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適合生活嗎
1.呂根島,海灘與陽光
作為德國最大島嶼的呂根島,去年的日照時間為2031個小時,約85天,是黑森州迪倫堡市的1.5倍!想像一下,愜意地躺在陽光下,慵懶地看著眼前的海景,再喝上一杯德國啤酒,perfect!
2.柏林,嚮往的大都市
雖然很多德國人嘴上說不要,但身體還是很誠實的,柏林仍然是多數德國人與外國移民的嚮往之地。新的統計年鑒中表明,每年約有8.2萬個德國人搬去柏林居住。
3.梅前州,「沒錢」但有愛情
研究顯示,結了婚的人往往生活更健康。而德國最熱衷於結婚的地方就是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了,這里每1000個居民就有舉辦超過6場婚禮,而在結婚並不那麼熱衷的柏林,1000個居民中僅有3.8場婚禮。想收獲愛情?那就來梅前州吧,說不定就找到了另一半。
4.巴伐利亞,財富之地
說完以窮著稱的「沒錢州」,就要提到德國最多金的地方了。沒錯,那就是巴伐利亞!在巴伐利亞人們幾乎不會為金錢擔憂,在這里感到貧窮的人群僅佔10%,而在不來梅則為25%。趕緊去巴伐利亞,盡情沉醉在物質世界吧!
5.巴符州,音樂聖地
在巴登-符騰堡州1000個居民中就有25個學音樂的學生,是不來梅的四倍多。生活在巴符州,在家坐著說不定就有免費的音樂可以欣賞,何樂而不為呢?
⑵ 德國人主要吃什麼食物
德國人主要吃:
1、肉類:德國人普遍喜歡吃肉,跟中國一樣,豬肉非常受消費者的喜愛。德國人對於豬肉的消耗量位居世界第一,香腸是德國知名度最高的食物之一。光是香腸的品種就多達一千五百多種,都是用豬肉做成的香腸。
2、魚類:德國的北部靠近波羅的海,有著豐富的海產資源,尤以鯡魚最為常見。在德國人的餐桌上經常都可以看到各種魚類製成的美味食品。
3、蔬菜:德國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2013年共有農業用地1669.9萬公頃,約佔德國土面積的一半,蔬菜比較豐富多樣,像胡蘿卜、馬鈴薯、洋蔥、生菜、捲心菜、青豆等,通常會燉煮或用來煮湯。
4、麵包:德國主要食用黑麥麵包,麵粉來自黑麥,內含高纖維素,麵包顏色比全麥麵包還深。椒鹽8字麵包是德國很有名的麵包。
5、啤酒:根據官方統計,每個德國人平均每年啤酒消耗量為138升。在德國,除出口啤酒(德語:Bier)外,德國國內銷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輔助原料。
(2)德國啤酒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德國由於身處歐洲大陸之中心,飲食文化與內陸地區之物產分布息息相關。整體上德國較為愛好肉類和啤酒(大致上德國啤酒可以分為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無酒精啤酒等六大類)。
德國人尤其愛吃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例如香腸。相較於歐洲中南部精緻飲食,德國的傳統飲食普遍較粗獷,但仍具特色;傳統菜餚如烤豬肘、烤豬膝,常佐以馬鈴薯泥、酸甜甘藍食用。
⑶ 德國啤酒 酒水牌 中文翻成英文
As everyone knows, the German beer is the best beer in the world. Who can know, the famous German beer taste, it is by Czech the taste of beer to define. Czech is the only country of about ten million people, per capita consumption of beer volume has accounted for first in the world, per capita daily drink half a litre of beer.
The malt quality and the quality of hops, pure natural mineral water, in the traditional craft brewed from Seiko high-grade beer.
Nuremberg's traditional beer, is a long history of lager. Using the bottom fermentation, low temperature and slow accumulation, unfiltered. To maximize the retention of nutrients in beer, rich in protein, yeast, vitamins and minerals. Taste mellow, soft, muddy. Present a kind of amber gorgeous. High content of barley, issued a faint scent of chocolate.
To retain the traditional Bavarian beer and malt aroma, taste is softer, more full-bodied taste burnt bake, bubble persistence is exquisite, showing a unique deep red brown.
Weeden Houstton beer series of comics, Austria comics master Bruno Habzet design outstanding dominant be lively and vivid, rich colors, displaying the classic traditional Bavarian beer brings to life the joy and excitement.
