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二戰中德國發起了多少次事變

二戰中德國發起了多少次事變

發布時間:2023-07-12 09:02:51

1. 二戰德國侵略的順序

二戰德國侵略國家的順序為:斯洛伐克開始、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立陶宛、波蘭、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法國、英國、希臘、南斯拉夫、蘇聯。

二戰初期,希特勒主張先發制人,集中陸軍和空軍,閃電一樣地打擊敵人,攻勢凌厲。

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他用閃擊戰佔領了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蘭西等國,27天內征服了波蘭,1天內征服丹麥,23天內征服挪威,5天內征服荷蘭,18天內征服比利時,39天內征服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

1941年他再次用閃擊戰進攻蘇聯,但在蘇聯人民的堅決抵抗下,最終遭到了失敗。二戰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

(1)二戰中德國發起了多少次事變擴展閱讀:

二戰過程:

1939年9月1日,德國法西斯派兵「閃擊」波蘭,英法走投無路,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擴大了。

1941年12月,日本又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最大的軍事基地珍珠港,發動了太平洋戰爭,二戰進一步擴大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給德國沉重的打擊,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美國在中途島戰役後,步步進逼,扭轉了亞洲太平洋戰爭形勢。其他國家在1943年也開始了反攻。

1945年5月8日,德國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結束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向盟國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

2. 用簡潔的話概括二戰的起因經過結果

1、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巴黎和會上簽訂的《凡爾賽和約》對德國極為不公品,使得德國人對此產生了極大的報復心;另外也因為1927-1933世界大蕭條,各國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紛紛尋求辦法,如美國是羅斯福新政,而德國和義大利以及日本是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來擺脫自己的經濟危機。

2、經過:1939年9月1日,德軍集中強大的兵力,在大批飛機、坦克的配合下,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波蘭軍隊奮力抵抗,但軍隊陳舊的武器裝備和落後的戰術,根本無法抵擋德國法西斯的「閃電戰」。波蘭軍隊節節敗退,很快大片土地淪陷。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39年9月,波蘭覆亡。 蘇聯趁德軍侵入波蘭之際,開始向西擴展疆域,建立了所謂的「東方戰線」。

1940年,德國發動「閃電」攻勢(稱「白色閃電」)。4月9日攻擊丹麥和挪威,5月10日採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對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的佔領。同時,德軍繞過法軍重兵設防的馬其諾防線,侵入法國境內。

1940年5月,英法聯軍在法國進行敦刻爾克大撤退。英法軍隊大部分撤入英國境內,為未來的反攻保存了有生的力量。

1940年6月,德國對法國發動了總規模的進攻,義大利也趁火打劫,對法國宣戰,6月 22日,法國投降。

1940年7~10月,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命令(海獅計劃)。德軍對英國發動猛烈的空襲和潛艇戰。 企圖迫使英國屈服。 丘吉爾首相領導英國軍民奮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陰謀。德國遭到了發動侵略戰爭以來的首次失敗。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執行「巴巴羅薩計劃」,德國軍隊以550多萬人、4000多輛坦克和近5000架飛機的強大兵力,分為三路,突然向蘇聯發動全面的進攻,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

蘇聯軍隊猝不及防,節節失利,蘇聯大片領土淪陷,蘇聯軍隊和武器裝備也損失慘重。

1941年9月6日,德軍進攻莫斯科,蘇聯軍隊在斯大 林的 領 導 下 奮 力 抵 抗 ,粉碎了德國軍隊迅速佔領莫斯科的企圖。1942年初,蘇軍展開反擊,殲滅德國軍隊50萬人,德軍在莫斯科保衛戰的失敗,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41年10月,就在希特勒侵略歐洲之際,日本法西斯進一步向東南亞擴 展,企圖建立亞洲、太平洋地區的霸權。

日本的政策嚴重損害了美、英兩國的利益,美國不得不做出反應,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出口鋼鐵、石油等戰略物資,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增加對中國的援助,英國等國也同樣採取了相應的措施,這對戰略物資依賴進口的日本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日本軍部決定趁美國戰爭尚未准備就緒,發動突然襲擊,取得戰爭主動權。

1941年11月,德國軍隊已經佔領蘇聯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控制了蘇聯大約40%的人口以及大部分的工業區。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空軍突然襲擊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軍事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價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同時,日軍還在東南亞各地對英美兩國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直到第二年春天,日軍侵佔了東南亞的廣大地區和太平洋上的許多島嶼。

次日下午,德意日同時對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升到最大規模。

3、結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表投降詔書。28日,盟軍開始在東京附近和其他地區登陸,實現對日本的佔領。9月2日,日本代表在駐泊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上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9月9日,侵華日軍代表在南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即宣告結束。

