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如何打敗納粹軍隊

德國如何打敗納粹軍隊

發布時間:2023-08-26 02:14:04

① 德國是怎麼敗落的

首先說下我沒有英文版,因為以下都是我個人觀點,不好意思!
說實話我個人認為這個標題並不完全正確,應該叫德國納粹的敗落,德國仍然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國家(至少比日本要強多了)。
原因有許多,我挑重點的說吧
一、經濟
德國2戰的時候大多數的青壯年都上了戰場,當本土作戰的時候已經上老人和童子軍了,那德國的經濟靠什麼維持?女人的確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很大一部分的來源是搶奪他國的資金和非法剝奪猶太人的資產(猶太民族一向以聰明著稱,是很會做生意的),試問有哪個真正的強者能靠這樣的方式來維持強大的國力和軍事力量?殺雞取卵的方式在經濟面上註定德國納粹無法長久、無法得到被佔領國民眾的支持。
二、種族
在希特勒早年坐監獄的時候,他所寫的「我的奮斗」一書里關於種族闡述的很清楚,德國日耳曼民族是世界最高等的民族,日耳曼近親民族為二等(法國、義大利、奧地利、匈牙利局部),親德國家將也會受到一定的待遇和認可(北歐、土耳其等等),反對德國以及劣等民族的將受到懲罰(英國,希特勒曾說過將英國的男人們都趕到西伯利亞自生自滅,斯拉夫人是下等的奴隸,俄羅斯人,希特勒多次說過殺光所有的俄羅斯男人,讓女人們自生自滅),至於異教徒猶太人是最低等的,實際情況也證明這一點,甚至強奸一個猶太女人都被認為是最骯臟最不可饒恕的罪過。從這些方面大家也就可以清楚為什麼在2戰期間英國和俄羅斯在多麼困難的情況下都會頑強抵抗,種族滅絕致使全世界都反對德國納粹的反人類罪行。
三、政治
我不得不承認希特勒是世界上最無恥和最沒有信譽的成功陰謀家,攻打波蘭時英法竟然在西線隔岸觀火,運氣真好!6月22日進攻蘇聯時,蘇聯還有滿載資源的火車駛向德國,無語!當德國納粹即將垮台,他們還在挑撥英美和蘇聯的厲害關系,佩服!但是一個無信、無恥的政治騙子終將失敗,就像薩克奇先生的所作所為!
四、軍事
我聽到過許多人說希特勒是偉大的軍事家,我不知道他們怎麼得出的這個結論,非常糊塗和幼稚。
德國的軍隊主要力量為3個部分,一是附屬國的軍隊,戰鬥力差士氣不高;二德國黨衛軍,是納粹的主力部隊,作戰頑強、兇殘;三德國國防軍,是德國軍隊的主要力量,也是因為國防軍對希特勒的效忠使得他當上德國的元首,德國大多數的軍事天才來自於國防軍。
希特勒在軍事上是個蠢材,主要特徵在於任人唯親、胡亂干預、突發奇想、狂妄自大。
在戰略方面的重大失誤:
多線作戰:對英本土作戰未果就急於攻打蘇聯,而在北非的隆美爾又不耐寂寞,犯兵家之大忌。
過早攻打蘇聯:難道他不知道拿破崙是怎麼敗落的?假設德國先攻打北非,再從希臘出兵,英國是很難守住埃及的,得到埃及就幾乎得到阿拉伯(土耳其比較親德,而阿拉伯是隨風倒的角色),這樣就可以從東面和南面對蘇聯進行包夾,優勢會大些,但是我個人認為即使這樣也難打敗蘇聯。
沒有和日本聯合作戰:關於聯合的確很難,但沒有日本的牽制,蘇聯遠東軍的反攻是致命的。
在戰術上的重大失誤:
敦克爾克,竟然答應格林提出用空軍來消滅被圍困的英法40多萬聯軍,而讓所有陸軍停止進攻,白痴到家了。
轟炸英國本土軍事設施後突然改轟炸英國城市,即讓英國的空軍逃脫滅頂之災,又讓英國人反抗情緒高漲
沒有佔領馬爾他就開始進攻埃及,隆美爾在北非一而再的違反最高統帥部堅守整地的命令,雖然屢次打敗英軍,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蘇戰爭的投入,不得不向北非多次增派部隊,而由於馬爾他的存在,英國空軍和海軍嚴重打擊了北非軍團的支援和補給,可是希特勒再次同意了他的愛將隆美爾的進攻行動,導致和蒙哥馬利對戰時軍事力量處於劣勢,結果一敗千里。
對蘇戰爭中,德國有3個集團軍,北方集團軍(經低地諸國,就是立陶宛、亞美尼亞、愛沙尼亞三國,目標政治中心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經烏克蘭,目標蘇聯心臟莫斯科),南方集團軍(經白俄羅斯,目標資源重地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當8月份,希特勒突然將中央集團軍的裝甲軍團分散,分別支援給北方集團軍和南方集團軍,而且由於9月和10月的蘇聯多雨,道路泥濘,使得中央集團軍對莫斯科的進攻計劃耽誤不少時間,即使後來分別支援給其他兩個集團軍的裝甲部隊都拉回來,但時間上已經不多了,許多軍事專家認為這個軍事調整是非常嚴重的敗筆,是希特勒的混亂指揮,但是誰又說得清即使沒有這次調整就能攻得下莫斯科嗎?
希特勒最瘋狂的時候,他甚至屢次干預師級單位的軍事行動,這在2戰時期各國首腦中,僅此一家獨秀!
五、性質
不同民族的侵略戰大多以失敗告終,而要爭霸世界,那簡直就是意向天開,反人類的侵略戰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的。
六、元首
希特勒是一個異類的人,他一生到快死了才結婚,沒有任何後代,這作為一個正常人,一個身在高位的人來說正常嗎?他的演講非常激情,以致日耳曼民族為他瘋狂,但其實上他是歇斯底里,非常神經質,他往往讓軍隊去進行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往往毫無理智的對待形勢,真為日耳曼民族感到悲哀!
最後終結下,德國納粹的失敗是必然的,就如他的擴張如此迅猛一樣,他的敗落也如此快速,一場沒有人道、反人類、種族滅絕的戰爭是不可能會有好的結局,許多中國人對希特勒和德國軍隊盲目的崇拜,我感到憤怒,因為在希特勒眼裡華人是劣等的,做個荒謬的假設 ,如果希特勒得到了世界,那這個世界將有許多種族會被滅絕,華人也最終難逃厄運。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戰爭時期的德國軍隊強大,也不得不認可戰後高貴的日耳曼民族對自己所犯下的罪行進行的懺悔,這一點日本人做得差多了。

