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美國當年用什麼武器攻破德國水雷

美國當年用什麼武器攻破德國水雷

發布時間:2023-07-30 20:05:10

⑴ 二戰各國用什麼炸葯

說說海軍相關的。
對於美國海軍來說,D炸葯是最主要的炸葯。幾乎所有的炮彈以及穿甲炸彈均使用這種炸葯,其主要成分為苦味酸銨,TNT當量0.95(注意這是地面測試的比例。一些特定環境下某些炸葯的威力會被放大,比如下文提到的Torpex,在水下爆炸的威力要遠超地面上)。
在通用炸彈和半穿甲炸彈上,通常使用TNT或者Amatol。前者不解釋了,後者是硝酸銨和TNT的混合炸葯,常用的比例是各50%。
魚雷上一般使用Torpex,由42%的RDX(環三亞甲基三硝胺)、40%的TNT和18%的鋁粉組成,TNT當量1.5,水下可以達到2。不僅美國海軍,各國海軍的魚雷一般都會使用這一類型的炸葯。
其他還包括Pentolite炸葯,是TNT和PETN(季戊四醇四硝酸酯)的混合物,比例一般也是各50%;Composition A,由91%的RDX和9%的蜂蠟組成。這些用的不太多。
英國艦炮炮彈主要使用Shellite炸葯,由70%的Lyddite炸葯(英國人的苦味酸炸葯)和30%的二硝基酚組成,敏感度非常低。TNT當量0.96。穿甲炸彈也使用這種炸葯。
半穿甲炸彈使用TNT,高爆炸彈使用TNT、Amatol、Torpex或Amatex炸葯(由51%硝酸銨、40%TNT、9%RDX組成)。著名的大滿貫和高腳櫃使用的是Torpex。
日本海軍主要使用的炸葯包括:
下瀨火葯,主要成分苦味酸,這個就不用多說了。早期用的很多,但後來逐漸被其他種類炸葯取代。
九一式爆薬。主要成分TNA(三硝基苯甲醚,或稱苦味酸甲酯),一種苦味酸的衍生物,比苦味酸更穩定。TNT當量1.05。這種炸葯一般由炮彈和徹甲爆彈使用,一部分通常爆彈也有使用。
九四式爆薬。由60%TNA和40%RDX組成,一般作為魚雷裝葯。
九七式爆薬。由60%TNT和40%HND(六硝基二苯胺)組成。TNT當量1.07。一般作為魚雷和深彈裝葯。
九八式爆薬。由70%TNT和30%HND組成,多用於陸用爆彈、深彈和水雷,一部分通常爆彈也有使用。
一式爆薬。由81%的苦味酸銨、16%鋁粉、2%重油和1%木屑組成,用於水雷。
德國主要使用TNT,包括艦炮和絕大多數炸彈。注意,使用純TNT的情況極少,一般要加入各種鈍化劑,比如蜂蠟。這一點適用於上面所有提到TNT的情況。有一些加了鈍化劑的TNT會被單獨命名,但絕大多數都還是直接稱為TNT,需要注意。
其他還包括Amatol炸葯,Trialen炸葯(類似於torpex),RDX和鋁粉的混合炸葯。
至於這些炸葯具體的諸如爆熱、爆容、比能之類的數據,有時間再補上……

⑵ 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

日軍有大量的秘密武器威力很大,不過戰後都被美國取得了,德國的秘密武器除了V2等導彈武器外多數是想像力有餘實戰性不強,日軍的實戰性很強但出現的晚而且產量出奇的小與德國一樣大多數型號實際未能在戰爭結束前完成或投入實戰.戰爭結束前日軍X武器實際完成並裝備部隊的主要是伊1式甲/乙雷達指導空對艦導彈,特製紅外線制導空對艦導彈,奮龍1岸對艦導彈,奮龍2/4地對空導彈(奮龍3沒有實際部署),夕號隱形自殺飛機,單兵電磁破甲彈發射炮,屬於怪力線武器的強電脈沖定向能大炮,電磁微波大炮,怪力線定向強噪音發射器,這些武器本來是准備在本土決戰中使用的,不過本土決戰並沒有爆發所以最後一彈未發實物連同資料與設計人員全部給美軍拿走了.德軍的X武器戰爭結束前完成的則有次聲波大炮,音爆發射大炮,幾十種地對空,空對空,空對艦,地對地導彈,好幾種飛碟飛翼,N種噴氣式戰斗機轟炸機,只有半成品沒全部完成的更多,有地球軌道洲際轟炸機,洲際導彈,各種高超音速戰斗機.如果戰爭拖到1946年那就比星球大戰還精彩了,幾百種日德X武器就有可能會出現在戰場上,美國也有X武器不過沒日德的種類多,但生產性好可以大量的裝備.美國的X武器主要是高性能噴射戰機,隱形戰斗機轟炸機,也有雷達制導的反艦導彈,防空導彈.

