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圖,兩名一戰時的德軍步兵,為什麼頭盔是不一樣的搞不懂耶
第一張圖片的頭盔是M1915型,這是最後一種尖頂頭盔(從普魯士時代,德國的頭盔是有尖頂的),這種頭盔罩著盔布,上面一般還寫有數字,代表他所在的團,但是這張照片看不清楚。
附圖,原來華麗的M1895型,金屬光澤,但不適合戰場:
該型號防護性能良好,1916年後很快替代了原來的尖頂M1915
而它在一戰結束後作為剩餘物資一直使用,直到二戰
Ⅱ 為什麼中國遠征軍士兵的頭盔有德式,還有英式
中國遠征軍士兵的頭盔有德式,還有英式的原因:
抗戰初期時,國民政府與德國之間的關系還是不錯的,其裝備的單兵武器很多來源於德國,包括國民政府使用的步槍「漢陽造」其最早的原型也來源於德國。所以國民黨中央軍有些部隊裝備了德械裝備。
而至於英式頭盔,因為中國和英國在二戰時是盟友關系,英國有援助中國物資的義務。
到了滇緬戰爭後期,史迪威帶領部分入緬作戰部隊進入印度,由美國統一訓練,中國遠征軍的裝備又變成了美式裝備,包括坦克火炮等。
中國遠征軍:1941年12月23日,中華民國政府與英國方面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1] 形成,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並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組建了中華民國遠征軍。這是中國與盟國[2] 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取得了同古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反攻緬北等巨大勝利。戰爭艱苦而慘烈,在戰略撤退中戴安瀾將軍負重傷,1942年5月逝世。同時在這次戰斗中,經歷千辛萬苦,全師出國時是一個擁有1萬餘人的加強師,最終回到國內時僅剩2600餘人,傷亡達75%以上。
Ⅲ 德軍一戰就有這種頭盔了
是有,但是上面的迷彩不太正確……
德軍於影視作品中,在一戰時期給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尖頂盔(Pickelhaube)』,正式名稱為普魯士軍盔,但這種裝飾遠勝於實戰用途的頭盔僅僅是皮革加少量金屬(如銅皮、鑄模鉛錫)製作完成的,只是由於其外形華美,甚至影響到了英俄在內的多個國家。
然而由於一戰開始(1914年8月—1918年11月),皮革製作的尖頂盔根本無法防禦傷害的真相被血淋淋的擺在各國軍隊高層之中。當時的法國,配發的就是那個如今法警都還帶著的凱皮帽(Kepi cap)……因此,英國人改用了布洛迪式鋼盔(Brodie helmet),後也曾一度成為加、澳等殖民地國家軍/警的標准。而法國人則裝備了著名的阿德里安頭盔(M15 Adrian helmet),由於其防撞擊能力相對傑出,所以此後逐漸演變為消防員帽……
德國自然不肯落於人後,自1916年開始,陸續推出了M16/17/18頭盔,並且極為狂熱的建立了准軍事主義組織『鋼盔黨(Stahlhelm)』,這有點類似於美國的長槍協會……辨認德軍一戰頭盔的最好方法,就是看頭盔側面的圓孔,如圖:
不過看截圖,這應該是電影《空戰英豪》(Flyboys),鑒於它是一部戰爭劇情影片,且對喜劇效果需求不似《虎口脫險》(La Grande vadrouille)那樣強烈,所以我覺得這種迷彩還是較為貼切的。
Ⅳ 二戰時期美國軍服和德國軍服的特點。
