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時期德國一共佔領了多少國家。
32個,分別是:
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匈牙利、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南斯拉夫、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阿爾巴尼亞、希臘、白俄羅斯、摩爾多瓦、烏克蘭、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
二戰時,德國作為歐洲第二軍事強國,軍事裝備,軍隊人數遠遠超過歐洲其他國家,希特勒上台後,更是大力推動德國軍事化進程,為了發展軍事。
在希特勒帶領下走向了侵略擴張的道路。由於德國強大的軍工能力以及德軍無人能及的作戰能力,德軍在歐洲戰場勢如破竹。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B. 二戰中的德國與那幾個國家聯合
軸心國成員 德國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5月8日投降
義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3年9月3日退出
日本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8月15日投降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 1944年10月16日退出
羅馬尼亞 1940年11月23日加入 1944年8月23日退出
捷克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傀儡政權)
保加利亞 1941年3月1日加入 1944年9月5日退出
南斯拉夫 1941年3月25日加入 1941年3月27日退出 (南斯拉夫是在政變後被德國控制,成為德國的附屬國)
克羅埃西亞 1941年6月15日加入(烏斯塔沙傀儡政權)
軸心國成員和反共產國際協定的成員國需要加以區分。作為軸心國成立標志的三國公約是一個軍事同盟性質的條約;而反共產國際協定則是一個針對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政治合作條約,在其成員遭到第三國攻擊、或攻擊第三國時,反共產國際協定的其他成員國不需要對其宣戰。法律意義上的軸心國成員只包括上述8國(南斯拉夫在加入後兩天退出)。但是歷史學家通常將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國也算作軸心國成員,雖然事實上這些國家並未加入三國公約。
C.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佔領了哪些國家和地區
納粹從1939年算起,到1942年侵略領土達到最大,包括法國(1940)挪威(1939)奧地利(1938)丹麥(1939)捷克(1938)斯洛伐克(1939)(從捷克斯洛伐克一戰獨立到1994年分裂為捷克和斯洛伐剋期間,一直是統一國家,但納粹是先侵佔捷克地區後吞並斯洛伐克地區的),還有荷蘭(1940)比利時(1940)盧森堡(1940)南斯拉夫(1941)希臘(1941)波蘭(1939)蘇聯部分地區(150萬平方千米土地,自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以西地區)波羅的海三國(不過那時蘇聯以將其吞並)。除此之外還包括一些仆從國(受納粹控制,但芬蘭較獨立)芬蘭,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還有北非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部分地區,從埃及利比亞邊境線到阿拉曼)。以及島國馬爾他。從比利牛斯山到烏拉爾山的廣大地區(義大利等少數地區除外)及北非一部。
D. 二戰時德國佔領了多少國家
三十二個。
二戰正洞德國佔領過32個國家,其中有: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匈牙利、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南斯拉夫、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利比亞、阿爾巴尼亞、希臘、白俄羅斯、摩爾多瓦、烏克蘭、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
被滅亡速度最快的國家非丹麥莫屬。1940年,當人們還沉浸在睡夢中時,德軍就向丹麥領土發起了進攻。70歲的丹麥國王在發覺英法不可能出兵相助的事實後,便果斷投降。於是,德軍僅花了四個小時左右就贏得了戰爭。
德國實力:
二戰時期德國軍事實力排在世界第一位。據說二戰德國一天能造20輛坦克,每個月大約600輛。虎式,豹式,虎王坦克,每一種都是威力無比。二戰中的德國王牌飛行員駕駛的ME109戰機,扒清行產量達到33000多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由德國製造的v-1導彈是世界上最早的導彈,僅僅對英國本土,德國就發射了15000枚之巨,使英國至今還有著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春嘩。這些先進的科技連美國都垂涎欲滴。
E. 二戰德國佔領了多少領土
疆域以及吞並時間
1、1938年3月,德國轎空合並了奧地利。
2、1939年9月,希特勒與蘇聯聯合對波蘭第二共和國宣戰,以閃電戰戰術聯合蘇聯迅速吞並了波蘭
3、1940年4月9日,德國對挪威、丹麥宣戰,發動挪威戰役,丹麥在不到24小時之內便宣布投降,而挪威在國王哈康七世的帶領下堅決抵抗德國,但終因寡不敵眾,德國最終在6月10日完全佔領挪威,國王哈康七世流亡英國。德國由此獲得了足夠的從瑞典運輸鐵礦石線路的保障。
4、1940年5月,法國戰役爆發,德軍集結141個師和3000多架飛機和3000多輛坦克在一個月內完成了法國戰役,到6月25日戰役結束,完全佔領荷蘭、比利時和法國。
5、1942年6月28日—1942年9月13日—1943年2月19日,投入了10個集團軍進攻蘇聯,佔領部分領土。
(5)二戰德國統一了哪些國家擴展閱讀:
納粹德國:
納粹德國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所統治的德國。納粹德國先後有兩個官方國陪帆拆名,分別為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國(德語:Deutsches Reich)與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國。
「第三帝國」一詞繼承了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第一帝國,962–1806)與近代的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1871–1918)。
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分別在1938年與1939年被納粹德國吞並,其中捷克被直接吞並,斯洛伐克則是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閃蘆棗擊波蘭第二共和國並與蘇聯共同瓜分,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至1940年6月22日,納粹德國佔領了大半個歐洲,其中包括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丹麥、挪威。其佔領區內的「不受歡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斷受到迫害。