殺豬的賊鷗 3月29日 16:12:11

---------------------------------------------------------------------------

巴黎大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產物,火炮口徑不大隻有200多MM,而且是次口徑彈丸,彈丸威力很小,最大射程各方面的記錄不盡相同有110公里,130公里,160公里之說。

德國二戰陸軍X武器里也有這樣的遠程大炮,口徑為240MM,射程不是很遠還不如日軍的240MM加農炮射程遠,不過配備X武器中的箭型長桿炮彈射程就突飛猛進了,240MM脫殼長桿箭型彈彈芯口徑105MM,發射距離64公里比日軍的240MM加農炮還遠10公里,火箭增程脫殼長桿箭型彈(火箭燃燒完畢後會與彈丸分離)射程160公里以上,還有射程260公里的型號,就是彈丸太輕了雖然比較長估計也不如發150MM炮彈的威力大。如果不是這種炮彈造出來時盟軍都已經打到了德國邊境,呵呵,這種X炮彈就會運到法國轟擊英國本土,那麼用來發射這種炮彈的德國240MM加農炮就會被稱做倫敦大炮了,研製射程260公里的X炮彈就是用來炮擊倫敦的。

《重返德軍總部》里的0號槍就是日軍的電脈沖怪力線槍,這玩意是真實存在的東西,日軍造電脈沖輻射大炮准備用來對付空襲與戰艦,德國也得了一些資料造單兵發射槍准備用來打坦克,不過德國的沒有戰爭結束前完成樣槍定型,日軍的發射距離也不夠遠估計對付B29可能效果不大,由於沒有爆發本土決戰,這種大炮的威力無法獲知了。只有美國人才知道這些武器的真實效果,日軍的各種怪力線大炮戰敗前只進行過海灘殺豬與破壞坦克的試驗還沒對軍艦與空中的飛機進行過摧毀試驗。至於人造僵屍也是有的,當時德國有個瘋狂的計劃研製半機械半生物的改造戰士,不過並沒有取得實際進展。《重返德軍總部》里除了古墓僵屍是虛構的以外,其他的武器都是實際上存在的,很多都是日德X武器檔案里的東西,至於《重返德軍總部》里的德軍火箭式垂直起飛戰斗機與飛翼甚至還參加過實戰。1943年以後日德都感覺到盟軍的力量太大了,在常規武器上與盟軍拼消耗已經沒希望了所以加緊了X武器的開發與合作,要拿這些奇異的武器來扭轉戰局,所以日德兩國的X武器種類繁多而且想法奇特,很多都是超級科幻,怪力線武器日本是在1934年提出過構思,並開始進行秘密研製也還登載過科幻雜志上,到1943年是實質性投入研製,1945年登戶研究所還真的造出了好幾種樣炮,至於飛碟也是1930年德國就有了構思並在1937年就秘密研製各種飛碟飛翼但僅屬探索性質,到1943年那就是全力投入了,1945年最厲害的別采隆圓盤問世具有2馬赫的飛行速度,不過別采隆圓盤使用什麼發動機目前還不清楚。

日德的X武器絕大多數都是有實際研製生產的,戰爭結束時基本上都有樣品出現,不過就是完整樣品與半成品樣品的區別,並非是胡畫個外型草圖而已.戰後大量的X武器資料均被美國擁有,美國看到這些玩意也是震驚的,美國戰後實際一直在完成完善一些日德X武器技術,目前是什麼水平誰也不知道,美國很多X驗證機實際就是日本德國二戰時期的X戰機,V22的祖宗1945年德國就有了,呵呵,戰後雖然關於德日X武器的詳細資料透漏的並不多,但美國學術界有2種分歧很大的看法,一種是如果戰爭拖到1946年都還沒有取得決定性勝利那麼德日就將重新贏得戰爭主動權把盟軍打個屁滾尿流,另一種看法是在不考慮核彈的情況下,即使到1946年盟軍才開始發動總反擊也將以巨大的物資優勢兵力優勢擊敗德日,理由是美軍也擁有先進的武器而且性能可靠還可以立即大量生產,而日德的X武器雖然千奇百怪設計理念超前,但大多數實用性能不好性能不可靠而且不會有什麼產量,而且並非是在所有性能上領先,還是有弱點可以利用的,即使1945年休戰1年等到1946年決戰美軍也能擊敗德日。不過多數人並不這樣認為,在歐洲戰場方面由於德軍的X武器種類有上百種估計不會在1946年形成裝備規模而且性能多數不可靠,但依然能夠對盟軍產生巨大的震懾作用,盟軍必然要經過更加長期的血戰才能結束戰爭,在亞洲是另外一種情況,日軍的X武器種類不多但性能比較成熟,在戰爭結束前絕大多數均以完成,只是裝備規模還沒有形成,如果給日本一年的時間去生產這些武器,然後美軍再去與日軍決戰非被打個屁滾尿流不可,太平洋戰爭1946這種書很多是美國人寫過,都是假設美軍1946年才開始威脅日本本土並切斷日本的交通線,然後美軍開始直接進攻日本本土,日本此時已經完成了各種新式武器X武器的規模量產達到了一定的裝備數量,於是立即運用這些武器發動反擊一口氣打回到1942年的疆域,美國也總動員立即投入大量新式武器與日軍展開激戰爭奪太平洋控制權的書。書中認為美軍1945年的各種武器在日軍新式武器面前都是廢鐵,在日軍新式武器面前不堪一擊,必須投入美軍的1946年新式X武器才有一搏。有滿洲反擊戰日軍攻取蘇聯庫頁島,越南反擊戰日軍重新控制印度支那,南洋反擊戰日軍直逼澳大利亞,最後雙方靠核武器威懾停戰。實際上的確有這種可能,美軍除XP80噴氣式戰斗機以外沒有一種飛機能夠擊敗日軍1944年投入使用的紫電改戰機,到1946年那成群的震電,極電,烈風與各種X戰機一出戰不被打慘才怪,至於怪力線武器那就會裝在戰艦上,如果那些怪力線武器的射程夠遠那就什麼都完了,雖然怪力線武器還是有辦法防護的,不過當時美軍對此一無所知,一旦日軍使用,美軍肯定一時無法防範。

