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如何統一波蘭

德國如何統一波蘭

發布時間:2023-08-21 15:33:48

⑴ 二戰時期波蘭如何被德軍佔領的

波德戰爭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突然出動58個師,2800輛坦克,2000架飛機和6000門大炮,向波蘭發起「閃電」式進攻。9月3日,英、法兩國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地處中歐的波蘭西接強大的德國,東臨社會主義蘇聯,這種與強國毗鄰而居的特殊地理位置似乎註定了波蘭多災多難的命運。20世紀以前,它曾三次被俄國人和德國人瓜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才重新恢復了獨立。

一戰德國戰敗後,根據《凡爾塞和約》,德國東部的領土劃給了波蘭。這些劃給波蘭的領土包括「波蘭走廊」這個狹長的地帶,走廊盡頭的但澤被辟為了一個非軍事化的國際自由城市,它也是波羅的海最大、最重要的海港之一。這里生活著100多萬日耳曼人,他們已經被波蘭分隔,而遠離了祖國。因此德國人一直對失去但澤和「走廊」地區耿耿於懷。

希特勒上台後便發誓要報這一箭之仇,也許在他看來,波蘭甚至是比法國更不可饒恕的敵人。更重要的是,波蘭位於歐洲東部,東接蘇聯,西臨德國,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瀕波羅的海,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波蘭是當時英、法在歐洲諸盟國中軍事最為強大的一個國家。德國如果佔領波蘭,不僅能獲得大量的軍事經濟資源,而且還能大大改善自己的戰略地位;既可以消除進攻英、法的後顧之憂,還可以建立襲擊蘇聯的基地。

野心勃勃的希特勒以極快的速度重整軍備,在短短幾年間就把德國從《凡爾賽條約》下的受辱者變成歐洲最強的軍事強國。

自1938年10月起,德國曾多次向波蘭提出歸還領土的要求,要波蘭交出「波蘭走廊」和但澤,並將在「波蘭走廊」建築公路、鐵路的權利也轉讓給德國,遭到了波蘭政府的嚴辭拒絕。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兵不血刃地迅速兼並了捷克斯洛伐克,下一個侵略目標直指波蘭。希特勒給武裝部隊下達了一份代號「白色方案」的絕密命令,它的目標是在這年的8月底或9月初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入侵波蘭,同時要求這個時間不可更改。

希特勒似乎算準了英、法的心理,他對將領們說:「我在慕尼黑會議上領教過英、法的頭面人物,他們根本不是能打世界戰爭的人。再說,他們憑什麼同我們打仗?他們才不肯為一個小小的波蘭送死!」

然而,3月23日,英、法正式結成軍事同盟,並對波蘭的安全給予了保證。有了英、法的保證,波蘭態度更加堅決。

1939年7月28日,希特勒獲悉一個重要情報,英、法軍事代表團將赴莫斯科,屆時將形成共同抗德的聯盟。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軍事大忌就是同時在東線和西線作戰。希特勒即使再狂妄自大,也絕不敢違背這一原則,愚蠢地將自己陷入疲於奔命的尷尬境地。他若要入侵波蘭,准備在西線與英、法開戰,就必須穩住東線的前蘇聯。同樣,英、法的目的則是要調動起東線的前蘇聯,迫使希特勒因懼怕兩線作戰而退縮。

雙方都將最大的賭注壓在了蘇聯身上,對於斯大林來說,暫時還不存在倒向哪一方的問題,現在英、法和德國雙方都在他的股掌之上,他只想利用這一歷史的機遇做出最有利於蘇聯的決策。眼下斯大林還不想在准備尚不充分的情況下捲入雙方的爭斗,「因為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爭奪而充當一方的炮灰」。此外,再加上蘇聯提出要保衛波蘭,抗擊納粹入侵,就必須允許蘇軍進入波蘭境內,遭到了波蘭政府的拒絕,因為他們對蘇聯人的戒心並不比德國人的小。波蘭的這一決定使斯大林下定了決心。

1939年8月23日,納粹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趕到克里姆林宮會見斯大林。當晚,雙方便簽署了一經簽字立即生效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達成了共同瓜分波蘭的秘密議定書。希特勒暫時免去了兩線作戰的後顧之憂,他要放手對付波蘭了。

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波蘭軍裝的德國黨衛軍,冒充波軍襲擊了德國邊境的格萊維茨電台,在廣播里用波蘭語辱罵德國,並丟下幾具身穿波蘭軍服的屍體。接著,全德各電台都廣播了「德國遭到波蘭突然襲擊」的消息。

