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鼎盛時期和德國鼎盛時期的軍力誰強(忽略時代差距)
英國鼎盛時期是拿破崙時代結束後的19世紀中後期,即維多利亞時代,該時期英國海軍遠遠強於其他所有國家,如果說英國是一流的話那麼其他國家最強的也就三流。但是陸軍依然排不上號。
德國鼎盛時期是2個時期,1900-1917,1940-1944,第二帝國和第三帝國時期。擁有世界最強的陸軍。第二帝國時期擁有世界第二的海軍僅次於英國,並且水平接近。第二帝國時期陸軍世界第一,但是領先法國不多,主要是人數和戰術思想上有一些優勢,同屬一流。第三帝國時期陸軍世界第一,但是領先蘇聯亦不多,同屬一流。
綜上,各有千秋,英國鼎盛時期更具統治力(其他國家大多在動盪中或者衰弱期,此處主要指法國和俄國),但德國鼎盛時期群英薈萃 強國如林,顯得更加星光燦爛
2. 德國可以打敗法國,為何始終打不敗英國原因只有2個字
從世界近現代歷史來看,英、法這兩個國家,似乎是同一時間崛起的世界強國,兩國的勢力那是差不了多少的,曾經的英法戰爭,打了100多年,還是法國戰勝了。而且在拿破崙時期,法國橫掃歐洲,英國更不是對手。所以,英法這兩個國家可以說,實力差距不大,這也是兩國此後能夠組成一體的主要原因,因為誰也滅不了誰。但是在二戰中,德國可以打敗法國,讓法國投降,但是為何卻無法打敗英國,讓英國投降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只有2個字。
二戰開始後,德國在歐洲大陸橫掃,一路沒有敵手,先後佔領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十幾個國家,可謂是所向披靡。連堪稱世界霸主的法蘭西都栽在德國手中,法國當時300萬軍隊,在抵抗了不到3個月,就徹底被打服投降了,可見德國的實力。
而且在德國崛起之時,當年的普魯士在普法戰爭中就輕易的打敗了法國,甚至殺進了法國的首都巴黎。似乎德國打法國都很輕松,但是德國可以打敗法國,讓法國投降,在打英國卻不行了。從德國進攻英國開始,希特勒 *** 精銳大軍,出動幾千架戰機,對英國採取強力的打擊,不間斷的轟炸。
如果按照法國的架勢,英國即使能撐住,但是頂多撐的時間比法國長一點罷了,因為英國的實力頂多比法國強悍一點。但是德國開打後,整整打了5年多,打到二戰結束,都沒能打敗英國,最終還將自己搭了進去。這使得很多人到現在都不太明白,為何德國可以打敗法國,為何就是打不敗英國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只有兩個字,那就是「海軍」。
我們知道近代列強的崛起那都是海軍啊,例如西班牙的崛起就是其無敵艦隊縱橫世界換來的。而大英帝國的崛起也是海軍打敗無敵艦隊後建立的,所以英國的海軍發展,比德國早了幾百年,實力在世界那是首屈一指的。而德國在二戰強悍,其實強悍只在其彪悍的陸軍,那是世界第一。
所以我們看到,德國在歐洲大陸,在陸軍開到下,簡直是所向披靡,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能夠阻擋。就連法國的強悍陸軍,在德國陸軍面前都不堪一擊。而且連蘇聯的陸軍也不是對手,在二戰晚期,德國大勢已去,但是德國陸軍依舊能夠大量殺傷蘇聯軍隊,就可以看到,德國陸軍戰力之強悍。
所以德國陸軍才能在歐洲橫掃,才能3個月拿下法國,使得不敢與其交鋒。但是英國好就好在,有個英吉利海峽,德國陸軍雖然強悍,在陸地肯定能打敗英軍,但是你過不去啊。要想過去,必須要考海軍,但是論海軍實力,大英帝國排第二,當時沒人敢排第一。
所以德國海軍不行,使得遲遲不能突破英國海軍,無法突破英國海軍,也就是意味著,德國最一流的陸軍上不去,因此不可能打敗英國。所以只能依靠空軍轟炸了,但是轟炸不是消滅敵人的有效方法啊。英國在轟炸下就是不投降,德國那是一點辦法也沒有的,所以即使再打10年,德國都不行,只要海軍不行,陸軍不上,就打不敗英國。
參考文獻:《二戰史》。
3. 號稱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德國、英國,法國,如今誰的綜合國力更強
個人認為是英國最強,並且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英國也是最大的,雖然德國的gdp最高,法國的面積最大,但是終究影響力來說,還是要數英國。
雖然現在英國面積很小,但是英國在海外的附屬地還是很多的,要知道,以前的大英帝國可是所向披靡的存在,除了美國,沒有地方可以抗衡的了它,並且也佔領了很多地方作為英屬殖民地,幾乎把英國的影響力傳遍了整個世界,一直到現在,英國文化在全球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還有英國首都倫敦也是一座老牌國際化大都市,是不亞於紐約的存在。