原子彈日本也有,日本戰敗時美軍就繳獲了日軍陸軍的原子彈生產設備包括用來濃縮提純鈾的設備,日本在戰敗前應該已經擁有了原子彈,按照日美一些資料表明日軍的原子彈是在8月11日在北海道東北方海域完成的試爆,戰後日軍海軍與陸軍的鈾下落不明,美軍一直在追查,直到1983年日本海軍的濃縮鈾才被找到,一共50瓶粉末狀濃縮鈾純度90%,再隨便提煉一下就能爆炸了,至於陸軍鈾目前還沒找到,不過一般是認為陸軍鈾是在8月15日以後秘密用潛艇運到了蘇聯,其中還至少有1枚原子彈實彈,二戰期間實際德國並未展開原子彈研究,只有日本在埋頭製造原子彈,德國是企圖建造核電站,核潛艇,希特勒等德國高層人員根本不相信原子彈能爆炸,日本則是找不到鈾礦,日本的鈾與低濃縮鈾是通過潛艇從德國獲得,德國的濃縮鈾主要用於研究或提供給日本,如果1945年8月戰線不是在日本本土海域而還是在太平洋中部,那就是美軍首先被原子彈轟炸了,最早證實核裂變可能性的國家其實就是日本,在1930年代初日本核專家首次在實驗室中證實了裂變現象,如果日本能獲得充足的鈾資源,那早就有原子彈了,德國一直在向日本供應鈾,到二戰結束時德國總共提供了100噸已經經過初步提煉的濃縮鈾.只有9噸鈾因日本運輸潛艇被擊沉沒有運到日本,日本共有2艘運送鈾的潛艇在印度洋被擊沉.

美國當然也在研製怪力線武器,在1948年美軍就成功的仿製出了次聲波大炮與幾種脈沖大炮,不過以後一直沒有下文,但最近又展示了單兵定向噪音發射槍並決定裝備安全部門,這說明美國一直在秘密製造研製這類怪力線武器,不過是沒有實際裝備部隊而已,如果最終這些武器都解決了發射距離與體積能耗等問題,美軍就會把這些已經成熟完善的怪力線武器大規模投入使用

法國陸軍1917年有什麼破爛???呵呵,比坦克,德國1939年可能都還不如日本,比大炮現在也沒什麼國家的大炮在射程上超過1930年代的日本大炮.二戰歐洲軸心國射程最遠的150MM大炮是義大利的150MM炮(實際口徑149MM),射程為23公里比美國的長腳湯姆遠1公里,比日軍陸軍的96式近了將近4公里,彈丸重量基本相當.比日本的155MM海軍炮射程低了6公里.法國1917年的150MM口徑大炮射程才幾公里???150MM大炮的射程能不能達到日軍明治45年式的射程???明治45年式的射程都不比美國二戰時期新式的長腳湯姆的射程近,比二戰德國陴斯麥號戰列艦上的150MM艦炮的射程還遠600米,法國軍1917年的裝備除了坦克以外只能與日軍日俄戰爭時代比一比.

二戰日本X武器之一,噴氣式震電,其實到了1944年日德很多X武器資料已經開始共享,德國很多種X飛機日本也開始製造,日本的X飛機德國也在製造.不過也有很多X武器雙方還沒來的及共享資料就雙雙戰敗了

⑶ 二戰中,美國發明原子彈,德國發明導彈,日本發明什麼

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所以他們對他國的土地及資源有著濃厚的興趣。

是的,“伏龍單兵水下攻擊系統”其實就是自殺式攻擊,與之前的神風特攻隊,萬歲沖鋒都是一個性質的,最初,面對美國人的逼近,日本是決心抵抗到底的,為此軍方才組建了伏龍特工隊,召集了480名士兵進行訓練,可是這套系統尤其是潛水服實在太簡陋了,根本無法保證士兵潛入海底後的安全,所以在訓練過程中這套系統就曾出現過很多意外,甚至在士兵們還沒有正式出征前,就已經有10個人死於日常訓練了,真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啊。

不過,沒過多久,日本就無條件投降了,之前叫囂的本土決戰也沒有實施,所以,這套“伏龍單兵水下攻擊系統”也沒有投入實戰便就地解散。

如今時隔七十多年後,再看這套系統,只覺得日本當年真的太瘋狂。連這樣的作戰方式都能想到,這算是逼急眼了嗎?

