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壽命一般多少年

德國人壽命一般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3-07-27 09:54:23

㈠ 為什麼德國會躍居世界十大長壽國家德國人長壽的秘訣有哪些

為什麼德國會躍居世界十大長壽國家?德國人長壽的秘訣有哪些?德國人的平均壽命居然超過了81歲,德國人均使用壽命這般的高和國外的社會經濟發展及其他們的生活方法是緊密聯系的。德國人的生活作息是有張有弛的,並不是我國一直都那麼焦慮不安,所以說德國人的使用壽命那麼長,和德國人的日常個人行為有較大的關聯。



德國人的生活習慣雖然不像別的的歐洲國家那般這般的疏鬆,可是德國人的生活狀態歸屬於那類有張有弛的。在該緊張的時候焦慮不安,改釋放壓力的情況下釋放壓力,所以說在法國得人在請假期內是非常少加班加點的,他們都是在空閑的時長好好放鬆自己,以便於自身可以以最圓潤的精神面貌投身於到接下來學習生活當中。並且德國人大部分從不經常熬夜,他的生活作息全是十分規律性的,因而德國人才能這樣的健康平安。實際上竅門哪些的不會有,如果在日常生活的過程中留意不必過多的疲勞自己的身體,合理配置自身的作息時間,平衡膳食,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健康長壽的。

㈡ 德國人為什麼長壽

為什麼德國人越來越長壽?科學家總結10點原因。我們知道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大概是七十六歲左右,但是另外一個發達國家的個的平均壽命要比我們長壽將近10歲了,為什麼德國人越來越長壽?其實是有人總結過的,科學家就總結了10點原因。現在大家就來看看的個人是怎麼做的,我們來學習一下別人的生活習慣吧,說不定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會有很大的啟發。


我們知道的個是一個很發達的國家,其實在戰爭的那個階段,他們的平均壽命真的也並不是很長的,出於外界的環境的原因,但是隨著穩定下來,還有經濟的發展等等,如今他們的平均壽命竟然是比中國多出10歲左右,這就讓人覺得,肯定是有什麼他們的過人之處的,所以為了探索這個原因,科學家還進行了總結,到底是為什麼的個這么長壽,肯定是要研究一下他們的平時生活習慣有什麼共同特點,於是科學家總結10點原因。


科學家總結的10點原因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們發現的個人越來越長壽的原因,與他們平時的姿勢是很有關系的,不像我們是只要有坐著的就絕對不會想站著,能在家躺下的時候,絕對就不坐著,而對比一下他們的習慣,就知道為什麼的個越來越長壽了,因為他們就喜歡站著,因為久坐的時候對身體不好,尤其對頸椎和腰椎都不好,而他們學生也站著,公司開會等也是站著的,這樣的好處在哪?就是不會有廢話,會議也會提高效率,而且對於學生來說,站著的時候不會犯困,不會打瞌睡,提高學習的效率。

㈢ 德國退休年齡要延長到68歲五分之一的德國人活不到退休

近日,德國聯邦政府顧問提出建議,到2042年要把退休年齡延長到68歲,此話一出,在德國掀起了軒然大波。

根據聯邦經濟部科學顧問委員會關於養老金未來的預測,2025 年開始,法定養老金保險有出現融資問題的風險。

活到老可以學到老,可是並沒有多少人想要活到老工作到老。工作了大半輩子,退休了享受生活才是大部分人心目中的正確活法。

所以不管在哪個國家,退休話題都是老生常談了,特別是在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德國。

根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德國 65歲以上人口為1809萬 ,占總人口比例高達到 21.8% ,比十年前增加了1.1個百分點,且趨勢是逐年遞增的。德國已經進入了 超老齡 社會

隨著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人類的平均壽命一直都在增長,同時生活質量也比以前有了顯著提高。德國 男性平均壽命為78.6歲,女性的平均壽命為83.4歲

平均壽命的增加,意味著退休人員領養老金的時間增加,但 低人口出生率 導致勞動人口減少,越來越少的勞動人口為越來越多的退休人員繳納養老金,養老保險金的壓力越來越大。

