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什麼叫德國真正的模式

什麼叫德國真正的模式

發布時間:2023-07-14 19:19:07

Ⅰ 德國的經濟特點是什麼

德國採行社會市場經濟,擁有高度技術的勞動力、龐大股本、罷工較少發生且具高度創新能力。德國為歐洲最大且最具影響力的經濟體。按國際匯率計算,德國為世界第4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則為世界第5大經濟體。於2011年,德國為歐盟預算最大出資國。服務業約佔德國國內生產總值71%,而工業與農業則分別佔28%及1%。德國於2012年5月時失業率為6.7%。
德國對歐洲經濟上及政治上整合持正面態度,在經濟政策上逐步遵循歐盟各國及歐洲會議之決議;德國於2002年1月1日起改采歐洲共同貨幣-歐元為流通貨幣,該項貨幣政策由歐洲中央銀行負責,而德國為歐元區的主導力量。雖然兩德統一已逾20年,但前西德地區的生活水平及人均所得仍明顯高於東德地區,而促進東德經濟整合及現代化的長期政策將持續至2019年,前西德地區每年約向前東德地區投入800億美元。德國政府於2009年1月批准規模500億歐元的刺激經濟方案,以避免部分產業衰退及所伴隨的失業率上升。
以企業營業額排名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有32家企業的總部設於德國。德國DAX指數則由30家市值最大的德國公司組成。德國較著名的企業包括梅賽德斯-賓士、BMW、SAP、西門子、大眾汽車、阿迪達斯、奧迪、安聯、保時捷、拜耳、羅伯特·博世、妮維雅等。德國具備專業技術的中小型企業也相當重要,約有1,000家此類企業在各領域居領先地位而被認為是隱形冠軍。

Ⅱ 德國統一模式

從兩德統一的結果來看,德國的統一是一種典型的吸納型統一。吸納型統一是指實力較弱的一方「加入」實力較強的一方,且完全按照後者的模式改造自己。兩德的統一由西德來主導,而且是按照西德的制度框架來進行的,具體表現在:
(1)東德以聯邦制的形式加入西德。。西德《基本法》明確規定了西德實行聯邦制的國家結構形式;東德則於1952年7月廢除州建制,將全國劃分為1市(柏林)和14個專區,實行單一制的國家結構形式。1990年8月3日,兩德通過簽訂「第二個國家條約」,解決了他們在國家結構形式上的不同。
(2)西德對東德原有的政治經濟體制進行資本主義改造。在經濟體制方面,在西德的幫助下,東德實現了由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向資本主義私有制、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在政治體制方面,西德按照自己的模式重新改造東德的公共管理機構,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各個系統,如在行政管理機構方面,西德改變原東德中央集權型的行政管理體制,恢復州建制的行政管理體制。

Ⅲ 德國的統一模式是

你問的是哪一個時期,我給你三個答案;
紅鬍子腓特烈一世,也就是巴巴羅薩,1152—1190在位,曾經一統德意志,此人也是希特勒的偶像,後來的對蘇作戰計劃就是「巴巴羅薩計劃」;十九世紀中期,普魯士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帶領下,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其間排除奧地利、打敗拿破崙三世(雜牌拿破崙)統一德國,1870年德皇的加冕儀式是在凡爾賽宮進行的,這也是法德世仇的開始;
1990年10月3日0時,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1990年10月3日零時,對於8000萬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在柏林帝國議會大廈前,伴隨著聯邦德國的國歌聲,特製的旗桿上徐徐升起了黑紅黃三色的聯邦德國國旗。這一儀式向全世界宣告,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兩個國家。1955年又分別加入華沙條約組織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兩德長期相互對峙。1989年底,民主德國政局發生激烈變化。1990年3月,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德梅齊埃上台組閣,兩德政府正式談判統一問題。5月18日,簽署了關於建立兩德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規定從7月1日起,兩德都使用西德馬克,國家的經濟基礎是社會市場經濟,實行西德的勞動法規。8月31日,又簽署了關於兩德實行政治統一的第二個國家條約。規定民族恢復1952年7月行政區劃改革前的5個州建制,東西柏林合並成一個州,於10月3日按西德《基本法》集體加入聯邦德國。

Ⅳ 德國統一的模式是什麼

伴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德國分裂是二戰的產物。在德國問題上,二戰勝利國都有自己的權益。然而兩種制度造成了東西德發展不平衡。東德大批移民湧入西德,尋求富裕生活。柏林牆的開放沒有減緩東德人自東向西的移民運動。1990年,每天都有2000名東德人遷往西德,西德的接收能力已達極限。「引進西德馬克,我們就留下來;不引進西德馬克,我們就找它去!」東德人在街上高聲喊道。在波恩的政治家十分清楚,阻止東部人流向西德的唯一方法,就是盡快用西德模式同化東德。但也就在7月,德國統一的最後障礙也被掃除。兩個德國與四個同盟國經過數月「2+4」會談達成了協議。赫爾穆特·科爾成功安撫了英法兩國對一個重新崛起的德國的恐懼,並以承擔蘇聯紅軍撤軍費用的方式,換得了內外交困的戈爾巴喬夫對統一後的德國加入北約的首肯。東德人和西德政府實現了願望。1990年10月3日零時,聯邦德國國旗在柏林國會大廈上冉冉升起,國會大廈周圍的街道與廣場上,百萬民眾在歡慶。