(2)二戰中德國發起了多少次事變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促成了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制度的創建,根據雅爾塔會議協定,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1948年以來,安理會共授權進行了60餘項維和行動。聯合國先後組織制定了從不擴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等數百個國際條約。

在戰後初期新建立起來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稅及貿易組織等國際經濟組織,成為戰後國際體系中佔主導地位的國際經濟組織。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現代國際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根據「關於告發及懲處歐洲各軸心國家主要戰犯」的倫敦協定和《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從1945年開始對法西斯德國主要戰犯進行了國際審判。

而根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由中、蘇、美、英等11國代表組成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從1946年開始在日本東京對日本法西斯戰犯進行了審判。《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及其司法實踐,對戰爭法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國際法院於1946年在海牙設立。

3. 二戰的詳細過程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德國總統興登堡任命為德國總理。
1934年8月2日興登堡去世後,希特勒繼任了總統,成為了第三帝國唯一的真正擁有實權的最高領袖,在德語中稱為「元首」。
1937年7月7日,七 七事變爆發,日本開始全面侵華。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宣布德國軍隊將重整軍備,並實行徵兵制,公開挑戰《凡爾賽和約》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隨後將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並入第三帝國,捷克其餘地區也在不久後被德國佔領。
1939年8月23日,德國與蘇聯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9月5日,美國發表《中立宣言》。
1940年,德國發動「閃電」攻勢。(4月9日攻佔丹麥和挪威,5月10日攻佔荷蘭、比利時、羅森堡、隨後進攻法國。)
1940年5月10日,德軍決定採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了對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波蘭、法國等西歐國家的侵略。
為了接著征服蘇聯,希特勒策劃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1940年9月7日柏林簽定完畢。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向英法宣戰,戰 火燒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計劃)。1940年8月,德國航空兵開始對英國城市進行密集突擊。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條約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
1943年9月8日,義大利無條件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7月26日,蘇聯對日宣戰。
1945年8月6日,美國投擲原 子彈轟炸日本廣島。
1945年8月9日,美國投擲原 子彈轟炸日本長崎。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

4.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間表

1922.10 以墨索里尼為首的法西斯黨在義大利上台執政
1929-1933 經濟大危機
1931 九一八事變,日軍侵華
1932 德國納粹黨在國會選舉中成為德國第一大黨
1933.1 希特勒成為政府總理,德國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
1935 德國公開撕毀凡爾賽和約,加緊發展軍事工業,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
義大利入侵埃塞爾比亞
1936 義大利攻陷埃塞爾比亞首都,正式宣布吞並埃塞爾比亞
德國出兵佔領萊茵非軍事區
德意干涉西班牙內戰
2.26 日本「二二六兵變「,軍部勢力加強
3月 廣田弘毅上台組閣,初步建立起軍事法西斯專政
10月 德意柏林協定,「柏林—羅馬「軸心形成
11月 德日《反共產國際協定》,後義大利加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形成
1937 『』七七事變『』,日軍全面侵華
畢加索創作《格爾尼卡》
1938 .3 德國吞並奧地利
9月 慕尼黑會議,德國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
1939.3 德國吞並捷克斯洛伐克
1939.8《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9.1德國閃擊波蘭
9.3英法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
1939.11 美國《中立法》
1940春 德軍在西線大舉進攻北歐和西歐諸國
3月 美國《租借法》
5.26-6.4 敦刻爾克大撤退
6.22 法國投降
7月 德國『』海獅計劃『』,空襲英國
9月 德意日正式結成三國軍事同盟
1941 .6.22 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
埃塞爾比亞解放
1941.8 英美《大西洋憲章》
1941.10 東條英機組閣,積極准備戰爭
12.7 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達到世界規模
1941年冬 莫斯科戰役,德國陸軍在二戰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宣告德軍「閃電戰」破產
1942年元旦 《聯合國家宣言》,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形成
1942.6 美日中途島海戰,太平洋戰爭轉折點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的轉折點
1942.10 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場轉折點
1943.5 北非戰事順利結束
7月 西西里島登陸
9月 義大利投降
1943.11 中英美 《開羅宣言》
蘇英美 德黑蘭會議
1944 諾曼底登陸
1945.2 雅爾塔會議
1945.4.30 蘇軍攻克柏林
1945.5.8 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1945.7 蘇美英《波茨坦公告》
8月6日和九日 美國在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原子彈
1945.8.15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2日本簽署投降書,二戰結束

