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外各國政要的名字,什麼贏
1、美國
總統:拜登1942
國務卿:布林肯1962 防長:奧斯汀1953
2、日本
首相:岸田文雄1957
外相:林芳正1961 防長:岸信夫1959
3、印度
總理:莫迪1950
外長:蘇傑生1955 防長:辛格1951
4、澳大利亞:
總理:莫里森1968
外長:佩恩1964 防長:達頓1970
5、加拿大
總理:特魯多1971
外長:喬美蘭(女)1979 防長:阿南德(女)
二、
1、俄羅斯
總統:普京1952 總理:米舒斯京1966
外長:拉夫羅夫1950 防長:紹伊古1955
2、德國
總理:朔爾茨1958
外長:貝爾伯克( 女)1980 防長:蘭布雷希特(女)
3、英國
首相:約翰遜1964
外長:特拉斯(女)1975 防長:華萊士1970
4、法國
總統:馬克龍1977
外長:勒德里昂1947 防長:帕爾麗(女)1963
❷ 德國大選罕見結果:一個沒全贏,一個沒輸透.說明了什麼呢
德國大選,選情極其膠著。初步計票結果顯示,肖爾茨所在的社民黨以25.7%比24.1%的微弱優勢戰勝聯盟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贏得優先組閣權。
本次德國大選因連續執政16年的默克爾不尋求連任而撲朔迷離、難以預測,這種情況在以「可預期」著稱的德國政壇十分罕見。
默克爾之後,其所在的聯盟黨推出拉舍特逐鹿總理府。盡管默克爾本人在選前多次為拉舍特站台,但遺憾的是,拉舍特最終還是未能扛起大旗,聯盟黨以1.6%(初步計票結果)的差距敗給昔日的執政小夥伴社民黨。
緊隨社民黨、聯盟黨之後的是綠黨,獲得14.8%選票。另外,自民黨、德國選擇黨、左翼黨分別獲得選票11.5%、10.3%、4.9%(以上均為初步計票結果)。
圖為2017年德國選民拿到的選票,一票選人,一票選黨
第一票投給所在選區內自己中意的候選人,在本選區內得票最多者成為「直選議員」,直接獲得聯邦議院的一個席位,所以第一票將確定299個席位。
第二票投給自己信任的政黨,政黨再把議院席位分配給本黨議員。
相比之下,第二選票更為重要,因為這張選票影響著每個政黨在聯邦議院中能獲得的席位,及其組建政府的機會。比如說,一個政黨贏得了30%的第二選票,它今後便也可以在聯邦議院擁有30%的席位。
不過,要進入聯邦議院,一個政黨必須獲得5%以上的第二選票,這是為了避免政黨數量過多導致立法僵局。
而如果某個政黨通過第一票獲得的「直選議席」比例高於其第二票得票比例,就會取得所謂的「超額議席」。為了消除各黨之間的不平衡,其他政黨也可以按得票比例獲得「補償議席」,最終導致聯邦議院總議席數升高。
當聯邦議院的所有議員都被確定之後,政府的組建就開始了。
按照德國法律,在聯邦議院中取得半數以上議席的政黨和政黨聯盟可以組閣,但由於通常沒有哪個政黨能直接過半,大選結果公布後各個政黨就會進行組閣談判,確定新政府的政策綱領以及內閣職位人選等問題。通常而言,得票最多的政黨擁有組閣主動權並產生總理,但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得票第二多的政黨聯合其他黨派組閣成功的先例。
組閣確定後,聯邦議員正式舉行總理選舉,總理由總統提名,議員進行投票表決。由於執政聯盟擁有過半多數議席,其總理人選通常能通過投票。
本屆大選結束之後,新政府將如何配色,我們拭目以待。
❸ 默克爾贏得德國大選後內政外交會如何布局
9月24日,德國大選落下帷幕。初步結果顯示,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以32.9%的得票率位列第一。默克爾有望追平此前德國總理科爾的記錄,第四次當選德國聯邦總理並組閣。
有學者分析,默克爾需要一兩個政黨與其組建聯合政府,而這一過程可能需要100天的時間來進行協調、溝通、斡旋和討價還價。不過,目前德國的政黨政治日臻完善,預測這一次組閣不會出現「組閣危機」。
❹ 德國第六屆國會選舉納粹黨獲得了怎樣的勝利
