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防線叫什麼

德國防線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3-08-07 18:44:15

A. 誰有二戰中德國的齊格菲防線的資料

齊格菲防線(長630千米)的投資是35億帝國馬克,相當於當時的14億美元。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其西部邊境地區構築的一永備防禦工程,以其民間傳說中的英雄姓氏命名。德國人通常稱之為「西部壁壘」,世界著名四大防線之一。1936年開始構築,1939年8月基本建成、投入總計55萬人。防線自德國靠近荷蘭邊境的克萊沃起,沿著與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接壤的邊境延伸至瑞士巴塞爾地域,全長630千米。全防線共構築有各 類永備工事1.4萬個。有火炮、裝甲機槍、指揮所、隱蔽部和彈葯庫等。防線內設有完善的道路網。便於部隊實施機動。防禦工事構築的特點是數量多、容量小、結構簡單。防線由保障地帶、主要防禦地帶和後方陣地組成,縱深35~75 千米 工事構築的特點是工事小 ,數量多 ,結構較簡單。總共構築永備築城工事約14000 個 。包括鋼筋混凝土和裝甲的機槍、火炮工事及指揮所、觀察所、人員掩蔽部、彈葯庫等 。主要的障礙物有「 龍牙 」(多列角錐形鋼筋混凝土樁砦)、防坦克壕及有刺鐵絲網 。地雷爆炸 性障 礙物設置也較廣泛。 1945年2月,西線盟軍進逼齊格菲防線,東線蘇軍進至奧得河,對柏林構成嚴重威脅。在此情況下,德軍不得不把西線半數以上的裝甲兵和大批坦克、火炮調到蘇德戰場。在西線則企圖以剩下的大約59個師的兵力,依託沿萊茵河西岸構築的齊格菲防線,阻止盟軍的推進。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將軍當時預言,如果再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就可使法西斯德國受到致命的打擊。為此,盟軍制定的軍事行動計劃是:首先殲滅萊茵河以西的德軍,爾後強渡萊茵河攻佔魯爾區,繼而發動最後進攻,進抵易北河與蘇軍會師。2月8日,加拿大第一集團軍在進行了5個半小時的炮火准備後發起進攻,2月13日突破德軍主要防禦地帶後向東南推進。2月22日,美軍第九集團軍和第一集團軍開始強渡魯爾河,至3月2日,美軍抵達靠近杜塞多爾夫的萊茵河,次日與加軍會合,使德軍15個師陷入被包圍殲滅的威脅之中。德軍在遭到損失後慌忙撤到了萊茵河東岸。美軍第三集團軍一部於2月23日發起進攻後,在特里爾附近首先突入齊格菲防線。3月初,該集團軍發動進攻,於3月9日-10日抵達萊茵河。3月15日,盟軍第六集團軍從齊格菲防線南面、第十二集團軍一部從北面同時實施強大的向心攻擊,於3月25日全部肅清了薩爾盆地的敵人。3月23日,盟軍開始強渡萊茵河,並對河東魯爾工業區進行突擊。在魯爾工業區防守的是西線德軍最強大的「B」集團軍群。3月23日夜,第二十一集團軍群發起進攻,一夜之間,英第二集團軍和美第九集團軍強渡了萊茵河,在河東岸奪取了登陸場。第十二集團軍群在輔助方向上進攻的也很順利,於4月1日與第二十一集團軍群的部隊在利普施塔特地域會合,從而對魯爾工業區的德軍18個師,共32、5萬人完成了合圍。德軍抵抗18天後投降,「B」集團軍群總司令莫德爾自殺。魯爾合圍後,盟軍統帥部決定立即在全線發起最後的進攻。第十二集團軍群於4月16日進抵易北河,19日攻佔萊比錫,而後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內。4月25日,美第一集團軍的部隊在托爾高地域的易北河上與蘇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會師。從此,反法西斯戰線在歐洲的東西兩個戰場聯結起來。此時,法西斯德國滅亡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將以反法西斯各國取得勝利而告結束的前景已經確定無疑。在這重要時刻,蘇、美、英三國首腦於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蘇聯的克里米亞的雅爾塔舉行了會議,雅爾塔會議是繼德黑蘭會議之後,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舉行的又一次重要會議。會議討論了鏟除NC主義,分區佔領德國、蘇聯參加對日作戰以及戰後安排等問題,簽訂了《雅爾塔協議》,並發表了《克里米亞宣言》2003年德國政府決定在這個冬季拆毀6個大碉堡,這些碉堡是當年希特勒建築的「西牆」的部分建築,「西牆」原本由總 長630公里的碉堡、戰壕以及坦克防空壕組成,具有歷史紀念意義,因此這次拆除引起了一些爭論。德國的「西牆」,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來防止聯軍從德國西部邊境進攻的。德國政府的一個委員會,鑒於建築本身不安全,而且也成為新納粹分子的聚集場所,因此決定拆除這些建築。但是,一些歷史學家和二戰時期的老兵卻認為這些在1936年至1940年在德國和瑞士及法國接壤邊境附近建成的碉堡,是歷史的見證,應當保存。 西牆原本具有2萬個地堡,但許多地堡在聯軍於1944至1945年攻入時已經摧毀,當年在此陣亡的德國兵士數以萬計。回顧歷史,當年希特勒很重視西部防衛,因此曾動員50萬工人,撥用全國20%的建築材料來興建這道西牆,原本規模是相當宏偉的。