1939年9月1日凌晨4時45分,德軍轟炸機群呼嘯著向波蘭境內飛去,目標是波蘭的部隊、軍火庫、機場、鐵路、公路和橋梁。幾分鍾後,波蘭人嘗到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空中打擊。波蘭城市和港口遭到德國戰機的轟炸,首都華沙也未能倖免。約1小時後,德軍地面部隊從北、西、西南三面發起了全線進攻。空中和地面的緊密配合使波蘭乃至整個世界第一次領教到了「閃電戰」的利害。

波蘭軍隊猝不及防,不到48小時,波蘭空軍就被摧毀。無數火炮、汽車及其他來不及撤退的重型裝備當即被摧毀,交通樞紐和指揮中心遭到破壞,部隊陷入一片混亂。德軍趁勢以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為前導,很快從幾個主要地段突破了波軍防線。

開戰後,波蘭駐英國大使迅速致電英國政府,報告波蘭受到空襲。德國大使否認了轟炸的事實,但不久就被官方證實。英國國王乘車前往唐寧街造訪了首相張伯倫,在首相夫婦開車到達眾議院之際,議會正在進行最後的討論,決定對納粹統治的頭目開戰,而不是對德國人民開戰。

記得一年前,英國還認為只要滿足希特勒的要求就能夠避免戰爭,首相張伯倫一直認為應該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歐洲戰爭。當時他對英國民眾說:「在我看來,捷克斯洛伐克問題的順利解決只是歐洲尋求和平舉措的一個前奏。今天早上,我還同德國總理希特勒進行了談話,這就是我們共同簽名的文件。」但是,一年後,張伯倫首相渴望在任期內維持和平的夢想就被打破了。

此刻,英國准備參戰,英國國王脫掉了皇家盛裝,穿上了空軍制服。丘吉爾也加入了戰時內閣,整個國家都為他能把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再次奉獻給國家而感到高興。軍隊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兒童都撤離了倫敦。

9月3日上午9時,英國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國在上午11時之前,提供停戰保證,否則英國將向德國宣戰。正午時,法國也向德國發出了類似的最後通牒,其期限為下午5時,但希特勒對英、法兩國的最後通牒置之不理。於是,英、法兩國相繼對德國正式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德軍突破波軍防線後,以每天50至60公里的速度向波蘭腹地突進。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規模的機械化部隊大進軍。波蘭人進行了頑強抵抗,戰馬與坦克搏鬥,步槍與火炮對抗,在一次又一次的絕望掙扎中,上演了一場實力懸殊的大屠殺。

而另一邊,英、法兩國雖然在西線陳兵百萬,卻始終在工事背後,按兵不動,宣而不戰。這場所謂的戰爭後來被稱為「奇怪的戰爭」或「靜坐戰」。丘吉爾事後譏諷道:「巴黎和倫敦以為坐著就能把那筆債躲過去。」

9月6日,波蘭政府倉惶撤離華沙,遷往盧布林。9月8日,德國裝甲師到達華沙外圍。9月17日,大局已定,波蘭徹底陷落。

9月18日,德蘇兩國軍隊在布列斯特至力托夫斯克會師。希特勒希望趕緊佔領華沙,命令德軍必須在9月底之前拿下華沙。9月25日,德軍開始向華沙外圍的要塞、據點及重要補給中心進行炮擊。9月26日,德國空軍開始轟炸華沙。9月27日,華沙守軍停止抵抗。9月28日,華沙守軍司令向德國第8集團軍司令布拉斯科維茲上將正式簽署了投降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第一個戰役,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結束了。在波德戰爭中,波軍陣亡約66000人,傷10餘萬,被俘40多萬人。德軍陣亡約10060人,傷30300人,失蹤3400人。

希特勒對波蘭的入侵實際上是一場賭博。他瘋狂地啟動了戰爭的機器,拉開了一場人類戰爭史上規模之巨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戰的帷幕。

⑵ 在希特勒的指導下德國是怎樣短期佔領波蘭的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閃擊波蘭,9月28日,華沙陷落,10月2日進行抵抗的最後一個城市格西尼亞也停止抵抗,波蘭淪陷。英、法雖然對德宣戰,可是並沒有什麼實際行動。原來他們對德宣戰全是出於被迫。他們一面宣戰,一邊還想通過美國政府「調停」,實行停戰。尤其是法國同德國毗鄰,法國資產階級政府被希特勒進攻波蘭的閃電戰嚇破了膽,生怕惹怒德國進攻自己,哪裡還敢主動進攻德國?就這樣,波蘭在他們的「靜坐」之下,加上本國政府的腐敗無能,在兩個星期中就被德軍佔領。

