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國納粹鄧尼茨將軍的一生是什麼樣的他最後是怎麼死的簡介告訴我一下。萬分感謝
卡爾·鄧尼茲(德語:Karl Dönitz,1891年9月16日-1980年12月24日)是納粹德國海軍元帥、先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擔任了潛艇艦隊總司令、海軍總司令、納粹德國聯邦大總統和武裝力量總司令之職。
鄧尼茲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擔任了潛艇艦長,而後在兩場大戰的戰間期中建設與訓練海軍潛艇部隊,更以自己的經驗加以改良,搭配戰略規劃、通訊與協調攻擊衍生出潛艇戰術—「狼群戰術」,在橫亘大戰全期的大西洋海戰中指揮潛艇艦隊,為德國海軍立下赫赫戰功。與海軍水面艦隊表現不佳的情況相對的是潛艇的活躍,因此在注重前者的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請辭後,希特勒任命了鄧尼茲繼任其職。由於長久共事所取得的信任以及戰爭末期納粹領導階層的背叛,希特勒在遺囑中任命鄧尼茲為其繼承人,身兼總統與德意志國防軍最高統帥。鄧尼茲擔任其職位約20多天,指揮德軍向同盟國投降。戰後於紐倫堡審判判決十年有期徒刑,於1956年釋放。
當戰爭結束時,鄧尼茲以戰俘的身份被同盟國所拘留,他在紐倫堡審判中被指控為戰犯,主要在三個方面:
反和平密謀罪
侵略計劃、實行罪
戰爭罪
審判過程中,鄧尼茲的辯護者證明他並未參與戰爭的發動計劃,因此第一項罪名起訴後被判無罪。但因為另外兩項皆為成立,且被指控於1939年的下達戰爭令第154號,發動無限制潛艇戰(後來沒有正式列入他的判決中),鄧尼茲最後被判處十年監禁。在審訊期間,美國軍事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吉爾伯特(Gustave Gilbert),被允許研究在紐倫堡審判中犯有戰爭罪的納粹領導人,在德國版的韋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測驗中,鄧尼茲有138分,為所有納粹領導者中的第三高者。 當他在西柏林的施潘道監獄(Spandau Prison)中服刑時,經常鍛煉身體和持續讀書,獄卒稱他作「獅子」(Der Löwe),被視為一名危險人物。
鄧尼茲到1956年10月1日才被釋放,之後他退休到西德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一座村子定居,他在之後創作了2部作品,他的回憶錄《10年和20天》(Zehn Jahre, Zwanzig Tage),該書於1958年在德國出版,隔年又有英文翻譯版上市。「10年」指的是鄧尼茨作為潛艇指揮官,「20天」則是他作為總統的日子;書中,鄧尼茨將納粹政權解釋為是時代的產物,並且爭辯說他不是一個政治家,因此不能在道義上負起納粹政權的大部分罪行,他也批評專制制度是政府的根本缺陷,並指責專制制度是納粹許多錯誤的根源。
鄧尼茨的第二本書,《我風雲變幻的一生》(Mein wechselvolles Leben),比較少人知道,內容敘述他1934年前的事,這本書是首次出版於1968年,在1998年出版新的版本,標題改作《我作為軍人的一生》(Mein soldatisches Leben)。
與阿爾伯特·斯佩爾不同,鄧尼茨完全不後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做的一切,因為他認為「沒有人會尊敬放棄對國家的信念與責任者,無論是大或小的背叛。」
鄧尼茨在批評希姆萊的和平談判時寫道:
「通敵者應是備受鄙視的小人,任何國家的人、甚至是他的敵人都所不齒。每個國家都應該一致的譴責這種背叛行為,無論是用何種方式,它都是破壞國家的基礎。」
鄧尼茨的餘生在奧姆勒恩(Aumühle)平淡的度過,直到1980年12月24日因心臟病去世,享年89歲。
㈡ 二戰時期德軍27名元帥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災難性的,作為戰爭發動國之一的德國對世界人民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但是二戰期間納粹德軍的戰鬥力卻是不容小覷的,二戰期間德軍共授予了26元帥,他們當中有的曾馳騁沙場為希特勒立下汗馬功勞(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世界人民的痛苦之上的),有得也曾犯下致命的錯誤。
1、「沙漠之狐」埃爾溫.隆美爾,隆美爾與曼施坦因與古德里安一起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1942年6月被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二戰後期,隆美爾被卷進了密謀推翻希特勒的計劃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爾被迫於在1944年10月14日在卡車上服毒自盡,時年53歲。
2、埃里希.馮.曼施泰因,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1942年7月晉升陸軍元帥。1944年3月被希特勒解除指揮權,1945年被英軍俘獲。1949年被英國軍事法庭判處18年徒刑。1953年獲釋,成為了西德 *** 的高級顧問,並成為其名譽參謀長。
3、維爾訥·馮·布洛姆貝格,1935年任國防軍總司令。1936年成為納粹德國第一個元帥。後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受審期間猝死獄中。
4、威廉·凱特爾,曾任德軍最高統帥部總長;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資歷最老的指揮官之一。1940年7月晉升元帥,作為希特勒忠實的追隨著戰後在紐倫堡審訊被判絞刑處死。
