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最可怕的病毒
第一名:天花病毒
天花病毒在古代就相當於是死神,只要有人得了,很少有人能夠存活下來。
它是歐洲殖民者帶到了非洲大陸,而最早的時候,很有可能是由於人類和野生動物接觸,導致這些對動物無害的病毒,帶到了人類的身上。
天花病毒被感染後,會出現嚴重的毒血症狀。但是傳到美洲大陸之後,讓美洲大陸上的一億人口,在短短一百年的時間里減少到了不到1000萬,它的存在令人聞風喪膽。
好在,現在天花病毒已經被人類消滅,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被人類消滅的病毒。
第二名:埃博拉病毒
該病毒於1976年首次在非洲扎伊爾的埃博拉河附近被發現。
它的發病時間比天花更短,而且死亡率超過了天花,達到了88%,能夠讓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類動物患病,2014年,NIH宣布首個疫苗通過臨床試驗,接受疫苗的自願者均產生抗體,且未出現嚴重副作用。雖然目前已經有疫苗了,但是一聽埃博拉這個名字還是讓人害怕。
第三名:狂犬病毒
狂犬病毒是來自於動物身上的一種病毒,包括貓狗在內的各種動物,都有可能是狂犬病毒的攜帶者。
每年有近55,000人死於狂犬病,人畜共患病毒病通過貓,蝙蝠,狗,猴子和貓鼬等動物傳播。
人一旦被攜帶著病毒的動物咬傷,很容易感染,發病時變得怕水、怕風呼吸困難等。
如果不及時治療,基本無法治療,所以現在所有家養的貓和狗都被要求打狂犬疫苗,而且一旦被咬傷,也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疫苗注射,感染後不迅速治療,死亡率可達百分之百。
第四名: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是現在醫學的一大難題,近些年來,艾滋病的感染情況越來越嚴重。
1981年艾滋病最早發現於美國,能夠入侵人類的免疫系統,讓人喪失自我防禦的能力。
根據研究,科學家發現艾滋病毒可能來自於大猩猩,人類目前並沒有有效治癒艾滋病的方法。
第五名:SARS冠狀病毒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信息,SARS患者的平均死亡率為9.6%左右,最高可能達到14%~15%。
該病時稱非典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順德首發,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是中國本土一次非常嚴重的傳染病。
由於它強大的傳染性,造成了嚴重的恐慌,SARS病毒的來源是包括蝙蝠,果子狸在內的多種野生動物。
第六名:馬爾堡病毒(死亡率 - 23-90%)
該病毒最早在1967年發現於德國馬爾堡,引發的傳染病稱為馬爾堡出血熱。
馬爾堡病毒的恐怖程度絲毫不亞於HIV,是一種致命性病毒,可導致馬爾堡出血熱,與埃博拉病毒類似。
通常病發後一周死亡,病發死亡率為25%至100%,目前沒有任何疫苗或醫治的方法。
第七名: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包含了禽流感、豬流感和人流感,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
感染後會出現發燒、咳嗽、疲勞、肌肉酸痛等症狀,而且身強體壯的年輕人是最容易發病的。
第八名:漢坦病毒
漢坦病毒有非同尋常的多樣性,可以於宿主共同進化,通過各種嚙齒類動物傳染。
人類感染後會出現,高熱、出血、腎臟損害、免疫功能紊亂等症狀,死亡率可高達75%。
第九名:肝炎病毒
肝炎分為甲、乙、丙、丁、戊5種類型,肝炎病毒可通過切接觸、血液和注射方式傳播,都是傳染性疾病。
患者會出現食慾減退、惡心、上腹部不適、肝區痛、乏力等症狀,肝炎可發展成肝硬化、肝癌而導致患者死亡。
其中我們最熟悉也是最常見的就是乙肝病毒,乙型肝炎與肺結核和艾滋病並列世界上最常見的傳染病,全世界約有3.5~4億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第十名:登革熱病毒
登革熱是這些病毒中唯一隻可能在固定地區出現的病毒,在熱帶非常流行,每年都有一億以上的人口感染。
該病毒通過蚊子叮咬進行傳播,可引發急性傳染病登革熱,這種疾病最初發生在熱帶地區,通常大多是發生在這些地區的雨季,這種環境下極易滋生大量攜帶病毒的蚊子。
登革熱傳染病的爆發規模越來越大,登革熱出血熱的比例也越來越大,全球每年發生5000萬~1億個登革熱病例,有24.5億人受到感染的威脅。
這十大病毒來源中基本上所有的病毒都來自於野生動物!
⑵ 十大最致命的病毒是什麼
1. 馬爾堡病毒
科學家們在1967年發現了這種病毒,當時在德國的一個實驗室里發現了一次小規模的爆發。
科學家們接觸了從烏干達進口的受感染猴子。這種病毒與埃博拉病毒類似。
症狀並不輕微:被感染後,你會發高燒,並開始全身出血——這會導致休克、器官衰竭,最終死亡。
在疫情爆發之初,25%的感染者死亡,後來隨著1998-2000年剛果和2005年安哥拉的疫情蔓延,這一數字超過了80%。
2. 埃博拉病毒
這種病毒於1976年在蘇丹和剛果同時暴發。
埃博拉病毒通過接觸血液和其他體液,或通過受感染者和動物的組織傳播。
感染者的死亡率在50%左右,在蘇丹甚至在70%左右。
這種病毒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的泰國和菲律賓。
隨後,它傳播到我們星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現在約有40%的人口生活在登革熱經常存在的地區。
這種病毒是由蚊子傳播的。
每年大約有1億人感染這種病毒。死亡率很低,只有2。5%,但當然死亡人數仍然很多。
⑶ 世界最高級別的病毒都有什麼
目前世界上最高級別的病毒有↓↓↓
新型冠狀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據世衛組織公布的數據,SARS患者的平均死亡率為9.6%左右。冠狀病毒最先是1937年從雞身上分離出來的。造成今天非典型肺炎橫行的禍首就來自冠狀病毒家族。美國《科學》發表了第一批通過鑒定的兩份有關「非典」病毒的基因組序列的論文,證實「非典」病毒是一種全新的冠狀病毒。
目前科學研究證明,當今人類發現的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說來源於野生動物。科學家呼籲盡量少養野生動物,更不要去吃野生動物。
⑷ 世界十大病毒有哪些
梅麗莎病毒 1998年春天,大衛?L?史密斯(David L. Smith)運用Word軟體里的宏運算編寫了一個電腦病毒,這種病毒可以通過郵件進行傳播。史密斯把它命名為梅麗莎(Melissa),佛羅里達州的一位舞女的名字。梅麗莎病毒一般通過郵件傳播,郵件的標題通常為「這是給你的資料,不要讓任何人看見」。一旦收件人打開郵件,病毒就會自動向用戶通訊錄的前50位好友復制發送同樣的郵件。 史密斯把它放在網路上之後,這種病毒開始迅速傳播。美國聯邦調查局給國會的報告顯示,梅麗莎對政府部分和私營部門的網路造成了毀滅性打擊,美國聯邦政府很重視這件事。電子郵件流量的劇增迫使很多公司停止了郵件服務,直到病毒得到控制才重新開放。 經過漫長的審判,史密斯被叛20個月的監禁,同時被處5000美元罰款。另外,未經法庭允許,史密斯不得擅自使用網路。梅麗莎雖然沒有對社會造成很大的危害,但它是第一個引起全社會關注的電腦病毒。 愛蟲病毒 梅麗莎病毒爆發一年後,菲律賓出現了一種新的病毒。與梅麗莎不同的是,這次出現的是蠕蟲病毒,具有自我復制功能的獨立程序。這個病毒的名字叫「我愛你(ILOVEYOU)」。 和梅麗莎相似,愛蟲病毒最初也是通過郵件傳播。標題通常會說明,這是一封來自您的崇拜者的表白信。郵件中的附件則是罪魁禍首。這種蠕蟲病毒最初的文件名為LOVE-LETTER-FOR-YOU.TXT.vbs。後綴名vbS表明黑客是使用VB腳本編寫的這段程序。 根據殺毒廠商McAfee的報告顯示,愛蟲病毒具有以下攻擊手段: ◆它會自我復制,在硬碟的各個分區都有隱藏備份。 ◆它會在用戶的注冊表裡面添加新內容。 ◆自我復制,然後自動替換某些文件。 ◆通過郵件以及聊天客戶端進行傳播。 ◆自動下載一個名為WIN-BUGSFIX.EXE的補丁,這個補丁會竊取用戶私密信息並發送給黑客。 到底是誰製造了這種病毒?很多人懷疑是菲律賓的奧尼爾?狄?古茲曼。由於當時菲律賓沒有制定電腦破壞的相關法律,當局只得以盜竊罪的名義傳訊了狄?古茲曼。古茲曼沒有承認或者否認關於病毒的指控,最終由於缺乏確鑿的證據,當局被迫釋放了古茲曼。根據媒體估計,愛蟲病毒造成大約100億美元的損失。 求職信病毒 求職信病毒(Klez)病毒傳播的里程碑。這種病毒最早出現於2001年,幾個月後出現了很多變種。最常見的求職信病毒通過郵件進行傳播,然後自我復制,同時向受害者通訊錄里的聯系人發送同樣的郵件。 一些變種求職信病毒甚至會對電腦產生致命性破壞。根據版本不同,求職信病毒可以分為普通病毒,蠕蟲或者木馬。有些甚至會強行關閉殺毒軟體或者偽裝成病毒清除工具。 求職信病毒在網路上出現不久,黑客們就對它進行了改進,使它傳染性更強。