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決定閃擊蘇聯,是希特勒在二戰中犯的最大失誤嗎
決定閃擊蘇聯是希特勒在二戰中犯下的最大失誤之一。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希特勒又犯了一個傲慢的錯誤。最初的勝利,使斯大林格勒認為沒有太多的軍隊就能勝利,軍隊被多次打散。保羅的第6軍陷入蘇軍的包圍後,他頑固地拒絕突破保羅。不久,德國第六精英軍被完全摧毀,270,000人直接死亡。戰爭之後,德國人沒能進入超級大國的行列,開始失敗了。德軍將軍在戰斗中高喊“摧毀了整個東部戰線的脊樑骨!”說。聯軍在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將其視為聯軍的攻擊。結果,協約國在歐洲成功開辟了第二戰場,加速了希特勒和第三帝國的破壞。
2. 德國「閃擊」蘇聯進展神速,最終卻功敗垂成,到底失誤在哪裡呢
1939年9月,德國地面力量大舉進攻波蘭。9月17日,蘇聯軍隊以保護白俄羅斯與烏克蘭少數民族為由也開進了波蘭境內。在德蘇的兩面夾擊之下,波蘭很快全境淪陷。9月29日,德國與蘇聯簽訂一份關於瓜分波蘭的條約。希特勒取得波蘭大勝之後,立即著手制定「巴巴羅薩」計劃。根據這個計劃,德國軍隊將分三個攻擊集群,使用閃電戰術,從西向東快速攻克蘇聯北至阿爾漢格爾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西部領土。
從當時的情況看,蘇聯毫無准備,內部混亂,正是德軍出兵的好機會。可最終,功敗垂成,歷史改寫。
3. 二戰中德國攻打蘇聯時,最大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1939年,德國閃電戰襲擊波蘭並迅速佔領波蘭。當時蘇聯還出兵與德國瓜分波蘭,為自己贏得了戰略緩沖區。蘇軍在這里駐扎重兵,這無疑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策略。在贏得波蘭之後,德軍開始橫掃西歐。法國在一個多月內投降了,英國也沒有穿盔甲逃回了家鄉。在這個時候,希特勒犯了第一個錯誤,那就是他沒有盡最大努力轟炸英國領土,他仍然對與英國和談抱有幻想。所以當他轟炸英國時,他仍然保持著臉。一開始,他沒有轟炸倫敦,也沒有調動所有空軍主力。這給了英國一個喘息的機會。希特勒見與英國和好已無望,便開始全力進入英國已晚,因為美國已經開始在經濟和軍事上支持英國,並派出飛行員秘密參戰,蘇聯也在邊境部署了重兵,准備搶佔先機。希特勒看起來很糟糕,他只能放開被轟炸的英國,把主力轉移到東部去攻擊蘇聯。
4. 德國打蘇聯為什麼失敗
這里許多吧友都受到西方史書的影響,對德軍盲目崇拜!
其實二戰中表現最好的是蘇軍。蘇軍是在換裝未完成之際被德國人打了個措手不及,才出現戰爭初期的潰敗。
1939年蘇軍裝備普遍落後,最新型戰斗機的速度還趕不上德國的轟炸機,坦克裝甲也步槍子彈都能夠穿透。斯大林與希特勒簽訂互不侵犯條件,就是為了贏得時間,對蘇軍全面換裝。
1939年9月—1941年6月,蘇聯研製出了一批新型武器,如T-34和KB坦克,雅克,拉格和米格戰斗機,伊爾-2強擊機和卡秋莎火箭炮等,但它們剛剛部分下發到部隊,官兵還不及掌握它們,戰爭就爆發了!
例如,1941年6月蘇德戰爭開始時,蘇聯工業已經生產出1200多輛T-34坦克,其中裝備部隊的約有900輛,但能夠駕駛它們的官兵很少。1941年五一節時,蘇聯最大的基輔軍區舉行閱兵,本想展示最新型的T-34坦克,但由於全軍區都找不到幾個會開這種坦克的駕駛員,只好作罷。古德里安等許多德軍將領的回憶錄都證實:蘇軍是在莫斯科戰役期間才大量使用T-34坦克,而德軍恰恰就在此戰中碰壁!