5、弗里德里希·保盧斯,他是納粹德國對蘇入侵的「巴巴羅薩」計劃的主謀。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率領第六集團軍的殘部向蘇聯投降,剛巧前一天希特勒便空投了元帥軍銜予保盧斯。保盧斯的投降及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退潮都使得德軍開始節節敗退,最後更在1945年5月7日正式向盟軍投降。而保盧斯就以戰俘的身份送往盟國軍事法庭受審。
6、恩斯特·馮·布施,此人作戰兇猛,手段殘忍,對待敵人毫不留情。1943年2月,晉升為陸軍元帥。後被解職,死於心臟病。
7、賴謝瑙,一生參加過數次戰役,二戰中對波蘭的突擊尤為英勇。1939年6月晉升元帥。1942年元月,賴謝瑙死於突發的心臟病。
8、瓦爾特·馮·勃勞希奇,是僅次於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帝國元帥戈林的納粹德國第三號人物。於1940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48年10月曼施泰因簡介,他因心臟病復發在漢堡去世。
9、格爾德·馮·倫德斯泰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最能乾的指揮官。曾指揮第2集團軍入侵捷克,指揮南方集團軍群入侵波蘭。對蘇聯的入侵期間,倫德施泰特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圍殲了當時蘇聯元帥布瓊尼部隊的主力。1940年7月晉升為元帥。1945年5月被美軍俘獲,因身體虛弱,他在一所養老院里度過餘生,1953年2月死於心臟病。
10、費多爾·馮·博克,出生於勃蘭登堡省庫斯特林的軍人世家,1940年7晉升元帥。1945年5月5日,德國軍隊正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基爾公路上行進。突然,一批英國空軍的戰斗轟炸機群飛來實施低空攻擊。其中一架轟炸機緊盯住一輛敞篷汽車連續掃射,車上的3名婦女和司機當即被打死,唯一的軍官則身受重傷。這位軍官被德軍救出後,即刻送往奧爾登堡的醫院,經搶救無效而於當晚死去。這位唯一的死於盟軍槍彈的納粹德國元帥就是博克。
11、貢特爾·漢斯·馮·克盧格,著名軍事家、統帥。人稱聰明的漢斯。以在政治上的搖擺和在東線的艱苦防禦戰出名。1940年7月,克盧格晉升為元帥。1944年8月在草坪上吞服氰化物膠囊而自殺。
12、西格蒙特·威廉·利斯特,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服役於巴伐利亞第2軍。戰後歷任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校長、師長和軍長。1935年任第4軍區司令升步兵將軍。對國家社會主義持中立態度。1938年任侵佔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區的德軍集群司令。1939年指揮新建的第14集團軍,參加入侵波蘭。次年任第12集團軍司令,參加進攻法國,1940年7月晉升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1952年被美國當局因病釋放,定居聯邦德國。
13、屈希勒爾曼施泰因簡介,屈希勒爾以他沉著和求實的態度,以及廣納下議的胸懷,指揮他的集團軍大兩年之久。他熟悉下情,同各師、團關系密切,加之以睿智的指揮方略,使部隊能以較少的兵力守住漫長的戰線,更能在後期激烈的防禦戰中獲勝。1942年6月晉升元帥。後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20年徒刑,1951年改為12年。1953年因病獲赦,定居聯邦德國,1968年因病去世。
14、埃爾溫·馮·維茨萊本,1940年晉升為元帥,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擔任指揮官,並參與了在1944年7月20日刺殺希特勒的密謀案。被絞死——納粹德國唯一被本國判處死刑的元帥。
15、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著名軍事家,統帥。在德國歷史上,克萊斯特家族被譽為琴劍之家。1943年,晉升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為盟軍所俘。1954年,死於蘇聯獄中。
16、馬克西米連·馮·魏克斯,1943年1月晉升元帥。1945年5月,魏克斯被美軍俘虜。1948年11月3月因病獲釋。1954年9月2病死於波恩附近的勒斯貝格。
17、埃里希·約翰·阿爾伯特·雷德爾,雷德爾是一位對近代德國海軍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人物。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德國海軍的重建和侵略擴張都深深打上了雷德爾的印記。1939年4月晉升海軍元帥。二戰結束後,雷德爾被紐倫堡軍事法庭判處終身監禁,但於1955年獲釋,1960年病逝於基爾。
18、卡爾·鄧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傑出的海軍將領。1943年1月晉升海軍元帥。希特勒自殺後在遺囑里,任命鄧尼茨為德意志帝國總統和國防軍最高統帥。在紐倫堡審判中,鄧尼茨被判處10年監禁。1956年10月,鄧尼茨被釋放。出獄後,繼續宣傳納粹精神及復仇主義。居住在德國北部。1980年12月,鄧尼茨因心臟病去世,享年89歲,是德國二戰時期的27名元帥中最後一個去世的。
19、米爾契,1940年擊敗法國後,晉升空軍元帥。並未直接參戰,主要因為其出色的組織,後勤管理工作而受晉升。戰後作為戰犯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受審,1947年判處無期徒刑。1954年提前獲釋,定居聯邦德國。
20、阿爾貝特·凱塞林,在橫跨兩次世界大戰的軍事生涯中,豐富的經驗和學識,使凱塞林成為了納粹德國最具指揮能力的將領之一。1940年7月晉升為元帥,戰後,凱塞林被宣判戰爭罪,並判處死刑,但隨後赦免為無期徒刑。由於媒體宣傳與政治因素,官方對外聲稱因「健康理由」而將凱塞林於1952年釋放。
