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空中之神怎麼打敗德國

空中之神怎麼打敗德國

發布時間:2023-07-20 01:06:22

① 高分懸賞哥倫布大航行之前或者這前後的歐洲海洋神話!急急急!

大航海時代大事記年表

1298年後 《馬可.波羅游記》成書。這本書在歐洲的廣泛流傳,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文明與財富的傾慕與貪婪,最終引發了新航路和新大陸的發現。

1317年 葡萄牙堂·迪尼斯國王與熱那亞航海家佩薩尼亞簽訂重建海軍的協定,開始成為海軍強國。

1375年 歐洲當時最完備的航海地圖-加塔蘭地圖完成。

1405-1407年 中國航海家鄭和奉明成祖之命出使「西洋」各國,「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藉以促使東南亞國家向明稱臣納貢,向世界宣揚國威。1407年於舊港(印度尼西亞巴鄰旁)擒國王陳祖義,斬於南京。

1408-1411年 鄭和第二次下西洋,1409年於錫蘭(斯里蘭卡)擒國王亞烈苦柰兒並押往南京,後釋放。

1410年 法國主教達里伊著書《世界的面貌》,論述大地為球型,並從理論上斷定從西班牙海岸可以越洋去印度。

1412-1415年 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於蘇門達臘擒前王子蘇干刺,斬於北京。

1415年 葡萄牙佔領西北非的穆斯林據點休達。

1416-1419年 鄭和第四次下西洋,最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

1420年 葡萄牙發現馬德拉群島。

1421-1422年 鄭和第五次下西洋。

1424-1425年 鄭和第六次下西洋。

1427年 葡萄牙發現並佔領亞速爾群島,成為大西洋航行重要的中轉站。

1430-1433年 鄭和第七次下西洋。不久,中國又恢復閉關鎖國。

1432年 葡萄牙佔領馬德拉群島。

1445年 葡萄牙發現綠角(維德角)。

1446年 葡萄牙人阿方索率船隊抵達甘比亞河,馬里帝國以及曼寧哥人區域被發現。

1447年 葡萄牙軍隊與摩爾人作戰,兵敗丹吉爾,遂調整航海計劃,以主要精力來籌建和經營阿爾金商站。阿爾金模式也成為後來西方各國商貿殖民的基本模式之一。

1450年 歐洲的活版印刷技術出現,書本的大量印刷,使得知識得到廣泛傳播,不再是一部分僧侶的專利,由於人們知識水平的提高,對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越來越強烈,為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提供了思想基礎。

1453年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通往東方的陸上和海上商路分別被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控制。

1455年 羅馬教皇尼古拉五世頒布特權令,授予葡萄牙海上霸主的地位。

1460年 葡萄牙堂·恩里克王子(大航海時代的偉大奠基者,葡萄牙航海事業的總策劃和總指揮)去世,航海探險事業幾乎中斷。

1467年 A.俄羅斯特維爾商人尼吉丁經伊朗到達印度,著書《三海巡禮》

B.日本應仁之亂(~1477年),戰國時代開始。戰亂之中的失敗武士淪為浪人,不斷騷擾洗劫我國東南沿海。倭寇之患由此開始,並越演越烈!

1471年 葡萄牙人的船隊到達幾內亞灣。

1475年 葡萄牙人的船隊到達聖卡塔琳那角。

1482年 葡萄牙著名船長迪奧戈·卡奧出海,發現剛果河口。

1488年 葡萄牙人巴瑟羅繆·迪亞士發現非洲好望角。同年,葡萄牙間諜科維良由陸路(亞歷山大和亞丁)隻身前往印度實地考察,並為國內發回許多重要情報,這也成為葡國日後向東方發展的主要參考資料。

1492年 A.熱那亞人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發現新大陸(8月3日從巴羅斯港出發;10用12日抵達巴哈馬群島中的聖薩爾瓦多;10月28日到達古巴;12月6日到達海地並建立殖民地;1493年3月15日返回西班牙),並將之誤認為是印度。後來的1493、1498、1502年,哥倫布又幾次出海,相繼到達牙買加、波多黎各、多米尼加等島嶼和南美海岸以及宏都拉斯、巴拿馬等地。

B.德國人馬丁·倍海謨設計出第一台地球儀

1494年 在羅馬教皇的仲裁下,西班牙與葡萄牙簽訂了瓜分世界的《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規定在綠角以西370里加處劃分界線,即教皇子午線,線以西屬西班牙,以東屬葡萄牙。

1497年 威尼斯人卡波特在英國的資助下發現紐芬蘭島,並發現拉布拉多寒流。

1498年 葡萄牙人瓦斯科.達.伽馬到達印度卡利卡特(中國史書稱古里),開辟了印度航路。(1497年出發,旗艦聖加布里埃爾號;1497年11月到達好望角;1498年3月到達莫三比克;後在馬林迪[中國史書稱麻林地]覓得穆斯林航海家伊本·馬德內德領航;1498年5月到達卡利卡特,1498年9月回到里斯本)

1499年 奧斯曼土耳其海軍擊敗威尼斯,開始爭奪東地中海地區的制海權。

1500年 A.葡萄牙人佩德羅·卡布拉爾率領艦隊去征服印度,途中遇風暴而迷航,西行發現巴西,並宣布巴西歸葡萄牙所有。後繼續東行,繞過好望角後再遇風暴,艦隊被風吹散,船長洛倫佐·馬克斯發現馬達加斯加島。

B.葡萄牙人費爾南德斯發現格陵蘭南部。

1501年 A.佛羅倫薩人亞美利哥·維斯普奇在西班牙政府的資助下對南美洲東北部沿岸作了詳細考察,著書《海上遊行故事集》,確認這是一塊新的大陸,但不是印度,後以他的名字命名這塊大陸為「亞美利加」。

