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柏林是哪個國家
柏林不是國家,而是德國的首都。柏林(berlin)作為1990年10月兩德統一後的首都既年輕又古老。它位於歐洲的心臟,是東西方的交匯點。城市面積883平方公里,其中公園、森林、湖泊和河流約占城市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整個城市在森林和草地的環抱之中,宛若一個綠色大島。 人口約339萬。
柏林是著名的歐洲古都,始建於1237年。建城人是勃蘭登堡邊疆伯爵阿伯特,因伯爵的綽號叫「熊」,後人就一直以一隻站立的黑熊作為柏林城的城徽。1415年,柏林—科恩成為勃蘭登堡邦國的首府。1871年俾斯麥統一德國後定都柏林。1990年10月3日,兩個德國統一,東、西柏林也再次合並為一個城市。次年6月德國聯邦議院決定,柏林為德國統一後的首都和政府所在地。
⑵ 柏林屬於哪一個州
德國沒有省,全國分為聯邦、州、地區三級。其中柏林是市州,不屬於任何州,其地位等同於州,相當於中國的直轄市。第三帝國時期柏林就是市州。
⑶ 求關於柏林的歷史介紹
柏林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這里最初是易北河東北的一片沼澤地,有西斯拉夫人部落的兩個聚落點,名字分別是柏林(Berlin)和科恩(Cölln)。
直到12世紀,日耳曼人驅逐定居在這里的斯拉夫人後,才在施普雷河畔建立兩個村鎮,並且沿用其斯拉夫名字。柏林在1237年建成,位於施普雷河東岸,是商人的聚居區,科恩位於施普雷河西岸,是漁村。
1307年,柏林和科恩合成為一市,名字定為柏林,在阿斯坎尼家族的統治下成為重要的商業中心。14世紀,柏林加入波羅的海和北歐的重要商業同盟——漢薩同盟。但是此時的柏林只是神聖羅馬帝國邊疆的一個荒蠻城鎮。
1411年,來自德國西南地區的霍亨索倫家族的腓特烈出任邊境總督(Markgraf),平定該地區的戰亂,並成為勃蘭登堡選帝侯。從1415年起,柏林成為勃蘭登堡選帝侯的首府。1640年到1688年,腓特烈·威廉(大選帝侯)大幅強化中央集權,建立絕對君主制政體。
1688年其子腓特烈一世繼位後,開創柏林在文化和藝術上的繁榮,他興建夏洛滕堡宮、軍械庫、教堂和波茨坦離宮,為柏林贏得「施普雷河畔的雅典」的美譽。
1701年,選帝侯腓特烈一世加冕為普魯士國王,柏林成為普魯士王國的首都。從18世紀的腓特烈·威廉一世和腓特烈大帝開始,柏林在中世紀的老城區西部修建大量的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建築,組成被稱為腓特烈城(柏林)(Friedrichstadt)的新城區。
從19世紀初開始,柏林再次進行大規模擴建。1810年,柏林洪堡大學成立。從1837年起,普魯士開始工業化進程,在柏林建立起西門子等工廠。1848年革命時,柏林也發生起義。
1862年,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首相。1871年,柏林成為德意志帝國的首都。1894年,建築師瓦洛特建造國會大廈。
到20世紀初,柏林已經在工業、經濟和城市建設上達到倫敦、紐約和巴黎的水準,成為又一個世界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同年2月27日發生國會縱火案。1936年在柏林舉辦第16屆奧運會,納粹德國將其作為展示自己的櫥窗。1938年的水晶之夜事件中,柏林發生打砸搶猶太人財產的事件。
1948年為了反對盟國在德國西部實行的貨幣改革,以及迫使盟軍退出柏林,蘇聯對柏林展開長達半年的封鎖。盟國通過柏林空運挫敗蘇聯的企圖。
1953年6月17日,東柏林工人展開抗議生活水平下降而舉行抗議,抗議不久即被蘇聯軍隊鎮壓下去。1958年11月10日,赫魯曉夫宣稱四大國對柏林的佔領已經過時,要求美英法從西柏林撤軍,並稱6個月之內西柏林應當成為蘇軍可以自由進出的「自由城市」。
