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二戰時德國人沒有造出核武器
因為德國的核計化被猶太人和英國人破壞了
第一次,由於希特勒的猶太人政策,使得很多猶太人懷恨在心,猶太人的殘渣餘孽得知希特勒在研究秘密武器,需要石墨,就用不純石墨欺騙了德國人,德國人在運用石墨作種子減速劑,發現其減速效果不理想,經過研究改用重水,這一改當誤了三年時間。
第二次英國人得知希特勒研究核武器,製造重水就派小分隊把重水工廠炸了,然後經常派飛機轟炸重水工廠
第三次,希特勒核計化別英國轟炸搞定一塌糊塗,希特勒決定派船隻將挪威的重水工廠設備遷至國內,結果又被英國人派飛機把船炸沉了,核計化再次破產,最後希特勒掛了
㈡ 為什麼二戰德國戰敗後國家一片廢墟,幾乎沒有男丁了還會取得飛速發展
二戰後德國經濟發展迅速,應該糾正。德國應該改成聯邦德國,因為發展迅速的是西德。
據說俄羅斯是一個戰斗民族。其實真正的戰斗民族應該是德國和日本,他們比俄羅斯更有侵略性。不同的是二戰後兩國損失慘重。他們吸取了痛苦的教訓,學得很好,不再那麼咄咄逼人。
在人口方面,德國損失更大。走在歐洲各國的前列。
經過德國人的努力和美國的援助,德國經濟開始復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從50年代開始,西德GDP增長率達到7.5%,工業產值高達9.2%,一直持續到70年代,開始放緩。
德國以嶄新的面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當然與德國人的堅韌、毅力、聰明和勤奮以及美國的慷慨援助密切相關。
㈢ 二戰時期,德國這么強大,為什麼沒有造成原子彈
在二戰期間,德國的軍事實力是非常強大的,但是沒有造成原子彈主要是當時製造原子彈的科學家在寫報告的時候說明的一些資料是不準確的。當時這名科學家在計算的過程中認為建造原子彈的材料要耗費非常多,而德國人認為不值當建造,所以就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建造其他軍事武器上。
曾經負責研究原子彈的精英是海森堡,他被譽為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在他的組織下,德國的這些物理人才開始研發原子彈。但是當時他呈現的那份報告說,如果想要製造一枚原子彈的話,必須要用幾噸的鈾才可以。按照當時的工業提煉水平,根本就無法提煉出那麼多的這種材料,所以當時德國軍方在看了這份報告之後就開始轉移精力。
㈣ 二戰德軍黨衛軍戰史
武裝黨衛隊的前身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早在波蘭戰役中,就顯現了有別於傳統國防軍的特點。他們能一日急行軍九十六公里,一路猛打猛沖,連破波軍多道防線,僅「領袖警衛旗隊」一個團隊就包圍了多達十七萬人的波軍主力兵團,並迫使其繳械投降。
然而,這對武裝黨衛隊來說,只是一次牛刀小試。武裝黨衛隊這柄黑色利劍真正掀起「黑色風暴」,是自西線戰役打響後。
1940年,希特勒在征服丹麥和挪威之後,決定向西線發動進攻,他首先選擇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兩個中立小國荷蘭、比利時。在這次挑起世界大戰的行動中,武裝黨衛隊開始真正走向戰場。而且,隨著戰爭的擴大、升級和蔓延,武裝黨衛隊以其銳不可擋之勢,在西歐和東歐颳起了一股黑色風暴。5月10日,希特勒命令包括三個武裝黨衛隊師和一個領袖警衛旗隊在內的一百二十六個師,沿北海到馬奇諾防線之間的一百七十五英里戰線上發動浸略戰爭。當時,集結在馬奇諾防線、比利時要塞一線的法、英旅隱、比、荷軍隊共一百四十二個師,無論是從軍隊數量上,還是從防線的工事堅固上看,盟軍都與德軍匹敵。然而,在這場勢均力敵的較量中,盟軍很快就被擊垮了。垮得之快,敗得之慘,是戰爭史上少有的奇事。就荷蘭而言,這只是一場五天的戰爭。至於比利時、法國以及英國遠征軍,也在短促的時間里決定了失敗的命運。
德軍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擊垮四國聯軍,特別是擊垮多少年來一直號稱歐洲頭等陸軍大國的法國,除了政治上、思想上、裝備上以及指揮上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在這次戰役中,一直充當尖兵的武裝黨衛隊,帝國師、警察師、骷髏師,特別是領袖警衛旗隊的軍事能手們,行動迅速敏捷,猶如脫韁野馬,一路不顧傷亡猛沖猛打。他們沖過荷蘭、比利時和法國,在一股狂熱精神的驅使下,幾乎所向披靡,可以與陸軍的任何一個精銳師相匹敵。這股沖勁,使希姆萊的軍隊第一次颳起了黑色風暴。讓人感到,武裝黨衛隊與所有其他部隊都迥然不同。在這場戰役中,陸軍將領們被武裝黨衛隊的戰斗狂熱驚得目瞪口呆。一些因循守舊者認為,這是新型士兵性格的徵兆,他們這種性格完全蔑視作戰應講究足智多謀的理性論。
月19日,一支由七個裝甲師組成的強大楔形隊伍,瘋狂地向松姆河北挺進,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著名戰場,進抵到離英吉利海峽只有五十英里的地方。第二天晚上,德軍第二裝甲師已經到達松姆河口的阿布維爾。至此,四十萬英法聯軍被壓縮到敦刻爾克一塊很小的三角地帶,陷入了重圍。前面是波濤洶涌的大海,後面是如狼似虎的追兵,盟軍丟盔卸甲,眼看就要被消滅了。然而,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對這次干載難逢可一舉消滅盟軍主力、特別是消滅英軍主力的機會,被希特勒錯過了。5月24日,希特勒下達了一道令前線官兵不解的命令——德軍停止前進。陸軍雖然不解,但還是執行了命令。而狄特里希的領袖警衛旗隊卻沒把這道命令放在心上,他們剛剛冒著敵人員頑強的抵抗搶渡運河,強占瓦當城,並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狄特里希眼見他的領袖警衛旗隊可以在敦刻爾克這次關鍵性戰役中立下赫赫戰功,卻接到老沖要他停止進軍的命令。狄特里希惱怒之極。特別是,狄特里希在戰役一開始就懷有一種向世界炫耀的心理,他要侍鎮殲讓人們承認,他的部隊是最精良的部隊,可以跟像英國這樣優秀的種族決一雌雄。他怎能眼看到手的榮譽飛了呢?