⑶ 德國是如何統一的

事實上,這種靠西德的理念和實力完成的統一,已經體現在當初統一宣言上。1990年10月3日零時,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德國重新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
當時,西德總理科爾和東德總理德梅齊埃10月2日晚上分別就德國統一發表電視講話。科爾在講話中感謝美英法蘇四國同意和支持德國統一,並表示,統一後的德國願意做鄰國的可靠夥伴和好朋友。德梅齊埃在講話中表示,如果沒有蘇聯的新思維和東歐鄰國的支持,民主德國是不可能走上今天的道路的。他在談到統一後面臨的問題時說,不是所有的人對未來都沒有煩惱。新的貨幣、新的經濟秩序和實行新的政治結構自然會帶來許多困難。10月2日下午,民主德國人民議院在舉行了最後一次會議後宣告解散。晚上,民主德國政府舉行告別儀式。10月3日上午11時,在柏林舉行了兩德統一日國家慶祝儀式。德國總統魏茨澤克、聯邦議院議長聚斯穆特、聯邦參議院議長蒙佩爾以及前民主德國人民議院議長貝格曼—波爾等講了話。德國總理科爾、副總理兼外長根舍及其他政府成員、政界要人、教會代表,以及各國駐德外交使節等2000多人出席了慶祝儀式。同日,德國總理科爾致函世界各國政府,表示統一後的德國將致力於在全世界建立夥伴和緊密合作關系。他在這封信中說,德國清楚地意識到,歐洲各國邊界的不可侵犯性、互相尊重領土完整和主權是和平的基本條件。因此德國將不對任何人提出領土要求。科爾說,德國將像謀求其自身統一那樣致力於歐洲的一體化,爭取與其夥伴一道在1992年底之前完成建立歐洲內部統一大市場的任務,並向歐洲經濟、貨幣和政治聯盟的目標前進。他說,統一後的德國的位置在北大西洋聯盟之中。同時德國將推動這個聯盟發展,以適應時代提出的新任務。科爾還在信中表示,德國將放棄生產和擁有原子、生物和化學武器的權利,並將把德國軍隊裁減到37萬人。科爾還表示統一後的德國軍隊准備參加聯合國維護與重建和平的行動。科爾的這番講話,為東德在半個世紀後真正進入文明世界,作出了庄嚴保障。

⑷ 當年德國是怎麼幾天之內就佔領波蘭全境的

一、不是幾天,而是36天(1939年9月1日至10月6日);
二、之所以如此迅速,個人覺得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原因:
①德軍未經宣戰,採取了先機制敵的方針。
②德軍作戰理念先進,波蘭在全世界第一次領教「閃擊戰」的滋味,波軍對德軍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的「閃擊戰」毫無准備。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爾.哈特就此指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波軍首腦)的思想落後了80年。
③德軍實力占絕對優勢。德軍共投入44個師,其中包括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4個摩托化師,另外還有1939架飛機,2800輛坦克,總兵力達到88.7萬人;波軍共投入7個集團軍、4個戰役集群、870輛輕型坦克和裝甲車、4300門火炮和迫擊炮、900餘架飛機,共30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2個摩托化旅,總兵力約100萬人。
④蘇聯背後插刀。蘇聯於9月17日投入白俄羅斯方面軍和烏克蘭方面軍入侵波蘭,最終俘虜波軍21.7萬人,佔領了波蘭東部並將其並入蘇聯領土。
⑤波蘭的盟友英法採用「綏靖政策」,一直按兵不動,犧牲波蘭來滿足法西斯國家。