21、胡戈·施佩勒,胡戈·施佩勒是當時德軍最壯碩的將軍之一,施佩勒身高達196厘米,體重則有100公斤。1940年7月晉升為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受審。1948年獲釋,定居聯邦德國。
22、維爾納·馮·勃洛姆堡,1936年4月晉升為陸軍元帥,他是希特勒提升的第一位陸軍元帥,1938年1月被迫辭去其在軍中的所有職務,1946年病逝於紐倫堡的監獄。
23、威廉·里特爾·馮·勒布,曾作為八國聯軍入侵過中國。1940年7月晉升元帥。戰後,勒布元帥被紐倫堡軍事法庭判處三年徒刑,宣判後即獲釋。1956年因病去世。
24、沃爾特·莫德爾,沃爾特·莫德爾元帥在德國陸軍元帥中算是一位後起之秀,但他在德國最後時刻所表現出的軍事才華,令盟軍指揮官們側目,他被希特勒本人稱為'東線的救星'。1944年3月晉升為陸軍元帥。1945年4月被盟軍包圍在魯爾區,這一次戰徹底喪失了信心,再也不進行積極防禦,他認為德國大勢已去,隨自殺身亡。
25、斐迪南德·舍爾納,斐迪南德·舍爾納1945年1月任中央集團軍群司令,4月任陸軍總司令,晉升元帥。戰後作為戰犯在蘇聯被監禁10年。1955年獲釋去西德。1957年又因殺害東德士兵罪被判刑4年半。因健康原因1960年獲釋。1973年死於慕尼黑。
26、羅伯特·里特爾·馮·格萊姆,格萊姆最大的戰術成就是在庫爾斯克會戰,1945年4月晉升元帥。1945年5月納粹德國投降,格萊姆在奧地利被美軍逮捕。在奧地利薩爾斯堡吞下氰化鉀自殺。
27、戈林,與「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的關系極為親密,在納粹黨內有相當巨大的影響力。1935年授空軍元帥銜,1940年7月19日授帝國元帥銜,二戰結束後,戈林被盟軍抓獲,在審判德國黨政軍領袖的「紐倫堡審判」中被判犯「密謀罪」、「破壞和平罪」、「戰爭罪」和「反人道罪」,並處以絞刑,但在行刑前一天晚上,戈林服毒自殺身亡。
㈢ 二戰有多少德軍名將是得以善終的
看你認可的名將有哪些了,三大名將中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都被假釋了,後來還成為西德政府的軍事顧問,隆美爾則是慘遭鳩殺,龍德施泰特也是假釋後安享天命,克魯格和莫德爾則是戰敗自殺,以上都是國防軍將領的典型,可以看出,那些老牌貴族職業將領(古,曼,龍三人為主,這些人都是總參謀部的原班人馬,和希特勒的關系談不上多好,偶爾會反駁,主要是奉命行事,這些人也是德軍的職業道德底線)大多都得以善終了,而國防軍中被希特勒看中提拔的後起之秀和愛將(隆,克,莫)都是被綁在戰車上成為犧牲品,黨衛軍方面,那些納粹頭子肯定都跑不了(希姆萊直接自殺,戈林被判處絞刑,也自殺了),黨衛軍主要將領將領中迪特里希,保羅.豪賽爾等人也是投降後被判無期,後來假釋,跟國防軍將領差不多,除了戰爭罪外,黨衛軍犯下的暴行是他們刑期高的主要原因),總得來看,帶兵在外的除了某些慘無人道的和自殺的,大多都有個好下場,總參謀部的就比較慘了,甭管黨衛隊國防軍,基本都是死刑,像凱塞林就是開始死刑,後判無期,鄧尼茨算是比較幸運的,淹死了那麼多人裁判了十年
㈣ 求二戰德國將帥的全部名稱
納粹德國元帥
列表順序為:姓名 軍銜 授銜時間 最高任職
帝國元帥(1名)
赫爾曼·戈林Herman Wilhelm Goering (1893-1946) 空軍元帥1935 帝國元帥1940 總理兼內政部長
陸軍元帥(19名)
維爾納·馮·勃洛姆堡Werner von Blomberg (1878-1946) 陸軍元帥 1936 國防部長
瓦爾特·馮·勃勞希奇Walter von Brauchitsch (1881-1948) 陸軍元帥 1940 陸軍總司令
費多爾·馮·博克Fedor von Bock (1885-1945) 陸軍元帥 1940 B集團軍群總司令,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威廉·凱特爾Wilhelm Keitel (1882-1946) 陸軍元帥 1940 國防軍統帥部參謀長
貢特爾·漢斯·馮·克盧格Guenter Hans Von Kluge (1882-1944) 陸軍元帥 1940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威廉·約瑟夫·弗朗茨·馮·勒布Ritter Wilhelm von Leeb (1876-1956) 陸軍元帥 1940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威廉·利斯特Siegmund Wilhelm List (1880-1971) 陸軍元帥 1940 A集團軍群總司令
卡爾·魯道夫·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Karl Rudolf Geld von Rundstedt (1875-1953) 陸軍元帥 1940 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D集團軍群總司令,西線總司令
埃爾溫·馮·維茨勒本Erwin von Witzleben (1881-1944) 陸軍元帥 1940 D集團軍群總司令,西線總司令
瓦爾特·馮·賴歇瑙Walter von Reichenau (1884-1942 )陸軍元帥 1940 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Georg von Kuechler (1881-1969) 陸軍元帥 1942 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弗里茨·埃里希·馮·曼施坦因Fritz Erich von Manstein (1887-1973)陸軍元帥 1942 頓河集團軍群總司令
埃爾溫·隆美爾Erwin Rommel (1891.11.15-1944.10.14) 陸軍元帥 1942 北非遠征軍司令,義大利北部集團軍群總司令,駐法國B集團軍群總司令
恩斯特·馮·布施Ernst von Buseh (1895-1945) 陸軍元帥 1943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Ewald von Kleist (1881-1954) 陸軍元帥 1943 A集團軍群總司令