B.葡萄牙人加斯巴爾發現紐芬蘭島。

1502年 葡萄牙人達·諾瓦發現阿松森島和聖赫勒那島(後來因囚禁拿破輪而出名)。

1505年 A.葡萄牙發現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

B.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任命德·阿爾梅達為印度總督。攻擊並殲滅一切非葡萄牙的商船或軍艦,壟斷東方所有貿易。

1506年 葡萄牙佔領索科特拉島(亞丁灣)。

1507年 葡萄牙海軍於印度西海岸被印度埃及聯合艦隊擊敗,德·阿爾梅達被擊斃。

1508年 葡萄牙佔領忽魯謨斯島(波斯灣)。

1510年 葡萄牙的印度總督阿布克爾克佔領印度的果阿。

1511年 A.阿布克爾克攻佔馬六甲,完全控制了馬六甲海峽。

B.西班牙在塞維利亞專設「印度事務所」,總管對殖民地的統治事務。

C.西班牙征服古巴。

1513年 A.西班牙巴爾博亞探險隊通過巴拿馬地峽看到了南海,即太平洋。

B.西班牙人阿拉米諾斯發現墨西哥灣流。

1519年 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在西班牙政府的資助下出發,力圖環繞地球航行以發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1520年 麥哲倫穿過美洲南段與火地島之間的海峽,進入太平洋。後人將這個海峽命名為「麥哲倫海峽」。

1521年 A.麥哲倫到達菲律賓,捲入當地土人的沖突,戰死。其手下繼續航行,發現摩鹿加群島(就是著名的香料群島),隨後越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

B.西班牙的埃爾南多.科爾特斯攻取特諾奇蒂特蘭城,新大陸墨西哥的阿茲特克帝國滅亡。

C.中葡「屯門之戰」爆發,葡萄牙船敗逃馬六甲。

1522年9月6日,麥哲倫的船隊回到聖盧卡港,世界一周航路完成。

1523年 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一世宣布脫離卡爾馬聯盟,瑞典獨立。

1529年 葡西兩國簽訂《薩拉哥薩新條約》,在摩鹿加群島以東17度處又劃了一條分界線,完成了亞洲地區的勢力劃分。

1532年 A.葡萄牙貴族馬丁·蘇沙從法國人手裡奪回巴西。

B.西班牙侵佔厄瓜多。

1533年 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皮薩羅滅亡新大陸的印加帝國。

1535年 A.西班牙人門多薩侵佔巴拉圭和烏拉圭。

B.西班牙擊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奪取突尼西亞。

1538年 A.西班牙人阿爾馬格羅侵佔玻利維亞。

B.西班牙人奎沙達侵佔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並築波哥大城。

1541年 西班牙擊敗南美阿勞幹人,完全征服智利。

1548年 葡萄牙在日本九州設立商站。

1549年 西班牙征服阿根廷。

1553年 A.葡萄牙騙借去中國澳門。

B.英國人威羅比向北冰洋航行,抵達阿爾漢格爾斯克(俄羅斯)。

1558年 A.英國伊麗莎白一世即位(~1603年),為了擴展英國的海上勢力而積極的鼓勵海盜活動。

B.瑞典與俄羅斯為爭奪立窩尼亞爆發戰爭。

1561年 倭寇大舉侵犯台州,戚繼光率領所部九戰九勝,取得舉世聞名的台州大捷!以後的幾年又會同俞大猷所率俞家軍進行興化、平海、等平倭戰役,連戰連勝。1665年,長期為害的倭寇之患,終被盪平。

1566年 西屬尼德蘭地區爆發資產階級革命。

1569年 A.荷蘭人墨卡托首創用圓柱投影法編繪世界地圖,奠定航海制圖基礎。

B.印度海軍將領昆甲利大敗葡萄牙海軍,葡艦隊司令德米德蘭重傷而死。

1570年 西班牙侵佔菲律賓。

1571年 雷班托戰役爆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海軍在該戰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聯合艦隊打敗,失去了對地中海的控制。從此,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始走下坡路。