美國軍服為比較寬松的襯衫樣式,方便行軍打仗和戰地治療,其左臂臂章是美國國旗。軍服多為綠色,其鋼盔也是圓形墨綠鋼盔。鞋子一般是軍靴與皮鞋。而德國軍服就有一種西裝、非常嚴肅的感覺,也源於德國人的嚴謹。德軍軍服上衣是西裝樣式,腰間束有皮帶,下身是一條西服中的西褲,穿一雙及膝的長筒黑色軍靴,戴著後半部分凸出來的灰色鋼盔。德國人非常注重軍容,除休息時間外一律要求著裝整齊,連一顆扣子都不能解開。所以看德軍士兵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把軍服穿得整整齊齊的,而美軍常常是看起來像一群游擊隊、流浪漢,尤其是血戰過後更像乞丐。德國國防軍的軍服是灰藍色的,胸前有一個獵鷹萬字標志,頭盔有德意志三色旗標志或是一隻老鷹,或是戴八路軍那種野戰灰色軍帽。而納粹黨衛軍則是一身黑色軍服,左臂臂章是獵鷹萬字而胸前沒有,領章是「SS」閃電標志,頭盔也是一樣,不過有些黨衛軍師會把自己師的標志印在頭盔上,如第三「骷髏」裝甲師士兵就在頭盔上印著骷髏頭。還有一些部隊,如武裝黨衛隊的特種部隊-風暴突擊隊,則是一身類似現代的綠色叢林迷彩軍裝。美國軍服是休閑風格的,德國軍服是非常正規的,但德國軍服看上去非常有氣勢。這也反映出了兩個國家不同的文化吧。
Ⅳ 請問一戰時德軍的帽子上為什麼頂個尖尖
您好,有尖的帽子,是步兵,圓球的是炮兵
以下摘自網路:
一戰德軍頭盔介紹及其精選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之時,德國士兵佩帶的是皮革製成並帶金屬裝飾的尖頂頭盔,這種頭盔最初是在1842年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設計,又叫做「尖頂帽」(Pickelhaube)。頭盔設計上的缺點幾乎是立即就浮現出來,但是威廉國王還是給他的創作加上了許多毫無用處的附件。那時的頭盔比一戰時使用的還要誇張得多,金光閃閃,十分華麗。1856年,國王被診斷患有精神病,國家的一切事物都由他的弟弟威廉代理。1861年威廉國王去世,他的弟弟順利成章地成為新的國王,封號為威廉一世國王。相對19世紀當時的標准而言,M1842型頭盔都是非常可笑的,在軍隊中非常不受歡迎,其高高的頂部被士兵們嬉笑可以把他們的所有雜務都放進去。1856年開始將這種頭盔高度降低並一直進行其他的簡化改進至1895年,之後就保持了改進後的外觀一直使用到1914年。
1871年1月8日,德意志帝國在普法戰爭結束後成立,威廉一世國王變成威廉一世皇帝。德國陸軍在1914年之前都幾乎沒有建立什麼軍事裝備的標准,但是陸軍尖頂頭盔卻是個例外。頭盔有三個主要的皮革部分:一個基本帽殼,一個前帽舌,以及一個後帽兜三個部分用線縫合。帽殼是把一塊皮革用蒸汽在一個大摸具上壓製成形。成形後先使用數道黑漆上色,最後是用一層亮光漆使其發亮。頭盔前部覆蓋著的是一大張鍍金的黃銅鋼盔板,我們姑且把他稱做尖頂盔的「盔徽」,上面的圖案有的是獅子有的是鷹,也象徵著來自不同德國地區的部隊。近衛團、訓練營單位和巴伐利亞先遣兵是用鍍銀的盔徽,每一個德意志帝國內的王國、公國、伯爵管轄區和自由城市都有不同的盔徽式樣。
尖頂頭盔在戰斗中對佩帶者的保護作用微乎其微,裝飾性遠遠強於實用性。這種頭盔的側面是一個倒V字型,能祈禱保護下巴皮帶的作用。同樣與戰前的式樣比起來他的外形也變得更渾圓了些。整個盔體使用了皮革、黃銅、銀和灰金屬做成不同配件裝飾而成。
大多數的盔體使用的材料是皮革,但也有些用的是金屬。比如胸甲騎兵(Cuirassier)頭盔就是金屬製品。一戰後期由於皮革短缺德軍還是採用了毛氈制的步兵戰時代用頭盔,這種頭盔除了是用毛氈製成之外,保留了以往皮革制頭盔山的一切裝飾物,但是很快就被新型的M16鋼盔所替代。尖頂頭盔通常還回另外有一個布制的盔罩,所以在平時不戴的時候和作戰時保護頭盔不被磨損。
Ⅵ 二戰德軍鋼盔顏色
德軍二戰時期的鋼盔塗色都是一樣的,是接近於黑色的藍灰色,SS與國防軍沒有不同,區別只在盔徽上,前期國防軍是紅白黑三色盾徽和第三帝國鷹徽,SS是黑底白色雙閃電盾徽,盔徽不顯示部隊歸屬。但是國防軍和SS的鋼盔迷彩罩的樣式是不同的,陸軍使用的迷彩是塊狀迷彩,SS則有多種樣式,以「棕櫚樹」,「懸鈴樹」或者是「豌豆」迷彩為主,後期部隊建制被打亂,有混穿的現象。
還有很多士兵視戰場情況給鋼盔手工塗迷彩,千奇百怪。
總而言之,基本,也就是出廠的鋼盔顏色是沒有區別的。
有興趣的話樓主可以參考《閃電戰》雜志第1,2期,對德軍鋼盔的研究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