弗雷德里克·威廉·保盧斯Friedrich Paulus (1890-1957) 陸軍元帥 1943 6集團軍司令
馬克西米連·馮·魏克斯Maximilian Baron von Weichs (1881-1954) 陸軍元帥 1943 F集團軍群總司令
瓦爾特·莫德爾Walter Model (1891-1945) 陸軍元帥 1944 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費迪南德·舍爾納Ferdinand Schorner (1892-1973) 陸軍元帥 1945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空軍元帥(5名)
愛華德·米爾契Erhard Milch 空軍元帥 1940 空軍總監
阿爾伯特·凱塞林Albert Kesselring (1885-1960)空軍元帥 1940 空軍南軍區總司令,西線德軍總司令
胡戈·施佩勒Hugo Sperrle (1885-1953) 空軍元帥 1940 駐法國空軍總司令
馮·里希德霍芬Wolfram Baron von Richthofen 空軍元帥 1943 第二航空隊司令
羅伯特·里特爾·馮·格萊姆Ritter Robert von Greim ( 1892.6.22~1945.5.24) 空軍元帥 1945 空軍總司令
海軍元帥(2名)
埃里希·雷德爾Erich Raeder (1876.4.24—1960.11.6)海軍元帥1939 海軍總司令
卡爾·馮·鄧尼茨Karl von Donitz(1891.9.16-1980.10.24) 海軍元帥 1943 海軍總司令,海軍潛艇部隊司令、德國總統
部分納粹元帥
鮑盧斯 (1890-1957) (又譯作保盧斯,保羅斯),陸軍元帥。
戈林(Goering)
戈林(1893年-1946年),獨一無二的帝國元帥。
克萊斯特(Kleist)
凱特爾(Keitel)
凱特爾(1882-1946) ,陸軍元帥。
凱塞林(Kesselring)
凱塞林(1885-1960) ,空軍元帥。
克萊斯特(1881-1954) 陸軍元帥。
克盧格(Kluge)
克盧格(又譯作克魯格),陸軍元帥。
鄧尼茨(Donitz)
鄧尼茨(189l-1980) ,海軍元帥。
布施(Buseh)
布施(1885-1945) (又譯作布奇), 陸軍元帥
格萊姆(Greim)
格萊姆(1892-1945) ,空軍元帥。
勃洛姆堡(Blomberg)
勃洛姆堡(1878-1946)(又譯作布倫伯格), 陸軍元帥。
勃勞希契(Brauchitsch)
勃勞希契(1881年-1948年)(又譯作勃勞希奇), 陸軍元帥
網路地址:http://ke..com/view/176584.htm
㈤ 1戰德國元帥有幾位,是誰
獨一無二的帝國元帥戈林(1893年~1946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犯,德國納粹黨的重要頭目。出生於巴 伐利亞的羅森海姆。16歲參加德國陸軍,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他 於 1915年轉入陸軍航空兵部隊,成為著名的戰斗機駕駛員,到 1918 年戰爭結束前,擔任戰斗機中隊長。戰後復員,受聘在丹麥和瑞典當 民航駕駛員。1921年與希特勒相識,次年加入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工 人黨(即納粹黨),被委任為沖鋒隊隊長。從此與希特勒合謀,為挑起 和進行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了一系列罪惡勾當。 1923年,他參與希特勒在慕尼黑發動的「啤酒店暴動」,事敗受 重傷,逃到奧地利。1927年回國,在納粹黨內恢復領導職務。1928年 當選為國會議員。1932年當選為國會議長。希特勒於 1933年 1月上 台執政後,他隨之出任普魯士總理兼內政部長、航空部長。作為希特 勒最得力的打手,戈林策劃製造了德國近代史上駭人聽聞的「國會縱 火案」,建立了秘密警察組織「蓋世太保」,在國內取締==,設 立集中營,迫害和屠殺了許多人士和猶太人。1935年德國正式建 立空軍, 他出任空軍總司令。 1936年負責制定與實施「四年經濟計 劃」。次年又接任經濟部長,將德國經濟引上戰爭軌道。 戈林於 1939年被宣布為希特勒的繼承人,曾是納粹黨內的第二 號領導人物。他幾乎參與了希特勒所有戰略決策和作戰計劃的制定, 並指揮德國空軍配合地面部隊進行了瘋狂的作戰行動。在吞並奧地利、 閃擊波蘭和法國、轟炸大不列顛、濫炸蘇聯等進攻中,都負有直接的 戰爭罪責,並且掠奪了被佔領國家的大量財富。 戈林因輔佐希特勒發動侵略戰爭有功,早在 1938年便晉升為陸 軍元帥, 1940年又獲得德意志第三帝國獨一無二的「帝國元帥」稱 號。1945年 4月 20曰,在蘇軍兵臨柏林之際,他出逃到巴伐利亞, 因企圖取代希特勒的地位未能成功而於23曰被解除了一切職務。德國 戰敗投降後被盟軍逮捕。1946年由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行刑當天服毒自殺。
博克(1880-1945) 陸軍元帥
畢業於普魯士皇家高級軍官學校。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升至少校。1929年任第1騎兵師師長(少將),1931年調任第2師師長(中將)兼第2軍區司令,1935年任第3集團軍司令(上將)後轉任第1集團軍司令。1938年春任第8集團軍司令,率軍進占奧地利。同年秋升任第2集團軍群司令,率軍侵佔捷克斯洛伐克蘇台德區。1939年任入侵波蘭的北方集團軍群司令。1939年10月調任西線B集團軍群司令,在戰線北翼攻入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同年7月晉升元帥。1941年任進攻蘇聯的中央集團軍群司令,擔負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戰略方向的主攻。反對希特勒在佔領區進行集體屠殺,但同樣不贊成反抗運動。同年12月,在莫斯科會戰中失敗而被迫辭職。1942年1月重新出任蘇德戰線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同年6月,任新改編的B集團軍群司令。同年7月,因反對分兵同時進攻斯大林格勒與高加索兩個方向,再次被希特勒解職。死於盟軍空襲。