與很多病毒一樣,求職信病毒也會使用受害者的通訊錄向聯系人發送同樣的郵件。另外,它還能從中毒者的通訊錄里隨機抽選一個人,將該郵件地址填入發信人的位置。這就是郵件地址欺騙——看起來郵件是您的某個熟人寄來的,實際上卻是其他人發的。 偽裝郵件地址是為了達到以下幾個目的。首先,收信人就算阻止了發件人也沒用,因為郵件是其他人發來的。其次,由於用戶無法辨別郵件是否是垃圾郵件,求職信病毒會在短時間內造成收信人郵箱堵塞。另外,由於發信人是郵件列表中的聯系人,所以很多人都會打開郵件而導致中毒。 紅色代碼和紅色代碼Ⅱ代 紅色代碼(Code Red)和紅色代碼Ⅱ出現於2001年的夏天。這兩種蠕蟲病毒都利用了在Windows 2000和Windows NT中存在的一個操作系統漏洞,即緩沖區溢出漏洞,當系統緩存器接收到超過它處理范圍的數據時,數據會溢出覆蓋相鄰的存儲單元,使其他程序不能正常運行,甚至造成系統崩潰。 最初的紅色代碼蠕蟲病毒利用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對白宮網站進行攻擊。也就是說,所有感染紅色代碼病毒的電腦都會在同一時間內連接白宮網站,使伺服器超載,網站崩潰。 安裝了Windows 2000系統的電腦如果中了紅色代碼Ⅱ,機子就會變成「肉雞」。蠕蟲病毒會在系統中建立後門程序,從而允許遠程用戶登陸和控制。計算機術語就是系統控制,對於電腦的主人來說,這是個噩耗。病毒的散發者可以利用受害者的電腦獲取某些信息,甚至利用這台電腦進行犯罪活動。受害者不僅要為癱瘓的電腦發愁,還有可能因為成為別人的替罪羊。 雖然Windows NT更易受紅色代碼的感染,但是病毒在這些機器上的危害並不是很嚴重。使用Windows NT的網路伺服器中毒後可能經常死機,但不會產生其它危害。與Windows 2000的用戶相比,這其實算不了什麼。 微軟隨後放出補丁修復了Windows 2000和Windows NT中的安全漏洞,至此,病毒不再肆虐。但是補丁並沒有清除電腦里的病毒,這需要用戶自己處理。 尼姆達 另外一種病毒也在2001年出現,這就是尼姆達(Nimda,管理員(admin)的倒拼)。尼姆達通過互聯網迅速傳播,是那時傳播最快的病毒。TruSecure公司首席技術官彼得?蒂皮特表示,尼姆達從開始散播到大規模爆發只用了22分鍾。 尼姆達病毒的主要攻擊目標是互聯網伺服器。當病毒感染電腦後,它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網路進行傳播。尼姆達可以通過郵件等多種方式進行傳播,這也是它能夠迅速大規模爆發的原因。 尼姆達病毒會在用戶的操作系統中建立一個後門程序,使侵入者擁有當前登陸賬戶的許可權。換言之,如果用戶使用的是受限賬戶登陸的話,侵入者的許可權也將是受限的。當然,如果用戶使用管理員賬戶,侵入者也將擁有管理員許可權。 尼姆達病毒的傳播使得很多伺服器癱瘓,伺服器資源都被蠕蟲佔用。從這種角度來說,尼姆達實質上也是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的一種。 SQL Slammer/藍寶石 2003年1月下旬,一種新型伺服器病毒開始在網路上傳播。由於很多電腦沒有做好防範措施,幾個重要的大型電腦系統最終癱瘓。美國銀行的ATM機無法使用,西雅圖的911服務中心被迫中斷,美國大陸航空公司的訂票系統癱瘓,部分航班被迫取消。 這場網路風暴的罪魁禍首就是SQL Slammer,也稱藍寶石病毒。在補丁和病毒專殺軟體出現之前,這種病毒在全球已經造成10億美元的損失[資料:Lemos]。藍寶石病毒的傳播過程十分迅速。在感染第一台伺服器幾分鍾後,病毒在短時間內開始成倍的復制。15分鍾後,網上的重要伺服器中有半數被感染。 Slammer病毒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及時打補丁和升級殺毒軟體是不夠的,黑客們會利用他們能找到的任何漏洞進行攻擊,尤其是那些不為人知的漏洞。在中毒之前做好防毒工作很重要,同時,及時做好備份工作,防止最糟糕的情況出現也必不可少。 諾維格病毒 這種諾維格(Novarg)病毒也稱MyDoom,它同樣會在用戶操作系統中留下後門。這種病毒後來產生了很多變種,最初的諾維格病毒有兩個觸發程序。 第一個程序在2004年2月1日開始進行發動拒絕式服務攻擊(DoS),第二個程序則在2004年2月12日停止病毒的自我復制。但是在病毒停止攻擊以後,留下的後門程序仍然具有危害性[資料:Symantec]。 沒過多久,病毒的再次爆發給幾個搜索引擎公司造成致命打擊。和其他病毒一樣,諾維格病毒會搜索被感染用戶電腦里的聯系人名單,然後發送郵件。另外,它還會向搜索引擎發送搜索請求然後向搜索到的郵箱發郵件。這導致谷歌之類的搜索引擎收到數以百萬計的搜索請求,使得他們的服務變得非常緩慢甚至伺服器癱瘓。 諾維格病毒通過郵件和P2P網路進行傳播。根據網路安全公司MessageLabs的資料顯示,當時平均每12封郵件中就會有1封攜帶這種病毒。和求職信病毒類似,諾維格病毒也會進行郵件發信人偽裝,這使通過郵件查詢病毒來源變得極其困難。 震盪波和網路天空病毒 有時病毒製造者很容易就能逃脫追查。但是當局也有可能通過追溯病毒傳播的途徑找到源頭。震盪波(Sasser)和網路天空(NetSky)就是這樣被發現的。 一個名為Sven Jaschan的17歲德國人製造了這兩種病毒並將它們散播到網路上。雖然兩種病毒的感染方式完全不同,但是相似的代碼使專家認定它們出自一人之手。 震盪波病毒通過微軟的系統漏洞感染電腦。與其他蠕蟲不同的是,它不通過郵件傳播,一旦電腦感染上病毒,病毒會自動尋找有漏洞的電腦系統,然後遠程操縱那些電腦下載病毒。這種病毒可以搜索任意的IP地址段來尋找潛在的受害者。病毒會修改用戶的操作系統使用戶無法關機,只能強行斷電。 網路天空病毒通過郵件和網路進行傳播。它同樣進行郵件地址欺騙和附件進行自我復制[資料:CERT]。在病毒進行傳播的時候,會同時進行拒絕式服務攻擊(DoS),以此控制帶寬資源。Sophos的專家認為,網路天空和它的變種曾經一度感染了互聯網上1/4的電腦。 Sven Jaschan並沒進監獄,只是被判處1年零3個月的緩刑,由於當時他年齡未滿18周歲,從而逃過一劫。 Leap-A/Oompa-A 也許您曾看過蘋果電腦的這個廣告,裡面有賈斯汀?朗扮演的「我是蘋果」和約翰?霍奇曼扮演的「我是電腦」。霍奇曼扮演的電腦因為一種病毒崩潰,他同時指出,目前有超過10萬種病毒在侵襲您的電腦。而賈斯汀則說,那些病毒只感染裝有Windows系統的電腦,對蘋果電腦不起作用。大多數情況下,這話說得沒錯。蘋果引其」不公開,既安全「的設計理念,避開了很多病毒的危害。蘋果的硬體和操作系統基本上是一個封閉系統,因為它們都是蘋果公司自己生產的。因此也可以說蘋果的操作系統是個」不公開「系統。一直以來,蘋果電腦在家用電腦市場占據著第二位的位置,不過離PC極還有很大距離。可想而知,針對蘋果電腦的病毒不可能產生像Windows病毒那麼大的危害。 但是這並未阻止一位蘋果黑客的出現。2006年,Leap-A病毒,也稱Oompa-A病毒出現。它利用iChat聊天程序在蘋果電腦之間進行傳播。當病毒感染蘋果電腦後,它會自動搜索iChat的聯系人列表並向其中的好友發送信息,信息中附帶一個看起來像是不完整的jpeg圖像的損壞附件。 病毒並不會對電腦產生太大的危害,它證明了即使是蘋果電腦也有可能中毒的。隨著蘋果機的越來越流行,越來越多的針對蘋果機的病毒將會出現。 風暴蠕蟲 我們榜單中的最後一種病毒是可怕的風暴蠕蟲(Storm Worm)。專家們在2006年底最終確認了這種病毒。公眾之所以稱呼這種病毒為風暴蠕蟲是因為有一封攜帶這種病毒的郵件標題為「風暴襲擊歐洲,230人死亡」。但是安全公司不是這樣為其命名的。賽門鐵克把這種病毒命名為Peacomm,而McAfee則把它命名為Nuwar。這是因為2001年已經有一種病毒被命名為W32.Storm.Worm。而這種病毒和2006年的病毒是完全不同的。 風暴蠕蟲是一種木馬程序。有些風暴蠕蟲的變種會把電腦變成僵屍或」肉雞「。一旦電腦受到感染,就很容易受到病毒傳播者的操縱。有些黑客利用風暴蠕蟲製造僵屍網路,用來在互聯網上發送垃圾郵件。 許多風暴蠕蟲的變種會誘導用戶去點擊一些新聞或者新聞視頻的虛假鏈接。病毒的製造者經常把病毒郵件的主題改為當前時事新聞。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一種新的蠕蟲變種通過郵件開始傳播,郵件標題一般為「中國發生大災難」或者「中國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等等。郵件里一般有關於相關話題的視頻或者新聞鏈接,用戶點擊鏈接後,會自動下載蠕蟲病毒。 很多新聞社和博客認為風暴蠕蟲是近些年來最嚴重的一種病毒。安全公司Postini宣稱,截止到2007年,已經發現超過2億封郵件攜帶了這種病毒[資料:Gaudin]。幸運的是,不是所有的郵件都導致電腦感染。 雖然風暴蠕蟲傳播很廣,但是它並不是最難清除的病毒。只要用戶時刻記得更新殺毒軟體和警惕陌生用戶發來的郵件或鏈接,一般都能防止這種病毒的感染。
⑸ 地球上最強的病毒是什麼