⑷ 外國早期的海戰武器是什麼

地中海上的古代主力戰船

據歷史記載,2300多年前的地中海沿岸各國,由於貿易紛爭經常發生海戰。它們普遍使用一種長形的、外形裝飾華麗典雅的長槳帆船,由幾十名槳手劃動。在船頭裝有尖利的金屬撞角,這是海戰的主要武器,可用於對敵人船隻的沖撞。早期的這種木製戰船隻有單層槳座,為了增加速度和機動性,埃及、腓尼基和希臘的海軍製造出2層槳座戰船和3層槳座戰船。作戰時,每1把槳由1人劃動,同時船上有人吹笛或擊鼓,統一指揮幾十、甚至上百名裝手的操裝動作。戰船行進主要靠槳手們劃動,同時也依靠風帆作輔助動力,能使船以很快的速度前進。靠一側槳手倒劃水,可使船環形急轉。機動性比現在人們的想像要好得多。

公元前480年,希臘與波斯帝國在愛琴海上的薩拉米斯島附近進行了一場海上大戰,波斯、希臘雙方都使用這種靠人力劃槳的3層槳座戰船。當波斯大軍的戰船駛進雅典附近的狹灣時,風把波斯海軍的後續戰船吹進海灣,800艘戰船擠作一堆,這時,一支小型的希臘海軍艦隊,趁機用3層槳戰船的撞角對波斯戰船橫沖直撞,一艘一艘地將之撞沉。希臘戰艦左沖右突,使數量上占絕對優勢的波斯艦隊遭到修敗。此次海戰,希臘艦隊損失40艘戰船,而波斯艦隊則損失近200戰船,其餘船隻被迫退回出發地。這次海戰徹底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波斯帝國最終喪失了海上優勢,而希臘確立了其對海洋的控制權。

但這種3層獎座戰船舷高24米,吃水只有0.9米,穩定性較差,所以不適於遠洋航海。另外,船上缺乏就寢和貯存空間,基本沒有續航能力。夜間或氣候不良時,人們習慣將它拖到岸邊。

戰船行進主要靠槳手們劃動,同時也依靠風帆作輔助動力槳帆並用戰船

16世紀初,以槳為動力的槳帆並用戰船仍在稱霸地中海時,大西洋沿岸的國家開始用風帆作為戰船的主要動力。風帆取代了人力劃槳,使戰船成為遠洋探險、貿易和海上搶劫的性能優異的工具。1520年,英國國王亨利七世建造了世界上第1艘4桅風帆戰船「偉大的亨利」號,該船配有80門火炮,分別布置在船首、船尾和兩層火炮甲板上。該船有4根桅桿,滿載排水量達1500噸,是16世紀最大的戰船之一。當時的另一個海上強國西班牙,也步英國的後塵,建造了一種西班牙式的大桅帆戰船。該船技約30米,寬9米,船身狹長,船首仍保留了一個金屬尖角,用於撞擊敵船,船上也安裝了許多火炮,可在遠距離對敵人發動攻擊。

1588年,英國與西班牙因爭奪海上霸權而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海戰。西班牙組織了一支龐大的「無敵艦隊」,有大小戰略130餘艘,整個艦隊共有3萬名兵士,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所用的戰船,仍沿用射程較近的大炮和靠土兵跳船格鬥作戰的古老戰術。戰爭開始前,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海軍統帥和海軍事務高參約翰·霍金斯就發現,過去那種跳船格鬥的戰術,已經不如遠程大炮適於海戰,他花了10年時間把皇家軍艦改裝為快速艦隊,配備遠程重炮,可發射4000~8000克重的圓形銅炮彈,命中率高,有些射程超過2000米。交戰一開始,西班牙艦隊擺開新月型陣式,試圖在英國艦隊對其中央戰船進攻時,用兩翼戰船包抄夾擊的戰術,將英國艦隊擊潰。但經驗豐富的英國海軍統帥霍華德和德雷克,指揮英國艦隊分成兩列,分別攻擊西班牙艦隊的兩個側翼。面對著開向英吉利海峽的西班牙艦隊,把握住戰斗距離,而攻擊主要是用人炮遠距離轟擊。在激烈的戰斗中,大批西班牙戰船連同那些無用武之地的士兵被英國戰船的炮火擊中,很快沉入大海。

這次海戰,西班牙「無敵艦隊」損失慘重,130艘戰船隻剩下65艘,西班牙人的海上霸主地位被英國人取代。這也是一次單憑艦炮攻擊取勝的海戰,它改變了2000多年的海戰方式。