② 蘇德戰爭中,德國要以怎樣的戰略才能勝利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上溯到拿破崙入侵俄國的時候就存在了,戰爭初期,法軍勢如破竹。但是,廣闊的俄羅斯平原使得法軍佔領的地方越多,後勤供給就越困難,法軍人馬睏乏,給養困難,結果造成大量減員,逃兵增加。8月中旬,法軍抵達斯摩棱斯克時,作戰部隊只有16萬人了,雖然最後法軍佔領了斯摩棱斯克,但戰後可調用的軍隊已經不足13萬人了。8月底,沙皇任命老將庫圖佐夫為俄軍前線總司令。庫圖佐夫在莫斯科附近的鮑羅金諾設營布陣,以逸待勞,准備殲滅疲憊的法軍。9月上旬,雙方展開大戰。雖然俄軍准備充分,但還是未能抵擋法軍的進攻,俄軍在損失5萬人以後,不得不再次敗退,但這一戰法軍也損失了3萬之眾。庫圖佐夫決定避開法軍的鋒芒,主動撤離莫斯科,保存有生力量,准備反攻。俄軍實行堅壁清野,把莫斯科居民連同糧食及生活用品一起運走,使莫斯科變成一座空城。9月14日,拿破崙大軍進入莫斯科,這時法軍只有不足10萬人了。當晚,莫斯科發生大火,三日不熄。拿破崙在這座空城中艱難地度過了一個月,急切盼望彼得堡沙皇派人前來議和,但卻杳無音訊。10月19日,拿破崙被迫下令從莫斯科撤軍,這一年俄羅斯的冬天來得特別早,也特別冷,飢寒交迫的法軍更加疲憊不堪,戰鬥力銳減。一路上,法軍不斷遭到俄軍士兵和游擊隊的襲擊,損失眾多。11月16日,法軍同俄軍在俄國境內打了一仗,雖然擊退了敵人的追擊,卻損失慘重。退出俄國領土後,法軍總共只剩下5.5萬潰不成軍的隊伍,其中的4萬人是收拾的失散士兵。此時,傳來巴黎發生未遂政變的消息,拿破崙慌忙離開部隊,返回巴黎。侵俄戰爭的失敗成為拿破崙帝國由盛轉衰的重大轉折。 很明顯蘇德戰爭中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戰線拉得過長,後勤補給根本跟不上,而以戰養戰的策略在俄國堅壁清野的情況下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蘇德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與納粹德國及其歐洲盟國的戰爭,時間從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開始到1945年5月德國投降為止。蘇德戰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之一。 戰爭開始時雙方的軍事實力對比: 總兵力 :德國380萬、蘇聯500萬 初期直接作戰兵力 :德國430萬(含軸心國軍隊), 蘇聯290萬 編制 :德國156個師又2個旅、蘇聯170個師又2個旅 坦克 :德國4300輛、蘇聯新型坦克1475輛,大量舊式坦克 火炮 :德國4.72萬門(50毫米以上)、蘇聯3.75萬門 作戰飛機 :德國4980架、蘇聯新型飛機1540架,大量舊式飛機 作戰艦艇 :德國192艘、蘇聯396艘 要按照現在的研究來說,當時蘇聯的弱點其實在東方,要是希特勒能早點意識到這一點的話,那第三帝國是完全可以和大日本帝國一起合圍瓦解蘇聯的. 德國一開始的計劃是巴巴羅薩計劃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閃電戰」從數個方向實施迅猛而深遠的突擊,佔領蘇聯首都莫斯科(Москва)、蘇聯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д)和基輔(Ки�0�5в,Киев)等,把蘇聯紅軍的主力消滅在蘇聯西部地區,爾後向蘇聯腹地長驅直入,進抵阿爾漢格爾斯克(Архангельск)、伏爾加河(Волга)、阿斯特拉罕(Астрахань)一線,並用空軍摧毀烏拉爾工業區,從而擊敗蘇聯。 這項計劃雖然在初期運用的還不錯,但是一旦到了蘇聯腹地以後就遇到了拿破崙當年遇到的同樣的問題. 首先,蘇聯在戰爭前期的損失不是數字所能體現的。戰前蘇聯的主力防守位置是南方,部署了150萬兵力,蘇聯這18天內損失的是什麼呢?德軍主要進攻方向放在不列斯特的中路,而不是西南方面軍駐守的南方,而且蘇軍在不備中遭受攻擊,前期防禦的區域部署、時間節奏全被打亂,敵人一步步進逼到國土縱深,從邊境到首都的行程敵人完成了2/3,這才是蘇軍所面臨的最大損失!在速決戰角度看來,戰爭最終結束以前所佔領的任何國土都只具有軍事價值,德軍18天內佔領的任何礦產、工業、農業地區都沒有任何經濟價值,唯一的價值就是進一步進攻的階梯!如果納粹如果不能一下子打掉蘇聯,那麼結果就是一場持久戰! 雖然一開始德國人打得極其順利,但巴巴羅沙計劃本身就有重大漏洞,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後勤。蘇聯廣闊的土地意味著如果德軍行動過快,後勤將無法及時跟上。到1941年12月5日德國人抵達莫斯科郊外並停止進軍時,他們的後勤線已經達到極限,再加上蘇聯游擊隊的破壞,在最前線的部隊根本無法獲得補給以支撐下去,更別談進攻了。巴巴羅沙最初制訂時認為紅軍會在冬天來臨之前就崩潰,但真實情況是蘇聯部隊始終能夠組織有效抵抗。這一錯誤的估計嚴重影響了德國人的計劃。 在忍受了1941年末1942年初寒冷的冬天後,德國軍隊開始准備進一步的進攻行動。原本進軍莫斯科的計劃現已經改為進攻高加索附近的斯大林格勒(今天的伏爾加格勒)。德國最終佔領了這座城市,但是其過程有著嚴重的缺失。希特勒的猶豫不決、高級將領們對改變計劃的不滿以及過長的補給線,令斯大林格勒的巷戰成為德國士兵的惡夢。當蘇聯紅軍發動反攻時,20個師的德軍(還有2個羅馬尼亞師)被切斷了退路,德國第六軍團被完全圍困。隨著食品、燃料和彈葯的消耗,德軍的陣地越來越小,直到最後一部分德軍在1943年初投降。 斯大林格勒之後,德國人漸漸喪失主動權,但蘇聯人依然沒有完全回過神來。由馮·曼施坦因將軍(von Manstein)領導的部隊在1943年夏天發動了一次絕望的反抗,暫時停止了蘇軍的前進。這場發生在庫爾斯克的戰役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戰役,也是德軍在東線所發動的最後一次主要攻勢。蘇聯人事先獲得了情報,為庫爾斯克突出部的防禦制訂了一個大規模計劃。在他們的抵抗之下,德軍裝甲部隊最多隻前進了17英里。在該場戰役以蘇軍的勝利結束後,紅軍就始終控制著戰爭的主導權,直到1945年5月佔領柏林。 這就是以斯大林格勒會戰為轉折點後,德國戰略的徹底失敗. 因此正確的戰略我覺得應該是在蘇聯背後開辟第二戰場就像諾曼底登陸那樣,德軍和日軍合圍包抄蘇聯比較好. 當然正面的攻擊也是必不可少的,當作是對第二戰場戰略的策應和掩護, 主攻方向應該定在中東北面的中亞一帶,既可以與中國戰場連成一片,也打破了盟軍的戰略部署.雖然這樣兵力配送可能有困難,但是還是可以考慮的一種戰略. 至於具體的戰術, 還是和大家一起討論好了,再解答吧.