5. 二戰大事年表

絕對全面
一九三九年
九月一日:德國首次使用閃電戰術,入侵波蘭。全世界首次了解到閃電戰是什麼一回事。
九月三日:英、法對德宣戰。
九月十七日:蘇聯取得德國默契,從東面進攻波蘭。
九月二十七日:波蘭向德無條件投降。
十一月三十日:蘇聯軍隊侵略芬蘭,轟炸首都赫爾辛基。

一九四○年
三月十二日:芬蘭與蘇聯在莫斯科簽署和約,割讓領地給蘇聯。
四月九日:德國進侵丹麥與挪威,丹麥不予抵抗,挪威則奮起迎敵。
五月十日:德軍席捲荷蘭、比利時以及盧森堡。
英國首相張伯倫辭職,邱吉爾繼任首相。
五月十四日:德軍越過法國邊境。荷蘭軍隊停止抵抗。
五月二十八日: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三世下令軍隊投降。
五月二十六日:戰局急轉直下,約有三十四萬英、法以及其它盟國的軍隊,開始自法國撤退到英國本土,亦即著名的敦克爾克奇跡。
六月十日:義大利對英、法兩國宣戰。
六月十四日:希特勒的軍隊進入不設防的巴黎。
六月十六日:法國總理雷諾辭職,具當元帥繼任。
六月二十二日:法國接受納粹征服者的一切要求,在康白尼與德國簽署休戰協定。
七月十日:德國首次大規模襲擊英國本土,不列顛戰役開始。
九日七日:倫敦第一次遭到德國飛機猛烈空襲。
九月二十七日:日本參加柏林 - 羅馬軸心,締結三國盟約。
十二月十五日:英軍將義大利軍隊逐出埃及。

一九四一年
一月十日:美國國會提出租借法案,觸動了孤立主義者與干涉主義者的激烈辯論。
三月十一日:美國國會通過租借法案,授權總統全面援助英國及所有對抗軸心國的國家。
三月二十七日:南斯拉夫領袖為防上國家加入軸心國組織,發動政變,推舉保羅親王的政權,推舉彼得二世為國家元首。
三月二十八日:英國艦隊於馬塔班角大敗義大利海軍,奪得地中海的制海權。
三月三十日:希特勒的非洲軍隊在北非發動反攻。
四月六日:南斯拉夫的軍隊向德國投降,但游擊戰則繼續進行。
五月十日:納粹德國第二號頭子魯爾夫.赫斯,秘密飛抵蘇格蘭,企圖私下與英國進行和談。
五月二十日:德軍進攻位於地中海東部由英國據守的克里特島。
五月二十七日:德國重型戰列艦「俾斯麥」號於北大西洋被皇家海軍擊沉。
六月一日:英軍棄守克里特島。
六月十四日:羅斯福總統宣布凍結軸心國在美國的資產,國務院下令關閉所有德國駐美領事館及宣傳機關。
六月二十二日:德國對蘇聯宣戰,沿著自波羅的海至黑海的一千六百公里長戰線,進攻蘇聯。
七月二十六日:羅斯福總統下令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並停止對日貿易。
八月九日至十四日:邱吉爾與羅斯福在一艘船上進行秘密會議,隨後發表聯合聲明,陳述戰爭的共同目標,是為大西洋憲章。
九月八日:德軍開始圍困列寧格勒,持續達九百天之久。
予九月十九日:納粹軍隊攻陷蘇聯烏克蘭首都基輔。
十月十七日:軍人極端領袖東條英機被委任為日本首相。
十月三十一日:美國驅逐艦「魯本.詹娒斯」號,護送軍火運輸船的時侯,被德國潛艇擊沉。一百一十五人喪生。
十一月十四日:日本特使來棲三郎從東京到達美國,商談美、日關系。
十一月十八日:部署於北非的英國第八軍,在利比亞的沙漠發動攻勢。
十二月七日:夏威夷時間上午七時五十分,日本發動空中奇襲,猛炸停泊於珍珠港的的美國軍艦,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日本對英、美宣戰。
十二月八日:美國國會通過對日宣戰。邱吉爾在英國國會宣布,英國即對日本作戰。
日軍入侵泰國和馬來亞。
日本第一批部隊登陸菲律賓,大規模空襲菲律賓群島。當地守軍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
十二月十日:英國戰艦「威爾斯親王」號及「卻敵」號在馬來亞被日機炸沉。
十二月十一日:德國及義大利對美國宣戰。美國國會聲明該兩國與美國已處於交戰狀態。
十二月十三日:匈牙利及保加利亞對美國宣戰。
十二月二十五日:駐香港的皇家軍隊向日軍投降。
魏萊特將軍和少數美軍撤退至柯里基多島。

