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德國丟掉突尼西亞,為何會失去整個北非
在人類存活的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為什麼叫做世界大戰?因為它的規模,涉及到的國家,基本上是當時世界上排名前10位的各個國家,GDP總產值佔了整個世界的60%以上,其次,是因為它持續的時間長,每一次世界大戰,起碼是持續了5年以上,長時間的戰爭,對各國的經濟人民都起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和影響,但是就是在這種不斷變動,非常動盪的時期里,依然有國家利用戰爭發著戰爭財,國難財,比如美國。
德國在二戰的時候,欺佔了很多國家,但是英國、法國以及其他國家怎麼容許德國肆無忌憚的在自己國家的領土上猖狂,所以在各個歐洲國家的奮起反抗之後,德國逐漸失去了戰爭優勢。那麼在這個時候,德國失去了突尼西亞,進而給了其他歐洲國家一個信號,他們是有機會戰勝德國的。所以其他國家奮起抗戰,拒絕向德國黑惡勢力低頭,全國人民統一起來,向法西斯主義作斗爭。
2. 二戰德國為什麼不打非洲
要說最重要的蘇伊士運河到直布羅陀海峽。這條線可是英國的命脈,要是走好望角,航線會增加數倍的航程。所以,為了讓丘吉爾不開心,隆美爾代表德國來埃及打英國人了。德軍在非洲僅僅是與英國人戰斗,並沒有打非洲是因為,非洲大陸幾乎沒有戰略意義和戰略物資,還有德國的國力限制,眾所周知缺油少物資一直是沙漠軍團的強項,能對抗英國人已經是奇跡了,哪還有物資去攻佔沒有任何利用價值的非洲,盡管非洲大陸一個裝甲師就能搞定。
3. 二戰中,德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對於二戰中,德國軍隊失敗的根本原因的回答我看了下面的網友的回答。有些回答很正確。有些簡直回答不堪忍受啊!
二戰中,德國失敗的根本原因和真實原因是:
一是戰線拉得過長,戰場太大。東西兩線作戰,兩條戰線來回掉軍隊忙不過來,還有德國二戰時期最高統帥希特勒個人有很重的猜疑心,隨意改變戰爭計劃,不聽取手下將領正確戰爭想法和意見。
二是,主要因為二戰初期德國軍隊以閃電戰攻佔了波蘭、比利時、法國等國家後,迅速向歐洲各地進軍,德軍攻佔一個地方和城市、國家就迅速在佔領國建立一個保障基地,還有沒有注意在補給線駐守德軍,德軍在補給線駐守防禦部隊但是並不多。還有碰到了義大利和日本兩個豬隊友。
二戰中,義大利墨索里尼政府,雖說是法西斯筆祖,派軍隊到北非與英軍作戰佔領整個北非後與德軍會師,但是義大利軍隊在二戰中表現很差,意軍一接觸英軍很快就被英軍打得大敗,有一次去攻佔俄塞俄比亞,當時俄塞俄比亞軍隊還是原始狀態,很多士兵手中拿著長矛和義大利軍隊作戰,義大利軍隊那打了幾個月無法佔領衣索比亞全境最後是使用了化學武器才佔領了衣索比亞全境。與1943年義大利軍隊在北非戰場全線潰敗全部義大利軍隊向英軍投降致使德軍在北非德軍部隊全部暴露在英軍攻擊之下。最後、希特勒派有「沙漠之狐」美稱的隆美爾最終將英軍抵擋與北非,最終沒有讓英軍突破德軍防線。第二位回答。第一句戰線過長、戰場過大回答還可以,最重要的就是,豬隊友和老大瞎指揮第二句回答還算好。最後一句,恩,義大利是反法西斯最大功臣。沒毛病簡直是不堪忍受。義大利並不是反法西斯功臣,而是義大利人不想打仗,這就是義大利戰敗的原因。
日本那,雖說日本軍隊在東南亞戰場作戰很順利。但是希特勒一語道破了日本為什麼在二戰中戰敗的原因和德國軍隊在二戰時期戰敗的真正原因,希特勒說:「日本政府千萬不要去招惹美國,一旦招惹美國政府日本軍隊會招來戰敗的悲慘結局,德國也會被日本拖垮的。」最終日本政府和日本天皇裕仁天皇沒有聽取希特勒的話,最終還是發動了「偷襲珍珠港事件」。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參加二戰,最終美國對日宣戰。日軍在二戰期中東南亞、中國與日本補給線全部被美軍所佔領、掐斷。