③ 德國納粹是怎麼滅亡的

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魏瑪共和國的政局開始轉向法西斯化.以希特勒為領袖的納粹黨在1933年1月30日開始掌握了德國的政權.

希特勒執政後,對內開始實行白色恐怖,殘酷鎮壓異己分子,通過沖鋒隊、黨衛軍和國家秘密警察(蓋世太保)及其遍布各地的勞動營和集中營實行法西斯專政.希特勒是通過鼓吹強烈的民粹主義上台的,上台後的他開始了對猶太人瘋狂的種族壓迫.1933年12月 1日通過《保證黨和國家統一法》.1934年8月1日通過《德國元首法》等,加強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希特勒將國家經濟納入戰爭軌道,加快重整軍備的步伐.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實施普遍義務兵役制,建立起50萬人的軍隊,次年宣布實行由戈林主持的「四年計劃」,工業發展速度超過西方各國.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將德軍開進萊茵非武裝區,7月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

11月25日德日締結《反共產國際公約》,1939年5月22日,德國和義大利於柏林訂立同盟條約,至此,三國正式結盟,被稱為軸心國.1938年3月德國吞並奧地利,9月,在慕尼黑會議上,希特勒迫使英法簽訂《慕尼黑協定》.10月,肢解並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國以閃電戰進攻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開始,隨後迅速佔領了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1940年,擊敗英法聯軍,並佔領了法國.隨後佔領了南斯拉夫和希臘等國.1941年6月22日,德國開始進攻蘇聯.1942年冬,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德軍失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轉折.1944年6月6日,美英聯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1945年5月8日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雅爾塔協定,蘇美英法分區佔領德國,柏林作為特殊單位由4國管理.1949年5月,美、英、法3國佔領區合並,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蘇聯佔領區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分裂為兩個國家.

④ 二戰德國最後一次勝利

阿登反擊戰——二戰德國精銳的最後一擊(圖文)
戰爭進行到1944年秋,盟軍已從三面逼近德國本土(其中東線為蘇聯紅軍,西線和南線為以英美為首的盟軍),德軍形勢嚴峻,為扭轉不利戰局,希特勒決定集中兵力在西線發動一次使盟軍猝不及防的攻勢,奪回主動權。為此,從9月底,希特勒和他的最高統帥部十分秘密地著手制定西線最大的陣地反擊戰——阿登反擊戰計劃。戰役代號為「萊茵河上值更」。目的是:挫敗美英軍隊,扭轉西歐形勢,使之有利於德國,以便抽出德軍兵力去同蘇聯作戰。德軍計劃在蒙紹、埃希特納赫地段上突破盟軍防線,在列日和那慕爾地域強渡馬斯河,在戰役第七天前出到安特衛普,分割並殲滅比利時和荷蘭境內的盟軍(加拿大第1集團軍、英軍第2集團軍、美軍第9和第1集團軍)。
1-1.jpg

希特勒選擇的反攻地點就是4年半之前德軍突破法軍防線的那一個崎嶇不平的阿登山區。這個地區是的美第1集團軍(司令員為霍奇斯)和美第3集團軍(司令員為巴頓)的結合部,北側由霍奇斯負責,南側由巴頓負責,兩個集團軍之間大約85英里寬的防區由第1集團軍所屬的第5、第8兩個軍共6個師的兵力防守。希特勒認為該地區是「現有部隊肯定能突破的地方……防線單薄,他們也不會料到我們會發起突襲。因此,充分利用敵人毫無防備的因素,在敵機不能起飛的氣候下發起突然襲擊,我們就能指望取得迅速突破。」希特勒要「決心不顧一切地推行這項計劃」。
為實施這個計劃,德國政府發布了關於建立「人民近衛軍」的命令,應征年齡從16歲到60歲,很快召募大批新兵,在經過6至8周的短期訓練後,調往西線,加入了攻擊部隊。12月初,德軍共集結了25個師,,其中有7個坦克師。由「B」集團軍群司令莫德爾元帥指揮。右翼是「黨衛隊」第6集團軍(司令約瑟夫·狄特里希上將),轄有第67軍(第272、第326國民擲彈兵師)、「黨衛隊」第1裝甲軍(黨衛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黨衛隊第12「希特勒青年」裝甲師,第12、第227國民擲彈兵師,第3傘兵師)、「黨衛隊」第2裝甲軍(黨衛隊第2「帝國」、黨衛隊第9「霍亨斯道芬」裝甲師)。共有4個裝甲師、4個步兵師、1個傘兵師。大約有640輛坦克;中路是坦克第5集團軍(司令曼特菲爾上將指揮),轄有第66軍(第18、第62國民擲彈兵師,元首護衛裝甲旅)、第47裝甲軍(第2裝甲師、第26國民擲彈兵師、裝甲教導師、元首擲彈兵裝甲旅)、第58裝甲軍(第116裝甲師、第560民擲彈兵師)。轄有3個裝甲師、4個步兵師。大約有320輛坦克;左翼是的第7野戰集團軍(司令布蘭登堡),轄有第80軍(第212、276國民擲彈兵師)、第85軍(第352國民擲彈兵師、第5傘兵師),共轄3個步兵師、1個傘兵師。其任務是負責掩護第5裝甲軍團的側背,保障中央進攻。進攻集團計有官兵25萬人,坦克和強擊火炮900輛,飛機800架,火炮和追擊炮2617門。德軍為在阿登地域實施突破而集中了大量兵力兵器,但仍不足以達成戰役目的。法西斯德軍指揮部打算在進攻過程中從西線其他地段及德國本土增調部隊到阿登地區。突擊集團所需要的油料僅能保障到達戰役縱深一半的行程。
1-2.jpg
阿登反擊戰中右翼總指揮、「黨衛隊」第6集團軍司令約瑟夫·狄特里希上將

