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二戰是如何包波蘭大餃子的

德國二戰是如何包波蘭大餃子的

發布時間:2023-08-07 06:38:49

『壹』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對法國的迫害的小故事

決定人類命運與前途的大搏鬥

1939—1945年,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國家發動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軍民死亡5120餘萬人,最後以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有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和歷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時代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一個也未解決,而又增加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矛盾,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矛盾。隨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范圍,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

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又使這一矛盾進一步加劇。

為擺脫危機而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德、意、日三國,相繼發動了局部侵略戰爭,最後終於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首先揭開這次戰爭序幕的是日本帝國主義。1931年9月18日,盤踞在中國沈陽地區的日本關東軍向當地中國駐軍發起進攻。1933年1月,日軍開始向華北進犯。1937年7月7日,日軍又向駐守北平西南郊蘆溝橋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中國人民從此全面開展了歷時8年的抗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開始是德軍入侵波蘭以至西歐各國。戰爭分五個階段。

戰爭第一階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進犯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此全面爆發。9月3日,英、法對德國宣戰,不列顛帝國的自治領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聯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於波蘭幾乎沒有戰爭准備,雙方實力又極為懸殊,波蘭很快就被德軍佔領,國家滅亡。9月17日,蘇聯軍隊開進了波蘭,佔領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等地區。9月28日,德蘇簽訂了「定界」條約,確定了雙方各自在波蘭的佔領地區。

從戰爭爆發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戰前外交方針,企圖將德國侵略禍水引向蘇聯。而法西斯德國則利用戰略間歇,積極准備進攻西歐各國。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軍兵團未經宣戰即侵入丹麥並佔領該國領土。同時,開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為首的親法西斯分子(所謂「第五縱隊」)的協助下,法西斯德軍在挪威的戰斗行動經兩個月便以佔領全境而告結束。

法西斯德國軍政頭目早在結束挪威戰役之前,就已著手實施「黃色計劃」,這計劃規定經盧森堡、比利時、荷蘭對法國實施閃電突擊。進攻於1940年5月10日拂曉開始,首先對機場進行了密集的空中突擊,並實施了空降。法西斯德軍的主要突擊經阿登山從北面迂迴「馬奇諾防線」,橫貫法國北部,抱定防禦戰略的法軍統帥部將重兵配置在「馬奇諾防線」,而未在縱深建立戰略預備隊。法西斯德軍坦克兵團在突破色當地區的防禦之後,於5月20日進抵英吉利海峽。5月14日,荷蘭武裝力量投降。比軍、英國遠征軍和一部法軍,在弗蘭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軍投降。英軍和一部法軍被封鎖於敦刻爾克地區,在丟棄全部重型軍事技術裝備後,撤至英國。6月初,法西斯德軍突破了法軍在索姆河、埃納河倉促建立的防線。6月10日,法國政府放棄巴黎。1940年6月22日,軍事行動以簽署法國投降書即所謂《貢比涅停戰協定(1940年)》而告結束。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加入反對英、法的戰爭。8月,意軍侵佔英屬索馬里和肯亞、蘇丹各一部,9月中,又從利比亞侵入埃及,企圖進逼蘇伊士。希臘軍隊打破了意軍由阿爾巴尼亞向希臘發展進攻的企圖。1941年1—5月,不列顛帝國軍隊將意軍逐出英屬索馬里、肯亞、蘇丹、衣索比亞、意屬索馬里、厄利垂亞,義大利艦隊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損失。1941年初,德軍組成一個「非洲軍」,由隆美爾將軍指揮開到北非。德、意聯軍於3月31日轉入進攻,4月下半月進抵利比亞、埃及邊界。

在歐戰同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也進一步擴大了。日軍向中國內地進攻,開始佔領華南地區,侵佔了法屬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戰役)。1940年8月,德國航空兵開始對英國城市進行密集突擊。

德在侵英的同時,注意力已轉向東方。與進犯蘇聯的計劃密切相關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強。法西斯德國在准備侵蘇戰爭過程中,先後入侵巴爾干半島、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希臘,奪佔了克里特島。

法西斯德國在戰爭第一階段的軍事勝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對手未能聯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統一的軍事領導體系。到戰爭第一階段末,幾乎全部西歐和中歐國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佔領或淪為附庸,其經濟和資源被用於准備侵蘇戰爭。

