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時蘇聯是如何反攻德國並打敗德國的
1942年11月19日上午,瓦圖京和羅科索夫斯基從北邊發動進攻。第2天,在由於濃霧而推遲了幾個小時後,葉廖緬科從南邊發動進攻。11月23日,他們已在卡拉契附近會師,合圍了德軍第6集團軍,還有第4裝甲集團軍的一個軍。
斯大林立即指示華西列夫斯基集中力量開始實施土星作戰計劃,這是對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的敵人再加上一層合圍圈的大膽攻勢。這樣,在蘇聯軍隊掌握了羅斯托夫以後,在高加索的德軍的退路就被封堵了。
在南邊,德國人匆忙重新組織他們的力量,建立了頓河集團軍群,由陸軍元帥曼施泰因指揮。他一直打到接近鮑盧斯防線25英里的地方。但鮑盧斯沒有突圍與他會師。12月24日,斯大林批准了一次反攻,把曼斯泰因趕回到科捷爾尼科沃,並且更向南趕了60英里。曼施泰因放棄了給鮑盧斯解圍的努力。他集中力量防守羅斯托夫與塔曼之間的空隙,以便讓高加索和庫班的德軍部隊能夠撤退。
在西邊,土星作戰計劃因曼施泰因的進攻而作了修改,現取名為小土星作戰計劃,取得了成功,5天內前進了150英里。
在北邊,朱可夫協調指揮的進攻迫使德國人退出了維亞澤馬突出部,並把封鎖列寧格勒的敵軍打開了一個7英里寬的缺口。
1943年1月31日,德軍南部集團軍群投降。2月2日,北部集團也投降。
Ⅱ 德國的閃電戰那麼厲害,蘇聯是靠什麼擊敗德國閃電戰的
首先,不能低估實力的對比。從兵力對比上看,德國軍隊經過嚴格的訓練,但一旦被消滅,就是整建制地被消滅,戰鬥力不復存在。蘇聯紅軍則是靠人海戰術。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紅軍徵兵數量高達3000萬,其中約有1000萬陣亡,傷員更是不計其數。蘇聯紅軍靠的是在戰斗中成長,老兵帶新兵,源源不斷地補充戰鬥力。德軍孤軍深入,物資供給難以跟上,而蘇聯到1942年就恢復了物資生產能力。從全局來看,1942年軸心國的生產能力和同盟國不相上下,1943年同盟國就超過了軸心國,到1944年同盟國就具有壓倒性的優勢。這場戰爭拼的是血肉和鋼鐵的消耗。但是,兵力和軍火數量的多寡從來就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唯一因素。尤其是要想戰勝「閃電戰」,靠的更不是數量。
第二,不能低估戰略的重要性。跟德國相比,蘇聯的一個戰略優勢就是不用兩頭作戰,可以一心一意地集中兵力。起初,蘇聯還擔心日本可能會北上,得知日本南下東南亞的作戰計劃之後,蘇聯就開始把自己在遠東的部隊拉回歐洲戰場。對那些趴在莫斯科城外的戰壕里,已經又冷又累的德國士兵來說,最恐怖的事情就是在漫天大雪之中,突然看到身披白袍,從蒙古前線趕回來的紅軍精銳之師。與此同時,德國卻不得不同時在多條戰線作戰:歐洲、海上、北非,即使是在東線,戰線也長達1800公里,往往顧此失彼。
當然,也不能高估戰略的重要性。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疑心很重、出爾反爾的領袖。進攻莫斯科失利之後,希特勒變得更加神經質。如果不是他連出餿招,德國軍隊戰績會更好。到底德國應該再次進攻莫斯科好呢,還是南下佔領高加索地區的油田好呢,至今仍然是一個爭執不下的問題。但有一點是沒有爭議的,德國不該同時在幾條戰線上展開進攻,既要拿下斯大林格勒,又要進軍巴庫油田。如果不是斯大林對蘇聯紅軍的清洗,蘇聯也不會在戰爭初期遭受如此慘痛的損失。但他在戰爭期間,逐漸意識到,自己有一批能乾的將領,這才將權力更多地下放。事實證明,英明領袖是不靠譜的,戰略的重要意義在於,不要犯致命的錯誤就行。
