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時蘇聯是如何反攻德國並打敗德國的
1942年11月19日上午,瓦圖京和羅科索夫斯基從北邊發動進攻。第2天,在由於濃霧而推遲了幾個小時後,葉廖緬科從南邊發動進攻。11月23日,他們已在卡拉契附近會師,合圍了德軍第6集團軍,還有第4裝甲集團軍的一個軍。
斯大林立即指示華西列夫斯基集中力量開始實施土星作戰計劃,這是對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的敵人再加上一層合圍圈的大膽攻勢。這樣,在蘇聯軍隊掌握了羅斯托夫以後,在高加索的德軍的退路就被封堵了。
在南邊,德國人匆忙重新組織他們的力量,建立了頓河集團軍群,由陸軍元帥曼施泰因指揮。他一直打到接近鮑盧斯防線25英里的地方。但鮑盧斯沒有突圍與他會師。12月24日,斯大林批准了一次反攻,把曼斯泰因趕回到科捷爾尼科沃,並且更向南趕了60英里。曼施泰因放棄了給鮑盧斯解圍的努力。他集中力量防守羅斯托夫與塔曼之間的空隙,以便讓高加索和庫班的德軍部隊能夠撤退。
在西邊,土星作戰計劃因曼施泰因的進攻而作了修改,現取名為小土星作戰計劃,取得了成功,5天內前進了150英里。
在北邊,朱可夫協調指揮的進攻迫使德國人退出了維亞澤馬突出部,並把封鎖列寧格勒的敵軍打開了一個7英里寬的缺口。
1943年1月31日,德軍南部集團軍群投降。2月2日,北部集團也投降。
2. 二戰中德國如果調整戰略,有沒有可能打敗蘇聯
不能說完全沒可能。比如說避免急於求成,而採取循序漸進的策略。具體的說就是逐步擴張,穩步推進。等到准備的更加充分,再向蘇聯下手。
但這種方法在歐洲的中西部地區或許行得通,放到東歐的蘇聯,就未必可行了。因為在同時期(斯大林時代)的蘇聯是比較敏感的,且它對於東歐所執行的也是攻勢戰略(曾試圖與德國簽約,讓德國承認其在保加利亞或羅馬尼亞的勢力范圍)。所以此舉只能說在理論上或許存在最終擊敗蘇聯的可能性而已~~
再者,時間不等人。在二戰爆發以前,蘇聯已經完成兩個「五年計劃」,國家的綜合實力大大增強。如果德國再不搶先下手,先入為主。等到將來再動手,難度就會更大。所以說,希特勒發動巴巴羅薩計劃,閃擊蘇聯也算是傾盡全力了。正所謂成也蕭何,何敗蕭何。家事國事,皆同一理~~
3. 二戰時為什麼德國要進攻蘇聯
這是必定會發生的戰爭,因為納粹的基本政治訴求就是反共,不打蘇聯,它推行國家社會主義的合法性何在?這兩家自從納粹打垮德國左翼聯盟上台開始,就註定是宿命之敵,其實在西班牙,兩家已經打過前哨戰了。另一方面,納粹之所以獲得政權,和它大幅降低德國失業率有關系,而擴充軍隊和軍事工業是短期內降低失業率的不二法門(美國也是這么乾的),但是不打仗的話,這招很快就會成為國家財政的毒瘤。所以從意識形態和政治實務兩方面,蘇德戰爭都非打不可。
誰都清楚是遲早的事情,更不要說蘇德戰爭前期,德國這邊利好消息極多。實際上蘇德戰爭初期進展說明德國的戰略預判是對的,第一,蘇軍在西部前線確實擺下了大量軍備,開打只是誰先動手的問題,第二,經過大清洗,蘇軍的應變能力確實很渣,軍事思想落後,裝備陳舊,指揮員嚴重不足。在預計開打了會遍地爆勛章的西線指揮員系統中充滿大量靠政治運動上來的傢伙,結果一戰而潰,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前線坑隊友的事情層出不窮。因此開始很長一段時間,德軍的進攻確實如希特勒所言,就像往一座爛房子上再踹一腳而已。因此相比於死啃英國(一戰說明了海軍弱勢的國家啃英國是多麼困難,相比於政治孤立的蘇聯,打英國幾乎等於對抗小半個世界,太困難了),打蘇聯顯然更加合算,實際上從外交上也是這樣,如果能擊垮蘇聯扮演共產主義終結者的角色,德國和西方世界的矛盾極可能會有所緩解,從政治牌面和實力上,德國都有可能讓美英屈服,承認他獨霸歐洲大陸的事實(美國此時態度曖昧,因為德國對英法動手,應當說此時美國孤島政策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但是如果蘇聯被幹掉了,那美國就需要三思而行)。
