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蘇聯佔領德國多少年,為什麼沒有完全統治德國
二戰期間,美英法三國首腦多次會晤,對戰後情況作了部署,決定由三大國分區佔領德國。
1961年8月,華約成員國負責人在莫斯科開會。 從8月13日0時起,在東西柏林之間修建起一道城牆。
柏林牆並不能阻隔東西德國人民的親情。
1990年5月31日,民主德國宣布,從7月2日起,所有存在於邊境通道上的障礙物都將被拆除。這樣,被阻斷了 28年的大柏林,終於連成一體了。
Ⅱ 整個歐洲都知道德國會進攻蘇聯,蘇聯為什麼不做准備呢
蘇聯認為條約應該會束縛住德國一段時間,而且蘇聯地理位置和嚴寒的自然環境也使得蘇聯對德國有一定的鬆懈,畢竟曾經試圖侵略蘇聯的國家都大敗而歸,拿破崙的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蘇聯都憑借自己的優勢使自己化險為夷,對於德國進攻蘇聯早就知道但是沒有想到德國來的如此迅速。
德軍的閃電戰同時也讓蘇聯吃了苦頭,蘇聯在調動軍隊的同時也需要時間,但是當時的蘇聯運輸工具很少甚至自己的鐵路都沒有一條完整的,使得自己還沒有準備到位德國突擊就成功了。
Ⅲ 柏林既然在蘇占區,為什麼蘇聯不直接把整個西柏林佔領呢拜託各位大神
1945年3月,納粹德國即將戰敗,盟軍勝利的曙光已經在眼前。蒙哥馬利率領的第二十一集團軍在盟軍的配合下順利完成了諾曼底登陸計劃,大軍勢如破竹,一舉收復法國,直逼納粹德國疆土。 就在大軍穩步向德國境內縱深推進的時候,蒙哥馬利將軍突然收到艾森豪威爾的來電,來電稱盟軍的作戰計劃已經變動,現在要立即改變盟軍的主攻方向,由原來主攻柏林改為攻擊東南方向的慕尼黑和萊比錫,並且主攻任務由原來的蒙哥馬利的第二十一集團軍改為布萊德雷的第十二集團軍。蒙哥馬利的第二十一集團軍改為向東北,佔領位於漢堡正北的波羅的海巨港盧貝克灣,以切斷德國軍隊逃往丹麥和挪威的退路。佔領柏林的任務交給前蘇聯人去完成。 此時,正躊躇滿志准備全力攻打柏林的蒙哥馬利被這樣一份電報內容驚得目瞪口呆。他不禁怒火中燒,故意將這份讓其部隊做配角的電文向部下作了宣傳。頓時,在英軍中掀起一股指責美國人的狂潮。參謀部的指揮軍官們沒有徵求首相丘吉爾的意見就給華盛頓的美軍聯合指揮部發去了一份長長的電報,指責美國人擅自決定改變進攻方向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並對由前蘇聯人獨自攻佔柏林不能讓人理解...... 美國陸軍參謀長五星上將馬歇爾面對這份措詞激烈的電文,焦急萬分,他也感到艾森豪威爾做事有些沖動,於是以私人的名義給艾森豪威爾發去電報,對英國人的指責要求其作出解釋。 面對激烈的反對者,艾森豪威爾也有些猶豫了...... 在蘭斯郊外的一個別墅里,艾森豪威爾凝視著一張大比例的作戰地圖出神。自從諾曼底登陸以來,盟軍制定了直搗柏林的作戰計劃,目前他的部隊距離柏林有480公里的路程,並且還要越過雄偉的哈爾茨山脈和波濤滾滾的易北河。然而,此時的前蘇聯紅軍在朱可夫的帶領下,先頭部隊已經在離德國總理府僅60公里的奧德河上建立起橋頭堡。因此,想搶在前蘇聯紅軍的前頭進入柏林,恐怕已經沒有半點可能。而且,柏林本身目前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座無足輕重的城市,德國的重兵團都已經轉移到了南部,如果把主攻方向仍然指向柏林不僅沒有絲毫的意義,而且會使美軍部隊受牽制而動彈不得,因此,現在有改變原來作戰計劃的必要了。 艾森豪威爾把參謀長史密斯找來,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給這位得力的助手。史密斯初聞也甚感突然,但仔細想想又認為艾森豪威爾的設想有一定的道理,美軍放棄柏林將有利於美軍在德國的南部大展宏圖。 兩人一拍即合,於是便討論制定了放棄柏林,轉而攻擊德國南部的計劃。史密斯對這樣的計劃給英國的蒙哥馬利帶來的誤解和怒火已經料到,他對艾森豪威爾說:"我擔心英國人會反對這個計劃。"艾森豪威爾道:"自諾曼底登陸以來,我一直遷就他們,把英國人放在主攻的位置上,美軍長期擔任配角,現在應該換換位置了。" 史密斯不無擔心地說:"如果蒙哥馬利不接受這個計劃怎麼辦?" 