戰爭第二階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地進犯蘇聯。22日、24日,丘吉爾、羅斯福分別代表英國和美國政府發表聲明和通過締結協定,支持蘇聯反對法西斯侵略的斗爭。

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場的蘇德戰場,從軍事行動一開始就異常激烈。頭幾個月里德軍侵佔了大片俄國領土。蘇軍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間的冬季總攻的結果,使法西斯的「閃擊戰」計劃遭到了徹底破產。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襲擊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對美戰爭。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國家對日宣戰;12月11日,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對美宣戰。

法西斯德軍統帥部經過廣泛的准備,於1942年7月中,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會戰之一斯大林格勒會戰(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奪取了制海權,佔領了香港、緬甸、馬來西亞連同新加坡要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各重要島嶼及其他地區。重創英、美、荷聯合艦隊,日本在太平洋戰區的地位得到了加強,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軍事基地。從1942年上半年起,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開始增加,日本艦隊在珊瑚海海戰(5月7—8日)和中途島海戰(6月)中受到了相當大的損失,於1942年底在太平洋轉入防禦。日本帝國主義者被迫放棄了對蘇作戰的打算。

戰爭第三階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附近開始反攻,合圍和粉碎了敵軍33萬人的集團。蘇軍奪取主動權後,於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頓巴斯、列寧格勒附近和戰場其他地區對敵實施了毀滅性突擊,將敵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戰前居住過4000餘萬人口的大片國土。敵軍218個師被擊潰,約5000門火炮、7000輛坦克、1.4萬余架飛機被擊毀,法西斯德國已無力補充這些慘重損失。這些勝利,從根本上破壞了德國的軍事實力,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戰場的軍事政治形勢。從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對德宣戰的國家由15個增加到36個。

從1942年秋開始,英、美的戰斗行動積極了一些。盟國較大兵力的戰略航空兵被調整來轟炸德國的城市、工業目標和軍事目標。在大西洋交通線上與德國潛艇斗爭的效率也有提高。盟軍統帥部在艾森豪威爾將軍統一指揮下,在北非的軍事行動表現了相當大的積極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軍(13個師)在西西里島登陸,並攻佔該島,9月初又派登陸兵在亞平寧半島登陸,均未遭意軍重大抵抗。英美軍在義大利的進攻,適逢墨索里尼制度由於以意共為首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法西斯斗爭而陷於嚴重危機。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奧元帥成為新政府首腦,於9月3日與美、英簽訂了停戰協定。法西斯集團開始瓦解。

戰爭第四階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裝力量在太平洋和亞洲的較大范圍內展開了進攻。1944年夏秋蘇軍進行了數個較大的進攻戰役。芬蘭政府於1944年9月19日與蘇聯簽訂停戰協定,退出法西斯集團,並於1945年3月4日對德宣戰。由於進行了白俄羅斯戰役(1944年),白俄羅斯全境、立陶宛大部獲得解放。蘇軍以及波蘭第一集團軍部隊7月下旬解放波蘭。1944年中,摩爾達維亞全境、羅馬尼亞大部獲得解放。蘇軍進入保加利亞加速了該國正在醞釀的人民起義,9月9日,起義爆發,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國陣線政府,也對德宣戰。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裝起義爆發。與此同時,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部隊在蘇軍參加下,解放了貝爾格萊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軍在巴拉頓湖地區的反攻被擊退後,布達佩斯獲得了解放。蘇軍援助了挪威人民,從法西斯德國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東北地區。

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於1945年1月12—14日在維斯瓦河及東普魯士發起進攻,粉碎了維斯瓦河、奧得河之間的法西斯德軍集團,解放了波蘭大部領土。強攻奪取了柯尼斯堡,消滅了敵軍澤姆蘭德集團。4月上半月,德軍在東波美拉尼亞和西里西亞的重兵集團相繼被殲,但澤至奧得河之間的波羅的海沿岸獲得解放。為了協調反法西斯德國的行動和解決戰後歐洲安排問題,2月4—11日在雅爾塔舉行了蘇、美、英三國首腦會議。4月初,盟軍在魯爾合圍法西斯德軍約20個師。西線德軍實際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軍進抵易北河,佔領了埃爾富特、紐倫堡,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西部。英軍進抵什未林、呂貝克、漢堡。5月2日,駐義大利的德軍C集團軍群投降。4月16日,蘇軍3個方面軍發動了規模巨大而極其緊張的柏林戰役,德軍柏林集團在這一戰役中遭到圍殲。

