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戰英國對德國宣戰的過程是什麼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9月3日英國駐德國大使向德國政府遞交了最後通牒,宣稱如果英國政府在11點鍾得不到德國准備立即從波蘭撤軍的答復,則認為兩國就將處於戰爭狀態。然而直到12點英國也沒有得到這樣的答復。因此,英國宣布同德國處於戰爭狀態。
❷ 英國在二戰為什麼能夠最後戰勝德國
在一個優秀的民主制度下,各個行業各個級別的每個崗位上都是本行業選出來的最優秀的人才,因為首相是民選的,他不擔心政變,不需要把絕大多數精力花在權鬥上,可以任人唯賢。在德軍這一邊不斷看到的就是希特勒一次次犯下戰略錯誤,而在英軍這邊,從首相、統帥一級級往下,一直到前線指揮官和工程師,到處都是人才濟濟,各盡其才,每個人都能創造出力所能及的奇跡。
當年德軍合圍敦刻爾克時英國議會裡面還在吵吵嚷嚷爭論不休的這段歷史,充分體現了民主體制在某些人眼裡看來的最大弱點,就是它反應慢,難以形成合力。但這其實恰恰是它的優勢。在這非常充分的討論里,全社會每一個階層每一個團體的代表都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反對任何自己不同意的提案。這樣一來,一旦通過一項議案,全社會必定全力以赴地擁護和執行。當初那些投票反對的人也會全心全意地去執行,因為他們知道議案的通過是因為多數人支持,所以是一個公平的結果,這項決議自己是少數反對派,另一項決議自己就可能是多數支持者之一,作為民主社會的一員,最基本的責任就是去全力以赴地執行公平通過的決議。所以,一旦英國議會通過丘吉爾戰斗到底的提案,英國人民就立即抱成一團,各盡其才,發出驚人的爆發力。
這就是英國可以以劣勢兵力戰勝德國的根本原因。
❸ 二戰時期,英國是如何准備與德國對戰的
英國前後兩任本土軍陸軍總司令艾恩賽德將軍和艾倫•布魯克將軍,指揮部隊在島山構築堅固的防線,挖掘反坦克壕,修建鋼筋混凝土掩體,還組建了直接打擊登陸敵軍的機動部隊。7月,羅斯福總統不顧許多人的激烈反對,給英國運來了50萬支步槍,8萬挺機槍,1億3千萬發子彈,900門75毫米的大炮,100萬發炮彈以及炸彈、烈性炸葯和無煙火葯。這些物資幾乎把美國軍火庫的家底搬空了。丘吉爾立即指示以「有計劃的軍事行動」組織分運,並立即發放給近100萬國民自衛軍。英國人本來准備用乾草叉和連枷來對付德軍,現在有了武器彈葯,更感覺自己不可戰勝。
比弗布魯克在飛機生產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績,「噴火式」和「旋風式」戰斗機從大撤退時的331架增加到620架,後備飛機從36架增加到289架。海軍也把大部分驅逐艦從執行護航任務中調回來對付德軍入侵。為了避免「打另一場戰爭的危險」,丘吉爾還不顧中國等國家抗日戰爭的需要,宣布關閉緬甸通道3個月。這一姑息日本的行動,實際上為英國後來在東南亞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丘吉爾對可能遭入侵的地區進行了一系列視察,在肯特郡和蘇塞克斯郡觀看了軍事演習,在哈里奇和多佛爾視察了防禦工事。他還到東北沿海一帶視察,極大地鼓舞了軍民的士氣。
丘吉爾還藉助於廣播,利用其前任從未用過的方式直接向全國軍民發表演說,以堅強的決心和必勝的信念激發大家的戰斗勇氣。據估計,全國有64%以上的成年人收聽了他於7月14日發表的廣播講話並被感動。
❹ 二戰是如何爆發的英法兩國為什麼要向德國宣戰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作為波蘭盟友的英國、法國在9月3日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在納粹德國入侵波蘭之前,曾先後吞並了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作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英國和法國都表示了默認,可為什麼當德國入侵波蘭的時候,兩個國家就突然變臉了呢?