第三是地理。人們常常提到,蘇聯的戰略是用空間換取時間,由於腹地縱深,所以有緩沖的機會。這一點當然是不容置疑的,但也無法強調得過頭。試想,如果莫斯科被打下來,德國佔領了蘇聯的歐洲地區,即使蘇聯還剩下廣袤的西伯利亞,但元氣大傷,是不是會有滅國之災,就真的很難說了。拯救蘇聯的最重要的地理因素不是地形,而是氣候。具有諷刺意義的是,1941年恰好趕上了1812年拿破崙入侵俄國之後最冷的一個冬天,而德國士兵還穿著夏季的制服。秋天陰雨綿綿,地上一片泥濘。冬天冰冷刺骨,油箱結冰,飛機、坦克都沒法開動,機槍也因冰凍無法開火。春天到來之後,表層的泥土化凍,但底層的泥土仍然凍結,加上下雨,又是泥濘。這使得德軍的機動能力大大受阻。本來,深入敵後是可以以戰養戰的,但蘇聯採取了「堅壁清野」的做法:他們燒毀谷倉和橋梁,毀壞水井,或在水井中投毒,把牛羊、工廠都運走,讓敵人得不到任何東西。著名歷史學家基根的《戰爭史》里,專門寫過地理對戰爭的制約:有的地方,任你再雄兵百萬,打不了仗就是打不了。
最後一點,可能也是人們最容易忽略的一點,是組織的自我進化能力。很多歷史學家熱衷於尋找「轉折點」,但這一問題本身就是個偽命題。下棋下到最後,都有可能一著不慎,全盤皆輸。有的電視編劇喜歡尋找決定戰爭勝負的「秘密武器」,比如破譯了對方電碼的情報人員,比如新式武器。一些研究二戰的學者會提到蘇聯的T-34坦克。這一坦克號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性能最好的坦克,就連古德里安都承認,當T-34坦克投入戰場之後,德軍的裝甲兵優勢就沒有了。其實,T-34早期的缺陷很多,比如沒有無線電聯絡設備,坦克之間聯絡還依靠旗語。T-34還漏雨,一下雨就要擔心儀表盤會不會被淋壞。蘇聯不是不知道T-34有這些缺陷,但戰事緊張,怎麼能停下生產先改進呢?他們只能一邊生產一邊改進。最終, 當T-34經過改進、真正發揮威力的時候,是在1944年年中之後,那時二戰歐洲戰場的局勢已經明朗。
「閃電戰」本身靠的就是協同作戰。空軍要先發制人,炸掉對方的飛機、兵工廠和交通通訊設施;工程兵要趕到裝甲部隊的前面搭建浮橋;步兵要負責保護坦克,清除地雷,提防反坦克部隊;這其中靠的是官兵之間、不同的兵種之間、武器和士兵之間、前線和後勤之間的協調。勝敗乃兵家常事,最初的勝利並不保證最終的勝利,最初的失敗,甚至是慘敗也不預示著最終的失敗,關鍵在於一邊打仗、一邊調整,不斷地自我進化。
蘇聯紅軍之所以能夠挫敗「閃電戰」,是因為他們慢慢摸索出了如何阻擊納粹坦克、瓦解敵人主力武裝、並不斷提高自己的機動能力。
Ⅲ 蘇聯是如何反攻德國的
1942年,蘇軍向德國發動總反攻,但是由於沒有足夠的預備隊和炮兵支援,蘇軍又受到了一些挫折。在南部、蘇軍在塞雲斯托波爾,哈爾科夫等地遭到失敗。5月,蘇軍在刻赤、哈爾科夫相繼兵敗,7月塞瓦斯托波爾失守,蘇軍損失慘重。
1942年8月23日,德國人開始對斯大林格勒進行最後階段的進攻。8月底,蘇軍已經撤退到斯大林格勒防禦區的中心。為了加強斯大林格勒大會戰的指揮,斯大林把朱可夫從西線調開,同時任命他為副最高統帥。
9月3日,希特勒的一個坦克兵團沖到了斯大林格勒郊區,當華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報告形勢時,斯大林打斷他的話:「你們怎麼不懂得,如果我們放棄了斯大林格勒,我們的南部同中部的聯系就將被切斷,我們還能保持住南部地區?在那裡的人員是否懂得,這不僅是斯大林格勒的災難,而且還會失去一條水路干線,不久還將失去石油!」