艾森豪威爾提高了嗓門道:"別忘了,我是最高統帥。" 史密斯無奈,只好按艾森豪威爾的指示,草擬了給蒙哥馬利的電文。艾森豪威爾接過電文審查了一遍後,點頭表示同意發出。同時跟史密斯商量,覺得既然前蘇聯肯定先於美軍進入柏林,何不做個順情人情,主動給前蘇聯方面發個電報,告訴斯大林,美軍主動把柏林讓給前蘇聯。史密斯表示同意,於是又草擬了給斯大林的電報。 英國首相丘吉爾在見到蒙哥馬利發來的電報後,也覺得艾森豪威爾幹了一件大蠢事,在戰爭初期,他也曾像羅斯福一樣迫不及待地想要一下子就打垮希特勒,因而,他常常放棄一些政治上的考慮,但是,自從雅爾塔會晤後,他越來越堅信以前蘇聯為首的東方面臨的問題將是西方世界面臨的危險。隨著勝利的臨近,政治問題也就顯現出極大的重要意義。因此,丘吉爾認為柏林不僅不能放棄,而且應該作為英美聯軍的首要目標。 於是,丘吉爾給艾森豪威爾發去了闡明自己觀點的電報,並對艾森豪威爾此時此刻忽視柏林的政治問題表示質疑。他在電文中說:"我不明白不越過易北河有什麼好處。如果敵人的抵抗就像現實一樣削弱下去的話,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跨過易北河,盡可能地向東挺進?當我們把柏林主動讓給南部的俄國人,而俄國人一旦進入柏林的時候,就將產生極其嚴重的政治後果,因為這一切都將使他們產生『天下是俄國人打下來的'意識。另外,我並不認為柏林現在已經失去了它的軍事意義,更不認為它失去了其政治意義。柏林的陷落將對整個德國的抵抗心理上產生巨大的震動,一旦柏林陷落,大多數的德國人就會自動地放棄抵抗。所以,我更傾向於第二十一集團軍向易北河挺進,攻佔柏林。這同您准備攻打魯爾以南的攻勢並不矛盾,只是把部隊的任務向北移動了一些罷了。這樣也可以使英國軍隊免於陷入意外的狹窄地帶......" 不久,丘吉爾收到了艾森豪威爾的回電,他重復了自己對於放棄柏林決定的論據,並說讓前蘇聯人去攻打柏林會減少數萬人的傷亡。針對丘吉爾說到的使英國軍隊陷入狹窄地帶的說法,艾森豪威爾給予了回擊。他在回電中說:"您推測的『使英國軍隊陷入意外的狹窄地帶'與我的想法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我認為我這兩年來所做的工作,應該消除這種想法才對。此外,我也沒有覺得我的調動就會損害英國軍隊的作用和威望......" 丘吉爾不明白,美國人的政治眼光怎麼會這么短淺,只看到眼前的軍事利益,而沒有看到將來包括軍事利益在內的政治利益。丘吉爾見說服不了艾森豪威爾,就專門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了一封長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然而,美國的態度是不會有什麼轉變的。無奈之下,丘吉爾為了不破壞兄弟友情,給艾森豪威爾發去了通情達理的友好電報,希望盟國軍隊能在盡可能靠東的地方與俄國人會師,這樣是有著超乎一切的重要性的。 就在艾森豪威爾和丘吉爾相互通過電報說服對方的時候,前蘇聯統帥斯大林也接到了美國人讓其攻打柏林的電報。斯大林只是淡淡地一笑,不動聲色地說:"艾森豪威爾的計劃似乎不錯。" 第二天,斯大林的回電傳到了艾森豪威爾的辦公桌上:"閣下的使貴軍與蘇軍會師從而把德軍一分為二的計劃甚好,與蘇聯最高統帥部的想法完全一致。我完全同意貴軍同蘇軍在埃爾伏特、萊比錫和德雷斯頓會師。蘇聯最高統帥部認為蘇聯軍隊的主攻點也應該在這個方向。柏林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戰略的重要性,因此蘇聯最高統帥部准備派次要的部隊攻打柏林......" 至此,前蘇聯紅軍獨自完成了對納粹德國首都柏林的攻佔,並於1945年5月2日佔領了柏林。 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看到斯大林給艾森豪威爾的電報後,知道生米已經煮成了熟飯,無法更改,不禁痛心疾首。二戰後,德國被分成東西兩個國家,一個親西方,一個親東方。這與當年這項決定也許有某種關系,至少有某些影響。 後來,人們在評論這個事件的時候總是會覺得,論政治遠見,丘吉爾似乎要略勝艾森豪威爾一籌。
麻煩採納,謝謝!