Ⅳ 德國統一模式是什麼

德國統一的進程

自從德國分裂以後,雖然重新統一德國一直是東、西德乃至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但由於受到整個國際形勢尤其是歐洲政治地理格局的制約,關於重新統一德國問題一直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進展,80年代末,隨著美、蘇關系的緩和和歐洲政治形勢的變化,德國統一問題再度成為各國輿論關注的焦點,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預言,德國將在10年內實現統一。法國總統密特朗說,德國統一將是本世紀末主要的事情之一,然而德國統一進程的發展之快則大大地超出人們的預料。

1987年,昂納克作為東德領導人首次訪問波恩,揭開了兩國關系中新的一頁。

1987年9月,匈牙利開放了它與奧地利邊界,在此後的幾個月內,先後有50多萬東德人從奧地利進入西德,西德承認這些東德人是它的公民,接著民主德國接二連三地發生全國規模的遊行示威,黨和國家領導人發生重大改組;11月9日,東德開放柏林牆以及同西德的邊界,西方人士認為,民德發生的這些事件,是德國「事實上重新統一的預兆。」

11月28日,西德總理科爾提出了兩個德國統一的10點計劃,在東、西方引起了不同的反響,美國國務院當天立即表示支持科爾的建議,發言人塔特懷勒說:「科爾總理反映了他的人民對德國統一的最深切的願望……,這是我們長期以來一直爭取的目標」。

東德總理莫德羅斯斷然拒絕科爾的計劃,但建議建立一個鬆散的聯邦,東德政府認為:科爾的計劃幾乎沒有注意到兩個德國的主權和獨立,如果採用「聯邦」一詞,人們就懂得是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的存在,2月1日,即莫德羅訪蘇兩天後提出了一項歷史性的兩德統一方案,根據其方案,在統一的德國保持「軍事中立」的前提下,東西德首先簽訂條約,建立把經濟、貨幣和運輸系統統一起來的聯邦。此後兩國建立議會委員會等聯合機構。第三步則是將兩國主權交給已建立的權力機構,最後通過選舉,召開統一的議會會議,制定統一的憲法和決定統一的政府,以德意志聯邦形式統一德國,首都設在柏林。

莫德羅的統一方案大大促進了德國統一的進程,立即引起強烈的反響,科爾發表聲明「堅決拒絕德國中文化的概念」。認為新的德國採取中立政策是危險的,統一的德國應留在西方聯盟內,不能中立化,也不能非軍事化。

美國則強調,必須在德國繼續同北約結盟並不斷加強同歐洲共同體的聯系的條件下實現統一,統一的德國仍應是北約的正式成員,法國也反對德國保持中立。

英國對統一的德國深有戒心,撒切爾夫人強調:「德國的統一不能影響歐洲的邊界和安全。

蘇聯則強調:一個統一的德國留在北約組織內是不能接受的,戈爾巴喬夫還發出警告說,統一後的德國必須尊重歐洲的邊界,任何破壞軍事——戰略均勢的行動都是蘇聯所不能接受的。

波蘭總理馬佐維耶茨基強調,西德應「最終和無條件地承認奧德——尼斯河是波蘭西部邊界,並強烈要求參加關於德國統一的談判過程。

鑒於德國曾是兩次大戰的策源地這一事實,統一後的德國是否會對歐洲各國再次構成威脅,自然是東、西歐國家普遍關心的問題,這也成了德國統一進程中的一個主要症結,但在某種意義上說,蘇聯對德國統一所持的態度則是至關重要的。當然德國統一問題受各種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因素所制約,但統一的列車已經起動,一個統一的,強大的德國將在歐洲重新出現,似乎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1990年7月1日,兩德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第一個國家條約生效後,7月6日,兩德又開始就實現政治統一的第二個國家條約進行談判,並於8月23日鑒署具有歷史意義的兩德「統一條約」,又稱政治條約,或第二個國家條約,條約規定,民德於1990年10月3日正式加入西德。