根據衛健委的數據,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雖然中國的平均壽命比德國低,但中國退休年齡更早。 目前男性年滿60歲退休,女性任國家公務員幹部的年滿55歲、女工人則年滿50歲即可退休。

然而,在德國工作,顯然要做好 活得長、身體好、打持久戰 的心理准備。

德國政府目前實行的退休計劃是,在2012年至2029年將逐步把退休年齡提高到 67歲 。以年齡劃分,分階段提高不同年齡人群的退休年限。

在這樣的背景下,再繼續退休年限延長到68歲,無疑動了所有人的蛋糕,引起了不止政客,還包括大部分民眾的反對。

據報道,2019 年,17% 的死者未滿 67 歲,14.4% 的人甚至沒有活過 65 歲。也就是說,以目前67歲退休年限來看,有17%的德國人未達到退休年齡。

2019年的數據還顯示,19.8%的死者未滿69歲。如果將退休年限延長到68歲,相當於差不多 五分之一的德國人都達不到退休年齡

退休年齡越高,從養老金中受益的人就越少。 同時,由於低收入者壽命較短,提高退休年齡實際上對低收入者不利,意味著養老金其實是「 自上而下 」的分配,富有的人能得到更長時間的養老金,這也加劇了 社會 的不公平。

㈣ 德國人比世界人均壽命高出10歲,他們怎麼做到的4點值得學習

德國人的壽命比中國人的壽命要高出7歲,德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了81歲,原來手塌粗他們一直堅持在做這四點。

㈤ 德國人比世界人均壽命高出近10歲!與哪些好習慣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德國人均壽命是81歲,中國人均壽命是76歲,而全球人均壽命是71歲。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德國人的壽命有這么長呢?其實和這7個好習慣有關系。

只有把上面的質量與長度結合起來,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長壽,雖然德國人能夠製造出世界上頂級的汽車,但是他們卻不是一個愛慕虛榮的民族,他們寧願把錢花在提高,生活品質方面也不會花很多的錢去買一些奢侈品。

正是這種生活質量的追求,讓德國人更健康長壽了。

㈥ 德國老人怎麼養老

德國老人養老模式如下:

1、醫療護理

德國有很完侍桐善的醫療護理服務體系,老人生病住院不需要子女在床邊盡孝,醫院的醫護人員會提供專業的照護,子女只需要帶上鮮花定期去探望即可。

德國人的獨立性很強,老人病重時不需要子女決定拔不拔管,他們會在健康狀況良好時立好遺囑,並且簽訂醫療同意書,這份文件里會詳細的說明笑猜搶救到什麼程度就要停止,要不要做有創搶救等等,如果醫院不按照這份文件操作,會被起訴的,這就讓每個人能夠充分的決定自己的生死。

2、居住模式

德國人很注重個人空間,基本不存在老年父母親跟子女同住的情況。德國人也很耿直,父母子女的關系並不那麼密切,如果相處不好,斷聯的也不是沒有。究其原因是德國的福利很好,尤其對婦女兒童保護很到位,一對夫妻養育孩子,不需要依賴老人,男人對育兒的參與程度也很高。

上一代德國人工作很努力,退休後子女都成年了,不需要再費心養育,又有豐厚的退休金和大把的時間,開始熱衷享受生活,到處旅行,吃喝玩樂,放飛自我,或者回去農村木屋養花種草,過田園生活。德國的綠化率很高,他們的農村不是中國這種農村,設施都是現代化的。

3、養老保險

德國的高福利更體現在養老上,德國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5歲,平均壽命81歲,由於德國生活成本不高,這筆養老金加上他們畢生的積蓄,生活過的可謂富足,德國老人佔比已經達23%,是個標準的老齡化社會,但還是比較從容的,因為社會整體富裕。