一九四二年
四月十八日:由杜立特上校率領的美國軍機,轟炸東京。
五月八日:美、日雙方均宣稱在珊瑚海戰役中大捷。美航空母艦「勒星頓」號和日航艦「祥鳳」號
沉沒。
五月六日:魏萊特將軍在柯里基多島向日軍投降。
六月六日:日本大批飛機襲擊中途島,在海空激戰中損失慘重,日本共損失四艘航母、一艘重巡洋艦和300多架飛機,而美軍只損失了一艘航母和一艘重巡洋艦與200多架飛機。
六月二十一日:德國隆美爾將軍攻陷北非重鎮托布魯克。
六月二十五日:艾森豪威爾將軍被任命為歐洲戰場的美軍統帥。
七月一日:蘇聯的黑海要塞塞瓦斯托波被圍困二十五天之後,終被德軍攻陷。
八月七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索羅門群島的瓜達坎納島登陸。
八月十九日:英國及加拿大的突擊隊,襲擊位於英倫海峽的法國海岸城市狄厄普,損失慘重。
八月三十一日:蒙哥馬利中將指揮的英軍,在埃及的阿藍哈爾法戰役中,擊敗隆美爾的非洲軍團。
十一月五日:隆美爾部隊在亞拉海恩戰役中大敗之後,朝突尼西亞方面撤退。
十一月八日:盟國海陸空三軍部隊在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將軍指揮下登陸北非。
十一月十一日:納粹軍隊向尚未被佔領的法國領土進攻。
十一月十三日:英軍擊退德軍,奪回托布魯克。
十一月二十二日:蘇聯軍隊在朱可夫將軍率領下,在斯大林格勒之戰中反攻。

一九四三年
一月二十四日:羅斯福總統與邱吉爾首相會同軍事領袖,在卡薩布蘭加舉行會議。
一月三十日:英國空軍對柏林進行第一次白晝空襲。
二月二日:筋疲力盡的德軍投降,斯大林格勒之戰結束。德軍統師保盧斯在投降前兩天被俘。
二月七日:日軍從瓜達卡納島撤退,終止歷時六個月的頑抗,至此瓜島戰役結束,日軍至少有10萬陸軍戰死。
三月二日:新幾內亞海岸對開的俾斯麥海發生海戰,日本大部分艦只被摧毀。
五月十一日:美軍在阿留申群島的阿圖島登陸。
五月十二日:軸心國軍隊在突尼西亞停止有組織的抵抗,顯示盟軍在北非取得全面勝利。
七月九日:盟國軍隊在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將軍指揮下,進攻西西里島。
七月二十五日:義大利總理墨索里尼辭職,巴多格里奧元帥繼任。
八月一日:美國「解放者」戰機轟炸普洛耶斯的羅馬尼亞油田。
八月十七日:盟軍完全佔領西西里島。
九月三日:盟軍越過麥西那海峽,進攻義大利南部。
九月八日:義大利宣布向盟軍投降。
九月十日:德軍炮轟並奪取羅馬。義大利海軍由盟國接管。
十月一日:美國第五軍攻佔那不勒斯。
十月十三日:義大利對德國宣戰。
十日月十九日:聯合國主要成員國的外交部長在莫斯科舉行會議。
十一月一日:美軍在索羅門群島的布肯維爾登陸。
十一月六日:蘇聯軍隊從德軍手中奪回基輔。
十一月二十日:美軍在吉耳貝特群島的塔拉瓦及馬晉登陸。
十一月二十三日:羅斯福、邱吉爾及蔣介石在埃及首都舉行第一次開羅會議。
十一月二十八日:羅斯福、邱吉爾及斯大林「三巨頭」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會議。
十二月二十四日:艾森豪威爾被委任為盟國遠征部隊的最高統帥,負責策劃和指揮進攻歐洲大陸的行動。
十二月二十六日:德國的戰艦「香霍斯特」號在北角被英國海軍擊沉。