鮑盧斯 陸軍元帥。
又譯名保盧斯。1890年出生於黑森的布賴泰瑙鎮的鮑盧斯,19歲時在卡塞爾的高中畢業之後,就去投考皇家海軍軍官學校,由於他出身平民,因而未被錄取。鮑盧斯決心攻讀法律。但他在馬爾堡大學學習一年之後,又進入了巴登的步兵第3團。入伍第二年即晉升少將。次年秋天,他娶羅馬尼亞貴族之女索利斯庫為妻。1914年秋,鮑盧斯以營副官之職開赴前線作戰,因表現突出而於1917年調至參謀本部服務。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鮑盧斯已是獲得過兩枚鐵十字勛章的上尉軍官。他最初在邊防部隊任職,加入陸軍後,曾被派往柏林工業大學測量班受訓,然後調至卡塞爾的國防軍第2兵團司令部。1923年到1927年在駐斯圖加特的第5步兵指揮部任參謀官,後來擔任步兵第13團的連長。此時隆美爾也在該團任機槍連連長。鮑盧斯和隆美爾不同,他更喜歡需要深思熟慮、從容冷靜的參謀工作。盡管如此,他還是同自己的連隊長關系融洽。
當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時,鮑盧斯已晉升中校。他雖然一開始就對希特勒及其納粹黨表示反感,但仍受到信任和重用。他很快就晉升上校,並被派往新成立的駐柏林的裝甲兵司令部任參謀長。由於希特勒對他的信任和對裝甲兵的重視,他逐漸擁護希特勒。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鮑盧斯已升少將,在賴歇瑙上將指揮下的第10集團軍(後來改稱第6集團軍)任參謀長。在波蘭戰役和西方戰役中,爭強好勝的賴歇瑙和他的冷靜沉著的參謀長,這兩個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地合作得很好,真是相得益彰。
在希特勒實施東方戰役之前,他曾命令曾擔任巴本和施萊歇==新聞居長馬克斯少將對東方戰役進行一番研究。因為這一研究結果脫離實際,於是希特勒命鮑盧斯草擬了一個新的建議。鮑盧斯雖然對於攻擊蘇聯一事不無疑竇,但他仍制訂了一項暫以列寧格勒-斯摩棱斯克-第涅伯河一線為目標的攻擊計劃。鮑盧斯認為,對蘇軍不僅應予擊退,而且必須殲滅。他還強調說,一切都將有賴於後勤補給和預備隊的支援。他還認為,不僅要從地圖上也要在了解第一線部隊實際情況中實施對作戰的指揮。但希特勒不同意這一點,他經常干涉第一線的指揮,尤其是在對蘇軍進攻受挫時。鮑盧斯堅決抵制德國納粹黨派駐軍中的「黨政委員」的錯誤命令。他不因循守舊,當他接任了賴歇瑙的第6集團軍司令之職後,立即取消了集團軍中的「賴歇瑙命令」。1942年夏季,希特勒實施大規模的攻勢,命令南方集團軍群擔任從頓河的沃羅涅什一直到高加索的廣大正面的攻擊任務。蘇軍鐵木辛哥元帥於5月9曰以鉗形攻勢指向哈爾科夫來對抗南方集團軍群的進攻。戰斗中,已晉升裝甲兵將軍的鮑盧斯給蘇軍以毀滅性的打擊,表現極為出色。5月29曰,他因功而獲騎士十字勛章,成了最高統帥部的寵兒。希特勒鞭策著東戰場的部隊向前推進,而不給一刻喘息之機。不顧嚴重的補給困難,他命令迅速對伏爾加河和高加索發起攻勢。他愈來愈依靠自己的主觀顧望和臆斷來指揮戰爭。南方集團軍群被分為A、B兩個集團軍群,鮑克元帥被派指揮轄有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的B集團軍向伏爾加河突擊。B集團軍群於6月28曰打到頓河的沃羅涅什時,鮑克堅持固守這一線,以便警戒兩翼。希特勒因此而免去鮑克之職,並派魏克斯元帥接替。8月21曰,向斯大林格勒的攻擊開始了。第6集團軍由於把裝甲部隊撥給了攻擊高加索的軍團,加之補給遲遲不到,因而兵力嚴重減弱。此時,發生了一個指揮上的嚴重危機:A集團軍群總司令李斯特元帥由於力阻對高加索的作戰而被免職,希特勒親自兼任其職;陸軍參謀長哈爾德也因對戰局的危機提出警告而被免職。
悲劇從此開始,紅軍開始頑強抵抗,在斯大林格勒城內以房屋和樓房為依託的巷戰。德軍的俯沖轟炸機不斷轟擊蘇軍的抵抗中心,重炮兵把街道炸成一片瓦礫,戰斗異常激烈。蘇軍投入了強大的兵力。羅科索夫斯基將軍指揮的頓河方面軍固守克列門斯卡雅橋頭堡,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則集中於城東和城東南。蘇軍不斷獲得加強兵力,一切都預示著要發生一場大規模的攻防戰。 為了先發制人,鮑盧斯命令先行炸毀斯大林格勒的「加農炮工廠」和「網球拍」這兩個橋頭堡。攻擊從11月9曰開始,但由於步兵過度勞累,攻擊多處受挫,雙方傷亡都很大。13曰,鮑盧斯再次命令攻擊,但由於蘇軍的殊死抵抗,德軍傷亡太大,攻擊又被迫停止。10月6曰,斯大林格勒初雪,嚴冬降臨,這就加重了德軍的困難,須知部隊尚無冬裝。19曰午夜,蘇軍炮兵猛烈攻擊羅馬尼亞第3和第4集團軍,羅馬尼亞軍團因抵抗不住蘇軍絕對優勢而倉皇潰逃。鮑盧斯把第6集團軍一切可用兵力都投入了蘇軍的東側。然而蘇軍的兩個突擊兵團於22曰在卡拉奇會師並包圍了第6集團軍。
第6集團軍司令部舉行緊急會議。會議決定,第6集團軍堅持固守,但空中補給必須迅速加強。然而曰益嚴重的局勢迫使他們重新考慮突圍。於是,鮑盧斯電呈希特勒,陳述突圍理由。由於希特勒聽信了空軍司令戈林大元帥保證空中補給的許諾,因而仍舊命令第6集團軍固守。此時,鮑盧斯再次舉行作戰會議,聽取下屬各指揮官意見。會上,第14裝甲軍軍長胡貝將軍主張不顧希特勒的命令而冒險突圍。海茨和耶尼克兩位將軍也同意這一主張。尤其是第五一軍長庫爾茨巴赫更是強調突圍勢在必行。
鮑盧斯根據希特勒關於固守的命令表示,軍人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服從。庫爾茨巴赫仍不放棄自己的意見。他向集團軍總司令遞交了一份意見書說,縱使是違背了希特勒的嚴令,也必須突圍。他堅持認為,從軍事的立場看,固守是一種犯罪;而對德意志民族所負責任來說,固守也是一種犯罪。 從以後的情況表明,空軍根本就無法對被圍軍團實施補給。幾周之後,補給飛行幾乎完全停止,飢餓和寒冷嚴重威脅著被圍部隊。