在西線戰役剛剛打響的這幾天里,特別是對一向自視甚高、趾高氣揚的英、法陸軍的作戰中,希姆萊的武裝黨衛隊初露鋒芒,迫使一向不承認武裝黨衛隊是支真正軍隊的國防軍既服氣又驚恐。國防軍陸軍將領們驚嘆武裝黨衛隊狂熱的戰鬥士氣,不屈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作戰作風,以及武裝黨衛隊每一個官兵身上所體現的置生死於不顧的精神。
獨裁者的稱贊、本身獲得的戰果,特別是陸軍對武裝黨衛隊這個爭寵對象的一再克制態度,增強了武裝黨衛隊的傲慢心理與集團精神。它以傳統的近衛軍姿態,睥睨一切軍隊;它以民族的軍事精銳自居,時刻牢記為民族社會主義而戰的信條。這些被希姆萊用洗腦改造世界現的武裝黨衛隊官兵,在經過血與火的戰斗洗禮後,他們的靈性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他們在精神狀態方面與美國海軍陸戰隊毫無二致。
他們個個都被一種剛毅和堅強的神話蒙住了眼睛,他們個個都激動地意識到自己是一個高貴階層少數派中的成員,是一個具有自己准則和自己忠誠的特殊集體的成員。
武裝黨衛隊作戰指揮部明確指示這支活躍在法蘭西土地上的部隊:「武裝黨衛隊必須符合武裝部隊的軍事准則和要求。」
參謀長於特納對黨衛隊部隊里所存在的對過去那種警察性質的任何懷舊都予以激烈地壓制,他始終想讓這支部隊在戰爭中錘煉成一支真正的純軍事力量。如此一來,武裝黨衛隊骷髏師師長艾克就成了作戰指揮部極看不順眼的人了,他那假革命的反軍國主義不再適合軍事衛隊的需要。武裝黨衛隊作戰指揮部對這個毫無軍隊意識的艾克討厭極了,日益嚴厲地要求這位「骷髏」師師長,在戰場上必須更嚴格地服從武裝黨衛隊作戰指揮部的命令。然而,這位集中營暴政的創建者,他的血液里始終流淌著殘暴的基因。骷髏師在敦刻爾克戰役後,串先犯下了戰爭罪行。在法國西北部的戰斗中,該師第二團的一個連長下令槍殺了一百名英國戰俘。從這時起,蘊藏在這些原集中營看守隊員身上的殘暴本性就越發顯露出來,骷髏師不少團、連相繼盛行槍殺戰俘、百姓、強奸婦女、搶劫財產的暴行。骷髏師的所作所為,隨著人員交流、軍官互補,逐期擴散到其他武裝黨衛隊。艾克的士兵,把經過多年訓練培植的那些慘無人道和野蠻虐待俘虜的毒素帶進了武裝黨衛隊。
1941年春,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轉向東方,武裝黨衛隊四個師、一個旅被作為德國入侵軍的尖刀部隊,調到了巴爾干半島戰場。這期間,在希特勒許諾下,一直垂涎南斯拉夫富饒肥沃的達爾馬提亞海岸和門的內哥羅的義大利已經派出了數十萬侵略軍,進攻巴爾干半島各國。半年過去了,義大利軍隊毫無進展,反而損失了不少軍隊。正在這個時候,剛剛撤離法蘭西戰場的武裝黨衛隊,又一次歷史性地證明了它是一支無往不勝的軍隊。很短時間內,「領袖警衛」旗隊就在塞爾維亞南部打開了通往阿爾巴尼亞的缺口,沖過色撒利,輕易地奪取了進入伯羅奔尼撤半島的通道;黨衛隊帝國師在南塞爾維亞中部向前挺進,突襲拿下貝爾格萊德,席捲巴奇卡。巴爾干半島各國第一次見到這種驍勇善戰的軍隊,第一次品嘗到了威震西歐的黑色風暴的滋味,於是明白了他們的軍隊可以與義大利侵略軍打得難分難解,但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是這個黑色軍團的對手。
巴爾干半島淪陷了,納粹旗飄揚在各國上空。
法國投降、英國戰敗、巴爾干半島淪陷、北非危機……,一系列「勝利」沖昏了希特勒的頭腦,在此情況下,他開始把邪惡的目光投向了東方的鄰居——蘇聯。
剛喘一口氣的武裝黨衛隊,還沒來得及休整、補員,就接到了領袖大本營發出的進軍蘇聯的命令。此時的武裝黨衛隊已有十六萬人。在接到命令後,迅速揮師德國統治區的東部邊界,准備投入第三帝國進行的最後一次災難性冒險入侵——「巴巴羅薩行動」.
武裝黨衛隊開始寫下它的真正英雄戰史的時機到來了。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發動了對蘇閃電戰:德國及其仆從國共一百九十個師的兵力共550萬人、三千七百多輛坦克、四千九百多架飛機、四萬七千多門大炮和一百九十三艘艦艇,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兩干多公里的戰線上,全面進攻蘇聯。
此時此刻,武裝黨衛隊隊員抱著為自己的領袖和最後勝利而戰的信念,踏上了被風吹得光禿禿的黃褐色的平原,越過了灼熱的開滿黃葵花的烏克蘭,走出了伊爾門湖邊的沼澤地,穿過了荒蕪的大平原、沙礫累累的荒地以及許許多多看不見的蚊蟲嗡嗡叫的北部荒涼凍土帶……,在人類過失和神經錯亂的恐怖年代中,扮演了英雄和犧牲品的雙重角色。武裝黨衛隊士兵的名字接連不斷地載入戰爭史的圖表。不論在南線,還是北方,或是中路,不論哪裡遇到了敵人出乎意料的頑強抵抗,不論哪裡的敵人發起了反撲,不論哪裡的德軍攻擊面出現了裂口,武裝黨衛隊就奉命奔向哪裡,以他們狂熱的鬥志和以民族主義為基礎的亡命精神,擋住敵人,擊退敵人,拖挎敵人。
作為進攻蘇聯的德軍中央集團軍開路先鋒的德國師,在三個星期內,從比亞利斯托克向前推進了四百五十英里,打通了進攻莫斯科的道路和要塞。當1941年底的寒流襲擊蘇聯戰場後,沿著129年前拿破崙大軍進軍莫斯科的老路推進的德軍,隨著蘇聯第一場雪的落下,開始陷入了泥潭。「台風行動」遇到了嚴峻挑戰。盡管德軍在希特勒不借一切代價打下莫斯科的嚴令下,頂風冒雪,打得十分積極、勇敢,特別是帝國師的一個團已打到莫斯科城郊不足4公里的希姆基,克里姆林官尖頂上的紅星當時已經清晰可見,然而一大早就被幾輛緊急動員起來的蘇軍坦克擊退。這是德軍離莫斯科最近的地方,同時也是他們第一次和最後一次看到克里姆林宮。緊接著,蘇軍於1941年12月6日,在莫斯科前沿二百英里的戰線上發動了第一次強大反攻。
這支由步兵、炮兵、坦克兵、騎兵、空軍組成的強大蘇軍,是希特勒做夢也沒有想到的。蘇軍的猛烈反攻,使德軍的防線接二連三被突破。1942年1月,一支強大的蘇聯軍隊從莫斯科西面沖出後,向德軍中央集團軍群背後插去,眼看合圍之勢就要形成,德軍即將被消滅在俄國的冰天雪地之中。這時,德軍第九軍團司令莫德爾將軍將武裝黨衛隊帝國師師長叫來,命他派部隊阻擊從西邊沖上來的蘇聯人,守住與西面陸軍保持聯系的單薄的防線,堅持到莫德爾在南方集中足夠數量的部隊,以便給予蘇軍沉重打擊。黨衛隊一級突擊隊大隊長奧托·庫姆奉命率武裝黨衛隊帝國師的「元首」團,在爾熱夫附近的伏爾加河曲地區進入阻擊陣地,他們冒著零下52度的嚴寒,日日夜夜不倦地阻擊著數倍於已的蘇軍。
這場阻擊戰無論是對蘇軍,還是對武裝黨衛隊「元首」團而言,都是一場災難。從西面突圍過來的蘇軍,第一次碰上了這種由殺紅了眼的亡命徒組成的德國軍隊,無法邁過伏爾加河曲地區。因而,在2月18日德國第九軍團司令莫德爾的反擊下,蘇軍蒙受巨大損失,不得不撤退。而像釘子一樣釘在伏爾加河曲地區的「元首」團雖然打退了蘇軍無數次進攻,卻遭受了該團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損失。當庫姆和他的團換防撤下來後,他碰到了軍團司令莫德爾。莫德爾對「元首」團的突出表現首先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和肯定,接著關心地問:「我知道,您的團必定遭到不少損失,庫姆,可是我現在還缺不了你們。您這個團還有多少兵?」