一九四四年
一月二十二日:英、美軍隊在義大利安齊峩的德軍陣地後方降落。
二月二日:蘇聯軍隊進入愛沙尼亞,並向拉脫維亞進軍。
美國海軍陸戰隊攻克馬紹爾群島的洛爾拿穆島,五天之後,美軍又佔領瓜加林島。
二月二十一日:東條英機獲任命為日本陸軍參謀總長,成為軍事獨裁者。
三月二十日:納粹為了解除巴爾干半島所受的威脅,揮軍進入匈牙利。
四月五日:戴高樂將軍成為設在倫敦的法國臨時政府領導人。
四月二十二日:麥克阿瑟將軍率領美軍登陸荷屬新幾內亞的荷蘭第亞島。
五月九日:蘇聯軍隊收復塞瓦斯托波海軍基地。
五月十八日:納粹軍隊從卡辛諾修道院撤退,為期三個月的大包圍於是結束。
五月二十三日:盟軍從義大利安齊峩的灘頭陣地發動攻勢。
五月二十五日:德軍放棄由安齊峩至德拉西納整段義大利海岸。
六月四日:英、美軍隊拿下未受德軍摧毀的羅馬。
六月六日:歐洲登陸日。以艾森豪威爾為首的盟國大軍登陸諾曼第,對希特勒的歐洲堡壘發動籌劃已久的大攻勢。
六月十三日:德軍首次用V-1火箭攻擊英國。
六月十四日:戴高樂將軍巡視諾曼第。這是他四年以來第一次重臨法國。
六月十五日:美國首次派出B-29型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轟炸日本。
六月十九日:在菲律賓海大戰中,美國的艦載機襲擊位於馬利安納群島與菲律賓呂宋島之間的日本艦隊。
六月二十七日:在法國瑟堡港的德軍停止抵抗。
七月九日:經過二十五天的激戰之後,美軍攻佔馬利安納群島的塞班島。
七月十一日:蘇聯紅軍突破拉脫維亞及立陶宛兩國的邊境。
七月十八日:英國第二軍在法國的康尼攻破德軍防線。
七月二十日:拉斯敦堡的希特勒東普魯士總部發生爆炸,希特勒僅受輕傷,行刺計劃失敗。
七月二十一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及步兵在關島建立灘頭陣地。
七月二十六日:美軍在法國聖羅以西突破德軍防線。
八月十日:美軍苦戰三個星期,終於佔領關島。
八月十一日:盟軍迫近佛羅棱薩,德軍棄守,該城安然無損。
八月十五日:盟軍在法國南部的康城與土倫之間發動攻勢。
八月二十一日:美軍裝甲縱隊到達巴黎南面及北面的塞納河地區。
八月二十三日:羅馬尼亞向蘇聯投降,並加入盟國陣營。
八月二十五日:巴黎獲解放,德軍司令向勒克萊克將軍投降。
八月二十七日:艾森豪威爾將軍在布德雷中將陪同下進入巴黎。
九月三日:陸軍中將鄧普綏麾下的英國第二軍解放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九月四日:芬蘭及蘇聯宣布休戰。
九月五日:蘇聯向保加利亞宣戰。
九月八日:德國發射第一批V-2火箭炮襲擊英國首都倫敦。
九月九日:保加利亞與蘇聯簽署雙邊休戰協定。
九月十日:羅斯福與邱吉爾在魁北克舉行大戰期間的第九會議,也是兩巨頭在該城舉行的第二次會議。
九月十七日:盟軍空運部隊深入荷蘭。
九月二十四日:蘇聯軍隊從波蘭出發,深入捷克三十二公里。
十月三日:在波科莫洛斯基將軍指揮下的華沙抵抗軍,經過兩個月的苦戰後,終於向德軍投降。
十月二十日:美軍在菲律賓中部的萊特灣登陸。
十月二十三日:萊特灣戰役,日本艦隊損失慘重,美國航空母艦「普林斯頓」號被擊沉。
十一月六日:斯大林宣布廢除與日本簽訂的中立條約。
十一月七日:羅斯福連續四次當選美國總統。
十一月十二日:德國戰艦「提匹茲」號在挪威特羅素對開海面被英國皇家空軍炸沉。
十一月二十四日:駐塞班島的美國B-29型轟炸機轟炸東京。
十二月十六日:德軍在阿登區發動大規模反攻,是為「突出部之役」。
十二月二十六日:在突出部之役的要塞巴斯托涅,麥考利夫少將指揮的美軍由從南方推進的盟軍先鋒部隊接替。

