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統一的德國曾給歐洲帶來災難,但為何美蘇英法還允許兩德統一
主要因為德國的統一是必然的結果。冷戰以來,西德在美國的扶持下迅速從二戰的廢墟下恢復,到60年代,西德已經躍升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相比之下東德的人均收入只有西德的三分之一,人均GDP僅為西德的一半。經濟差距的懸殊讓許多東德人產生了要移民或偷渡的念頭。東歐劇變後,東德的鄰國口岸開放,源源不斷的東德人通過第三國進入西德。
而當時的蘇聯卻因為國內經濟問題嚴重,急需西方的經濟援助度過危機,並且在西方的滲透下,國外開始劇變,國內也暗潮湧動,蘇聯對東德已「心有餘而力不足」。適時從東德脫身,不僅能獲得經濟上的好處,還能一定程度上拉近與西方的關系,可謂一舉兩得。最終,西德說服了蘇聯,對蘇聯提供經濟援助和貸款,自掏腰包支付蘇聯撤軍安置的費用。
② 二戰 德國是不是世界第一強國英美蘇 都無法單獨與之抗衡
不是,德國經濟在二戰前至少無法與美國較量。1、以鋼產量比較,1937年美國 13200萬人,鋼產量6076萬噸,1937年,德國本土人口6700萬,1940年本土鋼產量2000萬噸左右,含佔領區2600萬噸。
2、gdp而言,1940年美國為2000多億美元,德國為561億美元。
3、以坦克生產為例,德國1940年生產坦克2500餘輛[3型為主],1943年達到了頂峰7600餘輛,但1945年出現崩潰。美國參戰後,在其經濟實力的支持下武器生產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經成為盟軍軍火的主要供應者[具體武器生產狀況如下].到1945年,美軍總兵力達到1050萬人其軍事工業的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
總之,德國創造了經濟奇跡,但也最大程度利用了其潛能。隨著二戰的深入發展,德國已然力不從心,即使不打仗,戰前也超不過美國,打仗後,美蘇都展示出超強潛力,德國只能是排前列,無法成為第一。
③ 二戰德國為什麼敢打蘇聯,日本敢美國
此類事物有3個理由:
1.德國雖然稱霸歐洲,但這並沒有滿足德國人的胃口。德國是個工業國家,德國發動戰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消化國內過剩的產能,獲得更多的資源和市場。盡管德國佔領了半個歐洲,但德國仍然被石油、橡膠等資源匱乏所困擾,德國也無法消化掉龐大的工業產能,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德國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對外擴張。當時周邊能夠滿足德國需求的唯一目標就是蘇聯,因為蘇聯既有豐富的糧食、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又有廣袤的國土和市場。如果德國拿下蘇聯,德國所面臨的問題將迎刃而解。所以在利益的驅動下,德國才對蘇聯發動了入侵。
3.法國戰役中,德國擊敗了老牌霸主英國,嚴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霸權。德國曾試圖渡海佔領英國,但在不列顛空戰中德國遭遇了失敗,德國自知沒能力制服英國,走向大洋的戰略已經被證明不可行。所以德國才轉向陸地,蘇聯因此成為了德國進攻的目標。當時蘇聯剛剛經歷大清洗,軍事思想落後,裝備陳舊,指揮員嚴重不足,蘇軍戰鬥力差的問題在蘇芬戰爭中暴露無遺。希特勒評價蘇聯是「泥足巨頭」,認為蘇聯不堪一擊,德國完全有能力速戰速決拿下蘇聯。但沒有想到,蘇聯戰略縱深是那麼大,抵抗是那麼頑強,而且又得到了英美的幫助,讓德國陷入了戰爭的泥潭,最終輸掉了二戰。
④ 為什麼德國能夠在二戰時期橫掃歐洲實力怎麼發展起來的
二戰時期德國能夠擁有橫掃歐洲的實力,一方面是由於德國的工業基礎雄厚,另一方面是由於德國採用了先進的作戰方式。德國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之後,德國的總體工業實力領先於歐洲的其他老牌工業強國,僅次於同時期的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被限制發展軍事實力,但是德國的經濟實力和工業實力仍然十分的強大,這也是德國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軍事實力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