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兩次世界大戰德國失去了多少

兩次世界大戰德國失去了多少

發布時間:2023-08-06 02:26:27

1. 在二戰中,戰敗的德國損失了多少領土

二戰打響之前,德國的領土大約為47萬平方公里,略略低於這個數字,但是二戰結束之後德國的土地變為了35萬平方公里,意思是二戰中德國損失了將近40%以上的土地,割讓出去了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也沒有辦法,誰讓德國首先打響了二戰的第1戰,然後又是戰敗國。


並且德國二戰中土地有所損失,就連在一戰中德國也損失了領土,在一戰之前,德國擁有5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歐洲整個地區除了俄羅斯以外擁有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可是在一戰之後,德國割讓了1/8的領土給其他國家,大約8.8萬平方公里。並且在一戰中還要被迫承認波蘭的獨立,同時還要把波蘭的海岸線割讓出去,所以這就表明了戰爭最好不要輕易的打響,即使是戰勝國,在戰爭中也會損害很多人力物力財力,而戰敗國的下場就更加凄慘。如果德國不是因為參與了一戰和二戰,那麼德國現在的水平可能能夠和美國相並肩,而正是由於德國參戰,甚至還是其中的主導國家,導致德國的經濟水平,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辦法完全復甦。

2. 一戰二戰後德國共損失多少領土(不含海外殖民地)

一戰戰敗後失去的領土:

一戰前德國的領土面積約為54萬平方公里,是歐洲除俄羅斯以外面積最大的國家。

凡爾塞條約割取了德國1/8的領土,約8.8萬平方公里:

1、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法國在普法戰爭前的疆界。

2、薩爾煤礦區由法國代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

3、承認波蘭獨立,並給予波蘭海岸線。

把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即西上西里西亞,波茲南,西普魯士);但澤由國際聯盟管理,實質上由波蘭控制。

4、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

5、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奧伊彭、馬爾梅迪和毛來斯納。

)。

6、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回歸丹麥。

7、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1923年)。

德國放棄梅梅爾,交予協約國主要國家處置,1923年立陶宛出兵佔領。

8、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永遠不得與它合並。

9、承認盧森堡的獨立。

————————————

二戰戰敗後割讓的領土:

二戰前德國的領土略少於47萬平方公里(1936年),二戰後為35萬平方公里

德國共損失了40%以上的領土,割讓面積約為12萬平方公里。

1、西部,德法有爭議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讓給法國

2、北部,石勒蘇益格州一部讓給丹麥

3、東部,西里西亞州全部,勃蘭登堡州部分地區以及奧得河流域,但澤自由港,切什青,波次坦等大片領土讓給波蘭

3、東普魯士被蘇聯強占,即現在俄羅斯的飛地——加里寧格勒

4、南部工業基地波希米亞,劃歸現在的捷克等地。

5、蘇占東德和英美法佔西德分別獨立

6、柏林分區佔領,英美法控制的西柏林成為飛地。

————————

【主要地區簡介】:

(一:阿爾薩斯)

法國東北部地區名及舊省名。

隔萊茵河與德國相望。

它被萊茵河南北分開成兩個部份:北部的下萊茵省和南部的上萊茵省。

山地丘陵為主,平原分布在萊茵河谷地。

面積8280平方公里。

人口156.6萬(1982)。

在17世紀以前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以說德語的居民為主,後成為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領地,三十年戰爭後根據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割讓給法國(首府斯特拉斯堡到路易十四時代才被法國吞並)。

長時期里當地居民不斷 *** 法國統治者強加於他們的語言與習俗。

它和洛林都在普法戰爭(1870-1871)後割讓給普魯士,一戰結束後屬法國領土,二戰初期重歸納粹德國,至二戰結束再次被法國奪回。

(二:洛林)

洛林大區位於法國東北部,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接壤,面積2.3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30萬,首府為南錫(Nancy)。

