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主要參戰國的步兵頭盔,哪款性能最好
頭盔自一戰發明以來就成為保護士兵們免受流彈、彈片傷害的重要防具,據統計戴頭盔可減少5%的受傷率和19%的陣亡率,因此也被各國軍隊所重視。到了二戰,世界主要參戰國都為自己的士兵們裝備了制式鋼盔,那麼到底哪個國家的頭盔性能最好呢?
衡量頭盔的好壞主要看三個性能,第一看防護性、第二看戰場適應性、第三看舒適性
德制M35鋼盔
在防護性方面,英制MK2型頭盔的設計理念出自一戰時的壕溝戰理念,重點防禦從上方及斜上方的流彈和彈片,屬於遠遠落後二戰的設計,也是二戰所有頭盔中防護面積最小,防護性能最差的頭盔。
在舒適性方面,MK2頭盔懸吊系統在內襯方面採用十字形鐵框架,並在鐵框架下設有十字形泡棉軟墊,其舒適性較強
在適應性方面,由於英國殖民地較多,且地處北非沙漠、東南亞熱帶雨林,英國頭盔比較適應戰場環境,甚至越南戰爭期間,越南就裝備了大量英國飛碟式鋼盔。
英制MK2頭盔由於防護面積最小,其防護性最差,但是其戰場適應性較強
結論:二戰各國頭盔中從防護性上說,德國頭盔防護性最強,美國、蘇聯次之,英國最差,從舒適性上說,美國人頭盔舒適性最強、英國德國次之,蘇聯最差,從戰場適應性上說,英國頭盔最強,美國次之。綜上所述,由於頭盔最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作用就是防護性,因此防護性最好、舒適性稍弱的德制M-35才二戰最強的頭盔
Ⅱ 二戰德軍頭盔
二戰中德軍鋼盔最好
德國的工業製造水平是世界公認的,M35頭盔除了在防護性能方面突出外,它還能為戰士頭部後側枕骨和頭部兩側提供了很好的防護,這在當時也是非常有新意的創舉。現在很多國家的軍隊基本上沿用了二戰德國頭盔的設計,如經常在電視中露臉的美國士兵,可以很明顯的看見頭盔的護耳部分、現在中國的新式凱夫拉頭盔在設計上也有明顯的M35式的特徵、其實這就是德國二戰時頭盔的經典設計。 德軍鋼盔共有4個型號,分別為M35,M40,M42和傘兵盔。
其中最好的無論是對炮彈破片、流彈的防護是最好,後期生產的三個型號為了節約成本使用的材料都很便宜。例如用帆布做內襯。M35鋼盔使用牛皮做做內襯,金屬襯圈根據不同時期的材料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在1935~1939年間用鋁製成的,上面配有四方形直角連接環,在其外層的左側還壓印有生產廠商的名字和製造年份等信息;另一種則是在1940~1945年間用鍍鋅的金屬板製成的,可以起到防銹防腐蝕的效果,其與下顎皮帶的連接處還增加了附加金屬板,連接環也變成了四方形圓角環。鋼盔內部的皮革襯墊是用皮質柔軟堅固羊皮或牛皮製成的,形狀為八個連在一起的「手指」,中央為圓形。八個「手指尖」分別用棉線穿連在一起,以方便佩帶者自行調節松緊度。襯墊上的每個「手指」上都有5個氣孔,個別襯墊上還會印有阿拉伯數字來顯示頭圍號碼。另外,用來連接皮革襯墊和金屬襯圈的是三枚帶鋁制平頭的開腳鉚釘,除了在30年代中期是用黃銅鍍鋅外,到戰爭結束之前都使用的是鋼鐵鍍鋅材料,也是出於防銹蝕的意圖。最後介紹下鋼盔的皮帶。M35型鋼盔的皮帶是用結實耐磨的皮革製成,其上多被浸染成黑色或棕色,共13個扣眼。原品皮帶上通常都印有生產廠商的名字、生產日期和其它標記。
M35型鋼盔的製造工藝是在阿爾貝特"施佩爾掌管軍備生產後才得到的改進和細化。在1943年以前,M35型和後期的M40型鋼盔還是一直在使用一戰時老式的製造工序。在後來的M42型的製造過程中,便開始對其邊緣和透氣孔進行了技術改良,基本與當今的「熱壓」 製造技術相仿。整個M35型鋼盔的製造工序中,首先是將一張金屬薄板經過多次機械模具沖壓後,然後將成形後的鋼盔邊緣進行卷軋,使其光滑柔和。隨後,工人將半成品的鋼盔放入一個大型的工業烘烤箱中進行一系列的熱處理將其恢復金屬的硬度。緊接著,工人們就將進行上漆工作,多數鋼盔在塗完油漆後還要回到爐中烘烤以增強漆層的附著力。最後就是對鋼盔的裝配和存放工作了。他們會將鋼盔倒置在襯布上安裝內襯,並貼上不同兵種的盔徽。M35採用了新的LINER(內盔)來減少佩戴時頭部的疲 勞。事實證明,M35新的內盔比一戰時的頭盔佩戴更舒適。
Ⅲ 二戰期間德軍頭盔是什麼顏色的