英國風帆戰列艦「勝利」號

1804年底,西班牙與法國聯合對英國宣戰。1805年,英國與法國之間的特拉法爾加海戰爆發了,英國的傑出海軍將領霍雷肖·納爾遜,率領英國艦隊一舉擊敗了法國、西班牙聯台艦隊。因此,納爾遜被英國視為偉大的民族英雄。

特拉法爾加海戰時,以軍艦當炮台的觀念已經把木製戰船發展到了頂峰。在一艘巨型軍艦上,5層甲板上分別排列著上100門大炮,遠遠望去,戰船儼然是一座火炮構築的城池,具有威猛異常的火力。但是,這種船需炮手和帆纜手不下900人。為了防止致命的變形,船體必須裝置厚重結實的縱肋骨,肋骨之間必須增加鐵肘材和交叉牽條。納爾遜的旗艦「勝利」號就是這樣的戰列艦。該艦於1759年開始建造,1765年下水,全長689米,寬155米,排水量3500噸,整個艦的建造共用了2500根橡樹。「勝利」號上有3層火炮甲板,共裝備了102門鐵鑄加農炮,另外還有2門巨型短炮,可發射30千克的炮彈。「勝利」號戰列艦服役後一直是英國地中海艦隊的旗艦。納爾遜就是在這艘戰列艦上指揮英國艦隊最後打敗了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特拉法爾加海戰是木製戰船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海戰。人們看到,除了在船上安裝許多性能優良、火力巨大的大炮外,木製的戰船已經不能適應未來海戰的需要了。

17世紀的英國戰列艦

火炮在戰船上的應用,雖然使戰船的威力大增,但在17世紀以前,由於無法解決火炮的後坐力問題,致使當時艦炮的裝彈和射擊十分笨拙。到17世紀初,在艦炮的射擊技術上解決了火炮的後坐問題,裝填炮彈變得簡單了。這使艦炮的火力大大提高。17世紀英國與荷蘭進行了3次大規模海戰,在海戰中善於總結經驗的英國海軍將領羅伯特·布萊克,首次提出和確立了艦隊縱列的海戰隊形,並據此第1次提出了艦隊作戰隊形的戰術原則。英國海軍首次制定了《航行中艦隊良好隊形教範》和《戰斗中艦隊良好隊形教範》,以及《艦隊隊列條令》和《艦隊戰斗條令》。根據條令規定,作戰時所有戰艦以一定間隔排成1個縱隊,戰斗時每一艘戰艦用舷側炮向敵射擊,其餘各艦裝填彈葯。1艘艦射擊完畢後,第2艘艦接著進行射擊,依次進行下去。這種戰術改變了以往海戰無戰斗隊形的混戰局面。與此同時,採用縱列隊形進行作戰的主力戰艦開始被稱為「戰列艦」,因為,只有這些較大的戰艦,才有能力堅持在戰斗隊列上。當時的英國戰船按艦炮的數量分成了6個等級,1級艦90門炮以上,2級艦80~90門炮,3級艦50~80門炮,4級艦38~50門炮,5級艦18~38門炮,6級艦18門炮以下。前3級艦被稱為戰列艦,第4級艦是快速艦或巡航艦,即是巡洋艦的前身。

鐵殼裝甲蒸汽動力鐵甲艦

1859年,英國海軍開始建造鐵甲蒸汽動力戰艦「勇士」號,1860年建成下水。最高航速可達14.5萬節,如果機帆並用,可以使戰船航行的速度達到17節,是當時世界上最快的戰艦。

「勇士」號戰艦上總共安裝了各式火炮40門,其中有當時最先進的後裝線膛炮和前裝滑膛炮,能分別發射49.5千克炮彈和30.6千克炮彈。

由於建造匆忙,還存在許多技術上的不足,因此未能在英國海軍的序列里占據主力的位置,很快便受到冷落。

1987年6月,英國對這艘100年前的老艦重新進行了整修,並在英國的朴茨茅斯作為一艘游覽船向遊人開放,向人們展示早期鐵甲艦的雄姿。

蒸汽機作動力的鐵甲戰船

1765年,英國的詹姆斯·瓦特發明了蒸汽機,為艦船採用蒸汽動力創造了條件。19世紀初,軍艦開始採用蒸汽機,這標志著艦船動力的第一次重大革命。1807年,美國人羅伯特·富爾頓設計並建成了第1艘明輪蒸汽艦「克萊蒙特」號,它使用木頭和煤作燃料,時速可達3000米。1815年,富爾頓為美國建造了第1艘蒸汽動力戰艦「德莫洛戈斯」號,1819年,美國的蒸汽船「薩凡納」號首次橫渡了大西洋。1820年,第1艘鐵殼蒸汽船建成。

1829年,奧地利人約瑟夫·萊塞爾發明了可用於船舶的螺旋槳,隨後,瑞典工程師約翰·埃里克森又對其進行改進,使之能與蒸汽機相近,這就使蒸汽機可以安裝在艦船的吃水線以下的艙室里。螺旋槳發明並裝艦使用後,把航速從幾節提高到十幾節,使軍艦第一次具備高速和良好的機動能力,可不受風向、風速、潮流的影響而進行遠洋作戰。