1579年 尼德蘭成立烏特勒支同盟。

1580年 西班牙吞並葡萄牙。

1581年 原尼德蘭北部地區宣布獨立,荷蘭誕生。

1583年 立窩尼亞戰爭結束,瑞典、波蘭和立陶宛擊敗俄羅斯,贏得勝利。

1584年 英國在北美建立弗吉尼亞殖民地。

1588年 A.英國擊潰西班牙「無敵艦隊」。

B.英國成立幾內亞公司,從事殖民活動。

1589年 葡萄牙滅亡西非安哥拉王國。

1592年 朝鮮「壬辰衛國戰爭」,豐臣秀吉跨海入侵朝鮮,中國援朝。

1595年 荷蘭人范·林斯霍特編著了最早的航海志,記述了大西洋的風系和海流。

1596年 荷蘭人巴倫支為探尋由北方通向中國和印度的航線,曾在北冰洋地區作了三次航行,並於本年到達新地島。

1598年 A.荷蘭人范·尼克遠征爪哇、摩鹿加群島。

B.日本關白豐臣秀吉逝世,日軍撤出朝鮮。

1600年 A.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直至1858年被英國政府正式取消。

B.葡萄牙侵佔緬甸沙廉。

1602年 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英荷兩國矛盾加劇。

1603年 荷蘭在爪哇建立商站。

1604年 法國東印度公司成立。

1605年 荷蘭在摩鹿加群島擊敗葡萄牙艦隊。

1607年 荷蘭眼鏡商人帕理席發明望遠鏡。

1608年 A.法國在北美聖勞倫斯河下游建立魁北克城。

1609年 A.英國在印度蘇拉特建立商站。

B.西班牙與荷蘭締結12年休戰協議。

C.荷蘭佔領班達群島,完全征服摩鹿加群島。

1610年 英國人哈得孫航行至今哈得孫灣(加拿大)。

1611年 英國佔領印度馬蘇利巴丹。

1613年 A.英國佔領印度蘇拉特城。

B.緬甸軍隊圍城34日,最終收復沙廉,處死葡萄牙總督博利多,驅逐葡萄牙人。

1619年 荷蘭營建巴達維亞城(雅加達)。

1621年 荷蘭西印度公司成立。

1622年 荷蘭在美洲東岸佔領哈德孫河口,命名為「新荷蘭」,建新阿姆斯特丹城。

1623年 荷蘭從葡萄牙處奪取巴西。

1624年 荷蘭殖民者侵佔我國寶島台灣。

1640年 里斯本發生起義,葡萄牙恢復獨立。

1641年 荷蘭佔領馬六甲。

1642年 荷蘭航海家塔斯曼出海,抵達模里西斯和澳洲南部,並發現塔斯馬尼亞島,命其名為「范迪門地」,之後,又發現紐西蘭南島。

1643年 塔斯曼繼續航行並發現湯加和斐濟群島。

1644年 A.塔斯曼航抵新幾內亞西南海岸和澳洲北部。

B.法國向蓋亞那殖民。

1648年 A.「三十年戰爭」結束,參戰諸國簽定《威斯特伐里亞和約》,西班牙正式承認荷蘭獨立。

B.荷蘭人擊敗葡萄牙奪取好望角,建立荷屬海角殖民地。

1649年 荷蘭佔領蘇門達臘島亞齊。

1668年 西班牙承認葡萄牙獨立。

1652年~1654年 第一次英荷戰爭,先後發生9次海戰,互有勝負,但總體是荷蘭戰敗。

1658年 荷蘭佔領蘇拉威西島美那德(萬鴉老)。

1661年 葡萄牙將荷蘭人逐出巴西。

1662年 A.鄭成功擊敗荷蘭,收復台灣。

B.荷蘭佔領蘇門達臘島巨港(舊港)。

1665年 A.西非剛果王國擊敗葡萄牙軍隊,宣布獨立。

B.法國向馬達加斯加殖民。

1665年~1667年 第二次英荷戰爭,各有失利,雙方最後簽訂《布里達合約》。

1667年 荷蘭佔領蘇拉威西島烏戎潘當(望加錫)。

1670年 英國玻意耳在研究海水中鹽度與密度關系基礎上發表《海水鹽度的觀測和實驗》,開創海洋化學的研究。

1671年 葡萄牙人第二次滅亡西非安哥拉王國。

1672年~1674年 第三次英荷戰爭,在此以後荷蘭勢力有所削弱,英國取得了最後勝利。英國奪佔新阿姆斯特丹城,改名紐約。

1675年 丹麥人羅默首創恆星中天法測時。

1686年 英國人哈雷系統地研究了主要風系與主要海流的關系,後又闡述了海洋蒸發現象。

1687年 英國人牛頓用引力定律對潮汐性質作了精闢解釋

1688年~1697年 法國與反法的奧格斯堡同盟(由英,荷,奧,西等國組成)之間發生戰爭。這是英法之間海上爭霸戰的開始。

1698年 東非蒙巴薩阿拉伯人起義,擊敗葡萄牙人。到了次年,魯伍河以北葡萄牙殖民者全被驅逐。

1702年~1713年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英法的第二次交鋒,結果英國取得了海上霸權的明顯
優勢。

1730年 A.英國人西森發明經緯儀

B.英國人哥德弗萊和哈德利首創用六分儀在海上進行天文定位測量

1732年 俄皇彼得一世派白令考察俄國東端海域,發現「白令海峽」。

1740年 瑞士人伯努利提出平衡潮學說

1740年~1748年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英法的第三次交鋒,法國還是失利。

1756年~1763年 「七年戰爭」,這是18世紀英法爭奪海洋和殖民霸權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戰爭結束,英國取得了最終勝利,從而確立了其全球的海上霸主的地位,「日不落帝國」建立!

1768年~1779年 英國的詹姆斯.庫克船長進行了3次南太平洋考察,將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納入英國版圖,並且發現了夏威夷。但庫克的功績在於發現了用橙汁和卷心泡菜來防治壞血病的方法,從而拯救了大量水手的生命。庫克是繼哥倫布之後在地理學上發現最多的人,南半球的海陸輪廓很大部分都是由他發現的;他還在海上精確地測量經緯度,取得了大量表層水溫、海流、大洋測深及珊瑚礁等科學考察資料。

1770年 美國人富蘭克林製作並出版了墨西哥灣流圖。

1772年 法國人拉瓦錫首先測定了海水成分,發現水是氫和氧的化合物。

1775年 A.法國人拉普拉斯創立潮汐動力學理論。

B.庫克完成了環南極航行。

1779年 庫克在與夏威夷人的沖突中被殺。

1799年 德國人洪堡德發現了秘魯海流。

② 阿登戰役德國為什麼戰敗德國如果勝利會怎麼樣

阿登戰役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時發動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性戰斗。德國軍隊在這場戰斗中失敗的原因有很多。1944年戰爭時,德國的軍事實力比以前差得多。在這場戰爭中,美軍的軍事實力得到了顯著的體現。美國完全控制了制空權,因此美國在戰爭中擁有絕對優勢。曾經在歐洲戰無不勝的德國空軍在阿登戰役中被盟國擊敗,並以徹底失敗告終。在阿登戰役的最後階段,德軍只剩下一小部分兵力繼續戰斗。