B. 二戰時期法國防禦德國的防線叫什麼防線

馬奇諾防線。法國最荒誕的防線。法國兵跟德國兵在一起踢球。。。根本沒想到對方是敵人。

C. 世界上最長的防線是什麼

世界上最長的防線,是德國1939年構築成功的齊格菲防線(其名稱淵源於德國13世紀初民間史詩《尼貝龍根之歌》),德國也有人稱它為西部壁壘或齊格菲陣地,世界上多數國家稱它為齊格菲防線。

齊格菲防線,是希特勒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為了掩護德國的西部戰線,屯結兵力伺機向西發動戰略進攻而在西部邊境構築的永備性築壘防禦體系。齊格菲防線結構築於1936年德國佔領萊茵蘭之後,投入的人員最多時達342000人,到1939年完工。

整個防線自北向南,從德國靠近荷蘭邊境的克累弗,沿著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接壤的邊境延伸至瑞士巴塞爾當面地域,總長達630餘千米。齊格菲防線由保障地帶、主要防禦地帶和後方陣地組成。縱深達35~75千米,劃分為北、中、南三個防區,以中防區工事為最強。主要有機槍、火炮、觀察所、指揮所、人員掩蔽部、彈葯庫等工事,用鋼筋混凝土製成,總共有14000個。主要障物有「龍牙」(多列角錐形鋼筋混凝上樁砦)、防坦克壕及有刺鐵絲網。同時也設置了部分爆炸性障礙物。1939年後還補充構築了大量的野戰工事和道路,以保障防禦的穩定性和部隊機動的快速性。該防線在1944年9月英美盟軍從西線向德國本土進攻時,德軍以少量素質較差的兵力,依託其防線有效地阻止了盟軍的進攻,在戰爭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D. 在一戰中,德國防禦俄國的防線叫什麼

戈爾利防線,德國-奧地利 對 沙俄

E. 二戰德國的齊格菲防線是如何被攻破的

每當提到防線突破戰,人們總會首先想到法國的馬其諾防線,實際上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防線突破戰並非人們熟知的馬其諾防線,而是1944年9月至1945年2月被盟軍攻破的德國「齊格菲」防線。後者無論從防線本身的工事規模,戰役雙方投入的兵力數量以及戰役結果所帶來的戰略意義都要遠遠勝過前者。巧合的是兩次戰役中德軍都是當之無愧的主角,然而其命運卻截然相反一一曾成功攻破法軍馬其諾防線的德軍,卻在其本國境內的「齊格菲」防線攻防戰中輸了個一敗塗地!雖說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德軍的失敗乃是歷史必然,但從軍事角度看,作戰上接二連三的諸多失誤乃是其迅速潰敗的重要原因。