1849年,法國建造了第1艘螺旋槳推進器的戰列艦「拿破崙」號,該船的蒸汽發動機有440千瓦,船上裝備了100門火炮。由於此時的火炮炮膛已經應用了來復線,炮彈也改為殺傷力更大的爆破彈,艦船的戰鬥力大大提高,炮彈的發射距離已經達到了7650米人左右,設計精度也大為提高,這也迫使戰艦的設計更多地要考慮採用裝甲來保護自己,這就加速了鋼鐵戰艦的出現和發展。

19世紀的蒸汽動力鐵甲艦

1861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南軍海軍部長為了迅速裝備自己的海軍,於1862年3月將北軍丟棄的一艘木質螺旋槳蒸汽驅逐艦「麥利瑪克」號打撈起來,以英國的「勇士」號裝甲艦為樣板,進行了大規模改裝,使之成為一艘裝甲艦,並重新命名為「弗吉尼亞」號。南軍的這艘包鐵甲戰艦,排水量達3500噸,乘員320人,首任艦長是富蘭克林·布坎南上校。南軍建成了自己的鐵甲艦。

1862年3月8日,南北兩軍的戰艦在漢普頓錨地附近海域遭遇,並展開激戰。「弗吉尼亞」號企圖突破北軍軍艦的封鎖線,用新裝大炮的開花彈擊沉了2艘北軍的木質帆艦「坎帕蘭」號和「國會」號。北軍用大炮轟擊該船,但並不能擊穿船體包著的鐵甲,第2天,「弗吉尼亞」號展開歷時4小時的炮戰,雖雙方都沒能用大炮擊穿對方戰船上的鐵甲,但擊中後爆炸的開花彈卻使北軍戰船上的土兵受到巨大威脅。另一方面,北軍戰船上裝的可以旋轉的炮塔使大炮在船體的任何角度都能實施炮擊。

早期的戰列艦

早期的戰列艦也稱鐵甲艦、裝甲艦等。在航空母艦出現以前,戰列艦成為主宰海洋的巨型戰船達數百年之久。

17世紀至19世紀中期,是風帆戰列艦主宰海戰的階段。戰船為木質船體,最大為3桅帆船,通常設2~3層甲板,帶有輪子的火炮置於甲板之上,通過舷側門進行射擊。17世紀,戰列艦最大為1750噸,裝有80~100門火炮,艦員600~700人。18世紀,排水量增至2000噸以上設3層甲板,裝120~140門火炮。火炮多為固定炮塔的滑膛炮,需從炮口裝填實心炮彈。19世紀中期,戰列艦排水量已達4000~5000噸,裝有120~130門從炮尾裝填爆炸彈的火炮。由於炮塔不能旋轉,所以作戰時必須將戰列艦一字排開,用舷側艦炮進行射擊。

英國1860年建成世界上第1艘鐵殼裝甲艦「勇士」號;1873年建成世界上第1艘完全去除風帆、採用蒸汽動力的「蹂躪」號鐵殼裝甲艦;1892年又建成世界上第一艘鋼質裝甲艦。至此,戰列艦的發展趨於成熟,各國開始向大噸位、猛火力、重裝甲、高航速方向發展。

有史以來,戰列艦噸位最大的是日本的「大和」號和「武藏」號,達6.9萬噸,航速達27節,續航力為7200海里。裝有9門主炮,口徑460毫米,射程45千米。此外,還裝有12~20門中口徑副炮和100門左右小口徑副炮;戰列艦在水線以上的船舷、甲板、炮塔、指揮塔等部位都裝有裝甲防護。一般為150~400主毫米厚,個別部位達400~500毫米。

日本「武藏」號戰列艦,排水量高達69000噸,為世界之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戰列艦曾作為海軍之魂稱雄於世長達200多年,主宰著世界海洋。1941年12月8比英國當時最新型的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和戰列巡洋艦「反擊」號,在沒有空中掩護的情況下駛離新加坡,阻止日軍在馬來西亞半島北岸登陸。12月10日,英國這兩艘軍艦被日本海軍岸基轟炸機發現。盡管英國軍艦向飛機猛烈開炮掃射,也抵擋不住日本飛機的狂轟猛炸,很快被擊沉了。事實證明,用戰列艦和巡洋艦奪取制海權的時代已經過去。二戰後,由於核動力、艦載機、導彈及電子裝備的大量裝備使用,使戰列艦的優勢所剩無幾,很快處於從屬地位,並被航空母艦取代。

無畏級巨型戰列艦時代

1906年2月10日,英國建造的「無畏」號戰列艦開始下水服役。該艦是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20世紀現代化戰列艦。它的排水量為1.79萬噸,航速21節。武器裝備為305毫米炮10門,分別配置在5座炮塔內,其中3座在首尾線上,2座在兩舷;76毫米炮24門,用來抗擊雷擊艦的攻擊。它的兩舷、炮塔和指揮室的裝甲厚達279毫米,還有5具457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該艦首次採用了蒸汽輪機作主機,4台螺旋槳推進器,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和最龐大的戰列艦,而且是第一艘全部裝備大口徑火炮的軍艦。