柏林被攻克後,西線出現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殺(4月30日)後拼湊的鄧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對蘇作戰的情況下與美、英締結局部投降協定。5月8日午夜,凱特爾元帥為首的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在蘇軍佔領的柏林近郊卡爾斯霍斯特簽署了法西斯德國武裝力量無條件投降書。蘇聯元帥朱可夫受蘇聯政府委託,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無條件投降。

戰爭第五階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間,盟國武裝力量在太平洋戰區進行了粉碎日本艦隊和解放日佔島嶼的海上戰役和登陸戰役。1945年5月,在發動戰爭的侵略國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還在繼續作戰。8月9日,蘇聯武裝力量開始對集結於滿洲的日本關東軍採取軍事行動。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參加對日作戰。關東軍在短時間內即被完全擊潰。中國東北、朝鮮北部、南薩哈林島(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均獲得解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各戰場對日作戰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義的勝利。美國於8月6日和9日對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侵略戰爭的失敗。1945年9月2日,舉行了日本投降書的簽字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人類的命運產生了巨大影響,是人類歷史的重大轉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國家集團發動的,它們的目的,不僅在於爭奪殖民地,而且在於確立自己的世界霸權,奴役世界各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拯救了各國免於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毀滅。這是不幸中的幸事。

國際法西斯力量的潰敗,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決定了世界的整個戰後發展。許多民族和國家贏得了獨立和解放,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國人民,在共產黨和工人黨領導下,推翻了資產階級和地主的統治,完成了本國生活中深刻的社會政治變革和經濟變革,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世界社會主義體系的建立,成了偉大十月革命勝利後最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武裝斗爭,具有軍事行動規模巨大、軍事生產空前發展、人員物資損失慘重的特點。全面戰爭持續了2194天(6年);軍事行動遍及歐、亞、非洲陸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廣闊水域;

被征入伍者達1.1億人。在戰爭年代,僅反希特勒同盟各國就生產飛機58.8萬架,坦克23.6萬輛,火炮147.6萬門;

德國生產飛機約10.9萬架,坦克4.6萬輛,火炮和迫擊炮43.5萬余門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戰爭。僅在歐洲,戰爭破壞造成的物資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即達2600億美元(按1938年價值);各交戰國的直接軍費支出占其國民總收入的60—70%。軍隊死亡1690餘萬人,居民死亡3430餘萬人,合計死亡5120餘萬人,僅蘇聯就達2000餘萬人。這對人類物質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殘。

第二次世界大戰首次使用了雷達和其他無線電電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噴氣式飛機、飛航式導彈和彈道火箭,在戰爭的最後階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達等。空軍、國土防空軍、潛水艦隊、空降兵兵團、工程兵和技術兵的作用增大了。這些對戰後各國的軍事思想、戰爭思想和軍隊建設都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決定人類命運與前途的大搏鬥

1939—1945年,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國家發動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軍民死亡5120餘萬人,最後以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有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和歷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時代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一個也未解決,而又增加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矛盾,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矛盾。隨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范圍,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

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又使這一矛盾進一步加劇。

為擺脫危機而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德、意、日三國,相繼發動了局部侵略戰爭,最後終於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首先揭開這次戰爭序幕的是日本帝國主義。1931年9月18日,盤踞在中國沈陽地區的日本關東軍向當地中國駐軍發起進攻。1933年1月,日軍開始向華北進犯。1937年7月7日,日軍又向駐守北平西南郊蘆溝橋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中國人民從此全面開展了歷時8年的抗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開始是德軍入侵波蘭以至西歐各國。戰爭分五個階段。

戰爭第一階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進犯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此全面爆發。9月3日,英、法對德國宣戰,不列顛帝國的自治領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聯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於波蘭幾乎沒有戰爭准備,雙方實力又極為懸殊,波蘭很快就被德軍佔領,國家滅亡。9月17日,蘇聯軍隊開進了波蘭,佔領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等地區。9月28日,德蘇簽訂了「定界」條約,確定了雙方各自在波蘭的佔領地區。

從戰爭爆發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戰前外交方針,企圖將德國侵略禍水引向蘇聯。而法西斯德國則利用戰略間歇,積極准備進攻西歐各國。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軍兵團未經宣戰即侵入丹麥並佔領該國領土。同時,開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為首的親法西斯分子(所謂「第五縱隊」)的協助下,法西斯德軍在挪威的戰斗行動經兩個月便以佔領全境而告結束。