⑸ 兩德是通過什麼方式實現統一的

兩德統一 (德文: Deutsche Wiedervereinigung)指的是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於1990年10月3日通過並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的方式完成的德國統一。1990年3月18日東德舉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選舉之後,東西德立即展開統一談判,最後兩德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佔領德國的四國(美、英、法、蘇)達成二加四條約,允許統一之後的德國成為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四個佔領國的特權全部取消。統一後,德國繼續留在歐洲共同體(即後來的歐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德國在歷史上一向都是一個分裂的國家,在1870年,德國由普魯士的威廉一世統一,然而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再次分裂,分成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在1990年,在西德的赫爾穆特·科爾總理領導之下重新統一。 [編輯本段]統一過程 自1945年之後,德國一直處於分裂的狀況,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實行的政策嚴格控制兩德之間的人員流動。1989年3月28日,民主德國開始實施新的邊境管理條例,放寬了對公民出境的管制,從而直接引發了一定規模的逃亡潮,在此後的不到一年間,約有十餘萬東德公民通過各種途徑輾轉移民西歐,形成第三次東德居民出逃浪潮。1989年9月,東德進一步放寬邊境管理,西德公民甚至可以在東德的領土過夜。更寬松的邊境管理反而進一步激起了東德公民的抗議浪潮,在萊比錫等城市持續爆發群眾集會和遊行,要求東德當局發揚民主,實行改革,改善供應和服務,開放出國旅行、放寬對新聞媒介的限制。 火上加火 1989年9月下旬,同屬東歐陣營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局發生變化。開始民主化改革,東德遂停止了其與捷克斯洛伐克間的互免簽證交通。同時為了平息國內的抗議活動,東德政府在10月初重新收緊了一度放開的邊境管制,再次禁止西德公民進入東德。此舉不僅沒有平息抗議浪潮,反而火上加油。 抗議遊行 1989年10月7日是東德的40周年國慶,東德各大城市包括萊比錫、德累斯頓、波茨坦、馬格德堡、耶拿等地爆發不同規模的抗議示威,在首都柏林國慶慶典會場附近,7000餘名市民聚集抗議,並與警察爆發了沖突,數百人被捕。此後群眾抗議活動不斷升級,抗爭的內容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從最初的爭取旅行自由,放寬新聞控制,逐漸轉變為要求反對派組織合法化、要求多黨制和自由選舉等,這種全國性大規模的群眾抗議活動是東德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幾乎同時,匈牙利和波蘭的政局發生巨變,兩國政府相繼宣布不再遣返出逃到該國的東德公民。 政局大變 1989年10月18日,東德德國統一社會黨領袖埃里希·昂納克宣布因為健康原因辭職,統一社會黨中央委員會選舉埃貢·克倫茨接替昂納克的職位,克倫茨上台後隨即宣布實行「徹底改革」,宣布赦免所有外逃和參與遊行的人,並與西德政府正式接觸。但是昂納克的辭職和新政策都沒有平息民眾的抗議聲浪,東德各地的遊行依舊進行。 隨著新領導人的上台,東德境內原本非法的反對派組織開始獲准公開活動,在這些反對派組織的協調下,全國各地的抗議活動不斷升級,11月4日柏林爆發 50萬人參與的大遊行,6日萊比錫50萬市民上街遊行。在強大的壓力下,民主德國政府於11月7日宣布集體辭職,11月8日德國統一社會黨政治局集體辭職,同日選出以克倫茨為首的新政治局。9日民主德國宣布其公民無需申報特殊理由即可辦理護照,東德居民獲得遷徙的自由,不久東德居民開始翻越柏林牆前往西德,此後曾經令人恐懼的柏林牆形同虛設,兩德居民實現了自由遷移。 11月13日東德的民主黨派德國民主農民黨主席京特·馬洛伊達當選人民議院主席,17日東德成立了聯合政府在聯合政府的26名內閣成員中,統一社會黨人只佔15位。