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封建王朝的年表。
加洛林王朝(843~911年)
1路易二世(東法蘭克國王843-876)
2路易三世(東法蘭克國王876-882)
3查理三世(東、西法蘭克國王,皇帝881-887)(註:西法蘭克的「禿頭」查理為查理二世)
4阿努夫(東法蘭克國王887-899,皇帝896-899)(註:私生子)
5路易四世(東法蘭克國王900-911)
法蘭克尼亞王朝(911-918)
康拉德一世(德意志國王912-918)
薩克森王朝(919-1024)
1亨利一世(德意志國王919-936)
(註:公元962年廳和,羅馬教皇約翰十二世在羅馬為奧托加冕,稱他為「奧古斯都」即「羅馬人的皇帝」,德意志由此進入「神聖羅馬帝國」時期(德意志第一帝國962--1806)
2奧托一世(德意志國王936-973,羅馬帝國皇帝962-973)
3奧托二世(德意志國王961-983,羅馬帝國皇帝967-983)
4奧托三世(德意志國王983-1002,羅馬帝國皇帝996-1002)
5亨利二世(德意志國王1002-1024,羅馬帝國皇帝1014-1024)
薩利安王朝1024-1137)
1康拉德二世(德意志國王1024-1039,羅馬帝國皇帝1027-1039)
2亨利三世(德意志國迅耐王1039-1056,羅馬帝國皇帝1046-1056)
3亨利四世(德意志國王1056-1106,羅馬帝國皇帝1084-1106)
4亨利五世(德意志國王1099-1125,羅馬帝國皇帝1111-1125)
蘇普林堡王朝(1125-1137)
洛泰爾二世(德意志國王1125-1137,羅馬帝國皇帝1133-1137)(註:"凡爾登條約"中得到中部王國的洛泰爾擁有皇帝位,稱一世)
霍亨扮昌盯施陶芬王朝(1138-1208)
1康拉德三世(德意志國王1138-1152)
2腓特烈一世(德意志國王1152-1190,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155-1190)
3亨利六世(德意志國王1169-1197,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191-1197)
韋爾夫王朝(1198-1215)
奧托四世(德意志國王1198-1215,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09-1215)
霍亨施陶芬王朝 (1215-1254)
1腓特烈二世(德意志國王1215-1250,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20-1250)
2康拉德四世(德意志國王1250-1254)(註:教皇英諾森四世1254年開除康拉德四世教籍,無皇帝加冕)
空位時期 (1254--1272年)
哈布斯堡王朝(1273--1291)
1魯道夫一世(德意志國王1273-1291)
拿騷王朝(1292-1298)
阿道夫(德意志國王1292-1298)
哈布斯堡王朝(1298-1308)
阿爾貝特一世(德意志國王1298-1308)
盧森堡王朝(1308-1313)
亨利七世(德意志國王1308-1313,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312-1313)
維特爾斯巴赫王朝(1314-1347)
路易四世(德意志國王1314-1347,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328-1347)
盧森堡王朝(1347--1400)
1查理四世(德意志國王1347-1378,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355-1378)
2文策爾(德意志國王1378-1400)
維特爾斯巴赫王朝 (1400-1410)
魯佩特(德意志國王1400-1410,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403-1410)
盧森堡王朝(1410-1437)
西吉斯蒙德(德意志國王1410-1437,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433-1437)
哈布斯堡王朝 (1438--1740)
1阿爾貝特二世(德意志國王1438-1439)
2腓特烈三世(德意志國王1440-1493,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452-1493)
3馬克西米連一世(德意志國王1486-1519,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493-1419)
4查理五世(德意志國王1519-1555,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20-1555
5斐迪南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55-1564)
6馬克西米連二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64-1576)