如果德軍贏得阿登反擊,德國工廠將恢復相當大的生產能力,新坦克和戰斗機將穩定生產,西線戰爭將推遲三年。東線的蘇軍利用西線的美軍和德軍絞殺之際,加快了前進的步伐。阿登反擊戰中如果德軍勝利,德軍會攻克巴斯托涅之後長驅直入,收復比利時,直到比法邊境。德軍將獲得資源和補給。

③ 面對德軍超強准備,蘇軍是如何嚴陣以待的

德軍自1941年6月入侵蘇聯至1943年初,已經損失了200萬以上的兵員。除了歷年的征補外,希特勒在1943年1月13日又發布了「防衛第三帝國」的總動員令,其中把男子徵召的范圍定在16~65歲。這樣,德軍此刻仍然能在東線保有198個師。雖然素質不如往昔,但是其整體實力仍舊不可輕視。只是軍備的生產一直趕不上作戰的損耗,從而嚴重影響了德軍的戰鬥力。例如1943年1月時,東線全部18個裝甲師竟然只有495輛坦克可用,其困境可想而知。

與德軍形成對照的是,蘇軍方面自從斯大林格勒大勝後,利用潮水般的猛攻解放了許多城市,並從中獲得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充足的兵源。同時,蘇聯龐大的工業能力也源源不斷地供給前線軍備。更值得注意的是,蘇軍4-34坦克的出現使德軍也漸漸喪失了武器上的優勢。這樣,德軍便陷入了被動的局面。

面對東線的嚴峻態勢,轉任南方集團軍司令的曼斯坦因,向希特勒提出了兩種選擇:其一是放棄鄧尼茨河附近的土地以引誘蘇軍深入,待蘇軍戰鬥力衰竭後再予以反擊;其二是乘蘇軍尚未完成攻勢准備前先行發動洞搭攻擊,藉助大規模的包圍及殲滅戰重創蘇軍。然而,不論是「先攻」或者「後攻」,對曼斯坦因而言,充其量不過是在東線上造成一個和局罷了。

對兼任陸軍總司令的希特勒來說,東線的攻守問題不僅僅是個戰略問題,更是個重要的政治問題。斯大林格勒大敗之後,軸心國之間隱隱產生了一些動搖。希特勒認為,若採取「後攻」,不僅將被迫放棄無數德軍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廣大的土地及資源,更會對巴爾干半島上的軸心國家產生不良的印象。唯有採取主動攻勢才能重新鞏固「德軍無敵」的神話,以加強各盟國的向心力。而且此時土耳其的問題也很棘手,同盟國及軸心國都想爭取土耳其加盟,德軍勢必要在東線有所表現。凡此種種因素,迫使希特勒作出了「先攻」的決定,而庫爾斯克戰線的突出部分正是攻擊的最佳目標。

斯大林格勒慘敗之後一直苦惱不已的希特勒決定先發制人,以庫爾斯克為突破口,發起新一輪攻勢,殲滅蘇軍主力兵團,保住奧寥爾突出部,為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的進一步東進創造有利條件。希特勒為此將集中50個陸軍師,共90萬人、2000多輛坦克。如此大規模的軍事准備蘇軍豈會視而不見?他們通過有效的情報偵察,對希特勒的企圖了如指掌。統帥部決定後發制人,先在庫爾斯克地域以堅強的防禦作戰拖垮進攻之敵,爾後發起反攻,回兵削掉奧廖爾突出部。他們在該地域投入了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共130萬人,坦克也達近3000輛,另有草原方面軍的強大預備隊作後援。

1943年4月15日,德軍開始擬定第6號作戰行動。由中央集團軍及南方集團軍對庫爾斯克一帶的突出部分實施南北夾擊,企圖包圍並殲滅其間的大量蘇軍。依照曼斯坦因的計劃,攻勢應當在5月初融雪期結束後發動,只要蘇軍整補還未完成,德軍便有可能重演1941年的大勝。但納磨拿是許多的因素使得攻擊發起日一延再延,結果白白地延誤了大好戰機。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坦克數量的不足,重坦克更是如此。德軍入侵蘇聯初期雖然在坦克數量上居於劣勢,但是仍能靠優秀的乘員以及新式坦克打敗蘇聯。但是隨著戰局的發展,出現了新的變化:蘇軍在1941年底又研製出了新型T-34型坦克,這種坦克無論在火力、防護力還是機動力方面都比德國坦克優秀。因此,德軍對新型坦克的需求已是迫在眉睫。

為此,德軍也研製開發了新型豹式坦克以及虎式坦克。其中虎式坦克是搭載88毫米反坦克炮的重裝甲坦克,深得希特勒的厚游消愛。希特勒甚至認為一個虎式坦克營即抵得一個坦克師的戰鬥力,因此堅持要等到擁有足夠的數量時才能發動攻擊。然而此時虎式和豹式坦克的月產量不過各只有25輛而已。

不過這種窘狀很快便得到改善,1943年2月,德軍「裝甲部隊之父」古德里安將軍出任德軍裝甲兵總監,肩負起重建裝甲部隊的任務。另外,修貝亞接任軍需部長,統一並強化了德國的軍需生產。由於這兩人不斷努力,德軍裝甲部隊又漸漸恢復了元氣。