現今的洛林(Lorraine)相當於公元10世紀上洛林公國的范圍。

上洛林自12世紀起習稱「洛林』。

1552年,法王亨利二世奪取了境內的梅斯、圖爾和凡爾登三個主教區。

30年戰爭中,法國於1633年佔領洛林全境。

1697年洛林轉屬神聖羅馬帝國;1737年並入法國版圖,成為法國傀儡、原波蘭國王斯坦尼斯拉夫一世·列辛斯基的終身領地;1766年並入法國,1871年,普法戰爭後,洛林東部和阿爾薩斯由法國割讓給德國;1919年依據《凡爾賽和約》歸還給法國;1940年~1945年又為德國兼並;1945年法國再度恢復了對洛林的 *** ;今劃分為默茲、摩澤爾、默爾特-摩澤爾和孚日四省。

洛林大區傳統工業為採石、玻璃和水晶製品、伐木和造紙業,現代工業為鋼鐵冶金、汽車製造業(賓士汽車公司馳名品牌Smart汽車製造廠便設在該大區)、電子製造業(許多世界知名企業如JVC、Panasonic、Toshiba等均在此落戶),化學工業亦非常發達。

洛林大區是法國第一大棉花、煤產區,第二大鋼材和木料產區、第三大啤酒、油菜和乳酪產地,全年可生產約460億千瓦電,全年可生產350萬立方米的木材,140萬頭牲畜,可生產全國76%的煤。

(三:石勒蘇益格州)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是德國最北部的州,面積: 1.57萬平方公里,人口: 277萬。

北臨丹麥,西面是北海,東面是波羅的海和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南面是下薩克森州和漢堡。

州府是基爾。

是德國16個州中最北面的一個州,歷史上石勒蘇益格州包括更大的區域,包括今天德國的北部省份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和丹麥的南部。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位於日德蘭半島南部,介於波羅的海和北海之間。

在歷史上,是荷爾斯泰因公爵領地。

此外,勞恩堡公爵領地以及前漢莎同盟城市呂貝克也位於今天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內。

石勒蘇益格公爵領地自丹麥戰敗於普奧聯軍於1866年後年起屬於德國。

而北石勒蘇益格——即今天丹麥的南日德蘭郡——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一次公民投票後宣布加入丹麥。

(四:西里西亞)

西里西亞 (波蘭語:Śląsk;德語:Schlesien;捷克語:Slezsko;西里西亞語:Ślonsk / Ślónsk;拉丁語:Silesia) 是中歐的一個歷史地域名稱。

大致在奧得河中、上游流域,即今波蘭西南部、捷克北部俄斯特拉發一帶和德國東部。

目前,該地域的絕大部分地區屬於波蘭,小部分則屬於捷克和德國。

在中世紀,西里西亞最先屬於波蘭皮亞斯特王朝,後來為波希米亞王國奪得並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1526年起,它隨著波希米亞王國歸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

1742年,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取勝,從奧地利獲得西里西亞的大部分。

這些地區後來組成了普魯士的西里西亞省。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波蘭復國,西里西亞分屬波、德、捷三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絕大部分劃入波蘭,小部分屬民主德國、捷克和斯洛伐克。

1945年之後,西里西亞絕大部分並入波蘭。

小部分位於德國薩克森自由州,而奧匈帝國統治的部分現在位於捷克。

現在,西里西亞大部分地區屬於波蘭。

(五:東普魯士)

東普魯士 (德語: Ostpreußen;立陶宛語: Rytų Prūsija 或 Rytprūsiai;波蘭語: Prusy Wschodnie;俄語: Восточная Пруссия — Vostochnaya Prussiya;英語:East Prussia;荷蘭語: Oost-Pruisen;西班牙語: Prusia Oriental) 是普魯士王國及後來德意志帝國的一個省,位於普魯士公國的領地上。

今天東普魯士的北部,分別屬於立陶宛的默麥爾地區,及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州(哥尼斯堡)。

