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最專注什麼

德國人最專注什麼

發布時間:2023-08-13 13:56:17

⑴ 為何德國工人每天工作六小時,製造業卻很成功

在貿易戰下,整個歐洲經濟並不十分繁榮,並且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低迷。然而,有一個國家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仍然強大,那就是德國,它被稱為歐洲經濟的領導者。為什麼德國人的工作時間如此之短,卻能如此成功?工作時間短?這怎麼可能?但這是事實。這是經合組織調查的36個成員國的工作時間表。德國的工作時間是所有國家中最短的,一年1371小時。平均而言,德國人一天工作6小時。這是什麼概念?

與我在中國每天無休止的被迫加班相比,我再高興不過了。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經過六輪談判,德國最大的工業工會德國金屬工會與西南金屬和電氣僱主協會達成協議。雙方同意從4月起給工人加薪4.3%,允許工人每周工作時間從標準的35小時減少到28小時,即每天工作5.6小時,同時保留重返全職工作的權利。


原因有三:1 .德國人的工作時間可以靈活安排,員工有很大的自主權。2.德國人工作時專注於工作,效率極高。當你和公司里的同事聊天、喝咖啡時,他們也在專心工作。3.與前一篇文章相比,德國人非常重視個人生活,一旦離開公司,他們不會讓工作侵蝕休息時間。此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德國人工作非常認真,但生活也非常嚴肅,這與我們的文化大不相同。在德國人眼裡,加班並不意味著你有多努力、多認真。相反,你的工作效率很低,所以德國人討厭加班。事實上,這種對待生活和工作的態度值得學習。我們不禁會想,有時候我們真的有必要加班嗎?是為了加班嗎?

⑵ 為什麼德國盛產高素質人才

德國孕育了許多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音樂節和科學家。至今,德國這片沃土上也還是人才濟濟,那為什麼德國盛產高素質人才呢?

綜上所述,德國的民族性格、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都是德國盛產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原因。

⑶ 德國人是怎樣培養「工匠精神」的

德國人稱「工匠精神」為「職業性」

「工匠精神」這個詞最近很熱,很多新聞媒體對工匠精神作了解讀。比如說新華網上有篇文章寫道:怎麼理解工匠精神?在個人層面上是認真的精神、敬業的精神,在企業家層面上就是企業家精神。也有報紙說,工匠精神就是要像過去那些老匠人一樣,專注自己的領域,精益求精。

德國人做什麼事情都精益求精,德國肯定也有「工匠精神」這個詞。那麼,「工匠精神」在德文中是怎麼翻譯的呢?

我查了很多資料,發現這真是一個糾結的問題——德國沒有合適的詞語對應「工匠精神」,可能「職業性」這個詞比較接近。因為除了技能培訓外,它還包括了道德標准、規范、知識、經驗等內容。

做飯人人都會,廚師可是需要經過培訓的。廚師也許能把一頓飯做得很好吃,但他們未必職業化。德國人經常說「職業性」,就是做事情能不能職業一點、專業一點。

最大的特點,是有標准可循

談到德國教育的「職業性」,就要來了解一下德國雙元制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在德國一般是指中等職業教育。所謂「雙元制」,簡單來說,就是學校與企業共同構成的完整職業教育體系。具體實施上,通常是企業根據需要先向社會招聘學徒工,再與該學徒工簽訂培訓協議,幫學徒工在職業學校報名注冊。學生有雙重身份,在企業里是學徒,在學校里是學員,一半時間在企業里實習、工作,一半時間在學校里學習。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最大的特點,是有標准可循。我們現在很多的職業教育學校,像是在踢一場混亂的足球比賽,球門不止有兩個,每個學校抱著一個球,你只要踢進球門,就可以說我進了球,並沒有標准可循。而德國的職業教育透明度很高,是2年的培訓還是3年半的培訓,傳授的知識、能力可以到什麼樣的程度等等,都是透明的。學生們知道自己參加這幾年的培訓後會得到什麼,企業也知道這個接受過職業教育的人能幹些什麼,這一點非常厲害。

為了做到這一點,德國在全國范圍內先制訂統一的標准。他們有一個全國性的企業培訓框架指導計劃,質量監控則由行業協會來執行,最後由行業協會來發放證書。

把學生當工具,還是當作一個「人」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讓學生喜歡做這個事情,要想辦法讓學生來積極主動地配合。把學生當工具,還是把學生當作一個「人」,這是兩個概念。德國教育非常強調學生的主動性。

現在的職業學校比較糟糕的一點是,因為考了這點分數而被分配進了這所職業學校,不管你喜不喜歡。在德國,讀職業學校的孩子也大多學習成績不太理想,很多人對自己的未來職業並不確定。所以,在就讀之前,德國教育機構會提供以下幾個步驟:一、職業指導;二、對那些能力不具備的孩子,可以有一個「預備年」;三、提供小范圍的預備課程;四、進行校外培訓。通過這幾種方式,為職業教育作準備。

其中比較特別的是「預備年」。這一年的學費都是國家承租的。現在企業對職工的要求更高了,一些孩子比較差一點,就到「預備年」去,上一些公共課、實踐課、專業理論課等選修補習課,把孩子至少補到一定水平。

20%的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承擔大多數費用

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大部分由企業完成,小部分由學校完成的。

在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中,學生會獲得兩張證書:由行業協會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那是有關學生一輩子飯碗的,有了這張證書很少會失業;還有學校頒發的證書。德國人說那是貼在牆上的,用處不大,只是表明你完成了一個學業而已。

在雙元制中,學校和企業這兩個元素是融合在一起的,是有很多內在聯系的。德國人認為,職業教育離不開企業真實的環境,而學校提供了系統的知識體系,也必不可少。

據統計,德國大約有20%的企業參與了職業教育,德國職業教育的大多數費用都是企業承擔的。企業為什麼願意這樣做?這來源於德國企業出於人力資源方面的考慮,也來源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教育不是學校的事,而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

首先,德國職業教育的導向預備教育,很值得我們借鑒。德國人認為,職業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而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德國的小學生很早就開始動手能力、生活能力的培養,孩子們很小就有去企業實習的經歷,他們的導向教育介入得很早,促使孩子較早對某個領域產生興趣。到了中學階段的導向教育,更有針對性。比如說,德國文理中學的孩子很早就開始到企業實習,11年級的孩子就基本明確自己以後要讀什麼專業。中學里還有一個學期是叫「社會認識」,鼓勵孩子去一些社會服務部門,比如養老院、敬老院,讓他們進一步了解社會。