另外,1943年5月,北非的25萬軸心軍向英美盟軍投降,這對希特勒而言無疑又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而且,在掃清非洲障礙後,英美聯軍極可能在近期內進攻義大利,這也是個潛在的威脅。在東部前線,越來越多的情報顯示出蘇軍已經加強了庫爾斯克一帶的兵力。德軍的攻勢越往後延,蘇軍的防禦工事就越堅固。況且此時蘇聯正以每月近千輛的速度生產T-34型坦克。德軍擔任北面主攻的第9軍團指揮官摩德爾不得不一再請求增加部隊,以面對越來越強的蘇軍。

這許多因素使得希特勒一再延後攻擊發起日,直到7月初,德軍才算完成攻擊准備,而曼斯坦因原本計劃的時機早已不存在了。

與德軍一籌莫展的境況相比,蘇軍也強不到哪兒去。在紅軍最高指揮部內,斯大林和以朱可夫為首的將軍們也面臨著「先攻」或「後攻」的抉擇。然而他們藉助於「露西」間諜網的幫助,准確而迅速地作出了決定。

「露西」是魯道夫·李斯特的匿名。他在第一次大戰時即加入德軍,但他卻是個徹底反納粹的人。納粹興起後,李斯特偷偷組織了10名反納粹的軍官,這10人都留在戰後的國防軍中,其中5人升至將官。8人任職於國防軍最高司令部,另2人任職於德國空軍。李斯特本人則住在瑞士,隨時將手下得到的情報傳到蘇聯,這些情報後來果然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連李斯特自己也始料不及。

早在1943年4月,「露西」即對紅軍提出了警告:德軍將在泥濘期結束後立即發動夏季攻勢,而庫爾斯克的突出部正是德軍的攻擊目標。由於情報周全,再加上希特勒一再延後開戰日期,蘇軍遂得以從容布置防禦陣地,靜待著德軍的攻擊。

對壘雙方都深諳空中支援之道,為此都投下了血本。德國空軍集結了2000餘架飛機,占蘇德戰場的70%。其中13個大隊專門從本土和法國、挪威調來,這當中不乏能征善戰的精銳之師,包括曾擊落近千架敵機的第3戰斗聯隊、第52戰斗聯隊,以及俯沖轟炸航空兵主力——曾在波蘭參與維盧尼大屠殺、在海上擊沉蘇聯「瑪拉塔」號戰列艦的第2俯沖轟炸聯隊。蘇軍的投入也並不遜色,他們投入了中央方面軍空軍第16集團軍、沃羅涅日方面軍空軍第2集團軍、西南方面軍空軍第17集團軍和遠程航空兵主力兵團,共有飛機3100架,兵力數量遠遠優於德軍。蘇軍的主力戰斗機是雅克-3、雅克-9和拉-5,性能與德國最新型的Me-109G和FW-190A大體相當,特別是拉-5H型屬最新改進型,首次投入戰場。該型飛機發動機1850馬力,比一般戰斗機高出80馬力,機動性好,堅固耐用。

蘇軍在庫爾斯克一帶共集結了130萬名士兵、超過2萬門的火炮和3500輛坦克,它們分屬北邊洛克索夫斯基指揮的中央方面軍以及南邊瓦圖丁指揮的佛洛尼茲方面軍。另外它的北面有帕波夫指揮的白揚斯克方面軍,南邊是馬林諾夫斯基的西南方面軍。其後的預備隊則是可涅夫指揮的斯帝普方面軍。這些兵力合在一起,總數超過200萬,坦克更多達5000輛。

蘇軍把這項行動取名為「庫圖佐夫作戰」。蘇軍在德軍可能進攻的方向,以層層的地雷、鐵絲網、碉堡及戰壕構成一個巨大的防禦陣地。據估計,平均每公里正面埋下了1500枚以上的反坦克地雷以及無數的人員殺傷雷。其密度是莫斯科防禦戰的6倍,斯大林格勒會戰的4倍。

與此同時,蘇軍一道道的壕溝及反坦克陣地也布滿了庫爾斯克地區。光是中央方面軍即挖了大約54公里的戰壕。每個陣地有3~5門重型反坦克炮、2~5門迫擊炮,並有交通壕互相連結。蘇軍將許多反坦克炮放在改裝的農舍中,前線的坦克也開進坦克壕中,僅露出炮塔射擊。這種陣地戰准備的規模之大,也是歷次戰爭中罕見的。

為了防禦德國空軍的攻擊,蘇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內集結了9個防炮師、40個防空團、17個防空營,甚至還有10列防空裝甲列車。

在蘇軍做好了充分准備的同時,德軍至7月初也已完成所有的攻勢准備:擔任北面夾擊任務的是克魯格指揮的中央集團軍,下轄第2裝甲軍團及第9軍團,擔任主攻的第9軍團由摩德爾指揮,轄有6個裝甲師、1個機械化師及十多個步兵師。大約有960輛坦克、2400門火炮,第2裝甲軍團則防守奧廖爾突出部以掩護第9軍的側翼。

伴著俄羅斯平原的暖風陣陣吹來,數千輛坦克和數千架飛機齊聚庫爾斯克地域,一場規模空前的空地大血戰即將拉開帷幕。

北線的戰斗首先在空中打響。還在雙方籌備戰事階段,雙方空軍就競相以對方航空兵為主要目標展開了一場對攻戰,目的都是為即將打響的大決戰作準備。

1943年5月6日,蘇聯空軍首先發起空中進攻戰役,連續4天猛烈地轟炸庫爾斯克及其毗鄰地區的德軍26個機場,出動飛機總數高達1392架次,在機場上擊毀德機373架,擊傷51架,令慣於突擊敵方機場的德國空軍飽嘗了被別人攻擊之苦。5月8日開始,蘇軍又進行了第二次空中進攻戰役,繼續猛轟德軍機場,出動規模竟達到了3360架次。在突擊機場的同時,蘇聯空軍還對戰區內和敵縱深交通線、倉庫、通信指揮中心施加了猛烈打擊。