4、養老服務

德國人的子女沒有贍養老人的義務,老人也不願意跟成年子女同住,他們主要還是採用居家養老的方式,周邊的養老機構主要提供上門服務,提供日間護理或者短期托老服務。

如果年紀再大一些的獨居老人,無法照料自己的生活,會搬離自己的房子,入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公寓,公寓的設計更符合老人的生理特徵,養老服務更為集中,且能夠滿足社交需求,是很受歡迎的養老方式,也是值得借鑒的。

德國簡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在創新領域排名第一,東鄰波蘭、捷克,南毗奧地利、瑞士,西界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碰談型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陸地邊界全長3876公里,海岸線長2389公里,國土面積35.8萬平方公里。德國行政區劃分為16個州,13175個市鎮,首都為柏林。

㈦ 德國人均壽命再創新高,他們究竟都有什麼長壽秘決

全世界的人均壽命在71歲左右,而德國人的人均壽命竟然達到了81歲,德國人均壽命如此的高和德國的經濟發展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德國人的生活作息是張弛有度的,並不像中國一直都這么緊張,所以說德國人的壽命那麼長,和德國人的日常行為有很大的關系。


而且德國人沒事的時候早晨和晚上都喜歡跑步,慢跑對人身體是非常的好的,慢跑可以說是有氧運動裡面對人體最好的了。慢跑可以有助於調節血液循環,而且能夠使得身體既更加的結實,病毒就不易入侵。


德國人的生活方式雖然不像其他的歐美國家那樣如此的鬆散,但是德國人的生活狀態屬於那種張弛有度的。在該緊張的時候緊張,改放鬆的時候放鬆,所以說在德國的人在休假期間是很少加班的,他們都是在空餘的時間好好地放鬆自己,以便自己能夠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投身到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之中。


而且德國人基本上從來不熬夜,他們的生活作息都是十分規律的,因此德國人才會如此的健康長壽。其實秘訣什麼的不存在,只要在生活的時候注意不要過度的勞累自己的身體,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合理膳食,我們每個人都能夠長命百歲的。

㈧ 德國人的壽命又長了!但是為什麼女生總比男生長壽

據說德國人的平均壽命又變長了!2014/2016周期比2013/2015周期長了兩!個!月!咳咳,聽起來好像也沒有長很多。一個人到底能活多少年,和他出生的年代和性別有很大關系。

Emm,總是男同胞們之所以壽命更短,大概就是因為——明明先天條件就已經落後了,後天還總想放飛自己。而女同胞們就是:不僅更優秀,而且更努力呢!

㈨ 德國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優缺點有哪些

人口老齡化社會沒有優點。
德國是歐洲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在65歲以上。在世界范圍內,其人口老齡化程度僅次於日本。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德國人口約為8180萬,其中只有不到七分之一的人口搭枯蔽年齡小於15歲,該比例為歐洲最低,全球也只有日本的這一比例低於德國。按照目前的人口出生率,德國未來的人口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40年之後人口數量將減少1200萬,低至7010萬人。

人口老齡化對德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影響不斷加深,社會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德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削弱;公共財政負擔加重;社會保障資金將面臨空前危機;並由此導致城鄉差距拉大、失業率上升、社會心理問題等不良後果。2009年,230萬德國人需要護理,而這一數字在2030年將增至330萬人左右。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系統應對老齡化的國家之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福利國家典範;2012年生效的法律規定,退休者的年齡將由過去的65周歲逐步過渡到67歲;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德國執政黨還起草了一份議案,擬向25歲以上有收入的人群徵收一份額外的「年齡稅」,讓這些年輕的工作者幫助國家應對迫在眉睫的養老壓力。

德國重度老齡化

德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統計數據表明,1980年德國人平均年齡為37.1歲,比1970年增加了2.2歲(增6.3%)。而1970年的平均年齡34.9歲與1960年的平均年齡34.8歲相比之下幾乎沒有變化。1990年比1980年增加了1.7歲(增4.6%),2000年又比1990年增加了1.4歲。1980年至2000年平均年齡相對緩慢的增長原因,來源於外來人口和東西德統一。在這兩個因素消化之後,2010年比2000年再猛增了2.6歲。