在德國,除了像西門子、大眾這樣的大企業有自己的培訓中心,其他很多中小企業買不起用於培訓的大型設備。於是,就由行業協會建立公共實訓平台,一些企業提供不了的東西,由公共實訓平台來滿足。

要成就楷模,也要守住底線

「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避不開的話題,尤其在今天更是如此。

我們談到「工匠精神」,往往會想到大國工匠。中央電視台《大國工匠》節目中,都是一些國寶級的人物,對我們一般老百姓來講是可望不可即的。現在有一種導向,就是培養工匠就要培養大國工匠,於是,職業學校紛紛搞競賽、爭獎牌。

搞競賽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普通職業教育來講,拿了幾塊獎牌就代表職業教育水平高嗎?並不是。再回到「工匠精神」的本意,就是要踏踏實實、精益求精。成就一個楷模很重要,但是千萬不能以這來取代大范圍的技能要求。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要守住底線。德國的職業教育始終守住這樣一條線——最低標准不能動搖。西門子可以有高標准高要求,但是你只要搞機電就一定要拿到證書,至少證明你這個人是符合最低標準的,這也是我們講的職業資格和職業規范。談「工匠精神」,就是要讓所有工匠都守住他們的行業標准,有最起碼的職業道德和素養,在這個基礎上才能追求「大國工匠」的頂尖工匠。

把職業教育往「高大上」引導當然不錯,職業教育可以辦本科班,甚至辦研究生班。但事實上,很多進入職業教育的學生都承載著家庭的重負,將來要靠這門手藝養家糊口。我們的教育要讓這些孩子有一個飯碗,能養活自己,甚至養活一個家,不給社會帶來負能量,這是職業教育功德無量的事情。從這個角度出發,職業教育是一種讓生活更美好的教育。

⑷ 德國人做事最大的優點是什麼

德國風土人情

德國人的特點是勤奮、自信。嚴於律己的德國人很講究形式和准時,公私事宜必須事先約定時間並准時赴約。
未經預先約定想與德國人會面,是辦不到的事,如果因故需要推遲約會或取消約會的話,一定要打電話通知對
方。否則,不僅失禮,也被認為是對其的莫大侮辱。 德國人工作中講求效率,注重紀律,一絲不苟。

在業餘生活中社交活動繁多。有招待會,雞尾酒會,冷餐會,舞會等。此外,德國人酷愛旅遊,尤其是在冬夏
兩季。旅遊歸來後,喜歡聚集到朋友家中,設宴洗塵。

德國人是一個講究秩序的民族。每人都的有自己的"歸屬",甚至連每一樣東西也都有其"合適"的位置。外國人
在德國旅遊。第一個感覺是那裡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條。維持秩序的標志牌和禁令牌隨處可見。德國人出現在公
開場合以及與人交往時,講究舉止端莊,對人敬重適度,事事循規蹈矩。

俗話說:各地有各地風俗,德國當然也不例外。過去德國人把「作客」分為禮節性訪問,告別訪問、致謝訪問
、回訪、就職訪問、留宿作客和未婚妻作客等等。後來有人還發現了先生作客和女士作客兩種。首次接觸性的
作客,一刻鍾或半小時已經夠了。客人不帶什麼禮品,花束也不帶,主人也不招待什麼。作客的最佳時間是晚
上6點到6點半,或者是中午將近12點鍾。最好,事先通知一下被訪者。

在德國,用餐有很多規矩,像樣的用餐總要先喝點開胃酒。不管是在飯店裡還是在家裡掌勺,德國人總愛來點

苦味的開胃酒,所有客人認識後,大家先圍在一起站著聊聊天,講些無關緊要的和輕松愉快的事情,因為美酒
佳餚需要有良好的氣氛。入席時,在女主人和其他女客人就坐前,男的不能先坐下,男的要幫助女的移動座椅
。要將身子挺直、放鬆、雙腳踏在地上,不要多動。等女主人拿起餐具時,方可用餐。

德國人送禮比較實惠,送東西都有所緣由,如生日、訂婚、結婚等。客人只帶點小東西,像一束花、一瓶酒,
或自己製作的東西。被喻為「小小禮物,滋吞友誼」的美號。

德國全年法定節假日有:新年(1月1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耶酥開天節(復活節後的第七個星期日)

;德國統一日(10月3日);懺悔節(11月);聖誕節(12月25日-26日);慕尼黑啤酒節(每年9月最後一周
至10月第一周);基本法頒布日(5月23日)。 遊客應注意,聖誕節,復活節前後兩周勿訪。

⑸ 德國的的什麼最好

整個機械行業德國都是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的。德國人在機械製造和設計方面的天賦基本上可以說是無人能及。這是客觀條件,最主要的還是德國人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在就是德國人的標准體系和流程很完善,理念上比較得體。目前,「德國製造」的競爭優勢在於非價格因素,包括質量、技術、解決問題的專有技術、產品性能可靠性、供貨可靠性及售後服務等。

⑹ 德國製造為什麼那麼牛

德國製造文化內涵及關鍵因素對比分析
德國人「理性嚴謹」的民族性格,是其精神文化的焦點和結晶。「理性嚴謹」是黑格爾、康德的哲學;「理性嚴謹」是卡拉揚的手;「理性嚴謹」是德國足球;「理性嚴謹」更是「德國製造」的核心文化。其在製造業的具體表現,則可歸納為六大行業文化。
1專注精神
在德國,「專注」是其「理性嚴謹」民族性格的行為方式。德國製造業者,「小事大作,小企大業」,不求規模大,但求實力強。

2標准主義
德國人「理性嚴謹」的民族性格,必然演化為其生活與工作中的「標准主義」。德國人生活中的標准比比皆是,如:烹飪佐料添加量、垃圾分類規范、什麼時間段居民不可出噪音、列車幾點幾分停在站台的哪條線。他們是一個離開標准寸步難行的民族。這種標准化性格也必然被帶入其製造業。從A4紙尺寸,到樓梯的階梯間距,我們今天時常接觸的標准很多都來自德國。全球三分之二的國際機械製造標准來自「德國標准化學會標准」——DIN(DeutschesInstitutfuer Normung)。可以說,德國是世界工業標准化的發源地。DIN標准涵蓋了機械、化工、汽車、服務業等所有產業門類,超過3萬項,是「德國製造」的基礎。
3精確主義
對於標準的依賴、追求和堅守,必然導致對於精確的追求。而對於精確的追求,必然反過來提高標準的精度。前述「德國標准化學會標准」,DIN是世界上最高的工業標准。
4完美主義
在專注精神、標准主義、精確主義的遞進發展中,必然產生完美主義。這四個文化要素具有明顯的遞進包含邏輯關聯。「完美主義」,是「專注精神、標准主義、精確主義」的綜合表現;而「完美至臻」則德國製造的根本特徵。
5 秩序(程序)主義 「標准主義」的時間維度表現是「程序主義」,其空間表現則是「秩序主義」。而廣義的「秩序」概念卻涵蓋了「程序」,是個內涵很廣的概念。德語「秩序」(Ordnung)一詞,與本文相關的含義有:整頓、整理,整齊,調理,規則、規章,次序、順序,制度,(轉)安寧、秩序、紀律。
6厚實精神
以上「專注主義」、「標准主義」、「精確主義」、「完美主義」、「秩序主義」,是德國製造業文化的「工具理性」層面。而「德國製造」的堅固耐用,還有其深刻的「價值理性」基礎。這就是曾一度被譽為普魯士精神,並繼而成為全德意志人精神的「責任感、刻苦、服從、可靠和誠實。」這使得「德國製造」在設計和材料使用上,實實在在地考慮用戶利益,注重內在質量,勝過外觀和華而不實的功能。德國汽車的安全系數和耐用性,明顯超過一些競爭對手。