埃博拉」病毒是人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死亡率最高的一種病毒,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這種病毒最早是於1967年在德國的馬爾堡首次發現的,但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扎伊爾即現在的剛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區再次發現它的存在後,才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毒的形狀宛如中國古代的「如意」,極活躍,病毒主要通過體液,如汗液、唾液或血液傳染,潛伏期為2周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現高燒、頭痛、咽喉疼、虛弱和肌肉疼痛。然後是嘔吐、腹痛、腹瀉。發病後的兩星期內,病毒外溢,導致人體內外出血、血液凝固、壞死的血液很快傳及全身的各個器官,病人最終出現口腔、鼻腔和肛門出血等症狀,患者可在24小時內死亡。其死亡率高達50%甚至90%。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到目前為止,該病毒已使大約1500人受感染,其中約1000人死亡。 「埃博拉」病毒的傳染除了通過血液和人體分泌液傳染外,接觸被病人血液污染的醫療用具也有可能被傳染。而且這種病傳染極快,所有病人一旦被發現就必須立即被隔離,與病人接觸過的人也必須接受定期檢查。目前,全球醫學界還沒有找到預防這種病的疫苗和可以治癒這種疾病的葯物。但只要及時採取控制措施,嚴格隔離病發區,病毒的傳染就能得到迅速遏制。 紀事:追蹤埃博拉和馬爾堡病毒 德國,馬爾堡——這個位於法蘭克福北方的安靜小鎮風景優美,擁有許多著名的歷史古跡,看起來並不象是曾經遭受致死病毒肆掠的樣子,而正是因為這個馬爾堡病毒,小鎮才由此得名。1967年8月,當一個實驗室里的工作人員突然發生高熱,腹瀉,嘔吐,大出血,休克和循環系統衰竭時,這個小鎮的寧靜從此就被打破了。當地的病毒學家快速調查原因——此種症狀同樣出現在法蘭克福和貝爾格萊德(南斯拉夫首都)——這三個實驗室都曾經用過來自烏干達的猴子,用於脊髓灰質炎疫苗等研究。一共有37人,包括實驗室工人,醫務人員,和他們的親戚都感染上了這種莫名的疾病,其中有1/4的人死去。3個月後德國專家才找到罪魁禍首:一種危險的新病毒,形狀如蛇行棒狀,是猴類傳染給人類的。 馬爾堡病毒就象它來時那樣神秘地消失了,只到1975年南非才報告了一例。但是,到1976年,這個病毒的一個近親,埃博拉病毒在剛果民主共和國(DRC,以前的扎伊爾)又掀起一陣恐怖局面,殺死了280人。從那時起,埃博拉,馬爾堡等其他致死性「出血熱病毒」幾乎成了一個神話世界裡的魔鬼。上個月,埃博拉病毒在烏干達爆發的前期和馬爾堡病毒在DRC肆掠的中期,大約100個研究埃博拉和馬爾堡的專家,在馬爾堡會面並討論了近來研究的結果。盡管存在著很多未解之迷,例如,病毒在不流行的時候潛伏在哪裡,它們怎樣引起這些破壞性的症狀?事實是,新的治療方法和疫苗的研究有新的突破。研究包括建立基因工程埃博拉病毒,這是分析它們致病機理的強大分子工具,此外,還有在猴子身上使用埃博拉疫苗的研究。 神秘宿主 盡管烏干達埃博拉病毒的爆發占滿報紙新聞頭條,但DRC正在遭受著馬爾堡病毒的侵略。根據金沙薩(扎伊爾首都)國家生物醫學研究所的Jean Muyembe-Tamfum和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CDC)的Stuart Nichol所說,流行是從1998年十一月Durba鎮北部開始的,Durba鎮外的金礦工人是第一批死亡者。但是,地方的偏僻和政府當時的戰爭使CDC和WHO的專家們知道次年5月才得知此事。1999年中期,流行到達爆發高峰,新的病例只到2000年九月才為人所知,在那時已經有99個人受到感染,死亡率超過80%。超過半數的死亡者是金礦工人,由此可以探知病毒的來源。 Nichol與同事們在南非約翰內斯堡的國家病毒研究所,與病毒學家Robert Swanepoel一起,測序得到馬爾堡病毒的部分基因。令人震驚的是,病毒的基因變異性極大,來自同一祖先的,足有16%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相反,造成1995年科威特,DRC的埃博拉大流行,感染315人的病毒株卻完全沒有基因變異。由Durba的情況得知,馬爾堡病毒至少在人群中分別感染了7次。這些發現提示這個罕見的微生物正在人群中製造新的傳播。 為了尋找病毒的動物宿主,工作隊在金礦里至少捕捉了500隻蝙蝠。許多科學家認為,馬爾堡和埃博拉的天然宿主是動物,如嚙齒類或猴類,因為人們經常和它們接觸(Science, 22 October 1999, p. 654)。Swanepoel曾在早期用實驗方法造成蝙蝠感染埃博拉,因此蝙蝠有可能是最早的感染源。但今天Nichol宣布,這個推測很可能是錯誤的,因為到這次會議為止,大部分蝙蝠經過檢測,並沒有發現馬爾堡病毒感染的跡象。但是,還有一絲希望:部分蝙蝠可能攜帶病毒,其他的宿主—包括節肢動物,昆蟲、蜘蛛等—應該在考慮之列。 毛細血管破漏? 馬爾堡和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破壞性症狀(休克和大出血)的機理同樣復雜。早先的研究表明,病毒侵害多種細胞,特別是免疫系統的巨嗜細胞和肝細胞。血管內皮細胞是否直接受到埃博拉和馬爾堡的攻擊還不明確。有些研究者(不包括全部)認為這些細胞的損害導致毛細血管內的血液倒流入外周器官,從而造成循環系統的崩潰並使人快速死亡。 CDC的病理學家Sherif Zaki和病毒學家Gary Nabel(NIH疫苗研究中心主任)都肯定內皮細胞受損的關鍵作用。Zaki通過科威特埃博拉死者的屍檢,發現毛細管內皮嚴重受損。為了找到受損原由,Nabel的隊伍和CDC及NIH的人在一起,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養了表達埃博拉蛋白GP(GP蛋白是病毒的外殼蛋白)的人內皮細胞,結果發表在《Nature Medicine》8月刊上。實驗結果令人驚異,24小時內,細胞就不再互相黏附,幾天之內,細胞就死亡了。如果將編碼GP的基因直接表達在從人或豬的血管上,血管在48小時內就會喪失大部分的內皮細胞,通透性增加,變成流動的液態。在埃博拉和馬爾堡病毒損害中,「內皮通透性增加及毛細血管的受損看來是病理損傷的關鍵」,CDC病毒學家Brian Mahy說道。 然而,還有一些研究者持不同意見,里昂Jean Mérieux實驗室的病毒學家Susan Fisher-Hoch認為,埃博拉和馬爾堡病毒的受害者並沒有毛細血管缺漏的症狀,如肺水腫及頭頸腫脹,只是從嚴重的類休克症狀中恢復的倖存者才有嚴重的內皮細胞損害。馬利蘭美軍醫院感染疾病研究所(USAMRIID)的Thomas Geisbert報道的實驗猴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初步研究結果支持此觀點。他們觀察感染期症狀嚴重時不同階段的結果顯示,知道病程末期,內皮細胞的損害只有少許。 這個問題還需要繼續斟酌。 設計埃博拉 里昂大學Claude Bernard 大學的分子病毒學家Viktor Volchkov的一項研究成果使大家對感染機制的研究可能更容易:基因工程埃博拉病毒,使得大家能夠通過突變來研究關鍵致死的基因和蛋白功能。「這是本次會議最讓人激動的事」,Fisher-Hoch說。去年,Volchkov與馬爾堡病毒研究所的同事們一起,明確了埃博拉病毒的基因序列:18,959鹼基的單鏈RNA。研究者們現在採用埃博拉基因組的互補鏈構建成DNA分子,將此DNA導入細胞系,並表達埃博拉的四個關鍵蛋白,包括結構蛋白GP,此細胞系即可產生新的RNA埃博拉病毒。結果是實驗室製造出一種能轉染給其他細胞系、具全能感染性的病毒。 「我們現在能回答所有關於埃博拉毒力和發病機理的問題,」Bray說。通過改變互補DNA的序列,Volchkov的工作組已經研製出一種埃博拉突變體能夠詮釋病毒的致死效應。GP蛋白(毒性最強的蛋白)編碼基因的突變,使病毒能復制出更多的蛋白質。Volchkov確定了病毒有GP生成「自我控制」機制,以免在病毒傳播到其他非感染細胞之前,那些感染細胞就被殺死。Feldmann從中也看到了可製作基因工程疫苗的策略。 幾年來,疫苗研究者在努力製造抗馬爾堡和埃博拉的疫苗,在幾內亞豬和猴身上的實驗已經成功。在會上,Nabel報告了他在DNA疫苗上的新進展。採用所謂的「prime-boost」疫苗技術,Nabel和同事們—包括NIH的博士後Nancy Sullivan和CDC的Anthony Sanchez—給四支猴子注射了包含「裸DNA」的疫苗,此DNA與埃博拉的GP蛋白基因互補,隨後再注入用腺病毒載體包裝的基因。免疫後的猴子在感染埃博拉疫苗後免於死亡,而未接受免疫的對照組很快就死掉了。 盡管這次會議讓人感覺到在病毒研究方面有不少進展,可是埃博拉和馬爾堡病毒在非洲的肆略還將持續,直到我們真正研究出有效的疫苗,我們才有可能戰勝它們。 埃博拉病毒在人體發作機制 經過數十年的研究,人類對埃博拉病毒的了解依然很有限。一般認為,這種病毒會侵入並殺死抵抗感染的白血球,由此破壞身體的抵抗力。這種病毒隱藏在免疫系統的「巡邏衛士」———巨噬細胞內,以躲避免疫系統的攻擊。巨噬細胞可以清除細菌感染,但卻可能受到病毒的攻擊。巨噬細胞不會當即死亡,它會發出紅色警報,在血液中流動時瘋狂地釋放細胞激素。 在正常情況下,細胞激素的釋放會向免疫系統的其他部分發出警告,聯合起來打擊病毒。但是,遭到埃博拉病毒攻擊時,程序就被打亂了。激增的細胞激素會沖破血管壁,血液滲透到周圍的組織里。這一循環將不斷重復,直到被感染者鮮血流盡。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惟一知道的是:這一過程一旦開始,大量流血便幾乎是不可能被阻止的。簡單來說,就是逐步擴散的器官損壞。這有點像是被千刀萬剮而死。你全身上下會布滿無數細小的傷痕。