德軍也出動大批飛機對蘇軍機場和鐵路線進行突然轟炸。6月2日,德軍287架轟炸機在戰斗機掩護下,分多批撲向庫爾斯克鐵路樞紐,蘇軍起飛386架殲擊機攔截,經過數小時空中對攻,一舉擊落德軍第一梯隊轟炸機58架。但德軍後續梯隊的160架轟炸機乘機突入了庫爾斯克,對鐵路樞紐投下了數十噸炸彈,致使蘇軍鐵路運輸中斷了12小時。此役德軍總共損失飛機145架,蘇軍損失則少得多。

蘇軍這兩次空中進攻戰役,使德軍航空力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改善了空中力量對比,為即將打響的大決戰創造了良好條件。

在庫爾斯克南,德軍的實力也不弱。在那裡,主攻的第4裝甲軍團由霍斯指揮,轄有5個裝甲師、1個機機械化師及5個步兵師。右側是肯夫指揮的肯夫軍團,包含3個裝甲師及3個步兵師,士兵總數也有20萬之眾,擁有坦克1500輛。

加上全線的防禦及支援兵力,德軍在庫爾斯克一共投入了90萬名士兵、2700輛坦克、2000多架飛機以及1萬門火炮。其全部兵力佔德軍總兵力的1/3強。

當大進攻進入倒計時階段時,雙方的空軍都加緊展開了偵察工作。7月2日,希特勒在東普魯士的總統大本營中召見德軍的高級將領及主要的前線指揮官。由於德軍攻勢延後,偵察得到的種種跡象都顯示蘇軍已經增強了兵力,德軍已經不可能再有奇襲的優勢。曼斯坦因最初原本傾向「後攻」方案,後來雖然勉強同意採取「先攻」,但拖到此時,情勢已經改觀了。在一番分析比較後,希特勒最後下令:7月5日凌晨3時30分展開強擊。

蘇軍代理最高指揮官朱可夫及參謀總長瓦西列夫斯基在綜合各項偵察情報後,於7月2日對各地守軍提出警告。他指出德軍可能在7月3日至6日展開攻擊,要求各地軍隊嚴加戒備。

到了7月4日晚上,蘇聯中央方面軍的偵察部隊發現前線的德軍工兵正在清除前線的地雷帶,便派兵追殲。雙方發生小規模的沖突後,蘇軍帶回一名德軍俘虜。該俘虜屬於德軍第6步兵師的工兵營,他透露說:德國將於翌日凌晨3時30分發動攻擊,各部隊已進入戰斗位置等等。有了這些情報後,蘇軍將領們對戰局更加有把握了。

7月5日凌晨3時25分,就在德軍准備猛攻之際,一顆顆重型炮彈突然從天而降,砸向德軍陣地。緊接著,蘇聯空軍也一齊沖向德軍前線機場,只幾分鍾便炸毀德機60餘架。幸虧一些德戰斗機部隊反應敏捷,緊急升空,遏制了蘇機的攻勢,停放在各機場上的大批轟炸機才未遭到更大損失。但它們發起進攻的時間卻被迫推遲。早上5時30分,穩住陣腳的德軍才分別從北面的奧寥爾和南面的別耳哥羅德發起了南北對進攻勢,早有防備的蘇軍地面部隊立即展開了頑強阻擊。

德國空軍為了給接下來的坦克部隊前進鋪平道路,在南北兩路的進攻方向上均投入了大量轟炸機、俯沖轟炸機和強擊機。同時還派出大批戰斗機為轟炸機和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掩護。蘇聯空軍也針鋒相對,派出大批殲擊機爭奪制空權,攔截來襲之敵,同時以轟炸機、強擊機猛轟敵地面部隊。雙方在地面戰場均投入了上千輛坦克和自行火炮,雙方空軍均拿出反坦克殺手鐧。蘇軍強擊機配備了一種新式反坦克聚能炸彈,它重約2.5公斤,能擊穿德軍最新型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德軍則使用了兩種專用反坦克攻擊機,一種是改裝了的HS-129B2強擊機,它發射的穿甲彈由鎢合金包覆彈頭,能穿透數十毫米厚的坦克裝甲;另一種是JU-87G型飛機,摧毀力更大。這兩種飛機均在1942年下半年研製成功,屬世界第一批專用反坦克攻擊機,德軍用它們組建了若干個反坦克攻擊大隊,指望它們能在這次行動中一顯身手。

激烈的戰斗在空中和地面同時鋪開。雙方的殲擊機與殲擊機之間、殲擊機與轟炸機之間、轟炸機與坦克之間展開了天昏地暗的大混戰。空戰、空襲、反空襲交替進行,直殺得庫爾斯克地域烈焰翻卷不休,濃煙遮天蔽日。

④ 德軍二戰中的不敗神話是如何被撞得粉碎的呢

德國在二戰中第一次沒有達成的戰役就是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由於在不列顛空戰中,德國空軍無法取得英吉利海峽兩岸的制空權,所以計劃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無限期推遲,盡管當時空戰的影響不如現在那麼大,但是這是德國第一次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