一九四五年
一月九日:麥克阿瑟將軍麾下的部隊在呂宋島馬尼拉以北大約一百六十公里的林嘉延灣登陸。
一月十七日:蘇聯派出軍隊攻佔波蘭首都華沙。
一月二十日:匈牙利臨時政府與同盟國簽署休戰協定。
一月二十七日:立陶宛的麥美耳獲得解放,蘇聯完全控制該國。
一月三十一日:邱吉爾與羅斯福在英屬馬爾他島上會面,此次會談是雅爾達會議的前奏。
二月三日:美軍進入馬尼拉。
二月四日:羅斯福、邱吉爾、斯大林舉行雅爾塔會議,策劃如何控制德國及其它已被解放的東歐國家。
二月十九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距東京一千二百里的琉璜島。
二月二十三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奪得琉璜島的折缽山。
三月四日:芬蘭對德國正式宣戰,實際的宣戰日期則追溯至一九四四年九月十五日。
三月七日:美國第一軍在里馬堅渡過橫跨萊茵河的魯登道夫大橋。科隆落入盟軍手中。
三月九日:空前龐大的B-29型轟炸機轟炸東京,炸平市內四十二平方公里土地。
三月二十六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穩握琉璜島。
四月一日:美軍進攻東京以南五百四十多公里的沖繩島。
四月十二日:羅斯福逝世,杜魯門繼任為美國總統。
四月十三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落入蘇軍手中。
四月十六日:蘇聯軍隊沿著七十二公里長的戰線推進,對柏林作最後一擊。
四月二十五日:美國及蘇聯的軍隊在易北河畔的土高會師,互相慶祝此一歷史性時刻。
四月二十八日: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婦,以及十六名篤信法西斯主義的親信在義大利科木湖略的一小村默齊格 拉。
四月三十日:希特勒於柏林總理公署地下室中自殺。
蘇聯國旗在德意志帝國國會大廈頂上飄揚。
美軍從達豪集中營釋放了三萬三千人。
五月二日:柏林落入蘇軍手中;
義大利北部的殘余德軍部隊投降。
五月三日:英軍收復緬甸首都仰光。
五月七日:德國在法國里娒斯舉行的一項儀式中,向各同盟國及蘇聯正式無條件投降。
六月五日:美、英、蘇、法四強,共同宣布德國戰敗。四強接管德國,將該國劃分為四個佔領區。
六月二十一日:沖繩島戰役結束,美軍獲全面勝利。
六月二十六日:五十個國家的代表在舊金山簽署世界安全憲章,成立聯合國。
七月四日:麥克阿瑟將軍宣布菲律賓全國光復。
七月五日:邱吉爾在英國大選中失敗,艾德禮領導的工黨上台。
七月十六日:首枚原子彈在新墨西哥州的亞拉摩戈多市試爆成功。
七月十七日:波茨坦會議在德國舉行,杜魯門、邱吉爾(後由艾德禮取代)、斯大林出席會議。
八月二日:發表波茨坦宣言,和平條款令德國人有來日維艱之感。
八月六日:美國第一顆用於實戰的原子彈投落廣島,幾乎毀滅整個城市。
八月八日:蘇聯對日本宣戰,並且進軍東三省。
八月九日:美國把另一枚原子彈投落在日本長崎。
八月十四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天皇裕仁向全國人民宣布日本戰敗。
九日三日:日本投降儀式在停泊於東京對岸海面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外相重光葵及一些軍事領袖簽署投降書。

6. 德國大事年表和二戰大事年表

二戰歷史大事年表

1939年9月1日~9月30日 波德戰爭

9月1日凌晨4時45分,德軍約150萬兵力在2300架飛機和2600輛坦克的掩護下大舉進軍波蘭,二戰全面爆發。9月27日,華沙淪陷。30日,波蘭宣布投降。

1940年5~6月 德國閃擊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並於同月饒過重兵防守的馬其諾防線入侵法國。15日,荷蘭投降。28日,比利時投降。

1940年5月26日~6月4日 英法比軍隊33.8萬餘人(其中法軍12.3萬人)從法國小鎮敦刻爾克撤退回英國。14日,德軍佔領巴黎。16日,H.P.貝當接任法國總理。17日,德軍從側後推進至瑞士邊界,法第2、第3集團軍群被圍。同日,法政府請求停戰,22日與德國簽訂《貢比涅停戰協定》,同意德國佔領法國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區,並宣布退出戰爭和解除法國艦隊武裝。25日,法國全面停火。

1940年7月10日~10月31日 不列顛戰役

1941年6月22日 德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二戰進一步擴張)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襲珍珠港(二戰擴張到最大規模)

1942年5月7日~8日 珊瑚海海戰爆發(日軍第一次受到挫折)

1942年6月4日~6日 日美在中途島海域交戰 (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 斯大林格勒戰役(歐洲戰場的轉折點)

1942年10月23日~11月4日 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場的轉折點)

1943年7月10日~8月17日 西西里登陸戰役(義大利法西斯末日的開始)

1943年9月8日 義大利投降,墨索里尼下台(軸心國的瓦解)

1944年6月6日~7月18日 諾曼底登陸戰役(盟軍開辟歐洲第二戰場)

1945年5月8日 納粹德國投降(歐洲戰場的「勝利日」)

1945年4月1日~7月2日 沖繩島戰役(日本法西斯最後的掙扎)

1945年8日6日~9日 美國分別向日本廣島和長騎各投下一枚原子彈(核武器首次用於戰爭)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簽署投降書(二戰全面結束)