記得採納啊
⑹ 德國現在流行的細菌感染是什麼引起的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新型高傳染性菌株
是一種罕見的血清型細菌,患者以急性腹瀉,腹痛起病,之後出現溶血性尿毒綜合症,繼而可發生多器官受損,甚至死亡
初步調查是由於生吃被污染的蔬菜所致
6月18日在法蘭克福的溪水中發現了EHEC病菌
如果出現急性血樣便腹瀉,腹瀉後無尿或者少尿等症狀,要及時就診,並告知是否有到歐洲如德國的旅行史
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一般都簡稱E.coli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它們中大部分無害,且是人體腸道的益生菌,能夠提供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並且抑制其它致病菌生長。一般寄生在人和溫學動物腸道中。常規的食品檢查需要檢測大腸桿菌。
這次這個Ehec實際是個縮寫,全稱是enterohemorrhagic E.coli,腸道出血型大腸桿菌。它是六種病原性大腸桿菌之一。EHEC的特點是引起腹瀉(不含白血球,估計這個可以做診斷標准)痙攣性腹痛、糞便帶血、出血性結腸炎、發燒、溶血性尿毒綜合征(HUS),有時有血栓性血小板缺乏紫癜(TTP),主要發生在小孩和老人中,尤其容易在食用未煮熟的碎牛肉之後發生。當然這也是一個大概念,其實底下包括了各種菌株,按照血清型劃分,這次惹禍的是O104:H4,這個菌株非常少見,因此情況才尤為復雜。
一般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在75攝氏度以上加熱一分鍾就可以滅活,因此美國農業部規定肉餅的中心溫度必須達到76.60攝氏度才可以確保安全,該菌在冷凍儲藏下依舊可以存活得很好。
現在這個O104:H4產生類志賀菌毒素Shiga like toxin,類志賀菌毒素有兩型,這次這個不能很好被志賀毒素的抗血清中和,因此猜是II類。不過據說在Fulda入院的一位孕婦用的是抗體療法,不知效果怎樣。
找到的文獻是關於另外一個致病菌株的,其中描述「大部分消毒劑均可以輕易殺死該菌,可用鹼性肥皂或70%酒精消毒」,盡管不是一個菌株,但是不會差特別多。
美國1991年麻省有23人飲用蘋果汁而造成E.coli O157:H7(注意這里是個例子,是常見的EHEC,不是這次的菌株)中毒,該產品沒有經高溫滅菌,且該菌株耐酸。1993年,由蛋黃醬(酸性)引發的中毒可能也有關,該菌株可以在Mayonnaise中5攝氏度下存活55天。
日本1996年大阪有1萬7千人感染Ehec,13人死亡,原因是蘿卜籽芽菜
治療方法目前有血漿置換和注射單克隆抗體 Eculizumab等
傳染源有的不明確,例舉出現較多的:漢堡中的肉餅、人人之間接觸、碎肉、蘋果汁、水、生牛奶、三明治
疑似病例參考,建議對以下人群進行微生物學實驗室檢查
1.腹瀉,大便帶血
2.凡是與食品的生產、經銷和流通有關聯的職業或是在廚房和餐廳工作以及在集體食堂工作
3.已經是HUS病例(Ehec感染不意味一定出現HUS症狀,也就是溶血性尿毒綜合征,這條具體見下)
4.與HUS患者有接觸的人
5.有急性腎病的兒科患者
HUS,溶血性尿毒綜合征標准
1.前期表現:腹瀉、腹痛、嘔吐及食慾不振數天;
2.急性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
3.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表現廣泛出血傾向;
4.急性腎功能衰竭,表現少尿,無尿;
5.其他:如循環系統表現(高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神經系統(嗜睡、抽搐、昏迷)。
RKI(德國負責公眾傳染病預防與監控的權威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上說感染後腹瀉伴隨痙攣性腹痛開始至出現HUS綜合征的時間平均為3至4天
有初步跡象顯示本次流行菌株也可以實現人際傳染,但目前感染源的調查仍主要集中在食物特別是蔬菜排查。
迄今的調查結果仍是患者明顯比沒有患病的人更經常生吃西紅柿、黃瓜或生菜等帶葉色拉菜和生豆芽。因此該研究所仍然保留消費者應忌生吃上述蔬菜的建議。
中國科學家已經成功完成歐洲大腸桿菌疫情致病細菌的基因排序,發現該細菌系一種新型、高傳染性有毒菌株,並且對部分抗生素有抗葯性。「該大腸桿菌系一種高傳染性且有毒的新菌株,」研究所的科學家說,該細菌與另一種名為EAEC 55989的大腸桿菌菌株極其相似。EAEC 55989大腸桿菌最初發現於中部非洲,可以引起嚴重的腹瀉。
症狀奇特,患者出現神經系統障礙
在臨床治療方面,德國醫生報告說,本次流行已有越來越多的重症患者神經系統出現並發症,其中有些病人根本沒有常見的腹瀉症狀,卻出現了神經系統障礙。德國媒體引述石荷州大學醫院的內科專家萊納特的話說,醫生們在本次流行中遇到了不少完全意外的病程。
德國神經病學學會1日發表公報,建議各地醫院讓重症患者在病程早期就接受神經病學治療。
「毒蔬菜」在德致病可能持續數月
德國負責應對境內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疫情暴發的公共衛生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長賴因哈德·布格爾2日說,疫情可能持續數月,污染源「可能永遠不為人知」。
他認為,疫情持續時間長短取決於是否還有受污染蔬菜在市場上銷售以及最初污染源是否還處於活躍狀態。另外,美國方面確診,兩名從德國漢堡返回的人感染腸出血性大腸桿菌。
疫情暴發一個月來已有至少470個病例出現溶血性尿毒綜合征這種嚴重並發症,造成腎損傷
研究團隊還於5月31日公布了新開發的一種檢測O104:H4型大腸桿菌特異性的快速診斷法,4小時內就能確認患者或食物上是否帶有這種病菌。中國人沒有必要恐慌,因為這次暴發的畢竟不是一種通過空氣或飛沫傳播的疾病,而是一種通過不潔食物或染病人畜排泄物傳播的腸道疾病,預防該病相對來說要容易得多,特別是華人很少生吃食物,而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耐熱性較差,食物在70攝氏度以上的水或湯汁中煮幾分鍾就能滅菌。
但同時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傳染性很強,100個細菌就能造成感染,而沙門氏菌等一般要1000個以上才能引起感染。預防腸道感染的最佳方法是謹防病從口入,勤洗手並注意食品衛生。
⑺ 世界上都有那些知名的病毒
世界上都有那些知名的病毒?
病毒是一種比細菌還在要微小的,非細胞生命,只寄宿於細菌,植物,動物,人類當中才能生存。我們都聽說過病毒,但對病毒卻非常的不了解,非常的陌生。下面列舉的一些知名的病毒,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如:
科學家研究發現:在海洋當中,真正的主宰是病毒。拿一個250Ml的杯子裝一杯海水,裡面所停含有的病毒數量超過地球人口總和,數量高達300億個以上。但絕大多數都是對人無害的。
要知道20%的海洋生物代謝都需要病毒進行。如果海洋當中沒有病毒,整個海洋的生物,生命就會嘎然終止。
下面讓我們來認知一下我們聽過,熟知的一些病毒:
一:天花病毒。
感染天花病毒的患者在痊癒後臉上會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僅在20世紀天花就感染殺死了3億人。
因為疫苗的發明,使得天花病毒傳染病,是目前唯一被消滅的病毒。目前天花病毒基本消滅。
到目前為讓步,天花是人類歷史上發病率最高,死亡者最多的傳染病。早在16-18世紀,每年死於天花的人數,歐洲約為50萬人,亞洲約為80萬人,而整個18世紀歐洲人死於天花的總數,則約在1.5億人以上。
19世紀至20世紀初,天花依然橫行無忌,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直到天花疫苗的產生才終結。
二: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並不是致命的病毒,但全世界約有3.5~4億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目前中國也有過億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多數情況下都是處於非傳染狀態。