1991年,德國議會投票決定在2000年之前將首都從波恩遷回柏林。此後柏林展開大規模的重建工作。在國會大廈北面修建新的國會和總理府。以前是柏林牆腳下布滿地雷的警戒地帶的波茨坦廣場重新成為柏林的商業中心。德國已經恢復其在歐洲的文化和經濟中心地位。
(3)德國柏林原來屬於哪裡擴展閱讀:
柏林市處於德國東北部的低地平原上。平均海拔在70米以下。地層屬於沙質,施普雷河和大量湖泊、運河點綴其間,為柏林提供豐富的地下水,同時也使柏林地區森林茂盛。
按照柯本氣候分類法,柏林是溫帶/濕潤氣候。來自北大西洋的暖濕氣團使其冬季氣候比較溫暖。夏季則涼爽宜人,全年雨量分配較平均,冬季降水稍多。
柏林達雷姆(位於施特格利茨-策倫多夫區)的年平均溫度是9.7°C(49.5°F),而年平均降水量為571毫米(22.5 英寸)。
⑷ ( 柏林 )是那個國家的城市
古老而又美麗的德國首都--柏林 Berlin
柏林位於歐洲的心臟,是東西方的交匯點。城市面積883平方公里,其中公園、森林、湖泊和河流約占城市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整個城市在森林和草地的環抱之中,宛若一個綠色大島。 人口約339萬。
從十九世紀普魯士王朝開始,柏林一直是"日耳曼帝國"的首都。柏林早在13世紀時已成為貿易集鎮,17世紀發展成為地方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它是德國首都和最大城市。戰後,東、西柏林分道揚鑣、各自發展。1990年兩德統一,柏林結束了一個城市、兩種制度的局面,重新成為德國的首都。柏林扼東西歐交通要道,往北距離波羅的海、往南距離捷克均不到200千米。
柏林經濟、文化事業均非常發達。鳥瞰柏林,其周圍被森林、湖泊、河流環抱,城市彷彿沉浸在一片綠色海洋中。施普雷河從南面緩緩流過市區。亞歷山大廣場電視塔,四周環以現代化的旅館、商店、會議廳、教師會館等大型建築,氣魄雄偉、造型美觀。庫爾費斯騰達姆商業街長3千米,商店、服飾店、畫廊鱗次林比。著名的菩提樹街,是歐洲最著名的林蔭大道。
此外,用乳白色花崗岩築成的勃蘭登堡門、有800年歷史的聖母教堂、市政廳、博物館島上的古老建築群、"水晶宮"共和國官、洪堡大學等亦十分著名。古老的夏洛特堡宮周圍分布著埃及博物館、古董博物館、史前早期博物館和應用美術館等重要文化建築,其內收藏著許多珍貴文物和藝術品。古老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直側建有八角形的新教堂。1957年落成的銀色、屋頂呈蚌殼狀的會議大廳是現代建築的代表作之一。
柏林還是世界重要的文化學術交流場所之一,建有現代化的國際會議中心。兩年一度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也吸引著世界級影星和電影愛好者的關注。
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緯度較高,因而一年四季氣溫較低,但柏林即使是冰冷刺骨、湖面冰封的時候,也算得上非常美麗,不過不容質疑這是個適合夏季旅遊的城市。因為從5月開始,嚴冬般的柏林才開始轉暖,而9月以後柏林又開始進入"嚴冬"了,所以去柏林旅遊,最好避免冬季出行。由柳洪平創建。
柏林扼東西歐交通要沖,北部距離波羅的海、南部距離捷克均不到200公里。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它是德國首都和最大城市。戰後,東、西柏林分道揚鑣、各自發展。1990年德國統一,柏林結束了一個城市、兩種制度的局面,重新成為德國的首都。柏林位於東西歐交通要道。柏林城市彷彿沉浸在一片綠色海洋中,施普雷河從南面緩緩流過市區,普魯士風格的古建築與現代化的商業摩天大樓交相輝映。柏林正在重建「文化之都」,現有3座歌劇院、整個大型管弦樂團和幾十座劇院以及無數的世界級博物館。柏林的建築多姿多彩,蔚為壯觀。即有巴洛克風格的燦爛絢麗的弗里德里希廣場,也有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申克爾劇院,既有富麗堂皇的宮殿,也有蜚聲世界的現代建築流派作品。柏林是座文化名城,全年幾乎都有文化節。