盡管英國挫敗了德國的入侵企圖,但是英國本身的損失也不小。

⑤ 不列顛空戰德國為何最終失敗了淺析德國在不列顛空戰的失敗原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為了逼迫英國屈服,為了能夠擊敗英國,於是便開始使用空軍對英國展開攻擊,而這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規模最大的空中戰役—不列顛空戰。在這場戰斗當中,德國擁有著壓倒性的優勢,但是最終卻還是失敗了。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德國輸掉了這場空戰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不列顛空戰的起因
法國戰役,德國用很小的傷亡就擊敗了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四個國家。其中法國、比利時、荷蘭投降,英國則退回到了自己的本土英倫三島。雖然此時英國已經損失慘重,陸軍丟光了自己的裝備,海軍和空軍也損失較大。但是仗著其強大的海軍和擁有英吉利海峽這道天塹,英國暫時站穩了腳跟。

此時犯難的反而是德軍了,因為德國並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攻擊英國本土。此時戰役已經變成了兩棲登陸作戰,這種戰役需要的是足夠的軍艦,至少需要4-5艘戰列艦,30艘輕重巡洋艦,100艘驅逐艦,以及大量的運輸船和登陸艇。然而德國卻什麼都沒有,也就是說登陸作戰是德軍難以完成的。

但是希特勒的野心是不會為此止步的,他要逼迫英國投降。海獅計劃就這樣被制定了出現來,按照計劃,德國空軍將對英國南部沿岸的重要目標發動空襲。目的是消滅英國戰斗機部隊的主力,之後派出轟炸機空襲英國艦隊,最後讓海軍集中的船隻,可以將德國陸軍送上英國本土。

為了這次計劃,德國可謂拼盡全力。此時德國集中了2669架作戰飛機,168艘運輸船,1910艘駁船,419艘拖船,1600艘汽艇。另外准備了13個師,准備進行登陸作戰。在波濤洶涌的大西洋上,戰爭一觸即發。

理論上這個辦法是可行的,因為此時英國空軍僅僅只有七百餘架戰斗機,面對德國空軍力量是很難做出有效阻擋的。面對德國空軍遮天蔽日的攻勢,英國空軍能否抵抗則是個未知數。另一方面,英國此時也匱乏所需的裝備,大功率探照燈,高射炮都是十分匱乏的。

而戰斗機上,英國也不如德國,颶風式戰斗機不是德國BF109戰斗機的對手,新銳的噴火式戰斗機則較少。要與德國空軍戰斗,無異於是以卵擊石。可以說,戰斗從剛開始,就陷入了絕望之中。

不過英國並非沒有優勢,英國皇家空軍的戰斗機指揮部由休·道丁負責,下轄四個飛行大隊,第十大隊保衛英格蘭西南地區,第十一大隊保衛英格蘭南部沿海,第十二大隊保衛泰晤士河入海口以北直至北部海岸,第13大隊則保護英格蘭北部地區。

而且英國早就建立了全國性的雷達預警網站,盡管當時的技術還不十分完善,但是已經能為英國皇家空軍提供敵方空襲編隊的大致方位和行進方向。重視本土防空的英國,也早已將雷達和戰斗機的使用關系,合理化和協調化。而道丁已經做好了,迎擊赫爾曼·戈林和他的德國空軍了。
不列顛空戰爆發
戰斗在1940年7月10日爆發,德國空軍開始襲擊英吉利海峽的護航船隊和港口,企圖誘殲英國戰斗機部隊,為登陸行動而奪取制空權。然而道丁卻通過雷達,有效的確認了德國空襲編隊的方位,然後調撥戰斗機和高炮進行打擊。在德國空襲編隊的航線上,他們會遭遇到各個方向趕來的英國戰斗機中隊的攔截。

戰斗持續至8月12日,英國皇家空軍損失了150架戰斗機,德國空軍則損失了286架戰斗機和轟炸機。因為天氣原因,德國空軍暫停攻勢,至8月15日再次發起攻擊,目標位英國東南部和北部,但結果依舊不佳。從8月15日至8月19日,德國空軍都沒有取得什麼戰果,反而損失不輕。在雷達的探測和引導下,道丁可以有效的調配自己手上空軍力量,打擊德國空軍。

8月19日,戈林在再自己的卡林霍爾庄園召開會議,總結了前一階段作戰的情況。經過會議商討後,戈林決定全力攻擊英國第十一戰斗機大隊的基地,目標是打開通往倫敦的空中通道,以消滅英國剩餘的戰斗機,並且摧毀地面設施。

德國空軍在第二階段,應該集中摧毀英國的機場,雷達站,地面防空哨和英國的戰斗機部隊。8月24日至9月6日的戰斗中,英軍有195架戰斗機被擊落,171架被重創。南部的五個機場也因為空襲失去作用,英國皇家空軍的七個指揮中心的六個被摧毀,雷達站也大多被毀,事實上英國空軍飛行員也近乎到了極限,許多人甚至剛剛降落,就昏迷了過去。如果繼續這樣下去,英國皇家空軍將很快失去抵抗能力。而德軍仗著數量優勢,能繼續他們的計劃。

然而一個意外事件打亂了德軍的作戰計劃,8月24日,德國重啟攻勢時,十二架迷航的德國轟炸機飛臨倫敦上空,在市中心扔下了炸彈。他們並不知道,這里是倫敦,飛行員誤以為是什麼重要的軍事設施。炸彈在倫敦市中心爆炸,人員死傷慘重。丘吉爾遂派出81架轟炸機在次日空襲柏林,作為對德國的報復。空襲本身沒有對德國造成劇烈損失,但是卻嚴重刺激了希特勒的神經,希特勒叫囂要將倫敦從地球抹掉。所以他們要空襲倫敦,毀滅他。

於是攻擊計劃從摧毀英國空軍,轉向了空襲英國首都倫敦。9月6日,德國出動68架轟炸機空襲倫敦,造成倫敦嚴重受損。9月7日,德軍再次發起空襲,625架轟炸機投擲了300噸炸彈和燃燒彈。入夜後,德軍二次空襲展開,250架轟炸機又投擲了大量燃燒彈,倫敦1300多處起火,許多街區化為火海,連白金漢宮也遭到了空襲。當晚,英國倫敦被炸死的市民多達三百人,傷者1500餘人。