新政府上台後提出與聯邦德國建立契約共同體的構想。 12月1日民主德國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刪去了憲法中國家受工人階級及其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領導的條款;3日,由克倫茨繼任總書記並為首的德共政治局再次全體辭職,統一社會黨中央特別會議決定,驅除包括昂納克內的中央領導人出黨;7日包括統一社會黨、民主黨派、反對派在內的各東德政黨,在柏林召開圓桌會議,會議決定建立民主德國新憲法,遣散秘密警察部隊,於1990年5月6日舉行大選,逮捕和調查包括昂納克在內的德國統一社會黨領導人當政時的犯罪行為。 12月8日德國統一社會黨召開特別大會,選舉了黨的新領導人,並宣布更名為民主社會主義黨,在德國實行多黨制,建設民主社會主義。12月11日,民主德國政府宣布解散負責柏林牆防務的工人階級戰斗軍。12月25日聖誕節期間,數十萬西德居民湧入東德旅遊,28日,一家東德公司開始出售柏林牆的碎塊。 1990年3月18日,東德大選,東德基民盟成為第一大黨,東德社民黨成為第二大黨,民主社會主義黨為第三大黨。4月12日東德基民盟和東德社民黨宣布聯合組閣,民主社會主義黨第一次成為在野黨。 5月18日東德新政府與聯邦德國簽署國家條約,條約規定了兩德將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7月1日條約生效,東德馬克退出流通,西德馬克成為兩德共同的貨幣。7月6日兩德開始就第二個國家條約進行談判,條約規定了兩德統一的原則、方式和時間,以及兩德統一後的政治制度等。最終在1990年8月31 日簽署了第二個國家條約,條約規定,民主德國恢復1952年行政區劃調整以前的五個州,這五個州遵照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第23條集體加入聯邦德國,加入聯邦德國的五個州實行三權分立的多黨制議會民主制度。 [編輯本段]兩德統一 1990年10月2日,東德政府機關停止工作,聯邦德國接收了東德的駐外使領館,10月3日,兩德統一慶典在柏林舉行,兩德正式宣布統一。東德的五個州——勃蘭登堡、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薩克森、薩克森-安哈爾特和圖林根——正式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當時有兩個統一方式選擇:一是純綷修改西德基本法(Grundgesetz) 把其權力擴展到這五個州從而於憲制上成為同一個國家;二是把統一過程當成是東西兩個德國的正式合並,產生一個新德國並重寫憲法。的確前者是比較簡單亦是當時德國選擇了的方式,可是因為這方式沒有視東德為對等主權國,讓東德有一些被「舊聯邦共和國」佔領的情緒,或是認為自己只是西德的一個附屬。 [編輯本段]修改憲法 為了讓統一更順利和讓其他國家消除疑慮,聯邦德國對基本法作了一些修改:第一百四十六條條款的修改,讓當時憲法內第二十三條款能用於統一。在上述五個州加入聯邦德國之後,基本法再度被修改,並說明:在已統一的領土以外,沒有任何德國領土尚未加入德國。不過,此憲法仍可在未來被修訂,它仍容許德國人接納另一部新的憲法。 [編輯本段]國土商議 1990年11月14日,德國政府與波蘭簽訂一項條約,最終確認兩國現在的奧得河-尼斯河界線。故此,德國放棄對西里西亞、東波美拉尼亞、但澤和東普魯士的領土要求。12月,舉行了1933年以來第一次全德自由公正的選舉。結果總理赫爾穆特·科爾領導的聯合政府比上次選舉贏得更多議席以更強的大多數姿態領導新德國。 [編輯本段]影響 兩德統一一度為德國的經濟帶來沉重負擔,並使其增長在統一後數年持續放緩。根據柏林大學所發出的文章,兩德統一的經濟代價約為一萬五千億歐元,比全國的國債還多。當時東德的弱勢經濟狀況及不切實際的兩德貨幣兌換率(當中滲透著政治動機),令東德工業競爭力大幅下挫並使不少工廠倒閉,導致經濟重大損失。時至今日,東德仍需倚仗每年一千億歐元的特殊補助來重建其經濟,而從西德提供的商品資助亦使西德資源緊缺,最後導致不少最初受東德政府支持的虧本工業需要私有化。 兩德統一後,大部份前東德地區被「反工業化」,導致近20%的失業率。高失業率導致以千計德東人移居到西部找尋工作而令當地人口持續下降,以專業人士的流失尤其嚴重。轉用歐元作貨幣亦被視為德國大部份問題的根源。德國中央銀行(Deutsche Bundesbank)則一直強調經濟問題的起因不是歐元,而問題只有德國自己才可以解決;有指這代表中央銀行暗示統一才是原因。 追問: 簡單點OK?看不懂