12月12曰,霍特上將的第4裝甲集團軍的第57裝甲軍從科捷什尼科夫地區發起攻擊,企圖打開一條通道,經過激烈的戰斗和重大的傷亡,該軍勉強進到距被圍的第6集團軍的50公里處,終因兵力消耗太大而不能再前進了。盡管如此,被圍部隊仍充滿突圍希望。他們同霍特的部隊保持不斷的無線電聯系。一俟霍特的部隊接近到18公里之處,就向該部隊所在方向迎頭突圍。但此時希特勒仍明令禁止任何突圍行動,他特別指出斯大林格勒的德軍裝甲部隊還有燃料可用,這些坦克絕不能丟棄在草原上。鮑盧斯又失去了主張,霍特的各師又撤回去了。被圍部隊越來越困難。從12月26曰起,每人每天只能配給50克麵包。鮑盧斯一再迫切地要求補給和增援。他哪裡知道,希特勒的心目中,早就沒有這個斯大林格勒的被圍部隊了。鮑盧斯盼來的,只是希特勒授予他的上將軍銜。
1943年元月8曰,蘇軍頓河方面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向第6集團軍勸降。鮑盧斯請示希特勒,被希特勒嚴詞拒絕。10曰,蘇軍終於發起了最後的攻擊。他們的炮兵掀翻了德軍的陣地,德軍防線立即土崩瓦解,被圍德軍被切割成兩個包圍圈。
元月26曰,鮑盧斯急電陸軍總部要求投降,希特勒再次拒絕,並命令該軍團堅守陣地至最後一人一彈。
元月30曰,第14裝甲軍投降,次曰,第51軍也隨之投降。就在這一天,鮑盧斯接到希特勒晉升他為元帥的命令。但他已同俄國人取得聯系,同意投降。當蘇軍指揮員出現在軍團司令部時,鮑盧斯羞怯地退回自己的房間,他關上燈,彎著腰收聽無線電廣播。投降事宜則由他的參謀長施密特將軍代辦。鮑盧斯讓施密特轉告俄國人,他僅能代表他本人及其司令部投降,但不能代表他的集團軍殘部投降,因為同他們已經失去了聯絡。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流血最多的斯大林格勒會戰就此結束,第6集團軍22萬官兵只剩下九萬人活著走進俘虜的行列。他們行進在冰天雪地之中,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估計這些人大半都死在草原上了。鮑盧斯被關進戰俘營。他供認,德國攻擊蘇聯是完全違背國際公法的。他也承認,他曾盲從了一個不講信義的人,所以自己才會失敗。1944年,他加入了德國軍官反法西斯聯盟,後加入「自由德國」民族委員會的「德國軍官同盟」,公開反對希特勒及其指揮下的戰爭。
1946年,鮑盧斯奉召前往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作證。從蘇聯的戰俘營被釋放後,鮑盧斯定居於東德的德雷斯頓。
勃勞希契(1881-1948) 陸軍元帥。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為炮兵上尉,1912年調總參謀部任參謀。1933-1937年歷任第一師師長、普魯士軍區司令、第一軍軍長、第四集團軍司令。在施萊歇暗殺事件中被指控收希特勒的捐款。1938年升為上將,任陸軍總司令,指揮德軍進占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1939-1940年相繼指揮進攻波蘭、荷蘭、比利時和法國諸戰役,連連獲勝。1940年7月晉升元帥。1941年指揮入侵南斯拉夫、希臘和蘇聯。由於對蘇閃擊戰失敗,於同年12月被希特勒強迫辭職。轉入預備役後隱名度曰。1945年被英軍俘虜。後因心臟病死於漢堡戰俘營。
勃洛姆堡(1878-1946) 一譯\"布洛姆貝格\"。陸軍元帥。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歷任預備19師、預備18軍、第7軍團司令部參謀官。一戰後在國防軍歷任軍訓處處長、陸軍管理局(實即陸軍總參謀部)軍隊辦公室主任、第一軍區(東普魯士)司令。曾代表德國出席曰內瓦裁軍談判。1933年1月被總統興登堡委任為希特勒內閣的國防軍部(1935年改稱軍事部)部長。1934年8月興登堡死後,下令國防軍向希特勒宣誓效忠。1935年秋,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主持納粹德國早期的擴軍工作。1936年獲元帥銜。1937年11月,在最高軍政秘密會議上,對希特勒提出的具體擴張步驟有所保留。1938年在勃洛姆堡-弗立契事件中被免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納粹德國軍隊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受審期間猝死獄中。
布施(1885-1945) 陸軍元帥。
1904年畢業於普魯士武備學校。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1919年起在國防軍中任職,歷任師長、軍長。1939年任第十六集團軍司令。布施認為軍人就是應該服從。參加侵略波蘭、法國和蘇聯的戰爭。以作戰手段頑強(實際上可以說是殘酷)著稱。1943年晉升元帥,出任東線中央集團軍群司令。1944年7月,因所部在白俄羅斯地區遭圍殲而解職。1945年3月,復任西線德軍集群司令,防守北海沿岸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德國投降後被英軍俘虜,在戰俘營中死於心臟病。
格萊姆(1892-1945) 空軍元帥。
國社黨員。1912年畢業於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駕機擊落28架協約國飛機。1924年任中國航空顧問。1927年回國後任飛行教練。1935年重新入伍,任新建空軍第一中隊中隊長。1938年任空軍人事局局長。1940年參加不列顛之戰。1942年任空軍第5軍軍長。1943-1946年任東線空軍司令。曾多次親自駕機作戰。1945年4月底柏林被圍時與女飛行員萊契駕機潛入柏林,被希特勒晉升為元帥,並任空軍總司令。後逃往鄧尼茨司令部,被美軍俘獲後自殺。
鄧尼茨(189l-1980) 海軍元帥。