德國是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010年德國人平均壽命達79.80歲,其中男性達77.70歲,女性達82.74歲。據聯邦敗叢統計局2010年數字,60歲以上人口達2.17千萬,占總人口的26.6%,其中65歲以上人口為1.60千萬,占總人口的19.6%。2030年德國60歲以上的人口預測將達36.2%,2050年甚至將超過40.9%。現在德國人口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21%,預計到2030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由目前約1600萬人增加到2400萬人;到2060年,這一比例將達到約34%。當前德國每5個人中有1個是超過65歲退休年齡的老年人,到2030年每4個人中就有1個65歲以上的老人,到2060年上升到每3個人中有1個。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德國采訪期間,曾在法蘭克福街頭看見一對中年夫婦帶著5個孩子過馬路的溫馨場景,大的有10多歲,最小的還躺在手推車里。但德國同行苦笑搖了搖頭,他告訴筆者一句格言——「You can imagine the opposite 」,用來說明眼前的情景只是特例。事實上,在德國,看到的也確實是「相反的情形」:漢莎航空的空姐是「大嫂」;酒店裡的服務生是耄耋長者;租來車輛的知州駕駛員也多數是老年人。

德國人口自2003年以來就不斷減少,人口結構變遷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低下。據統計,現在德國婦女平均只生育1.4個孩子,2006年死亡人數比出生人數多14.4萬人,預計到2030年,德國總人口將由目前的8250萬人下降到7800萬人。伴隨著人口數量的下降,德國老齡化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聯邦統計局負責人索美指出,197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德國婦女不再做母親。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德西的托兒所數量不足,很多小學午後就關門。2008年,60歲以上婦女中11%沒有孩子,而這個比例在40到44歲年齡層的女性中是21%。據聯邦統計局稱,從現在起到2060年,德國人口將減少到6500萬—7000萬。老年社會越來越嚴重的同時,出生率又不斷下降,德國社會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由於自然余額(出生人數與死亡人數的差額)呈負值,德國經濟面臨來自勞動力市場的巨大挑戰,未來十年增幅可能出現明顯回落。經合組織發布的《2012年德國經濟報告》指出,長期來看,德國經濟平均增長率將保持在1.5%的較低水平,10年後甚至可能降到1%,主要原因是人口迅速老齡化,以及隨之而來的潛在勞動力數量下降。

經合組織秘書長古里亞在報告發布會上說,德國未來要保持富足,需要在勞動力市場、稅制系統和能源政策上進行結構改革。

研究人員預計,2016年至2025年期間,經合組織每年就業人口平均增加0.5%,而德國同期就業人口將明顯減少。到本世紀30年代中期,德國15歲以下和64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從目前的51%上升到74%。

經合組織經濟學家要求德國政府進行改革,提高就業人員數量,通過讓更多婦女從事全職工作和延長退休年齡等方式獲得專業人才。為此,德國需要在稅收和社會保障體繫上進行改革。例如,減少對單職工家庭的稅收優惠,同時投資建立服務好而價格低廉的幼兒園。

古里亞說,2012年德國經濟增長率預計僅為0.4%。未來德國經濟增長的支柱是加強內需和提高勞動力潛力。經合組織建議德國放鬆建築師和律師等一些服務行業的苛刻規定,不僅直接資助而且通過減免稅等方式推動科研開發。

勞動力也將形成缺口。盡管目前人口老化的有害效應因越來越多的婦女和老齡勞工參加工作而得到抵消,但德國六大經濟研究所之一的基爾研究所(IFW)研究員科思預言:「就業人數的減少從長期看將削弱德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增長率今後每年應在1.2%上下,而2000年是1.5%。」聯邦勞工局預計,德國到2025年的勞動力缺口將達到700萬,必須大規模引入外來人才。

退休的老人日益增多,將對公共財政產生影響。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過去10年,德國大多數時候都處於人口負增長狀態。照此發展,越來越少的年輕人需要負擔更多的老人。目前德國需護理的老人約230萬人,其中150萬人以居家養老為主,另80萬人選擇機構養老。針對德國老齡化迅速的發展,世界著名的審計師機構Enrst&Young2011年9月的調查結論是,至2020年德國將有90萬人選擇機構養老。換句話說十年後需增加10萬個機構養老的床位,單獨此項投資就需177億歐元。