1-3.jpg
突破盟軍防線的德軍

盟軍在西線共計有87個師,其中25個裝甲師。然而美英軍指揮部認為,阿登地域不適於進行大規模的進攻。因此在寬115公里的地段上與法西斯德軍集團對峙的只有第12集團軍群(司令官為O.布萊德雷)的美軍第1集團軍所屬的5個師(83OOO人,242輛坦克,182門反坦克自行火炮和394門火炮)。從而導致了戰役初期的不利局面。
德軍在進攻前實施了「麒麟」的作戰計劃。組織了一支由黨衛隊特種部隊及第150裝甲旅兩部分組成的,約2000名的會講英語的突擊隊,由黨衛隊中校斯科爾茨(即1943年9月率領一小群傘兵,乘滑翔機突襲義大利北部的一座險阻的山頂,救出被義大利政府軟禁的前獨裁者墨索里尼的人)指揮。突擊隊乘坐美軍的吉普車深入盟軍防線內部,他們分成小隊到處切斷電話線,倒轉路標,使守軍的預備隊走錯方向,掛上紅布條表示路上埋有地雷,盡其所能地製造混亂。美軍被這少數德國兵的活動擾得驚恐不安。為搜索這些德國小隊,許多交通線不能通行,50萬美軍士兵只要在路上相遇就互相盤問,幾百名士兵在答覆問題時因使人感到懷疑而被拘捕,連身為集團軍總司令的布萊德雷也不例外。12月16日,德第66軍的一名軍官,在從軍部駕車去前線時被俘,隨身攜帶的幾份該計劃的作戰命令落入美軍手中,從而使美軍及時作出了反應。這一計劃的第二步,即用一個完整的裝甲旅,駕著美式坦克,穿著美軍制服,長驅直入並佔領馬斯河橋的設想未能實現。
德軍於1944年12月16日拂曉分三路開始突然進攻。密集的大炮對幾乎所有的美軍陣地猛轟,美軍遭到突然襲擊,損失很大,未能組織抵抗就紛紛退卻。在中路,曼特菲爾的第5裝甲集團軍進展迅速,到17日,成功的用一個鉗形攻勢包圍了美軍第106師的兩個團,並且迫使7000人以上投降,這是美軍在歐洲戰場上遭到的最嚴重失敗。18日,曼特菲爾第5裝甲集團軍的先鋒第47裝甲軍進抵公路交通樞紐巴斯托克。但第47裝甲軍只留下了第26人民擲彈兵師攻打巴斯托克,第2裝甲師和裝甲教導師卻饒道前行,錯過了不費力氣佔領巴斯托克的機會;右路進攻的狄特里希黨衛隊第6裝甲集團軍也抵達昂布萊夫河上的一個渡口,挺進約30英里。其先頭縱隊「派佩爾戰斗隊」抵達並佔領了馬斯河渡口。然而,這只縱隊在斯塔佛洛市過夜時,對近在咫尺的存有250萬加侖汽油的美軍的大燃料庫及重要橋梁竟漠然視之,以致美軍增援部隊利用其設置障礙(燃燒汽油、炸毀橋梁),阻住了其前進的道路;左路布蘭登堡第7集團軍所轄的4個師均渡過奧爾河,其中第5傘兵師突至12英里處的維爾茨,在南側為中路部隊建起了一道壁壘,小有進展。至12月20日,德軍的進攻部隊已形成一支寬約100公里、縱深30至50公里的突出部,並繼續向前推進。

1-4.jpg
阿登戰役中的著名照片:黨衛隊機槍手

1-5.jpg
被俘的美軍

直到17日早上,盟軍主要司令官們才承認德軍全面進攻已經開始,艾森豪威爾急調第82和第101空降師火速趕往巴斯托克——聖維特一線進行增援,阻止德軍西進。加文將軍指揮的美第82空降師被派往聖維特防線,而麥考利夫將軍指揮的美101傘兵師則馳援巴斯托克。19日,艾森豪威爾在凡爾登召開高級將領會議,商討對策。會議決定採取南攻北守的方針。具體部署是:巴頓的美第3集團軍北上攻擊德軍的突出部;德弗斯的美第6集團軍向北靠攏保護巴頓的右翼;霍奇斯的美第1集團軍必須頂住從北面和南面突入阿登地區的德軍,扼住西去的咽喉要道,堅守陣地,並准備由北向南反攻,與巴頓的美第3集團軍合圍德軍。
12月23日,天氣好轉,適於飛行,盟軍航空兵開始積極行動。
12月22—26日美軍第3集團軍對敵軍進攻集團的南翼實施了反突擊。德軍也在當天要求被圍在巴斯托克的美軍投降,但只得到麥考利夫兩個字回答:「苯蛋!」這個美國俚語含意頗深,從此在二戰史上傳為美談。當天,德軍向巴斯托克發動進攻,但進展緩慢,直到聖誕節也未能拿下這個重鎮。12月24日,巴頓的第3集團軍摧毀了德第7集團軍在左翼建起的保障中央進攻的屏障依託。緊接著,巴頓命令加菲將軍的第4裝甲師「拚命狂奔」,前去解救陷入德軍重圍的巴斯托克。12月26日凌晨,加菲的第4裝甲師的第2戰斗群殺開一條血路,突破了德軍對巴斯托克的包圍,與美軍空降兵第101師的部隊會合。次日,大部隊沿打通的道路駛入城內,加強了該城的防禦力量。