最後,德國在二戰中戰敗的根本原因就是戰線過長,戰場過大。實際戰敗的情況就是,希特勒本人有非常中猜疑心理,隨意改變戰略計劃和想法。等等。
4. 2戰德國為什麼浪費兵力去進攻北非~~~
首先,二戰中德國在北非的行動絕不是為了石油。
1.北非的大油田基本是20世紀50年代前後勘探出來的,如阿爾及利亞是1949年發現大油田,利比亞則是50年代才發現的石油。
2.如果要在北非或中東獲得石油,首先必須擊敗在地中海的英國皇家海軍。
3.如果希特勒集中兵力打蘇聯的話,一樣可以在高加索地區獲得石油。
其次,德意聯軍在北非壓根沒打到開羅,也沒有打到亞歷山大港。阿拉曼(El Alamein)是他們進攻的高潮線,壓根談不上爭奪開羅。
回歸正題,墨索里尼當上義大利獨裁者後,就每天晚上做著回復昔日羅馬帝國地盤和榮光的美夢,他在阿拉曼會戰前夕將進城儀式用的白馬運到北非就是證明。但是北非50萬人的義大利軍隊被5萬的英軍打敗。使墨索里尼極度惱火,於是就暗示希特勒,如果不幫忙,就退出軸心國。希特勒無奈之下,只好派兵幫忙。
至於說切斷英國歐亞交通線,如果德軍成功佔領埃及,客觀上確有這樣的效果。但是,如果德軍真的有意這樣去削弱英國的戰爭潛力,隆美爾到達北非的時間就應該是希特勒下達「海獅計劃」訓令前,也就是1940年7月左右。而實際上,隆美爾是1941年2月到達北非的。另外,德軍11天就佔領了克爾特島,卻對作為英國在地中海的樞紐馬爾他島視而不見。只是進行了斷斷續續的轟炸,並沒有佔領。從這兩點可以看出,地中海和北非,在德國當時的戰略版圖上,只是一塊雞肋。
5. 二戰戰場的北非戰場上德軍才幾萬人,這兵力也太少了,想知道這是為什麼
初期北非原本是義大利人和英國人打仗。但義大利人被打垮了。為了給墨索里尼救場子,希特勒派出了由隆美爾率領的所謂「非洲軍」。可是「非洲軍」的兵力相當弱小。1941年中期,德軍在北非一共只有2個師:第15裝甲師和第5輕裝師。一共裝備318輛坦克。支援火力也只有2個獨立炮兵營:1個100毫米加農炮營,1個210毫米臼炮營。再算上後勤和獨立單位,總計也只有55000名陸軍人員。卻於8月15日被賦予「非洲裝甲集團軍」的嚇人稱號——這讓隆美爾覺得吃驚,甚至搞不清自己是不是真成了集團軍司令。
6. 求問二戰中盟軍和德軍為何在北非進行戰斗
在德國出兵之前,北非的形式對於軸心國來說很糟糕。墨索里尼長期以來的野心就是恢復古羅馬帝國時代的光榮,提出了要把地中海變成義大利內湖的想法,要達到這個目的,北非沿岸就必須全部佔領,阻礙有兩個,一是法屬西北非,一是英國控制下的埃及。1940年法國戰敗投降,義大利想借德國在歐洲的勝利之勢,實現自己在北非的擴張野心,自不量力地進攻埃及,結果被被英軍趕回了利比亞,眼看自己在北非的根據地都保不住了,只得求助德國出兵幫忙。希特勒最初不想出兵北非,因為這完全不在他的戰略安排之內,他當時正要集中全力向東,但最後又不得不出兵救義大利,可以說是被墨索里尼拖累的,為此他對墨索里尼也很惱火。
隨著隆美爾在北非獲得了軍事上的勝利,英軍又被趕回了埃及,德軍出兵北非的戰略目的也發生了變化,提出要佔領埃及和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控制了這里,就阻斷了英國與其東方殖民地的重要通道,這對英國堅持繼續戰爭的信心和能力來說是巨大的打擊。而作為既得利益者,英國在北非自然要拼盡全力保住埃及和蘇伊士運河。丘吉爾堅持的戰略是,推遲在法國登陸,先拿軟弱的南歐開刀,在義大利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盡可能搶在蘇聯人之前進入巴爾干半島,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先解決北非問題。
如果德國不出兵,那麼北非的義大利軍隊眼看就要被英軍擊潰了,一旦丟了利比亞和突尼西亞,軸心國的士氣會受到很大打擊,地中海和南歐都不保險,義大利南部距離突尼西亞太近了,會受到盟軍的直接威脅。事實上盟軍在北非獲勝之後就很快在義大利登陸了,三國軸心隨之開始瓦解,這就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