「無畏」號戰列艦與當時其他戰列艦的主要區別是:主炮的數量和口徑大大增加了,而且沒有中口徑火炮。這種威力強大的戰列艦很快成為各國製造戰列艦的榜樣。德國獲悉英國第一艘無畏級戰列艦下水後,於1906年修改了海軍法案,對原計劃建造的大型軍艦一律改造成與無畏級相似的戰列艦。1908年,英國製造出無畏級戰州艦8艘,德國建造7艘。繼之而起的戰州艦航速已達23~266節,排水量達3萬噸以下,主炮口徑達380毫米,從而導致了「大艦巨炮」主義的出現。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巡洋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滿載排水量3000~4000噸級的巡洋艦,動力裝置以燃油蒸汽輪機為主,航速由25節增至30節,艦炮多為127~152毫米口徑,最大達190毫米。

英國「蘇塞克斯」號重巡洋艦。戰爭期間用快速商船改裝了一批輔助巡洋艦,裝備一定數量的艦炮、魚雷和水雷等,以彌補巡洋艦數量的不足。

戰後各國建造的大型商船還預留炮座,以備緊急改裝成巡洋艦。這時期,各國的巡洋艦有幾種,一種是重巡洋艦,其垂直裝甲厚約76~203毫米,水平裝甲厚約51~127毫米,排水量1~2萬噸,航速32~34節續航力達1.2萬萬海里,能與戰列艦、航空母艦在遠洋協同作戰。它裝有8~9門主炮,口徑在203毫米以上分裝在3~4座炮塔中,射程37千米左右,主要用以消滅敵巡洋艦和攻擊岸上目標。

此外還裝有10~16門副炮,口徑在130毫米以下,多為高平兩用數十門自動炮,用於抗擊小型艦艇和飛機的來襲。有的還裝有3~4架水上飛機,用以校正艦炮射擊和進行偵察。另一種是輕巡洋艦,排水量5000~10000噸左右,航速35節,續航力10000海里,裝甲厚約51~127毫米。輕巡洋艦主炮口徑在152毫米以下,裝有6~12門主炮,其作用是攻擊輕型艦艇和陸是目標。有的裝127~133毫米艦炮,用於對空防禦和攻擊小艇。有的主炮口徑88~127毫米,副炮8~12門,另配幾十門小口徑炮。

此外,還配有魚雷、水雷和深水炸彈等,一般裝2座3~5聯裝魚雷發射管,攜水雷80~100枚,還可攜2~4架水上飛機用於偵察。

早期專門對付魚雷艇的驅逐艦

19世紀60年代前,人們發明了一種用水雷作為攻擊武器的水雷艇。這種艇將水雷拖曳於艇後,以觸及敵艦使之重創或沉沒。1868年,世界上第一枚魚雷問世之後,便很快裝艇使用。到1890年,世界主要海軍國家已建成800餘艘魚雷艇,對大型軍艦形成很大威脅。1893年,英國建成世界上第一批「哈沃克」號和「大黃蜂」號遠洋魚雷艇,排水量240噸,航速27節,足當時最快的戰艇,裝有3座魚雷發射管和4門艦炮。這種專門對付魚雷艇的戰艦當時被稱作魚雷艇驅逐艦,此為驅逐艦的始祖。

早期的驅逐艦以蒸汽機為動力,機動能力很差,1899年被蒸汽輪機取代,航速提高到30節,排水量增至1000多噸,已具備了隨艦隊遠洋作戰的能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驅逐艦已成為艦隊的重要作戰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驅逐艦排水量增至2000噸左右,到大戰結束時,已達3500噸左右。航速也相應增至35~40節,成為最快的戰斗艦艇。驅逐艦的武器配備也逐漸增強,魚雷發射管由單管發展為雙聯裝、甚至五聯裝,艦炮由1~2門75毫米炮增至3~6門130毫米炮,作戰威力有很大提高。各參戰國投入二戰的驅逐艦總數達1800艘之多,使驅逐艦成為參戰機會最多的水面戰船。

航空母艦的出現

1913年英國皇家海軍改裝輕巡洋艦「競技神」號為水上飛機母艦。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多艘艦只改裝成同類母艦。水上飛機利用浮筒下可脫落的輪子起飛,降落時則落在艦旁海面,再吊回艦上。

1915年8月12日,蕭特184型水上飛機自英國航空母艦「彭米克利」號上起飛,在土耳其馬爾馬拉海擊沉一艘土耳其補給艦,成為第1架用魚雷擊沉戰艦的飛機。

1917年,一戰後期,英國海軍將一艘巡洋艦的前甲板上的主炮塔拆除,以甲板中部建築為界,鋪上木製跑道供飛機起飛用。

1917年8月2日,英國皇家海軍航空隊鄧寧中校駕駛飛機降落在「暴怒」號上,成為降落在航行中艦只上的第一人。

1918年,拆去後炮塔,加建降落甲板,但中部的艦樓、桅桿和煙囪仍然把飛行甲板分隔為兩段,使飛機升降相當危險和不便。這艘改裝後的巡洋艦叫「暴怒」號飛機搭載艦,它能裝載20架飛機,是最早出現的用舊軍艦改裝成的航空母艦。同年7月,從這艘艦上起飛的飛機,轟炸了德國的一個空軍基地。