目前已經出現了乙肝疫苗。肝炎往往分為甲,乙,丙,丁,戊5種類型,都是傳染性疾病,患者症狀表現為:食慾減退,惡心,上腹部不適,肝區痛,乏力,面黃等症狀。
肝炎可發展成肝硬化、肝癌而導致患者死亡。但這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不同肝炎的傳播途徑不同。乙型,丁型肝炎主要通過與被感染的人的血液和其他體液的接觸傳染。
丙型肝炎主要通過血液傳染。甲型,戊型肝炎主要通過飲食傳染。
三:HIV艾滋病毒。
艾滋病毒是目前最令人害怕的病毒,一旦感染上了艾滋病毒,人體的免疫力幾乎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因為艾滋病毒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斷地分裂後就變異。
通常別的病毒分裂繁殖後一代都是一樣,它卻是變異不同的。這使得研發的葯物跟不上病毒的變異。
目前還沒有能夠治癒艾滋病的疫苗與葯物。已經研製出的一些葯物只能在某種程度上緩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狀和延長患者的生命。
目前全球有3600萬人死於艾滋病毒癮。該病毒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
因此,人體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9年,患者在出現艾滋病症狀以前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四:馬爾堡病毒。
該病毒最早在1967年發現於德國馬爾堡,引發的傳染病稱為馬爾堡出血熱。在非洲的地區也流行。亞洲地區較少出現。
該病毒可以通過體液(血液、排泄物、唾液、嘔吐物等)傳播。病患者病狀為發高燒,腹瀉、嘔吐,身體各孔穴嚴重出血。通常病發後一周死亡。
病發死亡率為25%至100%。對於這種具高度傳染能力,而同時致命的疾病,目前沒有任何疫苗或醫治的方法。
五:輪狀病毒。
感染輪狀病毒從無症狀,輕微發病到嚴重發病,嚴重時發生致命性胃怕炎,脫水及電解質平衡失調。表現症狀包括發燒,嘔吐,腹痛以及無血色水樣腹瀉,症狀可持續3~9天。
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每年全世界導致嬰兒死亡人數約為90萬人。其中大多數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在中國0-2歲的嬰幼兒感染人數約為4000萬人,含新生嬰兒。每年大約有1000萬嬰幼兒患輪狀病毒感染性胃腸炎,占嬰幼兒人數的1/4,是引起嬰幼兒嚴重腹瀉的最主要病原。
六:登革熱病毒。
發生在全球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全球每年發生5000萬~1億個登革熱病例,有24.5億人受到感染的威脅。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救治,死亡率高達20%。
病毒通過蚊子叮咬進行傳播,可引發急性傳染病登革熱。這種疾病最初發生在熱帶地區,通常大多是發生在這些地區的雨季,這種環境下極易滋生大量攜帶病毒的蚊子。
登革熱影響所有年齡的人,但是大部分的登革熱卻發生在年齡15歲以下的兒童。
七: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流行於非洲,是目前為止,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被稱為地球上最危險的病毒。在顯微鏡的觀察下,埃博拉病毒外形組織結構十分的詭異,如同幽靈詛咒的符號一樣。一旦感染上,幾乎就是死亡。
可引發急性傳染病埃博拉出血熱,可通過身體接觸傳染,是現存的毒性最大的病毒,導致患者病死率高達50%~90%。
目前還還沒有有效抵禦這種病毒的疫苗和葯物。它以極其恐怖的傳播方式和速度像幽靈一樣在非洲游盪。
從1976年至2012年爆發了23次。2014年7月,埃博拉病毒再次在非洲大爆發,其感染和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以往任何一次,並且還在繼續蔓延,並無被控制的跡像。
八:流感病毒。
流感具有季節性。2019年9月~2020年1月底,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已經有1900萬人感染流感,造成至少1萬人死亡,其中包括68名兒童。
一旦感染上甲型流感,它就可以通過短時間內的基因重組,而繁殖演化出新的病株,每重組一次毒性增強,傳染性也增大,導致原有的治療方法失效。
患者感染後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嚴重的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種臟器衰竭導致死亡,病死率非常的高。
WHO統計,在流毒爆發的季節,全球死於流感病毒的人數高達50萬。感病毒分為三個型別,即甲型,乙型,丙型。
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是較為熟悉的一種,也是最危險的一種。令人聞之色變的禽流感也是一種甲型流感,近年來流行的H5N1、H7N9都是對人類危害較大的禽流感。
歷史上最駭人的一場流感發生於1918年,這場場全球性流感奪走了5000萬條生命,其罪魁禍首就是名為H1N1的甲型流感病毒。
九:狂犬病毒。
狂犬病毒是可以通過注射疫苗來預防。狂犬病毒的傳染源主要為狗,其次為貓,狼等。如果不小心被犬,貓,狼等動物咬傷,抓傷,破損皮膚或黏膜被動物舔過,都必須注射疫苗。
一旦得了狂犬病毒,死亡率幾乎100%。得了該病毒後,通常會在人體內潛伏1-3個月左左,病毒最終入侵到人體的 中樞神經系系統,而導致死亡。
沒有接受疫苗免疫的感染者,當神經症狀出現後幾乎必然死亡,通常的死亡原因都是由於中樞神經,即腦,脊髓神經,被病毒破壞,最終死於自主神經系統受損,導致的臟器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
十:SARS非典病毒。
該病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順德首發,並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病毒可引發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即我們熟知的SARS。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信息,SARS患者的平均死亡率為9.6%左右,最高可能達到14%~15%。該病為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主要傳播方式為近距離飛沫傳播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十一:新型冠狀病毒。又稱為:新冠肺炎。
2020年1月剛爆發於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到2020年2月10止,其確診感染了4萬多人,死亡人數超過了900人。目前疫情已經得到有效的管控。期待疫情的好轉。
新型冠狀病毒,從病毒的形狀來命名,是病毒的變異後的病毒,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
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等較嚴重疾病。
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在人際傳播。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方式有兩種: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症狀常見體征有呼吸道症,發熱,乾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等。
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嚴重者感染可導致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腎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正處於冬春季傳染病高發季節,要增強自我的衛生保健意識,優質飲食結構,加強鍛煉,規律作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做好規避致病源,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眾場合,人多集中的地方,外出必須佩戴口罩,注意洗手消毒。在家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⑻ 世界上有那麼多種病毒 當年日本德國為什麼只使用報少數病毒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不管是人,動物還是其他類似的東西,都是活的,都有權利被尊重。人類的生命受到法律的保護,因為它是珍貴的,但是人類殘忍地殺害動物,想像一下動物的感受,它們有思想,有野心,它們把人類當作最大的敵人。為什麼這么多年來,我們作為最大的傳染病,是時候反思一下。.