庫姆向窗外指指,說道:「我的團就在外面!」
第九軍團司令莫德爾向外望去,只見那兒站著三十五個破衣爛衫、大多負傷的武裝黨衛隊戰士。兩干多人的「元首」團,在這次著名的阻擊戰中,除了那倖存的三十五人外,其他都水遠地長眠在俄國的大地上了。
武裝黨衛隊的榮譽很快被投上了陰影。殘酷的戰爭,在給武裝黨衛隊帶來神聖榮譽的同時,大量吞食著它最善戰的官兵。許多早期自願加入武裝黨衛隊的領袖和士兵,許多經豪塞爾和斯坦因納訓練出來的骨幹人員,紛紛埋葬在了廣闊的俄羅斯和法蘭西的山山水水中。這樣,一些對部隊陌生的、政治狂熱主義的補充人員開始大量滲入武裝黨衛隊,特別是原骷髏部隊隊員或是同集中營進行交換來的軍官,他們把斗爭狂熱和軍紀鬆弛帶進了部隊,導致武裝黨衛隊不可避免地以形形色色慘無人道的方式進行戰爭。
1941年7月,即德軍的坦克在蘇聯領土上縱橫兩周後,維京師的士兵中的殘暴人員原形畢露,在加里西亞槍殺了六百名猶太人;1943年夏季,歐根親王師借口塞爾維亞小鎮科索蒂卡的教堂里有人打暗槍,屠殺了該他的所有居民;1944年春,警察師在一次突然遭到炮火襲擊後,隨即毀滅了希臘北部小鎮克利索拉;1944年6月,「帝國」師的一個連,在搜尋落到法國游擊隊手裡的一名黨衛隊隊長時,毀滅了法國南部的小鎮奧拉多爾絮格蘭,殺害了該鎮的全部居民,兩個月後,武裝黨衛隊裝甲師希特勒青年團師在諾曼底的防禦戰中,殺害了六十四名加拿大和英國戰俘……
武裝黨衛隊在血腥與恐怖的屠殺和戰斗中,徹底陷入了「黑色恐怖」的泥潭,它已不能自製了。武裝黨衛隊的官兵們,在這場空前的人類劫難中,神經已經漸漸麻木。他們的存在,似乎僅僅就是為了戰爭,為了實現那越來越遙遠、越來越縹緲的納粹東方民族政策。每當看到武裝黨衛隊在東、西線作戰的情況匯報,已被戰局日益衰敗搞得焦頭爛額的希特勒,就產生一種垂死掙扎的念頭,認為唯有武裝黨衛隊這支幾乎不可戰勝的部隊才能使他免遭厄運。為此,他拆掉了加給武裝黨衛隊的一切條條框框,同意希姆萊建立更多的武裝黨衛隊師,並將國防軍比武裝黨衛隊優先獲得現代化武器的規定顛倒過來,從進攻性武器到裝甲坦克,希特勒都將最好的裝備調撥給黨衛隊。
在瞬息萬變的東線戰場上,德國土兵越來越感到,東方前線已經變得像夢夢般可怕,特別是在這場惡夢中,斯大林又添加了游擊戰的幽靈。局勢的變化,開始漸漸影響「骷髏」師師長艾克,「他終於認識了戰爭,同時,也意識到軍人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1942年2月8日,莫斯科戰役的陰影開始籠罩到北方案團軍群,蘇聯紅軍在伊爾門湖東南傑米揚斯克包圍了骷髏師和另外五個陸軍師。面對蘇軍威名遠震的T34中型坦克及強大的炮火攻勢,陸軍的五個師變得慌慌張張、不知所措,眼看陣腳已亂,覆滅就在眼前。這時的骷髏師,在艾克穩健的指揮下,步步為營,層層設防,不時還能打個小反擊。骷髏師頂住了蘇軍的猛烈進攻,不但挽救了自己,而且也挽救了五個陸軍師。它們見以前的棍棒部隊骷髏師都穩住了陣腳,頂住了攻勢,也增加了信心,並開始有條不紊地反擊和防守,等待援兵。結果,在艾克指揮的骷髏師的榜樣和策應下,被圍困在傑米揚斯克的德軍堅持了幾個月之久。隨後,艾克又指揮骷髏師再次顯示了他們的主動進攻精神,他們配合陸軍部隊強行打開了蘇軍的包圍圈,解救了陷入蘇軍重圍的傑米揚斯克要塞防守部隊。這次戰斗,蘇軍指揮官不得不承認,艾克是德國的師一級將領中考慮周密而又十分頑強的對手。德國陸軍元帥布施這樣評價:這次救援成功,首先要歸功於副總指揮艾克的有力指揮。
武裝黨衛隊的王牌師在東線戰場上的作用越來越大,它給德國士兵留下了一個個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傑米揚斯克、爾熱夫、米烏斯的阻擊戰,拉多加湖、沃爾霍夫……,這些分布在蘇聯東西南北的地名中,都刻有一支武裝黨衛隊王牌部隊傳奇似的戰斗歷史,它在敵我雙方眼中都具有神話般的魔力,既叫人迷信得望而生畏,又使人充滿嫉妒而感嘆不已。朋友和敵人一致認為:武裝黨衛隊士兵們的英勇頑強,是任何其他部隊都難以達到或超過的。
伴隨戰局日益惡化,武裝黨衛隊,特別是武裝黨衛隊中精銳師的作用就越來越大,越來越受到希特勒和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的將軍們的重視。
1942年下半年,無論對德國,還是對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而言,都是一個關繫世界前途和人類命運的關鍵時期。
斯大林格勒戰役打了四個月時,希特勒意識到,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德軍正在向一個無底探淵滑去。德軍在四個月的進攻中,損失了約70萬人,佔領了斯大林格勒百分之八十的地區,然而蘇軍的抵抗始終沒有停下來的跡象。殘酷的巷戰,使曾經不可一世的德軍第一次體會到了消耗戰的痛苦——坦克在狹窄的街區無法機動,炮火無法覆蓋,每一條街區,每一間房屋,都可能成為德軍士兵的墳墓。11月19日,蘇聯軍隊開始反攻,萬炮齊發,露天動地的炮聲驚醒了沉睡中的大草原,也打破了希特勒攻佔斯大林格勒的夢想。成批的蘇軍坦克從隱蔽陣地開出,疾馳猛進,朝已深陷斯大林格勒巷戰中的德軍撲去。已成強弩之末的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很快落入了蘇軍的鐵壁合圍之中。希特勒驚恐萬分,一面嚴令被困的保盧斯集團死守待援,一面收羅炮灰,拼成一個「頓河」集團軍,由享有攻城專家和戰略家盛名的曼斯坦因陸軍元帥充任司令,為保盧斯集團解圍。而且,從不甘心失敗的希特勒,為了向世人證明,他還有能力在明年夏天發動新的夏季攻勢,又制定了一個野心勃勃的作戰計劃,一面拯救被圍、挨餓的保盧斯第六軍團,一面為下一次夏李攻勢做准備。
在這個復雜而激烈的東線戰役背景下,正在法國戰斗的最強大的黨衛隊三個師——塞普·狄特里希的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帝國」師和骷髏師接到希特勒「參加斯大林格勒戰役救援」的命令後,迅速進入哈爾科夫東南陣地,准備配合「頓河」集團軍,進攻斯大林格勒,營救保盧斯第六軍團。
然而,時間不允許他們太多的考慮。空中運輸已經中斷,被包圍的德軍長期缺乏補給,已經出現了飢荒。「頓河」集團軍在曼斯坦因的指揮下,不得不立即開始發起以代號為「冬季風暴」的拯救行動。但曼斯坦因的營救行動很快就失敗了。因為,在曼斯坦因依仗其兵力和坦克優勢,迅速突破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第五十一集團軍的薄弱防禦時,擔任保衛「頓河」集團軍側翼的羅馬尼亞師被蘇軍的反擊擊潰了。這樣,「頓河」集團軍就失去了屏障,完全暴露在蘇軍的夾擊之下。「頓河」集團軍不僅沒能為保盧斯集團解圍,反而有被蘇軍圍殲、成為第二個「保盧斯集團軍」的危險。