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失敗,真正原因是其傷亡過大,而不是後來他們為了挽回面子而宣傳的天氣因素。大家只要去讀讀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博克元帥在1941年12月1日致陸軍總長哈爾德的電報就知道了。博克在此電中認為部隊傷亡嚴重,無法攻佔莫斯科。他一個字也沒有提天氣。哈爾德在日記中同樣將進攻莫斯科失利歸咎於部隊傷亡重大,也一個字沒有提天氣。零下30度的嚴寒是12月5-6日才降臨莫斯科地區的,而在前一天即12月4日,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已經下達了撤退命令!
許多崇拜德國的人,將德軍戰敗說成是蘇軍的兵力優勢。事實上,1941年6月德國總兵力高達750萬人,其中用於進攻蘇聯的軍隊有470萬人(陸軍350萬人,空軍和地勤部隊120萬人),加上仆從國軍隊80萬人,一共是550萬人。而蘇軍總兵力只有537萬人。1944年光是德國動員的兵力就高達近千萬(大家可以去看電影,1944年夏希特勒說:「我有950萬作戰部隊!」)。大家知道德國人口為蘇聯的一半,而德國控制的歐洲部分人口則大大超過蘇聯。到1942年夏季德軍佔領了蘇聯廣大領土,此時蘇聯在人口上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到1942年秋季,蘇軍的全面換裝已經完成,隨即展開大規模反攻,全殲了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德軍。
1943年夏季,蘇德兩軍在庫爾斯克舉行主力會戰,雙方都出動了最精銳的部隊和最先進的兵器,結果是德軍大敗。蘇軍從此牢牢掌握了戰爭主動權,展開了全線反攻。
1944年,蘇軍向德軍發起了著名的「十次斯大林式打擊」,這是人類戰爭史上最雄偉壯麗的篇章。在烏克蘭,白俄羅斯,羅馬尼亞,波蘭和波羅的海沿岸,整個整個的德國集團軍群都被蘇軍雷霆萬鈞的攻勢打得落花流水。蘇軍取得這些勝利並不是在風雪嚴寒的冬季,而是在烈日炎炎的仲夏,而且蘇軍的前線兵力從來沒有達到超過德軍一倍的優勢,這些充分說明了蘇軍戰鬥力遠比德軍強大!
1945年蘇軍向德軍發起排山倒海的最後沖擊。在中央戰線,朱可夫元帥和科涅夫元帥的軍隊勢如破竹,220萬大軍,4800架飛機和6500輛坦克短短一個月就長驅500—600公里,兵抵奧德河和尼斯河畔,勢如摧枯拉朽。這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壯觀的攻勢。1945年4月,蘇軍向德國首都發起猛攻,短短半個月就攻克柏林,把勝利的紅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戰勝德國後,蘇聯在首都莫斯科舉行了盛大的勝利閱兵式,紅軍官兵們將幾百面德軍戰旗拋在斯大林腳下,這是何等的威武雄壯!
戰爭爆發前,德國的工業實力超過蘇聯,並且佔領了大半個歐洲,擁有的人力,資源和工業潛力遠遠超過蘇聯,就這樣還抵不住蘇聯。可恥!
對蘇聯的威力領教最深的是希特勒,他在臨死前大罵日耳曼民族不如斯拉夫民族,應該統統淘汰!