7魯道夫二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76-1612)
8馬蒂亞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612-1619)
9斐迪南二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619-1637)
10斐迪南三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637-1657)
11利奧波德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658-1705)
12約瑟夫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705-1711)
13查理六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711-1740)
維特爾斯巴赫王朝(1742-1745)
查理七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742-1745
哈布斯堡-洛林王朝(1745-1806)
弗朗茨一世(1745年-1765年)
約瑟夫二世(1765年-1790年)
利奧波德二世(1790年-1792年)
弗朗茨二世(1792年-1806年)
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
霍亨索倫王朝(註:普魯士王國部分略)
1威廉一世(普魯士國王1861-1888,德意志帝國皇帝1871-1888)
2腓特烈三世(普魯士國王,德意志帝國皇帝1888)
3威廉二世(普魯士國王,德意志帝國皇帝1888-1918)
魏瑪共和國(1919年--1933年)
Ⅱ 德國有哪些王朝
法蘭克族人建立了王國,歷經了兩個朝代
486—751史稱墨洛溫王朝
國王是克治維
751--911年,克洛維建立的墨洛溫王朝滅亡.取而代之的是加洛林王朝
加洛林王朝的第二個國王是歷史上著名的卡爾大帝(亦譯查理大帝)
羅馬教皇給卡爾加冕稱帝,稱為「羅馬人的皇帝」。
德意志國家
919—936年,薩克森公爵海因里希一世在位,正式建立了德意志王國,
開始了薩克森王朝(亦稱奧托王朝)在德意志的統治。
也有部分史學家把919年視為德意志史的開端。
936—973年,海因里希一世的兒子奧托一世
之後還有海因里希三世和海因里希四世.
斯陶芬王朝
神聖羅馬帝國 皇帝卡爾四世
1273年後,各邦君主為爭奪皇位而相互傾軋,爭斗不休。其中最重要的君主有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Habsburger)、巴伐利亞的魏特爾斯巴赫家族(Wittelsbacher)、波希米亞的盧森堡家族(Luxemburger)以及後來後上的普魯土霍亨素倫家族(Hohenzollern)。自1438年起,帝國的皇位轉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既是奧地利國王、又是帝國的皇帝。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1806年帝國滅亡。但是爭奪皇位的斗爭並沒有終止過。
Ⅲ 法國和德國的前身都是哪個封建王朝
法國和德國的前身都是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FrankishKingdom),是公元481年到843年由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在西歐建立的封建王國,分為墨洛溫王朝(481-751年)和加洛林王朝(751年-843年),加洛林王朝全盛時期稱「查理曼帝國」。
法蘭克人是日耳曼人中一支強大的部落,3世紀南遷進入高盧(今法國南部)東北,定居於萊茵河下游地區,處於原始氏族部落社會階段。西羅馬帝國開始瓦解時,法蘭克人乘機擴展地盤。481年,克洛維繼部落酋長後,開始全力擴張,戰勝了匈人,柔然人(阿瓦爾人)和日耳曼部落等法蘭克其他勢力。486年擊潰西羅馬帝國在高盧的殘余勢力,佔領高盧地區,建立了墨洛溫王朝,以巴黎為都。751年,宮相矮子丕平篡奪王位,開始加洛林王朝的統治。丕平之子查理在位時大規模向外擴張。公元800年查理加冕稱帝,成為查理曼帝國。
Ⅳ 德國歷史上的帝國及簡介
德國歷史上的帝國及簡介:
①.德意志第一帝國,即神聖羅馬帝國(全稱是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962年至1806年,在西歐和中歐的封建帝國。早期為統一的國家,中世紀後演變為一些承認皇帝最高權威的公國、侯國、伯國、宗教貴族領地和自由市的政治聯合體。955年,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在勒赫菲爾德戰役中擊敗馬扎爾人,收復各邊區。961年,為擺脫義大利城市貴族的控制,羅馬教皇約翰十二世向奧托求援。奧托率軍越過阿爾卑斯山,很快敉平了羅馬的叛亂,吞並倫巴底國家,扶正了教皇的位子。962年2月2日,教皇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為奧托加冕,奧托從此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11天後,皇帝和教皇簽訂「奧托特權協定」,規定皇帝為教皇的保護者,教皇要忠於皇帝,教皇的產生要由皇帝決定。奧托初步使皇權居於教權之上。後來,為維持他對教皇的控制,他又兩度進軍羅馬。奧托還進軍義大利南部,挑戰拜占庭雖然沒有成功,但獲得了拜占庭他的地位的承認。
