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最早的定期報刊誕生於德國
因為德國人谷登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技術,於是印刷的報紙開始發行。
1450年,歐洲的德國人谷登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技術,於是印刷的報紙開始發行。1493年,羅馬發行的報紙上刊登了哥倫布航海的消息。當時的報紙只是在發生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時才發行。
1609年,德國率先發行定期報紙,雖是周報,但很快波及整個歐洲。世界上第一張日報在1650年發行於德國。
法國1631年才出現報紙,而英國由於當時發生了政治事件,報紙才得以發行。美國的第一張報紙是獨立前的1704年,由波士頓郵局局長發行的《波士頓通訊》。歷史發展到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報紙已在歐洲各國相繼發行,並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喜愛和接受。
定期報刊的出現是新聞事業近代化的標志,而在報紙的起源階段,「連續發行」有定期有不定期,如宋代邸報的周期有時為「每日」,有時為「每五日」,有時為「逐旬」,有時為「每月」,周期的每一次調整,都基本上能做到連續發行;宋代小報則是不定期發行。
從中國古代報紙和近現代報紙之間的共同點出發,對報紙的概念進行了重新分析,報紙是:以刊登新聞為主,單期內容具有集納性,公開連續發行,以文字為主要傳播符號、以紙質復制形態存在的信息傳播媒介。
對報紙概念的重新分析有助於我們把握報紙的本質屬性,有效地把它與其他信息傳播媒介區別開來,同時也有助於對報紙起源的追溯。
Ⅱ 德國新聞傳播史
德國新聞史筆記
一、簡單的德國史
公元843-919年,路易之後的加洛林王朝
919-1024年,薩克森王朝
962年起獲得「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國號
此後這個國號下德國經歷三四個王朝的更迭,並不是一個實在的「國家」。最後退位的皇帝來自哈布斯堡王朝。
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年),只是名義上的「國家」,由3000多個邦國組成(16世紀騎士起義失敗後減少到300多個,拿破崙佔領後減少到30多個),沒有統一的軍隊、沒有預算,皇帝由7個選帝侯國選舉產生。因而「德國」實際上是個極為鬆散的以語言和邦國間政治依附為紐帶的「國家」。
1806-1871年,德意志聯邦(一種鬆散的「國家」政體,只有象徵政體的聯邦議會,後期實際上被普魯士王國掌握)
聯邦的主要兩個邦國:
1701-1871年,普魯士王國
1254-1918年,奧匈帝國,1866年退出德聯邦
1871-1918年,德意志帝國
1919-1933年,德意志魏瑪共和國
1933-1945年,法西斯德國(所謂「第三帝國」)
1946-1990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
1990年-今,統一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當代德國地圖
二、德國新聞史的特點
1,落後的政治體制、分散而發達的地方新聞傳播。現在德國的新聞業仍然呈現分散的特點。
2,普魯士新聞政策的特點:專制政體與形式上的新聞自由相結合,造成畸形的新聞業發展:從1840年起,在經濟上逐步放寬新聞出版的限制,非政治類新聞傳播基本不加限制,但是對政治異見的報刊和報人迫害不斷。
3,魏瑪共和國時期開始真正自由的政黨報刊時期,政黨報刊蓬勃發展之時,突然被赤裸裸的法西斯專制替代。
4,1945年以後,德國的新聞業幾乎完全被摧毀。西德在戰爭的廢墟上,依照西方民主體制重建新聞業。東德則按照蘇聯模式重建新聞業。1990年德國統一後,東德依西德模式重組新聞業。
三、簡單的德國新聞史
1,可提及的歷史上的傳媒
1457年,世界上第一張印刷新聞紙
1615年,世界上第一張「真正的」報紙
1650年,世界上第一張日報
以下是勉強可以提及的歷史上有影響的報紙:
1704年,普魯士的民營報紙《福斯報》創刊
1740年,普魯士的民營報紙《施本納報》創刊
德意志聯邦時期,最大的報紙《總匯報》(1798創辦,巴伐利亞)
《萊茵報》(1842-1843年)德國第一家民主主義報紙,馬克思是後期的主編。
第一家通訊社沃爾夫社(1849年)
19世紀下半葉的報紙代表《法蘭克福商報》(1856年創刊)
19世紀末形成三個非政治的商業報團:摩塞、雪爾、烏爾斯坦因(老闆均為猶太人),後來雪爾報團被霍治堡收購。
1923年創辦廣播電台(公私合營)
魏瑪共和國兩個最大的政黨報刊集團:社會民主黨報團、共產黨報團。