冷戰期間,西方出於反蘇需要拚命詆毀蘇軍,說它是不堪稱一擊的烏合之眾,靠人多取勝。冷戰結束後,西方開始能夠公正評價蘇軍,近年西方出版的許多戰史著作如《贏者之師》承認,二戰期間蘇軍無論在戰鬥力和指揮藝術方面,都強於盟友美英軍隊,也強於對手德軍。
5. 德國在一戰二戰的戰略失誤有哪些
最大的錯誤,當然是政治基礎的錯誤。
當小鬍子的納粹黨選擇清洗沖鋒隊而倒向容克的那一天起,就決定了他的必然失敗。
為什麼這么說呢?且聽我分析。
在清洗沖鋒隊之前,德國國家社會主義黨,也就是納粹,實際上是一個相當左的政黨。比起軟弱而喜歡走上層路線的德共,它才是真正的深入群眾和發動群眾。然而希特勒以及其戰友,最終選擇了走民族主義的極右路線,而放棄了極左路線世界革命大聯合的戰略,也就是說,他們決定和容克以及大資本家合流了。
從此之後,納粹黨就確立了極端民族主義的路線,也就是「全體雅利安人武裝團結起來,大家到全世界搶錢搶糧搶娘們,一起過上好日子」——納粹的本質,也就是這點玩意兒。
這個根本路線的確立,導致了後面所有的戰略外交錯誤:
1.納粹為什麼要發動二戰,希特勒為什麼不停在1939年,這樣他就是德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因為納粹的路線決定了,他們是停不下來的。希特勒之前收買民心,搞的那一套都是有代價的,其實是變相的凱恩斯政策。德國經濟的好轉,付出的代價是大量的借款以及軍工業的急劇膨脹。不打世界大戰,希特勒一樣沒錢還,軍事工業產能浪費,擴充的軍隊白白浪費財富,他停不下來的,之前美好日子的幻覺,是透支的。納粹的政策,就是大量投資於軍工業,然後用軍隊和大炮,通過侵略外國來「生產利潤」。
2.納粹之所以犯了遲遲沒有進入總動員體制的錯誤?因為它們的路線決定了。搶奪外國,保證本國人的生活水平,這是納粹的國策。違背這個國策,不需要蘇聯人和盟軍,納粹的位置就不穩了。所以一直到後來逼到沒辦法,才開始進入總體戰。
3.納粹為什麼一定要打蘇聯,為什麼德國入侵蘇聯之後不採取一些懷柔政策?道理還是一樣的,因為納粹的政治路線根本,就是剝削其他國家,尤其是他們看不起的斯拉夫人。既然已經是明目張膽的把斯拉夫人作為奴隸,你還怎麼指望什麼懷柔政策?
4.為什麼納粹德國的經濟體效率非常低,整合的水平非常差?還是由於最開始的政治路線問題,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選擇了和容克以及資本家妥協,所以納粹的經濟體系整合程度是比較糟糕的。雖然仗著先發,有一些科技優勢,但是開打沒有兩年,這些科技優勢就逐漸消失了。而且納粹極端的種族政策,逼走了大量的其他民族的科學家,最典型的就是愛因斯坦這批人了。
4. 納粹德國最終選擇了進攻蘇聯的直接戰略,也是兩面開戰的自取滅亡的戰略。而沒有選擇從北非到中東到中亞的間接戰略。這大概是唯一一個和納粹總路線沒啥關系的戰略錯誤吧,也是納粹德國唯一的生機所在。
6. 德國為什麼要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使自己陷入兩線作戰呢
這是希特勒最大的失誤,對蘇作戰他重復了德國前輩們的錯誤,即兩線作戰。即便德國強大到可以征服歐洲,但德國永遠不能同時對東西兩個方向發動戰爭。希特勒在征服法國後的狂妄,在對英作戰的乏力之後,他終於將新的目標對准了蘇聯。並不是說,德國對蘇作戰就沒有取勝的機會,只是作為一位統帥,本身應該有堅定的信心和堅強的信念,可希特勒沒有。在1940年海獅計劃之前,德軍打得非常好,唯一的敗筆就是希特勒在敦克爾刻的優柔寡斷,使曼施坦因的西歐作戰計劃至少30%的勝利化為烏有。
1940年海獅計劃本身就有問題,它的根本思想在於使用空軍征服英國,而不是考慮如何發揮德軍最強大的軍種——陸軍的力量。雖然計劃考慮到德國海軍力量較弱的實際情況,但決不能作為計劃執行糟糕透頂的結果的解釋,相反,海獅計劃損失的兩千架飛機,特別是損失的優秀飛行員,已為巴巴薩羅計劃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其實,希特勒在敦克爾刻應該繼續發揚德軍兇猛的進攻,將三十萬英軍消滅殆盡,然後做出選擇,要麼拼盡全力將英國消滅(包括登陸作戰),要麼就此罷手,將矛頭指向巴爾干半島,然後積蓄力量,為1941年的巴巴薩羅計劃做准備。如果德軍能將三十萬遠征軍消滅,英國也就元氣大傷,即便德軍海軍力量薄弱,但只要戰術運用得當,登陸至少有七成把握,而絕不能採用海獅計劃那樣用空軍拼消耗的打法。解決英國之後,征服巴爾干,再積蓄力量,以不變應萬變,對於德國應該是最佳選擇。