962年,奧托加冕為皇帝,建立神聖羅馬帝國。今奧地利地區自此歸屬神聖羅馬帝國,直到其於1806年崩潰。
②.德意志第二帝國,即德意志帝國(通常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統一德國到1918年霍亨索倫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需要注意的是,其正式國號為德意志帝國(德文: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瑪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國名。 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國,它是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起來的。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擊敗法國,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1914年開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的失敗和第二帝國的瓦解而告終。
③.德意志第三帝國,即納粹德國,1933.1-1945.5正式國名為德意志帝國或大德意志帝國,又稱第三帝國 。通常指1933年至1945年間的德國,當時它處於阿道夫·希特勒的獨裁和國家社會主義(法西斯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變體)的意識形態的堅固統治之下。
希特勒認為,他的第三帝國是繼「神聖羅馬帝國」的「第一帝國」與威廉一世和俾斯麥創立的「第二帝國」之後的第三帝國。
「第三帝國」一詞源於義大利末世神學家、佛羅倫薩教派創始人尤阿興姆‧菲奧雷斯與其他中古世紀神學家對聖經經文的解釋,原初意義是指「聖父之國」、「聖子之國」之後的「聖靈之國」,即上帝拯救世界後,完美、無盡止、由聖父、聖子、聖靈統治、以基督為王的第三階段神國。
到了近代,"第三帝國"的概念已脫離神學領域,而被運用在浪漫主義文學甚至保守政治革命中。1923年阿圖·莫勒·凡登布魯克(Arthur Moeller van den Bruck)在「第三帝國」一書中主張創建一個取代魏瑪共和國、同時在傳統上與神聖羅馬帝國(第一帝國)以及由普魯士主導建立的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一脈相承的新國家。這個概念在魏瑪共和國時代被反民主份子與激進右派團體(包括納粹)廣為引用。
Ⅳ 德國歷代
德國的
查理曼帝國 加洛林王朝
東法蘭克王國(後改稱德意志王國) 奧托王朝
第一帝國: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962年稱羅馬帝國,1157年稱神聖帝國,1512年後稱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 962-1806
奧托王朝
薩利安王朝
霍亨斯陶芬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
德意志邦聯:1815-1871
第二帝國:德意志帝國1871-1918
霍亨佐倫王朝
德意志共和國:魏瑪共和國1918-1933
第三帝國:1933-1945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1949.5.23-??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1949.10.7-1990.10.3(1990.10.3兩德統一,沿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歌,國旗,國名)
Ⅵ 誰能告訴我德國歷史年代表(只需從該國的第一個朝代到最後一個朝代,並說明哪些朝代是屬於哪個王國。)。
【德國大事年表】 西元前境內就居住著日耳曼人。