法西斯德國軍政頭目早在結束挪威戰役之前,就已著手實施「黃色計劃」,這計劃規定經盧森堡、比利時、荷蘭對法國實施閃電突擊。進攻於1940年5月10日拂曉開始,首先對機場進行了密集的空中突擊,並實施了空降。法西斯德軍的主要突擊經阿登山從北面迂迴「馬奇諾防線」,橫貫法國北部,抱定防禦戰略的法軍統帥部將重兵配置在「馬奇諾防線」,而未在縱深建立戰略預備隊。法西斯德軍坦克兵團在突破色當地區的防禦之後,於5月20日進抵英吉利海峽。5月14日,荷蘭武裝力量投降。比軍、英國遠征軍和一部法軍,在弗蘭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軍投降。英軍和一部法軍被封鎖於敦刻爾克地區,在丟棄全部重型軍事技術裝備後,撤至英國。6月初,法西斯德軍突破了法軍在索姆河、埃納河倉促建立的防線。6月10日,法國政府放棄巴黎。1940年6月22日,軍事行動以簽署法國投降書即所謂《貢比涅停戰協定(1940年)》而告結束。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加入反對英、法的戰爭。8月,意軍侵佔英屬索馬里和肯亞、蘇丹各一部,9月中,又從利比亞侵入埃及,企圖進逼蘇伊士。希臘軍隊打破了意軍由阿爾巴尼亞向希臘發展進攻的企圖。1941年1—5月,不列顛帝國軍隊將意軍逐出英屬索馬里、肯亞、蘇丹、衣索比亞、意屬索馬里、厄利垂亞,義大利艦隊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損失。1941年初,德軍組成一個「非洲軍」,由隆美爾將軍指揮開到北非。德、意聯軍於3月31日轉入進攻,4月下半月進抵利比亞、埃及邊界。

在歐戰同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也進一步擴大了。日軍向中國內地進攻,開始佔領華南地區,侵佔了法屬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戰役)。1940年8月,德國航空兵開始對英國城市進行密集突擊。

德在侵英的同時,注意力已轉向東方。與進犯蘇聯的計劃密切相關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強。法西斯德國在准備侵蘇戰爭過程中,先後入侵巴爾干半島、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希臘,奪佔了克里特島。

法西斯德國在戰爭第一階段的軍事勝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對手未能聯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統一的軍事領導體系。到戰爭第一階段末,幾乎全部西歐和中歐國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佔領或淪為附庸,其經濟和資源被用於准備侵蘇戰爭。

戰爭第二階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地進犯蘇聯。22日、24日,丘吉爾、羅斯福分別代表英國和美國政府發表聲明和通過締結協定,支持蘇聯反對法西斯侵略的斗爭。

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場的蘇德戰場,從軍事行動一開始就異常激烈。頭幾個月里德軍侵佔了大片俄國領土。蘇軍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間的冬季總攻的結果,使法西斯的「閃擊戰」計劃遭到了徹底破產。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襲擊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對美戰爭。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國家對日宣戰;12月11日,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對美宣戰。

法西斯德軍統帥部經過廣泛的准備,於1942年7月中,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會戰之一斯大林格勒會戰(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奪取了制海權,佔領了香港、緬甸、馬來西亞連同新加坡要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各重要島嶼及其他地區。重創英、美、荷聯合艦隊,日本在太平洋戰區的地位得到了加強,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軍事基地。從1942年上半年起,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開始增加,日本艦隊在珊瑚海海戰(5月7—8日)和中途島海戰(6月)中受到了相當大的損失,於1942年底在太平洋轉入防禦。日本帝國主義者被迫放棄了對蘇作戰的打算。

戰爭第三階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附近開始反攻,合圍和粉碎了敵軍33萬人的集團。蘇軍奪取主動權後,於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頓巴斯、列寧格勒附近和戰場其他地區對敵實施了毀滅性突擊,將敵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戰前居住過4000餘萬人口的大片國土。敵軍218個師被擊潰,約5000門火炮、7000輛坦克、1.4萬余架飛機被擊毀,法西斯德國已無力補充這些慘重損失。這些勝利,從根本上破壞了德國的軍事實力,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戰場的軍事政治形勢。從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對德宣戰的國家由15個增加到36個。