1-6.jpg
阿登戰役中被俘的德軍

德第5裝甲集團軍之第47裝甲軍所屬的第2裝甲師和裝甲教導師饒過巴斯托克,向北面的美軍第1集團軍進攻。塞勒斯是德軍推進的頂點,距馬斯河只有5英里。於是中部戰線形成了一個凸出部(阿登戰役因此又稱為凸出部戰役或凸角之戰)。這時,天氣已經好轉,美軍立即出動大批飛機對德軍裝甲部隊進行猛烈轟炸,使其無法在白天活動,陷入困境。12月25日,德軍第2裝甲師與美第1集團軍之第7軍第2裝甲師爆發激戰,到該天結束,德軍第2裝甲師陣亡2500人,1050人被俘,損失81輛坦克(原有88輛)。是役美軍第2裝甲師獲得了「活動地獄」的稱號。26日,德軍遂開始後退。
至12月25日,德軍集團突破了戰線,並向縱深推進90多公里。其先頭坦克部隊已抵迪南地域,距馬斯河只有4公里。美英軍指揮部為加強阿登地區的軍隊採取了堅決措施,從戰場其他地段向這里調來了若干個師。
至12月底,德軍向馬斯河的進攻已被阻止。但法西斯德軍指揮部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計劃。1944年12月31日夜,德軍開始在阿爾薩斯的斯特拉斯堡地域進攻美軍第7集團軍。1945年1月1日德軍出動1000多架飛機,對法國、比利時和荷蘭境內的機場進行了突然襲擊,炸毀盟軍飛機260架。法西斯德軍航空兵損失飛機約300架。但盟軍的情況仍很嚴重,德軍地面部隊突破了馬奇諾防線,向阿爾薩斯北部發起了進攻。1月3日,盟軍轉入反攻,巴頓的第3集團軍由巴斯托克向東北出擊,霍奇斯的第1集團軍由北向東南出擊。德軍也在這一天對阿爾薩斯發動了最猛烈的攻勢,從而展開了阿登戰役中最激烈的戰斗。雙方血戰了5天,最終德軍仍未能拿下這個城市。
1945年1月6日丘吉爾向斯大林求援。蘇軍當時正在准備新的戰略進攻,尚未就緒。但為履行同盟國義務,蘇軍比原定日期提前8天於1月12日實施了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由於蘇軍的進攻,希特勒指揮部被迫減少西線的積極行動,並把兵力從西線調往東線。1945年1月下半月至2月初,已調往蘇德戰場13個戰鬥力最強的師,其中包括6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8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以及其他技術兵器。
1月8日,希特勒終於下令德軍撤退。1月12日,蘇軍在東線提前發動進攻配合作戰,希特勒不得不從西線抽調兵力到東線作戰。盟軍迅速乘機推進。1月16日,霍奇斯的美第1集團軍和巴頓的美第3集團軍勝利會師,到1月28日,在英美軍的追擊下全部撤回到阿登的出發陣地。阿登戰役中雙方的損失(包括死、傷及失蹤)為:盟軍約7.7萬人,德軍約8.2萬人。

1-7.jpg
美軍檢查德軍戰俘的屍體

1-8.jpg
阿登戰役中的巴頓將軍

此戰,德軍的作戰計劃是一個非常好的計劃,如果他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做後盾,如果不是兩線,或許能夠成功,但是他沒有。德國在阿登地域進攻的失敗,意味著希特勒德國領導集團妄想在西歐取得決定性軍事勝利的冒險企圖遭到破產,意味著他們迫使美英政府拒絕同蘇聯就徹底打敗法西斯德國進行軍事政治合作的計謀完全落空。阿登戰役是西線作戰進程的頂點。德軍的大量兵力兵器被迫調往蘇德戰場,他們在阿登地域遭受損失以及缺少預備隊(從1945年1月起至戰爭結束時止預備隊都調去補充同蘇軍作戰的軍隊)——所有這一切大大削弱了西線的德軍,而促進了美英法軍隊在以後各次實質上是追擊退卻之敵的進攻戰役中獲勝。此次作戰,德軍傷亡81834人,損失戰車324輛、飛機320架。盟軍傷亡76890(包括1萬人死亡,4.7萬人受傷,2.3萬人失蹤),損失戰車733輛、飛機592架。德軍損失雖與盟軍相當,但是盟軍能輕易地補充他們的損失,而德軍不能,而且德軍已投入了他們最後的精銳部隊,此後,德軍在西線再也無力阻擋盟軍的進攻了。
阿登戰役又命突出部戰役。諾曼第登陸成功後,由美、英、加等國軍隊組成的盟軍迅速向西線防禦的德軍發起了猛攻。經過六 個多月的激戰,戰線移到了德國邊界附近 地區。1944年12月16日,希特勒為扭轉戰局,挽救其失敗的命運,孤注一擲,集中兵力在德國、比利時、盧森堡三國交界的阿登山 脈地區發起了地場大規模的進攻戰。為此,從9月底,元首就和他的最高統帥部十分秘密地著手制定西線最大的陣地反擊戰——阿登反擊戰計劃。這個計劃被命名為「萊茵河衛兵」。希特勒對阿登戰役寄於了極大希望:「堪稱本戰區甚至可能是 整個戰爭的決定性的轉折點。「他甚至認為,「在西壁防線前面證明不可能的事(指打敗西線盟軍)通過從西壁防線內的進 攻,將成為可能」。最後計劃包括每一個細節甚至炮轟時間都是希特勒在大本營制定的。11月3日,元首的特使約德爾上將趕到設在西線克雷菲爾松樹林的B集團軍司令部,將「萊茵河衛兵」的詳細作戰計劃交給倫斯德和莫德爾,上面還有元首的親筆警告:「不得更改」。
希特勒選擇的反攻地點就是4年半之前德軍突破法軍防線的那一個崎嶇不平的阿登山區。這個地區是霍奇斯的美第1集團軍和巴頓的美第3集團軍的結合部,北側由霍奇斯負責,南側有巴頓負責,兩個集團軍之間大約85英里寬的防區由第1集團軍所屬的第5、第8兩個軍共6個師的兵力防守。希特勒認為該地區是「現有部隊肯定能突破的地方......防線單薄,他們也不會料到我們會發起突襲。因此,充分利用敵人毫無防備的因素,在敵機不能起飛的氣候下發起突然襲擊,我們就能指望取得迅速突破。」希特勒要「決心不顧一切地推行這項計劃」。他的計劃不可謂不大膽,如果他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做後盾,或許他能成功。但是他沒有。
為實施這個計劃,德國政府發布了關於建立「人民近衛軍」的命令,應征年齡從16歲到60歲,很快召募大批新兵,在經過6至8周的短期訓練後,調往西線,加入了攻擊部隊。12月初,德軍共集結了20個師,由B集團軍群司令莫德爾元帥指揮。右翼是狄特里希指揮的第6SS黨衛裝甲集團軍,轄有4個裝甲師、5個步兵師。大約有640輛坦克。中路是曼特菲爾指揮的第5裝甲集團軍,轄有3個裝甲師、4個步兵師。大約有320輛坦克。左翼是布蘭登堡指揮的第7集團軍,轄4個步兵師。其任務是負責掩護第5裝甲軍團的側背,保障中央進攻。
德軍在進攻前實施了「格賴夫」的作戰計劃。「格賴夫」一詞在德語中指神化中那種鷹頭獅身長有翅膀的怪獸,如果就它在盟軍中造成的巨大而驚人的混亂而言,這個名子取得十分恰當。德軍組織了一支約2000名的會講英語的突擊隊,由黨衛軍中校斯爾策尼指揮。斯爾策尼善長冒險,曾使用滑翔機從一個山頂監獄搭救出墨索里尼。斯爾策尼的突擊隊扮成美軍,乘坐美軍的吉普車深入盟軍防線內部,他們分成小隊到處切斷電話線,倒轉路標,使守軍的預備隊走錯方向,掛上紅布條表示路上埋有地雷,盡其所能地製造混亂。美軍被這少數德國兵的活動擾得驚恐不安。為搜索這些德國小隊,許多交通線不能通行,50萬美軍士兵只要在路上相遇就互相盤問,幾百名士兵在答覆問題時因使人感到懷疑而被拘捕,連身為集團軍總司令的布萊德雷也不例外。然而,這一計劃的第二步,即用一個完整的裝甲旅,駕著美式坦克,穿著美軍制服,長驅直入並佔領馬斯河橋的設想卻未能實現。12月16日,德第66軍的一名軍官,在從軍部駕車去前線時被俘,隨身攜帶的幾份該計劃的作戰命令落入美軍手中,從而使美軍及時作出了反應。
對於德軍將在四年前(1940年)發動了「閃電戰」,使喚英法這戰線迅速趨於崩潰的阿登地區 實施一場新的攻勢,盟軍高級司令部茫然 無知。蒙哥馬利說,「目前敵軍在所有戰線上都在打防禦戰;他們的處境已不可能使喚他們發動大 規模的進攻戰了。」盟軍司令部非常樂觀 地制訂著下一個萊茵河地區的進攻計劃。
12月16日,德軍在深霧的掩護下發起了進攻。第6裝甲集團軍左翼在洛斯海姆突破了美軍防禦 後,迅速插向斯塔佛洛;其右翼和中部的 進攻受到了美軍的頑強抗擊,久攻不下,16日至17日夜間,德軍為配合正面進攻部隊達到突 破,在第6裝甲集團軍的第1黨衛隊裝甲軍 進攻方向上的里吉山地區空降了一支千人的傘兵隊伍,企圖向東推進與正面攻擊的部隊會合。但美 軍第5軍立即殲滅了這股空降部隊,避免 了正面防禦部隊腹背受敵情況的發生,使喚其能補入堅強防守,遲滯敵裝甲師的進攻。戰斗至12 月18日,德軍第6裝甲集團軍的中部和 右翼的進攻行動基本被阻止住。

