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是怎麼從分裂崛起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一次世界大戰由德國引起主要是因為德國是新興的資本主義工業強國,為了謀求自己在世界上的經濟和政治地位挑戰以英國,法國為首的老牌資本主義殖民霸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由德國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德國當時面臨經濟危機,社會混亂,給法西斯主義奪取政權製造了機會,從而引發世界大戰。
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協調。
德國和小日本能成為同盟的原因是因為當時法西斯國家主要是德國日本和義大利,德國為了尋求盟友所以只能和日本聯合起來。
義大利反水是因為義大利軍事實在是太爛了,面對英美聯軍根本就力不從心,導致接連敗退,義大利統治者墨索里尼因為軍事上的失敗而被監禁起來,隨後被德國救走,在義大利北部成立傀儡政府,南部則向英美投降,逐漸的義大利就反水了。
美國插一腿的原因是當時歐亞幾乎要被法西斯佔領了,如果再不插手那麼美國將來會陷入孤立狀態,所以早參戰能使美國避免這一危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失敗的原因是英法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國力雄厚,比德國強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失敗的原因是德國發動的戰爭是侵略性的,不得人心,註定失敗
1.對於世界霸權的爭奪
2.德國政府和主戰人士的大力煽動
3世界資本主義間的矛盾矛盾:(1)「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問題上的矛盾,是20世紀初期資本主義國家的主要矛盾,這是導致一戰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18世紀70年代以來英德關系的演變過程表明,英德沖突對於一戰爆發所起的作用雖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軍競爭和協約國的形成與發展是英德矛盾的兩個主要表現形式,二者互相關聯,互相影響,終於成為導致一戰爆發的主要因素。 (2)「法德矛盾,從實際情況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說」並不全面。英國把德國作為主要對手,而德國沒有從國策方面把英國作為主要敵人,只是在具體政策和海軍競賽上把英國作為主要對手,因此,兩國之間的矛盾構不成主要矛盾。德國最大的敵人是法國,無論從歐陸的霸權地位或德國的發展來看都是如此。 (3)「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說」是完全不符合歷史事實的。一戰前英德之間在殖民地問題上並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也不存在嚴重的沖突,俄德矛盾遠比英德矛盾尖銳、突出。如果說一戰是由於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的斗爭引起的,那麼顯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
2. 我們村有個男人80年代去德國留學了,他家是農村的,家裡也沒什麼錢,是怎麼在德國生活讀書的
在德國,上學不要錢,而且,要是自己有能力的話,還能打工掙錢,能養活自己上大學,八十年代時候,德國缺人才,想必您村的這個男人他應該智商不低,所以,他完全有能力留在德國。我是學德語的,我們的老師在八十年代都出過國,而且有好幾位都是德國大使,他們大部分也都是來自農村。
現在去德國也比較便宜,一年要有六萬塊人民幣就可以生活,學習了。
3. 二戰德國戰敗後,被瓜分了嗎。現在的德國是怎麼來的。
是的,德國被瓜分了,蘇聯攻入柏林後,德國戰敗,德國戰敗後將其一分為四,分別由英、美、法、蘇四個戰勝國佔領,然後在英、美、法的支持下成立了聯邦德國,在蘇聯的支持下成立了民主德國。
拓展資料
民主德國簡介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俗稱「東德」,是1949年10月7日到1990年10月3日期間存在於歐洲中部的社會主義國家。首都為柏林(東柏林),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計劃經濟體制,是華沙條約組織和經濟互助委員會的成員國。
民主德國的國土面積為107,771(一說:108,333或108,178)平方公里,東部是波蘭人民共和國,東南部與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西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聯邦德國)相鄰,北部為波羅的海。
冷戰時期,民主德國在經濟、文化、體育等方面處於社會主義陣營的領先地位。冷戰時期著名的標志性建築——「柏林牆」就在民主德國境內,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宣布停止存在,其領土正式並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兩德統一成為當今德國。
聯邦德國簡介
美國、英國、法國佔領區合並於1949年。9月20日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聯邦德國(西德)建立於其初期范圍包括二戰後由美國、英國和法國所佔領的德國領土而除了德國西部的領土外,東德境內、德國原本的首都柏林市區西半部在當時也屬於西德非法定的事實領土。如此一來,西柏林成為一個飛地,被東德領土所包圍。
兩德統一簡介
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於1990年10月3日通過並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的方式完成的德國統一。