柏林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溫暖,夏季則涼爽宜人,全年雨量分配平均。
景點:聖母教學、市政廳、共和國宮、洪堡大學、夏洛藤堡宮、威廉皇帝紀念教堂、仁義大廳等
⑸ 柏林是那個國家的首都
柏林是德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國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經濟中心,人口約363.4萬(2018年9月30日)。
柏林四面被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弗爾河流經該市,城市中心坐標為52°31′,東經13°2′。柏林是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和漢堡、不來梅同為德國僅有的三個城市州。2016年,柏林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689億美元。
(5)德國柏林原來屬於哪裡擴展閱讀
選中柏林作為統一後的德國首都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柏林自身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作為國家首都可以追溯到普魯士王國時期,1701年勃蘭登堡選帝侯腓特烈一世加冕為普魯士國王,定都柏林。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德國實現了首次統一,柏林上升為全國的首都。
冷戰時期德國分裂,柏林仍然是東德的首都。在國家地位上,柏林不僅是德國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還是德國人心中統一的象徵。在德國,只有柏林能夠同倫敦、巴黎等大都市匹敵,也只有柏林才能同統一後的德國國際地位相稱。
⑹ 柏林是哪個國家的城市
柏林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首都,面積883平方千米,人口310萬,是德國的最大城市和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柏林位於德國的東部,扼東西歐交通要沖,追溯其歷史,可以看出這是一座不同尋常的城市。
13世紀前,柏林是斯拉夫人的居民點。1244年,始見於記載,1307年同附近的小鎮科恩合並,稱柏林。據說,「柏林」的原意是「小狗熊」,現在柏林的城徽仍是黑熊的圖案。公元1415年,柏林成為勃蘭登堡侯國的都城,公元1701年起為普魯士王國的首都。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國後,柏林成為德意志帝國的首都,從此發展速度加快,1877年人口超過100萬,1905年達到204萬。1920年有8座城市、59個村鎮和26塊領地並入柏林,組成大柏林,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三大城市。到1939年,人口達到484萬,其中產業工人超過了120萬。但是,不久這個城市就遭遇了巨大的不幸。
1939年,希特勒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企圖稱霸歐洲和世界,激起了歐洲各國和世界人民的反抗。1945年5月,盟國攻克柏林,納粹德國投降。在二戰中,柏林遭到嚴重破壞。城市的1/3被炮火摧毀,部分地區幾乎被夷為平地。僅1945年5月盟軍攻城時就有6.2萬座建築物被毀,150萬幢住宅化為灰燼。據估算,如果每天用10列50節車廂的火車裝運,需要16年的時間才能運完戰爭給柏林留下的瓦礫。