1918年,英國又把一艘正在建造的客輪「康蒂羅索」號改裝成「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它具有全通式飛行甲板,飛行跑道更長了,起飛和降落極為方便。有一層機庫甲板及幾部液壓升降機,可載機20架。

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

1954年1月,世界第1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在美國建成下水。其主要技術性能為:水下排水量4040噸。長974米、寬84米、吃水67米。主機採用壓水堆和蒸汽機組成,總功率15萬馬力。最高時速為30節,潛航速度超過20節,並能一直保持這一速度航行。

1955年5月,「鸚鵡螺」號在試航中走完從康涅狄格州新倫敦到波多黎各聖胡安之間的航程,只用了84小時,全部在水下行進,打破了歷史上所有潛艇的速度、續航力和航程的紀錄。1957年,它成為第一艘在北極冰下航行的船。

第2年,它載著116名船員,從珍珠港出發,然後向北行駛穿過白令海峽。8月1日,潛艇在阿拉斯加的巴羅岬潛入水下,一直向北駛去。潛艇一直在冰層下面航行,中途只有一次升上潛望鏡檢查方位。

1958年8月3日上午1時45分,潛艇在大塊浮冰下穿過了北極。8月5日,潛艇駛入格陵蘭海才浮出水面。8月7日抵達冰島,結束航行。此次航行在冰下穿越了3704千米,打破了潛艇航行史上的所有記錄,且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原子彈和核動力潛艇

20世紀30年代末,美國人開始研製原子彈前,美國海軍研究所的羅斯·根恩博士就曾提出第一個建造核潛艇的建議。

1946年,同一研究所的菲利普·艾貝爾森博士提出研製動力裝置計劃。隨後,研製工作在海曼·里科弗上校領導下正式開始。核潛艇的心臟是受控制的核分裂,須有一具核反應堆。設計製造能在潛艇內工作的反應堆,是一項最具有創造性和涉及范圍極廣的研究工作。艾森豪威爾總統的科學顧問喬治·基斯塔科夫斯基博士形容這種劃時代的潛艇是「美國工業技術中一個令人驚異的小天地」。核動力獲取的原理大致是:反應堆里受控分裂所產生的熱傳到密封導管內的水中,由於水處於高壓下,它能升到高溫而不沸騰。泵把超高熱的水抽進蒸汽發生器,在那兒熱力傳到第二套水處理系統;在這一系統中的水受洛杉磯攻擊型核潛艇到的壓力低,便沸騰起來。沸水所產生的蒸汽供應機艙帶動渦輪。轉動的渦輪又帶動螺旋槳和開動供應潛艇所需電力的發電機。蒸汽已通過渦輪,溫度便降低還原為水,又回到蒸汽發生器第二套系統中。潛艇使在這種完全不需要空氣來助燃的動力推動下長時間地在水下運行了。

此外,由於這種持久的動力會帶來人所需要的許多東西,於是核潛艇的製造成為可能。

美國人最早研製彈道導彈核潛艇

僅有核動力和常規武器的潛艇,並沒有增大潛艇的威懾力,潛艇也不具備戰略價值。

俄羅斯D1彈道導彈核潛艇。於是,1957年美國首先開始研製第一代裝有遠程導彈的核潛艇。

研製工作歷時5年,由美海軍特種計劃處和威廉·小羅伯恩海軍少將負責。研究費用35億美元。5年後試製成可從水下潛艇發射的北極星A-1型導彈。它是世界上第一枚遠程固體燃料導彈,重約15噸,形狀像個香檳瓶。它裝上核彈頭能飛2253千米。發射時利用壓縮空氣將它從發射管中推出。離開水面時,它的兩節火箭發動機點火,使它升入預定彈道,以每小時1931千米的高速掠過同溫層,然後火箭脫開,導彈射向目標。

1958年9月底有5枚導彈發射失敗。

1959年4月,第6枚掠空而過,直中目標。

與此同時,第一艘設計用以攜載導彈的潛艇「喬治·華盛頓」號,1959年6月9日在康涅狄格州的泰晤士河下水。美國人立刻把這種威力巨大的北極星A-1型導彈裝上去。1960年7月20日12點39分,這艘潛艇在水下成功地發射了一枚北極星導彈。

從此,美國開始有了在海洋任何地方都可以發射的戰略武器。陸上的導彈發射場容易被敵方偵察出來,但極難在來得及反應的時間內找到這種隱蔽的、隨時行動的潛艇。這種潛艇分布在世界各地,監視著射程以內的所有陸上目標。它們發射的命中率高,裝有核彈頭的導彈幾乎可以摧毀一切。

閱讀全文

與美國當年用什麼武器攻破德國水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1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6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