人口老齡化造成社保支出增加,社會保險體系的資金保障將面臨重大挑戰。位於柏林的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科林霍爾茨表示:「隨著德國嬰兒潮一代步入退休年齡,德國的社會保障資金將面臨空前危機,如今的社會保障體系將因為缺少資金而無以為繼。即使出生率能有所提高,但新生兒的絕對數量還是會持續下降,因為育齡婦女的人數正變得越來越少。」

德國聯邦議會工作組最近提出一項「年齡稅」建議,即每個年滿25周歲的德國人按照收入比例繳納一定金額以建立儲備金,保障未來不斷上升的養老金支出。工作組的理由是,出生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嬰兒潮時期的一代人將在2030年左右退休,屆時所需醫療和護理支出將大幅增加。

「年齡稅」的誕生來自於對老齡化社會社保支出不堪重負的擔憂,由於涉及復雜而敏感的政治和經濟公平問題,其可行性還有待論證。該提議還受到了來自執政黨和反對派的多重批評。

德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人口的老齡化不僅會導致國民經濟生產力下降,稅收負擔加重,帶來年輕人負擔加重、勞動力短缺等一系列問題,而且會加深社會代溝,出現更多生活困難的老年人,影響社會和諧。德國專業人才緊缺、養老院護理人員不足等現實問題表明,以老齡化為主要特徵的人口結構變遷已經開始對德國的社會經濟產生影響。有分析認為,德國今後幾年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歐債危機和能源短缺,而是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德國各部委正聯手制定一項「人口政策」方案,對德國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進行長遠規劃。默克爾為此主持召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專家會議,邀請各界代表共同商討對策。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接受《商報》采訪時提出「2030議程」,指出要及時應對社會老齡化帶來的挑戰。他堅持將退休年齡延至67歲,提高女性在領導層的比例,並支持外來移民政策。提出「年齡稅」的工作組不僅強調社保基金的穩定,還提出了創造家庭友好型社會氛圍、倡導外來移民、僱傭更多女性和老齡職工等多方面措施。同時,提高出生率及女性在家庭和職業之間的平衡等根本問題,需要政府制定家庭友好和鼓勵生育的政策。據認為,法國的生育率好於德國的原因就在於其家庭政策的鼓勵與配合。

有人口專家認為,人口發展從多子的農業社會到老齡的工業社會一般經歷五個階段,在最後階段應該重新達到平衡。從當前的情況看,全球的工業國家仍在朝著老齡化社會發展,是否能夠達到理論中的新平衡,還有待事實檢驗。

在新加坡的一個會議上德國綠色環保城市弗萊堡市市長迪爾特·薩羅門(Dieter Salomon)談起了城市的未來。當被問及未來30年德國城市將會如何之時,他微笑著說:「不會有未來」。

市長先生並沒有誇張。幾十年以來,歐洲的人口增長是全球最緩慢的,生育率遠遠低於人口替換率,且比美國低了50%左右。假以時日,這種人口趨勢將造成災難性的經濟後果。到2050年,歐洲現擁有的7.3億人口將減少7500萬至1億人,其勞動力人口也將比2000年時減少25%。

德國是歐洲大陸的超級經濟體,逃脫人口「寒冬」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到2030年,德國每100個人中就有53個退休者,相比之下美國為30人。如此,德國將面臨巨大的債務危機——老年人的社會福利成本將蠶食其現行節約/產出型經濟的成果。據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尼克·愛波施塔特(Nick Eberstadt)稱,到2020年,德國債務本息佔GDP比重將會是目前希臘的兩倍。

政府的對策

德國是世界上最先建立公共養老體系的國家。早在19世紀末,當時的宰相畢斯麥就設立了養老保險,在整個20世紀的過程中先後誕生了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及1995年的護理保險。總的來說,養老主要是由社會來承擔,公共養老金待遇也十分豐厚。自從護理保險問世以來,養老產業給社會提供了幾十萬的就業機會。