由於德國統一已大勢所趨,而蘇聯國內的政治形式卻相當嚴峻,為了減少統一後的德國對它自身安全利益的損害,同時為得到德國的經濟援助,並盡可能為自己在歐洲新格局中爭取一個較為主動的地位,蘇聯由過去反對統一的德國歸屬北約轉而改為採取順水推舟的作法,1990年7月14日至16日科爾訪蘇時,雙方就德國統一問題最終達成協議,雙方宣布統一後的德國將享有「充分的主權」,「它有權獨立地決定屬於哪個聯盟」,協議內容還包括統一後的德國的疆域,3至4年內蘇軍撤出民主德國地區;美、英、法軍隊在此期間留在西柏林,未來德軍最高限額為37萬人;未來德國不得製造、擁有和支配原子、化學和生物武器等。由於統一後德國聯盟歸屬問題得到解決,消除了德國統一外部因素的最大障礙,9月20日,在莫斯科召開的「2+4」外長最後一輪會議上簽訂了「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其後兩個德國在10月3日實現了統一,這一天,在整個德國,特別在被重新定為首都的柏林,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至此困繞歐洲40多年的德國問題獲得最終解決,這標志著以德國分裂為特徵的歐洲戰後的政治地理格局的結束,而以德國統一為起點的歐洲新的政治地理格局的開始。

Ⅵ 德國的教育體系和模式是

德國的教育體系和模式:

1、基礎教育層級

教育體制開始的前四年,有些邦是六年或是在第五以及第六年有獨立的。

2、第二級初階:

在結束小學階段後進入此層級,主要分為三個類別:職業預校Hauptschule、實科中學Realschule、文理中學Gymnasium。

3、第二級進階:

銜接文理中學第二級初階的學生以及職業教育再深化的教學內容。

4、第三級高等教育:

分為傳統大學、技術學院、科技大學等形態。

5、衍生教育:

含括現行學校教育體制以外的教育范籌,以及非制式規定的、私人性的、職業性的繼續教育。



德國教育政策的改變:

1、數字化:德國的許多學校還缺乏高速互聯網、必要的技術以及對新的授課方法感興趣的教師。中小學數字公約將改變這一點,聯邦和各聯邦州希望以此提高中小學的數字化配置。

2、機會均等:在教育方面,德國政府認為所有兒童都應獲得均等的機會,可德國的教育成果卻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社會背景。不過發展趨勢是積極的,機會正變得越來越均等。經合組織國際中小學教育成果研究 -- PISA發表的一項專項評估揭示了這一點。

Ⅶ 德國社會市場經濟模式被稱為什麼模式

德國是所有發達國家中公開宜稱實行「社會市場經濟」模式的國家,主要特徵是銀行和公司間關系密切,銀行以股東和放款人的雙重身份對公司實行監督。德國模式追求的是三個目標:創造高利潤、利益分配平衡和較高的收入水平。戴維·柯茨認為:在這種模式下,「國家對資本的積累的直接干預程度可能比較小,但政治體制嚴格地確立了一整套勞工權利和福利措施,使得有組織的勞工擁有了一個頗有影響的市場和直接參與勞資談判的能力;主流文化是社會民主和基督教民主」[4]。德國模式的優點是:出色的教育和培訓;慷慨的福利國家和工資差距較小,培養了社會的和諧;公司和銀行的密切關系助長了高投資。缺點:勞務市場和產品市場的限制較多,權利過大的工會、高稅率、過分慷慨的失業救濟和對勞動力市場及產品市場的廣泛限制等導致了失業率居高不下。這種模式又被稱為談判或協商資本主義「歐洲福利資本主義」,甚至是「萊茵模式」。

Ⅷ 什麼叫德國模式

中國經濟發展不能選擇第三產業為主的「美國模式」,而要選擇高端製造業為主的「德國模式」——這是時下頗為流行的一種論調。出現這說法和近年來中國經濟政策調整有關。

房地產、互聯網產業、教培等產業紛紛遭到政策調整,進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這些都屬於服務業即第三產業,遂有了上述「美國模式」、「德國模式」的說法。

高端製造業為主的「德國模式」出於想像:

美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是有依據的,服務業產值佔美國GDP的80%左右。那麼德國呢?服務業佔GDP的70%以上,也就是說農業和工業在GDP中佔比小於30%,更不用說二產中的高端製造業了。

「高端製造業為主的德國模式」是沒有依據的,美、德的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相差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大。而且,德國的工業在GDP中的佔比近年來呈波動下降趨勢。最低點是2009年的19.7%,2019年出現了次低的21.5%,比上一年度下降了將近1個點,比美國的19%並沒有明顯優勢。

實際上,英法日德的服務業佔比都在70%上下,不分軒輊。歐盟整體的服務業佔GDP比重也要達到66%以上,內部差距不大,德國的排名也不低。德國的高端製造業發達,只是相對而言。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在高端製造業的底子都很厚,連金融立國的瑞士在高端製造業上也是很能拿得出手的。

哪裡有什麼「高端製造業為主的德國模式」?只有第三產業佔比高的發達國家模式,各國之間區別無非是產業結構的細部差異,有的服務業佔比更高些,有的工業部門更強一點,共性遠大於差異。

閱讀全文

與什麼叫德國真正的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1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8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