從1942年秋開始,英、美的戰斗行動積極了一些。盟國較大兵力的戰略航空兵被調整來轟炸德國的城市、工業目標和軍事目標。在大西洋交通線上與德國潛艇斗爭的效率也有提高。盟軍統帥部在艾森豪威爾將軍統一指揮下,在北非的軍事行動表現了相當大的積極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軍(13個師)在西西里島登陸,並攻佔該島,9月初又派登陸兵在亞平寧半島登陸,均未遭意軍重大抵抗。英美軍在義大利的進攻,適逢墨索里尼制度由於以意共為首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法西斯斗爭而陷於嚴重危機。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奧元帥成為新政府首腦,於9月3日與美、英簽訂了停戰協定。法西斯集團開始瓦解。

戰爭第四階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裝力量在太平洋和亞洲的較大范圍內展開了進攻。1944年夏秋蘇軍進行了數個較大的進攻戰役。芬蘭政府於1944年9月19日與蘇聯簽訂停戰協定,退出法西斯集團,並於1945年3月4日對德宣戰。由於進行了白俄羅斯戰役(1944年),白俄羅斯全境、立陶宛大部獲得解放。蘇軍以及波蘭第一集團軍部隊7月下旬解放波蘭。1944年中,摩爾達維亞全境、羅馬尼亞大部獲得解放。蘇軍進入保加利亞加速了該國正在醞釀的人民起義,9月9日,起義爆發,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國陣線政府,也對德宣戰。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裝起義爆發。與此同時,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部隊在蘇軍參加下,解放了貝爾格萊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軍在巴拉頓湖地區的反攻被擊退後,布達佩斯獲得了解放。蘇軍援助了挪威人民,從法西斯德國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東北地區。

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於1945年1月12—14日在維斯瓦河及東普魯士發起進攻,粉碎了維斯瓦河、奧得河之間的法西斯德軍集團,解放了波蘭大部領土。強攻奪取了柯尼斯堡,消滅了敵軍澤姆蘭德集團。4月上半月,德軍在東波美拉尼亞和西里西亞的重兵集團相繼被殲,但澤至奧得河之間的波羅的海沿岸獲得解放。為了協調反法西斯德國的行動和解決戰後歐洲安排問題,2月4—11日在雅爾塔舉行了蘇、美、英三國首腦會議。4月初,盟軍在魯爾合圍法西斯德軍約20個師。西線德軍實際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軍進抵易北河,佔領了埃爾富特、紐倫堡,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西部。英軍進抵什未林、呂貝克、漢堡。5月2日,駐義大利的德軍C集團軍群投降。4月16日,蘇軍3個方面軍發動了規模巨大而極其緊張的柏林戰役,德軍柏林集團在這一戰役中遭到圍殲。

柏林被攻克後,西線出現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殺(4月30日)後拼湊的鄧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對蘇作戰的情況下與美、英締結局部投降協定。5月8日午夜,凱特爾元帥為首的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在蘇軍佔領的柏林近郊卡爾斯霍斯特簽署了法西斯德國武裝力量無條件投降書。蘇聯元帥朱可夫受蘇聯政府委託,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無條件投降。

戰爭第五階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間,盟國武裝力量在太平洋戰區進行了粉碎日本艦隊和解放日佔島嶼的海上戰役和登陸戰役。1945年5月,在發動戰爭的侵略國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還在繼續作戰。8月9日,蘇聯武裝力量開始對集結於滿洲的日本關東軍採取軍事行動。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參加對日作戰。關東軍在短時間內即被完全擊潰。中國東北、朝鮮北部、南薩哈林島(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均獲得解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各戰場對日作戰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義的勝利。美國於8月6日和9日對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侵略戰爭的失敗。1945年9月2日,舉行了日本投降書的簽字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人類的命運產生了巨大影響,是人類歷史的重大轉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國家集團發動的,它們的目的,不僅在於爭奪殖民地,而且在於確立自己的世界霸權,奴役世界各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拯救了各國免於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毀滅。這是不幸中的幸事。

國際法西斯力量的潰敗,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決定了世界的整個戰後發展。許多民族和國家贏得了獨立和解放,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國人民,在共產黨和工人黨領導下,推翻了資產階級和地主的統治,完成了本國生活中深刻的社會政治變革和經濟變革,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世界社會主義體系的建立,成了偉大十月革命勝利後最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武裝斗爭,具有軍事行動規模巨大、軍事生產空前發展、人員物資損失慘重的特點。全面戰爭持續了2194天(6年);軍事行動遍及歐、亞、非洲陸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廣闊水域;