Very soft, very muddy. Top yeast malt fragrance, filled with mature elegant demeanour. Than ordinary wheat beer is more delicious, fine. Entrance smooth, soft material and precious.
Unfiltered continuous fermentation of nuclear technology with traditional Bavarian, also called two times of fermentation. Natural turbid, yellow. Dense foam delicate, mellow taste, delicious and tender, fragrant with level of wheat, pleasant fragrance.The low temperature fermentation, foam layer proced by the quality of barley and hops, fine and persistent. The malt proced elegant Mai Xiang, always joyful excitement. Golden, wine is a clear, mellow Gan Shuang, rich foam. Pearson beer is the mainstream proct, German beer in the pure taste, slightly bitter.
⑷ 德國啤酒節每年從幾月份開始 德國啤酒節是什麼時候
導讀:啤酒節是一項重大的節日活動,中國有啤酒節 ,德國也有,而且熱鬧異常,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人民前去參與。那麼,德國啤酒節每年從幾月份開始?德國啤酒節是什麼時候呢?和我一起去查詢了解下吧。
德國啤酒節一般說的是慕尼黑啤酒節,時間在每年9月28日~30日。
慕尼黑啤酒節介紹
慕尼黑啤酒節與英國倫敦啤酒節、美國丹佛啤酒節並稱世界最具盛名的三大啤酒節。慕尼黑啤酒節在一個叫做「Theresienwiese(特蕾西婭草坪)」的地方,巴伐利亞方言簡稱為「Wiesn」,意為牧場。每年大約有六百萬人參與其中。
麥芽和香腸在這里碰撞,花車與歌舞縱情不歇!德國六大百年啤酒供應商齊聚一堂,給你機會難得的微醺體驗!在這個持續約兩周時間的德國最大的節日中,精心裝飾的花車巡遊、源自奧地利的皇家歌舞體驗、百年啤酒製造商的經典之作、精彩歡樂的狂歡慶典讓整座城市洋溢在歡樂的海洋中。在盛裝巡遊中,你可以是巴伐利亞的貴族,也可以是來普魯士的王室。慕尼黑啤酒節,滿足你心底的躁動!
巴伐利亞首府的慕尼黑,有著和其他地區不一樣的獨特文化。而巴伐利亞人有自己的傳統,穿著甚至方言。在德國人之間流行著這樣一滲轎種說法,巴伐利亞人不是德國人,而是巴伐利亞人。並不是巴伐利亞人的高傲激怒了其他地區,而是這里的璀璨的歷史文化,引人矚目的成就,發達的經濟水平,實力雄厚的品牌和國際一流的大學讓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不得不感到自豪。而作為一座現代城市,慕尼黑也在不斷接納各種不同背景和種族的新居民,是一座文化多元的城市。
德國啤酒節的起源
1810年巴伐利亞加冕王子路德維希和特蕾瑟公主於當年10月完婚,官方的慶祝活動持續了5天。人們聚集到慕尼黑城外的大草坪上,唱歌、跳舞、觀看賽馬和痛飲啤酒。從此,這個深受歡迎的活動便被延續下來,流傳至今,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至10月第一個星期日就固定成為啤酒節。截至到2004年,除因戰爭和霍亂中斷外,慕尼黑啤酒節已整整舉辦了170屆。
啤酒節最初定於十月召開,因此也被稱為「十月節」。但由於德國十月天氣已經轉涼,所以從1872年起將啤酒節調到了九月。
啤酒節總是在9月15號之後的第一個星期六開幕,在十月的第一個星期日閉幕。2000年規定,如果十月的第一個星期天為10月1號或者2號,那麼啤酒節將自動延長到德國的國慶節那天(10月3日)。
