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世界最有名的哲學大師都誕生在德國這片土壤呢
只是德意志古典哲學時期德國才開始陸續誕生哲學大師,
1德國出了個康德,出了個黑格爾,為德意志古典哲學的發展打好了基礎
2.德國當時的語言由於社會變革等等原因語法艱澀難懂,本國人當然更容易接受前兩者的理論成果
3.日耳曼人嚴謹而復古,德意志君主立憲制是後行的,民主和科學不像英法那樣深入人心
『貳』 德國盛產世界級大師的原因
作者:珞凌
鏈接:http://www.hu.com/question/19589072/answer/6831463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個問題相當有意思,恐怕詳細說明白這個問題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在此我提出我認為的一個有利因素,請結合其他答案參考,比如德國在18世紀逐步形成的民族主義文化等。
我的回答只強調一個關鍵詞:人口。
題主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你所例舉的那些大師,大多都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的。比如歌德(1749-1832)、貝多芬(1770-1827)、瓦格納(1813-1883)、黑格爾(1770-1831)、尼采(1844-1900)、馬克思(1818-1883),真正少數在18世紀揚名,作為啟蒙時代人物的也就康德一個,更早的巴赫雖然極為重要,但是生前與死後很久都默默無聞,他真正揚名也是在19世紀開始的。
在談德國之前,我們先來談談法國,以及那被稱之為17世紀璀璨明亮的、氣勢磅礴的法蘭西文化。從17世紀起法國便成為了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從太陽王路易十四到拿破崙時代,法國的國力之盛讓整個歐洲顫抖了接近兩個世紀。奠定法國盛世的不是別的,正是法國龐大的人口。1700年,法國有一千九百萬居民,人口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是英國的三倍多,是西班牙的兩倍。
當時的法蘭西民族是大多數歐洲人公認居於歐洲文明之首的,俄國以及其他許多國家上游社會的語言均為法語(具體例子可見《戰爭與和平》等小說),17世紀的法國人發揚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博學多才,他們產生了以尼古拉斯·普桑和克洛德·洛蘭為代表的畫家,文學上產生了高乃依、拉辛、拉封丹、莫里哀等的作家和劇作家,科學上還又有帕斯卡、笛卡爾、懷疑論之父貝爾。而到了18世紀的啟蒙時代,誕生的法國名流更不計其數,盧梭、孟德斯鳩等人的歷史地位絲毫不遜於馬克思等人。
而此時的德國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17世紀,文學和藝術在西歐空前繁榮,但是在德國,卻是完完全全的萎靡不振的狀態。在科學上,除了偉大的天才萊布尼茨以外,德意志人在三十年戰爭期間和戰爭以後所取得的成就,比英國人、荷蘭人、法國人和義大利人都少。只有在音樂方面,這時期德意志人是很出色的。但總體上來說,德國是一個緘默的國家,甚至可以說,德國僅是歐洲較高文明中的一個次要部分。為什麼呢?這是由於德國的歷史情況決定的。