噩夢將至,被圍德軍徹底斷絕了補給和支援,掙扎到1943年1月,第六集團軍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片麵包,喝的是雪水,每人每天只有30發子彈。但是驕狂地希特勒依然下令不準投降,並計劃2月份再次發起拯救行動。1月15日,在保盧斯拒絕了蘇軍的最後通牒後,蘇軍發起最後的進攻。1943年2月2日,德軍第六集團軍28萬名德軍將士在希特勒「絕對不能投降」的命令下,被蓄意送進了地獄和蘇聯人的戰俘營。
斯大林格勒的連鎖反應,將導致整個東線戰局的進一步惡化。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駐守在哈爾科夫地區的武裝黨衛隊各師,又起到了力挽狂瀾的決定性作用。蘇軍以雷霆萬鈞之勢打垮曼斯坦因的增援部隊、消滅保盧斯集團後,迅速向哈爾科夫城撲去,意欲乘勝追擊,企圖再來一個斯大林格勒戰役。哈爾科夫城是一個關鍵的戰略要塞,德軍佔有它,可以掩護潰退的德軍穩步退去,並組織新防線和發動新攻勢;蘇軍攻克它,則能迅速形成鉗形包圍。德軍的存亡與興衰全系此城。
駐守在哈爾科夫的武裝黨衛隊「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師、帝國師和骷髏師再一次證明了它們是德國陸軍中的一塊磐石。它們在蘇軍的猛烈攻擊下,開始了一場激烈的阻擊戰。大地在陣陣顫抖,房屋在坍塌,掩體被炸飛……哈爾科夫戰場剎那間濃煙滾滾,塵土雪塊飛揚,喊著「烏啦」的蘇軍從四面八方發起了沖鋒。守在哈爾科夫各防禦陣地的武裝黨衛隊各部隊進行頑強抵抗,有的陣地被蘇軍猛烈的炮火夷為平地,武裝黨衛隊士兵全部陣亡後,陣地才丟失。但是,這些用納粹思想武裝的「世界觀」部隊很快就發起反擊,奪回陣地。有的陣地要經過十多次反復佔領、爭奪才最後丟失。在一次反擊中,骷髏師師長艾克被一枚炮彈炸死,這使骷髏師的士兵受到了很大打擊,這一點,在未來的戰爭中漸漸顯露出來了。不過,在這場進攻與阻擊的戰斗中,蘇軍還是第一次發現,在整個哈爾科夫戰役中,對面這支德軍有著不可戰勝的頑強意志,對他們這種不計犧牲、不畏強敵的精神在嘆服之餘又深感遺憾。
武裝黨衛隊這三個王牌師在數倍、甚至十多倍的蘇軍攻擊下,一直堅守到其他德軍完全撤離危險區以後,才撤離陣地,離開哈爾科夫地區。2月15日,豪塞爾在接到陸軍總司令部再次傳達希特勒不許放棄哈爾科夫的命令後,自作主張,毅然撤離了這個被死神籠罩的哈爾科夫城。結果,武裝黨衛隊的王牌部隊,也是德軍中最優秀的一支部隊躲過了一場滅頂之災,從而使曼斯坦因陸軍元帥在夏季的反攻變為可能。
一年後,德軍在蘇聯土地上展開的最後一次強大攻勢——「堡壘行動」失敗後,武裝黨衛隊的王牌部隊再次「阻止了一種新的斯大林格勒局面的出現。」
1944年1月,蘇聯紅軍在切爾卡瑟包圍了兩個德國軍,隨即又在卡緬涅茨一波多爾斯基包圍了一個完整的德國裝甲軍團。然而,令希特勒慶幸的是,身陷切爾卡瑟包圍困的德國軍隊中,有一個武裝黨衛隊的精銳師——武裝黨衛隊「維京」師,而且,這個師的師長就是軍事精華論專家施坦因納。這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少尉,這次又成功地創造了一個軍事精華論的典範戰例。身陷重圍的「維京」師臨危不亂,派出多股突擊隊,配合「維京」師主力和陸軍的正面突圍,很快打開了缺口,拯救了這兩個德國軍。
同樣,在卡緬涅茨一波多爾斯基的包圍圈中,有一個武裝黨衛隊最精銳的裝甲軍——豪塞爾的武裝黨衛隊第二裝甲軍。在哈爾科夫戰役中令蘇軍頭痛並發誓要消滅掉的豪塞爾軍,又一次以其頑強的鬥志和百折不撓的決心,顯示了武裝黨衛隊王牌部隊的不同凡響。第二裝甲軍在突圍戰斗中,似一柄鋒利無比的尖刀,很快在卡緬捏茨一波多爾斯基包圍圈上割開了一個缺口,並掩護整個德國裝甲軍團沖出包圍後,才最後撤離。豪塞爾軍這次成功的突圍,為希特勒的「大西洋壁壘」防線保留了一支主力部隊。
黨衛隊部隊戰斗的結果有時獲得輝煌勝利,有時取得微不足道的成果,或是完全沒有取得成績。但是,不論每次具體作戰行動勝負如何,最終的結果都是:遏制住了敵方的挺進。
然而,武裝黨衛隊王牌部隊在軍事上的勝利,卻掩蓋不了它已經被打得焦頭爛額的現實。「維京」師在切爾卡瑟突圍時,丟失全部坦克、全部裝備和一半人員。而早在1943年,這些王牌師的三分之一人員,就已長眠在蘇聯地下。不過,武裝黨衛隊王牌師所蒙受的沉重損失,也說明一個問題:如果這種損失加在任何一支陸軍頭上,這支陸軍肯定早已一蹶不振,更不可能在切爾卡瑟和卡緬涅茨一波多爾斯基的突圍戰中繼續發揮骨幹作用。盡管如此,武裝黨衛隊黑色輝煌背後的陰影,還是嚴重影響了它的士氣和德國人的心態。連年征戰,武裝黨衛隊人員大量損失,趾高氣揚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在一連串沉重打擊下,武裝黨衛隊減員高達百分之七十至八十,兵員補充日益困難,就連兵員補充專家柏格爾也黔驢技窮。各地兵源補充處辦公室的每份新報告都證實,德國人被關於這些部隊的野蠻作戰方式和慘重的流血傷亡嚇壞了,不再有參加曾讓他們引以為驕傲的部隊的積極性。這種狀態在1944年下半年時,就更嚴重了。僅在6月22日至11月19日之間,武裝黨衛隊就損失一千二百三十九名各級領袖和三萬五千三百七十七名隊員,其中死亡一萬三千零三十七名。
物資裝備的消耗大大超過補給,大批坦克因得不到及時維修而成為一堆廢鐵,坦克的數量跌到只相當於戰前一半的水平。武裝黨衛隊元氣大傷,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部隊內部又發生了蛻變。昔口支撐著武裝黨衛隊的精神支柱和對元首的信仰,在1943年前後已瀕臨坍塌。隨著德軍的節節敗退和武裝黨衛隊殺人如麻的昭彰劣跡,德國的廣大青年,以及那些曾羨慕、追隨這支部隊的外籍青年,開始對「黑色軍團」由敬慕、嚮往轉為厭惡躲避。一時間,武裝黨衛隊設在各國、各地的徵兵辦公室一片冷清,武裝黨衛隊只好強行徵兵,兵員質量一落千丈。1944年10月1日,在一場令武裝黨衛隊崩潰的戰役中,它失去了三十二萬人。