華西列夫斯基回答說:「斯大林格勒城下一切還能作戰的力量,我們都調集到危險地段上去了,我想,捍衛住城市還有可能。」
但斯大林不放心,他立即口授命令給朱可夫:「……敵人可能在今天或明天就把斯大林格勒拿下來。請您要求斯大林格勒以北和西北各部隊的司令立即對敵人發動突擊,支援斯大林格勒人……」
隨後幾天,朱可夫從北面組織了幾次攻擊。但是由於沒有得到炮兵和空軍的有力增援,這幾次攻擊沒有取得明顯效果。
9月10日,朱可夫用電話向斯大林報告說:「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現有的兵力,我們不能夠突破敵人的走廊並與東南方面軍的部隊在市區會師。德軍由於從斯大林格勒附近新近調來的部隊,敵人的防禦正面相當強大了。以現在的兵力和部署繼續沖擊是沒有用的,而且部隊必然要遭受重大的損失。
斯大林聽完後,要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回莫斯科。9月12日,他們一起去見斯大林。「要消除敵人的走廊並與東南方面軍會師,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需要些什麼?」斯大林問道。「至少還需要一個精銳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一個坦克軍、3個坦克旅和400門以上榴彈炮。此外,在作戰過程中必須補充集中至少一個空軍集團軍。」朱可夫回答說,華西列夫斯基同意他的估計。
斯大林聽完後,拿出最高統帥部預備隊配置圖,默默地研究著。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從桌子旁走開,兩個輕聲交換意見,認為顯然得另找別的解決辦法。
「還有什麼解決辦法?」斯大林突然問,從地圖上抬起頭來。
朱可夫非常吃驚,想不到斯大林有這么好的聽力。他們回到桌子旁,扼要地談了大規模作戰的計劃。斯大林讓他們回到總參謀部、制定一個計劃,第二天晚上9點向他匯報。
第二天整天,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坐在地圖前,同總參謀部人員商量並制訂出初步計劃。晚上,他們來到斯大林的辦公室。斯大林同他們打招呼時氣憤地罵了一通丘吉爾,然後他又平靜地說:「好吧,你們的意見是什麼?由誰談?」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匯報了大反攻的計劃。取名「天王星計劃」,計劃由兩支主力裝甲部隊採用鉗形攻勢向前突擊,瓦圖京的西南方面軍的羅科索夫斯基的頓河方面軍在北,葉廖緬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在南。
就在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匯報這一大膽而果敢的構想時,斯大林格勒已進入殘酷的巷戰。德國軍隊攻進了城裡,守城部隊工人並肩戰斗拚死抵抗。在這以後的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日日夜夜都在進行空前激烈的搏鬥。最初,德國軍隊在西南方向的進攻速度是每晝夜前進幾十公里,後來是幾公里,9月是幾百米,到了10月,這樣的前進速度也沒有了。從10月14日至11月19日,戰斗就在房屋進行。
盡管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投入了22個師的兵力,還有幾乎相同數量的盟軍一起行動,但德國國防軍的戰爭機器卻在原地空轉。