神聖羅馬帝國在文藝復興之後基督教改革的沖突中首當其沖。在三十年戰爭中,基本上所有的戰爭都在德意志本土進行困銷。戰爭至少造成了600萬日耳曼人的死亡,日耳曼的各邦國損失超過60%的人口。村莊被焚毀,農田被荒蕪,狼群在農村到處漫遊。《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署後的半個世紀,德意志局勢是不穩定的。從條頓騎士團衍生出來的勃蘭登堡,在1618年繼承了普魯士公爵領地,開始了其軍國主義政治。很久以來,軍事美德成為整個普魯士貴族的特點,不同於浪漫的法國人,其思想的中心在於義務、服從、服務和犧牲上。到了威廉一世的時候這種國家主義思想已經成為主體,這個皇帝幾乎是個大老粗,鄙視一切「帶有文化氣息」的東西。他所制定的全部政策都是為軍隊服務的。
後來,隨著威廉一世之子,具有文藝氣息的腓特烈二世吞並西里西亞,又一場劫難在德國國內發生了。這場異常慘烈的大戰被稱之為七年戰爭。普魯士一隅之地,同時對抗法國,奧地利,沙皇俄國,瑞典,波蘭,以及其他德意志小邦國。聯軍的兵力汪裂游是普軍的2~3倍,然而腓特烈二世卻殊死頑抗。最終普魯士堅持到了最後,但是卻再次付出了慘痛的傷亡。萬住家被摧毀,上百個城鎮成為廢墟,數千家庭滅門,據皇帝自己估計,18萬普魯士軍人戰死在戰場上,50萬平民死於醫葯和食物匱乏,占當時國家總人口的1/9,有些地方,僅剩老弱婦孺在耕地。
此後,腓特烈二世沒有再發動戰爭。普魯士的侵略步伐緩和了,甚至一度被拿破崙的軍隊摧毀。一直到俾斯麥上台前,德國總體上一直保持和平,從此開始了人口高速增長的時代。18世紀末到19世紀源做,德意志文化的黃金時代了。
『叄』 二戰期間德國為什麼出了那麼多傑出的科學家
美國1901年後的諾貝爾化學物理獎遠多於德國。英國也略多於德國,1901以前德國大師級多半是猶太或者斯拉夫人,本族高手遠不如戰勝國們多。高斯恩格斯萊布尼茨等等都是標準的猶太民族,德國的特點是匠人數量遠多於大師,所以1901年後它的諾貝爾數學獎遠少於法國美國英國等等,因為猶太天才都跑光了,只能搞搞化學等實驗科學了。美國的戈達德發明火箭比布勞恩早多了。而且光看獲獎根本無法代表各國實際人力資源人才質量和數量水平,為何呢?蘇聯二戰後跟美國爭霸那麼多年,蘇聯或者俄羅斯的人才質量和數量科技水平明明跟美國不相上下,然而俄羅斯的諾貝爾獎並不多。同樣中國,日本,拉丁阿拉伯斯拉夫國家很多都是天才輩出,可惜諾貝爾獎都不多,但你能說這些國家的生活生產水平都極度低下?德國對蘇聯之所以前期有優勢,完全是因為德國准備比蘇聯充分太多倍的緣故。一個精心准備了幾年的國家處在自身的頂級戰備狀態,去偷襲一個完全沒有進入戰備狀態,國家戰爭機器還完全沒有運轉起來的國家,當然會有巨大優勢。可惜一旦對手回過神來國家機器真正開動起來,德軍優勢就盪然無存甚至面臨亡國滅種的境地。所以在雙方都准備充分的時候,德軍往往沒有任何優勢甚至還處於各種劣勢才是它納粹人種的真相。德國吹的往往都是自己巔峰狀態去偷襲別人的衰落甚至無准備狀態的情況,但它們從來不敢面對人家狀態好的時候自己的差距和潰敗。二戰前德國是被美國扶持去偷襲蘇聯的
二戰爆發前美國資本確實為納粹德國提供了大量資金技術。
1924年到1933年,通過華爾街的國際財團經手流入德國的貸款總額為330億馬克,其中的最大三筆款項,分別建立和幫助了三家大工業卡特爾(一種壟斷形式)。這三家卡特爾分別是德國通用電力(A.E.G),聯合鋼鐵,I.G.法本,它們分別控制了電力、鋼鐵和化工行業,把握了德國的工業命脈。到1937年,聯合鋼鐵和IG法本生產的爆炸物加起來佔全國總量的95%,著名的克虜伯軍火公司也在它們控制之下。這個不僅得益於美國貸款,還有美國的技術。
華爾街還通過所控制的德國寡頭企業向希特勒的競選提供了支持。希特勒上台後,1933年8月,美國銀行協會同德國就貸款問題進行談判。美國銀行同意德國延期償還以前的貸款,並且保證今後美國在德國的資本和產業的全部收入只在德國使用,並用此來興建新的軍事企業或者改建原來的軍工企業。
從1933年到1939年,在德國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做准備的6年時間里,杜邦財團與化學公司、洛克菲勒財團和美孚石油公司、摩根財團及它控制的電報電話公司、福特汽車公司(亨利福特本人由於與納粹的合作還得到了十字鷹徽勛章)爭先恐後跟德國簽下了巨額的戰略原料和軍工項目的訂單。僅僅飛機一項,1934年8個月中美國對德國的出口數量就比1933年增加了不止5倍。33年到39年間,在納粹德國的軍事機構中營業的美國公司超過60家。