武裝黨衛隊、尤其是它的王牌部隊的輝煌的光環正在慢慢消失,各師受著人員傷亡日益嚴重的威脅,使之發出的求援呼聲明顯地尖銳刺耳起來。特別是因為黨衛隊中央技術管理局補充處撥給的補充兵員,嚴重地改變了部隊的中堅性質和戰斗水平。過去,武裝黨衛隊的士兵被崇拜希特勒和為新德國服務的信念所鼓舞,狂熱積極地走上戰場。這些年輕的黨衛隊士兵、理想主義者,飄飄然不可一世地自以為除了獻身於他們心目中的領袖和德國以外,就再沒有其他更加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然而,遼闊的俄國土地上的墳墓和十字架證實了他們的悲劇性錯誤,並讓整整一代人共同嘗到這個悲劇性錯誤的苦澀。在第一批和第二批黨衛隊士兵倒下之後,發現了一大批真心實意或所謂志願參戰人員,這些人員缺少他們已故先驅的天真信念、狂熱追求,他們在血腥和恐怖的戰場上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執行任務時往往十分反感。特別令武裝黨衛隊憂慮的是,這些人員沒有已故者的熱情,不僅疑慮重重,而且素質極差,給部隊帶來一種與那些創造了奇跡的先驅者截然不同的精神狀態。 武裝黨衛隊的王牌部隊在內外因素的打擊下,戰鬥力明顯下降,它們原有的世界觀也被殘酷的戰爭和巨大的消耗擊碎了。官兵對元首至死不渝的忠誠已大大減退,有的高級軍官在行軍禮時拒不呼喊「萬歲,希特勒!」而代之以「萬歲!」。有的部隊乾脆穿上沖鋒隊傳統的褐色襯衫招搖過市,氣得黨衛隊全國領袖七竅生煙。當年那種在整個德國軍隊中引以為楷模的嚴明的軍紀和高昂的士氣也盪然無存。大量官兵精神頹廢,情緒低落,消極厭戰,因紀律鬆弛而頻生事端。以這些王牌師為首的武裝黨衛隊已陷入了嚴重的危機之中。盡管,在最後一次大戰役——諾曼底登陸中,這些王牌部隊又打了幾個不錯的勝仗,但仍然無法改變它們江河日下的命運。
就這樣,這柄為希特勒征戰東西方立下赫赫戰功,象徵血腥、恐怖和死神的黑色利劍,這支曾被喻為戰無不勝的王牌軍,在經過短暫的黑色輝煌後,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狂濤巨浪中,沉入了永久的黑色深淵。
㈤ 二戰期間德國國內狀況
德國 大量囤積戰爭物資,到開戰時,德國已經儲備了足夠全國食用兩年多的糧食、糖,27萬噸豬油、腌肥肉和黃油,以及大量的飼料用燕麥、玉米。還囤積了很多皮革、布匹和絲綢(可以用來製作降落傘等戰爭物資)。
1939年10月1日德國:麵包和麵粉配給制度開始實施德國品嘗食品配給的滋味
盡管德國人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他們在國內卻面臨限制。食品配給卡在8月28日開始使用,現在范圍包括肉類,奶製品、糖、蛋、麵包、穀物和水果。對於不同類型的食品有不同顏色的卡片。
利用可資利用的東西來好好持家是帝國食品和農業部給德國消費者的信息。納粹急於避免上次戰爭中遇到的食品短缺;從1939年8月宣傳就集中於自給自足,農民被告知盡量利用土地和家畜,戶主們被力勸種植蔬菜而不是花卉。配給(大約每人每星期16盎司肉和10盎司脂肪)已經導致黑市商人出現,對此從上年 9月份開始嚴厲懲罰。
1939年3月希特勒同羅馬尼亞卡羅爾國王達成協議,德國將從羅馬尼亞豐富的普洛耶什蒂(Ploesti)油田獲得供應,而1940年5月27日卡羅爾同意進行甚至更緊密的合作。德國的地位因在1939年同斯大林達成的協定而得到進一步保障,根據該協定它將從俄國的高加索獲得石油。德國也大量生產合成石油。
盡管盟國計劃中的轟炸高加索油田因害怕政治復雜化而放棄,而攻擊羅馬尼亞在這個國家仍保持非交戰狀態時不能作為一個選擇,但對德國的海軍封鎖正阻止德國從其他地區輸入石油。
德國同英法開戰後,雖然市面物價並不十分騰貴,但普通的日常用品大多需要按戶口配給的購物券或購物許可證才能買到,如果要購買超過許可證數額的食品,就要付出加倍的價錢。從1939年夏天開始,柏林人每人每周的配給量是麵包2250克、肉700克、人造黃油280克、糖280克、人造果醬110克、豆子150克、人造咖啡63克、奶製品、脂肪和油420克、牛奶1.4升(只有孕婦和兒童可以購買全脂牛奶)。德國人的飲食本來像其他歐洲人一樣以肉類為主,每周只配給700克的話,做熟之後只有薄薄三四片而已,新鮮蔬菜和魚也很難看到。在肉鋪和地貨鋪的門前,常常可以看到排著長隊、手持菜籃的主婦。如果看見婦女帶了孩子在某家店前等候,這家店一定是有糖果出售;煙紙店前則是衣冠楚楚的男士們,他們排上一兩個鍾頭的長隊,只是為了買幾支雪茄或者一聽香煙。要是這些癮君子們運氣好,買到了想要的商品,想進酒館喝杯啤酒透透氣,那麼他們除了酒錢外還要再加一種「戰時附加稅」。
柏林街頭的公共汽車是難得看見了,電車也大多改成了女司機,其中有不少妙齡少婦,因此搭車的男人們突然增多。女人們都放棄了皮鞋,改穿木底布面的女鞋,走在人行道上「踢拖踢拖」好像日本女人的木屐。拜戰神之賜,在街上牽狗而行的女人也少見了,所以柏林街道上著名的狗屎也少得幾乎沒有了,因此大受清道夫歡迎。
柏林,39年11月12日下發了衣服配給卡,可以看到許多德國人的臉都拉長了。男人、婦女、男孩、女孩和嬰兒的配給卡都各不相同。除了嬰兒的配給卡外,每個人的卡上都有100點。買一雙短襪或長襪只花5個點,但是你每年只能買5雙襪子。一套睡衣要花30點,幾乎相當於配給卡總額的三分之一,但如果你買睡袍的話,就可節省5點。一件新大衣或西服套裝將花掉60點。普通成年人衣服配給卡(購買衣服還要受季節限制),從12月1日到4月1日可以購買:兩雙短襪,兩條手絹,一條圍巾和一副手套。從4月1日到9月1日:一件襯衫,兩副衣領和一套內衣。在一年的其他時候:兩條領帶和一件汗衫。從此以後嬰兒也必須使用服裝配給卡。當一個國家連尿布也短缺時,它的經濟確實是夠緊張的
40年聖誕節,德國政府在聖誕節對配給制也稍微放鬆了一些。每人可得到四分之一磅奶油、100克額外的肉,在聖誕節這一周可得到4個雞蛋,而非以前的 1個雞蛋。——額外26盎司(750克)大米和蔬菜,加上剛過1磅(500克)的糖、果醬和咖啡。但是額外配給不能阻止黑市上不斷出現的食品和禮品交易,多特蒙德(Dortmund)的黨衛軍本月的一份機密報告說:「追捕野味和家禽在一段時間之前就開始了,並且高價出售」。每磅鵝肉要花費10個帝國馬克。
聖誕樹開始出售了,但立即被人們搶購一空。所有地方的人們都地企圖使這個聖誕節看上去與和平年代一般無二。在櫥窗里擺著那麼多好東西,但是人們卻不能買,因為按照政府的命令,將它們擺在那裡只是為了展覽。德國人在聖誕節往往會相互饋贈衣飾、肥皂、香水、糖果等禮品,但今年這些東西都實行了配給,他們必須送別的東西。今天在擁擠不堪的商店裡,他們大多是購買書籍、收音機、留聲機、唱片和珠寶。
40年的元旦,希姆萊突然決定取消允許咖啡館和酒吧在新年夜通宵營業的決定,而且警告公眾在那天晚上不得過量飲酒,所有人都必須在新年夜凌晨1點前關閉店鋪。
40年的冬天寒氣逼人。窗戶外氣溫低到零下15度。德國一半的人口都在家中、辦公室或工廠里挨凍,因為沒有煤。街上那些可憐的人們,用童車推著或肩膀扛著一袋煤回家。每個人都牢騷滿腹。沒有什麼會像持續寒冷這樣消磨士氣。實際上半年的配給制度和物資短缺,已經極大打擊了德國民眾的士氣和對納粹政權的忠誠度,如果不是40年德國在西歐的閃電戰的勝利大大豐富了國內供應,德國的士氣才重新得以鞏固。
1940年德國佔領丹麥後,柏林市場倒是繁榮了一陣,大量原本銷往英國的雞蛋、牛油、煉乳和鹹肉被運往德國,其價值達8000萬克朗之巨;再加上從挪威運來的青魚,大大緩解了柏林的食品危機。從9月底開始,每周又平均有2.5列火車滿載荷蘭的農產品在柏林郊區的幾個車站卸貨。通過搶劫富得流油的西歐和北歐國家,希特勒保證了首都的老百姓餐桌上看上去不那麼寒酸。
法國的投降令柏林人很是興奮了一段時間,人們紛紛議論說同英國的和平大概也要實現了。