但是戰略預判常常只能猜到開頭,沒想到德國的進攻倒是把斯大林的大清洗留下的政治大坑填滿了。蘇聯的動員能力超出了希特勒的想像,大清洗使得民間政見分子大量消失,也使預想中揭竿而起的景象不見蹤影(雖然有,但是幾乎沒有太影響戰局)。而且蘇聯的縱深工業建設也超出了德軍的預計,大量分布在烏拉爾山以及以東到西伯利亞廣大地區的勞改城市迅速成為大後方基地,無數受清洗的人乾脆在勞改營里支援起前線,比如圖波列夫。斯大林則靠著戰爭迅速把大清洗造成的政局以戰時體制又整理起來,只要等到一場勝利,搖身一變就是戰爭領袖(沒有什麼比一場抗擊入侵的戰爭更加適合獨裁體制了,斯大林和希特勒在這一點上情投意合,納粹雖然是進攻方,但在國內宣傳上卻是以抗擊共產主義\西方資本主義進攻為號召的,在這種局勢下,政治上的高壓局面會受到最大限度的容忍甚至迎合和追捧),一下子把分數賺回來了,而且還有大把才俊在勞改營里等著他點將來將功贖罪。而且希特勒好死不死先西後東,結果還給蘇聯就這么找到一大群不計前嫌的西方盟友。再加上俄羅斯大地天然的有來無回屬性,毛子軍隊天然的抗擊打和死纏爛打能力(毛子歷史上以爛泥仗著名,持久戰專業戶,很少有痛快的贏,更少有痛快的輸,和毛子對抗,無論是土耳其、普魯士還是法國還是日本,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還沒完沒了,戰事往往漫長到讓對手無語)~~~
這盤開局大好的棋,就這么莫名其妙的翻過來了。
遙想當年,假如希特勒首先一門心思東進,而非把西進擺在前面的話~~~~
當然,這么干希特勒就沒法大搞國家社會主義,必須採取更加保守的國內政策,其結果也沒有後來那些事了。
4. 二戰時為什麼德國要進攻蘇聯
二戰時德國要進攻蘇聯進是因為:攻蘇聯是希特勒向德國民眾畫下的大餅。
德國的軍備得到迅速擴張。而要支持德國向外擴張,就必須要有穩定而充足的資源保障,而滿足德國戰爭需求的只有蘇聯。工業化是蘇聯崛起的重要基礎,在資本主義世界遭受經濟危機重創的情況下,蘇聯開始加緊了向外輸出無產階級革命的步伐。
西方世界的想法是默許和縱容德國崛起,並通過一系列措施促使德國和蘇聯開戰,最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坐收漁翁之利。面對德國法西斯的崛起,蘇聯並未坐以待斃,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曾多次向西方釋放和解信號,希望通過與英法等國的結盟,遏制德國法西斯的膨脹。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反法西斯陣營中做出最大貢獻的就是美蘇中英四國了(這真不是辱法,法國的二戰表現實在是丟人),這其中中國的角色很特殊,中國在這「四強」之中是唯一的弱國,當時完全是靠著血肉在抵抗虎狼之師一般的日本侵略者的,所以中國的傷亡非常慘重,直接死於戰爭的軍民1600萬,傷亡總計3500萬。
5. 二戰如果德國和蘇聯單挑,德國多長時間滅亡蘇聯
德國打不過蘇聯。蘇聯人民是戰斗的民族,從來沒有被打敗過。當年的拿破崙都已經打到莫斯科了,還是功敗垂成。
6. 二戰時期德國要想稱霸世界必須滅掉蘇聯日本必須滅掉中國對嗎
在未打下南京之前 希特勒的政策1向是聯合國民政府 要拉其做盟友 這樣蘇聯必然被打下 只不過日本進攻太快了 導致中蘇聯盟 所以就沒有形成跟德國聯盟
7. 二戰中如何能讓德國徹底擊敗蘇聯
希特勒尊重曼施坦因等前線將領的意見,不要越俎代庖。
8. 二戰德國怎麼沒打下蘇聯
德軍臨時決定不主攻莫斯科,失了先機,之後,加上天氣寒冷,就久攻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