由於德國人將喝酒視為每天的「必修課」,各種酒館、酒屋、小客棧便多似天上的星星。僅人口100萬的慕尼黑就有3000多個每天都座無虛席的啤酒館。幾乎每個踏進酒館的人至少都點半升啤酒佐餐,但人們最常點的還是一升。
所以「一升」在慕尼黑及整個巴伐利亞可說是個「計量單位」,當地還盛行一諺語「有節制地一天喝一升,健康賽神仙」。人們也不只是進餐時才喝酒,幾乎是隨時隨地喝。德國各地幾乎都有「啤酒公園」,只要太陽一露臉,人們就蜂擁至啤酒公園,盡情享受一下大自然。
德國慕尼黑啤酒節的活動
自1810年起,慕尼黑啤酒節發生了巨大變化。賽馬最後一次舉辦於1960年,農業展每四年舉辦一次。活動仍在「Theresienwiese」舉行,該劇以新娘的名字命名,對於當地人來說,它簡稱為「Wies』n」。在10月的第一個星期天念緩之前的兩個星期,這些露天市場變成了一個啤酒帳篷,娛樂,游樂設施,表演者以及販賣美食和傳統甜點的攤販攤位。慕尼黑市長在展覽的第一天中午開放慶祝活動。
服裝和步槍兵的遊行活動在節日的第一個星期天舉行,其中約7000名表演者 – 傳統服飾和歷史制服,步操樂隊,步槍兵,純種馬和其他牲畜,老式馬車和眾多花車 – – 游覽慕尼黑市中心的街道,展示當地,地區和民族風情的多樣性。慕尼黑啤酒節的第二個星期天舉行了一場露天大型樂隊音樂會,由400名左右的音樂家組成,他們組成了所有的慕尼黑啤酒節樂隊。
在活動和啤酒帳篷之間,客人可以穿越103英畝的慕尼黑啤酒節場地乘坐摩天輪,過山車或水滑梯,穿過迷宮,參觀鬧鬼的房子,享受各種表演者的娛樂,仔喊模看看在跳蚤馬戲團,在數十個游戲攤位之一停下,或參加節日之旅等。
⑸ 德國的工業布局
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經濟實力居歐洲首位。屬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德國是商品出口大國,工業產品的一半銷往國外。德國的出口額現居世界第二位。德國近1/3的就業人員為出口行業工作。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機械產品、電氣、運輸設備、化學品和鋼鐵。進口產品主要有機械、電器、運輸設備、汽車、石油和服裝。主要貿易對象是西方工業國。政府奉行整頓國家財政、減少預算赤字、進行稅制改革、刺激個人投資、進一步實行非國有化、減少國家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政策,使德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同時積極採取措施,推動信息技術的發展並調整經濟結構。自然資源貧乏,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之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2/3的初級能源需要進口。德國的工業以重工業為主,汽車、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佔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上。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采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中小企業多,工業結構布局均衡。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農業用地約佔德國國土面積的一半。產品可滿足本國需要的80%。旅遊業、交通運輸業發達。德國是啤酒生產大國,其啤酒產量居世界前列。它還是最早研製成功磁懸浮鐵路技術的國家。2002年2月28日24時,德國馬克正式停止流通,歐元 (EURO)成為德國法定貨幣。德國是首批使用歐元的11個國家之一。