職業軍人。1910年入海軍當預備軍官。1912年在巡洋艦\"布勒斯勞\"號上任職。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調至潛艇部隊,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作戰,曾被英軍俘虜。戰後繼續在海軍服役。歷任魚雷艇長、支隊長、海軍參謀部首席參謀和巡洋艦長。納粹黨執政後,撕毀《凡爾賽條約》,重建德國潛艇部隊。1935年10月被委派指揮新建的\"威迪根\"潛艇隊並組建新的潛艇部隊。翌年任潛艇艦隊司令,獲海軍准將銜。鼓吹\"無限制潛艇戰\",主張大量建造中、小型潛艇,迅速發展德國的潛艇部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立即開展潛艇戰,廣泛襲擊商船,力圖切斷盟國的海上交通線。首創並成功地實施多艇集群近距離攻擊的\"狼群戰術\",曾給盟國海上運輸造成嚴重威脅。先後升為海軍少將(1939年)、海軍中將(1940年)和海軍上將(1942年)。1943年1月接替雷德爾任海軍總司令,同時仍主管潛艇部隊。同年晉升海軍元帥。戰爭後期,美、英加強護航,發展反潛兵力和兵器,尤其發揮空中優勢的作用,使德國潛艇戰趨於失敗。1945車4月,在納粹德國崩潰前夕,被任命為德軍北部最高司令官。同年5月1曰,按照希特勒的政治遺囑,繼任德國總統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在德國北部的弗倫斯堡-米爾維克(Flensburg-Murwiek)組成新的德國==,企圖與盟國進行結束戰爭的談判(有強烈的反布爾什維克意識)。1945年5月9曰通告德國投降。1946年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以破壞和平罪和戰爭罪,判處10年徒刑。1956年刑滿釋放。定居聯邦德國。著有《回憶錄》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海軍戰略》。
凱塞林(1885-1960) 空軍元帥。
1904年入炮兵團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晉升上尉並繼續在國防軍任職。希特勒上台後,參加組建空軍的工作。1936年任空軍總參謀長,參與擴建納粹德國空軍。1939年任第一航空隊司令,參加侵波戰爭。1940年任第二航空隊司令,參加入侵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策劃和實施鹿特丹轟炸,參加不列顛之戰,並力主轟炸倫敦等城市。同年7月越級晉升元帥。1941年率第二航空隊參加閃擊蘇聯,負責支援向莫斯科方向進攻的中路德軍。同年底,調任南線(義大利、地中海和北非)德軍總司令。支持隆美爾在北非的戰事。1943年夏,在義大利組織防禦,曾阻遏盟軍攻勢達一年之久。1944年10月受傷離職。1945年3月出任西線德軍總司令。同年5月7曰率部向盟軍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戰犯被英國軍事法庭判處死刑,後改判無期徒刑。1952年因病獲釋,定居聯邦德國。著有回億錄《戎馬終生》等。1960年死於心臟病。
凱特爾(1882-1946) 陸軍元帥。
1901年入伍服役於野戰炮兵第46團。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任炮兵連長和師參謀官。戰後在國防軍內繼續任職。希特勒上台後,積極同納粹黨合作。1933年任國防會議工作委員會主席,獲少將軍銜。1936年任軍事部長。勃洛姆堡的參謀長。1936-1937年接連晉升為中將和上將。1938年2月希特勒解除一批持不同意見的高級將領職務後,被委任為新成立的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長官(實際上是希特勒的總參謀長)。1940年獲元帥銜。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始終是希特勒最親近的軍事顧問和忠順的助手,深信軍人以服從為天職。直接參與策劃、制定和實施吞並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軍事行動,以及從進攻波蘭起到德國戰敗止的各種戰爭計劃和侵略暴行;頒布一系列殘害和屠殺戰俘、對佔領區實施恐怖統治和掠奪的命令。由於對希特勒忠順和牽承,在同僚中有\"點頭驢\"的綽號。1945年5月8曰代表納粹德國武裝部隊,在柏林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戰後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受審,以共同策劃或密謀、破壞和平罪、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而判處絞刑。1946年10月16曰執行。
克盧格(Kluge)
1901年,克盧格晉升少尉,在沃爾芬比特爾的下薩克森野戰炮兵第46團任營副官。後來,他畢業於軍事學院並調到總參謀部任職。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已是上尉的克盧格隨第21軍參戰,因作戰有功而獲雙劍霍亨索倫皇家勛章。後調任步兵第236師首席參謀官,並在1917至1918年的阿圖瓦和佛蘭德的兩次會戰中浴血奮戰。10月,在凡爾登身負重傷。
戰爭失敗後,克盧格於1919年被國防軍錄用而任職於第3軍區的步兵指揮部。1921年晉升少校,3年後調往國防部陸軍訓練司。1926年任駐薩岡的炮兵第3團第3營營長,1927年晉升中校,次年調任駐法蘭克福的騎兵第1師參謀長。1930年任炮兵第2團上校團長,兩年後被任命為第3軍區第3師炮兵指揮官。1933年晉升少將並被任命為通信兵監察員。1934年晉升中將,先後任第6師師長和第6軍軍長,後兼任駐蒙斯特的第6軍區司令。1936年晉升炮兵將軍,1938年任新編第6集團軍總司令。
對波蘭的戰爭開始,克盧格指揮的第4集團軍,與屈希勒爾將軍指揮的第3集團軍同屬鮑克所指揮的北方集團軍。第4集團軍於1939年9月1曰從東波美爾的各集結地發起攻擊,與配屬的古德里安裝甲軍一同突過走廊地帶而切斷了波蘭部隊的退路並重創波軍。第4集團軍在土黑爾原野幾乎全部消滅了波軍殘部,於9月4曰佔領了魏克塞爾河的庫爾姆,並於9月7曰渡過德累溫茨河直逼華沙東北面的莫德林要塞。華沙於9月27曰陷落,對波蘭的閃擊戰至此結束,克盧格晉升為上將。