從1939年9月1日開始到1945年9月2日結束,二戰打了 整整6年時間,共2000多天。

德國分裂與統一大事簡記 (全)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不久,就把德意志國家推上發動對外侵略的道路,並同義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日本軍國主義結盟,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12月9日,中國在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作戰的同時,宣布了同德國處於戰爭狀態。納粹德國被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所戰敗,於1945年5月8日宣布投降。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蘇聯克里米亞的雅爾塔開會,商討有關最後戰勝並佔領納粹德國的計劃。會議決定由蘇、美、英、法四國軍隊分區佔領戰敗後的德國,廢除或沒收德國軍需工業,將主要戰犯交國際法庭審判。
1945年6月,蘇、美、英、法4國成立了「盟國管制委員會」,分區佔領德國,共同處理涉及德國全局的事宜。柏林市也劃分為4個佔領區,由「盟國管制委員會」領導下的「盟國柏林城防司令部」統一管理。這是德國分治的開始。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再次會晤並簽署了《波茨坦協定》。協定規定設立中、蘇、美、英、法5國外長會議,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締結和約的准備工作;劃定德波等國邊界;確定蘇、美、英、法共同佔領德國以及商討成員國間有關其他問題。
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3國佔領區合並,實行德國馬克新幣制。德國在經濟上開始分裂。
1949年5月23日,美、英、法控制區的制憲會議通過《基本法》,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在美、英、法佔領區宣告成立;同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在蘇聯佔領區誕生。德國正式一分為二。
1952年3月10日,蘇聯政府就締結對德和約問題照會美、英、法三國政府,建議立即討論對德和約問題並盡早建立全德政府、草擬和約。
1955年5月9日,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5月14日,民德和蘇聯及東歐國家8國締結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構成了軍事政治同盟華沙條約組織。歐洲分裂成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
從此,東、西德同處於東西方「冷戰」、對峙的前哨陣地,互相敵視,互為對手。西德《基本法》要求在自由的自決中實現德國的統一。民德雖然在50年代初曾要求兩個德國實現統一,但它後來放棄了這一要求,認為「統一是不現實的」。
1961年8月13日,民德修築柏林牆,封鎖了東西柏林的一切交通往來。民德1968年通過的新憲法規定:在平等基礎上建立和維護兩個德國的正常關系和合作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一項要求。但是西德堅持兩個德國不互為外國,不承認有兩個德意志民族。
進入70年代,東、西德雙方敵視、對峙態度有所緩和。1972年5月26日,東、西德政府在柏林簽署第一個國家間條約,即關於運輸和交通的總協定。
1972年12月21日,西德和民德簽署《兩國關系基礎條約》,確定東、西德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相互之間的正常的睦鄰關系,「互設常駐代表機構」等。
1973年9月18日,東、西德同時加入聯合國。
進入80年代,隨著世界及歐洲局勢的發展變化,兩個德國的關系也發生了演變。
1984年2月,西德總理科爾和民德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昂納克在莫斯科會晤並發表聲明,強調兩個德國的和平共處對歐洲發展起著有利作用。
1985年3月,科爾和昂納克在莫斯科再次會晤,稱雙方願在1972年兩德簽訂的《兩國關系基礎條約》基礎上發展雙邊關系,決不允許從德意志土地上再次爆發戰爭。
1987年9月,昂納克首次訪問西德。
1988年9月14日,東、西德再次達成包括過境、擴建高速公路等協議,進一步發展相互交通往來。
1989年3月30日,民德宣布從4月1日起放寬民德人去西德旅遊的條件。
1989年8月起,大量民德公民湧入西德。
1989年10月18日,昂納克總書記宣布辭職,克倫茨接任總書記職務。11月9日,民德宣布開放柏林牆和兩國邊界。

