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和日本為什麼是法西斯

德國和日本為什麼是法西斯

發布時間:2023-08-04 22:31:37

⑴ 什麼是法西斯為什麼要叫法西斯

1、法西斯:象徵強權、暴力、恐怖統治,對外侵略掠奪,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極端獨裁形式。

奉行獨裁統治的義大利法西斯黨用來作為該黨的標志。法西斯逐漸成為是一種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在1939年~1945年的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蔓延大半個歐洲。在1933年~1945年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在1922年~1943年墨索里尼統治下的義大利等等,其專制統治都是法西斯。

2、法西斯的來源

「法西斯」是古代羅馬高級長官的一種權力標志,系用皮帶捆紮的一束棍杖,其中間常夾有一柄鋒刃向外的斧頭,得名「法西斯」。初為早期王權的標志,後高級長官出行時由扈從肩扛(每人一束),象徵其行政權力,法西斯主義即取名於此。

「法西斯」是一個古老的名詞,起源於羅馬。當時,羅馬的每一個執政官都有12名侍衛官。侍衛官肩上荷著一束打人的笞棒,中間插著一把斧頭,象徵著國家最高長官的權力。這種笞棒就叫「法西斯」。它是用來處人以死刑的一種刑具。倘若有人犯了嚴重罪行,執政官便聲若洪鍾地宣判:「用『法西斯』對他處以死刑。」侍衛官立即從肩上解開笞棒束———「法西斯」,狠狠地抽打罪人,直到把他打得皮開肉綻時,再拉他跪在地上,從「法西斯」中抽出斧頭,當場砍下他的頭顱。這就是「法西斯」的來歷。

(1)德國和日本為什麼是法西斯擴展閱讀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牽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戰爭分為西、東兩大戰場,即歐洲太平洋戰場,是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發生的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等軸心國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衛星國為一方,以中國、美國、英國、蘇聯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同盟國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戰爭中軍民共傷亡7000餘萬人,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中國、美國、蘇聯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而告終。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日、意等法西斯國家實行侵略擴張、爭霸世界權所挑起的,經過多次局部戰爭逐漸演變而導致全球戰爭。

⑵ 德國和日本為什麼會成為法西斯主義國家

二十年代的德國和日本處於一個社會轉型和社會危機並存、內外壓力十分嚴峻的時期,最後走上了法西斯主義的道路。但在二十年代生活的德國和日本人,很少預計到這個結果,其原因正是當時政治上的民主化和社會的自由化掩蓋了潛在的危險。德國1918年革命後推翻了帝制,建立了魏瑪共和國,多黨制盛行一時,社會獲得了史無前例的自由,各種思潮此起彼伏,西方很多新潮哲學和先鋒藝術都起源或流行於此。經濟上,西方、特別是美國的投資(道威斯計劃和揚格計劃)巨量湧入,幫助戰後德國恢復了經濟,重新融入世界市場。拿日本來說,二十年代也是其近代史上議會民主政治第一次真正實施並取得一定成就的時期,政黨內閣出現,議會第一次對政府有了監督和限制權,民間討論政治甚至到了認為天皇是國家機器的一部分的程度,直接挑戰規定了天皇高於國家的明治憲法。所有這些,都是社會由專制向民主轉化的表現。

但是從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短短幾年,兩國的政治面貌發生了完全相反的變化,法西斯化取代了民主化。其原因雖然復雜,但就國際環境而言,兩國對西方的怨恨和抗拒,想融入以西方為主導的國際政治體系而不得是最直接的因素。德國是戰敗國,除失地賠款外多年被排斥在凡爾賽體系和國聯之外;日本雖是戰勝國,但自認為被華盛頓會議建立的以美英為主導的亞太秩序所壓制。經濟上,兩國都是後起的強國,認為必須用實力爭取生存空間。就德國而言,還有一個一戰遺留下來的領土問題和國家統一問題成為煽動民族情緒的焦點,它認為西方處心積慮不讓自己收復失地。總起來說,它們都認為國際秩序和規則是西方用來壓制自己的,不但不應該服從,相反必須去打破。此外,在國際經濟秩序中,這兩國都由於嚴重依賴外資或外貿而難以招架1929年的危機,於是鋌而走險踏上了武力解決生存空間問題的不歸路。

