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歷史中,一戰時的沙俄跟德國相比到底有多弱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20世紀前期,歐洲王室之間相互通婚,英國國王喬治五世與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都是血濃於水的表兄弟關系,他們有著共同的祖母(外祖母)英國女王維多利亞。一戰又被後人稱作是一場表親之間的戰爭。
十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掌權,俄國經濟建設步入正軌,這時才真正開始實現騰飛!
㈡ 一戰中為什麼沙俄打不過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由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進發時所發動的一場戰爭,本質上是一場各資本主義國家試圖瓜分世界所進行的一場私利戰爭,其中作戰陣營分為兩大派,一派是同盟國陣營,這其中有德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三巨頭,另一大陣營就是協約國陣營,其中有英國和法國以及沙俄三國為首的陣營。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有著另一種稱號,那就是屬於一場表親戚之間的戰爭,這是因為在一戰爆發前歐洲王室之間有相互通婚的傳統,其中英國喬治五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以及德國威廉二世之間都是表兄弟的關系,因此也得來了這樣的一場稱號。但是最終這些表兄弟卻最終打到了一起,最典型的就是德國與沙俄和英國反目成仇。
落後的軍工生產脫了沙俄後腿沙俄的軍隊人數雖然很多,但是戰爭並不僅僅靠軍隊人數,更多的還有武器裝備的質量,而沙俄在當時戰場上最有威力的大炮卻一直處於劣勢,因為沙俄落後的軍工生產能力導致其嚴重缺乏這種戰力強盛的武器,再加上沙俄的炮彈供應也跟不上趟,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1914年戰爭第一年時沙俄僅有重炮40門,而在東線戰場與沙俄交戰的德國與奧匈帝國擁有996門重炮,軍隊裝備的質量上德國對沙俄是處於碾壓態勢,自然造成沙俄打不過德國。
㈢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世界各國經濟實力排名是怎麼樣的
如果光比經濟實力的話,以下有幾組一戰前各列強的數據可以說明問題:
1.1913年各國人均工業化水平(以1900年英國的水平為100)
美國126
英國115
德國85
法國59
奧匈帝國32
義大利26
沙俄20
日本20
2.1913年各國鋼鐵產量(單位:百萬噸)
美國31.8
德國17.6
英國7.7
沙俄4.8
法國4.6
奧匈帝國2.6
義大利0.93
日本0.25
3.1913年各國能源消耗(相當於百萬噸煤)
美國541
英國195
德國187
法國62.5
沙俄54
奧匈帝國49.4
日本23
義大利11
4.1913年各國製造業在世界製造業中的份額(%)
美國32.0
德國14.8
英國13.6
沙俄8.2
法國6.1
奧匈帝國4.4
義大利2.4
日本1.0
5.1913年各國工業潛力(以1900年英國的水平為100)
美國289.1
德國137.7
英國127.2
沙俄76.6
法國57.3
奧匈帝國40.7
日本25.1
義大利22.5
註:以上數據出自【美】保羅·肯尼迪所著《大國的興衰》。
從上面5張表可以看出,美國的經濟實力遠遠超過其他各國,排第一;德國和英國水平接近,分列第二、第三,但大體上是德國比英國強一些;沙俄和法國比較接近,排第四、第五,沙俄強在總體實力,法國強在人均工業化水平;接下來依次是奧匈帝國、義大利、日本。
把主要的列強經濟實力從強到弱排一遍,一次是:美國、德國、英國、沙俄、法國、奧匈帝國、義大利、日本。
㈣ 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沒有打敗俄國,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打敗了俄國
這裡面的因素太多了,首先要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沒有打敗俄國。雙方是互有勝負。而兩次進攻失敗的原因大致有這些。俄羅斯幅員遼闊,戰略縱深大,不怕領土的丟失。可以通過放棄領土的方式來將敵人的戰線拉長,造成對方的補給困難。同時進攻國需要分出兵力佔領城市,從而進攻的力量就減小了。然後進入冬季,老毛子充分利用自己抗凍的優勢跟敵人堅壁清野。由於戰線太長補給困難,進攻方禦寒的東西不充足,造成戰鬥力下降,然後俄國擊中兵力反擊,自然就贏了。
㈤ 一戰前德國強大還是沙俄強大
一戰之前,德國完成了的意志的統一,在經濟上在歐洲僅次於英國,超越了法國,隨著經濟實力的迅猛增長,普魯士人向外擴張的野心愈來愈強烈,他們積極推動向外擴張,這就與英法等傳統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矛盾,尤其是在東南歐方面,他與俄國的矛盾更不可調和,為此當年鐵血宰相俾斯麥執政時期德國便開始了興建龐大的軍事武器系統,建設了一支強有力的陸軍,海軍方面也和英國進行了軍備競賽,又通過普法戰爭等幾次戰役,不禁打敗了歐洲第一陸軍法國,還攫取法國戰略資源所在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德國最大的優點在於善於學習別國長處,因而成為世界上軍事經濟一大強國。而俄國雖然擁有幅員廣闊的領土和驍勇善戰的哥薩克騎兵,但是守舊是他們的最大特點,國內基本上沒有形成規模的工業產業(遠遜於德國),而且主要依賴農業生產的他們,換經常不得不向法國等借債,軍事上雖然很強大,但固步自封的他們被後起的日本打敗就可以說明問題,如果不是與英國、法國結成協約國的話,美國又參戰的話,一站最後的結局就是俄國被德國佔領,淪為附庸國。
㈥ 20世紀初,一戰爆發前的俄羅斯沙皇帝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哪個綜合實力強大
當然是德意志帝國綜合實力強大
一戰前,德國中的普魯士王國統一德國,營造了一個政權穩定的政治環境。此後德國緊緊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機遇,經濟,軍事得到迅猛發展,逐漸發展成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並於英國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嚴重的利益沖突。
而俄國於俄彼得大帝時期開始進行社會制度的改革,但這一連串的改革措施只是應付當時社會嚴重的社會危機而不得不採取的,帶有濃厚的封建殘余,存在嚴重的不徹底性。直至一戰爆發前,俄國仍然是一個貧窮的農業國,工業發展嚴重不足,而沙皇的殘暴統治,使得俄國人民生活極其困苦,社會存在著嚴重的危機。直至一戰戰敗,使俄國社會走到崩潰的邊緣,而後即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際——蘇聯。
因此,可以說當時的俄羅斯和德意志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
㈦ 一戰時期的坦能堡戰役,人數占據優勢的俄軍為何會敗給德軍
坦能堡戰役是一戰時期東線戰場至關重要的一次戰役,如果德國輸掉了坦能堡戰役,那麼第一次世界大戰很可能會提前幾年結束。在德國完成統一之後,法國和俄國都對德國虎視眈眈,由於法國和俄國夾在德國的中間,德國制定了先集中兵力攻滅法國,然後再集中兵力攻擊俄國的作戰計劃。這一作戰計劃考慮到了俄國地大物博,交通條件比較落後,不能在短期內集合兵力攻擊德國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