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二戰蘇聯軍人和德國軍人的靴子
你好!!
戰爭初期是皮革的,到了後期就變成人造革的了。主要來源於歐洲的農場,歐洲的畜牧業很發達,因為歐洲人到現在都主要以牛肉作為主要肉食,所以牛皮根本不短缺。
高腰皮靴(不是馬靴)比較防潮防濕能力較好的,而且保暖性也不錯,比較適合蘇德戰場。這些皮靴除了牛皮之外還有馬皮、豬皮等,一直到後期的合成材料。當然士兵穿的普通皮靴
小日本也有,不過相對來說小日本資源匱乏;至於美軍;開始也是低腰+帆布綁腿,1944年後期改為高腰作戰靴。
Ⅱ 二戰中,穿長筒軍靴真的好打仗嗎
在抗戰影視劇中,我們看到的日本軍官形象一般都是這樣的:穿著長筒軍靴,腰間帶著巫師刀,鼻子下留著小鬍子。當時不僅是日軍,就連德軍、蘇軍,甚至於中國軍隊的軍官們都穿著長筒靴。難道穿長筒軍靴真的好打仗嗎?還是有其它原因?
實際上,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聯系當時各國的軍隊建設、作戰思想,地理環境、氣候條件以及文化等。
首先來看看德軍。德軍步兵配發行軍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德意志帝國時代,在戰前和戰爭初期所有德軍配發的都是39厘米的長筒行軍靴。
日本古怪軍靴
當時美英軍隊基本上穿著涼鞋或者短靴,出現潰爛的情況不多。
於是,在戰爭後期,東南亞戰場的日本軍官也打起了綁腿。綁腿比起軍靴透氣,只是麻煩一點。而日軍士兵則配發一種非常怪異的膠底帆布軍靴,這種布靴像日本人穿木屐時配的襪子一樣,大腳趾和其他腳趾是分開的。這種設計是為了防止日軍士兵在潮濕地面行軍時,防滑十分有效。
二戰時期的單兵裝具,能與德軍不分上下的,恐怕只有美軍了。
實際上,二戰前的美軍還是沿著英軍傳統。二戰期間,美國陸軍步兵則主要配發了兩種軍靴:M42型軍靴和帶皮製護腿的M43型高腰作戰靴。
按美軍條令,穿M42型軍靴時須同時打上制式的帆布綁腿。不過,盡管M43作戰靴的性能優於老式的M42,但直到1944年諾曼底登陸時,美軍一些「游騎兵」部隊及一些其他陸軍單位的官兵的腳上還穿著M42軍靴。
最後,不得不說一下二戰的蘇軍,穿高筒皮靴的概率比德軍高很多。不管軍官、士兵,還是摩托化、機械化以及非摩托化、機械化,一律皮靴搭配綁腿,皮靴佔多數,綁腿佔少數。
這是由於蘇軍的特殊地理位置決定的,蘇聯地理環境寒冷,多泥潭,沼澤,雪地,對保護士兵的腿不被凍傷,劃傷,穿高筒靴十分必要。況且這也很符合毛子那裡豐富的資源可以供得上這樣高成本的裝備生產。
Ⅲ 二戰德軍為什麼總穿長筒皮靴呢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羅馬皇帝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曾有句名言:「我至,我見,我勝!」(VENI VEDI VECI)。征服世界靠的就是將士們的雙腳最終踏在敵人的土地上,而無怨無悔地保護士兵腳部的重要裝備只有一個,這便是威風凜凜,庄嚴肅穆的軍靴。
因此,獨特的M35鋼盔與黑色長筒靴便成為這一時期德意志第三帝國軍人的典型特徵。此外,納粹武裝黨衛軍創立初期還使用了系帶式長筒摩托靴。
Ⅳ 二戰期間,德國軍人的軍靴全部都是長筒靴嗎
研究二戰德軍單兵裝備要專業一些,實際上德軍的長筒靴正式名稱為“行軍靴”,它與M35鋼盔一起,成為二戰德軍士兵的標志性穿戴。然而隨著戰爭的深入,德國軍隊的不斷擴編造成資源緊張,以及特殊作戰用途的需要,德軍的軍靴在戰爭中不僅質量有所下降,也同時製作和裝備了其他款式的產品,所以,二戰德軍的軍靴不全是長筒靴,如果將命題劃定在戰爭初期可能會准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