事實上,與英國在1940年窘迫的處境相比,德國人民的生活在該年達到了戰時的最高水平。從被佔領國家運來的大量農產品、肉類和奢侈品繁榮了德國的市場,被佔領國家支付的巨額佔領費更使得德國得以將這些國家的消費品市場搜刮一空。
希特勒午餐吃得很簡單,往往是一份燉蔬菜或蔬菜煎蛋卷。他當然得算是素食主義者、禁酒主義者和禁煙主義者。他往往會邀請一個小圈子裡的人共進午餐,包括三四名副官、赫斯、新聞官迪特里希博士,有時也包括戈林。在這種宴席上,會擺上一種專門為希特勒釀制的酒精度僅1度的啤酒,有時也會擺上一種用酸白菜釀制的叫作「赫爾夫」(Herve)的飲料,其中加了一點摩塞爾河(Mosel)葡萄酒調味。
記者威廉·夏伊勒在940年12月回憶:
德國已經被封鎖了一年半了,但是封鎖既沒有給德國國內帶來飢荒,也沒有影響德國的戰爭機器的運轉,德國人的伙食還是勉強過得去的,雖然也許在美國人看來這樣的伙食難以下咽,但是由於一個世紀的磨練,德國人已經習慣了以土豆、捲心菜和麵包為主的飲食結構,而這些食品的儲備還是相當充足的。他們所缺乏的是肉類、脂肪、黃油和水果,現在他們每個星期只有一磅的肉類,四分之一磅的黃油或者人造黃油的配給,沒有和平時期多,但是他們還是可以接受,只是富含維他命的水果短缺的矛盾比較尖銳,去年冬天的嚴寒摧毀了德國大部分的水果作物,現在市面上唯一能買到的水果只有蘋果,而且還都是為小孩、病人、孕婦們預留的,去年冬天我們根本沒有見過香蕉和桔子,這個冬天看來也不會有這些東西,所以劣質的維他命葯片就配備給了軍隊和孩子。德國人沒有咖啡、茶、巧克力和水果,每個星期他們只能吃一個雞蛋和很少的肉類和脂肪,但是除此之外他們什麼都補缺,所以在可以遇見的未來,德國也不會發生飢荒。
如果戰爭會持續很長時間的話,那麼衣物將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德國的羊毛製品以及棉花幾乎都是全部依賴進口的,現在德國對於衣物的分配是建立在這樣的假設上的:所有德國人的衣櫃里儲備衣服都足夠堅持到戰爭結束和封鎖解除的時候。絲織品的短缺不但普通的民眾有切膚的體會,就是軍隊也感到情況吃緊,每到冬季軍隊為士兵准備的防寒外套總是不夠用,希特勒的勞動服務組織穿的都是從捷克繳獲的制服,這個叫做「托特 」的組織里有幾千人從事的工作都是本來應該軍隊里的勞動部門承擔的工作,而他們甚至連制服都沒有,夏天我在前線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穿的都是由粗麻布製成的平民服裝。為了緩解原材料的緊缺,絕望的德國人研發出了人造絲織品,特別是由纖維素製成的絲織品,德國號召家庭主婦捐獻不需要的破布和衣服用以再利用。這樣它們就可以被用來製造再生毛和棉絮——兩者都可用於人造纖維和人造絲的生產。
但是我卻不相信他們能讓8000萬德國人都穿上用木料製成的衣服。
至於那些進行戰爭所必須的原材料,情況是這樣的:德國的鐵礦含量豐富,從南斯拉夫和法國德國也能取得足夠的鋁礦來滿足巨大的飛機生產的需要,但是銅和錫卻非常短缺,但是德國有希望從巴爾乾和俄國來密布這一短缺的現狀。
至於石油,德國主管石油事務的Schell將軍說他對此一點都不擔心,當然即使他擔心也是不會承認的。但是我們必須知道以下事實:
1. 德國空軍所需要的燃油是完全不依賴進口的。所有德國飛機的發動機在設計的時候就是為了使用合成燃料的,合成燃油是德國以煤為原料自己生產的,現在德國的合成燃油的年產量大概是400萬噸,大大超過了德國空軍所需的燃油數量。英國如果要使德國陷入危機,那麼就可以攻擊這些把煤加工成燃油的工廠,事實上英國也正在嘗試,他們擊中了萊比錫附近和斯德丁的石油加工廠,但是這樣的破壞程度遠遠不足以癱瘓整個德國的人造石油工業體系,甚至連實質性的影響都沒有達到。
2. 德國已經控制了羅馬尼亞用於進行石油出口的油田,而且還和蘇聯達成協議,至少每年可以從俄國進口100萬噸石油,但是我懷疑在戰爭開始之後,蘇聯是否真的向德國輸送了這么多石油。
3. 在戰爭開始之前,德國本身就擁有大量的石油儲備,而且挪威、荷蘭和比利時的陷落也使德國在石油上揀了大便宜。
4. 民用石油的用量幾乎被削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私人轎車和沒有實際運載能力的卡車是不允許開動的,而且當局嚴格禁止使用石油進行取暖。
據我個人的猜測,德國的石油是夠用的,而且他也有能力獲得足夠的石油來滿足軍事上的需求,至少在兩年之內,德國不會出現石油短缺的現象。農民不受配給制度的限制而礦業工人由於是「重體力勞動者」得到的量比較大。燃油也是從戰爭開始就進行配額限制,反映出德國很關注其在盟軍海上封鎖下貿易航路的脆弱性。
1939年底平民每天的食品配給:
340克麵包(普通平民)或685克麵包(重體力勞動者)。
70克肉類(普通平民)或170克肉類(重體力勞動者)。
50克脂肪(普通平民)或110克脂肪(重體力勞動者)。
每日所需熱量折算:
普通平民:2570大卡
重體力勞動者(如建築工人):4652大卡
國防軍士兵:平均3600大卡,戰時4500大卡(德國聯邦國防軍野戰食品迄今仍沿用這個熱量配給標准)。
各個被佔領國家和衛星國在向德國提供原料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1943年德國使用的原料中,55%到100%的鐵礦石、硫、硅、氮都來自被佔領國家。從1941年開始,德國有規律地用火車將在蘇聯繳獲的戰利品運回國內,以保持他們的生產速度。在德國人建立的「歐洲新秩序」下,歐洲每個國家都要為供養龐大的德國而耗盡力量。
俄羅斯提供勞動力和各種原料,烏克蘭提供小麥玉米和肉類,丹麥和荷蘭提供乳酪、肉類和黃油,挪威提供電力,和對生產裝甲鋼至關重要的鉬礦.瑞典提供鐵礦石,瑞士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匈牙利提供鋁礬土,羅馬尼亞提供石油和小麥,捷克斯洛伐克提供軍火,比利時提供鋼鐵和機器,西班牙和土耳其提供鎢,鉻等戰略金屬.法國則提供從糧食、酒類到鋼鐵、鋁、武器、引擎、汽車……當然,與戰爭無關的私人小汽車、電冰箱、真空吸塵器和鋼琴等消費物品在戰爭結束前,都不準再生產。
使用配給卡的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標准從1942年底開始降為2078大卡,食物配給的不足已經開始影響1924年以後出生的士兵的體能水平。
1943年底降為1980大卡,1944年底降為1670大卡,德國投降後的1945年底降至最低,1412大卡。1942年底,食物配給的不足已經開始影響1924年以後出生的青年的體能水平。
1943年底歐洲德國佔領區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
巴爾乾地區:1305大卡
比利時:1320大卡
法國:1080大卡
荷蘭:1765大卡
波蘭:855大卡
荷蘭的每日熱量配給之所以較高,除了因為與德國同屬日爾曼民族,更重要的是荷蘭在戰爭中為德國提供了大量兵員!