⑼ 病毒是什麼
網路哥!
病毒(virus)是由一個核酸分子(DNA或RNA)與蛋白質構成的非細胞形態的營寄生生活的生命體。
目錄
概念
基本信息
來源
特性
分類
歷史
培養和檢測
化學組成及功能
展開
編輯本段
概念
生物病毒是一類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單一核酸(DNA/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微生物。
編輯本段
基本信息
概述
病毒 病毒是顆粒很小、以納米為測量單位、結構簡單、寄生性嚴格,以復制進行繁殖的一類非細胞型微生物。病毒是比細菌還小、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在細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多數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原指一種動物來源的毒素。「virus」一詞源於拉丁文。病毒能增殖、遺傳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徵。其主要特點是:
①形體極其微小,一般都能通過細菌濾器,因此病毒原叫「過濾性病毒」,必須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
②沒有細胞構造,其主要成分僅為核酸和蛋白質兩種,故又稱「分子生物」;③每一種病毒只含一種核酸,不是DNA就是RNA
④既無產能酶系,也無蛋白質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細胞內現成代謝系統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質成分
⑤以核酸和蛋白質等「元件」的裝配實現其大量繁殖
⑥在離體條件下,能以無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狀態存在,並長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⑦對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對干擾素敏感
⑧有些病毒的核酸還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組中,並誘發潛伏性感染。
簡單理解
病毒,是一類不具細胞結構,具有遺傳、復制等生命特徵的微生物。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樣,具有遺傳、變異、進化的能力,是一種體積非常微小,結構極其簡單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賴宿主細胞的能量和代謝系統,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能量,離開宿主細胞,它只是一個大化學分子,停止活動,可製成蛋白質結晶,為一個非生命體,遇到宿主細胞它會通過吸附、進入、復制、裝配、釋放子代病毒而顯示典型的生命體特徵,所以病毒是介於生物與非生物的一種原始的生命體。
病毒的分類:
從遺傳物質分類: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質病毒(如:朊病毒)
從病毒結構分類:真病毒(Euvirus,簡稱病毒)和亞病毒(Subvirus,包括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從寄主類型分類:噬菌體(細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煙草花葉病毒)、動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IV等)
從性質來分:溫和病毒(HIV)、烈性病毒(狂犬病毒)。
病毒的形態
(1)球狀病毒;(2)桿狀病毒;(3)磚形病毒;(4)冠狀病毒;(5)絲狀病毒
(6)鏈狀病毒;(7)有包膜的球狀病毒;(8)具有球狀頭部的病毒;(9)封於包含體內的昆蟲病毒。
病毒粒的對稱體制:
病毒粒的對稱體制只有兩種,即螺旋對稱(代表煙草花葉病毒)和二十面體對稱(等軸對稱,代表腺病毒)。一些結構較復雜的病毒,實質上是上述兩種對稱相結合的結果,故稱作復合對稱(代表T偶數噬菌體)
病毒的大小
多數病毒直徑在100nm(20~200nm),較大的病毒直徑為300-450納米(nm),較小的病毒直徑僅為18-22納米
病毒的組成
病毒主要由內部的遺傳物質和蛋白質外殼組成。由於病毒是一類非細胞生物體,故單個病毒個體不能稱作"單細胞",這樣就產生了病毒粒或病毒體(virion).病毒粒有時也稱病毒顆粒或病毒粒子(virus particle),專指成熟的結構完整的和有感染性的單個病毒。核酸位於它的中心,稱為核心(core)或基因組(genome),蛋白質包圍在核心周圍,形成了衣殼(capsid).衣殼是病毒粒的主要支架結構和抗原成分,有保護核酸等作用。衣殼是由許多在電鏡下可辨別的形態學亞單位(subunit)——衣殼粒(capsomere)所構成。核心和衣殼合稱核心殼(nucleocapsid)。有些較復雜的病毒,(一般為動物病毒,如流感病毒),其核心殼外還被一層含蛋白質或糖蛋白(glycoprotein)的類脂雙層膜覆蓋著,這層膜稱為包膜(envelope)。包膜中的類脂來自宿主細胞膜。有的包膜上還長有刺突(spike)等附屬物。包膜的有無及其性質與該病毒的宿主專一性和侵入等功能有關。昆蟲病毒中有1類多角體病毒,其核殼被蛋白晶體所包被,形成多角形包涵體。
病毒的復制過程叫做復制周期。其大致可分為連續的五個階段: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裝配)、裂解(釋放)。
病毒出現假說:
1.蛋白質、核酸遺失說:
大生物(此處大生物意思是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區別於病毒的非細胞結構生物)由於細胞脫落和破裂,導致游離的蛋白質和DNA、RNA的出現,在某種情況下,這些蛋白質由於化學作用形成了一個內部可容納小分子的結構,很多這樣的蛋白質,裡面裹著DNA或者RNA,甚至單獨的蛋白質和單獨的DNA、RNA游離,這些散落的游離的分子,有一些個別的和大生物細胞膜有親和性,大生物細胞通過吞噬作用使其進入細胞,其DNA、RNA得以表達,然後通過進化形成現在成熟的病毒。
2.生命起源說:
病毒是最原始的生命體,早在沒有細胞之前就有病毒存在,那時的病毒還只限於蛋白質和核酸,沒有表現出病毒的寄生特徵,當細胞體生物出現之後,個別這種蛋白質和核酸或他們的復合體表現出寄生性,後續過程同上。
編輯本段
來源
在病毒大家庭中,有一種病毒有著特殊的地位,這就是煙草花葉病毒。無論是病毒的發現,還是後來對病毒的深入研究,煙草花葉病毒都是病毒學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對象,起著與眾不同的作用。
1886年,在荷蘭工作的德國人麥爾(Mayer)把患有花葉病的煙草植株的葉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注射到健康煙草的葉脈中,能引起花葉病,證明這種病是可以傳染的。通過對葉子和土壤的分析,麥爾指出煙草花葉病是由細菌引起的。
1892年,俄國的伊萬諾夫斯基(Ivanovski)重復了麥爾的試驗,證實了麥爾所看到的現象,而且進一步發現,患病煙草植株的葉片汁液,通過細菌過濾器後,還能引發健康的煙草植株發生花葉病。這種現象起碼可以說明,致病的病原體不是細菌,但伊萬諾夫斯基將其解釋為是由於細菌產生的毒素而引起。生活在巴斯德的細菌致病說的極盛時代,伊萬諾夫斯基未能做進一步的思考,從而錯失了一次獲得重大發現的機會。
1898年,荷蘭細菌學家貝傑林克(Beijerinck)同樣證實了麥爾的觀察結果,並同伊萬諾夫斯基一樣,發現煙草花葉病病原能夠通過細菌過濾器。但貝傑林克想得更深入。他把煙草花葉病株的汁液置於瓊脂凝膠塊的表面,發現細菌在凝膠中以適度的速度擴散,而感染煙草花葉病的物質仍滯留於瓊脂的表面。從這些實驗結果,貝傑林克指出,引起煙草花葉病的致病因子有三個特點:1,能通過細菌過濾器;2,僅能在感染的細胞內繁殖;3,在體外非生命物質中不能生長。根據這幾個特點他提出這種致病因子不是細菌,而是一種新的物質,稱為「有感染性的活的流質」,並取名為病毒,拉丁名叫「Virus」。
神奇的病毒「誕生」了!