失誤一:構造的失衡
「齊格菲」防線是二戰前,德國在其西部邊境構築的永備築壘體系,也稱「西線屏障」或「齊格菲陣地」。其建立目的是為防衛德國西線邊界,並以之作為向西進攻的出發基地。「齊格菲」之名源於德國民間史詩《尼貝龍根之歌》中的英雄王子——傳說他曾經殺死巨龍,以龍血沐浴全身,而後可刀槍不入。德國以之命名防線,取其「堅不可摧」之意。

防線工程於1936年3月開始構築,至1939年8月基本建成。德國正府先後共投入10萬工程兵部隊,約35萬勞工,工程總耗資高達35億馬克!「齊格菲防線」中設置了「龍牙」障礙物,防線全長約630公里(馬其諾防線全長390千米),從德國靠近荷蘭邊境的克累沃起,沿著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接壤的邊境至德國、瑞士邊界結束。共劃分為北、中、南3個防區。其中,中防區最為牢固,最大縱深達到75公里(馬其諾防線最大縱深15千米)。防線共構築有各類永備築城工事14000個(馬其諾防線永備工事5800個),平均每公里正面上的工事數量達到22個(馬其諾防線每千米為15個)。防線內部還構築有較完備的道路網,以便於軍隊實施機動。

看上去「齊格菲」防線猶如銅牆鐵壁,固若金湯。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一一如此龐大的防線下,隱藏著許多致命弱點。首先,防線許多地段未構築斜切陣地,一旦對方機械化裝備突入陣地,便可肆無忌憚的「橫沖直撞」,這在日後的實戰中即得到了證明。

其次,該防線缺少能進行環形反坦克防禦的支撐點和抵抗樞紐,對突入戰地的坦克缺乏有效抵禦手段和能力。

再次,防線中大量小型工事並不堅固且偽裝極差,極易被炮火識別並摧毀。

第四,部分工事在構建的時候設計不盡合理,其隱蔽措施嚴重束縛了武器威力和機動能力的發揮。

失誤二:指揮用人的失當
在一場戰斗或是戰役中,指揮員作用至關重要。此次戰役德軍之所以失敗,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希特勒用人失當。

先看參戰方盟軍部隊幾員大將:善於布陣造勢的布萊德雷。這位「戰術大師」坐鎮中帳,運籌帷幄,在戰役中表現出了高超的指揮藝術和全方位的大局觀;善打大規模進攻戰的蒙哥馬利。北非戰場使這位元帥一戰成名,此次戰役中同樣戰功顯赫。防線突破口的選擇和「手榴彈行動」都由其一手包辦;善於攻堅的「鐵血將軍」巴頓。這位酷愛馬術的美軍四星上將,天生有著駕御機動「坐騎」——坦克的能力。戰場上素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盟軍指揮官可謂人才濟濟。而反觀德軍一方,時任西線總司令的是倫德斯泰特。此人素以用兵謹慎,作戰思想保守而著稱。二戰期間就曾多次因抵制希特勒作戰命令而被後者解除職務。出任西線總司令一職後,倫德斯泰特本性不改,始終堅決避敵。退讓的防守策略,致使德軍戰場形勢始終處於被動局面。可以說無論從前線指揮官的數量,還是經驗來講,德軍都完全處於下風。

失誤三:作戰方針的失誤
德軍作戰方針缺乏針對性。可能是受到接連幾次戰役失利的影響,希特勒收斂了很多。此次他命令部下一味死守原地,展開積極防禦。前線指揮機關隨按照他的指示精神,採取了構壘防線,放棄進攻的被動做法。

1940年的法軍在馬奇諾防線的錯誤,四年後的德軍重蹈覆轍。在「齊格菲」防線重點之一的萊茵河上魯登道夫鐵橋戰斗中就體現了德軍防禦的機械。當時的情形是:盟軍已攻克科隆,從雷米根到德國本土科隆之間的區域已經形成了首尾呼應。而此時盟軍如果想繼續前進,就必須經過魯登道夫鐵橋。況且,德軍已經沒有能力守住。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炸毀該橋,阻滯盟軍的推進步伐,為後續部隊馳援贏得時間。但德軍指揮官卻把精力放到了「堅守陣地」上。直到美軍第7裝甲師開上鐵橋時,再想炸橋為時已晚,只能看著美軍的裝甲部隊轟鳴著駛過。