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進入白熱化狀態的時候,大反攻的准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根據這一計劃的設想,在大約60天的時間里,在斯大林格勒頓河地區集中了100萬軍隊,13500門火炮和迫擊炮,300多組火箭炮,110架飛機。這是又一次前所未有的壯舉,是計劃和組織工作的出色成就,每一階段都是在斯大林積極直接指揮下由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貫徹執行。
11月19日上午,瓦圖京和羅科索夫斯基從北邊發動進攻。第二天,在由於濃霧而推遲了幾個小時後,葉廖緬科從南邊發動進攻。11月23日,他們已在卡拉契附近會師,合圍了德軍第6集團軍,還有第4裝甲集團軍的一個軍。
斯大林立即指示華西列夫斯基集中力量開始實施土星作戰計劃,這是對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的敵人再加上一層合圍圈的大膽攻勢。這樣,在蘇聯軍隊掌握了羅斯托夫以後,在高加索的德軍的退路就被封堵了。
在南邊,德國人匆忙重新組織他們的力量,建立了頓河集團軍群,由陸軍元帥曼施泰因指揮。他一直打到接近鮑盧斯防線25英里的地方。但鮑盧斯沒有突圍與他會師。12月24日,斯大林批准了一次反攻,把曼斯泰因趕回到科捷爾尼科沃,並且更向南趕了60英里。曼施泰因放棄了給鮑盧斯解圍的努力。他集中力量防守羅斯托夫與塔曼之間的空隙,以便讓高加索和庫班的德軍部隊能夠撤退。
在西邊,土星作戰計劃國曼施泰因的進攻而作了修改,現取名為小土星作戰計劃,取得了成功,5天內前進了150英里。
在北邊,朱可夫協調指揮的進攻迫使德國人退出了維亞澤馬突出部,並把封鎖列寧格勒的敵軍打開了一個7英里寬的缺口。
1943年1月31日,德軍南部集團軍群投降。2月2日,北部集團也投降。德軍在頓河、伏爾加河、斯大林格勒地域總共損失了約150萬人,3500輛坦克,12000門火炮,3000架飛機及大量的其他技術兵器。這些損失對希特勒德國的整個戰略地位產生了極大地影響,並徹底動搖了其整個戰爭機器。
1943年2月4日,羅科索夫斯基和沃羅諾夫奉召從前線回到克里姆林宮。斯大林熱情地歡迎他們,祝賀他們所取得的勝利。正如羅科索夫所說,在這種場合,「他確確實實能夠以他的熱情和關心使人陶醉。」
1943年7月庫爾斯克戰役徹底摧毀了希特勒的主力,法西斯當局無論採取什麼措施也不再能彌補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的損失,從這時起,德國人只能退卻。
1943年10月,蘇軍渡過了第聶伯河。11月6日基輔解放。兩天後,日托米爾解放。在北面,9月25日收復了斯摩梭斯克,莫斯科徹底解除了受進攻的威脅。1944年,蘇軍先後解放了列寧格勒、克里木和敖德薩、明斯克。至此,蘇軍在斯大林的領導下,收復了被德軍佔領的所有國土。從1944年7月起。轉入外線作戰,先後解放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Ⅳ 蘇聯如何反敗為勝擊敗德軍
二戰中,蘇德戰爭是二戰時期規模和傷亡最大的一場硬對硬的戰役,1941年德國閃擊蘇聯,標志著蘇德戰爭正事爆發,在蘇聯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德國投入了500多萬人,蘇聯更是損失了上百萬士兵。盡管在戰爭爆發初期,由於准備不足,蘇聯被揍得措手不及沒有還手之力,但經過努力在後期一下子扭轉了戰略態勢,二戰時期,在沒有援助下的蘇聯,是怎麼反敗為勝把德軍趕出去的?