納粹黨囊括了37.4%的選票和多數國會席位,成為德國國內最突出、最強大的政治力量。除此之外,只有德國納粹黨133個席位,德國共產黨89個席位,中央黨75個席位,國家人民黨37個席位和巴伐利亞人民黨22個席位成為重要的議會黨派,游離黨派則全軍覆沒。
❺ 默克爾如何贏得德國大選
近日,默克爾贏得德國大選 右翼民粹政黨首入議會
媒體稱,目前,德國由中右翼的基民盟/基社盟與中左翼的社民黨聯合執政,在默克爾第一任期也是這一組合。兩黨也是德國最大的黨派,二者攜手被稱為「大聯盟」組合。當前民調顯示,德國人對現任政府感到滿意,這意味著本次大選後德國可能會第三次出現「大聯盟」。
另一個可能組合是「黑黃配」,即基民盟與自民黨聯手。由於政見相近,自民黨是基民盟比較歡迎的搭檔,兩者曾在2009年至2013年聯合執政。但從大選出口民調來看,這一組合恐怕無法獲得議會多數席位。
❻ 德國大選今舉行默克爾勝券在握嗎
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將於24日舉行。根據最新民調,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在大選中獲得最多選票,從而繼續保持聯邦議院第一大黨的地位幾無懸念。
挑戰者實力不足
2017年1月下旬,社民黨將前歐洲議會議長馬丁·舒爾茨從歐洲政壇請回國內並推上前台。民調數據顯示,短短幾周內,社民黨的支持率迅速攀升,甚至一度追上並反超聯盟黨。這一現象被稱作「舒爾茨效應」。
當時有專家表示,舒爾茨從未就職於默克爾領導下的聯合政府,政壇「新人」的形象迎合了選民對默克爾的「審美疲勞」。
然而「舒爾茨效應」並未持續多久。從今年5月開始,聯盟黨的支持率再度同社民黨拉開距離,並將優勢保持至今。
分析人士認為,舒爾茨缺乏國內從政經驗,他主打的「社會公正」牌並非德國當前面臨的最棘手問題,沒有獲得民眾廣泛關注。而且社民黨與聯盟黨在財政、稅收、環境以及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幾無差別,缺乏新意。這使得選民對舒爾茨的新鮮感淡化之後,依然青睞風格穩健又經驗豐富的默克爾。
等待最終的結果!
❼ 1998年9月27日 德國社民黨取得選舉勝利
對,時任下薩克森州州長的施羅德帶領社會民主黨取得大選勝利,結束了基民盟領導人科爾長達十幾年的總理生涯,只可惜,現在社民黨不行了
❽ 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獲得德國聯邦議院選舉最多選票是真的嗎
據報道,根據德國媒體24日晚公布的多家機構的初步計票結果,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在當天舉行的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中獲得最多選票,領先其他各黨。
社民黨領導人、前歐洲議會議長馬丁⋅舒爾茨在選後表示,當前結果令他感到遺憾和痛苦,該黨未能爭取到其傳統選民的支持,也未能實現其在此次選舉中的目標。
目前得票率排名第三的是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選擇黨,該黨收獲了13.1%的選票,將首次進入聯邦議院,這也是二戰後首次有右翼民粹主義政黨進入德國聯邦議院。
上一屆選舉失利未能進入聯邦議院的自由民主黨(自民黨)獲得10.5%的選票,將重返聯邦議院。左翼黨和綠黨的得票率均為8.9%,與上一屆選舉中的表現基本持平。
目前,各方根據最新數據預測選後最有可能出現的組閣方式為聯盟黨與社民黨或聯盟黨與自民黨和綠黨結盟。但有德國媒體報道說,社民黨高層已達成共識,在此次大選後不再加入由聯盟黨主導的執政聯盟。
德國16個聯邦州按照人口數量被分為299個選區,6100多萬人擁有投票權。本次選舉的投票率為75%,高於上一次大選時的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