魯爾區 聯邦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西部。通常以魯爾煤管區開發協會管轄范圍為界,主體部分介於萊茵河及其東岸支流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作東西向延伸;還包括周圍邊緣地帶。面積4970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2%。人口524萬(1983),約佔全國總人口9.2%;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1174人。區內城市櫛比,為歐洲著名的城市集聚區。以單一職能中小城市為主。1980年全區10萬以上人口城市有19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杜塞爾多夫和杜伊斯堡四大城市人口在50萬以上。 地理位置優越,處中、西歐和南、北歐的中心部位,水、陸交通的要道,與歐洲各國主要經濟區相距不遠。地形以平原為主,上覆黃土層,土地肥沃,適宜農作;南北有緩丘和高地,東部為山區,森林較茂密。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溫夏涼,1月平均氣溫1℃,7月17℃,全年有235~260天氣溫在5℃以上,生長期較長。常年盛行偏西風,年降水量750~900毫米,雨日多,濕度大。萊茵河自南向北流經本區西部,發源於東部山區的魯爾河、埃姆斯河和利珀河,均為東西流向,注入萊茵河,構成稠密的水網,為全區提供生產和生活用水以及航運之便。煤炭資源豐富,1200米內硬煤探明儲量650多億噸,約佔全國硬煤總儲量95%。煤的埋藏較深,但品種多,煤質好,其中約3/5為適於煉焦的肥煤。煤田遍及區內各地,是工業發展的動力和原料基礎。 中世紀時,本區中部是朝聖要道,有「聖路」之稱。13世紀末起已有原始採煤業,發展了初步的煉鐵和金屬加工,「聖路」沿線出現商業城鎮。但早期經濟仍以農業為主,平原地區是當時德國的「谷倉」。1835~1861年德國第一批鐵路在魯爾區建成,1850~1870年煤炭工業興起,加以大批外籍技術工人移入,推動了經濟發展。1871年普法戰爭後,德國統一,並從法國獲得大量戰爭賠款,佔有盛產鐵砂的洛林地區和盛產鉀鹽的阿爾薩斯地區(經營40多年),促進了煤鋼聯營和重化工業的發展。19世紀末開始興建運河,並和不斷興建的鐵路和公路組成水陸聯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魯爾區已成為德國工業的核心地區。1939年,硬煤產量達到1.3億噸的歷史最高水平,佔全國總產量65.5%;生鐵和鋼產量也分別佔全國總產量的73.6%和66.9%。隨著經濟發展,一系列工業城鎮應運而生,人口急劇增加。在兩次世界大戰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期間,魯爾區也經歷多次衰退。1920年成立的全區最高規劃機構——魯爾煤管區開發協會,幾十年來採取了一系列重振經濟措施,如改造老企業,引進新技術,實行專業化、協作化生產,調整生產布局,發展第三產業和農業,改善經濟和部門結構,以及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交通運輸網,注重環境保護等。魯爾區至今仍在聯邦德國經濟中保持突出地位。 重化工業是魯爾區經濟的基礎,形成採煤—煉焦—發電—煉鐵—煉鋼—鋼鐵加工—機器製造和採煤—煉焦—煤化學兩大工業系列。煤炭和鋼鐵工業是主導部門,長期為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現仍集中全國硬煤和焦炭產量的80%以上、鋼鐵產量的70%左右。鐵礦石全部從巴西、賴比瑞亞、瑞典等國進口。煤、鋼產地接近,產品70%左右就地加工、消費。全國年煉鋼能力 400萬噸以上的大型鋼鐵企業中有 6個位於本區。機器製造業和化學工業也是本區重點發展的部門,在全國居領先地位。前者以重型機械為主,面向區內其他工業部門,生產采礦、冶金、化工設備、建築機械、鐵路機車等;化學工業起源於煤化學,以煉焦和合成氨為基礎,生產多種基本化工產品以及化肥、染料、葯品等。煉鋁、煉鋅和煉錫業是有色冶金工業的重要部門,礦石依賴進口。電力工業發達,以火電為主,總裝機容量約佔全國30%,發電量自給有餘。60年代以來,新興的工業部門有汽車、電子、電器、精密機械和儀表、煉油、石油化工等。玻璃、啤酒、紡織、服裝等輕工業也有一定規模。全區工業結構日臻完善。「聖路」歷來是人口稠密、工礦業集中地帶,有多特蒙德(東部)、埃森(中部)和杜伊斯堡(西部)三大工業中心。