突破地點的選擇對於進攻的一方來說,既要便於進攻,又要便於後撤。這樣一個「平衡點」很難找到。因為防禦者總是比進攻的一方更熟悉地形,所以不會輕易留下可乘之機。但戰鬥打響之後就不一樣了。動態的戰場上戰機稍縱即逝,這就要求進攻一方的指揮員具備捕捉戰機的能力以及相當的勇氣和魄力。在此次戰役中,盟軍將領蒙哥馬利恰恰就是這樣一名出色的軍事指揮官。

1945年2月7日,隨著科爾馬戰斗的勝利,美軍第1集團軍左翼繼續向北部進攻,在魯爾水壩與德軍展開了激烈對抗。無奈之下德軍只好打開水壩造成河水泛濫,美軍第9集團軍因此被迫推遲進攻兩個星期。此時德軍集團軍司令馮·布拉斯維茨和希特勒本人都認為盟軍不可能穿過一邊是洪水,一邊是德國森林的沼澤地。但事實上德國人大錯特錯——盟軍恰恰選擇了這個地點作為突破口。

1945年2月8日上午10點半,經擴編的英軍第30集團軍在靠近德國、荷蘭邊界的馬斯河和沃爾河之間僅7英里的戰線上發起了進攻。第一輪攻勢就投入5個師,打了德軍一個措手不及。當天晚上防線就被撕開了一個缺口,數千名德軍被俘。此次「偷襲」的成功同時也宣告了「齊格菲」防線崩潰的開始。

失誤四:空戰對峙的失敗
飛機在二戰時期對於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產生了重大影響。由於當時防空戰術並不成熟,飛機居高臨下的優勢非常突出一一受當時技術水平的影響,飛機轟炸准確率其實並不高。但由於參戰雙方都是利用大規模軍團作戰,目標面積很大,這使得轟炸的效果仍然會很明顯。在此次戰役中,兩次關鍵性戰斗,盟軍都是先通過空中轟炸,打亂德軍防線作戰部署,而後才發起突擊,突破了「齊格菲」防線的德軍陣地。

這並不完全是防線本身和指揮官的問題,畢竟齊格飛防線還是成功阻擋了盟軍4個月之久,以「世界上沒有永遠堅固的防線這句話」做依據來看,齊格飛防線還是成功的,畢竟當時的德軍已經不是1943年前的德軍,甚至不如諾曼底戰役及法國戰役期間的實力。1945年2月,德軍在西線最後的精銳也被消耗在阿登地區,這其中包括大量精銳的裝甲部隊,飛機以及火炮。再趕上蘇軍在東線發動了維斯瓦河至奧德河一線的全面攻勢,西線有實力的部隊都被調去了東線,留在西線「齊格菲防線」背後的德軍只剩下一個空架子的B集團軍群,部隊里充斥著平民組成的國民軍,老弱病殘已經不是稀奇事,坦克都被調去了東線,飛機也因為缺少油料和飛行員而不能作戰,甚至連彈葯都很匱乏。別看在該防線的背後是德國的魯爾工業區,由於盟軍的轟炸,魯爾工業區已經基本不復存在了。而德軍面對的則是兵精糧足的百萬盟軍部隊,這種局面無論是倫德斯泰特還是莫德爾,都已經無能為力了。防線修的再堅固,沒有人駐守,充其量只是一堆建築而已。這就是德軍兩線作戰最終的苦果。