1932年報紙共4703種。
2,法西斯德國的新聞政策:
1,將沃爾夫通訊社收歸國有,變成德國通訊社,直接控制主要的新聞源。
2,私營的廣播電台全部收歸國有,大力發展廣播用於宣傳民眾效忠法西斯主義,以及對外宣傳。
3,封閉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的全部報刊,禁絕全部公開的反對意見。
4,用暴力奪取猶太人的兩個報團,只保留雅利安血統的霍治堡報團,使之急遽擴張,成為惟一的忠於納粹黨的民間報團,該報團最多時擁有報紙1600家。
5,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的機關報《人民觀察報》成為主導報紙(主編羅森堡),還有政府宣傳部長戈培爾的報紙《進攻報》也是主導報紙。
3,二戰後的德國新聞業
二戰後東德的主要報紙是德國統一社會黨的機關報《新德意志報》(1946-1991年)
西德在美、英、法軍隊1949年撤出後,實行完全的新聞自由制度,自然形成了以地方性為主發展傳媒的傳統特點。
在分別建立州或州際的公營廣播公司八個,然後各州的廣播公司聯合建立全國性的廣播電台和電視台,產權屬於各州的廣播公司共有。
報紙以地方為主的傳統佔主導,只有很少的幾家報紙在全國發行。
1986年西德議會確認公營、民營廣播電視體制並行。
四、目前德國新聞業的格局
1,報紙(日報總數2000多種,但是編輯部只有近400個,同時編輯1300多種地方日報)
全國發行的報紙只有《世界報》30萬、《圖片報》430萬、《法蘭克福總匯報》35萬、《南德意志報》40萬。
最大的地方報紙《西德意志總匯報》(110萬)
2,周刊,代表性的新聞周刊是《明鏡》,發行量100萬,每期350頁。時事政治周刊是《明星》,發行量110萬。
世界報2003年4月22日
圖片報2004年4月13日頭版新聞的標題
左上角的頭版頭條:每周40小時的工作制度又回來了!該條右下角將「35」劃了個×。
該條右側(頭版二條)的標題新聞:他們真的做了:第一個克隆人(詳見7版)。右上角為廣告
第二排左側為報頭:圖片
第二排假頭條的標題新聞:聯盟的強力前鋒姆蓬扎(體育新聞,詳見12版)
第二排真頭條的標題新聞:和當年的拉方丹一樣(肩題):瘋女人刺死基民盟主席(詳見2版)
新聞周刊《明鏡》2004年4月10日出版186頁
3,通訊社,獨大的是德國新聞社(DPA),1949年建立,報聯社體制。
4,廣播電視,全國性的公營廣播電台是廣播一台、廣播二台(均在美因茨)。全國性的公營電視台是電視一台(漢堡)、電視二台(美因茨) 。產權屬於各州的公營廣播公司共有。全國性的民營電視台是(Prosieben-SAT.1)普羅西本-衛星1台(美因茨)、盧森堡台(科隆)。
5,傳媒集團,普羅西本-衛星1台公司、施普林格出版集團、貝塔斯曼(Bertelsmann)集團、剛垮台的基希集團。
Ⅲ 什麼是新聞學
一、新聞學
新聞學是研究全部新聞現象的本質、揭示新聞活動的規律、解決新聞事業的普遍性和根本性的一門社會科學。作為一門獨立完整的學科體系,主要包括三大分支問題和三大學術領域,即理論新聞學、歷史新聞學和應用新聞學(簡稱新聞理論、新聞史和新聞業務),也有人認為還需要包括管理新聞學(即媒介管理學)。新聞學不僅有被稱為新聞哲學的輿論學和新聞基礎理論構成的理論層次和中外新聞史的史學層次,而且具有其他門類的社會科學所難與齊全的技術及應用層次,尤其是廣播電視新聞以及網路新聞的采編製作等,都有很高的技術要求和很強的應用性質
( 個人觀點: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媒介的更新換代,媒介的更替,新聞的呈現有了更多的形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變化是不會逃離最初的目的,即是什麼,怎麼看,會怎樣這樣的問題,從受眾與媒體組織兩大角度出發,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重心的傾倒)
二、世界新聞學的發展階段
1.萌芽期
萌芽狀態的新聞學包孕於當時的政治運動之中,大約17世紀中期,新興資產階級向封建制度和統治者發起革命和斗爭,他們迫切的需要向全社會大規模的傳播他們的思想和政治主張,因而極需要政治上和輿論上的自由權。(背景)
1644年,英國著名社會學家約翰·彌爾頓出版了《論出版自由》,最早提出新聞自由的口號和思想,其主要理論主張是「觀點的自由市場」和「自我修正過程」,彌爾頓認為,人的理性高於一切,言論和出版自由是天賦人權的一個重要構成,在人類社會中,任何人都可以而且應該不受限制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傳播自己的思想。而對於各種不同的意見和思想,人們依靠自己的理性辨別是非,通過意見的自由競爭,來修正錯誤,並認識真理。(代表人物)