拿破崙東進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西葡作戰的失利,將二十五萬法軍精銳喪失在西班牙的人民戰爭中,倘若法軍不劍指西南歐,集全力進攻俄國,或許結局要好得多。同樣,希特勒在征服西歐後如果不是在1940年海獅計劃中徒糜空軍力量,而是休整力量,准備1941年的全力東進,進攻莫斯科的勝算至少可加兩成。但希特勒偏偏要打打英國,再打打蘇聯,以拿破崙如日中天的斜形戰術仍敗於兩線作戰,可想而知,冥冥之中,希特勒的敗局其實在空軍對英國狂轟亂炸之時就已註定。
希特勒在戰爭中所犯的第四個錯誤是1942年在烏克蘭的分兵,如果集南方集團軍群的全部力量,本可以攻下斯大林格勒,但希特勒偏偏讓曼施坦因去了克里米亞半島,雖然成就了一代名帥,但對德國全局利益卻帶來了巨大的傷害。精銳的第六集團軍全軍覆滅,造成南部戰線空虛,無論從實力還是精神,對德軍的打擊都勝於莫斯科會戰。
希特勒在戰爭中所犯的第五個錯誤是將寶貴的陸軍資源白白消耗在北非,試想讓沙漠之狐馳騁在烏克蘭平原上,戰爭又將是另一番場面。
希特勒在戰爭中表現出的對優秀的國防軍將領不信任,頻頻換將,將寶貴的軍事資源一味地補充黨衛軍,而不是全力打造表現極其優秀的國防軍,也是戰爭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客觀地說,戰爭中德國軍隊表現極其優秀,勝於任何國家的軍隊。與蘇軍相比,德軍有著優良的參謀指揮系統,訓練有素的部隊,而蘇軍經歷了37-38年的大清洗,相當一部分經歷了一戰和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優秀指揮員被清洗,1941、1942年相當多的戰役已經證明,缺乏具備良好素養的指揮人員,僅靠政工人員、督戰隊只能無辜地造成更大的傷亡。如果不是戰爭中迅速成長的優秀將領和蘇聯強大的工農業潛力,二戰歷史就要重寫了。
可戰爭的天平最終傾向了蘇聯,在希特勒所犯的五個錯誤當中,最致命的錯誤是第三個,即兩線作戰,如果連北非計算在內,將是三線作戰,希特勒自身沒有拿破崙的超凡才具,又一意孤行,僅憑優秀的軍官和士兵,結局只能是失敗。
7. 希特勒到底犯了哪些戰略錯誤
在希特勒的指揮下,德國最終被盟軍和蘇軍摧毀,我們來盤點下他犯過的各種戰略錯誤:
1.反猶政策
反猶政策的起源是大部分德國人都認為一戰的失敗是猶太人的背叛所導致的,而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普通的日耳曼人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但猶太家庭卻普遍生活的很好,所以又有:將牛奶倒掉也不給德國人的說法。
英國首相丘吉爾
當然,希特勒忽視北非的原因很簡單,他還始終對英國政府報以幻想,但是只要丘吉爾在任首相一天,那他絕不可能跟德國談和。
8. 二戰德國犯的最大戰略失誤是什麼為何不是進攻蘇聯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可謂是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之一,在歐洲所向無敵。但是德國的一個戰略失誤卻為後來德國的失敗埋下了禍根。這個戰略失誤就是未能成功拿下英國。之所以這樣說,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英國沒有被德國軍隊打敗,導致德國在戰爭後期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其次就是由於德國沒有擊敗英國,導致英國和美國聯軍在非洲首先對義大利下手,導致德國不少軍隊不得不派往非洲,分散了德國的兵力。最後就是由於英國沒有淪陷,讓美國在參加二戰之後獲得了非常好的戰略跳板,同時也可以利用英國為基地,對德國工業區展開戰略轟炸。
最後就是由於英國沒有淪陷,讓美國在參加二戰之後獲得了非常好的戰略跳板,同時也可以利用英國為基地,對德國工業區展開戰略轟炸。而且這一舉動不僅降低了德國的戰爭潛力,最關鍵的是將德國空軍全部支開,讓所有的德國空軍忙著拆盟軍的空中大炸逼,導致盟軍地面部隊可以輕松的在空軍掩護下進行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