被征入伍者達1.1億人。在戰爭年代,僅反希特勒同盟各國就生產飛機58.8萬架,坦克23.6萬輛,火炮147.6萬門;

德國生產飛機約10.9萬架,坦克4.6萬輛,火炮和迫擊炮43.5萬余門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戰爭。僅在歐洲,戰爭破壞造成的物資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即達2600億美元(按1938年價值);各交戰國的直接軍費支出占其國民總收入的60—70%。軍隊死亡1690餘萬人,居民死亡3430餘萬人,合計死亡5120餘萬人,僅蘇聯就達2000餘萬人。這對人類物質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殘。

第二次世界大戰首次使用了雷達和其他無線電電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噴氣式飛機、飛航式導彈和彈道火箭,在戰爭的最後階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達等。空軍、國土防空軍、潛水艦隊、空降兵兵團、工程兵和技術兵的作用增大了。這些對戰後各國的軍事思想、戰爭思想和軍隊建設都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貳』 1945年的柏林戰役希特勒要怎麼打才能使德軍守住柏林

一、怎麼打都不行了,整個國家的工業生產、經濟、民生系統、運輸系統、能源生產等等已經被盟國徹底摧毀,怎麼打呢?
軍隊的戰鬥力是要支撐的,沒有武器、彈葯、油料補充,能夠撐多少時間呢?而且也沒有迴旋餘地,軍隊被壓縮在如此小的面積內,也無法進行運動和機動(其實也沒有足夠的油料和彈葯進行機動了),其實就是在死守,打死對方一個賺一個而已,敗局是不可挽回的。
因此早在1944年時候,許多德國高級軍官實際上也多次提出盡快放下武器,包括著名的隆美爾也是如此觀點,已經是大勢已去,無法挽回了,在抵抗其實就是意味著死更多的德國人,德國被破壞的程度更大,更嚴重。
二、空中優勢徹底失去,滿天都是英美戰機,隨意轟炸,城市早已被摧毀,海權霸氣也是英美控制,德國資源只有本土這么范圍,盟國兩面夾擊,能源枯竭、工業崩潰。
其實到了最後,德國已經不是一個國家概念了,已經被炸成了一個地理名詞,作為國家概念的經濟、工業、組織結構已經全被打垮了。

二、面對已經逐漸強大的蘇聯紅軍雄厚的兵力你說讓這些德軍如何守住柏林呢?連作為一個國家的基本功能都已經被打沒了,這個軍隊還如何能夠堅守呢?德國第二次武力崛起之路,再次以悲劇結束。德國悲劇在入侵波蘭時,挑戰西方大國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在不列顛空戰失利就已經註定了悲劇的結果,向拿破崙一樣,拿破崙在輸掉了特拉法家海戰,無法戰勝英國,最後也是被迫轉向俄羅斯。隨著美國的崛起,一戰、二戰,德國必然會陷入世界列強的群起而攻之的地步。德國兩次挑戰海權大國(英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拿破崙也是挑戰英國這個海權大國,也是陷入了被聯軍絞殺的悲劇。因此早在戰爭初期,德國國防軍都是堅決反對,希特勒挑戰西方,而希特勒多次承諾,不會與西方發生沖突,但是同時又把一些反對意見的指揮官解除了職務。

三、能在歐洲投入兵力的世界最強大列強一共有幾個?英、美、德、法、俄羅斯。樓主一看就明白了,一次大戰,二次大戰都是英、美、法、俄羅斯打德國。當時世界大哥應該還是英國(世界影響力等等,盡管已經衰敗),德國都是挑戰英國,導致的悲劇。當然,之所以德國發起挑戰,其根本就是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的英國已經衰敗了(當時英國的國力,已經被美國、德國、甚至蘇聯超越),因此導致世界秩序逐漸滑下了混亂,德國、義大利、日本新興強國,在國際秩序中處於低一級的國家,組成聯盟武力崛起,重新建立新的秩序。
最終還是被英美俄三國擊敗,再次穩定了國際秩序。