而南部就是波蘭的瓦爾米亞-馬祖爾省。

東普魯士包含了古普魯士人在波羅的海的領地。

東普魯士在1871年並入德意志帝國。

在1875年,該地的人口中,有73.48%是德國人,18.39%是波蘭人和8.11%的立陶宛人。

1918年,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德國變成共和國。

由1919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為止,東普魯士與部分西普魯士是德國的外飛地。

基於凡爾賽條約,德國割讓大部分的西普魯士以及波森省予波蘭,亦即波蘭走廊及但澤自由市。

1920年,西普魯士西面和東普魯士南部都有舉行公投,讓居民決定是否把土地歸於波蘭還是德國。

96.7 %的投票者支持土地歸於德國。

1923年,在沒有舉行公投之下,立陶宛強占梅梅爾地區 (亦即克萊佩達地區) 。

二戰期間德國佔領了波蘭,東普魯士回歸德國。

二戰結束後,根據蘇美英三國簽署的波茨坦協議,哥尼斯堡連同東普魯士北部地區劃歸蘇聯版圖,東普魯士的其他三分之二領土分給了波蘭。

1945年初,有部分德國人在戰後企圖返回東普魯士,但全部都被蘇聯軍隊驅逐,也有很多人被發配到蘇聯當苦工。

當地所有德式地方名字都改成俄式或波蘭式。

1946年4月,東普魯士的北部被並入蘇聯。

7月,首府哥尼斯堡被重名為加里寧格勒,省名是加里寧格勒省。

1947年,蘇軍驅逐所有德國人,讓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及烏克蘭人遷到此地。

(六:蘇台德地區 )

蘇台德地區 (德語:Sudetenland;捷克語:Sudety) 是一個獨特的歷史名稱,特指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捷克斯洛伐克境內鄰近德國講德語居民所居住的地區。

嚴格地講,蘇台德地區並非一個地理概念,它大致包括三部分地區:(1)捷克斯洛伐克東北部易北河與奧得河之間的蘇台德山脈所在地區,(2)捷克斯洛伐克西北部的奧雷山脈地區,(3)捷克斯洛伐克西南部的波希米亞森林地區。

它包括波西米亞、摩拉維亞與奧屬西里西亞的部分地區。

著名的旅遊勝地卡羅維發利、克羅姆洛夫都在蘇台德地區之內。

在第一次大戰以前的數百年間,蘇台德地區屬於奧地利帝國及後來的奧匈帝國的領土,該地區以將德語的居民為主,如奧地利帝國有名的拉德斯基元帥、施瓦岑伯格元帥都源於此地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戰敗,該國被一分為三,即:奧地利、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蘇台德地區歸屬了捷克斯洛伐克,而當地350萬講德語的居民從奧匈帝國的主體民族,一下降為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少數民族,這350萬並非是個小數目,要知道當今奧地利全國的居民也就是700多萬。

蘇台德地區問題由此而起。

納粹德國以蘇台德為題,向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格局進行挑戰。

在慕尼黑會議後,在英法兩國妥協和同意之下,捷克斯洛伐克被迫讓納粹德國佔領該地。

這只是助長希特勒侵略中歐的野心。

最後,德國在1939年入侵波蘭,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5年,德國戰敗,蘇台德地區重歸捷克斯洛伐克,當地的數百萬講德語的居民被驅趕到德國。

從1993年開始,捷克斯洛伐克解體,蘇台德地區歸屬捷克共和國。

3. 兩次世界大戰間各國損失領土多少

一戰後:
德國失去阿爾薩斯洛林(劃給法國)、加利西亞(劃給波蘭。一戰前沒有波蘭國家,德國與俄羅斯是接壤的。)、石勒蘇益格歸還丹麥,波蘭獲得出海口。德國被分裂為兩部分,同時失去所有殖民地。
奧匈帝國分裂為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南斯拉夫,部分領土劃給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奧地利 ,此外羅馬尼亞和義大利也獲得部分奧匈帝國的土地。

塞爾維亞得到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阿爾巴尼亞等,建立南斯拉夫王國。
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失去地中海東岸、美索不達米亞和阿拉伯半島沿海地區的領土,僅保有土耳其本部。
俄羅斯失去立陶宛、愛沙尼亞、芬蘭和西烏克蘭(蘇波戰爭後劃歸波蘭),二戰初期被蘇聯奪回。
波蘭三百年後再次立國,獲得西烏克蘭、加利西亞、奧匈帝國部分領土。
二戰後基本維持二戰前版圖,部分調整:
德國失去東普魯士,分別劃給波蘭、蘇聯。
日本失去所有殖民地,北方四島歸蘇聯。
外蒙古獲得獨立。
南亞大陸成立印度、巴基斯坦(後分出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國。