第5裝甲集團軍的右翼第66軍突破了美軍第106師和第14騎兵大隊防守的陣地,並在17日 發起的一次鉗形攻勢中,圍殲了美軍第1 06師的兩上團,使喚美軍遭到了1944至1945年歐洲戰場上的最嚴重的損失。德軍第58 裝甲軍和第47裝甲軍在第66軍的南側 進攻。17日,第47裝甲軍的第2裝甲師在克勒伏火車戰突破了克勒夫河,進展較快,美軍被迫 退守巴斯托尼和諾維爾一線。第7集團軍 使用了4個師實施進攻,其右翼戰鬥力較強的第5傘兵師也在17日越過了克勒夫河,但其中部和 左翼進攻的各師,在美軍的頑強阻擊下, 前進緩慢。
20日,第5裝甲集團軍佔領的烏法利茲,諾維爾。而兩側的第6裝甲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的攻勢 行動遠遠落後,整個戰線形成了一個凸角 態勢。希特勒決定把原計劃由第6裝甲集團軍但任的主要進攻任務交給哈。馮,曼陀菲指揮的第5 裝甲集團軍,企圖迅速攻佔馬斯河畔要地。

美軍在阿登防線上只有第8軍的四個師防守。然而在戰鬥打響後的開始兩天里,還並沒有完全意識 到問題的嚴重性。第1集團軍仍意圖以第 5軍加緊對德軍北面戰線上的魯爾水壩地區發動攻勢。直到18日晨,發現德軍第1黨衛隊裝甲師 已穿過斯 洛佛塔,逼迫了集團軍司令 部,第1集團軍才迅速後撤指揮機構,調整部署以加強防禦。同日,盟國遠征司令艾森豪威爾也將 兩個後備師派往前線。具有決定意義的 是,後備的美軍第101空降師19日晨到達了巴斯托尼,並成功地粉碎了德軍德勒爾裝甲師和第 26師的進攻,頑強地扼守著陣地,促使 這個地區以後變成了盟軍發動決定性反攻的跳板。19日,美軍第9集團軍的第7裝甲師隨第30 師南下聖維特進行增援,第3集團軍的第 10裝甲師則北上進入受威脅的地區。到20日,當面防守的美第1集團軍已基本制止了德軍在南 北兩個「肩膀」上的進攻行動,而巴頓將 軍指揮的美軍第3集團軍和美軍的第9集團軍分別從南北兩個方向上向戰場接近。盟軍戰線垢重新 調整,使自己開始逐漸擺脫了被動不利的 局面。
德軍曼陀菲爾指揮的第5裝甲集團軍的左翼部隊在20日包圍了巴斯托尼的美軍第101空降師和 第9裝甲師後,德勒爾裝甲師和第2裝甲 師又繼續向巴斯河沿岸的紀韋與迪囊方向發展進攻。22日,德勒爾裝甲師佔領了聖於貝爾,第2 裝甲師也攻佔了烏特維爾,德軍使用預備 隊第9黨衛隊裝甲師和第15裝甲榴彈師在烏特維爾及以東地域加入戰斗,以加速沖處巴斯河畔。 第66軍和第58裝甲軍在聖維特及其以 南地區發動了新的強大攻勢,迫使南下增援的美軍第7裝甲師和繼續堅持防守的第106師的部隊 後撤。德軍第6裝甲集團左翼第1黨衛隊 裝甲師力圖從南麵包圍列日,陰孤軍突進,到達了斯塔佛洛地區。其先頭縱隊是臭名昭著的「派佩 爾戰斗隊」,它在向前推進中執行希特勒 的所謂掀起一個「恐怖的浪潮」的命令,用機槍屠殺了幾批已經解除武裝的美軍戰俘和比利時平 民。這種滅絕人性的法西斯暴行是這次戰役 的最黑暗一幕。德軍南面戰線上的第7集團軍只有右翼的第5傘兵師在20日後能繼續向前推進, 並構成了對美軍防守的巴斯托尼的合圍。