更加可悲的是,戰後柏林被蘇、美、法、英四國分區佔領,實行共管,從而失去了作為主權國家首都的地位和尊嚴。1949年,蘇占區成立「大柏林臨時政府」,10月宣布柏林為東德首都。12月,美、英、法三國佔領區組成「西柏林市政府」。這樣,柏林便被分成兩個部分——東柏林和西柏林,成為後來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和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明爭暗鬥的前沿陣地。1961年8月13日,東德宣布封鎖邊界,並開始實施一項浩大的工程,用長達104.5千米,高3.5~4米的水泥和石頭構築的長牆,將西柏林團團圍住,使其變成了東德內的一個孤島。這就是世人皆知的「柏林牆」。直到1990年10月3日東西德宣布統一,這道長牆才被拆除,柏林也結束了長達40多年的一城兩制的分裂狀態,重新為統一後的德國的首都。
戰後的柏林,雖然被分割成為東西兩半,但並沒有影響恢復和發展。東柏林作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首都,理所當然地要投入巨額資金,加快恢復發展速度。美、英、法三國則傾注巨款,力圖把西柏林辦成西方的「櫥窗」,在與東方進行軍事對抗的同時,展開和平競爭,僅美國的「馬歇爾援歐計劃」的59億美元中,就有23億用於重建西柏林。即使在80年代,西柏林市政府預算中的55%仍依靠西德的補助。
今天的柏林,不但從戰爭的瓦礫中再度站立起來,而且比戰前還要豐滿多姿,特別是在「柏林牆」拆除之後,變得更加美麗、和諧。
柏林是一座森林城市。從高空鳥瞰,四周森林環抱,市內街道寬闊,綠蔭蔽天,綠地與公園遍布市區,整個城市都沉浸在一片綠色的海洋之中。特別在城區的西半部,森林佔地3150公頃,辟有泰格爾柏林森林、施潘道柏林森林、格魯訥瓦爾德柏林森林三大森林區。兩德合並前,西柏林被柏林牆圍住,沒有郊區,三大森林區的建立,為當年西柏林居民提供了在城內享受郊遊樂趣的場所。
柏林又是一座多水的城市。它有哈韋爾湖、泰格爾湖、大米格爾湖等近20個湖泊,施普雷河、達默河等4條河流,以及哈韋爾運河、泰爾托運河等5條運河。河道把湖泊穿連在一起,如一串串明珠,鑲嵌在城市和郊區。南郊的大米格爾湖,風光最為迷人,湖水清澈,波瀾不興。沿湖蘆葦、林木繁茂,白鶴、野鴨以及其它各種水鳥嬉戲湖間。柏林人常到這里劃船、垂釣、游泳,度過愉快的周末或假日。
柏林的城市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二次大戰中被毀的古代建築,大部分恢復了昔日的輝煌。新興的現代化建築,又為城市增添新的光彩。在市中心的亞歷山大廣場上,屹立著365米高,帶有球型旋轉餐廳的柏林電視塔,登塔四望,柏林城的壯美風光盡收眼底。其周圍是造型美觀、氣勢雄偉的現代化大型建築:柏林飯店、會議廳和教師會館。
辟於18世紀的菩提樹下大街,長1390米,寬60米,是歐洲著名的林蔭大道,兩側矗立著現代化建築和富麗堂皇的古代建築,比較有名的有國家歌劇院、歷史博物館、法西斯和軍國主義受害者紀念堂、國家圖書館。其中的國家歌劇院,始建於1743年腓特烈大帝時代,原名普魯士歌劇院,是一座華麗的宮殿式建築。歌劇院的門楣上裝飾著音樂女神、喜劇女神、悲劇女神和歡樂女神的雕像,她們各個婷婷玉立,維妙維肖。整個建築形體宏偉,內部裝飾舒適協調,音響效果極佳。
曾作為柏林牆的組成部分的勃蘭登堡門,即凱旋門,被柏林人稱為德國的「命運之門」,是柏林的代表性建築。它是1788~1791年修建的,曾是柏林的象徵。門寬60餘米,高11米,由6對大石柱支撐,採用白色花崗石砌成,是仿雅典城門修建的。門頂是勝利女神駕著4駿雙輪戰車的雕像,女神左手舉起的十字架上立著展翅的雄鷹,象徵著普魯士國王統一德意志戰爭的勝利。這組雕塑於1807年被拿破崙軍隊運往巴黎,1814年拿破崙失敗後重歸故地。1940年希特勒曾在勃蘭登堡門前發號施令,驅趕幾十萬德國士兵走上戰場。1945年凱旋門被炮火擊毀,1958年重新修復。
德皇威廉紀念教堂,建於1889~1995年,坐落在市中心,也是柏林的重要標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炮火削去頂層的塔樓,至今未加修葺,作為戰爭的遺跡保留下來。位於施普雷河畔的柏林大教堂,始建於18世紀中葉,重建於19世紀末,以其雄偉庄嚴的外觀和內部精美的有機結合而聞名於世。在二次大戰中,這座教堂也未能倖免於難。戰後,經過能工巧匠的努力,耗費4000噸建築材料,終於使它重現昔日的雄姿。