幾乎是同時,德國細菌學家勒夫勒(Loeffler)和費羅施(Frosh)發現引起牛口蹄疫的病原也可以通過細菌濾器,從而再次證明伊萬諾夫斯基和貝傑林克的重大發現。
「virus」一詞源於拉丁文,原指一種動物來源的毒素。病毒能增殖、遺傳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徵,但至今對它還沒有公認的定義。最初用來識別病毒的性狀,如個體微小、一般在光學顯微鏡下不能看到、可通過細菌所不能通過的過濾器、在人工培養基上不能生長、具有致病性等,現仍有實用意義。但從本質上區分病毒和其他生物的特徵是:①含有單一種核酸(DNA或RNA)的基因組和蛋白質外殼,沒有細胞結構;②在感染細胞的同時或稍後釋放其核酸,然後以核酸復制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式增殖;③嚴格的細胞內寄生性。病毒缺乏獨立的代謝能力,只能在活的宿主細胞中,利用細胞的生物合成機器來復制其核酸並合成由其核酸所編碼的蛋白,最後裝配成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單位,即病毒粒。病毒粒是病毒從細胞到細胞或從宿主到宿主傳播的主要形式。
目前,病毒一詞的涵義可以是:指那些在化學組成和增殖方式是獨具特點的,只能在宿主細胞內進行復制的微生物或遺傳單位。它的特點是:只含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作為遺傳信息的載體;不含有功能性核糖體或其它細胞器;RNA病毒,全部遺傳信息都在RNA上編碼,這種情況在生物學上是獨特的;體積比細菌小得多,僅含有少數幾種酶類;不能在無生命的培養基中增殖,必須依賴宿主細胞的代謝系統復制自身核酸,合成蛋白質並裝配成完整的病毒顆粒,或稱病毒體(完整的病毒顆粒是指成熟的病毒個體)。
由於病毒的結構和組分簡單,有些病毒又易於培養和定量,因此從20世紀40年代後,病毒始終是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材料。
在實踐方面,病毒的研究對防治人類、植物和動物的疾病作出了重要貢獻。如病毒疫苗的發展,利用昆蟲病毒作為殺蟲劑等。1982 年將資料齊全而能分類的病毒劃分為7大群:(雙鏈)ds DNA,有包膜;(雙鏈)ds DNA,無包膜;(單鏈)ss DNA ,無包膜;(雙鏈)ds RNA,有包膜;(雙鏈)ds RNA,無包膜;(單鏈)ss RNA,有包膜;(單鏈)ss RNA,無包膜。
編輯本段
特性
病毒性質的兩重性;
一、病毒生命形式的兩重性
1.病毒存在的兩重性病毒的生命活動很特殊,對細胞有絕對的依存性。其存在形式有二:一是細胞外形式,一是細胞內形式。存在於細胞外環境時,則不顯復制活性,但保持感染活性,是病毒體或病毒顆粒形式。進入細胞內則解體釋放出核酸分子(DNA或RNA),借細胞內環境的條件以獨特的生命活動體系進行復制,是為核酸分子形式。
2.病毒的結晶性與非結晶性 病毒可提純為結晶體。我們知道結晶體是一個化學概念,是很多無機化合物存在的一種形式,我們可以認為某些病毒有化學結晶型和生命活動型的兩種形式。
3.顆粒形式與基因形式病毒以顆粒形式存在於細胞之外,此時,只具感染性。一旦感染細胞病毒解體而釋放出核酸基因組,然後才能進行復制和增殖,並產生新的子代病毒。有的病毒基因組整合於細胞基因組,隨細胞的繁殖而增殖,此時病毒即以基因形式增殖,而不是以顆粒形式增殖,這是病毒潛伏感染的一種方式。
二、病毒結構和功能的兩重性
1.標准病毒與缺陷病毒在病毒的增殖過程中,由於其基因組因某種微環境因素的影響或轉錄過程的錯誤而發生突變,以致有裝配不全的病毒顆粒產生,稱為缺陷病毒,產生缺陷病毒的原親代病毒,則稱為標准病毒,缺陷病毒顆粒有干擾標准病毒繁殖的作用。
2.假病毒與真病毒一種細胞有兩種病毒同時感染的情況,在增殖過程中,一種病毒可以穿上本身的外殼,這就是真病毒,是這種病毒的應有「面目」;如果一種病毒的核酸被以另一病毒編碼的外殼,則稱為假病毒,此時一種病毒的本來性質,被另一種病毒的性質所掩蓋。
3.雜種病毒和純種病毒兩種病毒混合感染時,除了出現假型病毒外,還有可能出現病毒核酸重組的情況,即一種病毒顆粒之中,可含有兩種病毒的遺傳物質,此可稱為雜種病毒,這是病毒學中一個相當常見的現象。
三、病毒病理學的兩重性
1.病毒的致病性和非致病性關於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問題,是同宿主細胞相對而言的,在分子水平、細胞水平和機體水平,可能有不同的含義。在細胞水平有細胞病變作用,但在機體水平可能並不顯示臨床症狀,此可稱為亞臨床感染或不顯感染。
2.病毒感染的急性和慢性 病毒感染所致的臨床症狀有急、慢之分,有的病毒一般只表現急性感染而很少表現慢性感染;有的則既有急性過程,也有慢性過程。
目前對病毒的概念可以是:病毒是代謝上無活性,有感染性,而不一定有致病性的因子,他們小於細胞,但大於大多數大分子,他們無例外地在生活細胞內繁殖,他們含有一個蛋白質或脂蛋白外殼和一種核酸,DNA或RNA,甚至只含有核酸而沒有蛋白質,或只有蛋白質而沒有核酸,它們作為大分子似乎太復雜,作為生物體它們的生理和復制方式又千姿百態。Lwoff在「病毒的概念」一文中強調病毒的特殊性時指出,「病毒應該就是病毒,因為它們是病毒」。
⑽ 世界十大傳染性病毒,是哪十大病毒拜託各位大神
1: CIH CIH病毒1998年6月爆發於中國台灣,是公認的有史以來危險程度最高、破壞強度最大的病毒之一。 CIH感染Windows 95/98/ME等操作系統的可執行文件,能夠駐留在計算機內存中,並據此繼續感染其他可執行文件。 CIH的危險之處在於,一旦被激活,它可以覆蓋主機硬碟上的數據並導致硬碟失效。它還具備覆蓋主機BIOS晶元的能力,從而使計算機引導失敗。由於能夠感 染可執行文件,CIH更是借眾多軟體分銷商之力大行其道,其中就包括Activision游戲公司一款名為「原罪」(Sin)游戲的演示版。 CIH一些變種的觸發日期恰好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發生之日,因此它也被稱為切爾諾貝利病毒。但它不會感染Windows 2000/XP/NT等操作系統,如今,CIH已經不是什麼嚴重威脅了。 2: 梅利莎(Melissa) 1999年3月26日,星期五,W97M/梅利莎登上了全球各地報紙的頭版。估計數字顯示,這個Word宏腳本病毒感染了全球15%~20%的商用 PC。病毒傳播速度之快令英特爾公司(Intel)、微軟公司(Microsoft,下稱微軟)、以及其他許多使用Outlook軟體的公司措手不及,為 了防止損害,他們被迫關閉整個電子郵件系統。 梅利莎通過微軟的Outlook電子郵件軟體,向用戶通訊簿名單中的50位聯系人發送郵件來傳播自身。 該郵件包含以下這句話:「這就是你請求的文檔,不要給別人看」,此外夾帶一個Word文檔附件。而單擊這個文件(成千上萬毫無疑慮的用戶都是這么做的),就會使病毒感染主機並且重復自我復制。 更加令人惱火的事情還在後頭——一旦被激活,病毒就用動畫片《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的台詞修改用戶的Word文檔。 3: 我愛你(ILOVEYOU) 又稱情書或愛蟲。