這個德軍M35軍盔早期是純黑色的,後來陸軍和黨衛軍普遍使用田野灰的塗裝,空軍則使用藍灰色的塗裝,脊此海軍則使用比田野灰更暗色的軍含搏艦灰塗裝,後來德軍作戰部隊會根據作戰地域和季節噴塗各種偽裝談野祥色,像非洲軍團的棕褐色,佔法部隊的綠色加棕褐色,東線部隊在冬季的雪白色。
Ⅳ 二戰德軍頭盔
1因為帥
2這個造型最大程度抵禦碎片襲擊頭部以及頸部
3防止倒地時受傷
4防雨,美軍,日軍的水會順著鋼盔流到領子里,德軍的不會
綜上所述,二戰時美軍的鋼盔是圓的,現在也發展成類似德式的鋼盔了
Ⅳ 二戰德軍頭盔M35型和M40型怎麼區分,它們哪不一樣
二戰的德軍鋼盔共有4個型號,分別為M35,M40,M42和傘兵盔。二戰時期的德軍鋼盔和一戰時期的德軍鋼盔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二戰的德軍鋼盔是在一戰的M16,M17,M18三種鋼盔上發展而來。
M40和M35很想,特別是它的盔沿和M35幾乎一樣,所以很多人都會把M35和M40搞混。其實辨別M35和M40很簡單,只要看兩者的通風孔就知道了. 為了降低成本,M40取消了M35另外安裝通風孔的做法,而是直接在盔的兩側打了兩個通風孔。這個簡化步驟加快了頭盔在戰爭期間的生產速度,但是必須採用新的模子。由於採用了新的模子,M40比M35要圓。
Ⅵ 德國M35鋼盔和日本90式鋼盔,哪個好
不管是佩戴舒適性還是防護性能,肯定是德國M35鋼盔好。
德國二戰M35鋼盔是用一張鉬鋼板經多次沖壓成形,厚度為1.5毫米。M35型鋼盔的整體外殼是用一張金屬薄板經過多次沖壓後成形的,其周長各不相同包括:60、62、64、66、68和70厘米六種尺寸。外殼的內部都按照佩帶者頭部的不同尺寸安裝了兩種不同的皮製襯墊。鋼盔的襯墊帶是由金屬製成的,分為內外兩條,置於其內部用於連接皮製內襯和外殼。鋼盔的皮革襯墊是用金屬襯圈來固定的,它通過鉚釘將襯墊擰緊在兩個內外襯圈上。
世界上裝備M35最早並不是德軍,而是國軍的早期精銳德械師。德軍沒有在第一時間裝備的原因是,因為 當時德國接到了大批的M35的出口訂單,在1936年以前生產的M35進行都出口到了中國和西班牙。
與德國M1935型頭盔相比,90式鋼盔有些low,一個大缺陷就是鋼盔內襯太薄。這個內襯太薄麻煩挺大,其中在嚴寒季節最尷尬,很容易出現腦袋和鋼盔凍在一起的情況。
假如強行摘取90式鋼盔,常常會連頭皮一起扯下,成為日軍中特有的「鋼盔頭」傷。日兵形容宿營時,經常聽到頭和鋼盔被凍在一起的新兵摘鋼盔時發出的陣陣哀號。
據統計,1931年冬季日軍攻打齊齊哈爾陣亡僅300餘人,而因為凍傷減員卻幾乎達到2000人,其中不少就是這種「鋼盔頭」傷。
「 鋼盔頭」傷怎麼防?日本軍人還是有點小聰明的:裡面墊個帶屁簾的戰斗帽。
Ⅶ 這是二戰哪國的鋼盔帽謝謝回答。
這是二戰德軍的M35鋼盔。該鋼盔於1935年定型,由德國一戰的鋼盔發展而來。它也是和M40鋼盔,M42鋼盔中質量最好的一個。
M35型鋼盔的整體外殼是用一張金屬薄板經過多次沖壓後成形的,其周長各不相同包括:60、64、66、68和70厘米六種尺寸。外殼的內部都按照佩帶者頭部的不同尺寸安裝了兩種不同的皮製襯墊。鋼盔的襯墊帶是由金屬製成的,分為內外兩條,置於其內部用於連接皮製內襯和外殼。鋼盔的皮革襯墊是用金屬襯圈來固定的,它通過鉚釘將襯墊擰緊在兩個內外襯圈上。其中,金屬襯圈根據不同時期的材料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在1935~1939年間用鋁製成的,上面配有四方形直角連接環,在其外層的左側還壓印有生產廠商的名字和製造年份等信息;另一種則是在1940~1945年間用鍍鋅的金屬板製成的,可以起到防銹防腐蝕的效果,其與下顎皮帶的連接處還增加了附加金屬板,連接環也變成了四方形圓角環。鋼盔內部的皮革襯墊是用皮質柔軟堅固羊皮或豬皮製成的,形狀為八個連在一起的「手指」,中央為圓形。八個「手指尖」分別用棉線穿連在一起,以方便佩帶者自行調節松緊度。襯墊上的每個「手指」上都有5個氣孔,個別襯墊上還會印有阿拉伯數字來顯示頭圍號碼。另外,用來連接皮革襯墊和金屬襯圈的是三枚帶鋁制平頭的開腳鉚釘,除了在30年代中期是用黃銅鍍鋅外,到戰爭結束之前都使用的是鋼鐵鍍鋅材料,也是出於防銹蝕的意圖。最後介紹下鋼盔的皮帶。M35型鋼盔的皮帶是用結實耐磨的皮革製成,其上多被浸染成黑色或棕色,共13個扣眼。原品皮帶上通常都印有生產廠商的名字、生產日期和其它標記。國軍也使用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