之一,德國貝格種植體可以很好地修復牙齒缺失現象,不僅能滿足口腔患者使用功能的要求,而且具有很強的美觀和穩定性,所以使用德國貝格種植體會更舒適。德國貝格種植體的典型特點是骨吸收量很低,早期穩定性好,牙齒支撐功能與真牙非常相似。
㈣ 德國人為什麼拿諾貝爾獎的那麼多。
現在也沒有那麼多了吧。大部分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德國人都是上個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很多猶太教的學者(比如最有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都從德國移民到美國去了。
教育的結果
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
與歐洲相反,中國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歐洲人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扎實,但也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對於德國孩子而言,他們要在幼兒園里度過將近4000個小時,經過漫長的探索和改進,德國提出千萬不要把幼兒園變成學校的理念。如何運用這4000個小時,是幼兒園面臨的一個問題,孩子們要快樂地成長,要學會游戲,要學會和小夥伴相處。在德國很少有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因為在幼兒園里,輕松自在又有很多小朋友,為什麼不願去呢。
㈤ 從諾貝爾獎創立以來,獲得諾貝爾獎項最多的國家是哪個
1、美國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在綜合國力方面是不用多說的,同時在諾貝爾獎獲得者數量上也是排在第一位的。美國一共有377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2018年獲得諾貝爾獎項的一共有6人,分別有兩個經濟學獎(Paul Romer和Paul Romer),兩個化學獎項(George P. Smith和Frances Arnold),還有一個物理學(Arthur Ashkin)以及一個生理學或醫學(James Allison)。
2、英國
瑞士獲獎總數也是26人,並列第七位。瑞士最新獲獎者是Jacques Dubochet,他是一位十分偉大的生物物理學家,2017年的時候憑借開發的低分子電子顯微鏡獲得了化學獎。
10、奧地利
排在第十位的是奧地利,它總共獲獎人數為21人。最新獲獎者是Martin Karplus,他於2013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項。
㈥ 諾貝爾文學獎國家排名
諾貝爾文學獎國家排名:
一、美國(獲諾貝爾獎數量:377)
點評: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科技第一大大國。美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總數的比例不到5%,美國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人數卻佔全球獲得該獎人數的70%以上。美國早在19世紀初,在科學和技術研究,以及技術產品創新方面都是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美國一貫認為,科學技術開支是對國家未來的投資,並以此為准則制定科技政策。
二、英國(獲諾貝爾獎數量:大扒130)
點評:英國是全球第六大經濟體。全球第一大城市倫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其擁有現代化金融服務體系,從事跨國銀行借貸、國際債券發行、基金投資等業務,同時也是世界最大外匯交易市場、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最大衍生品交易市場、全球第三大保險市場、重要船貸市場和非貴重金屬交易中心,並擁有數量最多的外國銀行分支機構或辦事處。
倫敦金融城從業者曾經達到近40萬人,共有550多家跨國銀行、170多家國際證券公司在倫敦設立了分支機構或辦事處碧鎮。
三、德國(獲諾貝爾獎數量:108)
點評:德國是全球第滾慧昌四大經濟體,歐洲最大經濟體從工業革命時期以後,德國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經濟的先驅,創新者和受益者。德國的經濟政策基於社會市場經濟的概念。德國是歐盟和歐元區的創始成員之一。德國曾經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全球最大的資本輸出國。
四、法國(獲諾貝爾獎數量:69)
點評:法國是全球第七大經濟體。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法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是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法國在漫長的歷史中,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法國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五、俄羅斯(獲諾貝爾獎數量:32)
點評:俄羅斯是全球第十一大經濟體。俄羅斯其軍工實力雄厚,特別是航空航天技術位居世界前列。俄羅斯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對安理會議案擁有一票否決權。俄羅斯還是五個金磚國家之一。
㈦ 拿諾貝爾獎的哪個國家最多
美國是絕對的龍頭
美國356人
超過三分之一諾貝爾獎得主出生於美國。美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是任何一個國家包括歐盟無可比擬的。
英國121人
自從設立諾貝爾獎起英國科學家幾乎每年榜上有名。
德國104人
德國科學家幾乎在所有領域獲得過諾貝爾獎,如,馬克斯•普朗克1918年推導出黑體輻射的普朗克公式,這個成就揭開了量子力學的序幕,海森堡因為"創立量子力學以及由此導致的氫的同素異形體的發現"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法國59人
法國在藝術、哲學、文學領域獲獎者最多。
瑞典29人
瑞典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出生地,瑞典皇家科學院總部就設在該國,因此瑞典排名第5也就不足為奇。
瑞士25人
人均獲獎比例超過加拿高出5倍,是俄羅斯的15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雖出生在德國但大部分重大發明是在瑞士創造的。
俄羅斯23人
俄羅斯人以本國在文學和藝術領域內的成就而自豪,俄羅斯人還在量子電子學、電子激光及半導體等領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Все
права
защищены.
Используйте
активную
ссылку
на
inform.kz
http://www.inform.kz/cn/10_a264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