⑺ 德國風俗民情

一、守紀律 講整潔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許多情況下,德國人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兒不通人情。但細細想來,這種"不靈活"甚為有益。沒有紀律,何來秩序?沒有規矩,何有認真?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工作時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裡雖可以穿得隨便些,但只要有客來訪或外出活動,就一定會穿戴得整潔。看戲、聽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男士要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加社會活動或正式宴會更是如此。
二、守時間 喜清靜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除特殊場合外,不大喜歡喧鬧。比方說,許多人雖在城裡上班,但卻把家安在鄉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鎮,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就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圍的無噪音。例如,晚上8時至第二天早晨8時不可以演奏樂器、大聲喧嘩。如果晚上要搞聚會活動,事先要向鄰居講明情況,請求他們諒解,並盡可能安排在周末,盡可能不大聲喧鬧。否則,受干擾的鄰居會十分惱怒,可能會當面提出抗議,個別人甚至會請警察出面干預。
三、待人誠懇 注重禮儀
通常來講,同德國人打交道沒有太多的麻煩。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比較乾脆。凡是他們能辦的,他們都會馬上告訴你"可以辦"。凡是他們辦不到的,他們也會明確告訴你"不行",很少擺架子,或者給人以模稜兩可的答復。當然,人際關系和努力的程度對辦事也絕非沒有影響。
和西方許多國家相似,德國人比較注意禮儀。兩人相遇時,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在路上,或者辦公室、賓館、電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問聲"您好"。餐館吃飯時,也要向已就坐的顧客點頭問候,真的是"斯文對斯文,禮多人不怪"。朋友見面以握手為禮,告別時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長時間未見的朋友相見或長期分開時可以相互擁抱。正式場合,仍有男子對女子行吻手禮,但多做個吻手的樣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過程中,大多數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講)作為尊稱。只有親朋好友和年輕人之間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稱呼。對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長幼,都可以稱"某女士",但對已婚婦女應以其夫姓稱之。
送禮在德國也很受重視。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
在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女士在許多場合下都受到優先照顧,如進門、進電梯、上車等,都是女士優先。男士要幫女士開轎車門、掛衣服、讓座位等。女士對此只說聲"謝謝",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認為對方不懷好意。在同人交談時,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不詢問人家的私事(如不問女性的年齡,不問對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四、德國人擇偶方式
今天,德國的男女青年有各種機會進行接觸,他們或經親友、同學、同事介紹,或在舞會、旅行等文娛活動中相識,然後經過一番交往的戀愛過程,最終決定結為夫婦。他們享有充分的戀愛自由,這一點同西方現代國家沒有什麼不同。 不過在擇偶方面,德國有一些有趣的風俗。
1.橡樹月老
在德國的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羅姆有一棵遠近聞名的老橡樹,人們稱它"橡樹月老"。關於這棵老橡樹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六百多年前,一位王子在與敵人遭遇中遇險,被一位美麗的姑娘救起,王子與姑娘一見傾心,結成良緣。為報答姑娘的救命之恩,王子在森林中種下了這棵橡樹。後人羨慕王子的奇遇,紛紛到此觀賞,並希望巧識意中人。還真有一些男女通過橡樹傳遞情波,並在樹下舉行了婚禮。久而久之,老橡樹充當起了"月老"的角色。每天都有收信地址為"D-2420杜道森林布里德格羅姆的橡樹"的情書被郵遞員投進老橡樹的樹洞中。這些信是公開的,人人都可以拆閱,守候在"月老"身旁的青年男女通過閱讀來信,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如找到情投意合者,便可通信聯系,約期相會。據說通過橡樹月老已使五千多對青年男女玉成佳偶。現在老橡樹的故事越傳越遠,以致其他國家的年輕人為尋找配偶也把情書投寄給這位橡樹月老,這種情書每年有八百封之多。
2.棋藝定終身
在柏林西南有個小鎮叫希喬貝克,這里的入幾百年來都非常熱衷於國際象棋活動,並且到了痴迷的程度,連值勤民警的帽徽都被設計成棋盤圖案,教堂的塔尖上也安裝了一個棋盤來表示風向。人們一早起來,就可以看到用棋盤夾著公文去上班的地方官員。這里的人從小學習下象棋,學校里設有"棋課",以輔導孩子們從小學習下棋。正是由於這一棋俗的緣故,姑娘們在選擇配偶時,小夥子棋藝的高低成為一個主要條件,一個小夥子在向姑娘求婚之前必須先同姑娘的父親對奔一盤。如果小夥子贏了,會受到姑娘全家的熱情款待,至於婚事也就十拿九穩了;如果小夥子輸了,那麼對不起,婚事只有等到棋藝長進以後再說了。
3.白樺樹寄深情
在德國波恩,小夥子向心愛的姑娘表達愛慕之情,是通過贈送白撣樹這一富有詩意的形式來實現的。每逢春暖花開的季節,小夥子要砍伐一株嫩葉滿枝的小白樺樹在4月30日或5月1日這天半夜放置在姑娘家的陽台或庭院中,借翠綠的小樹來表達自己深深的愛意。每到這一季節,波恩的大街小巷、家家的庭院和陽台都可以看到綠油油的小白柳樹。有些漂亮姑娘家的庭院中會同時放著好幾棵白樺樹。遇此情況,姑娘自會喜不自禁,而送白樺樹的小夥子們則只能耐心等待姑娘的迴音,不能操之過急。一旦得到姑娘首肯的迴音,小夥子就可再贈送給姑娘一枚寶石戒指,姑娘以親吻表示謝意並接受這枚求愛戒指。過一段時間,當雙方深信彼此間情投意合時,便互贈銀戒指,表示訂婚。到結婚時再互贈金戒指,表示雙方的愛情像金子般純潔。
4.電影擇偶
在德國,婚姻管理部門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年輕人解決婚姻問題,其中有一種方法是以拍電影廣告的形式幫助一些"待字閨中"的姑娘解決婚姻大事。姑娘們可以在影片中充分展現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尤其是烹調、縫紉、清潔房間等家政方面的特長。一位十分平常的姑娘通過攝影師和導演技巧高超的處理,展現在人們面前的往往是一位非常可愛、非常完美的姑娘。這些影片被拿到由孤男寡女組成的"寂寞的心協會"去放映,單身男子可從影片中選擇自己可心的配偶。美麗的電影往往能給人們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但許多人在與真人相見後,會覺得並不像電影中的人物那麼理想。