為了應對老齡化,德國在單一公共養老體系基礎上增加了積累性養老計劃。德國公共養老體系(GRV)採用現收現付制,所需資金來源於工薪稅和財政補貼,工薪稅稅率為19.5%,負擔約70%的公共養老支出。上世紀80年代後期,政府認識到老齡化將嚴重影響公共養老計劃的可持續性。德國於1992年啟動養老改革,主要政策包括修改養老待遇調整機制,避免養老待遇過快增長,控制提前退休,這些方法在減少養老支出的同時也降低了養老待遇。為了彌補養老待遇下降,德國建立了自願性質的完全積累養老計劃,個人繳費率為4%,政府給予稅收優惠。積累計劃的覆蓋面目前還有限。2004年,德國進一步修改確定公共養老金待遇的公式,新公式根據退休人口與繳費人口比例的變化自動調整公共養老金的待遇,在老齡人口比例上升時,公共養老金待遇會自動減少。

德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包括法定養老保險、企業養老保險和私人養老保險三部分,後兩者又被稱為「補充養老保險」。隨著德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政府的養老負擔也在逐步增加。為此,德國政府在維持法定養老保險主導地位的同時,也採取措施鼓勵人們更多地參加「補充養老保險」。

在德國,法定養老保險的覆蓋面較廣,既包括一般的養老金,也包括職業康復待遇、職業能力或就業能力喪失後的養老金等。原則上,所有雇員都是法定養老保險的義務參保人,自由職業者如醫生、律師、藝術工作者等一般參加私人養老保險。

法定養老保險資金主要來源於僱主和雇員繳費,費率根據實際需要隨時調整,目前的繳費比例為工資的19.5%,由僱主和雇員各負擔一半,當雇員月收入低於某一限額時,則由僱主單獨支付。此外,法定養老保險每年還獲得國家補貼,總額約占當年養老保險總支出的五分之一。養老金根據退休者退休時的工資和工齡長短計算,但最高不超過退休前最後一個月工資的75%。

此外,德國還大力鼓勵企業養老保險和私人養老保險。與法定養老保險不同的是,企業養老保險採取「直接支付原則」,即職工在工作期間積攢了多少企業養老保險,退休後他就能得到相應數額的養老金。職工繳納的企業養老保險占工資的比例每年由行業勞資部門和政府協商決定,且這部分養老保險可以享受稅收優惠。企業養老保險最初是作為福利向職工發放的。

從2002年起,德國頒布新法律,規定企業職工有權利要求僱主將一部分工資或者節假日獎金變成企業養老保險,企業養老保險的籌資方式、組織形式及受保人等均可自由選擇。目前,德國的企業養老保險對勞動力的覆蓋率已經高達65%,成為養老保險制度中最重要的補充部分。

盡管德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屬於自願性養老保險,並由私人公司經營,但政府並非完全放手不管,而是對其進行宏觀調控。為了防止僱主因宣布破產而無法支付養老金的風險,德國設立了僱主組織的養老保險基金會作為擔保機構,規定開辦企業養老保險的僱主有義務向擔保機構投保,如果企業破產導致無法支付本企業的補充養老金,則由該基金會支付。

私人養老保險也是自願的,並且也能得到國家補貼。目前,德國法定養老保險、企業養老保險和私人養老保險所支付養老金的比例大約分別為70%、20%和10%。德國政府希望,私人養老保險支付的養老金近期能提高到整個養老金的15%,中遠期達到25%至30%。這樣,企業養老保險和私人養老保險將有望從現在的補充地位逐步提升到與法定養老保險相近的支柱地位。

生育率降低和人口老齡化,給德國19世紀創建的養老保險體制帶來極大沖擊。德國的退休保險體制實行的是「轉攤方法」,也稱「代際合同」。具體說,就是由當前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用其所繳納的退休保險金來支付退休人員的退休金。