4. 二戰時期英國和德國誰最厲害
二戰開始時,大英帝國還沒解體,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綜合國力遠超德國,只是龐大的領土需要大量海外軍隊維持,力量比較分散,所以在歐戰初期比較被動。
5. 英國和德國哪個強
6. 為什麼有人說二戰中的英國,輸的比德國更慘
隨著1945年5月8日德國簽署投降書,9月2日日本緊跟著也簽署投降書,地球上先後61個國家和地區以及20億以上的人口參與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落幕。
而當我們回顧歷史,提到二戰中誰輸的更慘之時,往往會說是戰敗的德國、日本,德國被蘇聯和美國及其盟友一分為二,日本則完全被美國佔領,接受美國的「和平改造」。
然而從身份落差的角度來看,德國、日本均不是最慘的,在美國的盟友之中,有一個叫英國的國家,它在二戰之前殖民地遍布全球,號稱「日不落帝國」,是為美國之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但遺憾的是大英帝國的「日不落」姿態,在1940年被歐洲大陸上的德國人給重創。5月10日正當英國和法國合計怎樣迫使德國吐出吞下的波蘭之時,德國士兵向他們猛沖過來。
面對德國人的猛沖,英法聯軍最初不以為然,認為憑借英法聯手,縱使德國有「孫猴子大鬧天宮」的本事,也翻不過他們的「五指山」。
然而歷史的事實證明,德國這只「孫猴子」不但翻過了,還把法國巴黎佔領,促使法國在二戰中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處於「亡國」狀態。
同時以世界霸主自居的英國也遭受重創,它於比利時一線構建的防禦,在德國突進法國腹地之後陷入被兩面夾擊的困境,為此英國人不得不執行了「敦刻爾克大撤退」。
數十萬英國將士在德國人的驅趕下「狼狽」的逃回了本土。但是德國並沒有準備放過英國,德國空軍在7月10日起發動不列顛空戰,組織大量戰斗機和轟炸機飛越英吉利海峽,對英國本土的重要設施進行摧毀性轟炸,直接促使英國的工業一度陷入半癱瘓狀態。
與此同時義大利、德國、日本在此之後,開始對英國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下手,英國非洲殖民地被德意聯合攻堅,亞洲的則被日本瘋狂進攻。
如此一來英國本土原本期盼著殖民地給自己輸血的計劃泡湯,國庫日益見底。但為了讓戰爭打下去,使英國不至於被德國人佔領,英國開始向美國求援。
美國百姓雖然不想參戰,但是在其總統羅斯福的努力之下,美國還是通過了「促進美國國防的法案」,開始向英國輸送上到飛機坦克,下到吃飯睡覺物件的物資。
也正是因為美國人的資助,英國才抗住了德國的進攻,然而讓英國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德國沒打垮它,美國最終間接肢解了它,二戰後原本沒有多少殖民地的美國,為了打開全球市場,掀起了殖民地獨立浪潮。
頓時英國各地的殖民地狼煙四起,英國不得不支出巨額軍費來鎮壓殖民地的反抗,而此時英國本土正處於重建時期,根本拿不出多餘的錢打仗。英國殖民地至此從給本土輸血,變成吸血。
最終為了不被拖垮,英國 *** 效仿壁虎一樣「斷尾求生」,1947年印度、巴基斯坦獨立,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 大英帝國在一塊塊殖民地的獨立聲中轟然倒塌,美國接其棒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袁載譽,知名文史撰稿人,專注世界歷史。瞭望智庫特約歷史觀察員、今日頭條付費內容評測專家團成員、澎湃新聞湃客欄目特約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被評為網路動態2018年年度紅人、網路動態歷史領域最具人氣作者、騰訊自媒體年度新銳作者。
7. 一戰前,德國為何敢跟海軍第一強國英國叫板
英國,最早實行工業革命的國家。在工業革命的影響下,英國不僅有了更高的科技,並且因此爆發了一場革命,使得英國獲得脫胎換骨般的升級。這讓英國有了更多的實力去海外擴展殖民地。在一戰爆發以前,英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英國也成為人類史上,有史以來,疆域面積最大的帝國。為了維護這些殖民地,英國又建設了一支世界水平最強的海軍。
圖中有顏色的區域,就是大英帝國控制過的殖民地
每當英國人提起這段經歷時,都是滿臉的驕傲幸福。面對這么強大的英國,德國為什麼沒有在一戰前將它拉攏為盟友,反而主動跟它叫板開戰呢?