隨著採煤區由南向北逐漸推移,工業分布也相應北移,已在利珀河以北形成了新的採煤和化工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本區工業又明顯出現由東向西,即向萊茵河沿岸集中的趨勢,以便利用廉價水運以及進口的鐵礦石和原油等原料。杜伊斯堡是全區最大的鋼鐵和重型機械製造業基地,煉油、石油化工等也主要分布在萊茵河沿岸。 農牧用地約佔全區土地面積的40%左右,東部和萊茵河以西地區較為集中,其他地區多為分散的小塊農田。主要種植燕麥、冬小麥和大麥等飼料及糧食作物,飼養乳牛、豬和家禽。農業生產面臨工礦、交通和住宅建設佔地日增的矛盾,環境污染等也是限制因素。 水陸交通發達。以萊茵河為主幹的4條天然河道,與多特蒙德-埃姆斯、萊茵-黑爾訥、韋恩爾-達特爾恩、達特爾恩-哈姆4條運河,組成稠密的水運網,溝通了魯爾區與沿海港口。河港密集,全區共計74個,其中杜伊斯堡為全國和歐洲最大的河港。由 5條鐵路干線組成的鐵路網,通往國內和鄰國主要城市。鐵路總長9850公里,年貨運量1.5億噸,分別佔全國的1/3和2/5;鐵路密度達每平方公里2.4公里,相當於全國平均值的17倍。公路四通八達,總長18900公里,有聯邦一號公路、多特蒙德—哈根—吉森等重要干線,以客運為主。此外,還有遍及全區的油、氣、化工產品的管道網。
⑹ 世界范圍內人們常飲用的酒類有哪些
英國「威士忌」,在1839年才正式投廠生產,但在1494年英國已正式用大麥配酒,可能釀得不得方法,飲多了除了發福外,脾氣還很怪異。今日的威士忌加黑麥、燕麥、玉米……「混合是一種藝術」英國人說。最有仿效力的日本,一直想知道英國人的「混合」是什麼藝術,但直到現在,只仿出了半吊子的「藝術」,如Nikka和Suntory等酒,連邊都沒摸到。英國人在調酒方面令人望塵莫及。
日本人把喝酒當成工作,每天下班,必到酒巴店報到,重大決定不在辦公室里,而在黃湯下肚的酒店裡。同時誰升誰遷,一概是要喝酒的,酒巴成了日本男人的天堂,下班後都要盡情在裡面享受夠了,才拖著醉態的步子回家。以這種方式飲酒的日本人是為了從工作壓力下解脫出來,從中享受酒中的輕松灑脫。
德國以啤酒著名,德國啤酒是大麥製成的,大麥吃多了人容易發胖,德國人因為飲多了啤酒,啤酒肚、啤酒杯、啤酒節、啤酒園、啤酒香腸、啤酒地下屋……莫不與「大」有關。啤酒杯是世界上最大的酒杯,一杯可有一升!此外還有「啤酒冷」與「啤酒屍」的說法,洋洋大觀,「啤酒冷」形容人落落大方,「啤酒屍」指那些喝得太多躺在路邊的人。可見德國人是變著戲法享受啤酒。
墨西哥人也很愛喝啤酒,啤酒不但是他們的飲料也是食料墨西哥啤酒別具一格,他們的啤酒是龍舌蘭做的,呈乳膠狀,而且釀好後當天就要喝掉。如果有一天你能坐上飛機飛到墨西哥,飲上一大杯龍舌蘭做的啤酒,這將是多麼開心的事啊
中國歷史上,儒家的學說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觀點,酒的習俗同樣也受儒家酒文化觀點的影響。儒家講究「酒德」兩字。酒德兩字,最早見於《尚書》和《詩經》,其含義是說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夏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於酒」,《尚書·酒誥》中集中體現了儒家的酒德,這就是:「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無彝酒」(不要經常飲酒,平常少飲酒,以節約糧食,只有在有病時才宜飲酒);「執群飲」(禁止民從聚眾飲酒);「禁沉湎」(禁止飲酒過度)。儒家並不反對飲酒,用酒祭祀敬神,養老奉賓,都是德行。古代飲酒的禮儀約有四步: 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動作,表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祭謝大地生養之德;然後嘗嘗酒味,並加以贊揚令主人高興;最後仰杯而盡。