它是一個Visual Basic腳本,設計精妙,還有令人難以抗拒的誘餌——愛的諾言。 2000年5月3日,「我愛你」蠕蟲病毒首次在香港被發現。 「我愛你」蠕蟲病毒病毒通過一封標題為「我愛你(ILOVEYOU)」、附件名稱為「Love-Letter-For-You.TXT.vbs」的郵件進行傳輸。和梅利莎類似,病毒也向Microsoft Outlook通訊簿中的聯系人發送自身。 它還大肆復制自身覆蓋音樂和圖片文件。更可氣的是,它還會在受到感染的機器上搜索用戶的賬號和密碼,並發送給病毒作者。 由於當時菲律賓並無制裁編寫病毒程序的法律,「我愛你」病毒的作者因此逃過一劫。 4: 紅色代碼(Code Red) 「紅色代碼」是一種計算機蠕蟲病毒,能夠通過網路伺服器和互聯網進行傳播。2001年7月13日,紅色代碼從網路伺服器上傳播開來。它是專門針對運行微軟 互聯網信息服務軟體的網路伺服器來進行攻擊。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在此之前的六月中旬,微軟曾經發布了一個補丁,來修補這個漏洞。 「紅色代碼」還被稱為Bady,設計者蓄意進行最大程度的破壞。被它感染後,遭受攻擊的主機所控制的網路站點上會顯示這樣的信息:「你好!歡迎光臨 www.worm.com !」。隨後,病毒便會主動尋找其他易受攻擊的主機進行感染。這個行為持續大約20天,之後它便對某些特定IP地址發起拒絕服務 (DoS)攻擊。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時間內,這個病毒感染了近40萬台伺服器,據估計多達100萬台計算機受到感染。 5: SQL Slammer SQL Slammer也被稱為「藍寶石」(Sapphire),2003年1月25日首次出現。它是一個非同尋常的蠕蟲病毒,給互聯網的流量造成了顯而易見的負 面影響。有意思的是,它的目標並非終端計算機用戶,而是伺服器。它是一個單包的、長度為376位元組的蠕蟲病毒,它隨機產生IP地址,並向這些IP地址發送 自身。如果某個IP地址恰好是一台運行著未打補丁的微軟SQL伺服器桌面引擎(SQL Server Desktop Engine)軟體的計算機,它也會迅速開始向隨機IP地址的主機開火,發射病毒。 正是運用這種效果顯著的傳播方式,SQL Slammer在十分鍾之內感染了7.5萬台計算機。龐大的數據流量令全球的路由器不堪重負,如此循環往復,更高的請求被發往更多的路由器,導致它們一個個被關閉。 6: 沖擊波(Blaster) 對於依賴計算機運行的商業領域而言,2003年夏天是一個艱難的時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IT人士在此期間受到了「沖擊波」和「霸王蟲」蠕蟲的雙面夾 擊。「沖擊波」(又稱「Lovsan」或「MSBlast」)首先發起攻擊。病毒最早於當年8月11日被檢測出來並迅速傳播,兩天之內就達到了攻擊頂峰。 病毒通過網路連接和網路流量傳播,利用了Windows 2000/XP的一個弱點進行攻擊,被激活以後,它會向計算機用戶展示一個惡意對話框,提示系統將關閉。在病毒的可執行文件MSBLAST.EXE代碼中 隱藏著這些信息:「桑(San),我只想說愛你!」以及「比爾?蓋茨(Bill Gates)你為什麼讓這種事情發生?別再斂財了,修補你的軟體吧!」 病毒還包含了可於4月15日向Windows升級網站(Windowsupdate.com)發起分布式DoS攻擊的代碼。但那時,「沖擊波」造成的損害已經過了高峰期,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7: 霸王蟲(Sobig.F) 「沖擊波」一走,「霸王蟲」蠕蟲便接踵而至,對企業和家庭計算機用戶而言,2003年8月可謂悲慘的一月。最具破壞力的變種是Sobig.F,它8月 19日開始迅速傳播,在最初的24小時之內,自身復制了100萬次,創下了歷史紀錄(後來被Mydoom病毒打破)。病毒偽裝在文件名看似無害的郵件附件 之中。被激活之後,這個蠕蟲便向用戶的本地文件類型中發現的電子郵件地址傳播自身。最終結果是造成互聯網流量激增。 2003年9月10日,病毒禁用了自身,從此不再成為威脅。為得到線索,找出Sobig.F病毒的始作俑者,微軟宣布懸賞25萬美元,但至今為止,這個作惡者也沒有被抓到。 8: Bagle Bagle是一個經典而復雜的蠕蟲病毒,2004年1月18日首次露面。這個惡意代碼採取傳統的機制——電子郵件附件感染用戶系統,然後徹查視窗(Windows)文件,尋找到電子郵件地址發送以復制自身。 Bagle(又稱Beagle)及其60~100個變種的真正危險在於,蠕蟲感染了一台計算機之後,便在其TCP埠開啟一個後門,遠程用戶和應用程序利 用這個後門得到受感染系統上的數據(包括金融和個人信息在內的任何數據)訪問許可權。據2005年4月,TechWeb.com的一篇文章稱,這種蠕蟲 「通常被那幫為了揚名而不惜一切手段的黑客們稱為『通過惡意軟體獲利運動』的始作俑者」。 Bagle.B變種被設計成在2004年1月28日之後停止傳播,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有大量的其他變種繼續困擾用戶。 9: MyDoom 2004年1月26日幾個小時之間,MyDoom通過電子郵件在互聯網上以史無前例的速度迅速傳播,頃刻之間全球都能感受到它所帶來的沖擊波。它還有一個 名稱叫做Norvarg,它傳播自身的方式極為迂迴曲折:它把自己偽裝成一封包含錯誤信息「郵件處理失敗」、看似電子郵件錯誤信息郵件的附件,單擊這個附 件,它就被傳播到了地址簿中的其他地址。MyDoom還試圖通過P2P軟體Kazaa用戶網路賬戶的共享文件夾來進行傳播。 這個復制進程相當成功,計算機安全專家估計,在受到感染的最初一個小時,每十封電子郵件就有一封攜帶病毒。MyDoom病毒程序自身設計成2004年2月12日以後停止傳播。 10: 震盪波(Sasser) 「震盪波」自2004年8月30日起開始傳播,其破壞能力之大令法國一些新聞機構不得不關閉了衛星通訊。它還導致德爾塔航空公司(Delta)取消了數個航班,全球范圍內的許多公司不得不關閉了系統。 與先前多數病毒不同的是,「震盪波」的傳播並非通過電子郵件,也不需要用戶的交互動作。 「震盪波」病毒是利用了未升級的Windows 2000/XP系統的一個安全漏洞。一旦成功復制,蠕蟲便主動掃描其他未受保護的系統並將自身傳播到那裡。受感染的系統會不斷發生崩潰和不穩定的情況。 「震盪波」是德國一名17歲的高中生編寫的,他在18歲生日那天釋放了這個病毒。由於編寫這些代碼的時候他還是個未成年人,德國一家法庭認定他從事計算機破壞活動,僅判了緩刑。 十種殺毒軟體 金獎: BitDefender 銀獎: Kaspersky 銅獎: F-Secure Anti-Virus 第四名: PC-cillin 第五名: ESET Nod32 第六名: McAfee VirusScan 第七名: Norton AntiVirus 第八名: AVG Anti-Virus 第九名: eTrust EZ Antivirus 第十名: Norman Virus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