4.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准確傷亡人數

盟國軍隊死亡人數

澳大利亞: 23,400

巴西: 493

加拿大: 37,500

中國: 1,480,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法國和「自由法國」的武裝力量: 210,000

希臘: 88,300

印度: 36,000

荷蘭: 7,900

紐西蘭: 11,625

挪威: 2,000

波蘭: 123,000

南非: 6,840

蘇聯: 8,668,000

英國: 264,000

美國: 292,000

南斯拉夫: 300,000

義大利(從1943年起) 17,500

受襲擊國家軍隊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20,000

比利時: 12,000

保加利亞(從1944年起): 1,000

捷克斯洛伐克: 46,000

丹麥: 1,800

芬蘭: 82,000

衣索比亞: 5,000

希臘: 88,300

印度: 24,300

盧森堡: 4,000

蒙古: 3,000

荷蘭: 7,900

挪威:3,000

菲律賓: 27,000

波蘭:123,000

羅馬尼亞(從1944年起): 5,000

南斯拉夫: 300,000

軸心國軍隊死亡人數

保加利亞(到1944年至): 9,000

德國: 3,500,000 (包括德國軍隊中的奧地利人和蘇台德德意志人)

匈牙利: 200,000

義大利(到1943年至): 60,000

日本: 1,850,000

羅馬尼亞(到1944年至): 290,000

維希法國(Vichy France): 1,200

平民死亡人數

阿爾巴尼亞: 100,000

奧地利: 125,000

比利時: 76,000

保加利亞: 10,000

中國: 18,000,000

捷克斯洛伐克: 294,000

丹麥: 2,000

衣索比亞: 5,000

芬蘭: 2,000

法國: 350,000

德國: 1,600,00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驅除出東歐國家的德國人: 2,000,000

希臘: 325,000

匈牙利: 290,000

印度: 25,000

義大利: 153,000

日本: 672,000

荷蘭: 200,000

挪威: 7,000

菲律賓: 91,000

波蘭: 5,680,000

羅馬尼亞: 200,000

蘇聯: 18,000,000

英國: 92,700

美國: 6,000

南斯拉夫: 1,200,000

其中,約有六百萬為猶太人。

總計平民死亡:約7589萬人

總計人員死亡:約1億3百萬人
http://wenda.haosou.com/q/1369612330065830

5. 二戰結束後德國失去了哪些領土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大家眼裡絕對是一場噩夢。這場戰爭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創傷!但是,畢竟惡不壓義,法西斯最終慘敗!

德國位於中歐聯邦議會共和國,北部與丹麥接壤,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接壤,南部與瑞士、奧地利接壤,東部與捷克、波蘭接壤。國家由16個聯邦州組成,以柏林為首都,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氣候溫和,人口約8293萬。它是歐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國人為人口

總結:當時德國在失去自己的領土之後,並沒有心灰意冷,反而是大力的進行基礎建設,這就讓德國的實力得到快速的恢復,一躍成為世界強國!

6. 一戰二戰後德國共損失多少領土(不含海外殖民地)

經兩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共損失領土25.3萬平方公里。

德國,一戰前在鐵血宰相俾斯麥時期從1870年開始擁有領土約61萬平方公里,一戰失敗,盛產煤、鐵的阿爾薩斯-洛林歸還法國,紡織中心西里西亞大部分割給了新獨立的波蘭,德國面積變為53 萬平方公里,與一戰前相比損失8萬多平方公里領土。

拓展資料: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語: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簡稱「德國」(兩德統一前簡稱西德或聯邦德國),是位於中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北鄰丹麥,西部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接壤,南鄰瑞士和奧地利,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該國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為柏林,領土面積357376平方公里,以溫帶氣候為主,人口約8267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德意志人為主體民族。

德國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歐的日耳曼人。10世紀時日耳曼人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後發生分裂。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國建立德意志帝國。1914年和1939年,德國先後挑起兩次世界大戰並戰敗。194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東德或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實現兩德統一。目前,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也是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還是北約、申根公約、八國集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國。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

2017年2月12日,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當選新任德國總統,2017年3月22日正式宣誓就任。