1943年7月12日清晨6時30分,德國空軍開始對蘇軍防線的轟炸。8時30分,德軍和蘇軍幾乎是同時發動了攻勢,兩軍迎頭撞擊在小村莊普羅霍洛夫卡郊外的原野上。坦克大戰是在河流和鐵路路基之間一塊狹長的地域上展開的。當初德國的閃電戰術十分可怕,德軍靠著出其不意的機動性獲得了不錯的戰鬥成果。蘇聯對於閃電戰的來襲也是手足無措,在毫無防備之下,蘇軍的部隊慘遭德軍大面積屠殺。原本有著雄厚空軍實力的蘇軍,在德軍的閃電戰的進攻下根本沒發揮出作用,近千架軍用戰斗機還沒有發出憤怒的咆哮就已經葬身於連綿的炮火中。
在蘇德戰場當中,德國士兵因為嚴寒天氣而導致的傷亡,早已經超過戰損,這就是得德軍之前的優勢漸漸的消失。摒棄了閃擊戰的德軍被蘇聯活活的拖死在莫斯科郊外,也自此拉開了德國失敗的序幕。要知道當時德國因為缺乏石油,導致後期好多噴氣式飛機無法大編隊起飛,這樣越打越處於劣勢,最終慘遭失敗!
Ⅳ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如何獲勝的
蘇聯決定勝過德國人。他們引誘德軍深入斯大林格勒,然後突襲薄弱的側翼,將斯大林格勒內的德軍包圍。
在天王星行動中,蘇聯軍隊向軸心國衛星線推進。隨著行動的進行,蘇軍士氣空前高漲,有報告稱,在空襲期間,有多個部隊從蘇軍頭頂飛過。第157步兵師的巡邊員講述了一個故事,一個男人自願推著一輛坦克穿過一個可疑的雷區。蘇聯決心要贏。
然而,斯塔夫卡再次對朱可夫有信心,並指示他計劃天王星的行動。進攻要求德國軍隊在斯大林格勒被來自北方和南方的機械化步兵和裝甲支援部隊包圍。當時的想法是,機械化部隊將完成圍攻,而步兵將直接與第六步兵團的後方交戰,以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不讓他們看到真正發生的事情。德國人一直否認蘇聯實際上能夠成功實施雙重攻擊,因此他們沒有這樣的行動計劃。
天王星以一種詳細的布局移動,同時從南方和北方包圍在卡拉奇鎮的德國軍隊。與蘇聯的聯系導致了25萬到30萬軸心國士兵埋葬在斯大林格勒。許多人受了傷,補給不足,只有德國空軍能真正補給第六軍。埃里希·馮·曼施泰因將軍(General Erich von Manstein)試圖通過特別組建的頓河軍(Don)將軸心國從圍困中解放出來,但天氣、物資匱乏和堅定的蘇聯抵抗阻止了第六集團軍的命運。
11月19日,陷阱被拋出。在四天的時間里,蘇聯從兩個不同的方向反攻,並於11月22日在卡拉奇聯合。11月23日,德軍突圍被阻止並很快被擊潰,來自克羅埃西亞、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的第六團和支援部隊的整個包圍被一圈鐵環包圍。蘇聯的勝利是將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德國軍隊拖入斯大林格勒城內,同時集中精力消除其衛星盟友的支持。通過明智地使用武力和計劃,蘇聯迅速包圍了一支德國軍隊,迫使其在軍事史上第一次向一位德國元帥投降。
蘇聯通過欺騙德國人取得了勝利,並且毫無疑問地證明了他們不是1941年6月被推翻的那一方。
Ⅵ 損失兵力超百萬的蘇軍,靠什麼對德軍展開反擊的
1941年6月22日,德軍公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派出550萬大軍兵分三路向蘇聯境內展開大規模進攻。震撼世界的蘇德戰爭爆發了。從1941年6月到12月這半年的時間里,由於指揮失誤和其他一系列原因,蘇軍前線部隊損伏野肢失慘重,其整體兵力損失超過500萬。
然而,正當德軍信心滿滿的准備攻入莫斯科的關鍵時刻,令希特勒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現了:蘇軍不僅守住了莫斯科,還組織重兵集團在莫斯科城下展開反擊,消滅了德軍的部分精銳部隊,初步扭轉了蘇軍開戰初期戰場不利的局面。那麼,蘇軍是如何在兵力損失慘重的情況下投入重兵集團對德軍展開反擊呢?