五、出生
德國人口的年出生率始終是世界最低的,戰後人口的增長主要靠外來移民。在這樣一個低出生率的國家,一個家庭的添丁進口真可算是一件大喜事。 其實早在婦女懷孕之時,她便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保護,有許多風俗習慣都是為了保護孕婦的身體健康及胎兒的茁壯成長。在德國符滕堡地區的農村,孕婦是倍受敬重的貴客,她可以進入別人家的果園摘果品嘗,可到鄰家就席用餐。那裡的人認為孕婦的光臨象徵著新生和豐收。此外,還有這樣一些習俗:孕婦晚上不可出門,怕黑夜裡的巫婆鬼怪傷及胎兒;孕婦不能看醜陋的東西,怕嬰兒日後長得難看;孕婦不能走十字門、不能從晾衣繩下穿行,否則會造成難產、傷害胎兒。這些風俗雖不乏封建迷信的色彩,但從中也可看出人們對孕婦的關心。 在以基督教為主的德國,新生兒出生前,父母已為他找好了教父和教母;孩子一出生,家人便和教堂約定時間,由牧師或神甫為孩子施洗。
(一)教父和教母
在德國,新生兒的父母早在孩子出生前便會在親友中為孩子物色教父教母。由於教父教母與孩子的一生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嬰兒的父母在選擇時是很審慎的。孩子的父母在為孩子選擇教父教母時不一定要選一對夫婦,但他們要由正直可靠、行為端正、受人尊敬的、名聲較好的人擔任。當然首先要取得他們本人的同意。一般被邀請做孩子教父教母的人會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信任,是一種榮譽,而樂意承擔這份責任。 認教父教母的原意是為了在宗教信仰方面幫助孩子。如今,教父教母的責任已不僅僅局限在宗教方面,他們可使孩子在一出生後就有多位長輩關心他的成長,在他有困難時給予照顧,萬一在孩子未成年時父母雙雙早逝,那麼教父教母還要擔負起撫養他成人的義務。
(二)新生兒洗禮
洗禮是基督教接受入教時舉行的一個重要儀式。基督教認為:人生而有罪,須經過洗禮除去污垢,變得純潔,方能被接受為基督教的人,日後才有資格進入天堂。受洗的人不一定是嬰兒,耶酥本人就是在成年後接受"施洗者約翰"為他施洗的。但在基督教國家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在嬰兒時由家長抱到教堂受洗的。 嬰兒正式起名與洗禮同時進行,所以洗禮也叫"命名禮"。嬰兒父母在教堂定好日期後,即發請帖邀請親友參加,一般只請至親近友,人數不會太多。 施洗禮時,嬰兒由教母抱著站在教堂內聖壇前的"聖水盆"旁,孩子的父母等人圍攏過來,由牧師或神甫宣讀《聖經》中的有關章節,口誦規定的禮文,並接過孩子,用手蘸聖水滴在孩子頭上,口稱:"我奉聖父、聖子、聖靈之名給你施洗。"然後,再說幾句願孩子長大後要博愛人類、侍奉上帝之類的話,洗禮遂告完畢。 洗禮之後自然是要慶祝一番,嬰兒的父母要舉行一次午宴或茶會,邀請施禮的牧師或神甫、孩子的教父教母及親朋好友參加。被邀請者要給孩子帶一些禮物,如玩具、衣服、兒童畫冊等等。教父教母的禮物照例要貴重些。在巴伐利亞地區,在洗禮日那天,教父不僅自己要胸佩迷迭香,還要把迷迭香放在嬰兒的搖籃里。據這說這種香氣濃郁的葯草能祛病降妖,教父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一份愛心。同時,他還會在教子尿布或枕頭下塞點兒錢,作為孩子日後操辦婚事的本金。有的教父送孩子書和筆,希望孩子聰明勤奮。如今,時髦的禮物是送男孩一個小巧玲瓏的銀制啤酒杯,送女孩子一條項鏈或一隻銀制咖啡杯,上面刻著孩子的姓名和洗禮日期。 在巴伐利亞農村,孩子的洗禮聚餐有個習慣,那就是餐後餐桌上要有剩餘的麵包,飯後要給賓客包裝點兒吃的東西帶走。給男客帶點兒香腸、烈酒,給女客帶點兒糕點、糖果,對教父則更是要厚禮相贈,以此來表示生活富裕、綽綽有餘。 在德國,洗禮用的蠟燭是要精心收藏的,它對孩子的一生具有特殊意義。據說點燃洗禮燭可逢凶化吉、祛除百病。在德國的一些農村,至今仍虔誠地遵循著這一古老的習俗。 在德國婦女生孩子可獲得一年的休假,可本人休,也可以夫妻雙方各休假六個月,共同擔負起養育孩子的責任。
六、德國的交際禮儀
(一)初次相識
德國人之間初次見面,如果需要第三者的介紹,作為介紹人要注意:不能不論男女長幼、地位高低而隨便把一人介紹給另一人,一般的習慣是從老者和女士開始。向老年人引見年輕人,向女士引見男士,向地位高的人引見地位低的人。雙方握手時,要友好地注視對方,以表示尊重對方,如果這時把眼光移向別處,東張西望,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初相識的雙方在自報姓名時,要注意聽清和記住對方的姓名,以免發生忘記和叫錯名字的尷尬局面。在許多人相互介紹時,要做到盡量簡潔,避免拖泥帶水。 由於德語語言自身的特點,在與德國人交往中還會遇到一個是用尊稱還是用友稱的問題。一般與陌生人、長者以及關系一般的人交往,通常用尊稱"您";而對私交較深、關系密切者,如同窗好友、共事多年關系不錯的同事,往往用友稱"你"來稱呼對方。交換稱謂的主動權通常在女士和長者手中。稱謂的變換,標志著兩者之間關系的遠近親疏。對此必須熟練掌握和運用,這樣才能得心應手地與德國人交往。
(二)遵約守時
西方人一般都講究遵守時間,德語中有一句話"准時就是帝王的禮貌"。德國人邀請客人,往往提前一周發邀請信或打電話通知被邀請者。如果是打電話,被邀請者可以馬上口頭作出答復;如果是書面邀請,也可通過電話口頭答復。但不管接受與否,回復應盡可能早一點兒,以便主人作準備,遲遲不回復會使主人不知所措。如果不能赴約,應客氣地說明理由。既不赴約,又不說明理由是很不禮貌的。在德國,官方或半官方的邀請信,注往還註明衣著要求,這並非多此一舉,因為誰也不想在此穿戴莊重的場合,由於穿戴不符而出自己的洋相。接受邀請之後如中途有變不能如約前往,應早日通知主人,以便主人另作安排。如由於臨時的原因,遲到10分鍾以上,也應提前打電話通知一聲,因為在德國私人宴請的場合,等候遲到客人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客人遲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電影院中的遲到,人們可以習以為常,但對於音樂會的遲到,則是令人討厭的。這時遲到者最好等到一幕或一個樂章結束後再入座。如等不急,需慢慢走到座位上,千萬別走錯排數,並且要對站起來讓路的人輕說"謝謝"。 赴約赴宴,如遇交通高峰期,一定要提早出門,以免遲到。遲到固不禮貌,但早到人家,也欠考慮。德國人如遇正式邀請,往往提前出門,如果到達時間早,便開車轉一圈或在附近散散步,到時再進主人家。
(三)付小費
在西方國家,給服務行業的工作人員付小費已成為習慣,小費已成為服務員的重要收入來源。給小費不但是對其服務的一種酬勞,同時也是對別人勞動的尊重。因此,它也屬於禮貌范圍之內的事。 那麼,對哪些人應付小費呢?飯店招待、門房、女服務員、房間清潔工、旅館中的行李搬運員、火車站和機場上的行李搬運員、輪船招待、卧鋪車廂乘務員、酒吧調酒師、理發師、出租汽車司機、加油站工人、廁所服務生、擦皮鞋者、導游、旅遊車司機、摩托遊艇司機、領座小姐和停車場看守等。經驗證明,付適當的小費可提高你在度假場所、餐館中的舒適程度。同時,通過小費也表達了你對服務員熱情周到服務的感謝。 小費不等同於服務費,服務費是顧客所付的附加費,一般為消費的10%一15%,它列在帳單的末尾。一般如果帳單上已列出了15%的服務費,那就不用再付小費,如果服務費只收10%,顧客要另加5%的小費。當然,如果你對這里的服務十分滿意,可以把錢湊個整數,或單獨把硬幣放在桌上或侍者的盤中。誰幫了我的忙,我就給他2-5馬克的小費,這已成為一種規矩。提早把幾馬克的小費塞到賓館房間清潔女工的手裡,可保證你房間的整潔舒適。早一點兒把小費塞給出租太陽傘和躺椅的人,可保證你及時租到這兩種東西。多付幾馬克的小費,可使你得到熱情周到的服務,其實這是很實惠的。千萬不可小看小費,這也是你禮貌是否周全的標志。
(四)如何送禮
朋友之間交往、遇有婚喪喜慶、做客赴宴、送往迎來、逢年過節、慰問病人等等,自要送些禮品,這是人之常情。德國人不習慣送重禮,所送禮物多為價錢不貴、但有紀念意義的物品,以此來表示慰問、致賀或感謝之情。去友人家赴宴,客人帶上點兒小禮物,俗話說禮輕情意重,一束鮮花、一盒巧克力糖果或一瓶酒足已。當然,去德國朋友家做客的中國人如能送給女主人一件富有民族風格的小紀念品,那定會受到主人由衷的贊賞。如果只是順便看望,那就不必帶什麼禮物了,最多給小孩子帶點兒小玩意兒。如果是業務的聚會,雙方往來都是公事,只要按時應邀出席,不必另有表示。 在德國,如遇朋友喬遷或新婚,你可以事先同受禮者開誠布公地談談送些什麼禮物好。有的德國新婚夫婦會把自己所需的日常用品列一份清單,送禮的朋友可在此單上劃上自己送的東西,這樣既可使新婚夫婦得到實惠,又令饋贈者高興。 對送報員、清潔工、看門人或照顧病人的護士,德國人一般也會送些禮品,感謝他們的辛勤勞動,不過對他們送錢更為實惠。你可把一張鈔票裝在信封里或直接塞到他們手中,同時對他們的勞動表示感謝。