F. 2戰德國在西線修建的一條防登陸防線叫什麼名字

大西洋壁壘 早在1941年12月,即德軍在莫斯科城下開始遭到失敗的時後,希特勒就擔心盟軍可能在西歐登陸,下令從挪威到西班牙沿岸構築一道防線,由相互支援的堅固支撐點組成,稱為「大西洋壁壘」。1943年11月,希特勒派隆美爾元帥到西線徹底檢定和加強「大西洋壁壘」海防。隆美爾首先巡視了丹麥一段海岸,接著觀察了法國一段防線。結果令他大為震驚。大肆宣揚的「大西洋壁壘」,與其說是不可逾越的工事,不如說是戈培爾吹噓宣傳的產物。沿岸只有少數地段修築了一批相距很遠的堅固支撐點,多數地段的防禦設施不是形同虛設就是根本就沒有修築。隆美爾立即著手加強「大西洋壁壘」的防禦工事,在他的督促下,德軍加快了防禦設施建。並在海灘高低潮水線下設置了鐵(木)樁、混凝土多角體等障礙物;在靠近海岸線的前沿陣地上布設了地雷帶;在海岸縱深的開闊地帶豎立了防滑翔機木樁。但是由於時間短促,隆美爾的防禦設施建設計劃遠沒完成,除了加來地區的工作進展較快外,諾曼底卻並沒有太明顯的成果,海底障礙物僅在高水位地帶完成,反空降設施才剛剛開始動工。 到1944年5月底6月初,西線德軍兵力共58個師,飛機500餘架,100艘潛艇和500餘艘輕型艦只。地面部隊分為B、G兩個集團軍群和一個西部裝甲集群,由德軍西線總司令倫斯德元帥統一指揮。其中B集團軍群35個師,由隆美爾元帥指揮,轄有第15集團軍(兵力為4個軍17個師)、第7集團軍(兵力為3個軍15個師)和獨立第88軍(兵力為3個師),部署在荷蘭到法國西海岸線上;G集團軍群13個師,由布拉斯可維茲將軍指揮,轄有第1集團軍和第19集團軍,部署在法國南部和西南部海岸;西部裝甲集群轄有10個裝甲師,由吉爾將軍指揮,其中4個裝甲師撥給隆美爾的B集團軍群,其餘6個裝甲師作總預備隊,由希特勒直接調動。 關於裝甲師等戰略預備隊的部署位置問題,曾引起了倫斯德和隆美爾之間的激烈辯論。隆美爾認為由於盟軍享有絕對的空中優勢,裝甲師在白天將很難運動,這是他在北非所獲得的教訓。因此隆美爾主張把裝甲部隊部署在海岸附近,以免盟軍的空中力量切斷預備隊與戰場的聯系。但倫斯德則認為把裝甲部隊部署在海岸附近,不利於迅速調動,因此倫斯德堅持把裝甲師部署在後方地域,在判定敵軍主攻方向後再對其實施反攻擊。時任裝甲兵總監的古德里安和西部裝甲集群司令吉爾也支持倫斯德。希特勒對兩種爭執不下的意見莫衷一是,只好採取了一個折衷的方案:將裝甲師集結在距海岸不遠的地方。撥給B集團軍群的4個裝甲師中,第21裝甲師由隆美爾直接指揮,其餘第116裝甲師、第SS12黨衛裝甲師和李爾裝甲教導師則必須獲得了希特勒的授權才能動用。

記得採納啊

G. 介紹一下「諾曼底防線」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的諾曼底登陸,開始扭轉了對德的反攻戰局,以後就把德國構築的「諾曼底防線」作為一個最後防線的代名詞,如果這個防線被突破,那麼局面就會有根本的改變。
諾曼底登陸的背景鏈接:http://ke..com/view/26467.htm

H. 世界上著名的軍事防線除了馬奇諾還有哪幾個

還有幾個非常出名的

  1. 齊格菲防線,齊格菲防線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前,在其西部邊境地區構築的對抗法國馬其諾防線的築壘體系,目的是為了掩護德國西線,並作為向西進攻的屯兵場以及支援進攻的重炮陣地,與馬奇諾防線不同的是,該防線還阻滯了盟軍5個月時間。

2.巴列夫防線

巴列夫防線是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以後,以色列為了長期佔領西奈半島而修築的防線。這條防線構築在蘇伊士運河東岸,長170千米,縱深7千米,以沙堤為基礎,加高至20多米。沿線構築了20多個據點,每個據點由3-4座碉堡組成一個碉堡群,周圍設有鐵絲網,並埋有地雷,還配備機槍、火炮、坦克,結築成一個強大的火力網。但該防線在不到24小時內,就被埃及軍隊突破,成為了一個笑話。

3.長城

這是中國最著名的一條軍事防線,是中國的象徵,也的確起到了他應有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德國防線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7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1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4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