這跟德國的一段歷史有關。德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經歷過一段非常分裂的時期。那時候的德國被稱作德意志邦國。最多的時候,一個聯邦內,由幾百個小公國組成。這些小公國互相征伐不斷。當時歐洲大陸都普遍認為,德意志邦國支撐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被英、法等過蠶食干凈。可誰也沒想到,德意志邦國中,一個叫普魯士的王國開始以強硬態勢崛起,吞並了其餘的小公國,迅速將這些國家融合起來,成為後來的德意志帝國。
當時德意志帝國的首相俾斯麥考慮到德國實力有限,法國又對德國抱有極大仇恨。於是,便推出了聯俄、聯英的外交策略,主張不對外擴張,避免跟這些國家造成不必要的沖突。
圖為俾斯麥
當時的德國跟英國之間,關系非常友好。而德國也利用了這段發展時期,積蓄實力,成為在經濟實力上,歐洲最強,世界第二的優勢地位,僅次於美國。在工業上,德國依靠魯爾工業區這顆大心臟,完成工業輸血。再加上德國工業以嚴謹著稱。在國外訂單上,也比其他歐洲國家口碑更好。
圖為魯爾工業區老照片
俾斯麥下台,德國威廉二世上台後。這位新皇帝看到德國已經擁有的財富,開始想大展手腳。他甚至提出過,德國的首都柏林,應當成為「世界的柏林」,可見他的雄心壯志。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開始改變過去的策略,主張發展海軍,不斷對外擴張,以完成自己要達到的願望。
不過,這個做法很快讓德國跟英國之間的關系出現裂痕。因為英國的主要經濟命脈來自海外的殖民地。而當時全世界的殖民地開墾,已經接近飽和狀態。如果德國這時候強勢進入,必然會擠壓英國殖民地的空間。甚至可能奪走英國的殖民地。這讓兩個國家之間產生了利益上的裂痕。
更加火上澆油的是,德國在外交上,對英國還做了很多失禮的事情,這讓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開始漸行漸遠。雖然英國跟德國的皇室,有著特殊的血緣關系。威廉二世的表親,就是英國的國王。但依然無法挽回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
圖為威廉二世
前面講到了,當時德國的實力確實夠強,再加上德國對外擴張的願望。讓德國有底氣,也有理由的跟英國叫板。而英國在德國叫板後,會迅速回應,除了因為要保住自己的殖民地,還有以一個原因在於,英國「大陸均勢」的外交政策。這個政策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英國在歐洲大陸上的霸主地位。具體做法就是,英國會跟其他較弱的國家聯合起來,一起對付能威脅到自己地位的國家。德國的叫板,英國的回應,其他國家為了挽回自己利益的參與,最終導致了一戰的不可挽回。
8. 二戰德國和英國,綜合實力誰厲害
一戰後傳統強國英國法國等已經開始沒落。軍事上國防實力和軍事理論都落後與德國。經濟上傳統殖民地被解放思想的沖擊下損失很大,國家重工業發展緩慢不如德國高效,加之33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影響可謂雪上加霜。政治上因國力不濟採取綏靖政策,很大程度上刺激德國的擴軍備戰。外交上沒把德國當做真正的敵人而是想利用德國和蘇聯開戰,打垮新興的社會主義制度。
不過廋死的駱駝比馬大,利用天賜的地緣優勢固守本國,並且和擁有強大的海軍和空軍保衛英吉利海峽。德國裝甲部隊再怎麼樣厲害無敵,始終是過不了海峽的。不過陸軍戰鬥力確實低於德國國防軍的戰鬥力的,除開裝備、後勤問題還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軍隊魚龍混雜,有殖民地士兵,有國防軍,所以士氣普遍不高。但到戰爭中後期,英軍(陸軍)在歐洲戰場上也確實為二戰勝利立下汗馬功勞,可謂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