德國佔領下的法國,對美食的熱愛因新頒布的有關什麼可以吃喝的限制而受到打擊。在賓館和餐館里進餐被限制在兩道,其中只有一道可以是肉菜,而且酒的銷售將被限制在每星期四天。為防止囤積,在銷售的罐頭上用釘子打孔。在家裡吃飯也不例外:配給卡將開始使用,包括麵包、法式糕點和巧克力在內的食品或者被限制,或者乾脆被禁止銷售。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在不做激烈運動的前提下,每天消耗1800大卡熱量,因此,德國佔領區平民的每日熱量配給不能維持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於是,歐洲黑市猖獗,人們只能以10倍於正常的價格購買必須的食物.飢餓和因為營養不良造成的疾病肆虐歐洲大陸!
肉食品的生產特別受到影響,歐洲的消費肯不得不越來越依賴素食。飢餓的現象出現了,有些地方甚至有人餓死,但是在1945年以前,這種情形只限於歐洲的非日耳曼人。德國不顧佔領區糧食的匾乏,徵收了大量的糧食,不是運到德國去,就是供應佔領軍。
戰爭爆發時,德國必須養活將近八千萬人。在戰爭過程中,有一千二百多萬人被動員入伍。這些人雖然對工業或農業生產沒有貢獻,卻必須配給他們從二千七百五十至三千五百五十卡路里的口糧。應征入伍的人中,有七百萬人由外國工人和戰俘所代替。他們雖然多半隻靠劣質的和單調的飲食來糊口,可是如果要他們到工廠和農場去乾重活,那就不得不給他們足夠定量的澱粉質食物。因此,在戰爭期間,平民和軍隊所需要的糧食總數比戰前的水平至少高出了百分之二十。國內供應量和總需要量之間的差額全靠在佔領區大肆征糧來彌補。
最受歧視的是猶太人。1942年9月以後,猶太人不準獲得任何肉類、肉製品、蛋品、糕餅、白麵包、全脂牛奶、脫脂牛奶或任何不經特別許可而分配的食物。發給猶太人的麵包證只准購買黑麥麵包。猶太兒童和青少年只獲得一般消費者的麵包配給量,他們沒有人造蜂蜜,沒有可可粉,沒有額外配給的果醬,他們也沒有資格獲得全脂牛奶。凡是德國人有權享受的所有其他補充配給,同等身分的猶太人則一概沒有。
1943年以前,德國國內對所有消費品實行嚴格的配給,再加上被佔領國家源源不斷的貢款,以及衛星國的進貢,德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對其他歐洲國家還是比較高的,僅次於美國,德國人民的飲食也是在戰爭進入了1944年後才逐漸變壞。
隨著戰爭局勢進一步惡化,柏林的供應再度變壞,而且家庭婦女們還受到號召,交出家裡的「多餘」衣物、廢銅爛鐵、鋁鍋鋁盆。甚至連勃蘭登堡門也不能在戰時徵集活動中倖免:1943年2月,一群柏林消防隊員爬上門頂,將勃蘭登堡門的銅皮屋頂全部拆下來送去熔化。
德國被迫將動物蛋白質改為植物產品。德國人的總的食品消費量中只有百分之三十來自葷食品,而在其他工業國家裡則有百分之四十。德國人的大部分蛋白質消費量來自素食品,而在其他工業國家裡大部分蛋白質則來自葷食品。
,德國為了解決糧食的嚴重不足,就開始研究利用培養酵母菌來生產蛋白質.其方法是將木材和造紙廢水轉化為糖,由於這種酵母蛋白經壓榨後很像豬肉和牛肉,所以被譽為"人造肉"年產量最高達50000噸,
與此同時,在牛奶的利用方面也厲行節約。由於全脂牛奶的消費限於兒童、母親和從事有害健康的工種的工人,因而出產的牛奶大部分可以用來製造黃油。盡管這樣做並沒有改變牛奶中含有的脂肪總量,卻增加了可以得到的脂肪的供應,從而在戰爭時期一直維持了令人相當滿意的脂肪配給。
油料作物、土豆、蔬菜這些適於種植的農作物的增產,影響了德國牲畜的總數,尤其因為海外供應的濃縮油被封鎖切斷了,而國內供應的敖皮也由於出粉率高而有所減少,在戰爭的五年中出粉率由百分之七十七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九十以上。奶牛主要靠家庭的飼料喂養,因此牛奶的供應保持在高水平上,但是豬的總數不得不減少。到戰爭結束時,總數下降到戰前水平的大約百分之六十。豬肉和豬油的產量下降得比豬的總數甚至還要多,因為缺少穀物和土豆作飼料、屠宰下來,豬肉重量和豬油含量都減少了。
43年後的麵粉供應開始緊張,必須在國民吃的麵包中摻用大麥粉和土豆粉以及其他成分,食品生產在德國就無法跟人口的增長同步,因此在戰爭開始時它馬上就陷人了供應不足。從1914年10月起,所有德國的磨坊都必須加緊碾磨穀物。麵包師必須在白麵包中添加一定量的黑麥。黑麥麵包中則經常摻入土豆粉。戰時麵包的常用縮寫為「K麵包」,不久以後,就有一批規定協調這種麵包的生產。這時,白麵包中必須含有至少10%的黑麥面;黑麥麵包中又必須至少摻5%的土豆粉或澱粉。盡管如此,麵包供應依然很緊,在戰爭進程中越來越不足。
當時留學德國的季羨林先生回憶:我們中國人本來吃肉不多,我們所謂『主食』實際上是西方人的『副食』。黃油從前我們根本不吃。所以在德國人開始沉不住氣的時候,我還優哉游哉,處之泰然。但是,到了我的「主食」麵包和土豆限量供應的時候,我才感到有點不妙了。麵包少且不說,實質更可怕。完全不知道裡面摻了什麼東西。有人說是魚粉,無從否認或證實。反正是只要放上一天,第二天便有腥臭味。而且吃了,能在肚子里製造氣體。」
德國的消費品配給嚴格而有效,不僅食品列入配給,從衣服,鞋帽,香煙和烈酒都列入配給名單.