1940年9月27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結成了侵略性軍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德軍一度兵臨莫斯科。
在1944年紅軍發動十次斯大林突擊,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戰爭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德國城市遭到盟軍大規模地轟炸,面臨著嚴重地資源短缺問題。
1945年初,盟軍自西向東,而紅軍則自東向西不斷推進。4月,蘇聯紅軍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投降,並簽署投降書,納粹德國宣告滅亡。
納粹國徽:
德國國徽的淵源可追溯到12世紀曾經統治過普魯士、後成為德國王室的霍亨索倫家族。自古以來,德國人對雄鷹的崇敬都是虔誠而深沉的。早在古羅馬時代,雄鷹被看作是至高無上的上帝的象徵,它保護著上帝的子孫和信徒不受侵害。
上帝把自己比作雄鷹,誰相信它,誰就可以像雄鷹一樣展翅高飛,不斷獲得新的生命活力。同時它又是太陽之鳥,它的銳眼能經受住太陽神的照射。在封建王朝時代,雄鷹是皇權的象徵,帝王們希望以此使皇位永固。以雄鷹入圖,早在九世紀就已經出現。
據說,該圖案是由法蘭克國王查理一世的軍隊從羅馬帝國傳入德國的。
柏林會戰:
1945年4月16日—5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實施最後一次戰略性進攻。蘇軍共集中了白俄羅斯第一、第二、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100個師共150萬部隊,另配屬1000架飛機、3萬門火炮、120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當面之敵為德軍維斯瓦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共100萬人。
戰役於1945年4月16日發起,先後突破奧得河、尼斯河防線。25日又對柏林形成包圍。蘇軍在對柏林的強攻中採取多路向中心突擊,經激烈巷戰,突入柏林中心區,29日開始強攻國會大廈。30日下午3時30分希特勒和情婦愛娃·布勞恩在總理府地堡自盡。
5月2日柏林衛戍司令H·魏德林將軍率部投降。8日德軍統帥部代表W·凱特爾元帥在柏林簽署向蘇軍和盟國遠征軍無條件投降書。
整個戰役,蘇軍共消滅德軍93個師,殲滅德軍近100萬人,其中俘獲官兵約48萬人,繳獲火炮86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餘輛、飛機4500架。
蘇軍陣亡30.4萬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輛、火炮1220門和飛機527架。柏林戰役的結局,標志著第三帝國的滅亡、蘇德戰爭和歐洲戰爭的終結。
F. 德國什麼時候統一的
1、第一次統一:統一發生於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首相奧托·馮·俾斯麥成功統一了北德意志邦聯與巴伐利亞,建立了德意志帝國。
2、第二次統一:1990年8月,東德人民議院決議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並入西德(聯邦德國),並於不久後簽署了厚達1100頁的統一合約。
自1945年之後,德國一直處於分裂的狀況,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實行的政策嚴格控制兩德之間的人員流動。1989年3月28日,民主德國開始實施新的邊境管理條例,放寬了對公民出境的管制,從而直接引發了一定規模的逃亡潮。
在此後的不到一年間,約有十餘萬東德公民通過各種途徑輾轉移民西歐,形成第三次東德居民出逃浪潮。
1989年9月,東德進一步放寬邊境管理,西德公民甚至可以在東德的領土過夜。更寬松的邊境管理反而進一步激起了東德公民的抗議浪潮,在萊比錫等城市持續爆發群眾集會和遊行,要求東德當局發揚民主,實行改革,改善供應和服務,開放出國旅行、放寬對新聞媒介的限制。
(6)二戰德國統一了哪些國家擴展閱讀:
兩德統一造成的影響:
兩德統一後,大部份前東德地區被「反工業化」,導致近20%的失業率。高失業率導致以千計德東人移居到西部找尋工作而令當地人口持續下降,以專業人士的流失尤其嚴重。
轉用歐元作貨幣亦被視為德國大部份問題的根源。德國中央銀行則一直強調經濟問題的起因不是歐元,而問題只有德國自己才可以解決;有指這代表中央銀行暗示統一才是原因。
G. 納粹德國一共吞並了多少個國家
納粹德國在「巴巴羅薩行動」前滅掉的主權國家總共有11個,按照先後順序是: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南斯拉夫、希臘。其中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是二戰爆發前滅掉的,後面九個國家是二戰爆發之後滅掉的。
H. 德國的歷史上的三個帝國和兩次統一
1.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名義上是帝國,國家元首稱皇帝,但實際上處於四分五裂狀態。1806年拿破崙攻佔奧地利,強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去掉帝號,帝國名實具亡。這之後德國長期處於分裂狀態。
2.德意志第二帝國(1871-1918),1864-1871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先後打敗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第一次實現國家統一,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就任德意志第二帝國皇帝,統一的 德意志第二帝國誕生。1918年11月11日,德國在一戰中戰敗投降,第二帝國滅亡。以後建立了魏瑪共和國。
德皇威廉一世(1871-1888在位)
3.德意志第三帝國(1933-1945),1933希特勒上台執政,史稱第三帝國。第二年總統興登堡病死,希特勒以總理身份兼任總統,自稱元首。後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蘇聯紅軍攻克柏林,第三帝國投降。
阿道夫•希特勒(1933-1945執政)
4.二戰後德國被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由於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不同,在如何處置德國問題上,蘇聯與美英法分歧越來越大。最後,美英法佔領區合並,於1949年9月建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首都柏林(政府機構暫住波恩)。同年10月,蘇占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首都柏林(實為東柏林)。德國徹底分裂。
德國總理科爾(1982-1998執政)
5.20世紀八十年代末,蘇聯放鬆對民主德國的控制,蘇軍撤出。蘇美英法與兩個德國舉行4+2會談,最終同意德國統一。1990年10月2日,以民主德國並入聯邦德國的方式實現了統一,統一後仍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首都柏林。同年12月3日,統一後的德國舉行首次大選,科爾獲勝,繼續擔任總理,直至1998年。
I.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的同盟是哪幾個國家
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埃賽俄比亞等數十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