原來在最初期,英法兩國並不反對德國向東部適當擴張。甚至在1938年的慕尼黑會議上,英、法還強行將捷克斯洛伐克所屬的蘇台德地區割讓給德國。可是納粹德國的野心卻不斷擴張。1939年3月,德國吞並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此舉讓英國和法國的忍耐達到了極點。於是他們就將最後通牒的機會押到了波蘭身上,只要德國入侵波蘭,兩國便立即向德國宣戰。結果到了1939年9月,終於出現了本文最開始的那一幕。
英法兩國向德國宣戰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履行他們維護波蘭獨立的承諾,以維護自己作為大國的尊嚴;二是消滅一個有潛在威脅的對手。
❺ 二戰中,英國為抵抗德軍進攻做了哪些准備
面對德軍入侵威脅,英國進行了總動員,做了大量的抵抗准備。
要拯救英國,只有同美國結盟,爭得美國的援助,除此別無出路。5月15日,丘吉爾致電羅斯福,要求借用40~50艘舊的驅逐艦和數百架最新式飛機。5月18日,丘吉爾再次致電羅斯福,強調「英國不久就要遭到荷蘭所遭到的那種攻擊……如果美國的援助要發揮作用的話,就必須從速發揮」。羅斯福認為,「合眾國眼前最有效的防禦就是大不列顛成功地保衛它自己」。美國也很需要英國繼續與法西斯戰斗。6月間,美國援助英國50萬支步槍、55萬支沖鋒槍、2.2萬挺機槍、895門野戰炮。9月3日,英美兩國達成協議,英國將紐芬蘭、百慕大、巴哈馬群島、牙買加、安提瓜、聖露西亞、特立尼達和英屬蓋亞那等8個空軍基地租借給美國,租期99年,美國則給英國50艘舊驅逐艦,以加強大西洋的反潛活動。9月6日,首批8艘移交給英國。
在敦刻爾克大撤退後,英國雖保存了一定實力,但裝備大量丟棄,空軍受到削弱,海軍也遭到一定損失。英國戰時內閣採取緊急措施,以對付德國的入侵。英國還組織機動部隊,准備打擊入侵者。1940年5~8月,國民自衛軍已有100萬人,准備發展到150萬人。為抗擊德軍登陸,在英國南部和東南海岸修建油池,准備在德軍艦船駛近海岸時進行「火攻」。6~8月,英國計劃生產飛機903架,(實際生產1418架)。6月6日,第一批8個營的兵力從印度啟程,7月25日趕到英國加強防務。此外,從澳大利亞抽調的部隊也已啟程,准備參加抗登陸作戰。
❻ 當年二戰後期英國是怎麼擊敗德國的「狼群戰術」的
所謂的狼群戰術也是無限制潛艇戰的一種,集合大量潛艇不斷的襲擊商船來消弱其海上運輸能力,最終讓英國缺乏補給導致國家被拖垮.
而導致其失敗的原因也有很多.
德國初期手上能用於遠洋作戰的潛艇數量遠遠不夠,無法形成狼群,鄧尼茨認為要做到徹底封鎖英倫三島起碼要准備300艘以上的潛艇,但二戰剛打響時德國手上僅僅才57艘潛艇,而能用於遠洋作戰的潛艇就更少.
德國無法奪取英國本土乃至近海岸的制空權,導致空軍無法支援潛艇作戰,英國卻可以派遣反潛飛機搜索潛艇,給德國潛艇獵殺運輸船進一步增加了困難,而德國水面艦隊也因為實力不夠強大,無法正面對抗英國海軍,德國潛艇狼群孤立無援,作戰難度大大提升.
隨著英國不斷加強反潛 護航力度以及美國的參戰,德國潛艇面臨空前巨大的壓力,一方面英美開足馬力大量製造運輸船來補充損失,打掉的運輸船沒有新造的多那就拖不垮英國,另一方面英美反潛護航實力的提升也讓德國潛艇蒙受巨大損失,德國在大西洋投入的1160艘潛艇中有780艘都被擊沉.
德國海軍當初之所以採取以潛艇為主的狼群戰術,終究是因為其海軍實力不夠只能採取劍走偏鋒的方式來應戰.一戰的失敗導致德國海軍瀕臨毀滅,想要在短時間內重建強大的水面艦隊是不可能的,只有潛艇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快速發展成型,然而面對英美這種海軍強國,單純的依靠潛艇戰還是敵不過全方位強大的海空力量.
❼ 二戰中英軍對德國魯爾水壩的轟炸,是不是確有其事
確實是跳彈 而不是簡單的巨型航空炸彈 巨型航空炸彈是用來對付隱蔽在德國港口裡的主力戰艦的
之所以使用跳彈 是因為德國人事先在水壩上游布置了三道攔截網 當時只有兩種轟炸的可能 直接轟炸 水壩的目標太小 另一種就是在水庫釋放航空魚雷 然後從側面沖向水壩 —— 而德國人的攔截網就是用來攔截航空魚類的
跳彈是個圓柱體 在飛機上用馬達加轉 就像旋轉的乒乓球 也像打水漂一樣 在水面跳過攔截網 撞在水壩上 然後沉入水壩底部 接著起爆 將水壩炸開
這需要轟炸機超低空飛行 投彈 而德國人恰恰沒有預料到這一情況 並沒有布置防空氣球 結果讓盟軍得逞 上演了一場人間慘劇 可以說 二戰的歐洲戰場 道義並非絕對站在哪一邊 因為相比中國人當時所堅守的道德底線 歐洲人的道德在戰略利益的誘惑下 太脆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