德國每人都有一本供應卡,例如,在餐館就餐,點菜後除交納現金,還需要從供應卡扣除飯菜已經明碼標定的食油,肉和蛋的定量,在購買衣服,鞋帽時也是同樣,例如,每年供應兩件襯衣,那麼,在付款時必須有供應卡的布票,但是,買30馬克的高級襯衣還是15馬克的襯衣有選擇的自由.
由於德國缺乏橡膠,因此從軍靴靴底到軍帽帽檐一律改用皮革製造,省下寶貴的橡膠製造輪胎!
德國士兵在回國休假時使用特種食品供應卡。麵包證和食品供應卡一起印刷在一張硬紙片上,需要多少麵包就用剪刀剪下多少克的麵包證,和士兵證一起使用就能享受對戰時探家士兵的免費食品供應。
41年的冬天,德國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在莫斯科城下的冰天雪地破滅了,此時,德國國內,人民的日子也不好過,除了要響應政府的號召為軍隊捐獻過冬衣物,還不得不忍受冬季取暖煤炭供應的削減,為了戰爭消耗,德國人開始體驗節衣縮食,挨冷受凍的滋味!
當盟國一知道德國在俄國作戰的第一個冬天嚴重缺乏寒衣的情況後,就開始大規模地采購寒衣。在1942年中,以一千萬英鎊的價值買迸了總數近二萬五千噸的物資,采購范圍從羊皮外套和羊皮襯里的手套到羊毛舊衣和牛毛。德國搶購這些商品被認為是它的儲存減少,處境日益困難的明證。
經濟作戰部的意見是,雖然在它早先對德國物資匾乏情況所作的估計有時過於樂觀,但無疑已發現這時德國在對俄戰役中的衣著供應上是真正窮於應付了。
德國政府告訴每一個家庭,土豆現在應當只以帶皮的形式上桌,」它說:「最重要的是,在飯館和餐廳里,不可使用土豆削皮器。」
43年,義大利退出戰爭,橙子從此在德國人的餐桌消失了.
44年底,蘇聯幾乎收復了包括烏克蘭的全部國土,法國也為盟國解放,於是,肉,雞蛋和葡萄酒從德國人的餐桌上大大減少了!
從41年到45年盟國對德國城市毀滅性的轟炸,使得50萬德國平民喪生,數百萬人房屋被毀,無家可歸,納粹德國政府表現出非常的高效率,每當大轟炸剛剛結束,那些情緒低迷飢腸轆轆的難民,很快會看到,廢墟和瓦礫得到快速的清理,傷員受到妥善救治,政府的卡車迅速運來大桶的熱湯,抹著厚厚黃油夾著雞蛋和香腸的三明治,以及各種衣物,甚至還有兒童玩具,這堅定了德國人民在整個二戰期間對政府的信心.
德國人43年工作周的平均工時從47小時增加到了49.2小時,數量不斷增加的外國勞工以及戰俘將被迫在德國工廠工作。軍工仍居於最優先的位置,納粹當局以煙草或者白蘭地的形式向軍工工人提供生產效率津貼,並承諾為參加工作的母親們改善條件。但在生產率驅動中也有更嚴厲的一面:勞動力也被包括轉移到集中營在內的對「懈怠」進行懲罰的多種威脅所驅動。
1944年的德國配給標准,普通平民每人每星期
麵包2000克,
肉食或香腸900克
食糖140克
油脂140克
奶油80克
咖啡30克
雞蛋1個
香煙20支或雪茄10支.
1945年的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對於許多柏林人是難忘的,主要是在這天發放的額外配給
香腸500克,大米500克,豌豆250克,蔬菜罐頭一個,黃油50克,咖啡50克-----
要知道如果沒有這些額外的配給,是無法堅持到10天後柏林戰役結束的!
在戰爭的頭五年裡,德國人的飲食一直是單調的和不太可口的。它充斥著體積大、長氣力的食物,而缺乏高質量的蛋白質和礦物質,不過並不嚴重缺少任何重要的質下降到戰前水平的四分之三,可見的和不可見的脂肪下降到三分之二。對一般消費者的供應量始終就不十分充足,但是對家庭作為一個整體來說,飲食通常至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最低營養。
德國人民的健康並沒有由於缺少食品而受到損害。工廠中生病和缺勤的比例並不過高。在出現這種情形時,主要是由於工作過度和在猛烈的空襲下生活條件普遍惡化,而不是由於營養不良。在1943—1944年的冬天,流行性感冒席捲了德國,而到戰爭結束時,還出現了某些輕微的皮膚病。在其他方面,德國人民的健康和營養情況,在戰爭中自始至終都保持得非常好。甚至在德軍最後崩潰而帶來的苦難時期,多虧了地方緊急配給,人民還是得到了最低限度的食品供應,從而避免發生騷動。
德國在希特勒的領導下,1940經濟總量達到561億美元,基本度過了經濟危機,當然有佔領下西歐的經濟支持,軍火工業生產開始全面的運轉,其軍火產量在 1939年就已經超過英法之和,以坦克生產為例,,1943年達到了7600餘輛,隨即就有3000多輛開往庫爾斯克,後來多生產虎豹坦克,數量有所下降,質量卻在上升,二戰期間共生產24000輛坦克。由於盟軍的轟炸和資源短缺,軍事上寡不敵眾,德國經濟在1945年開始出現崩潰.
45年,德國戰敗了,德國彷彿是被納粹和希特勒催眠率領著經歷了一次,絢爛輝煌而又結局黯淡慘烈的夢,當一切結束的時候,德國才發現,在揮霍了日爾曼的狂想,復仇,激情和努力後,收獲的仍然是貧窮飢餓與殘垣瓦礫。45年底德國人每天的食品熱量只有1400大卡,是1942年的一半!普通人連吃飽一頓黑麵包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奢侈,曾經幫助中國救護南京大屠殺中的難民的德國友人拉貝博士,此時,也在德國忍受著飢餓的煎熬,知恩圖報的國人為拉貝博士寄去了煉乳,巧克力和罐頭,以解燃眉之
㈥ 二戰希特勒為什麼會失敗
不想復制網頁觀點,鄙視復制網頁來回答的人。我個人覺得1在他沒徹底打敗英國的時候,選擇了進攻蘇聯,這是致命錯誤,當時這兩個國家都算強國,他一敵二,很多兵力抽不上,這也給了已經奄奄一息的英國喘氣的機會。2這時他的小夥伴墨索里尼又被希臘的問題困擾,而作為軸心國,希特勒必須派遣德軍去助陣,這又削弱了蘇聯前線的戰鬥力。3而在這種危急時刻日本又在太平洋偷襲了珍珠港,把美國也捲入了戰爭,從而激起了各國反法西斯的斗爭情緒,使很多本保持中立的國家也加入進來。4美國開始派兵同英國共同作戰,他們首先進攻義大利並收復義大利之前所佔領的北非一帶,導致墨索里尼重建羅馬帝國的美夢破碎,加之義大利軍對厭戰人民拒絕戰爭,所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墨並被軟進,而新政府則很快聯絡盟軍,准備一起攻打德國,退出軸心國,這樣也就導致希特勒失去一個盟友多了一個敵人這也加速了德國的失敗步伐。7攻打莫斯科時是冬天,而士兵穿的是單薄的衣服,體力透支根本無法作戰。8最終在英美蘇等國的聯合攻打下,曾經傲視群雄的德國終於慢慢倒下,最後英美攻入柏林,希特勒知道大勢已去,舉槍自殺,一代梟雄最後死在了地堡下。不能不說他的失敗有一定的自負因素他太高傲,在沒有徹底滅掉英國的時候進攻了蘇聯,這是他失敗的最致命一點還有他那拖後腿的夥伴義大利領袖墨索里尼。 他利用當時政局危機,發揮他出色的演講能力,征服了民眾,趁政亂成功登上總理寶座,在後來興登保死後成功繼任總統,集最高權利於一身我個人和崇拜他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