七、德國生活小事忌諱多
在德國,忌諱「13」。要是13日碰巧又是個星期五,人們會特別小心謹慎。此外,德國人祝賀生日的習慣也不同於中國人。在中國,友人生日臨近,你方便時,送他生日禮物並祝他生日快樂,他一定會為你的關心及熱情而感激不盡。但如果這事發生在德國,則只能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這是因為按德國的習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賀。
在原聯邦德國,年齡、職業、婚姻狀況、宗教信仰、政治面目甚至個人收入都是隱私,相識或共事多年而不知對方底細是司空見慣的事。另外,別人買到一樣東西,即使喜歡,也不要問價格。遇到別人生病,除傷風感冒或外傷等常見的病外,不要問及病因及病情,否則會招來好窺視別人秘密之嫌。訪友時,切不可搞「突然襲擊式」的登門拜訪,都要事先約定。
原民主德國居民樓的煙囪都比較大,因此,城市中有一種專門從事清掃煙囪的工人。人們相信,誰要是出門在半路遇見煙囪清掃工,誰一整天就會順利;如果有人在和煙囪清掃工擦肩而過時在他身上摸一下,他這一天就會交好運。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過去德國人的房子都比較簡陋,爐灶、煙道都比較簡單,很容易引來火災,有煙囪工人清掃就會避免這類災難。這種習慣延續至今。

在德語中,人們往往用人稱代詞「您」或姓氏之後加「先生」或「女士」來表示尊敬。對未婚女性稱呼「小姐」已不時興。在親戚、朋友和年輕人之間更多的是用「你」或直呼其名。小輩對長輩也直呼其名,這不是不尊敬,而是一種親昵的表示。人們往往在相識後不久就改尊稱「您」為「你」了,這種隨便的稱謂現在用得越來越廣泛。

⑻ 德國人主要吃什麼食物

德國人主要吃:

1、肉類:德國人普遍喜歡吃肉,跟中國一樣,豬肉非常受消費者的喜愛。德國人對於豬肉的消耗量位居世界第一,香腸是德國知名度最高的食物之一。光是香腸的品種就多達一千五百多種,都是用豬肉做成的香腸。

2、魚類:德國的北部靠近波羅的海,有著豐富的海產資源,尤以鯡魚最為常見。在德國人的餐桌上經常都可以看到各種魚類製成的美味食品。

3、蔬菜:德國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2013年共有農業用地1669.9萬公頃,約佔德國土面積的一半,蔬菜比較豐富多樣,像胡蘿卜、馬鈴薯、洋蔥、生菜、捲心菜、青豆等,通常會燉煮或用來煮湯。

4、麵包:德國主要食用黑麥麵包,麵粉來自黑麥,內含高纖維素,麵包顏色比全麥麵包還深。椒鹽8字麵包是德國很有名的麵包。

5、啤酒:根據官方統計,每個德國人平均每年啤酒消耗量為138升。在德國,除出口啤酒(德語:Bier)外,德國國內銷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輔助原料。

(8)德國人最專注什麼擴展閱讀:

德國由於身處歐洲大陸之中心,飲食文化與內陸地區之物產分布息息相關。整體上德國較為愛好肉類和啤酒(大致上德國啤酒可以分為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無酒精啤酒等六大類)。

德國人尤其愛吃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例如香腸。相較於歐洲中南部精緻飲食,德國的傳統飲食普遍較粗獷,但仍具特色;傳統菜餚如烤豬肘、烤豬膝,常佐以馬鈴薯泥、酸甜甘藍食用。

⑼ 德國飲食風俗

德國飲食風俗

德國飲食風俗1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99%為德意志人,其餘1%是丹麥人和猶太人,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 德國菜不像法式菜那樣復雜,也不像英式菜那樣清淡,它以朴實無華、經濟實惠的特點獨立於西餐食壇中。其特點是食用生菜較多,如"生牛肉拌生雞蛋"等。很多菜都帶酸味,如"酸燜牛肉"、"酸味豬腳"和名稱很多的酸菜類。各種各樣的香腸是當地特產。咸鯡魚色拉、多種製法的土豆幾乎每餐必吃,這也作為他們的部分糧食。具有代表性的酸菜煮豬肉,湯菜俱佳,肥而不膩。同時德國菜還喜歡用啤酒作調味品,別具特色。再如現在風靡一時的快餐食品"漢堡包",也系德式的漢堡肉扒演變而成。 德國人的每日三餐,除農村外,多數人以晚餐為主,因為晚餐是在一天工作結束之後,所以人們願意聚在一起,品嘗各種豐富的食品,邊吃邊談,驅散一天緊張工作的疲勞,在輕松的氣氛中,共進晚餐,其樂無窮。 德國烹飪是以多種多樣的肉餚和麵包片為特徵的,用餐相當豐盛,富含脂肪,營養價值很高。麵包片有全麥麵包、蕎麥麵包、麵包干。 大量使用蔬菜,特別是多種多樣的白菜和土豆。燜酸白菜非常普及,而小香腸燜酸白菜舉世聞名。

德國飲食風俗2

德國留學生活常識飲食風俗。德國是世界上食用麵包最多的國家之一,年消費量為692萬噸,人均84公斤。早在1957年,德國就制定了麵包國家標准。麵包是德國人一日三餐都不可缺少的主食。但是德國人對於麵包的狂熱與專注,卻讓人為之驚嘆。

德國各個麵包廠都駐有食品評定機構派出的技術人員,他們對麵包的整個製作過程跟蹤檢查。首先,嚴把原料關,檢查工廠使用的麥子、蕎麥、芝麻,看是否有農葯等有害物質。對麵粉的要求也很高,必須未經漂白,不含防腐劑,不摻油脂。在生產過程中,只許可用鹽和酵母進行發酵和烘焙。有些更嚴格的,甚至對麵包的大小、重量和熱量都有統一規定。我在一家食品店就曾經看到,它們對麵包做出了明確標示:小麵包為50克,熱量140千卡;大麵包重1公斤。

在德國,不僅麵包,其它食品也都有嚴格的`標准。德國人為了確保各項標准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在細節之處做得可謂盡善盡美。

比如在超市裡,蔬菜洗得乾乾凈凈,包裝得很整齊,大都和水果擺在一起。到收銀台付錢時,收銀員會用購物袋將蔬菜裝起來。這可不是一般的透明薄膜購物袋,上面詳細地列舉了市場上出售的各類水果和蔬菜內所含的營養成分,如水分、維生素、熱量、礦物質等。顧客看後一目瞭然,便可以從本人的身體狀況、攝入需求和食用喜好出發,有針對性地加以選擇。雖然在購物袋上印上水果蔬菜營養成分一覽表並不難,也花不了多少成本,但卻充滿了商家的人文關愛,令人倍感溫暖。

德國的食品安全保障有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檢驗檢測機構和體系,大體上分為企業自我檢測、介於企業與政府之間完全獨立的中介檢測機構、政府檢驗檢測三個層次。全國的食品安全監管以檢驗檢測為基礎,檢驗標准和操作規范統一。由於食品生產企業重視,自覺地加強自我檢驗,因此從源頭上確保了食品安全。中介檢測機構獨立於企業和監管部門之外,有利於防止權力濫用,保證檢驗結果的真實、准確和公正。

統計表明,德國食品行業的標准多達3000餘種,涵蓋了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運輸、貯藏和銷售等每一環節。這不但有利於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而且確保了食品的質量,有效地防止了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讓消費者享用更安全的食品。

;