公元9年(中國漢朝),日耳曼戰勝羅馬人。 公元2-3世紀逐漸形成部落。 751-987年 卡洛林王朝800年 查理曼大帝在羅馬由教皇加冕稱帝。 843年 查理曼大帝的子孫三分帝國,其中東法蘭克後來形成德意志國家。 911年 第一個德意志國王康拉德登基,為早期封建國家。 962年 奧圖一世(Otto)稱帝,建立「神聖羅馬帝國」。 1092年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1118年 騎士文化的全盛期。 1241年 漢撒同盟成立。 13世紀中期形成封建割據。 1346年 歐洲流行瘟疫。 1386年 海德堡大學創立。 1415年 捷克宗教改革者胡斯(John Huss)被教廷火刑處死 1450年 古騰堡(Jahannes Gutenberg)發明活字印刷術 1517年 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點論綱,揭開宗教革命序幕。 16世紀發生農民戰爭。 1618-1648年 三十年戰爭。 1701年 布蘭登堡選侯國取名為「普魯士王國」 1806年 拿破崙進柏林,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告終。 1815年 拿破崙戰敗,英俄普奧四國同盟,普魯士、奧地利崛起,根據維也納會議組成「日耳曼邦聯」。 1835年 德國第一條鐵路在紐倫堡與Furth之間通車 1848年 德國各地爆發革命。 1862年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首相。 1866年 普魯士在「七周戰爭」中擊敗奧地利,隔年建立北德意志聯邦。 1870-1871年 普法戰爭。 1871年 普法戰爭結束,德國擊敗法國,同時兼並了南德諸邦,建立了統一的「德意志帝國」,以普魯士國王為皇帝。 1914年 德國發起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 戰敗,帝國崩潰,德皇威廉二世退位。 1919-1933年 「威瑪共和國」。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後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國」。 1939年 德國發動二次世界大戰。 1945年5月8日德國戰敗投降。戰後,根據波茨坦協定,德國由美、英、法、蘇聯分佔,並由四國組成盟國管制委員會接管德國最高權力。柏林市也劃分成4個佔領區。 1948年6月20日,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合並。 1949年 美、英、法控制的西佔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東部的蘇聯占區相應成立了民主共和國,德國正式分裂為兩個國家。 1961年「柏林圍牆」建立,柏林分為東、西柏林。 1989年 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前東德國。10月初,許多東德城市相繼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要求放寬出國旅行和爭取媒體自由等,東德總統旋即辭職。「柏林圍牆」倒塌。 1990年 聯邦德國總理科爾(Kohl)提出實現統一兩德的計劃,1990年10月3日東德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原有14個專區為適應聯邦德國建制改為5個邦,並入了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兩個德國終告統一。
Ⅶ 中國歷史朝代和歐洲歷史朝代對應表
1、春秋戰國時代對應波斯帝國,希臘諸城邦,馬其頓帝國,早期羅馬。
2、秦對應羅馬共和國。
3、西漢對應帕提亞,希臘地中海沿岸諸城邦和羅馬共和國。
4、東漢對應羅馬帝國和帕提亞/薩珊波斯。
5、三國西晉對應東西羅馬帝國和薩珊波斯。
6、東晉十六國對應東羅馬帝國,薩珊波斯,歐洲蠻族諸國。
7、南北朝和隋朝對應東羅馬拜占庭帝國,薩珊波斯,歐洲蠻族諸國。
8、隋唐對應加洛林王朝(法)。
9、宋朝對應拜占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德國雛形)及歐洲現代諸國的雛形。
10、元朝對應拜占庭帝國,蒙古諸汗國,歐洲現代諸國雛形。
11、明對應帖木兒帝國之後烏茲別克汗國(中亞)、薩曼王朝(波斯)、奧斯曼帝。
12、清(1840以前)對應俄羅斯帝國、波旁王朝之後共和國及拿破崙帝國(法)、光榮革命後的英國、由哈布斯堡王朝轉入波旁王朝的西班牙、獨立不久的美國。
15世紀末以來,以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民族國家的崛起為標志,歐洲進入近代時期。 近代包括從中世紀到工業革命為止的三個世紀,大約從1500至1800年,或者從1492年發現新世界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為止。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科學的重要性上升,技術進步突飛猛進,世俗公民政治和民族國家異軍突起。資本主義經濟從義大利北部諸共和政體如熱那亞等開始萌芽發展。近代也見證了重商主義經濟理論的發展及占據主導。自然,近代也代表了在大部分歐洲地區封建社會、農奴制以及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的衰落與最終消失。這一時期也包括了新教改革、災難性的三十年戰爭、歐洲對美洲殖民和歐洲獵殺女巫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