按照一般規律,最合理和有效的比例應該是每三個在職員工養活一個退休人員。而德國目前是每100個在職人員為44個退休者提供退休金。按照現在人口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進程,再過20年,每100名在職員工要養活78個退休者。到那時,想靠在職員工交納保險金來保障退休者的生活已不可能。

當德國19世紀初推行養老保險體制時,法定的退休年齡是70歲,而那時的平均壽命只有45歲。1956年德國政府進行養老金改革時,把退休年齡定為65歲。這幾年,德國人的平均退休年齡是65歲,但平均壽命已達到80歲。因此德國政府決定從2012年開始將退休年齡提高到67歲。

歐洲社會已對享受安逸的退休生活習以為常,一些福利國家更被視為歐洲大陸退休人士的樂園。盡管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現行制度即將破產,但老百姓關心的往往是眼前利益,反對延長退休時間。記者的一位德國朋友就認為,這個決定不符合實際因為在德國企業里,有三分之二的人在65歲之前就已經因身體等原因被迫離開了工作崗位。

另有一些學者認為,推遲退休年齡會擠壓年輕人的就業和晉升空間,延遲退休就是延長國家的新陳代謝周期。德國工會也批評說,該項改革措施無益於德國的老年保障體系,是變相的「縮減養老金計劃」。不管老百姓如何反對這一措施,但人們必須認識到,對現有福利體制進行改革是德國必須面臨的「痛苦現實」。

為了解決老齡化的問題,德國聯邦教育和科研部制訂了一項專門資助有關人口老齡化各領域研究的綜合科研計劃。德國教育和科研部部長安妮特·沙范在介紹這項名為「德國政府人口變遷研究日程」的計劃時說,這是德國首次專門就人口老齡化制訂跨學科研究計劃。德國政府計劃到2016年總共為該計劃投入4億多歐元。這項計劃涉及的課題既有社會科學領域的原則性問題,也包括旨在改善老年人生活的通訊、交通、建築新概念以及培訓、衛生保健等方面的具體技術問題。

沙范說:「我們要通過科研,推動有利於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的新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項目的開發。我們要為全社會的福祉去發掘至今仍潛藏的長壽社會的寶藏。」

德國教育和科研部在一份聲明中強調,德國未來不僅要妥善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還應善於充分利用老齡化的機遇。比如面對未來年輕就業者逐步減少的現實,如何更好地發揮年長就業者的作用。研究計劃的一個資助方向就是促進企業界和教育界為類似問題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福利國家的養老楷模

德國實行的是社會市場經濟。和其它經濟領域一樣,德國聯邦政府原則上不直接介入「銀發經濟」的市場開發,但政策上給予充分支持:財政上支持需要護理的老人,稅務上支持護理企業。德國社會福利法共有十二卷,是名副其實的福利國家。

護理費用首先來源於護理保險,牽頭單位是衛生部。標准分別是:

居家養老:護理級別1,每月450歐元;護理級別2,每月1100歐元;護理級別3,每月1550歐元;

日間或夜間照料中心:護理級別1,每月450歐元;護理級別2,每月1100歐元;護理級別3,每月1550歐元;

短期托老所:護理級別1至3,每月1550歐元;

機構養老養老院:護理級別1,每月1023歐元;護理級別2,每月1279歐元;護理級別3,每月1550歐元;

老年痴呆症:每月2400歐元;

需要說明的是,護理保險的金額是建立在非全保基礎上。比如柏林的養老院對於護理級別2需每月3000千歐元費用,除去護理保險每月所付的1279歐元,自己必需交付剩餘的1721歐元。

如果個人無法交付如上所述的1721歐元,則國家根據個人收入的底線而作出相應的財政補貼。德國社會福利法第十二卷作出了財政補貼的規定,牽頭單位是民政福利部。

對於護理企業給予稅務優惠政策。德國目前企業征稅主要有兩項:銷售稅目前19%和贏利稅。企業贏利稅又分企業所得稅15%和企業營業稅約13%。對於護理企業則免銷售稅和營業稅,只交企業所得稅。