⑽ 德國人的飲食習慣德國人飲食的生活方式

1、德國人的飲食習慣是怎樣的?2、德國人主要吃什麼食物?3、德國的飲食有什麼特色?4、德國的飲食文化有哪些5、德國的飲食習慣6、德國的飲食都有什麼特色?德國人的飲食習慣是怎樣的?
提起德國美食,不能不提起德國香腸,德國人喜歡肉食,尤其喜歡吃香腸。他們製作的香腸有1500種以上,許多種類風行世界,像以地名命名的"黑森林火腿",可以切得跟紙一樣薄,味道奇香無比。德國的國菜就是在酸捲心菜上鋪滿各式香腸,有時用一整隻豬後腿代替香腸和火腿,那燒得熟爛的一整隻豬腿,德國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個人幹掉它。德國菜以酸、咸口味為主,調味較為濃重。烹飪方法以烤、燜、串燒、燴為主。藍格的桌布上擺著彎彎一筐麵包,客人在等待中可以慢慢享用,德國麵包很有咬勁,牙齒好的人才能品嘗出味道。德式的湯一般比較濃厚,喜歡把原料打碎在湯里,這大概與當地天寒地凍的氣候有關。據說德國人生性比較儉朴,水煮香腸,一鍋濃濃的馬鈴薯豆子湯,加上有名的腌制酸菜和麵包,一頓飯便打發了。
此外,德國美食還有著名的德式清豆湯、德式生魚片、德式烤雜肉、德式肉腸、酸菜、德式蘋果酥、煎甜餅等。
一日三餐
德國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點,午餐一點,晚餐七點。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間喝午後咖啡,吃蛋糕。
與中國的飲食習慣山鬧宴不同,德國人最講究、最豐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在旅館或政府機構的餐廳,早餐大都是自助形式,有主食、肉類、蔬菜、飲料、水果等,不僅品種豐富,且色香味俱佳。而在普通百姓家,不論其家境窮富,其早餐的內容一般般都大同小異:首先是飲料,包括咖啡、茶、各種果汁、牛奶等,主食為各種麵包,以及與麵包相配的奶油、乾酪和果醬,外加香腸和火腿。德國人吃飯的效率很高,他們可以在短短的10分鍾內把這些豐盛的食品搭配完畢並吃完,為其一上午緊張的工作提供能量。
德國的午餐一般多在單位食堂或快餐館就餐,是名副其實的快餐,如一個由土豆、沙拉生菜和幾塊肉組成的拼盤,外加一杯飲料。在屑彝ブ韝競臀闖贍旰⒆擁募彝ィ
德國人主要吃什麼食物?
德國人主要吃:
1、肉類:德國人普遍喜歡吃肉,跟中國一樣,豬肉非常受消費者的喜愛。德國人對於豬肉的消耗量位居世界第一,香腸是德國知名度最高的食物之一。光是香腸的品種就多達一千五百多種,都是用豬肉做成的香腸。
2、魚類:德國的北部靠近波羅的海,有著豐富的海產資源,尤以鯡魚逗銀最為常見。在德國人的餐桌上經常都可以看到各種魚類製成的美味食品。
3、蔬菜:德國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2013年共有農業用地1669.9萬公頃,約佔德國土面積的一半,蔬菜比較豐富多樣,像胡蘿卜、馬鈴薯、洋蔥、生菜、捲心菜、青豆等,通常會燉煮或用來煮湯。
4、麵包:德國主要食用黑麥麵包,麵粉來自黑麥,內含高纖維素,麵包顏色比全麥麵包還深。椒鹽8字麵包是德國很有名的麵包。
5、啤酒:根據官方統計,每個德國人平均每年啤酒消耗量為138升。在德國,除出口啤酒(德語:Bier外,德國國內銷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輔助原料。
(10)德國人最專注什麼擴展閱讀:
德國由於身處歐洲大陸之中心,飲食文化與內陸地區之物產分布息息相關。整體上德國較為愛好肉類和啤酒(大致上德國啤酒可以分為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無酒精啤酒等六大類。
德國人尤其愛吃豬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國菜都是豬肉製品,例如香腸。相較於歐洲中南部精緻飲食,德國的傳統飲食普遍較粗獷,但仍具特色;傳統菜餚如烤豬肘、烤豬膝,常佐以馬鈴薯泥、酸甜甘藍食用。
參考資料:網路-德國
德國的飲食有什麼特色?
德國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點,午餐一點,晚餐七點。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間喝午後咖啡,吃蛋糕。
與中國的飲食習慣不同,德國人最講究、最豐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在旅館或政府機構的餐廳,早餐大都是自助形式,有主食、肉類、蔬菜、飲料、水果等,不僅品種豐富,且色香味俱佳。而在普通百姓家,不論其家境窮富,其早餐的內容一般般都大同小異:首先是飲料,包括咖啡、茶、各種果汁、牛奶等,主食為各種麵包,以及與麵包相配的奶油、乾酪和果醬,外加香腸和火腿。德國人吃飯的效率很高,他們可以在短短的10分鍾內把這些豐盛的食品搭配完畢並吃完,為其一上午緊張的工作提供能量。
德國的午餐一般多在單位食堂或快餐館就餐,是名副其實的快餐,如一個由土豆、沙拉生菜和幾塊肉組成的拼盤,外加一杯飲料。在有家庭主婦和未成年孩子的家庭,午餐也比較簡單,如一塊熟肉、肉餅配煮菜和麵包,或燉牛肉配米飯和生菜,再簡單的就像中國的打鹵面一樣,用肉汁拌義大利面條,飯後喝一杯咖啡或吃一個冰淇淋。德國人簡化午餐並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節省時間。
德國人的家庭晚餐通常是冷餐,內容是很豐盛的:一盤肉食的拼盤;鮮嫩可口的蔬菜,如小蘿卜、西紅柿、黃瓜;新鮮的水果,如葡萄、櫻桃。有的家庭主婦還擺出各種風味的於酪,主食是麵包。晚餐時間比較寬余,一家人圍坐在桌前,邊吃邊聊。
有些德國人習慣在下午四五點鍾「加餐」,即喝杯咖啡或茶、吃塊蛋糕或幾塊餅干。中上層家庭喜歡在此時邀請朋友來家裡品茗聊天。在這樣的聚會上,客人可以品嘗到飲譽四海的德國糕點,德國婦女一般都練就一手烤制點心的手藝。不過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這種午後清閑的享受也只有在周未、假期或休假時才有可能。
德國的飲食文化有哪些
德國的飲食文化有其獨特之處,他們在「吃」和「請客」方面有很多做法值得我們深思。以下便是我為大家所帶來的德國的飲食文化,希望各位會喜歡!
德國的飲食文化習慣
德國的早餐比起午餐和晚餐是最豐盛的。在旅館或政府機關的餐廳,早餐大多是自助形式。有主食麵包、肉類、蔬菜、飲料、水果等,品種非常豐富,且色澤鮮亮悅目。麵包有精粉的、黑麥的、燕麥的、白面和雜糧摻和的等等。蜂蜜、果醬、奶油、乳酪、牛油等,都裝在比火柴盒略小的精美小盒內,撕去表面軟紙,即可食用,既方便又不浪費。辦公室內大多都設有專門煮咖啡和茶的房間,職工在上午10點和下午4點各有20分鍾的喝咖啡或茶的時間,他們同時還要吃一些糕點。這種點綴,可以防止中午和晚上因飢餓而過量飲食,是一種科學的「飲食習慣德國的午餐和晚餐一般是豬排、牛排、烤肉、香腸、生魚、土豆和湯類等。在德國喝啤酒,酒量不大者不必擔憂,因為酒宴上,德國人互不勸酒也不逼酒,喝者各自量力而為。即使喝啤酒,他們也是先問你是否要,若不要絕不會給你送來。用餐是一人一份,食者大多會用麵包將盤內的肉末或湯汁蘸著吃盡,絕不浪費。德國的飲食特點是營養豐富,方便省時,文明科學,吃飽吃好。