Ⅳ 德國曾經彈丸之地,後被蘇聯佔有,為何蘇聯解體後不趁機收回
題目所說的這塊土地就是大名鼎鼎的加里寧格勒,加里寧格勒本來是蘇聯的一塊土地,但是當時離俄羅斯非常的遠。在蘇聯當時還沒有解體的時候,雖然離得遠,但是無傷大雅。但是在蘇聯解體後,加里寧格勒成為了一塊距離俄羅斯400多千米的飛地,隔壁就緊挨著德國。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歐盟的反對。當時的歐盟中,德國是其中的領導國家,而且是比較富的國家。蘇聯剛剛解體,俄羅斯的經濟又非常的差,如果德國趁火打劫的話,那麼勢必會對他在歐盟中的地位造成極其不好的影響。綜上所述,這就是德國沒有收回加里寧格勒原因。
Ⅳ 柏林既然在蘇占區,為什麼蘇聯不直接把整個西柏林佔領呢
那是因為當時的世界將會只有兩個強國,既蘇聯和美國,,因為二戰後的歐洲,處於落敗,經濟遭受嚴重打擊,而且柏林,作為軸中國之一德國的首都,是有重大意義的,表示了國家的強大,當然美蘇不想落於下風,就妥協,分了柏林
Ⅵ 二戰期間,蘇聯為什麼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呢
而1939年的8月里,希特勒已經作好軍事計劃:在佔領波蘭之後,回師進攻英法。
為了避免使德國重新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希特勒迫切需要同蘇聯簽訂和約,防止蘇聯對德國的進攻。
而蘇聯方面,經過與英法的多輪談判,斯大林已經摸清了英法的底牌。他明白一旦德國進攻蘇聯,英法只會幸災樂禍,絕對不會提供任何幫助。
恰在此時,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帶來了希特勒願意與蘇聯簽訂和約的意向。
斯大林清楚地知道:由於意識形態的強烈對立,納粹德國同社會主義蘇聯遲早會有一場你死禪罩橘我活的大決戰。
但是,為了贏得寶貴的時間,加強戰備,充分作好戰爭准備,斯大林決定接受德國的提議,與德國簽訂和約。
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納粹德國在莫斯科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結語:《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為蘇聯贏得了加強戰備的寶貴時間;同時,它也宣告了英法綏靖政策的破產。
英法兩國長期推行綏靖政策,犧牲了同盟的小兄弟們的利益,企圖禍水東引,讓希特勒去進攻蘇聯。結果卻是事與願違,他們自己卻首先被德軍打得慘敗,法國投降,英軍狼狽逃回不列顛群島。
Ⅶ 二戰後盟軍為什麼不把德國佔領了
一戰是一方列強之間利益沖突的演化
法國也想佔領並永遠削弱德國,這樣免除它在歐洲大陸的近敵
但其他各國是肯定不同意的,一是利益關系,二是這幾乎不可想像,三是
美國是希望維護世界現在的狀況,保證它的利益,英國的政策則是讓歐洲
大陸各大國互相牽制
保證它海洋大國地位和最大利益,如果德國被過份削弱
法國的實力將在歐洲大陸一面獨大,這不符合義大利,俄國,英的利益
法國在一戰後也沒有這樣的實力單獨吞並德國
德國在一戰本圖也沒有受多大破壞
元氣還在
德國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2戰前各國對法西斯的「綏靖政策」沒有很好的
去禁止和履行一戰的「凡爾塞」條約。英法當時都是殖民大國,比較看重
海外的經濟和擴張,沒有很好的對戰爭進行准備和防備
二戰後德國被各國佔領,並用各自的辦法開始改造德國,和扶持它
德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納粹精神和愚蠢的信仰,現在的德國人不是很熱愛
和平的嗎?現在在德國行個納粹軍禮都是要判型的!
90年代初蘇聯解體,已沒有實力和經費繼續駐扎東德,在世界各國的呼籲下
德國又重新得到了統一,其實很早美國為首的西方就想讓德國統一,這是西方
普遍民主,自由的價值觀
只是蘇聯不願意
德國沒有什麼好怕的,2戰只是各國沒有很好的准備和不團結
2戰美國生產了12萬多架戰機,一年最高產量近3萬輛坦克
幾十萬輛汽車
這根本就不是德意日可以比擬的戰爭優勢
Ⅷ 二戰中,德國橫掃西歐,蘇聯為什麼功不可沒
二戰初期法國投降後,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吉利海峽對面的英國,德國達到了其歷史上最鼎盛的一刻。殊不知,原本以為會求和的英國,卻堅稱將戰斗進行到底,自我感覺良好的德國元首惱羞成怒,決定實施“海獅計劃”,逼迫英國就範。
生氣歸生氣,德國元首對入侵蘇聯始終沒有放下,在空襲倫敦的同時,巴巴羅薩計劃也在悄悄地擬定。仍蒙在鼓裡的蘇聯卻依然在“撿漏”,絲毫沒有感到危險的來臨,而“幹啥啥不行”的義大利也在趁機擴大地盤,德國該何去何從呢?
再加上南斯拉夫發生兵變,德國決定同時出兵希臘和南斯拉夫,僅24天就佔領希臘全境,再一次狠狠地扇了“墨老大” 一巴掌。從此,心甘情願地跟在德國後面不敢造次,但意軍糟糕的戰鬥力,不僅幫不上忙,反而成了德軍的累贅。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