新聞學的發軔地應是報紙的誕生地——德國,17世紀中葉,新聞事業有了較大發展,許多報人和學者開始進行一些學術研究;17世紀末,德國一些大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一報業為研究對象撰寫學位論文(1690年德國萊比錫大學拜厄斯·波伊瑟寫的博士論文《論新聞報道》被認為是西方最早的新聞理論著作);19世紀中期,新聞學開始從「術」到「學」的研究以及轉變,新聞史學的出現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和里程碑;1845年,德國學者普卡茲的《德國新聞事業史》出版,標志著新聞學開始超越純業務研究的狹隘視野,開始從歷史發展的宏觀角度,總結和揭示新聞活動的普遍規律;1895年科赫教授在德國海德堡建立了第一個新聞研究所。新聞學的研究從此逐步步入更加科學化的軌道。
2.成熟期
20世紀20年代,歷經300年學術孕育的新聞學開始脫胎而出。這一時期中,更加體系化的新聞理論專著陸續出版,專門的新聞學研究的成果不斷問世,充分表明科學意義上的新聞逐步進入到了成熟的階段。(國外新聞學走向成熟的兩本代表作:1922年美國著名專欄作家沃爾特·李普曼的《輿論學》,1924年美國新聞教育學家卡斯柏·約斯特的《新聞學原理》)
在《輿論學》一書中,李普曼從哲學層次研究了新聞傳播及其媒介對人們認識世界和與社會發生關系的種種理論問題。書中闡述了輿論的本質及其形成過程,第一次揭示了新聞現象的深層本質——輿論,輿論學因此被稱為新聞學。在《新聞學原理》一書中比較系統的闡發了新聞的起源與特徵,論述了新聞的真實性、選擇性及其工作原則,第一次對新聞理論范疇體系做了比較完整深刻的表述。
3.深化期
大眾傳播學的出現是國外新聞學發展的一個飛躍性階段,使得新聞學的許多問題得到了進一步拓展與深化。甚至有學者認為,西方的新聞學從此逐漸歸入大眾傳播學。大眾傳播學誕生於美國,形成於20世紀20-40年代,被稱為傳播學的「四大先驅」的四位學者,分別對於新聞傳播的理論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社會學家拉扎斯菲爾德提出了著名的「兩極傳播理論」,即信息首先由大眾傳媒到輿論領袖,然後由意見領袖在傳向社會公眾;政治學家拉斯韋爾提出影響深遠的「5w模式」;心理學家萊溫創立了著名的「團體動力說」,認為要改變一個人的態度,不僅需要考慮他個人的因素,還需要考慮到團體與個人的關系;社會學家霍夫蘭提出有關態度改變和勸服藝術的理論,對新聞傳播的更深次的理論做出了更為重要的貢獻。
20世紀50年代,美國學者威爾伯·施拉姆第一個把傳播學作為獨立學科進行研究,被稱為傳播學理論的集大成者,傳播學的奠基人。代表作《報刊的四種理論》則把整個世界的不同新聞理論體制和體系進行了全面總結和系統研究,使得新聞學更具世界性的眼光和境界。20世紀60年代,歐洲崛起的傳播學批判學派,則積極主張把傳播活動和現象放在具體的社會結構中進行考察,研究如何通過傳播行為與社會關系的相互影響,實現對現存體制的批判和改造,推動了新聞傳播學的深入發展。
三、中國新聞學的發展階段
1.萌芽期
鴉片戰爭以後,早期的報刊開始在我國興辦。一些著名報人在從事新聞實踐的同時,也開始探討新聞傳播中的一些學術理論問題,出現了中國近代的萌芽狀態的新聞學觀點和思想。其中最有成就和代表性的是洪仁玕、王韜、梁啟超、孫中山等人。
洪仁玕:第一個比較系統地論述新聞問題的中國政治家,在《資政新篇》中吸納了一些西方民主主義思想,提出了設立新聞館、出版報紙和新聞論著等一系列主張和方略。他把新聞的作用歸結到「通上下」、「以資鑒聖」這一傳統的交往模式,而且還特別強調新聞播需真實,必須反對「偽造新聞」。
王韜:我國近代報業的開拓者之一。1874年他在香港創辦《循環日報》,在我國的新聞報刊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和地位。他在辦報實踐中總結了許多有關報業思想並提升到理論高度。他提出辦報要「指陳時事,無所忌諱」,以便形成「言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的清議之風,他反復論證「言論自由」是中國古已有之的傳統。他認為報紙能使國家的軍政大事迅速「上行下達,朝會夕頌」能反應民意,影響社會輿論,並最後達到「合一國之人心以共為治」。
康有為:辦報思想觀點大致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匡政府之不逮」、「民隱得以上達」、「翻譯萬國近事,借鑒敵情」、內容「所載皆新政之事」、黨報觀念。
梁啟超:改良派新聞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國資產階級新聞思想的開拓者。他提出報紙「監督政府」和「導向國民」的兩大天職說,認為報紙「非政府之隸屬,而與政府立於平等之地位」;他提出「報紙喉結」說,概括報紙的重要職能;提出「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當」、「報事確而速」這四大衡量報紙好壞的標准。