在技術輸出貿易上也毫不含糊,杜邦公司通過I.G.法本把氯丁橡膠和飛機防爆劑的技術賣給德國;坦克潤滑油的技術是從美孚石油公司得到的;希特勒發展空軍的重要幫助來自於美孚在德國設立的一家飛機專用汽油廠;電報電話公司參加了德國新型飛機的研製。後來在戰爭中,連美國的海軍部長都承認是美國向希特勒提供了最先進的飛機發動機。網路德吹吧歡迎大家看各種真相
『肆』 德國有那麼久的專制傳統,為什麼還誕生出了這么多的思想家
主要是出了個康德
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星雲說的創立者之一、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是唯心主義、不可知論者,德國古典美學的奠定者。
雖然康德大部分著作都很艱澀,讀他的書需要勇氣,但要研究哲學,康德卻是無法迴避的一座高峰。他對德意志心靈的影響非常巨大。
他那種嚴格遵守紀律和確保精確性的生活態度在今天的德國人身上普遍存在,最精密的儀器就是出自這些認真得近乎呆板的人群之手。更重要的是,他為德意志人的哲學思辨立下了一個榜樣,讓哲學這門科學在德意志的大地上大行其道,以至於世界領域內,最有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的名字上冠有德意志標志的比例太高了。叔本華、黑格爾、費希特、馬克思、尼采……這在許多國家,只要能出現一位,就足以誇耀世間的名字,卻在德意志接二連三地出現。
海涅說:「德國被康德引入了哲學道路,哲學變成了一件民族的事業。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現在德國國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喚出來的一樣。」
『伍』 為什麼德國造就了那麼多文學、藝術和哲學大師
自由的資本主義體制、鼓勵思考的文化氛圍,還有德語。。。你知道德語的嚴謹程度之高的話就不會奇怪那些拗口的哲學語句是怎麼來的了。。。。
『陸』 為什麼德國出現了那麼多的頂級科學家
德國是一個令人欽佩的國家。一大批世界頂尖科學家,如愛因斯坦、普朗克、海森堡、高斯、萊布尼茨、希爾伯特等,已經出現在面積僅35萬多平方公里(略小於中國雲南省)的土地上。哲學家如康德、尼采、叔本華、馬克思、萊布尼茨(職業是律師,但卻是偉大的數學家和哲學家)、黑格爾、海德格爾、謝林、阿多諾、胡塞爾、費爾巴哈、弗雷格、李克特、海森堡、費希特、庫爾特·勒溫、賴欣巴哈、赫爾岑、莫里茨·施利克、文德·班等。巴赫、貝多芬、舒曼、門德爾松、勃拉姆斯等音樂家。在過去的幾百年裡,這片普魯士土地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好的「智慧之地」之一。
這些自然地理環境給人一種「穩當老實,中規中矩」的感覺。德國既不是宗教中心,也不是文藝復興中心。北部是北歐海洋文化,它產生了許多著名的童話故事。俄羅斯是一個位於歐洲東部邊緣的大國,歷史上一直以農業為主導。西方一直是歐洲文化和藝術的中心,尤其宗教;南部多因地形山脈阻隔而形成相當獨特的文化。
『柒』 為什麼德國能出那麼多優秀的哲學家,義大利能出那麼多的文學家藝術家
第一個問:
地理的因素。德國位於中歐,天氣寒冷,有效的減少了戶外活動,導致德國人喜歡呆在家裡。德國人天性沉默、嚴肅,所以在家就靠看書和思考打發時間。這些有益的腦力活動,促進了德國人思辨能力的發展,寒冷的天氣有助於思維的活躍,這為哲學奠定了基礎。