夏洛滕堡宮是1669~1699年為普魯士女王夏洛特建立的一座巴羅克式宮殿。庭院呈正方形,正中有大選帝侯的乘馬銅像。宮內有博物館、歷史廳、腓特烈大帝畫像廳和「金廳」。宮廷花園內有皇家陵墓,以及勞赫和恩克製作的名貴的大理石雕像。夏宮附近的國家博物館埃及部保存著世界有名的古埃及奈福提皇後的彩石雕胸像。達勒母博物館內的美術館,陳列著世界名畫,是荷蘭畫家倫勃朗作品的收藏地之一,這里存有他的名畫26幅。
在柏林的現代化建築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歐洲中心大廈」。這是一座長320米,高20層的銀灰色建築,宛若一隻戰艦,矗立在市區公路與鐵路的交匯處。這座大廈費時4年,耗資4億美元,於1957年落成,是歐洲最大的會議中心之一。它的外壁用鋁板鑲成,樓頂像張開的蚌殼,閃閃發亮。最大的禮堂可容納5000人,按動電紐,隔牆便自動滑開,擴大成7000人的會議大廳。地板、天花板和全部座位,也可以通過控制電紐,隨意移動。80個廳室均可以任意改變成會議室、舞廳、影劇院、展覽館。大廈還有配套的露天公園、新聞中心、賓館,形成了一座服務設施齊全的會議城。每年都有100多個國際會議在這里舉行。
柏林的古今名勝,還有建於1861~1869年的絳色市政廳、擁有800年歷史的聖母教堂、建校近200年的洪堡大學、全玻璃鑲嵌的褐色水晶宮——共和國宮、拱形帝國國會大廈、位於市區東部施普雷河兩河道交匯處的「博物館島」等,都是國內外遊客嚮往的地方。因此,柏林又是歐洲著名的旅遊城市。據報道,僅當年的西柏林每年吸引的遊客即達400多萬人,旅遊業外匯收入居其外匯收入的第四位。
⑺ 德國的首都是哪裡
德國首都柏林。
柏林(Berlin),位於德國東北部,是德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國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經濟中心,人口約363.4萬(2018年9月30日)。
柏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紀末。她是由施普雷河畔北岸的柏林和博物館島現今所在地的集居區組成的。此兩個集居區在13世紀就已經存在了,1237年10月28日Coelln被首次提出。1307年人們將此兩部分合並在一起,由此誕生了柏林。此一天也就是柏林的誕生日。
(7)德國柏林原來屬於哪裡擴展閱讀
旅遊資源:
1、由C.G.朗漢斯設計的勃蘭登堡門位於柏林市中心,坐落在巴黎廣場旁,是舉世聞名的柏林標志性建築。隨著1961年柏林牆的建造,勃蘭登堡門在其後28年間始終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城門。作為德國重新統一的標志和象徵,它凝聚著此座城市的當代與歷史。
2、威廉皇帝紀念教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島」坐落於柏林市中心,是全世界遊客甚至柏林本地人都十分熱衷參觀的最具吸引力的景點之一。展覽無與倫比的世界級文化瑰寶,帶領參觀者一路從兩河流域到埃及、希臘、羅馬、拜占庭、伊斯蘭世界,堪稱一場精彩絕倫的藝術與文化之旅。
3、弗里德里希皇宮劇院,是德國最值得推薦的20世紀20年代傳統歌舞劇院。它為觀眾奉獻奢華的歌舞劇、燈光與色彩襯托下的迷人演出,以及各種舞蹈和雜技表演,傾力打造輝煌與魅力——此外,各國演藝明星也紛紛在此充滿文化歷史氛圍的舞台上登場亮相。
4、哈克庭院,以其獨特的環境講述著柏林米特區的歷史和此里曾經的生活方式。此里是德國最大的庭院區,1977年成為文物保護建築。此片極受歡迎的建築群重新喚醒了真正老柏林片區的生命。在典型的柏林後院氛圍中,藝術畫廊、電影院、劇院、音樂廳、酒館、餐館、酒吧、可愛的小店鋪、大公司的旗艦店等融合,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