孫中山:報紙是國民和輿論的代表,不僅可以反映輿論還可以影響輿論和製造輿論;他承認報紙的黨派性,強調報紙宣傳革命政黨的綱領和思想,把報紙視為政治斗爭的銳利武器。
2.誕生期
新聞學誕生的標準是學術專著的出版,另外還有常規的研究機構以及學術陣地和成果平台。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成立,次年4月,研究會創辦了新聞學術刊物《新聞周刊》。自此,中國學科意義上的新聞學研究和新聞學教育正式開始,因而新聞學作為一門專門的學說在中國初步形成。
1919年,徐寶璜的《新聞學》出版,是我國第一部理論新聞學著作;1922年任白濤自費出版中國第一本實用新聞學著作《應用新聞學》;1923年,邵飄萍的《實際應用新聞學》出版;1927年,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出版,是中國第一部歷史新聞史著作。至此,中國新聞學形成了較為齊全的學科體系,從而標志著中國新聞學達到了初步成熟的程度。
3.緩滯期
新聞學在我國誕生以後,有相當一段時間,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和原因,又經歷了非常曲折的發展過程。在黨的七大前後,陸定一發表的《我們對於新聞學的基本觀點》、毛澤東發表的《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劉少奇發布的《對華北記者的談話》,是我國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經典之作,集中解決了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若乾重大原則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是以下幾點:
(1)確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新聞觀,認為「新聞的本質乃是物質的東西,乃是事實,就是人類在與自然界斗爭中和在社會斗爭中發生的事實」。強調新聞報道必須尊重事實,把真實視為新聞的生命。
(2)明確了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相一致的原則。強調黨報是黨事業的一部分,黨報的一言一行必須按照黨的意志辦事,一切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時時堅持維護人民的利益。
(3)首創了宣傳黨的政策和檢驗黨的政策相統一的原則。提出黨的報刊必須五條件地宣傳黨的政策,同時也通過群眾的實踐來檢驗有關的政策,為黨修訂政策提供事實依據。
(4)提出並確立了「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的新聞工作路線。
這些新聞思想具有很強的創新意義和實踐意義,是對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重大發展。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段時期,我們在許多方面都向蘇聯學習,甚至一味照搬蘇聯模式,在新聞理論方面有過失誤,但是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1956年7月,以《人民日報》改版標志的新聞工作改革全面啟動,這次新聞改革的主要立足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力求突出受眾的多樣性需要,擴大新聞報道的范圍,多發新聞,發多方面的新聞;
(2)開展自由討論,可以發表不同觀點的文章,通過群眾性討論把社會見解引向正確道路;
(3)杜絕黨八股,努力改進文風。
4.繁榮期
自1977年以來,我國的新聞學研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首先,專門的新聞研究機構和學術交流團體相繼成立並快速發展;其次是學術研究空前活躍,學術成果收獲驚人,學術期刊成為重要的新聞學研究平台;引進傳播學,大大拓寬了我國新聞學研究的眼界和思路;大量引進西方新聞學的研究成果,使我們的新聞學始終處於一種開放的狀態。
Ⅳ 哪個國家是新聞學研究發源地
古代新聞起源於中國,自然有對於其的研究。現代新聞發源於英國,在德國、法國、美國等歐美國家相繼開始發展,新聞學研究起源於哪國就不好說了,但有這樣一個歷史事實:1845年,德國學者普爾茲的《德國新聞事業史》出版,標志著新聞學開始超越單純業務研究的微觀視野,從歷史發展的宏觀角度揭示新聞活動的客觀規律,它是世界上第一本新聞學著作。但就這一觀點判斷新聞學起源於德國就有失偏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