地方政府對於老年住區也會給予支持。由於德國聯邦制的特點,地方政府可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政策上或財政上的支持。如慕尼黑地方政府針對地價極高的現狀,對建立小型老年住區給於政策上有力的支持,即所謂的慕尼黑模式——以建築指標換取相對便宜的地價用於公共事業。「慕尼黑圖得林老年住區」包含居家服務監護式公寓49套及108個床位的護理式托老公寓養老院,地方政府另給予每個床位16000歐元的一次性財政補貼。

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在德國是一個互補的關系。「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支撐……」這一原則在德國基本上已實現。目前德國需護理的老人約230萬人,其中150萬人以居家養老為主,得到親戚朋友鄰居的幫助,他們的年齡平均在80歲以下。另80萬人選擇機構養老,通常在養老院生活的老人年齡一般在80歲以上。需護理老人的第一階段以居家養老結合社區服務為主,第二階段進入機構養老。

居家養老主要是以傳統居家上門護理為主,日間照料中心和短期托老所為輔所組成;居家上門護理,護理保險則按護理級別以固定的金額支持上門護理的服務。例如蕾娜范集團在德國許多地點提供上門護理服務,目前共服務顧客1600人。

通過上門護理服務的幫助,在洗漱早點完畢後,老人可去日間照料中心。在那兒通常有針對老年人的不同活動,如朗誦、剪紙、記憶訓練、下棋打牌和製作蛋糕等。回到家後的晚飯洗漱及上床,又由上門護理服務來完成。

在親戚朋友鄰居不在的情況下或自己剛從醫院回家需康復階段,老人可進入短期托老所。根據護理保險規定每年最多兩個月。

德國2010年有80萬人選擇機構養老,即進入養老院,十年後的2020年,預計有更多人進入養老院。老人普遍和子女分居,子女工作的壓力和對個人生活的追求以及出生率下降等,是機構養老在德國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據統計5年前平均每人在養老院的時間約2年,目前的停留期大大縮短了,估計在1年左右。換句話說,老齡化的發展對床位的需求應比預測的更大,只是周期性的縮短及上門護理服務業的發展才緩解了這一問題。

目前在德國共約12000養老機構,80萬個床位,也就是說每個養老機構不到70個床位。這與德國的人口密度和他們的生活品味有關。但出於競爭和成本壓力,現在新建的養老機構通常都在120床位以上,並且大多都建在城市。

養老院與居家養老的不同,在於24小時可以享受全包位服務:護理,日間生活和起居。例如蕾娜范集團把專業護理和酒店服務結合起來,在許多城市設立了以機構養老為主的「生活服務中心」。

近幾年來在德國又興起一種新型的居家養老模式——監護式公寓。因老人行動不便,新建的公寓無障礙,另附加一些服務老人的硬體設施,如電子信號器或電視監控器等,如需要護理則可預訂上門護理服務。

經驗表明,監護式公寓和養老院結合後,它受歡迎的程度更高,推廣也更快。老人們不僅所得到的服務項目大量增多,而且一旦卧床不起可直接進入鄰近的養老院。最具有代表性的是2008年開業的蕾娜范生活服務中心「柏林布赫」。其服務內容有護理式托老公寓養老院,日間照料中心,短期托老所,老年痴呆症護理中心及醫務精心護理中心。

由於人口老化和出生率降低的原因,據預測從2012年至2020年德國共需外加22萬護理人員。目前在護理行業工作人員約97萬人,專業人才極為缺乏的情形已有多年。針對廣泛的服務項目如老年護理、痴呆症護理、醫務精心護理等,通過舉辦專業講座,和保險公司或醫院進行交流,對護理人員不斷培訓和再培訓非常必要。

㈩ 德國人平均壽命高出世界水平10歲,哪些生活習慣值得我們學習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8世界衛生統計》的報告顯示,德國人均壽命為81歲,與之對比的是全球人均壽命為71.4歲,他們是如何做到比全球人均壽命高出近10歲的?



影響長壽的因素眾多,以上也只是眾多影響因素的其中一些,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以及飲食習慣,健康生活,假以時日,長壽指日可待。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壽命一般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1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6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