巴頓指揮的美軍第3集團軍從12月22日起進行反攻。其第12軍擊退了當面德軍的進攻,並迫 使德軍第7集團軍的第80軍轉入守勢。 第3軍指揮所屬第26、第80步兵師和第4裝甲師,積極地執行巴頓發出的「迅猛前進」的命 令,全力以赴地解救巴斯托尼之圍。從整個 戰役來看,德軍如果攻佔了巴斯托尼,守住南翼,並及時向突破地區增調能征善戰的部隊,那麼仍 有可能利用第5集團軍各裝甲師所達到的 有態勢繼續發展。一旦德軍到達了馬斯河,就仍有可能使喚落後的德軍第6裝甲集團軍等調頭北 上,重新運動起來,構成戰役的新突破,增 大對盟軍的壓力和威脅。美軍第3軍在雪地里奮力北進,24日開始向包圍巴斯托尼的德軍外圍陣地實 施進攻。巴斯托尼附近地區的地形易守難 攻,德軍第5傘兵師、第26師進行著頑強抵抗,辛奪取每一個村莊,每一片樹林。25日,美軍發 現納夫夏至巴斯托尼公路方向上的德軍抵 抗較弱,於是,集中第4裝甲師在西南至東北軸線方向實施突擊,26日下午,第4裝甲師所剩無 幾的謝爾曼式坦克終於突破了德軍在巴斯 托尼南部的防線,與堅守部隊勝利會合。電影《巴頓將軍》中,巴頓指揮部隊在白雪茫茫的山 陵起伏的道路上前進,並晝夜與敵在叢林 與房屋地區激戰,就是反映的這一史實。

在德軍第5裝甲集團軍的突擊正面上,美軍建立了由第2、第3裝甲師和第75、第84步兵組成 的攻擊集團,由綽號「閃電手」的美軍少 將柯林斯指揮,向進攻的德軍先頭部隊進行反擊。23日,美軍從北面向德軍第2裝甲師發起了攻 擊,使喚其被迫分成兩部分組成防禦,並 阻止了德軍第58裝甲軍和第9裝甲師的進攻。24日,德軍的德勒爾裝甲師在推進到馬斯河畔的 迪囊以東3英里左右的地方,也被迫轉入 防禦。這一天開始,天氣逐漸轉晴,盟軍的飛機大批出動,對敵人運輸道路進行地毯式轟炸,使喚 德軍供應機構幾乎癱瘓。

德軍在巴斯托尼的失敗對於羅什福爾與馬斯河之間的這一作戰地區有著重要的影響,它使喚突出的 德軍裝甲師腹背受敵,補給困難,陷入無 力發展的被圍境地。25日以後,德軍又重新開始了對巴斯托尼的爭奪戰,許多師陸續被調到這一 地區投入攻城戰,兵力曾一度達到兩個軍 部,9個戰斗師。第6裝甲集團軍也被迫將部分兵力撥給第5裝甲集團軍。至此,德軍的阿登戰役 進攻計劃遭到徹底失敗,巴斯托尼防禦戰 成了盟軍整個防禦計劃取得勝利的決定性環節。1945年1月3日,盟軍在整個西線上開始了新 的進攻,摧毀了德軍對斯托尼的攻城行 動,並最終加速了西線戰場上的德軍瓦解。

美第3集團軍和德軍至1月29日的傷亡情況:
第3集團軍 德軍
陣亡 14,879人 擊斃 96,500人
受傷 71,009人 擊傷 296,000人
失蹤 14,054人 俘虜 163,000人
非戰斗性傷亡 73,011人
總計 172,953人 總計 582,500人

阿登戰役-----德軍計劃

集中三個集團軍的兵力在長達125公里的正面上實施進攻。第6黨衛隊 裝甲集團軍擁有9個師(其中個裝甲 師)在右翼、第5裝甲集團軍擁有7個師(其中3個裝甲師)在左翼實施突擊,突破由美軍第1集 團軍的第99、第106、第28師防守 的、從艾弗爾山到蒙紹的縱深不大的防禦陣地,迅速向前推進,在馬斯河畔的列日與那慕爾之間建 立橋頭堡,爾後再通過布魯塞爾攻佔安特 衛普港,切斷美軍第1集團軍和英軍第21集團軍的後方交通線;第7集團軍擁有7個師(其中1 個傘兵師),將進攻盧森堡 地區,抵抗 來自南面和西南面的攻擊,保護兩個擔任突擊的裝甲集團軍翼側;另以6-7個師但任預備隊。整 個戰役企圖完成殲滅盟軍25-30個師 的任務,製造第二個敦記得爾克,穩定西線形勢。盟軍仍然不能使用安特衛普港,他們想迅速突破西壁防線的企圖也告失敗;所以,希特勒現在開始為他夢寐以求的西線攻勢制定詳細計劃 [ 註:據威爾莫特說,10月8日,約德爾向希特勒呈送了一份關於11月底阿登地區向阿姆斯特丹發動攻勢的計劃草案。 ] 。首先,他估計對了,盟軍擁有七十個師,不可能在將近五百英里長的戰線上處處都堅守;第二,希特勒指望十一月的天氣能結束敵人享有的絕對空中優勢,或者至少在德軍發動攻勢時能大大削弱這種優勢。因此,希特勒急切地要趕在冬季開始天氣轉晴、敵軍恢復空中優勢之前,發起進攻。他沒有徵求西線部隊司令的意見——事實上也沒有跟他商量,就跟德軍最高統帥部作戰局一起定下了進攻的基本原則。

由於進攻必須在現有部隊很有把握取得突破的地段發起,因此就有必要選擇一個敵軍地面部隊——無論是第一線部隊還是預備隊——比較薄弱的地段。突破後還要繼續擴大戰果,直到整個西線局勢轉而對德國有利。在對西線部隊作了徹底的檢查,並經過周密准備之後,希特勒關於從西壁防線陣地向敵軍防線薄弱地段發動大規模進攻的計劃已很有眉目,終於選擇了艾弗爾為突破地段,安特衛普港為最後目標。