在東方,喝酒之王國當日本和韓國莫屬。這兩個國家的男人幾乎沒有不會喝酒的,日本的女酒客也多達50%以上。在東京銀座酒吧,生意相當紅火。酒吧中的服務小姐除了接待客人之外,還有一個推銷酒的業務,當然提成是不可少的。日本的酒客一直有增無減,從50 年代至現在,大約增加了一倍多。在日本,酒和個人事業密切結合。日本的男人如果拒絕上司的飲酒之邀,則他的飯碗便恐有不測,甚至可能永遠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在韓國,每日白酒的消耗量已居世界第一。人們喝酒不用酒杯而用大碗,而且習慣一醉方休。男人喝酒不醉不叫喝酒;只有醉了才覺得盡興、痛快。所以,在韓國的大街上常看到互相攙扶而行的大醉之人。
歐洲一些國家多嗜酒成癖,酒俗也五花八門。
義大利是一個嗜酒的國度,義大利大餐世界出名,每宴必飲酒,而且一喝起來就不計較時間,往往痛飲至深夜。他們最盛行的酒是一種叫「維諾」的葡萄酒。
法國人可稱得上是世界飲酒量的冠軍。其人口雖僅佔世界人口的1.3%,而喝掉的酒精飲料卻佔世界的30%。他們視酒為一般飲料,不分晝夜想喝就喝。你到法國作客,只要主人把酒取出來就得喝。法國酒店遍布城鄉,標志鮮明。陳設華麗,營業時間也長。
英國酒店也很多,數以萬計,在高峰時酒店會爆滿,後來的人沒有座位,只能買酒隨便站著喝,如果連站的地方也沒有了,就乾脆到酒店門前的廣場上席地而飲,英俊的服務員穿梭其間,為你服務。但英國人從不勸酒,更不灌酒,賓主喝多喝少全憑自己。
俄羅斯人則喜歡飲不摻水的烈性酒伏特加,喝時還要「不醉非好漢」,常常醉得狂歡亂舞。據新聞周刊報道,現在每名俄羅斯成年男子平均年消耗烈性酒21.25加侖。俄羅斯人喝酒時習慣拍喉嚨,據說這是彼得大帝時留下來的一個傳統。彼得大帝曾給一個有功之臣頒布過「終身免費飲酒獎章」。這枚獎章不是金屬製作的,而是在此人的顎下烙一個印記,這個人無論走到哪裡,只要昂首輕拍喉嚨,喝酒就是免費的。不過現在的人拍喉嚨不是要求免費,而是顯示自己的海量豪飲。
希臘人無論午餐和晚餐都飲酒,並且喜好喝酒尋歡至深夜。節日期間,青年男女開懷暢飲,如痴如狂。同希臘人談生意也免不了陪著喝濃厚的希臘咖啡以及希臘烈性酒(ouzo),如果貿然謝絕,會被認為是對對方的羞辱。他們還把稍醉微醺作為社交的風范。
波蘭人通常習慣在飯前飲烈酒,飯後吃甜酒。
德國有啤酒王國之稱,所產的啤酒遠銷140 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喝啤酒也是世界出名的,其規矩是吃飯前先喝啤酒,再喝葡萄酒,若飲酒次序反了,他們會認為有損健康。西方人有一個說法:世界喝啤酒最多的是歐洲人,而歐洲人又首推德國人。在德國有15%的人是酒吧的常客,酒吧又是說話的地方。德國雖然喝啤酒總量居首,如果按人均算它還抵不過捷克和斯洛伐克,後者年人均喝啤酒165 公斤,可稱為喝酒的冠軍。
世界上最愛喝葡萄酒的國家首推葡萄牙。在這個國家,人同葡萄酒結下了不解之緣,葡萄酒是每一個家庭必不可少的飲料,男女老幼、飯前飯後都愛飲酒,也喜歡用酒招待人。在他們看來,男人只有飲酒才被認為是男子漢。據說,在這個面積只有8.8 萬平方公里的國家裡,酒店就有36 萬家之多。不過,更讓人稱奇的是他們十分講究的飲酒方式:飯前要飲開胃葡萄酒,飯後要飲助消化的葡萄酒,用餐過程中還要根據不同菜餚配不同的酒,如吃肉時喝紅葡萄酒,吃魚時喝白葡萄酒,吃點心時則配葡萄汽酒。這種傳統而嚴格的配酒方式,沿襲至今,已成為全國人民在招待客人、商務宴請、社交場合和家庭宴會時的一種禮節和習慣。在葡萄牙,被宴請時必須喝酒,如果搬出理由不喝,他們會認為你瞧不起他們。其實,也不必擔心,這里的葡萄酒與別國的有所不同,人稱比水還便宜,酒精度也很低,進餐時喝點酒,絕不至於喝醉,而且這種酒又醇又香,值得一嘗。
漫步西班牙街頭,可以發現幾乎三五步就是一家酒館,甚至有些街道全是青一色的酒館。城市如此,農村也不例外,即使是偏遠的小山村,全村不到二三十戶人家,也一定有一個小酒館。這些小酒館不僅僅是飲酒場所,它還是供人們聊天和全村人聚會的地方。西班牙的酒館,客人來往如梭,人多擁擠。因此,大部份是站著喝,很少有人坐下來,有些酒館甚至連椅子都沒有。
美國人歷史上也以喜歡喝烈酒著稱於世,但是後來他們的飲酒習慣發生了變化,即從烈性深色酒轉向非烈性淺色酒,更多人則喜歡飲啤酒、葡萄酒和果酒。據統計,1975 年,英國威士忌在美國的消耗量達13.6%,到1985 年則降為11%。相反,近20 年來,美國低度酒的銷量卻上升了約30%。美國人普遍認為:「淺色酒比深色酒有益於健康」。美國人飲酒的這種變化,對世界飲酒習俗有重大影響,它反映了全世界酒俗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