上圖_ 莫斯科保衛戰的空戰
蘇聯本身就是個重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在戰爭打響後,蘇聯又把大量的工廠搬遷到內地。這使得蘇軍的飛機坦克等武器盡管在開戰初期損失很大,但遠東的工廠仍然可以為蘇軍提供源源不斷的武器支持,不至於讓蘇軍一線官兵赤手空拳和敵人拼殺。有了以上三點原因的支持,蘇軍就能組織重兵集團在莫斯科城下向德軍展開反擊,德軍第一次嘗到了閃電戰失敗的滋味。
Ⅶ 鋼鐵雄心4蘇聯怎麼打敗德國 蘇聯統一世界玩法
鋼4的蘇聯基本上是無敵的,打德國毫無難度啊。
蘇聯人多,地大,資源多,工業本就不差,還有那麼多省份可以盡情爆工業。整個前期也不需要打仗,死命爆工業爆軍隊就可以了。等到蘇德開戰,輕松兵海淹死德國。
打仗方面,建議陸軍就走原有的人浪戰術即可,軍隊以步兵師、機械化步兵師和坦克師為主。前期出步兵師,10步兵營一個師,中期換七步二炮即可。機械化步兵師可以10機械化步兵,也可以7機械化步兵加2喀秋莎,等後期還可以把喀秋莎換自行火炮。坦克師一般建議編40寬度的精銳部隊,由坦克、自行火炮、自行防空和機械化步兵構成,具體分配可以酌情,但是務必保證機械化步兵不能太少,因為太少組織度會很低,影響戰鬥力。
對德國開戰的時候,三種軍團最好分開編。4-6個步兵軍團在整個交戰陣線正面分段布防,每人一段,給個守住陣線的指令即可,只留一個豁口給裝甲軍團。裝甲軍團應該由精銳裝甲師和機械化步兵組成,這種軍團不給軍團指令,完全手控。找到突破口直接突進去,一路走一路留下機械化步兵守御被攻下的省份,突進幾個省份的距離後就轉身橫向,從敵軍前線的後面開始畫圈包餃子。最後把敵人的一部完全包圍之後,配合後面維持陣線的步兵師一起吃掉餃子。
這個戰術的優點是充分利用ai的智商問題,可以最大限度消滅敵人有生力量。蘇德大戰佔地意義不大,消滅敵人部隊才是真正的勝利。德國軍隊數量肯定是拼不過蘇聯的,幾個餃子一包德國就基本上沒戲了。
這個戰術的要點是裝甲師要足夠硬。很多時候要是裝甲師不夠硬,突破不過去,慢慢騰騰地攻到防線後面來不及劃線包餃子就讓敵人從容撤退了,那就效果大打折扣。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堅持編40寬度的精銳裝甲師。另外機械化步兵沿途駐守也很重要,萬一被敵人截斷後路就全完了,所以一定要小心謹慎,確保突進去的沿途每個省都有機械化步兵駐留。
整個戰術中有個東西很重要,就是不起眼的工兵支援連。因為你的步兵需要對峙維持陣線,工兵能加大挖戰壕的上限;坦克需要突進速度,工兵能提供地形適應力,包括惡劣地形的速度和攻防;機械化步兵需要在前線敵人包圍的情況下馬上駐守,所以需要工兵提供挖戰壕的速度。所以不要小看這把鍬,大鬍子逆推小鬍子的關鍵就是這把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