『叄』 二戰德軍攻陷波蘭用了多少時間

納粹德國在吞並捷克斯洛伐克後,野心更加膨脹,戰爭的箭頭直指波蘭。

1939年3月21日,納粹德國向波蘭發起通牒,要求波蘭政府將但澤「歸還」給德國。並要求將「波蘭走廊」建設使用公路的權力,也移交給德國。關於這兩個地方的爭執,還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被迫割讓大片領土,但澤被劃為自由市,德國還將自己領土的一部分劃給波蘭,即「波蘭走廊」,它將原本一體的德國分成了兩塊,地處「波蘭走廊」東面的東普魯士成了遠離德國本土的孤島。

波蘭最開始拒絕了這一無禮的要求,當3月23日,英法結成同盟後,表示會對波蘭的安全提供保障,波蘭的態度更加堅決。

德軍合圍華沙後,於9月17日限令華沙當局於12小時內投降。這時波蘭政府已逃往羅馬尼亞,後在巴黎和倫敦組織流亡政府。華沙守軍和居民拒絕投降,進行了華沙保衛戰,在武器、彈葯、食品、水電匱缺的情況下仍堅持戰斗。德軍第8集團軍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於9月27日攻佔了華沙。波軍12萬人放下武器。9月28日波蘭首都華沙守軍12萬人投降。10月6日,波軍全軍覆沒,德波戰爭結束。

『肆』 二戰時期德國軍隊的伙食怎麼樣呢

二戰雖然已經過去了很久,但是,這場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波及范圍最廣、傷亡人數最多的世界大戰,依然在很多人心裡留下深刻記憶。這場由德國發震動的世界戰爭,在瘋狂獨裁者希特勒的帶領下,徹底打破了一戰後的世界秩序,給人類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戰爭傷痛。

德國軍隊

當然,這樣的伙食供應指的是德國在戰爭初期和中期物資供應充足,後勤供應便利的情況下。事實上,隨著蘇德戰場上德國陷入戰爭的泥潭,尤其是蘇聯緩過氣之後,德國軍隊在戰場上愈發困難。數百萬德國大軍在蘇德戰場上,不但在無法得到充足的食物供應,甚至連最基本的棉衣等禦寒產品都無法得到滿足。

也因此,蘇德戰場上,許多戰役中德軍由於嚴寒飢餓等原因造成的傷亡數據,甚至不比戰場上倒下的少。在那個時候,德國軍隊不但無法滿足營養豐富、能量均充足的後勤補給食物,甚至連最基本的吃飽穿暖都無法實現,德國軍隊的戰鬥力因此出現了大幅下降,德國軍隊最終在戰場上失利,許多人認為的「非戰之罪」,並非毫無道理。

『伍』 二戰剛開始時,擁有馬其諾防線的英法聯軍為什麼那麼容易被擊敗

因為他們是被德軍的狡詐打敗的,防線本身是沒有失守的。兵不厭詐是兵法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句,但是英法聯軍就是沒有看清楚,然後才戰敗的。

但是德國人也是非常聰明的,他們應該是直接看透了英法兩國的想法。德軍在佔領波蘭後,並沒有到處亂跑,反而是原地整修,然後才開始進攻西歐。然後慢慢吞噬掉英法兩國周邊勢力,讓他們孤立。最後德國採用包餃子和聲東擊西的打法,先是用一定軍隊攻打馬奇諾防線,然後再派兵直搗黃龍,直接拿下了法國首都。

『陸』 二戰時期德國軍隊的伙食怎麼樣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的飲食有一定的標准,還有行軍食品、手機配給、戰斗糧食等。當然,實戰中根據補給狀況的不同而不同。到了戰爭後期,那個基準會越來越低。有什麼食物的時候很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陸軍由專門的炊事中隊或野戰廚房為部隊提供伙食。野戰部隊一天的飲食標準是:黑麥麵包700到750g。生肉200到300克,香腸160克。有時會用魚和芝士代替。土豆320克,豆類80克,新鮮蔬菜和水果250克。也有果醬、楓樹和水果等。仁面團15克、煉乳25克、油脂或黃油60克、食鹽25克、調味料15克、牛奶和速溶咖啡10克、砂糖粉10克、巧克力或糖類40~50克、香煙7根或相應的絲和卷煙紙。

當然,這是基於補給正常的狀況。補給趕不上的話,有什麼吃的東西。特別是到了戰爭末期,德軍的前線不斷地敗退。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任何標准了。

黑麵包和軍用巧克力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二戰是如何包波蘭大餃子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7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1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4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