十一月三日,約德爾代表希特勒,在莫德爾陸軍元帥司令部向西線部隊司令、B集團軍群和第五裝甲集團軍發布指令時解釋說,攻勢必須在現有部隊肯定能夠取得突破的地段發起。他接著告訴他們,蒙紹-埃希特納赫地段(艾弗爾)已被選定為最適合進攻的地段,因為那裡的敵軍已在過去的正面進攻中蒙受了重大損失,力量比較薄弱。而且,該地段的敵預備隊已調至第一線附近,補給情況也朝不保夕。因為這個地段敵軍的防守兵力相對較弱,又加之敵軍不會料到德軍會在這里發起進攻(即使真的料到也會不以為然),所以只要進攻完全出敵不意,天氣又不利於空中行動的話,德軍是可能迅速突破的。突破將使德國裝甲部隊贏得主動權。爾後,這些部隊迅速向前推進,在馬斯河畔的列日與那慕爾之間建立橋頭堡,再通過布魯塞爾向西邊的安特衛普港快速挺進。可想而知,德國裝甲部隊只要一渡過馬斯河,就可切斷那些經由馬斯河流域的美國第一集團軍的後方交通線。德國裝甲部隊一到達布魯塞爾-安特衛普地區,英國第二十一集團軍群的後方交通線也會受到威脅,要是安特衛普港失守,這些交通線同樣會被切斷。
敵軍還沒有完全整頓好這個效率很高的港口,雖然它對敵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這只是個時間問題。到那時,他們僅憑著通過安特衛普港運進來的人員、武器、補給品,就能摧毀德軍防禦 [ 註:梅里安寫的《阿登戰役》(以下簡稱梅里安著作)第208頁:攻勢的開始時間取決於希特勒的憂慮,即:盟軍可能很快恢復阿姆斯特丹港的工作秩序,因而又可以充分發揮他們在人員、物資上的優勢。正是由於這種憂慮,希特勒才將攻勢的開始時間定在11月中旬。 ] 。要是奪取60年前,

⑤ 納粹德國最後的垂死掙扎,是如何被盟軍戰勝的

1944年12月,反法西斯戰爭持續6年,終於取得了勝利,靠的是盟友之間的團結互助,在一次次的困難下,贏得了黎明時刻,但是這個過程確實漫長的,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出乎意料的,每當獲得一次的勝利,總會伴著噩耗的來臨。

其實,早在突破巴斯托尼的時候,德軍等人已經對繼續戰爭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了,主導軍已經葬送了一大批生力軍,而這場戰爭換來的,是蘇聯等的軍隊加快了取得戰爭的勝利,占據了主導的地位。最終希特勒,也迎來了他該有的審判。

⑥ 二戰,德國要怎麼打才能贏

贏不了的,這是歷史趨勢。如果在沙盤上討論討論軍事還行

⑦ 莫斯科戰役中,德軍是如何取得勝利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莫斯科保衛戰是蘇德戰爭初期,蘇聯的巨大勝利,也打破了納粹德國陸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然而,當我們在今天重新翻開這段歷史,仔細研究它的話,不妨做出一個假設,難道德國真的沒有機會贏得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嗎?莫斯科真的是不可攻陷的嗎?

一.蘇軍的實力

莫斯科的防禦實際上並不堅固,按照蘇軍統帥部的思路,他們計劃在莫斯科周邊建立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熱澤夫—維亞濟馬—布良斯克,第二道防線是在莫扎伊斯克防線,它建立在加里寧和卡盧加之間,是一道雙重防線,最後一道防線則是沿著莫斯科外圍構築的防線,這是三道防線組成的莫斯科防禦帶,也是莫斯科的最後一道屏障。

而德軍則只需要靜靜的守在防線里,坐等蘇軍進攻。此時已經瀕臨冬季,蘇軍無力發起大規模進攻,缺乏技術裝備和車輛的他們,發起進攻就如同自殺一樣。即便有這樣的勇氣,寒冷的冬天,泥濘的道路,惡劣的補給都會讓這場進攻變成一場徹頭徹尾的自殺。蘇軍自身的能力和糟糕的後勤都會讓他們的陷入非常可怕的境地里,而德軍只需要以逸待勞消滅蘇軍即可。

同時德軍可以抓住機會,集中力量奪下列寧格勒,奪取這個蘇聯的交通樞紐,從而保證己方運力的增強和穩固。列寧格勒一旦被攻陷,德軍就可以從另一個方向上威脅莫斯科,因為此時鉗制北方集團軍群的列寧格勒已經不存在了。整個北方集團軍群,此刻可以放開手腳對蘇軍展開進攻。一旦情況拖入1942年的夏季,德軍已經補充完畢,完全可以對莫斯科發動一次強有力的攻擊,將莫斯科這個在地理上不適合防守的城市攻陷,從而徹底結束蘇聯在歐洲國土上的戰斗。

結語

幸運的是,這只是一個假設,一個猜想。現實中的德軍並沒有這樣去做,而是將一切都賭在了可以在冬季前拿下莫斯科這一不切實際的希望上。狂熱的納粹德國忽略了他們所面臨的的實際情況,未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倘若他們冷靜下來,執行一個更務實和符合實際情況的戰略計劃,那麼蘇德戰爭的勝負,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⑧ 斯大林格勒戰役慘敗後,德國怎樣做才能反敗為勝呢

1942年7月17日,決定二戰德國最後命運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

在這個以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命名的城市,德國蘇聯雙方近500萬人混戰一團,共同造就了史上最大規模會戰,最終改寫了整個二戰的歷史。

(寸土必爭斯大林格勒)

最後德軍無奈只能在希特勒的堅持下,和蘇聯寸土必爭,打起了陣地戰。

隨後曼斯坦因的主力,開始投入保護南線部隊免遭阻擊的任務中,就在曼斯坦因奮戰的當口,戰事吃緊的德軍第六集團軍,不得不在斯大林格勒和蘇聯軍隊硬碰硬,後勤斷絕,補給缺失最後無奈投降。

唯一幸運的是,在曼斯坦因阻擊解救之下,放棄庫爾斯克的德軍,撤退到哈爾科夫一線,並構築了一條新防線,穩住了戰局。

只不過這穩住的占據,不就和原本曼斯坦因的計劃相似嗎。

那麼,要是在戰略決戰的關鍵時刻,用了曼斯坦因的計劃,不和龐大的蘇聯軍隊硬碰硬,戰爭的結果還會一樣嗎?

這里不是為納粹德國叫好哈,只是探討另一種可能性。

閱讀全文

與德國如何打敗納粹軍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