此後一連七天,德國空軍都不分白天黑夜的空襲倫敦。事實上此舉正中英國下懷,因為空襲城市就讓德國空軍不得不放過英國戰斗機部隊,這讓英國戰斗機部隊得到了寶貴的喘息。在9月15日,經過八天的休整和補充,英國空軍在這一天投入了19個中隊,三百餘架戰斗機組成的大機群與德軍交戰,德軍損失慘重,有68架軍機墜毀,80架受損嚴重。此後一直持續到41年5月,德國空軍的空襲都沒有取得真正意義的戰果。
德國空軍的失敗原因
如果細看這場戰役,我們會發現,德國空軍從一開始就處於一種驕傲自滿的狀態,對英國的空襲從始至終都缺乏一個明確的想法。攻勢重點來回搖擺,始終沒有明確他們的目標是什麼,策略是什麼。沒有成熟完善的進攻方案的結果,就是倉促作戰,缺乏必要的研究分析,這種方式研究出來的計劃,根本不稱之為計劃。

對比之下,英國早就預見到了英國的存亡,將取決於制空權的爭奪,所以在1940年5月就有目的和計劃的採取了一切必要措施來加強自己的防控體系。在指揮體制,兵力部署上已經做好了充足的准備。所以當空戰爆發,英國有充足的預案可供使用。

當然在軍力上,英國有巨大劣勢,其戰斗機部隊,在一開始只擁有700架戰斗機和500餘架轟炸機。而德國則具備絕對的優勢,從一開始的兩千餘架,到後來的四千餘架,兵力遠遠超過英國。如果德國可以發揮好自己的兵力優勢,幾乎可以碾死英國。

但是在兵力調配上,英國則更為有經驗和優勢。依靠51座雷達站和大量的防空觀察哨,以及整齊劃一的指揮體系,英國已經構成了一個嚴密的防空網路。任何進犯的德國軍機都將被發現,並且遭到英國戰斗機有組織,有目的的攔截,導致德國機群是處在一種盲人的狀態作戰的。而英國則通過這種方式,大大減少人員消耗和裝備損耗,彌補了自己飛機數量的不足。

另一方面,德國空軍在英國作戰,如果飛機受損嚴重,無法返航,那大多就只能在英國跳傘。如此一來,德國飛行員斷無可能逃回德國,受損的飛機也就是真的受損了,飛行員自然也成了英國人的階下囚。而英國飛行員一旦發現戰機受損,就會立刻迫降,然後尋求附近村鎮平民的幫助,將飛機拖回基地進行維修。如此一來,德國的損失就會日漸加劇,而英軍則大大減少了損失。

這種損失的直接結果就體現於,德國空軍總參謀長,漢斯·耶舒恩內克所下達的兩個相互矛盾的命令。第一個命令是建立更多的飛行學校,此舉固然無錯,畢竟德國需要更多的飛行員投入戰斗。但是他的第二個命令則非常奇怪,抽調更多的飛行教官充實到各飛行聯隊去。

此舉無疑是災難性的,盡管他的初衷是調集更多的優秀飛行員壓倒英國人,然而這本質上是個飲鴆止渴的辦法。戰爭不可能短時間結束,德國後備飛行員已經快要消耗殆盡。此時將大量的飛行教官送上戰場,而飛行學員們卻得不到充足的教育結果無疑是非常可怕的。

這個策略的直接結果就是,許多德國的新飛行員很多不會全天候飛行,不會夜間飛行,不會儀表飛行,因為他們沒有學過這些科目。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為了彌補損失,就要搜刮更多的飛行學員和寶貴的教官上前線,到時新的飛行員水準會更差。這里還有一個統計,四分之一的新飛行員在不列顛空戰期間活不過十場戰斗,也就是說長此以往,德國空軍就會被耶舒恩內克這種慢性自殺的策略,徹底毀掉。

而德國最大的錯誤則是在英國空軍即將被壓垮時,希特勒因為柏林遭到轟炸而命令空軍去毀滅倫敦。這無疑是個巨大的錯誤,希特勒認為此舉可以壓垮英國,讓英國人民逼迫政府對德國投降。空軍總參謀長耶舒恩內克表示支持,空軍司令戈林則對此非常懷疑,並反問他:「如果英國空軍集中轟炸柏林,你認為我們會投降嗎?如果我們不會投降,你怎麼去認為英國人會投降呢?」耶舒恩內克只能表示:「英國人很軟弱,沒有跟我們一樣的戰斗意志。」

即便戈林知道此舉毫無意義,但希特勒的命令是戈林也無法違抗的,德國空軍只能去空襲柏林,這就導致英國的戰斗機部隊得到了喘息機會。並在得到充分休整後,對德國空軍進行了反擊。最終結果就是德國空軍徹底敗退,再也無力取得戰果了。
結語
事實證明,一場戰役,尤其是空戰,必須有一個明確的計劃。三心二意的攻勢,註定了無法取得勝利。而當一國的領導者,為了自己所謂的面子而發動一場攻勢時,整個軍隊的攻勢就會失敗。可以說,不列顛空戰的失敗,並不在於德國空軍將士作戰不英勇,也不在於德國空軍的計劃出了問題。而是在於,希特勒作為國家元首,為了面子干預軍隊作戰,這才是德國輸掉不列顛空戰的重要原因。

閱讀全文

與空中之神怎麼打敗德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1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8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