德國城市的街頭小吃攤點滿目皆是,車站廣場上出售煎香腸、比薩餅、漢堡包的,隨時可見。街上的大小餐館很多,還有義大利、法國、土耳其、希臘、西班牙餐館,當然中國餐館也可見到。不過在中國餐館里,中國菜的吃法已被西化了,每道菜都要配上一套公用刀叉、勺子和筷子。每位即席的人都用公用餐具往自己盤里夾菜,然後再用自己的筷子吃。
德國人請客,在我們看來,幾乎是吝嗇。德國的一個國家機構為中國一個學習班學員結業舉行的宴會上,宴請大菜不過3道,形式隆重。晚上休息時,一位去過中國的德國朋友說:」你們也許覺得午餐不夠豐富,但我們的國務秘書請客也不過如此。「在州里宴請,只有部長以上的官員有權因公事請客送禮,其他官員一律自費請客。德國有個規定,宴席中凡多要了飲料和啤酒的需自己付錢。
德國人招待客人講究節約、簡單,飯菜僅夠主客吃飽,營養足夠就可以了。例如,一個大工業集團的技術工程部負責人為訪問學者舉行正式宴會。參加宴會前會見和商談的人很多,但宴會開始,主人方面作陪的只有5人,其他人都回家吃飯去了。宴會上只有一湯兩菜,剛好夠吃,一點也不浪費,主人也不覺得這樣做就顯得小氣了。
德國在世界上是屈指可數的富裕國家之一,他們不僅本國社會福利種類多,而且還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把錢花在刀刃上,從這點看,德國的精打細算真是令人佩服。
就以主食香腸、馬鈴薯、麵包及乳製品等為例,德國人充分發揮克勤克朴、理性務實的精神,將這幾種食物的應用變化發揮的淋漓盡致。
德國人的衣食住行
衣德國人不講究衣著,(不是他們不想講究,而是沒錢老人往往穿著高檔十分考究,大多數人都很隨便,但也不至於破爛。德國人生活很節儉,中國人現在都覺得不可思議的「買舊衣服穿」,在德國十分正常,每周一次的跳蚤市場上從內衣到床單被套都能買到,處於衛生考慮建議大家不要買。德國的新衣服也很廉價,尤其是每年兩次的「還季大減價」,通常幾十馬克就能買到合適的衣服穿。但身材嬌小的女性還是盡量多帶衣服吧!
食民以食為天在德國可是完全不對,德國人也不講究吃,麵包、黃油、牛奶、蛋糕、巧克力、啤酒構成了德國的飲食文化(簡直是給德國鬼子戴高帽子,德國的飲食很便宜,只要你不下館子,自己做飯一個月200馬克就足夠了。但如果去飯館這些僅夠四個人一頓飯。中國人在德國吃飯絕對是大問題,不僅蔬菜種類極少,就是肉也無滋無味,新鮮水果常見的只有蘋果,梨,橙子,香蕉和葡萄,好在價格不貴,多數3馬克一公斤就能買到。如果大家想改善伙食,必須要去亞洲店,幾乎每座城市都有亞洲店,參考價格如下:豆腐1.5馬克半公斤,韭菜3馬克十幾根,青菜5馬克一公斤,空心菜8馬克一公斤,醬油,醋,味精,花椒大料,豆腐鹵,粉條,綠豆,紅豆都能買到。至於米,在德國超市就能買到,最便宜的反倒最好吃0。6馬克500克,(德國人煮米飯,連包裝盒都一起放進鍋里,狂煮半個小時所以他們愛吃的大米對我們來說簡直就是豬食,可笑的是,那種黃黃的大米竟然賣2馬克一公斤。選擇超市也很重要,ALDI,Pennymark,Plus,Lidl,Real和Walmarkt,是最便宜,最理想的超市。德國超市裡罐頭與香腸是主力軍,胃不好的同志可要小心了
德國的飲食習慣
德國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點,午餐一點,晚餐七點。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間喝午後咖啡,吃蛋糕。與中國的飲食習慣不同,德國人最講究、最豐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而且,德國人喜歡肉食,他定會對名揚海外的北京烤鴨贊不絕口。送禮很受德國人重視。當他們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建義准備些極具中國特色的紀念品。前年我家接待挪威客人時,我贈送的禮物是一對大紅色中國結。我覺得你這次如果准備送出08奧運福娃,他將非常樂意接受。希望我的經驗之談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祝你好運。
德國的飲食都有什麼特色?
德國的飲食,人們首先會想到啤酒。雖然德國的地區並不大,但這幾乎是四川省,但德國共有上千家啤酒廠,而且是世界上第二大啤酒生產商,種子生產的種子有超過五千。我們經常說德國啤酒包括:白色啤酒,啤酒,黑啤酒,宇宙,出口啤酒和酒精啤酒。除了啤酒,德國人還有一個獨特的香腸勢頭。如果你去德國超市,你會在貨架上找到令人眼花繚亂,各種香腸。
在德國,香腸的種類甚至超過一千五百,即每天都可以吃香腸,你每年不會吃重型樣品。據報道,德國人每年的總豬肉消費量為六十五公斤,在世界上排名第一。因此,提供各種啤酒和香腸,真是一種副大口吃肉。接下來,老師將介紹德國人的飲食習慣,每個人都可以從德國飲食文化中學到。德國標準的早餐,內容非常豐富。在酒店或一些餐廳,早餐是一種自助形式。
此外,添加了一個小知識,自助餐發明了德國。德國的自助早餐具有主食,是一種不同的麵包。隨著麵包分配:黃油,果醬,各種香腸,火腿,蔬菜,沙拉醬等,以及各種飲料,牛奶,酸奶,果汁,咖啡等,有水果,雞蛋。德國人喜歡各種香腸,黃油和其他成分的麵包,同時不僅健康,而且節省了時間。德國有一個諺語:早餐是像皇帝一樣吃的,午餐,像平民一樣,晚餐,像乞丐一樣吃。
你可以看看這張早餐圖片,是非常豐富嗎?所以每個人都去德國旅行或學習,你必須找到有機會感受德國的早餐。即使在普通的德國家庭,當他們吃早餐時,他們也會准備各種成分,當然,香腸和黃油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在德國,有許多香腸種類,為德國早餐提供更多選擇。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最專注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08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7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1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2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5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8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4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