經濟的因素。德國的主體是普魯士,而普魯士的經濟在中歐是非常發達的(最後統一德國的就是普魯士)。哲學是一種閑暇的享受,只有有閑暇時間的人才有精力去思考哲學。多數德國哲學家家境殷實,衣食無憂,所以能夠有大量的時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為了生存去學一門技術(德國的學徒制很完善,終身性的)。這也是一個基礎。
當然,上述因素只是表,而非體。錢學森先生在臨終前曾有一問:「為什麼中國出不了大師?」因為大師不會孤零的出現,大師的出現是有背景的。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斯(又是德國人)說過一個世界歷史的軸心期,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期,人類的文明集中大爆炸,發出耀眼的光芒。其實,這可以用「國家不幸詩家幸」來概之。在哲學蓬勃發展的時候,多是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這才是根本原因。
德國一直處在四分五裂之中,直到1871年才實現國家的統一。在分裂期時期,總有勢力想成就偉業,統一國家,這必然需要招延人才(所謂禮賢下士),所以政治環境相對寬松,社會的包容性和多元性也就會增強。這就為哲學的發展提供了沃土和營養。中國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魏晉的玄學等等,都是絕好的例子。
經濟學講求供需,哲學亦是如此。只有社會有需要,才會有供給。德國社會的分裂,使得國家遭受不少的恥辱,所以他們需要一些理論來為自己指明道路,看到國家的希望(這就是為什麼納粹哲學在一戰後橫行德國的原因)。所以為了解答人們的疑惑,為了國家的統一和改造,哲學理論不斷出現。
任何事物的發生,都不是單個因素所能決定的。當這所有的因素(我舉的因素可能不完整)匯集在一起時,事情的發生也就成了必然。這或許就是答案。
第二個問:
①中世紀的歐洲,貿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義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的萌芽,資產階級希望沖破教會神學的束縛。
②義大利保有大量古希臘、羅馬文化典籍。
③14-17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人才濟濟,匯集一處。
④義大利處於絲綢之路的重要路段,較早接受了東方文化。(造紙術,印刷術)
『捌』 為什麼歷史上很多優秀的西方哲學家都出現在德國
德國人嚴謹,一絲不苟,這也許是成為一名優秀哲學家必備的條件。爭奪生存空間唄,利益集團需要從輿論上造勢
像尼采黑格爾這些人都是代表日耳曼精英階層的,他們那些理論本質上都是在宣傳國家至上,崇尚偉大的英雄,號召全民族通過戰爭掃平腐敗和落後,尼采20幾歲就當了教授,當了幾年教授就因病退休了,一生清貧、多病、孤獨,絕無「為國家利益說話」這回事。他的提倡的超人、自由精靈這些理想,也是要放棄對祖國和家庭的一切牽掛執著的。馬克思是代表猶太民族的,猶太人社會地位低,還是少數民族,所以他提出來全世界無產階級大聯合,民族解放民族自治這些,通過煽動階級仇恨進行奪權。又可能跟社會環境有關系吧,社會環境導致德國人普遍比較嚴謹,淡漠,喜歡研究更嚴謹的東東。再加上德國其實很矛盾,不是戰爭就是新舊思想的碰撞,特別是希特勒那時候,所以德國更重視公民教育,反思歷史錯誤,所以就這樣了。按社會福利待遇來說,德國要算數一數二的了,因為生活有品質的保證,才有時間和參悟人生的想法吧。應該還是德國有突出地位吧!康德開始古典哲學、後來老年黑格爾派、青年黑格爾派、新康德主義。包括法國的薩特 、梅洛龐蒂、德里達都受德國現象學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