參考資料:網路 德國

7. 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分別割讓了哪些領土

一戰後,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德屬新幾內亞),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戰時,就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法國在普法戰爭前的疆界。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回歸丹麥。承認波蘭獨立,並給予波蘭海岸線。把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但澤由國際聯盟管理,稱為但澤自由市。·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薩爾煤礦區由法國開采15年,其行政權由國際聯盟代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
二戰後,規定德國原來的東部領土,以及不歸蘇聯管轄的一部分東普魯士及原但澤自由區,均由波蘭政府管轄。哥尼斯堡及鄰近地區讓與蘇聯。《波茨坦協議》,將德國和奧地利分為四個佔領區(在早先的雅爾塔會議就已確定),並類似地將柏林和維也納也分為四個佔領區。

8.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的傷亡情況是怎樣

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死亡情況(不含被俘及傷病)

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總計為185萬人:

(1)對美英等國作戰死亡129萬人(包括飛虎隊在中國戰場打死的日軍)。主要分布於菲律賓(52萬)、緬甸(18萬,包括中國遠征軍打死的1萬多日軍)、沖繩(10萬)等等。

(2)在中國戰場死亡44萬多人(1937年7月-1945年10月,傷、亡、俘累計則為133萬。另外1931年9月-1937年7月間損失累計為17萬,其中死亡2.6萬)。

(3)蘇日戰爭死亡8.3萬人(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21日)等等。

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損失:

(1)蘇芬戰爭(1939年11月至1940年3月):蘇軍死亡4.9萬,受傷15.9萬人次。

(2)蘇德戰爭(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蘇軍死亡681.7萬,被俘或失蹤445.6萬人,傷病1832萬人次。

附:蘇德戰爭雙方歷年損失數:

1941年:德軍損失85萬人。其中死亡30萬人、被俘或失蹤數千人。蘇軍損失447萬人。其中死亡80萬人、被俘或失蹤234萬人。

1942年:德軍損失200萬人。其中死亡50萬人,失蹤或被俘約10萬人。蘇軍損失737萬人。其中死亡174萬人、被俘或失蹤152萬人。

1943年:德軍損失290萬人。其中死亡70萬人,被俘或失蹤約20萬人。蘇軍損失786萬人。其中死亡194萬人、失蹤或被俘37萬人。

1944年:德軍損失300萬人。其中死亡123萬人,被俘或失蹤約60萬人。蘇軍損失688萬人。其中死亡160萬人、失蹤或被俘17萬人。

1945年:德軍損失約300萬人。其中死亡50多萬人,被俘或失蹤約70多萬人。蘇軍損失301萬人。其中死亡73萬人、失蹤或被俘7萬人。

合計:德軍(含黨衛隊)在蘇德戰爭中損失累計近1200萬。其中死亡320多萬人、被俘160萬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後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萬德軍)、傷病累計約700萬人次。最終死亡人數為380萬(含死亡的俘虜)。以上數據包括奧地利、蘇台德、阿爾薩斯等地的德意志人,但不包括1945年後大量參戰的人民沖鋒隊之類的民兵組織的損失。

蘇軍在蘇德戰爭中的損失累計為2959.3萬。其中死亡681.7萬人、被俘或失蹤445.6萬人、傷病累計1832萬人次。最終死亡人數為865.6萬(含死亡的俘虜)。以上數據包括內務部隊及邊防軍等,也包括與德國的盟軍作戰所遭受的人員損失,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隊報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則死亡人數約為737萬人,最終死亡人數為915.3萬人。

(3)蘇軍參與的另外幾場戰爭(如蘇波1939.9-1939.10、蘇日1945.8)死傷人數均遠遠低於蘇芬戰爭和蘇德戰爭,蘇波戰爭:蘇軍死亡人數僅737人,蘇日戰爭:蘇軍損失累計3.64萬人,其中死亡1.2萬人。

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死亡情況(不含被俘及傷病):

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總計為485萬人(包括死亡的俘虜):對蘇作戰死亡380萬人(含俘虜),其他主要分布於:義大利15萬、西歐34萬、非洲1.6萬、南斯拉夫5萬等等。

中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死傷情況(1937年-1945年,不含俘降人員):(1)國民黨軍隊死傷363.3萬。其中陣亡132萬、病亡等42.2萬,受傷累計189萬人次。(2)共方傷亡人數有50多萬和70多萬兩種說法。