就國內因素而言,舊的專制主義傳統沒有得到徹底清算,老的帝制派和新的激進民族主義者相結合,軍方和民間法西斯勢力合流,製造所謂民族危機的緊迫感,直接推動了法西斯化,扭轉了社會轉型的健康趨勢。德國民主革命後,帝制派以舊軍人為核心,在多黨體制下組織政黨積極活動,和新的激進民族主義者聯合向魏瑪體制挑戰。在日本,獨立於國家體制之外的軍部成為法西斯主義的核心,少壯軍人組織了櫻會、一夕會等組織和社會上的法西斯主義知識分子北一輝、大川周明等合作。德國雖然經歷了民主革命,但在思想上對過去的專制主義歷史毫無認真的反省和批判,而日本則把天皇專制主義立為國本,這就為新形式的專制主義——法西斯主義——准備了土壤。

日本當年的軍隊是獨立於國家體制之外的,國家立法機構控制不了它,行政當局更限制不了它。日本軍隊統帥權屬日本軍部,軍部直接效忠天皇,天皇高於國家,軍部派員加入內閣,內閣卻無權過問軍政。德國軍隊也是向希特勒個人效忠,統帥部直屬希特勒本人。這樣的軍隊一旦對政局有不同於執政黨和政府的主張,而黨的最高領導人又約束不了,軍隊就會利用自己不受國家機器控制的優勢干預政局,當年日本軍部就是這樣通過施壓甚至兵變迫使內閣就範建立起法西斯體制的。

在經濟上,對外國資本和外國市場的依賴造成了經濟的脆弱性,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工人在1929年經濟危機中大量的失業使得他們成為納粹政權國家統制經濟和國民經濟軍事化的支持者,日本貧窮的小農又是日本軍隊中下層軍官和士兵中法西斯分子的社會基礎,兩國的這些社會力量都是社會變遷和經濟危機中的利益受損者,對外國資本和本國的自由派極端仇視。

此外,國家統一和領土爭端。當年的德國在中歐提出的領土要求,這里的問題不是這些要求合不合理,而是它們成了和西方矛盾的一個焦點並為煽動民族狂熱製造了機會。就德國來說,民族主權的要求還和國家體制改造結合在一起,成為法西斯化的催產素。而日本當年對中國和東南亞的擴張雖然已經不再是領土主權的爭執,但在兩個意義上仍然值得人們反思:一是這個擴張打的是反對西方對亞洲殖民統治的旗幟,主張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另一個就是在三十年代上半期,以軍部為核心的法西斯勢力製造了一系列外部事件,以既成事實強迫政黨內閣採取軍部規定的國策,這是利用外部矛盾製造國家危機,完成對內體制改造。

值得注意的文化動向。德國和日本法西斯的思想根源都是強烈的反西方文化、反資本主義和對國粹的頌揚。這一點在德國尤其突出。德國近代文化本來就有強烈的反資傾向。一次大戰後,在二十年代的文化繁榮和思想多元化中,德國人在心理上為戰敗尋求補償採取的形式是強化對西方資本主義和物質文明的批判,以及對德國文化和歷史傳統盲目頌揚。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決定性的時刻》、羅森伯格《二十世紀的神話》、布魯克《第三帝國》和《年輕民族的權利》等等就是突出的例證。這些思想家(有的相當有學理,有的則純粹是聳人聽聞)總的傾向是認為西方文化是物質的、機械的、腐敗的、沒落的,但同時又在實力上佔有暫時優勢的。德國文化則是有機的、充滿生命力的、有能力把世界從西方文化中拯救出來的。在政治經濟觀點上,他們仇視魏瑪共和,因為它是西方類型的民主體制;他們也無視正是西方投資復興了被戰爭摧垮的德國經濟的事實,認為西方把不公正的世界經濟體系強加於德國,德國正在被西方資本所奴役。

與此相關聯,二十和三十年代德國文化的另一個特點是把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推到極端,竭盡感性煽動之能事。「母親」、「土地」、「血」、「德意志之魂」等等詞語充斥報刊。「德意志高於一切」是政治也是道德律令。當時的民族主義煽情甚至到了有人說「一提起德意志母親我的眼裡就充滿淚水」的程度。

⑶ 為什麼日本德國義大利叫法西斯

法西斯主義國家出現是民主失敗的結果。法西斯政權首先在義大利出現,後來又發展至德國、波蘭、奧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亞、南斯拉夫、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羅馬尼亞、阿根廷、伊拉克和日本。法西斯國家的代表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法西斯主義的理論基礎是"種族論"、"國家至上論"、"領袖權威論"和"生存空間論"。在統治形式上,法西斯國家由國家以軍事或准軍事的方式全面控制社會,整個社會被囚禁在國家機器之中,政治統治對人的非政治生活無孔不入,社會徹底政治化了。法西斯主義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並沉重地打擊了民主制度。實行法西斯統治的主要國家被進步力量摧毀後,都建立了議會民主制度。

閱讀全文

與德國和日本為什麼是法西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7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1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4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