1990年3月18日東德舉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選舉之後,東西德立即展開統一談判,最後兩德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佔領德國的四國(美、英、法、蘇)達成二加四條約,允許統一之後的德國成為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四個佔領國的特權全部取消。
統一後,德國繼續留在歐洲共同體(即後來的歐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4.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怎麼從德國的一個小貴族變成沙俄女皇的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自彼得大帝之後,唯一被稱為“大帝”的沙俄女皇。她從33歲開始,獨掌龐大的俄羅斯帝國長達34年,把當時的沙俄治理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歐洲最強大國家,其才幹與名氣也聞名海內外,成為俄國人心目中的一代英主。
(葉卡捷琳娜)
葉卡捷琳娜之所以敢以彼得大帝繼承者自居,和她的對外擴張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在她34年的女皇生涯里,兩次戰勝土耳其,三次瓜分波蘭。後人對她的擴張是這樣總結的:“她征服了克里米亞韃靼人,她策劃了波蘭國家的滅亡,她開始了對高加索的征服,她在中亞為俄國開疆闢土,她兼並了阿留申群島,她批准俄國第一次在阿拉斯加建立居留地。”
總之,在她的強勢擴張下,俄國發展成為了地跨歐、亞、美三洲的超級大帝國,俄國人也就此將“大帝”的稱謂送給了她,稱贊她為“英明偉大的皇帝和國母”。
不過,葉卡捷琳娜的驕奢淫逸也讓人詬病。她一生風情萬種,懂得及時行樂,她曾經說過:“如果沒有了愛情,我真是一個小時都無法忍受。”在她的一生中,據說有多達30個情人。這些人大都體魄強健、面孔英俊、談吐不凡,並且有著高貴的血統。
1796年11月16日,葉卡捷琳娜二世病逝,她一生的風流韻事和豐功偉績都留待後人評說。但在俄羅斯的歷史上,葉卡捷琳娜註定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5. 希特勒的生平事跡
希特勒的生平事跡可以這樣概括:
阿道夫·希特勒(德語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是奧地利裔德國政治人物,納粹黨黨魁,1933年被任命為德國總理;1934年至1945年為德國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兼任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
希特勒使一戰後的德國迅速走向強大,他的政策將德國從危機之中解救出來,使德國失業人口降低到同一時期最低,為德國發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了基礎。
希特勒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發動者之一,阿道夫·希特勒對20世紀後的世界歷史格局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他不僅是一個舉世聞名的的政治家、演說家、組織家、宣傳家,而且還是一個傑出的思想家、外二戰風雲人物--阿道夫.希特勒交家、野心家、權術家、心理學家、作家、畫家,但他也是一個過於冒險的軍事家、戰略家。同時是一個所謂的陰謀家。
1919年,希特勒因軍隊任務而認識德國工人黨(即後來眾人熟知的納粹黨),並在之後不久加入阿道夫*希特勒-世界偉人致敬,1921年成為納粹黨黨魁。1923年因啤酒館政變被捕入獄之後,他以德意志超國家主義、反共產主義、反資本主義、反猶主義等宣傳手段得到支持。1933年成為德國總理之後,快速將德國從民主共和轉變為納粹一黨專政的極權獨裁國家。
希特勒在歐陸建立以納粹德國的霸權主義為首的新秩序,他以外交政策來主張德國人的生存空間及德國的重新武裝。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這次入侵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之後的三年裡,德國及聯盟的軸心國佔領了大部份的歐洲、北非、東亞及太平洋諸島嶼。1942年之後,盟軍開始反攻,德軍漸居劣勢。至1945年,盟軍已反攻解放遭德軍佔領的大部分地區。1945年4月,蘇聯紅軍逼近柏林之時,希特勒與其女友愛娃·布勞恩·布勞恩結婚並在30日自殺。
然部分人後稱曾在戰後見到過希特勒,因此對他的自殺仍有爭論。在地下掩體的私人辦公室內,飲彈自殺,並且為了保證成功在開槍的同一刻咬碎了口中的氰化物,遺體隨後被私人衛隊抬出掩體在一個彈坑內火化。一直有人認為希特勒在柏林會戰時逃出了戰區。主要的兩種說法是:
1.逃到了南美,與其他的逃過審批的納粹軍官一起圖謀東山再起(南美當時有一批的親納粹國家)
2.成為了一個瑞士阿爾卑斯山上的一個牧羊人 終老而死。
6. 穆勒二娃怎麼來的
穆勒二娃的稱號來源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他是德國足壇的第二個穆勒,二是在賽場上他總是大大咧咧的,生活中又充滿了二貨的屬性,所以有了二娃的稱號。
穆勒1989年9月13日出生於德國威爾海姆,德國男子職業足球運動員,場上位置多樣,可以勝任攻擊型中場、二前鋒、中鋒和邊鋒,現效力於德甲拜仁慕尼黑俱樂部,2014年巴西世界盃德國國家隊奪冠成員。
穆勒的職業生涯簡介。
穆勒在2000年加入拜仁慕尼黑青訓營,2008年上演職業比賽首秀。2009-10賽季,穆勒成為拜仁慕尼黑主力,幫助球隊獲得德甲聯賽和德國足協杯雙冠王,晉級歐冠決賽。2010年,穆勒隨德國隊參加南非世界盃,打進5粒進球,隨隊獲得季軍,榮獲該屆賽事金靴,並當選為最佳年輕球員。2012-13賽季,穆勒打進23球,幫助拜仁獲得德甲聯賽、德國足協杯和歐冠三冠王。
2014年,穆勒隨德國國家隊奪得2014年世界盃冠軍,他打進5粒進球,獲得該屆世界盃銀球獎和銀靴獎,入選2014年世界盃最佳陣容。2019-20賽季,穆勒以21記助攻打破德甲單賽季助攻紀錄,並打進14粒進球,幫助拜仁第二次加冕三冠王。
7. 愛因斯坦明明是德國人,他為何後來去了美國呢
因為二戰的時候德國納粹迫害猶太人,愛因斯坦就是一個猶太人,為了躲避迫害才逃去美國的。