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是怎樣克服1929年經濟危機
內外政策:
政治上:實行一黨獨裁專政,製造國會縱火案,打擊共產黨,迫害猶李亮中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
經濟上:國民經濟軍事化
文哪山化上:控制文化教育,鉗制思想
軍事上:廢凡爾賽和約,擴軍備戰
外交上:退出國聯;1936年德軍開進萊茵不設防區
(1)德國法西斯鍵亂專政的建立
原因:①根本原因:經濟危機引起社會動盪,壟斷資產階級希望建立獨裁政權。②直接原因:納粹黨打著社會主義民族主義的招牌,進行欺騙宣傳。
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總理,歐洲社會策源地形成。
② 各國如何應對二戰前的經濟危機
戰前,美國通過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遭到失敗,羅斯福上台並在1933年採取了金融業,工業,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加強國家干預經濟的改革,成功應對了經濟危機。史稱「羅斯福新政」。而德國的納粹分子則利用人們在危機中的信任,通過國會縱火案成功上台執政,並採取了軍事擴張的方式轉嫁經濟危機的影響,以抵禦經濟危機。日本則在軍國主義派發動兵變奪權後同樣採取對外軍事擴張的政策以抵禦經濟危機,主要對象則是中國,開始全面侵華。 戰後,因為遠離戰場,美國大發戰爭財,通過《布雷頓森林協定》的簽訂控制了國際金融和貿易,並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經濟迅速發展。1972年由於石油危機一度出現發展停滯和萎縮現象,但很快在第三產業的興起和90年開始的新經濟推動下迅速發展。 英國,德國則分裂成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在美國馬歇爾計劃的經濟援助下和歐洲逐漸走上聯合的道路,稱為歐洲共同體,發張成為今天的歐盟,相互援助,得以復興和發展。 日本則藉助美國發動越南戰爭,成為主要的前線軍火供應商,加上美親資本主義的援助與扶植,和自身科技和教育的發展,提出「科教立國」,並在二戰後迅速發展,成為二號資本主義強國。
③ 簡述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發生後,德國、日本和美國是如何應對的
危機中的德國失業率居高不下,民眾的反政府情緒高漲。在這一情況下,德國的右翼勢力逐漸掌權,並利用了德國民眾的對於前政府的不滿情緒,一步步的登上德國政治舞台的中央。希特勒政府上台後,為了減緩和轉嫁這一危機,一方面對外加緊侵略的步伐,另一方面在國內大力的發展以軍工業為主的重工業,此外,德國政府還「騙取」了來自英國等國的貸款,工業開始復甦,失業率明顯下降。此時的日本則明目張膽的走上了對外侵略的道路。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且國內存有大量封建殘余,勞動力沒有得到根本解放,工業化步伐落後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這次危機對於日本打擊很大,極高的失業率,階級矛盾的加劇,這使得日本政府迫切的需要用海外的資源來為自己的工業補充新鮮血液,所以他們最終選擇了發動了著名的九一八事變,並最終開始了對於中國的侵略戰爭。危機爆發後,美國的經濟遭受重創。羅斯福政府上台後,實行《國家工業復興法》,從提高工業福利和增加對於社會公共工程的投入以及加強國家對於經濟的控制等措施方面,逐漸的使美國擺脫了經濟危機。
④ 面對嚴重的經濟危機,德國中小資產階級是怎樣尋找出路的
面對嚴重的經濟危機,德國中小資產階級在苦悶、彷徨中尋找出路,提出「我們需要一種新時代的信仰」,「我們要改造社會、強烈地渴望一種進行改良、改善自己政治、經濟處境的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城市手工業者、小商人、小企業主強烈地希望,在大壟斷資本面前得到國家的保護,限制大工廠、大企業的勢力,以求生存,進而改善自己的經濟和社會地位。中小農希望政府推行保護關稅政策,降低地租,調整農產品價格,禁止拍賣地產,保持鄉村風格。官吏、職員和大學生希望保證就業,保持社會地位的穩定性。總之,自1930年起,中小資產階級強烈地要求改變現狀,希望建立一個有利於自身利益的新的強權國家。
⑤ 二戰後的德國是如何快速恢復經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