作者: shamakuai 2006-10-3 12:33 回復此發言

--------------------------------------------------------------------------------

2 德國分裂與統一大事簡記 (全)
1989年11月28日,科爾提出實行德國統一的「十點計劃」。
1989年12月19日至20日,科爾總理訪問民德,兩德領導人商定雙方之間將建立以經濟合作為中心內容的條約共同體。
1990年2月1日,民德部長會議主席莫德羅提出了統一德國的「四步方案」。
1990年2月7日,西德政府向民德建議立即開始有關貨幣聯盟及經濟改革的談判。13日,莫德羅和科爾在波恩舉行會談,雙方表示要在歐洲范圍內實現德國統一的目標,兩國還就建立貨幣聯盟專家委員會達成協議。
1990年2月13日,美、蘇、英、法4國和兩德外長在渥太華商定,舉行「二加四」外長會議,討論解決有關統一的「外部問題」。
1990年3月18日,民德大選揭曉,德國聯盟獲勝並組閣。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出任總理。
1990年5月18日,兩個德國簽署了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7月1日,該條約正式生效,西德馬克取代民德馬克,民德在貨幣、經濟和社會領域全面引入西德的現行法律制度。
1990年8月2日,兩德政府草簽了選舉條約,決定於12月2日舉行全德大選。
1990年8月31日,兩德政府簽署關於實現政治統一的「統一條約」。
1990年9月12日,蘇、美、英、法4國和兩德外長在莫斯科舉行第四「二加四」會談並簽署《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條約對統一後德國的邊界、軍事政治地位、結束4大國對德權利和責任、統一的德國享有完全的主權等作出一系列規定。
1990年9月21日,兩德議會批准兩德統一條約。
1990年10月1日,英國、法國、美國、蘇聯和兩德外長們在紐約簽署一項宣言,宣布停止英、法、美、蘇4國在柏林和德國行使權力。
1990年10月3日,兩個德國實現統一。

附:我國對德國的關系
1955年4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發表命令,命令中說:「由於希特勒德國發動破壞世界和平的法西斯侵略戰爭和支持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中國於1941年12月9日宣布同德國處於戰爭狀態。」命令宣布,「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德國之間的戰爭狀態從此結束,兩國之間的和平關系應當建立起來。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德國之間的戰爭狀態的結束並不改變德國的國際義務。同時並不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有關德國的國際協定而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就德國統一問題,我國政府和人民一向同情和理解德意志人民要求實現國家統一的願望。
1990年10月3日,吳學謙副總理在會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中國大使韓培德時說:「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貫理解、同情和支持德意志人民要求實現統一的願望。我們尊重德國人民的選擇,歡迎德國最終實現和平統一」;中國政府和人民希望德國統一將有利於歐洲和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中國過去同兩個德意志國家有著良好的關系,今後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統一的德國加強和發展中德間業已存在的友好關系。

【德國大事年表】

西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

西元9年(中國漢朝),日耳曼戰勝羅馬人。

西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

751-987年 卡洛林王朝800年 查理曼大帝在羅馬由教皇加冕稱帝。

843年 查理曼大帝的子孫三分帝國,其中東法蘭克後來形成德意志國家。

911年 第一個德意志國王康拉德登基,為早期封建國家。

962年 奧圖一世(Otto)稱帝,建立「神聖羅馬帝國」。

1092年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1118年 騎士文化的全盛期。

1241年 漢撒同盟成立。

13世紀中期形成封建割據。

1346年 歐洲流行瘟疫。

1386年 海德堡大學創立。

1415年 捷克宗教改革者胡斯(John Huss)被教廷火刑處死

1450年 古騰堡(Jahannes Gutenberg)發明活字印刷術

1517年 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點論綱,揭開宗教革命序幕。

16世紀發生農民戰爭。

1618-1648年 三十年戰爭。

1701年 布蘭登堡選侯國取名為「普魯士王國」

1806年 拿破崙進柏林,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告終。

1815年 拿破崙戰敗,英俄普奧四國同盟,普魯士、奧地利崛起,根據維也納會議組成「日耳曼邦聯」。

1835年 德國第一條鐵路在紐倫堡與Furth之間通車

1848年 德國各地爆發革命。

1862年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首相。

1866年 普魯士在「七周戰爭」中擊敗奧地利,隔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

1870-1871年 普法戰爭。

1871年 普法戰爭結束,德國擊敗法國,同時兼並了南德諸邦,建立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以普魯士國王為皇帝。

1914年 德國發起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 戰敗,帝國崩潰,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1919-1933年 「威瑪共和國」。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後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國」。

1939年 德國發動二次世界大戰。

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波茨坦協定,德國由美、英、法、蘇聯分佔,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

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

1949年 美、英、法控制的西佔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東部的蘇聯占區相應成立了民主共和國,德國正式分裂為兩個國家。

1961年「柏林圍牆」建立,柏林分為東、西柏林。

1989年 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前東德國。10月初,許多東德城市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要求放寬出國旅行和爭取媒體自由等,東德總統旋即辭職。「柏林圍牆」倒塌。

1990年 聯邦德國總理科爾(Kohl)提出實現統一兩德的計劃,1990年10月3日東德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原有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建制改為5個邦,並入了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兩個德國終告統一。

※ 參考資料來源:高關中著-「德國州市大觀」

7.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發生的大事。

屠殺猶太人,入侵蘇聯

閱讀全文

與二戰中德國發起了多少次事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6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