⑹ 德國在二戰中對波蘭進行了怎樣的暴力統治

在斯拉夫國家中,波蘭和蘇聯是德國鎮壓的重點對象。德國在波蘭的暴力統治開始得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手段最殘忍。為了給日耳曼人騰出「生存空間」,德國法西斯將波蘭西部地區的70萬人強制遷出。波蘭總督弗蘭克宣稱:一定要使「波蘭」這個概念永遠消失。在並入德國的波蘭國土上,德國一面驅逐當地居民,一面限制人口增長,強迫波蘭人做絕育手術,並把大批兒童掠往德國再更名改姓,以使用日耳曼精神教育他們,使納粹觀念深入他們的思想,甚至不準波蘭人稱波蘭人,只讓他們使用古老的部族名稱,如「卡舒布人」、「瑪祖爾人」等等。在總督轄區,德國也有計劃地消滅波蘭居民,特別是知識分子。例如1940年春夏,德國在這里進行了一次「AB行動」(「特別綏靖行動」),殺害了3500名波蘭科學家和文化藝術界人士,關閉了大中學校。

⑺ 二戰中,德國如何實施對波蘭的統治

在波蘭,根據1939年10月19日戈林的命令,佔領當局試圖將合並區的經濟盡快並入德國的經濟體系,而將總督轄區能夠用於德國戰爭經濟的原料、廢料和機器等全部運走。在波希米亞—摩拉維亞保護國,捷克人可以處理大部分事務性的經濟工作,但必須在德國的直接監督下完成。

⑻ 二戰時期德國是如何佔領波蘭的

1939年9月法西斯德國入侵波蘭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大規模軍事行動的起點。德國吞並奧地利和捷克後,為掠奪波蘭的豐富資源,消除進攻英法的後顧之憂和建立進攻蘇聯的前進基地,決心佔領波蘭。德軍計劃運用閃擊戰法,以快速兵團在優勢航空兵支援下,從南、北兩個方向實施向心突擊,殲滅波軍主力於維斯瓦河和納雷夫河以西地區,力爭速戰速決,在波蘭的西方盟國英法作好進攻准備之前一舉消滅波蘭。為此,侵波德軍編成2個集團軍群,共62個師(含7個坦克師、4個摩托化師),160萬人,2800輛坦克,6000門火炮和迫擊炮,約2000架飛機。「北方」集團軍群轄第3、第4集團軍,由F.von博克上將指揮,部署在波美拉尼亞和東普魯士,由第1航空隊負責支援;「南方」集團軍群轄第8、第14、第10集團軍,由K.R.G.von倫德施泰特上將指揮,部署在西里西亞和捷克斯洛伐克,由第 4航空隊負責支援。波蘭企圖以國境防禦戰牽制德軍,掩護軍隊動員,並為英、法完成進攻准備爭取時間。波軍可出動的總兵力約39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3個山地步兵旅、2個裝甲摩托化旅和80個民防營,共約100萬人,870輛輕型或超輕型坦克,4300門火炮和迫擊炮,400餘架作戰飛機;編成2個戰役集群、7個集團軍,由E.里茨-斯米古伊元帥任最高司令官;主力部署在波德、波捷邊境縱深不大的地區內。波軍軍事思想和大部裝備都比較落後,甚至指望以騎兵對付坦克,同時寄希望於盟國援助。
9月1日,德軍航空兵突然襲擊波蘭各主要機場和交通樞紐等戰略目標,同時地面部隊迅速突破波軍防線。波軍動員和調動陷於困境。3日,英、法對德宣戰,但遲遲不採取進攻行動,史稱「奇怪的戰爭」。波軍節節敗退,國家陷入一片混亂。6日,政府從華沙遷往盧布林。德軍長驅直入,迅速向波蘭腹地推進。強渡維斯瓦河和納雷夫河,從南、北兩個方向直逼華沙。15日,德軍佔領盧布林和布列斯特。16日南、北兩路德軍在弗沃達瓦地域會師,對波軍主力形成合圍;波蘭政府流亡到羅馬尼亞。17日,蘇軍進占波蘭東部地區。此後,波蘭各地的愛國者繼續與法西斯侵略軍展開英勇斗爭。被圍困的華沙軍民在極其艱苦的情況下頑強戰斗20天。28日,華沙失陷。10月初,波軍停止抵抗。

戰爭期間,波軍亡6.63萬人,傷 13.37萬人,被俘近42萬人;德軍亡1.06萬人,傷3.03萬人,失蹤3400人。在這次戰爭中,德軍首次成功地使用閃擊戰,顯示了坦克兵團在航空兵協同下實施快速突擊的威力。

簡單來說就是靠閃電戰對敵方重要的戰役戰術目標、指揮中樞、交通樞紐等進行空襲迅速取得制空權、癱瘓地方指揮體系,同時以坦克部隊、炮兵、裝甲及摩托化步兵等多兵種組成密集的裝甲突擊群,在戰術空軍的協同下迅速突破敵防線,並向敵縱深目標進行快速的穿插機動,對敵進行分割包圍和殲滅

閱讀全文

與德國如何統一波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4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07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48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7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59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3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18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0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4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4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86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4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