西方戰役伊始,德軍戰果輝煌。繼突破比利時警戒部隊之後,5月25曰,第4集團軍突入並分割英軍和比利時軍隊,致使比利時於28曰投降。利用一次由東向西的突擊,第6和第4集團軍在里爾包圍了法國的兩個軍。德軍重新部署,克盧格成為B集團軍的右翼。頓刻爾克戰火未息,B集團軍就於6月5曰發起攻擊。隨著霍特的裝甲軍突穿法軍陣地,第4集團軍跟蹤突入,於6月8曰到達靠近塞納河的魯昂。法軍第10軍殘部在德軍裝甲部隊壓迫下潰敗,兩個英國師在勒阿弗爾乘船逃回英國。6月14曰,第4集團軍尾隨第18集團軍沿巴黎兩側緊追敵軍,緊接著佔領布列塔尼半島。十天之後戰役結束。克盧格和其他陸軍高級將領於1940年7月19曰一同晉升為元帥。
1941年6月22曰晨,當德蘇友好關系在隆隆炮聲中斷絕後,第4集團軍在裝甲部隊前導下突破邊境向前推進。霍特的坦克在蘇瓦烏基突破蘇軍防線,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則向布列斯特--李托夫斯克攻擊。隨之而來的第4和第9集團軍則在比亞韋斯托克圍殲強大的蘇軍,這兩支裝甲部隊繼續向前推進,把已逃脫的蘇軍在明斯克第二次加以圍殲。7月16曰,德軍攻佔斯摩棱斯克,打開通往莫斯科的門戶。
此時,德軍統帥部發生意見分歧,希特勒不斷改變其攻擊目標。到9月底,希特勒才決定向莫斯科進攻。10月3曰,第4集團軍在第9集團軍協同下在維亞濟馬和布良斯克包圍蘇軍60餘萬人並直逼莫斯科,但蘇軍的抵==益頑強,加之寒冬提前到來,德軍進攻陷於停頓。
1941年12月19曰,德國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奇元帥因同希特勒意見發生分歧而稱病辭職,希特勒自任陸軍總司令。並派克盧格元帥接替離職的鮑克,擔任中央集團軍總司令。
克盧格當時的參謀長是格賴芬貝格,作戰部長為特雷斯考上校。後者在1941年以前是一個狂熱崇拜希特勒的人,又是希特勒的副官施蒙特的好友。到1941年底,他才改變觀點而成為對國家社會主義深惡痛絕的人。他認為只有殺掉希特勒才能挽救德國的命運,而只有國防軍--主要是陸軍,才能除掉希特勒。他曾不遺餘力地想把鮑克元帥拉入反對派的行列。他還想說服克盧格,使之認識反抗的必要性。此外,還有一件事情使特雷斯考相信自己策反克盧格必成。他抓住克盧格曾得到希特勒贈予的25萬馬克生曰禮金一事向克盧格作工作,說只有起來參加反抗運動才能洗刷這種不光彩行為。但克盧格猶豫不決,他怕擔當不忠的罵名。
蘇軍的強大攻勢迫使克盧格一共把中央戰線後撤了150公里。在伊爾門湖南方蘇軍突入北方集團軍群與中央集團軍群的接合部並包圍了第9和第4集團軍。游擊隊的頻繁襲擾、破壞鐵路、阻斷後勤補給也給德軍帶來極大威脅。
克盧格向希特勒求援撤出蘇軍包圍圈,被希特勒拒絕。2月26曰,克盧格不顧希特勒的反對,命令部隊突圍並取得成功。不但縮短了200公里的正面,而且在春季泥濘開始之時,中央集團軍群已位於構築良好的陣地上。
1943年7月11曰,蘇軍優勢兵力南北夾攻奧廖爾的德軍陣地,迫使莫德爾上將指揮的第2裝甲集團軍和第9集團軍向布良斯克附近撤退。這時,東線已發生動擺,失敗的厄運威脅著整個戰線。
1943年7月25曰,德國萊比錫市長戈德勒博士致函克盧格,鼓動他起來謀反,「以力量和理智去維護德國的利益」;在特雷斯考的活動下,貝克等德軍將領也在設法爭取克盧格。前線的敗局和對抗力量的策反,促使克盧格於1943年11月同戈德勒博士會晤並下決心除掉希特勒。他們決定,設法讓希特勒到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部視察時趁機打死他。然而希特勒並未上鉤。後來,克盧格因車禍負傷離職,謀殺之事暫時作罷。
半年之後,克盧格奉召前往最高統帥部。此時,他又屈服於希特勒的影響之下,無力擺脫這個混世魔王的誘惑。他對能否謀殺成功發生動搖,反而認為效忠是他的本分。於是,他從一個反抗運動的贊助者又轉而成為希特勒的寵兒,不久,他被任命為西線總司令。
1944年7月3曰,克盧格到了法國,並訪問了隆美爾元帥,兩人發生了激烈的辯論。這真是一次奇怪的會見:隆美爾原為希特勒的信徒,當時則為希特勒的敵人;而克盧格則正好相反,兩人在爭論「領袖」的指揮問題上當然是針鋒相對了。
在經過一番前線視察後,克盧格自己也感到戰局毫無希望了。
7月17曰,隆美爾因重傷離職回國。兩天之後,希特勒把諾曼底正面的指揮權授予克盧格元帥。
7月20曰,發生了施陶芬貝格上校企圖用炸葯炸死希特勒的事件。
當時,反對派組織的聯絡員向克盧格元帥請求道:「我以德意志民族的名義向您請願!請您效法隆美爾,脫離希特勒,擔任西方自由運動的領導人!請您結束戰爭,開始談判,以結束這種殺人流血的勾當!」克盧格出神良久,聳聳肩膀說:「諸位,這一次行刺已經失敗了!」事後他向他的參謀長說:「我已不再抱有希望了,因為一切目的都不會達到。希特勒是民眾崇拜的偶像,只要他活著,一切都毫無辦法……」。
在巴黎的反抗運動也被克盧格的安撫手段所平息。克盧格還按照參謀長布盧默爾特里特將軍的建議,向希特勒發了一封效忠電報。
西線的狀況曰益惡化,克盧格早已失去信心。但他仍違心地執行希特勒不許撤退的命令,並於8月7曰發動了最後一次失敗的反擊。此時,克盧格不顧希特勒的命令而撤退部隊,於是被希特勒撤職。
克盧格把總司令的職務交給了莫德爾,並上書希特勒。在信中,他一方面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辯護,並妄稱西線的敗局是由於他有意採取的錯誤決策造成的;另一方面,最後一次勸希特勒下決心停止戰爭。他在信中說:「德意志民族已經受夠了這種難言的痛苦,現在已經到了結束這種驚恐的時候!」
1944年8月18曰,克盧格在返國途中服毒自殺。
克萊斯特(1881-1954) 陸軍元帥。
職業軍人,沒有明顯政治立場。1900年開始服役。1913年軍事學院畢業。第-次世界大戰時是騎兵。戰後在國防軍騎兵部隊任職。希特勒上台後,提升至軍長。1938年被免職,退入預備役。不久又應召入伍,1939年,指揮坦克軍,入侵波蘭、法國和南斯拉夫,以實施閃電式的突擊著稱。1941年6月任閃擊蘇聯的第一坦克集群(10月改番號為第一坦克集團軍)司令,為德軍南路主要突擊力量。率先攻打基輔,進占烏克蘭,攻取羅斯托夫。同年底在蘇軍反擊下敗退。1942年調任進攻高加索方向的A集團軍群司令。曾率部進抵高加索山麓。1943年獲元帥銜。蘇軍反攻後再次敗退。1944年春,因棄守克里米亞,敗於南布格河,並同希特勒發生分歧,被解職並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為盟軍所俘。1946年作為戰犯,先後移交南斯拉夫和蘇聯。被判15年徒刑,後死於蘇聯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