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傷亡情況(不含俘虜):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傷亡人員總計為101.3萬。其中死亡40.5萬人(陣亡佔29.1萬人)、受傷累計60.8萬人次。美軍傷亡人員約70%分布於歐非戰場,其中僅西歐戰場(1944年6月-1945年5月)便有13.5萬人陣亡、45.1萬人(次)受傷。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直接死於戰爭及與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飢饉、缺醫少葯、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屠殺等)的人約為7000萬(歐非戰場約佔三分之二,歐非戰場死亡人員中的三分之一是死於納粹集中營或是被納粹行刑隊集體屠殺的,佔二戰中遭刻意屠殺的平民及戰俘總數的80%以上),其中蘇聯死亡2660萬人(1941年-1945年,軍人佔35%,蘇聯方面因戰爭造成的傷病人數也是及其巨大的,僅在冊軍人的傷病累計數便高達1830多萬人次),中國死亡約1850萬人(1937年-1945年,其中軍人約佔15%,另外因戰爭造成的傷病者累計約1600萬人次,因此傷亡累計約為3500萬人)。但第二次世界大戰還不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是13世紀的蒙古擴張戰爭,13世紀的蒙古戰爭可稱得上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其戰場覆及歐亞兩洲,面積達2500萬平方公里,造成上億人死亡,僅僅在中國,人口便從戰前的11000多萬降至戰後的5000萬人(人口減少與死亡還不是同一個概念,因為它已抵消了出生的人口,因此實際非正常死亡人數要比人口減少數大得多),其中中原地區從768萬戶降至87萬戶,南方則從1267萬戶降至900萬戶,而當時世界人口不過4億左右。這場戰爭所波及地域之廣,造成生命財產損失之慘重,不但第一次世界大戰難望其項背,就連第二次世界大戰也相形見絀,攝影機、照相機等機器的發明見證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烈,而700年前蒙古戰爭的血腥和野蠻卻只能從白紙黑字中去品味了。但不管如何,戰爭永遠是平民百姓的噩夢,願世界再無大戰。

-----------------

各大戰場死傷數:

蘇德戰場:蘇聯紅軍共死亡880萬人。德軍以及7個仆從國軍隊共死亡572萬人。雙方死亡比例1.54:1

北非和西南歐戰場:盟軍共死亡90萬人(美軍25萬,英軍35萬,法軍20萬,其他國家10萬人),軸心國軍隊共死亡55萬人(德軍50萬,意軍5萬),雙方死亡比例1.7:1

中國戰場:中國軍隊共死亡148萬人,日軍死亡44萬人,雙方死亡比例約3.36:1

太平洋戰場:日軍死亡138萬人,美軍死亡12萬人,英軍3萬,雙方死亡比例約9.2:1

遠東戰場:日軍死亡10萬人,蘇軍死亡1萬人,雙方死亡比例10:1

總表:

數字順序分別是國名 死亡 受傷 合計死傷

蘇聯2680萬3300萬6000萬

中國1800萬1700萬3500萬

德國800萬2000萬2800萬

波蘭650萬100萬750萬

日本290萬400萬690萬

南斯拉夫170萬300萬470萬

美國38萬150萬190萬

英國40萬120萬160萬

義大利20萬50萬70萬

法國30萬20萬50萬

總計:第二次世界大戰共有5 700多萬人死亡。其中:

前蘇聯:死亡2060萬人,是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波蘭:死亡600萬人,是受納粹摧殘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僅奧斯威辛等三個集中營被殺害的就有290萬猶太人。

德國:死亡730萬人,其中有士兵370萬人。

法國:死亡81萬人;

美國:死亡38萬人;

義大利:死亡33萬人,

荷蘭:死亡21萬人;

此外,歐洲各國被希特勒分子殺害的猶太人和其他人種有500萬~600萬人;

在亞洲戰場,中國:死亡1200萬人;日本:死亡180萬人。

兩次世界大戰有關數據

參戰國數目:61

持續時間:2 194天(6年)

參戰國總人數:17億人(佔世界人口80%)

閱讀全文

與兩次世界大戰德國失去了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7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1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4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